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总是睡不好的人有救了!专家给出 7 条饮食营养建议,简单有用! 科普中国 睡眠障碍是常见的身体功能障碍,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等都属于睡眠障碍,其中以失眠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最常见。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前不久,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邀请多学科专家合作制定《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营养干预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营养干预诊疗流程,提升老年人睡眠和生活质量。在这份共识中,对于睡眠质量的提升,提出了 7 条营养干预建议。而这些营养建议,对于所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成人,都非常有指导意义。高质量的膳食模式地中海饮食能够通过调整和改变整体饮食结构,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地中海饮食的特点:强调选用当地、应季的新鲜蔬果作为食材,加工非常简单,比如用橄榄油拌绿叶蔬菜或者将时令蔬菜和水果做成沙拉。地中海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低,饮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白肉(如鸡肉、鱼虾等,金枪鱼、鲱鱼、沙丁鱼、三文鱼、鳊鱼多见)、蛋、发酵奶制品和豆类,当地居民几乎不吃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火腿等),特别是红肉的摄入量很少,并主要吃瘦肉。用油上,常吃橄榄油,奶制品每天有,酸奶和奶酪食用量也较多。图片来源:吃好每天三顿饭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睡眠良好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高于睡眠障碍者。维生素摄入量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微量营养素如铁、锌、镁、铜等亦与睡眠相关。铁缺乏的人群,补铁后可以改善不宁腿综合征、衰弱、睡眠质量等。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瘦肉)、动物血和动物肝脏(注意胆固醇和嘌呤也高)。在普通成年人中,锌含量减少和睡眠不足之间存在关联。富含锌的食物有:贝类、瘦肉和蛋奶。补充镁制剂能够减少入睡时间,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生理功能。富含镁的食物有:坚果、豆类、全谷物和绿叶蔬菜。图片来源:吃好每天三顿饭首选自然食物要首选自然食物,保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杂粮占 1/4~1/2,谷类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杂粮富含B族维生素( 维生素 B1、B2,烟酸)、镁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 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多吃深色蔬菜水果。图片来源:吃好每天三顿饭适量补充维生素 D国人维生素 D 普遍缺乏,荟萃分析发现,维生素 D 缺乏的成年人睡眠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建议用普通维生素 D2 或 D3 制剂,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 D 或类似物纠正维生素 D 缺乏,不建议单次超大量补充。具体可遵医嘱。增加日照是补充维生素 D 的经济有效方法,建议每周 3~4 次,每次 20~30 分钟。适当多进食富含色氨酸等的食物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血清素(5-羟色胺)和褪黑素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前体,参与情绪、睡眠和生物节律的调节。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牛奶、鸡、鱼、鸡蛋、南瓜籽、豆类、花生、奶酪和绿叶蔬菜等。存在睡眠障碍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色氨酸的食物,不建议单独大剂量补充色氨酸制剂。图片来源:吃好每天三顿饭限制含咖啡因饮料摄入常见含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可乐、茶水、能量饮料、咖啡等。咖啡因会对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多种影响。目前认为,一般成人适量饮用含咖啡因(50~200mg/d)饮料可能有改善情绪和认知、糖代谢等益处,而大量摄入咖啡因(>400mg/d)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存在睡眠障碍者宜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含咖啡因食物,避免过量饮用和在睡前饮用。图片来源:吃好每天三顿饭补充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作为第二大脑,参与睡眠觉醒机制的调节。而且肠道菌群很多代谢物, 5-羟色胺、多巴胺、GABA、短链 脂肪酸、褪黑素等,这些代谢产物也参与睡眠调节。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助于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酸奶、泡菜、纳豆等。除了以上的 7 条饮食建议,锻炼也要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锻炼 3 次以上,锻炼 55~60 分钟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 2023/12/25 09:44
