• 气象知识
  • 预计29日夜间~30日全市将有一次降雨、降温天气过程 乌兰察布市气象台2020年5月28日09时10分发布预报信息:受高空槽影响,预计29日夜间~30日全市将有一次降雨、降温天气过程。降雨主要时段在30日凌晨至上午,大部分地区以小雨为主,部分地区可达中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降水过后气温下降6℃左右。请各旗县市区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做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 作者: 2020/05/28 09:31
  • 预计今天白天全市仍有分布不均匀的阵雨 预计今天白天全市仍有分布不均匀的阵雨 乌兰察布市气象台2020年5月25日07时发布雨情信息:5月24日07时-25日07时我市出现分布不均匀的阵雨或雷阵雨。具体城镇降雨量(单位mm)如下:四子王29.6,中旗0.4,卓资5.3,集宁1.0,前旗1.1,兴和0.1,丰镇3.5。预计今天白天全市仍有分布不均匀的阵雨。 作者: 2020/05/25 10:28
  • 极地升温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来源:中国气象报地区气温再创新高,北极海冰融化……近来,极地高温、冰雪消融等新闻早已见怪不怪,似乎已经逐渐扭转了人们对于极地“冰天雪地”的固有印象。的确,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地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地区之一。那么,极地气温的升高,对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何影响呢?南极或成海平面上升最关键因素冰川遍布裂缝、整座淡蓝色的巨大冰山滑落入海。在对南极的报道中,这都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景象。事实上,这些从南极大陆脱落、融入蔚蓝大海的冰,确有对人们构成严重威胁的风险。直到2015年,对气候变化持怀疑立场的人还常常用南极作为反例,因为当时南极的冰块存在加厚趋势。但数年间,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南极冰雪消融的速度比北极要快得多。自188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近20厘米。全球变暖自然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以雪与冰的形式存储着全球近70%的淡水,这里的冰盖融化速度将成为未来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4毫米左右,而南极大陆所储存的巨量冰冻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58米,届时,许多美丽的海岛和沿海城市将不复存在。人们还无法准确判断南极冰盖融化速度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海平面高度。一直以来,很多国家在南极大陆上设立科考站,掌握了南极大陆许多科研信息,但在南冰洋,由于成本高昂,人类设置的考察点极少。而这些缺乏观测考察的地区,正是观测南极冰盖融化连锁反应的最佳地点。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研究了冰盖融化造成的具体影响,并得出结论称,冰盖融化并不是简单地导致全球海平面同步上升,也并不是冰盖所在位置周边上升最多。这是由于冰盖融化后,当地引力场发生变化,局部引力降低,更远的地方会承担更多的海平面上升影响。以南极地区而言,如果这里的冰川大量融化,北美地区将成为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靶心”。当南极西部的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美国波士顿当地的海平面会增加1.25厘米。另一方面,南极冰盖的消融目前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影响。依赖海冰生存的物种首当其冲,2016年,南极一处海冰在极端天气中融化崩解,数千帝企鹅幼崽被淹死。南极周边的海洋生物同样受到威胁。自1975年以来,在南极半岛西部,融化的海冰导致南乔治亚岛周边的磷虾减少了七成,以磷虾为食的动物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北极无冰之后怎样与南极有坚实的大陆“打底”不同,北极的核心是一片汪洋。北极地区升温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主要在于以格陵兰岛为代表的冰川融化。但北极海冰融化的影响,同样不可轻视。北极是地球上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北极的某些地区,温度升高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研究指出,北极地区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夏季的海冰覆盖面积就会减少三平方米。自从1979年卫星首次开始监视北极以来,海冰覆盖的平均面积至少缩小了40%。这些迅速的变化使气候科学家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北极海冰何时会消失?科学家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定义“无冰”的实际含义,但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到夏季末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降至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下。根据这种定义,如果温度升高2℃,2035年北极便可能无冰;到2045年后,任何一年中的夏季北极都将有一半的概率无冰。但如果全球升温限制在1.5℃,北极“极不可能”在2065年之前无冰。无冰之后会怎样呢?最关注北极海冰的航运业所做的研究或预测,可以提供部分解答。穿过北极是理论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最短航线,但长久以来海冰阻碍了大部分船只通行。