  • 想知道血管里有没有斑块?用这个方法判断最便捷→ 想知道血管里有没有斑块?用这个方法判断最便捷→ 科普中国 很多危险的疾病背后,比如脑梗、心梗、冠心病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血管有“斑块”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在医生看来,有些斑块是可以逆转的,也就是说斑块能够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怎么知道自己的血管里有没有斑块?哪种斑块更有希望逆转?怎么知道血管里有没有斑块?先要明确的是,血管里有没有斑块,是不能用手摸出来的。如果在脖子附近摸到小硬块,可能是淋巴结、甲状腺结节,但肯定不是颈动脉斑块。检查动脉斑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准确的是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不过这是有创伤的检查,需要穿刺血管、注射造影剂、接受X线照射,除非特别必要不推荐这种方式。另一种方法是 CT 血管成像,无创伤,但也需要注射造影剂和照射 X 线,也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磁共振检查也能发现动脉斑块,但价格较贵、需要的检查时间较长、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干扰,同样不作为常规手段。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动脉斑块的方法就是超声,其便捷易行、无创伤、时间较短、价格较低。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颈动脉、下肢动脉等较表浅的血管内有没有斑块和血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体检时,通常查的是颈动脉。颈动脉是全身血管的缩影,如果存在斑块,说明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存在斑块了。“软斑块”更容易逆转 斑块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良饮食会让血脂升高,吸烟可使“坏胆固醇”增多,大量饮酒影响肝脏代谢脂质,久坐血流会变慢,熬夜令炎症细胞损伤血管壁,这些会合力导致脂质慢慢沉积,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松软的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内部可能发生钙化,演变成硬化斑块。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相较于硬斑块,软斑块富含脂质,虽然容易破裂,但通过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并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有可能缩小到忽略不计。临床上,软斑块发生逆转的情况相对较多,例如冠状动脉 CT 检查血管狭窄程度为 50%的患者,经过积极降脂治疗后,狭窄程度可降至 30%~40%,超声测量发现斑块厚度减少能达到 2~3 毫米。缩小斑块我们能做什么?实现斑块逆转,需要打好一套“组合拳”。1控制“坏胆固醇”什么是“坏胆固醇”呢?(戳此了解→胆固醇也分“好坏”?坚持这样做,“坏”胆固醇悄悄降!)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少吃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烹调方式多用蒸煮、凉拌,少油炸;不喝各类甜饮料、奶茶、酒类等。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粗粮。全谷物、燕麦、豆类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减少血液所吸收的胆固醇数量。增加深海鱼摄入。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类及其鱼油中富含 EPA 和 DHA,每周食用两三次为宜,最好清蒸。2科学合理地运动运动是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干预措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①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 30~50 分钟,每周 3~5 次即可。 ②平时还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③需要注意的是,颈动脉狭窄超过 50%,或斑块不稳定者,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以免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增加斑块破裂风险。3戒烟限酒烟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烟是缺血事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4定期监测指标每年至少一次体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合理使用药物研究显示,足剂量、足疗程服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坏胆固醇”水平,使软斑块逆转缩小,无法逆转的硬斑块也能达到稳定目的。不过,他汀类药物在开始服用的 1~2 个月可能出现肝功能及肌酶异常,所以服药前应谨遵医嘱,并注意肝酶水平,及肌痛反应。6多做踝泵练习踝泵练习,也就是俗称的勾脚尖。动作原理就像压水泵一样,收缩时血液受挤压回流,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双脚用全力向上提脚跟 10 秒钟,再用全力绷脚尖 10 秒钟。重复 10~15 次,坐着、站着均可练习。策划制作来源丨生命时报(ID:LT0385) 作者: 2023/12/22 10:07
  • 这6种喝汤习惯很伤身体,第一个好多人天天做 华西医生 科普中国说起喝汤,很多人觉得营养都在汤里面!“大骨汤”补钙得很!饭前喝汤比饭后喝汤好……但事实上,这些对于汤的认识和想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有下面6种喝汤习惯,赶紧改!营养都在汤里汤比肉有营养?不是!“汤比肉营养”这个错误的观点不仅老年人有,很多中年人、年轻人都有,虽然我们之前科普过好几次了,但还是要专门再说一下——汤真的没多少营养,再也不要只喝汤不吃肉了!从营养学角度看,汤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甚至喝多了还不太好。在熬鱼汤、骨头汤、肉汤的过程中,虽然会溶解出少量的蛋白质,但同时也会溶解脂肪和嘌呤。如果只喝汤、不吃肉,这就相当于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质,喝进去不少的嘌呤、脂肪和盐,想想都不划算~煲汤时间越长越有营养?不是!长时间煲汤不但会使食材的营养流失,还会导致汤中嘌呤、脂肪含量升高,不利于健康。菜汤煮到食材稍微变软就可以了, 煲肉类汤1小时左右就好, 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汤越浓,营养价值越高?不是!有些人对乳白色的浓汤有一种执念,觉得这种汤特别“补”。实际上,汤呈现乳白色的原因,是脂肪在熬制过程中发生了乳化,脂肪微粒由于光线作用而呈现出乳白色,与营养价值多高是没有什么关系滴!相反,长期过多摄入脂肪会加重人体的负担,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造成损伤。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汤越鲜越好?不是!虽然说在冬日里来一碗鲜美的肉汤,简直舒适得很。但是,越是鲜美的汤,其中的肌酐、肌酸和嘌呤等含氮浸出物就越多,这些物质过量摄入会增加我们机体的负担,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补钙就喝“大骨汤”?不是!在一些老观点里,一直认为骨头汤是个好东西。“骨头骨油都是钙,拿来熬汤岂不是大补?”想多了,骨头汤好喝是好喝,但补钙的作用微乎其微。骨头是钙含量高,但是特别特别难溶解,更别提要吸收了,据检测,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头汤中,钙含量只有15毫克,不及骨头中的万分之一!至于骨髓骨油,其实是脂肪含量居多,吃了还容易长胖……饭前喝汤比饭后喝汤好?有人说饭前喝汤,能够让胃少点容量来装饭,有助于减肥。但实际上,胃传输到大脑告诉它装不下需要20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喝了汤还得等20分钟再吃饭,能不能忍住就看你的了!而饭后喝汤则容易导致过量进食,想想那20分钟!所以到底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就全凭个人喜好咯!健康喝汤,做好这3点虽然汤不如肉有营养,但喝汤就像喝热水一样,是咱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这样喝汤 作者: 2023/12/18 11:32
  • 红斑狼疮为什么尤其偏爱女性,到底有多严重? 原创 陈墨螯 科普中国 2023 年 12 月 12 日晚,周海媚工作室发布声明称,演员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于 12 月 11 日离世。此前,有传闻称周海媚“长期受红斑狼疮之困”,也因此,“红斑狼疮”相关词条立即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那么,红斑狼疮到底是何疾病?为何偏爱女性?今天来详细说说。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红斑狼疮不是皮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我们听得不多,但实际上,红斑狼疮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美国红斑狼疮基金会的数据,美国有超过 150 万人受到此病的影响,全球患者数至少为 500 万。在中国,红斑狼疮患者超过 100 万,患病率是全球第二高的,它实际的普遍性远比人们想象的高。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会保护我们不被病原体伤害,但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混乱,弄错目标,转向攻击我们自己的身体,导致各种伤害,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皮肤、关节、血液、肾脏和大脑。这些器官和组织,在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下,会发生各种炎症和组织损害。这也是红斑狼疮症状复杂多变的原因。肾内科医生是最常接诊红斑狼疮患者的医生之一,因为肾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据统计,约 40%~60% 的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初期就会出现肾脏损害,而且 17%~25% 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此外,儿童红斑狼疮,即 18 岁前发病的红斑狼疮约占所有病例的 20%。近年来儿童红斑狼疮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红斑狼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女性患者更常见?那这种疾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遗憾,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对红斑狼疮的成因依然没有一个确凿单一的结论——就像我们无法准确地回答大多数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一样。但和癌症一样,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因素,有这些因素的人群,发生红斑狼疮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了 50 多种与红斑狼疮有关的基因,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些特殊的密码,可能会让人更容易得这个病。换句话说,如果家里有人得过红斑狼疮,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家族的成员可能更容易得红斑狼疮。但是,并非有了这些基因就一定会生病。好比一对含有这些基因的双胞胎,一个可能会得红斑狼疮,另一个可能就不会。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另外,红斑狼疮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科学家发现可能是雌激素造成的。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雌激素或任何其他激素与狼疮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许多女性在月经前期或怀孕期间,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红斑狼疮症状更为严重,这表明激素可能在调节红斑狼疮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基因和激素,环境因素也可能是触发红斑狼疮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太阳的紫外线、某些感染,或者服用某些药物,都可能是让这个病发作的外部原因。出现以下多种症状可能需要考虑红斑狼疮由于我们不知道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先攻击哪个器官,或者哪个器官最容易表现出症状,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些红斑狼疮常见的症状:疲劳和发热: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疲乏和不断的低烧。这些症状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活跃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手腕、手指和膝盖等关节部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面部蝴蝶状皮疹:这是红斑狼疮最典型的标志之一,通常出现在两颊和鼻梁上,形状像蝴蝶的翅膀。日光敏感: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可能对阳光过敏,阳光暴露可能会引发或加剧皮肤病变。