夏季海冰的消失将使船只能够找到一条新的航线。到21世纪中叶,穿越北极的航线可能已成为一条标准线路。和陆地相同,繁忙起来的交通意味着连锁反应。开放新的运输路线可能给北极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多威胁。商业运输业的扩张对包括独角鲸、弓头鲸、白鲸和北极熊在内的各种北极海洋哺乳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以冰作为栖息地的生物种群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北极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从海冰下面生长的藻类到北极最大的捕食者北极熊——随着海冰面积下降,北极熊觅食需要时长已经越来越久了。冰况的变化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特别是在冰上旅行或狩猎的部落居民,祖辈赖以维持生计的冰面将不再安全。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人们也可能受到海冰下降的影响。北极地区融化的冻土还会释放一些早已“灭绝”的微生物,而当今的生物对于它们并无免疫力。另一方面,海洋的环流、低纬度的天气模式,这些都与北极密切相关。由此引发的天气气候变化,将波及更多的人群。北极地区最近的快速变化与整个北半球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相关。相关事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严冬,以及热浪和干旱。北极海冰的减少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出现极端寒冷冬季的可能性翻倍。 作者: 2020/04/07 15:39
  • 春耕、春播、春管区别 来源:中国气象报在春季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春耕”“春播”和“春管”等说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春耕,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春季作物播种前完成的农田耕作,包括翻松、平整土地以及施肥等,是春季作物播种之前必要的农事活动。春耕对春播后作物正常出苗生长有重要保障作用。春播,指春季作物播种,即在春天播下或种下农作物的农事活动。通常春播完成情况为作物后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形成奠定重要基础。春管,指在春耕春播期间的管理工作,包括春耕备耕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各项物资准备以及需要的农机具及生产资料的准备,也包括对人员的管理计划和工作规划制定等,如各项具体用工用时安排等。春耕春播的重点区域在“南北两头”,一是华南、江南,从2月下旬开始,持续到三四月份,以海南开始到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的早稻播种,浙江、江苏等地一季稻播种;二是东北、内蒙古等地,要从4月中下旬开始,以春玉米、春大豆、春小麦为主。 作者: 2020/04/07 15:35
  • 第60个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第60个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作者: 2020/03/19 21:15
  • 第60个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第60个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 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作者: 2020/03/19 21:07
  • 2020年是闰月双春年,老农说今年阴雨天气会很多,为啥?有道理吗 今年是闰年闰月双春年,双春指的是一个农历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闰月则指的是有13个农历月,有闰月的年份便是闰年。由于2020年第一个立春在正月十一,第二个立春为腊月二十二,再加上今年有两个农历四月,所以今年便是闰年闰月双春年。农村老农说,在有闰月的年份,阴雨天气会比其他年份多,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对农事有哪些影响呢? 虽然刚过了雨水节气,但是和往年相比,今年春季的降雨量比往年却多了很多。我们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很少,尤其是“春雨贵如油”的春季,记得有些年份中,春天一场雨都看不到,为了不耽误农时,农民只能自己抽水来种瓜种豆,但是今年截止到现在,我们这里已经下了两场小雨,未来4-5天还会再次新一轮降雨。 对于今年雨水多的情况,爷爷却说,别看今年多一个月,但是却多做不了一个月的工,因为闰月的年份降雨比往年多,一下雨农民就不能像往常一样正常劳作,只能待在家中,所以在农村还有“吃得了闰月的饭,多做不了闰月的工”。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会出现闰月,很多人会将农历和阴历划等号,其实农历并不等于阴历,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再结合阳历而来,闰月便是阴历和阳历结合后的产物。阴历是月球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12个月加起来的时间为354天,而阳历是根据太阳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共365天或366天,当阳历和阴历结合在一起时,阴历年份每年都要比阳历少11天,为了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便每三年就会有一个闰月的出现,有闰月的年份便是闰年。 由于今年是闰四月,距离闰四月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马上就要到了惊蛰节气,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降雨量也会增多,农民在耕作时,便不能按照以前的农历月份来安排耕作,而是应提前春耕,因为节气已经到了农民春耕的日子。 虽然现在距离闰四月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现在已经马上就要到了惊蛰节气,所以已经到了降雨较多的时候,尽管现在仅仅在农历二月的中旬。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都是老农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据气象部门推测,今年出现涝灾或旱灾的几率要比以往年份大很多,所以今年农民要提早做好抗涝抗旱的准备。 作者: 2020/03/10 20:15