手指和脚趾在寒冷或压力下变色:这是“雷诺现象”,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可能在寒冷或应激情况下变为白色或蓝色。气短和胸痛: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红斑狼疮影响到了肺部或心脏。干眼症和视力问题:狼疮可能导致眼睛干涩和视力问题。头痛、意识模糊和记忆丧失:当狼疮影响大脑时,可能会出现这些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建议:当育龄女性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需要关注自己会不会常出现口腔溃疡、关节是否肿疼,结合症状要想到可能是免疫力的问题。同时除了对症找医生,还可以考虑向免疫科医生求助,追加血液检查,是有可能早期发现红斑狼疮的。此外,红斑狼疮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疾病、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血液和血管疾病、肺炎症和心脏问题等。其中,血小板降低是红斑狼疮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无差别攻击和破坏健康的血小板,还可能导致脾脏肿大,进而阻碍血小板的循环。以及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的某些药物,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和硫唑嘌呤也可能抑制骨髓中血小板的产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因此,当血小板出现严重的减少的时候,最有可能的表现就是流血不止,另外还会出现瘀伤、小伤口出血时间过长、皮肤上出现小红点、经期过重或疲劳等,以及在严重的撞击或者外伤后,严重的出血,亦会导致患者死亡。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 个红斑狼疮的常见误区1、红斑狼疮一定有面部红斑?不一定。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无差别攻击全身器官,因此红斑狼疮的症状多样化,只是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更多人关注,因此脸部红斑最常亦往往最先被人注意到。2、红斑狼疮具有遗传倾向,患者不能生孩子?不一定。红斑狼疮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只是为了避免母胎面临的风险,需要提前计划生育,因为妊娠期禁用许多红斑狼疮的治疗用药。一般来说,最好在通过适用于妊娠期的药物使疾病静止6个月后再尝试受孕,并且需要接受孕前评估,受孕的患者最好能继续使用适用于妊娠期的药物并在妊娠期持续用药。但如果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活动度较高(尤其是肾炎)或有严重相关损伤(如肺动脉高压、心血管疾病)时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且胎儿结局不良。此外,红斑狼疮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红斑狼疮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人得过红斑狼疮,那么孩子可能更容易得。3、红斑狼疮患者需要终身使用激素?不一定。激素治疗是控制红斑狼疮的一种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身使用。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定。4、红斑狼疮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药?不是。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有复发的风险。患者可以停药,但绝对不能自行停药。请信任医生,治疗和药物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参考文献[1] Lupus facts and statistics:https://www.lupus.org/resources/lupus-facts-and-statistics[2]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CDC: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CDC[3]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pidemiology-and-pathogenesi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topicRef=4668&source=see_link[4] https://www.niams.nih.gov/zh-hans/health-topics/langchuang[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lupus/symptoms-causes/syc-20365789[6] Li YZ, Wu XC. 2021—2022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盘点 [Research progres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2021 to 2022]. 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 2023 Aug 15;25(8):785-790. Chinese.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150. PMID: 37668024; PMCID: PMC10484082. 作者: 2023/12/13 16:21
  • 医生叫你空腹是真的在救你命!看完转给家人 欧茜 科普中国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心里五味杂陈。留言区的评论全程皱着眉头看完:先撇开上述例子的真实性不谈,在临床上医生确实会经常碰到患者“打太极、极限拉扯”的情况: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吃饭后,患者偷偷炫一碗面条,问起来就是“我吃的是面,不是饭”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喝水后,患者一碗鸡汤、一杯牛奶吨吨下肚,问起来就是“我没有喝水,喝的是汤/奶”你以为他们是真拎不清饭和面的关系?并不,只不过是总觉得在空腹这件事上跟医生还有周旋的余地,要不就是完全不把医嘱放在眼里,认为填饱肚子了才有力气上“战场”。面对被发现后一脸无辜和茫然的患者,医生们只能摇头扶额叹息,无奈推迟手术。为什么医生不让患者吃喝?医生不是没事找事,也不是单纯要锻炼你挨饿的意志力,而是真的在救你命!拿全麻手术来说,镇静和麻醉会减少或消除保护性咳嗽反射,而术前常规禁食的目的是降低胃内容物的误吸风险。胃里面的东西反流出来被吸到气管、肺里,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当误吸量比较大、误吸酸性物质或颗粒物时,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多项回顾性分析显示,急诊手术(患者大多是饱胃状态)、术前禁食时间过短、有胃排空延迟病史,都是导致手术误吸风险增加的术前因素,急诊手术误吸的发生率是择期手术的 4 倍之多。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意外发生,医生护士才会不厌其烦地跟患者嘱咐:术前请按要求禁食禁饮。图片来源:pixabay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胃肠道穿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肠梗阻之类涉及到消化系统的疾病,一般入院后医生就会进行饮食限制,治疗后也会再次强调遵医嘱进行过渡饮食,先开始清流质/流质饮食,随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循序渐进过渡到正常饮食。医生要求禁食禁饮,目的不是单纯想让你饿着,而是出于控制病情、帮助恢复、减少复发/意外的目的。要相信,医生更希望你能更快康复出院,所以别再跟医生对着干了……医生还能做些什么?一方面,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明确交代好细节,充分告知禁食禁饮的理由,如果偷吃会造成哪些后果等。另一方面,建议医护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避免长时间、非必要的禁食禁饮。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指南,术前禁食禁饮的一般推荐如下:*通用禁食指南一般适用于疾病不会影响胃排空或误吸风险的患者,临产的妊娠患者、有糖尿病或胃食管反流病等特殊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常规禁食时间。成人:高脂肪食物、肉类:建议术前禁食 8 小时;清淡饮食: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清流质(水、无果肉的果汁、不含奶/奶油的咖啡或茶等):建议术前禁食 2 小时。婴幼儿(6 月龄以上):母乳:建议术前禁食 4 小时;配方奶或牛奶: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固体食物(包括零食):建议术前禁食 6 小时。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数字:2(清流质)、6(清淡简餐)、8(高脂餐食)。回归现实,有不少医院仍在沿用传统的术前禁食方法,有研究显示,我国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时间为 12.11 ~ 16.90 h,禁饮时间为 11.88 ~ 16.50 h,患者的禁食时间普遍比指南推荐的时间要长得多。比如隔天 10 点钟手术,前一天 8 点钟就要求患者不要吃东西,禁食时间超过 14 个小时,如果出现手术延迟,或者患者过度遵医嘱、自主延长禁食时间的情况,那患者真是要饿到口干舌燥、前胸贴后背了。所以有时候患者不是不想听医生的,而是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是真的饿啊!一方面,长时间术前禁食没有必要,6~8 小时足以完成胃排空,另一方面,过度禁食禁饮还可能导致代谢应激、术后胰岛素抵抗,不利于术后康复。所以,建议各大医院及时更新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医护人员多多完善知识储备,避免患者没必要的长期禁食。另外再次提醒:如果手术前吃了东西或喝了水,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千万千万不要刻意隐瞒!参考文献[1] UpToDate:成人术前禁食[2] UpToDate:儿童和婴儿术前禁食[3]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术前禁食管理的发展现状 doi: 10. 3969 /j. issn. 1009 - 6604. 2019. 04. 017[4]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 2) : 141 - 148.[5]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1980/ 作者: 2023/12/11 09:05
  • 不能喝!不能喝!长期饮用或引起肾衰竭…… 科普中国据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我国慢性疼痛的患者已超过3亿,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然而,很多疼痛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没有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而是希望找到既能止疼又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好办法。日前,河南郑州的程先生就遇到这样一款“养生茶”,初次喝下去立即有止疼效果,但再次饮用时却出现了问题。疼痛患者喝“养生茶” 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家住郑州的程先生一直被慢性疼痛折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一款名叫“大雪山养生茶”的饮品。据朋友介绍,这款茶由纯食品原料制成,既能养生还能止痛,效果非常不错。之后,程先生便花了近千元买了两盒“养生茶”,回到家就冲泡了一杯,喝完后发现这款“养生茶”确实有去痛效果。当天晚上程先生又喝了一杯,结果没多久就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由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程先生便拿着“养生茶”去了医院。医生看了配料表后,告诉程先生,这款“养生茶”所标明的配料有普洱茶、金银花、桑叶等,并没有止痛的功效。据记者了解,这款云南大雪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养生茶”,消费者只有通过一款名叫“雪山生活”的App或微信小程序中的“雪山生活”才能购买,在购买时还需要有老用户提供验证码。记者找到这款“养生茶”的几名会员,发现他们长期饮用后也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记者随后将程先生提供的这款“养生茶”进行了检测。经检测,这款“大雪山养生茶”里添加了化学药物双氯芬酸钠。这种药物在治疗疼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广泛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症以及其他多种疼痛的治疗。目前,我国对双氯芬酸钠按处方药进行管理,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处方严格使用。