  • 玉米主要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和适宜指标 作者:乌兰察布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 原创播种~出苗期(一)适宜气象条件1.玉米种子发芽最低温度8~10℃,气温12℃以上,最适温度25~35℃。2.播种时耕层土壤湿度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3.5~10厘米地温稳定在8~10℃时为适宜播期。一般10~12℃时播种18~20天出苗;15~18℃时播种 8~10天出苗;20℃时播种5~6天就可以出苗。4.苗期:最适温度为18~20℃,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5厘米地温20~24℃。5. 苗期降水量80-100毫米,能满足苗期所需水分。6. 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土壤含水量12%~14%。7. 苗期在短时含水量低于11%有利于蹲苗。(二)不利气象条件1.气温低于8℃,不利于播种出苗。2.土壤含水量低于11%或高于20%对出苗均不利。3.幼苗时遇到2~3℃低温影响正常生长。4.短时气温低于-1℃,幼苗受伤,-2℃死亡。5. 播期干旱<20毫米,无透墒雨,推迟播种。 (三)建议与防范措施:玉米播种期如遇干旱,最好采用灌溉播种等措施,确保玉米适时播种出苗。注意抗旱浇苗和排涝,避免出现内涝渍灾。出苗~拔节期(一)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温度20-24℃2.土壤相对湿度65-70%。(二)不利气象条件1.日平均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2.土壤相对湿度<50%发生干旱,>90%发生渍害,玉米根系受害,甚至死亡。(三)建议与防范措施:中耕松土、追施苗肥,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干旱与渍害。拔节~抽穗期 (一)适宜气象条件 1.气温稳定在18℃玉米开始拔节。2.此期适宜温度24~26℃。3. 气温25~27℃,是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 4.水分充足,无“卡脖子旱”。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70%~80%,土壤含水量17%以上。5.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9.6~23.4%。(二)不利气象条件1.气温低于24℃,生长速度缓慢;温度低于20℃,将延迟抽穗。2.卡脖子旱在8月上中旬,玉米拔节抽穗前后二十天内无透雨,田间持水量<60%,玉米拔节抽穗叶子凋萎,雌穗不孕空杆,秃尖增多,严重减产。(三)建议与防范措施:注意收听这一阶段的中长期预报,如报“卡脖子旱”,及时灌溉浇水。另外作好长期阴雨的排涝工作,防御内涝。抽穗~开花期 (一)适宜气象条件1.适宜温度为25~28℃。2.空气相对湿度65%~90%为宜,晴朗微风。3.田间持水量 80%左右为最好。4.抽雄前10天至后20天,需水量270毫米适合有机质合成,转化和输送的温度是22~24℃ 。5.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3.8~27.8%。(二)不利气象条件1.温度高于32~35℃、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土壤含水量低于15%,易造成捂包或干旱花丝枯萎。 2.≤24℃不利于抽雄,阴雨或气温低于18℃,会影响授粉。3. 高温干旱>35℃,1-2小时花粉死亡。(三)建议与防范措施:注意防旱,及时灌溉,预防温度偏高或偏低。灌浆~成熟期(一) 适宜气象条件1.灌浆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22~24℃。2.最适宜灌浆的日照时数7~10小时,适宜时数4~12小时。3.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8%。4.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9.2~31.5%。 (二)不利气象条件1.温度偏低<16℃,灌浆停止,延迟成熟。2.气温高于25~30℃,干热天气引起过早成熟,籽粒灌浆不足。3.遇到3℃的低温,即完全停止生长,影响成熟和产量。4.持续数小时的-2~-3℃的霜冻,造成植株死亡。5.  连阴雨>10天,影响玉米成熟的质量。(三)建议与防范措施: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晒,及时库存。  作者: 2020/03/05 09:19
  • 马铃薯主要发育期气象条件和适宜指标 作者:乌兰察布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 原创1播种~出苗期从马铃薯开始播种到其幼苗露出土壤表面为播种~出苗期。乌兰察布市此发育期的历年出现时段在5月8日~6月18日,平均持续时间为41天 。10 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8℃,且0~20cm土壤相对湿度达到40~50%时开始播种。最早播种日期是4月28日,最晚播种日期是5月23日。此发育期阶段年平均积温为542.0℃,降水量为50.0mm,日照时数为411.0h。(1)适宜气象条件:①出苗所需的适宜平均气温为13~15℃,最低温4℃,最高温20℃,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与土壤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②马铃薯发芽期间种薯自身的含水量足够该期需用,但土壤过分干燥时不易顶出苗。播种~出苗期要求0~20cm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40~50%;③出苗到开花期所需≥0℃积温:550~630℃(中晚熟品种)。(2)不利气象条件:①日最低气温低于马铃薯芽条及苗期生物学下限温度(5℃)并持续5日以上,造成低温冷害,发芽出苗慢;②土壤含水量高于80%对出苗不利;③苗期日最低气温-1.0~-2.0℃为轻霜冻,-2.0~-3.0℃为中霜冻,-3.0~-4.0℃为重霜冻;④土壤相对湿度40%~50%为轻旱,35%~40%为中旱,30%~35%为重旱,小于30%为特旱。2出苗~分枝期马铃薯基部叶腋间生出侧芽,长约1.0cm为马铃薯分枝期。一般短期-1.0℃的低温就会受到冻害,-4.0℃低温下小苗会冻死,因此在开始播种时就要考虑此期晚霜的危害。叶面积小,蒸腾量不大,因此此时的耗水量相对较少。一般耗水量是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0%,土壤保持最大持水量的50%最佳。此时不宜水分过剩,否则影响根系发育,并降低后期抗旱能力,但水分不足则影响地上部分发育,造成发育缓慢,棵小叶小,花蕾脱落。全市马铃薯出苗~分枝期的出现时段在6月18日~7月6日,平均持续时间为18天。历年最早出苗日期是6月6日,最晚出苗日期是7月4日。此发育期阶段年平均积温为322.0℃,降水量为43.0mm,日照时数为180.0h。(1)适宜气象条件:①最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15~21℃;②要求0~20cm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2)不利气象条件:①温度低于6.0℃易造成低温冷害;②春霜冻发生指标:日最低气温-1.0~-2.0℃为轻霜冻,-2.0~-3.0℃为中霜冻,-3.0~-4.0℃为重霜冻;③土壤相对湿度40%~50%为轻旱,35%~40%为中旱,30%~35%为重旱,小于30%为特旱。3分枝~开花期马铃薯主茎顶部的花开放即为马铃薯的开花期。该时期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地下块茎形成同时进行,是马铃薯一生的重要转折期,是对水肥、温度等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决定单株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马铃薯分枝~开花期的出现时段在7月6日~7月27日,平均持续时间21天。最早分枝日期出现在6月22日,最晚分枝日期是7月24日。此发育期阶段年平均积温为397.0℃,降水量为60.0mm,日照时数为205.0h。(1)适宜气象条件 :①最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18-21℃;②分枝~花絮形成期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75%,花序形成~开花期为75~85%; ③适宜日照时数早熟品种为11~13小时,中晚熟品种为8-10小时;④出苗到开花期所需≥0℃积温:620~730℃(中晚熟品种)。(2)不利气象条件:①水分不足会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块茎减少,影响增产;②土壤相对湿度55%~75%为轻旱,45%~55%为中旱,30%~45%为重旱,小于30%为特旱。4开花~可收期此期分为两个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从盛花至茎叶开始衰老,是马铃薯需水肥最多时期,茎叶生长达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5%~80%,这个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50%以上。此时如缺水会导致块茎停止生长。以后即使再降雨或有水分供应,植株和块茎恢复生长后,块茎容易出现二次生长,形成串薯等畸形薯块,降低产品质量。但水分也不能过大,如果水分过大,茎叶就易出现疯长的现象。这不仅大量消耗了营养,而且会使茎叶细嫩倒伏,为病害的侵染造成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阶段从终花期至茎叶三分之二以上开始枯黄,一般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上旬,此期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薯块皮孔开裂不耐贮藏或黑心烂薯。水分供应需适量,保证植株叶面积的寿命和养分向块茎转移,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不可水分过大,土壤过于潮湿,块茎的气孔开裂外翻,就会造成薯皮粗糙。这种薯皮易被病菌侵入,对贮藏不利。如造成田间烂薯,将严重减产。全市马铃薯开花~可收期的出现时段在7月27日~9月8日,平均持续时间43天。最早开花日期出现在7月12日,最晚开花日期出现在8月16日。此发育期阶段年平均积温为689.0℃,降水量为105.0mm,日照时数为377.0h。(1)适宜气象条件:①日平均气温16~18℃为宜,对花器官的影响主要是夜温,12℃形成花芽,但不开花,18℃时大量开花;②土壤相对湿度60%~65%为宜; ③出苗到开花期所需≥0℃积温:830~940℃(中晚熟品种)。(2)不利气象条件:①土壤相对湿度55%~75%为轻旱,45%~55%为中旱,30%~45%为重旱,小于30%为特旱;② 马铃薯在收获期以及采收后,堆放在场院或入窖入库易遭受冻害,通常最低气温低于-2℃,马铃薯便受冻害;③秋霜冻发生指标:日最低气温-0.5~-1.0℃为轻霜冻,-1.0~-2.0℃为中霜冻,-2.0~-3.0℃为重霜冻。  作者: 2020/03/05 09:17
  •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今天是公元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农历庚子年二月初二,八九第二天,乌兰察布市区天气晴,气温7~-10°C。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作者: 2020/02/24 10:5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