由于化学药物服用有严格的剂量规定,加入食品中容易导致滥用,引发健康问题。因此,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化学药物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徐志高表示,长期服用主要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肝衰竭和肾衰竭,严重的可能需要肝移植。专家指出,消费者在饮用这款“养生茶”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是双氯芬酸钠不当使用后的典型症状。此时,程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向警方报了案。警方现场查获 大量成品和原材料根据包装上的生产地址,警方赶赴云南省昆明市,发现“大雪山养生茶”经营地点因房租纠纷,现场已经被查封,但物流点仍然在向外发货。几经周折,警方掌握了仓库位置,并采取了查处行动,最终查获成品“养生茶”20多箱1000多盒,编织袋装“养生茶”原材料18包,以及一些空盒和发快递所需物品。同时,以李某为首的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所有骨干成员全部被抓获。警方对查扣的“养生茶”以及茶原料进行现场快速快检,发现除了“养生茶”,茶原料也含有双氯芬酸钠。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并没有直接制作“养生茶”,只是做了分装和销售,制作“养生茶”的另有其人。根据线索,警方最终将上线高某抓获归案,又通过高某将本案的源头黄某杰、黄某生抓获。记者了解到,黄某生对中药材和化学药物有一定了解,在得知黄某杰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含双氯芬酸钠的原材料卖出去后,两人形成合谋,开始非法生产所谓的“养生茶”。生产厂家是饲料小作坊涉案价值2500余万元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慢性疼痛患者就诊率不到60%,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患者寻求止疼的需求非法牟取利益。本案中所谓的“养生茶”生产厂家,是一家鸡鸭饲料小作坊。警方介绍,这个小作坊之所以被选为“养生茶”的加工厂,目的首先是逃避监管打击,其次是降低成本。另外,因为没有相应的生产资质,正规加工厂不会接待其业务。警方指出,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与这一犯罪团伙采取的销售方式密切相关。“养生茶”的终端销售由李某负责。李某以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名义在各地设置代理,并制定了隐蔽销售的所谓经营策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开展不法销售。具体还明确了销售网络和层级,新用户和老用户是“养生茶”的饮用者,之后是渠道掌柜,再往上是区域代理,最后是省级代理。经查,共有139个代理商,1万多人购买,涉及云南、广西等21个省(区、市)。警方表示,该案件隐蔽性强的另一个原因是,经营行为有一个真壳做了包装。以正规茶叶公司“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做壳,用正规茶原料应付抽查检测,一对一隐蔽销售,构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养生茶”销售网络。警方介绍,本案件共抓获嫌疑人9人,现场查获养生茶成品1000余盒,半成品原材料近1吨,涉案价值2500余万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警方提醒广大的消费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谨防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如果患有疾病,请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作者: 2023/12/07 09:03
  • 冬季高发!这5个部位疼痛可能是心梗前兆!赶紧自查→ 科普中国每年冬天,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尤其 12 月至次年的 1 月,心梗发病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心梗来临前,并非悄无声息,多数前兆症状会出现在身体 5 个部位,及早发现就能降低死亡风险。本文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丽伟和心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杨菲菲跟大家分享哪些部位不适要怀疑心梗,并教大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图片来源:Pixabay12月、1月心梗高发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如果为心脏供血的血管网络(冠状动脉)中血小板聚集,被血栓或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就会形成心梗。心梗发作时,心脏供血被中断,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血供,就会损伤心肌细胞,还可能引发心脏的电生理紊乱,导致室颤,危及生命。为什么冬天心梗高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公永太表示,心梗发病有季节趋势,其中 12 月和 1 月是全年的峰值。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寒冷会激活血小板,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相应变慢,大大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和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的几率。图片来源:Pixabay心梗前兆偏爱 5 个部位除非发生心脏骤停,大部分急性心梗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发病后立刻昏倒。现实中的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伴大汗。这种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有一个巴掌大小,超过 15 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缓解。疼痛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而不是针扎样,像胸口放了块大石头、或用胶带缠了几圈。在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一定不能大意了。1颈部、嗓子痛心梗发作几天前,有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不适。和普通嗓子疼的区别在于,这种嗓子疼往往有堵塞感或紧缩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2牙痛和普通牙痛的区别在于,这种牙痛剧烈,但无明显牙病,有时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痛,服止痛药、经牙科处理,都不能解除牙痛。3上腹痛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心排血量降低,会导致胃肠道血液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如果没有吃不干净的食物,却出现腹泻或恶心又吐不出来的感觉,且胃部不适持续加重,范围越来越大,就要怀疑心梗。4颈背痛由于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在颈部和胸部的交感神经节上,因此心绞痛常放射到颈、胸交感神经所支配的颈背部。5左肩痛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总之,如果疼痛是发生在“口腔至肚脐之间的区域”,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 35 岁以上的男性,最好及时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图片来源:Pixabay怀疑心梗该怎么办?心梗的黄金急救时间是 2 小时左右。如果怀疑心梗发作,该如何做呢?1需要做紧急拨打 120 求救。出现胸痛,在确保血压不低时可含服硝酸甘油(如血压低则不能服用),如持续 15 分钟以上不缓解,不要再含服。等待救护车期间,让病人卧床休息,不要有过多活动,降低心脏负荷。有条件的要及时监测病情,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2不能做不要自行开车去医院。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无法及时应对,除非迫不得已不建议自驾。不要坚持要去有名的医院。应听从救护人员的指挥,就近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做支架不要犹犹豫豫。如果医生建议放支架治疗,要相信医生的判断,争取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医生点出 6 个高危时刻在一年当中,冬季心梗高发;在一天当中,有一些特殊的时刻,更容易发生心梗,需要格外警惕。图片来源:Pixabay1起床时由于生物钟效应,早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会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易发生心梗。建议早晨醒来后,在床上活动一下腿和胳膊,再慢慢坐起来。2排便时用力排便会导致腹部压力升高,使血压短时间内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上厕所要特别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如有必要,可服润肠类药物。3洗澡时热水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加上待在密闭环境中,大脑和心脏易缺血缺氧,增加心梗几率。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 15 分钟内;调节好水温,在饥饿和饱餐状态下都不要洗澡。4运动时突然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会使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使心脏缺乏动力,易诱发心源性猝死。秋冬季心脏不好的人,尽量选低中强度运动,如慢跑、散步等。5聚餐时饱餐和饮酒也容易引发急性心梗。尽量不喝酒,吃饭七八分饱即可,尤其是晚餐。6娱乐时打麻将、下棋都要长时间坐着,加之情绪波动,容易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跳突然加速的情况。建议打牌时每坐 40 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同时保持平和的情绪。另外,预防心梗,生活中还需要做好 5 件事:定期监测血脂、血压;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均衡饮食,适当吃些水果、粗粮;戒烟酒;积极治疗慢性病。总之,大多数急性心梗都有前兆,尽早识别,及早就医,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 2023/12/04 09:01
  • 那些常年关灯看手机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朱恺 科普中国 作为一个现代人,出门时,钱包可以不带,但手机绝对不能不带。2021 年 8 月 2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10.07 亿。手机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交友的模式,但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可能也隐藏了一些危害。频繁地使用也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眼睛。那关灯看手机是如何影响我们双眼健康的呢?我们可以从“眼表”“眼压”以及“眼底”三个方面了解一下。太长不看版夜间关灯,由于手机屏幕光亮和周围环境光差异明显,更容易造成视疲劳,引起干眼症;夜间关灯看手机和青光眼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可能都会引起眼压升高;自然界的蓝光对黄斑损伤是确实存在的,且眼睛对电子屏幕蓝光的累加可能会导致眼睛感光细胞损伤,所以也需要警惕,但这方面目前还没有高等级的证据,我们可以期待后续研究;手机护眼/夜间模式可以减少部分蓝光,但收效甚微;关灯后最好的选择是不看手机,或者直接开灯看吧。关灯看手机会破坏眼表结构首先关灯看手机对眼表会有损伤。有人会问“眼表”是啥?其实眼表包括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组织。图片来源:Pixabay关灯后长时间看手机极大可能会影响泪膜的稳定以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泪膜作为眼表的第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隔绝外界刺激物并且润滑眼睛,长时间用眼,眨眼频次明显降低。并且有研究表明,在黑暗中使用手机阅读时,视疲劳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并且由于屏幕和周围明暗相差较大的刺激,就会出现明显的眼干、异物感。反复地干眼,还会出现角膜干燥、结膜充血等情况,使得角膜上皮产生脱落,角膜上皮脱落就好比皮肤表层被擦伤了一样,虽然很快就能自行复原,但是会造成烧灼感、刺痛等症状,破坏眼表正常结构。关灯看手机破坏眼压稳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用手机后感觉眼睛胀痛,搜索一下看到有人说眼压增高,心里突然发怵:我是不是有青光眼,我是不是要瞎了?这些言论的传播让的熬夜看手机的大家,心里均是一咯噔。首先,我们要知道青光眼导致眼压增高主要是由于眼前房内的液体循环障碍所引起。打个比方,我们先来了解下眼部结构图,眼前房就是一个不停更新的水池,水分会不停生产,也会通过一些“下水道”结构排出,当下水堵了,水流不能循环,回到眼前房内,引起眼压增高,损伤视神经。而青光眼和夜间看手机又有什么关系呢?目前有研究提到,眼内前房结构小、年龄较大(大于 48 岁)的人群夜间使用手机会更容易引起眼压的快速增高;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暗环境下使用手机 5 分钟开始眼压就会明显增加。而黑暗环境下看手机可能会引起眼睛内部发生以下两方面的变化:●近距离用眼时,瞳孔缩小、眼球内聚,这一行为可能会引起眼压小幅度增高,而且眼睛随着手机屏幕的滑动不停转动导致眼睛肌肉高强度运动,这也使得眼压有所增高;● 夜间使用智能手机对昼夜节律的干扰也可能会中断眼压的正常昼夜节律变化,这最终也可能导致眼压增高。因此,黑暗环境下看手机和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伤属于平行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黑暗环境中过长时间看手机和罹患青光眼对眼睛的影响相似,都是会让我们的眼压升高。关灯看手机可能影响眼底健康关灯玩手机对眼底可能造成影响。眼底指的是眼睛最后部内表面的一层感光组织,特别是中央部的黄斑是感光最敏锐的区域。如果说视网膜就像眼睛这部照相机的胶片一样,而这个胶片上感光最敏感的区域就是黄斑,眼睛是否能够看清晰物体,黄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一旦黄斑出现病变,就会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图片来源:Pixabay那么手机真的会造成黄斑疾病么?首先,手机释放的光线中是包含蓝光的,在太阳光中,蓝光的波长范围在 380~500nm。而 415~455nm 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电子屏的蓝光峰值非常高,所属的波长范围广。另外,有报告显示,单次暴露于光下 5 分钟左右,并不会引起感光细胞的显著损伤,但多次“5 分钟”累加的暴露,则导致感光细胞显著的损伤。高能的蓝光长时间进入眼睛,会造成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损伤,造成视网膜功能异常,感光器感光能力下降,加大我们罹患黄斑疾病的风险。理论上讲,大量蓝光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眼睛黄斑的损伤,但目前还没有临床报道证明手机等等电子屏幕能够释放足够剂量的蓝光,造成黄斑的伤害。我们期待后面更多的研究报告。“护眼”和“夜间”模式有用吗?上文中已经提到了黑暗环境中看手机对眼睛影响的关键因素,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手机上的防蓝光功能又有什么作用呢?经过实验证据表明,与 400~460 nm 范围内的蓝光相比,暴露在 470~490 nm 范围内的蓝光(实际上偏紫色)对眼睛的伤害可能更小。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开发了“护眼模式”和“夜间模式”。“护眼模式”的“护眼”原理是通过调低色温来减小蓝光的强度(蓝光的波长越长,强度越弱)。所以在关灯使用电子屏幕时可以选择打开“护眼模式”。而“夜间模式”则是将电子屏幕的亮度调低。常见的“夜间模式”是黑色背景上显示白色或彩色文字。因为该模式使用的对比度和颜色可减少眩光,帮助我们的眼睛更轻松地适应周围的光线,从而减轻眼睛疲劳,让夜间阅读相对普通模式来得轻松和舒适。关于夜间看手机的建议预防也许是避免伤害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梅奥诊所在《睡眠: 促进减肥的健康习惯》(Sleep: The healthy habit that promotes weight loss)一文中有这样子的提醒:“关闭电源,至少在睡前 30 分钟收起您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并关闭电视,享受无屏幕的放松吧。”美国眼科学会也提到:“蓝光已被证明会影响身体的昼夜节律,包括我们的生物钟和睡眠周期,在睡前一到两个小时应该停止使用电子屏幕,并在电子设备上使用夜间模式以减少蓝光暴露造成入睡困难的影响。 ”Q1 为什么蓝光暴露会造成入睡困难呢?因为,夜间我们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会使得大脑以为现在是白天了,从而停止产生褪黑激素(睡眠激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手机看着看着就会越来越清醒的原因。综上所述,由于光具有累积效应和许多不同的特性(例如,波长、强度、曝光持续时间、一天中的时间),关灯使用手机增加眼睛负担,存在潜在风险,尽可能还是减少使用。日新月异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一定离不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随着 21 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的诞生,人们的生活已经大为改变。手机作为这个时代的科技代表产物,已经与生活紧紧挂钩。作为一个现代人,似乎没有了手机,生活也变得缓慢和低效。比如,马上到来的“双十二”,如果没有手机,我们怎么熬夜付款呀,如果不买点啥总觉得“损失了一个亿”的心情小编也深有体会。可是不合理地频繁地使用手机也对身体会有不利影响,比如眼睛,就可能会引起视觉疲劳、干眼症、打乱昼夜节律等。而且不管是“护眼模式”还是“夜间模式”,如果在关灯的情况下打开手机,屏幕和周围的光线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眼睛注视手机屏幕的光亮时,瞳孔会因为光源受到刺激,久而久之也会引起视力疲惫。但是如果“道理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啊”答应我,那还是开一盏小夜灯吧。所以,那些常年关灯看手机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也许正在开灯路上......参考文献[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2]Antona B ,  Barrio A R ,  Gascó, Adriana, et 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reading from a smartphone in conditions of light and dark[J]. Applied Ergonomics, 2018, 68:12-17.[3]Lee E J ,  H  Kim. Effect of Smartphone Use on Intraocular Pressur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作者: 2023/11/30 10:40
  • 最新研究:肚子越大,大脑越笨,老得越快! 北京科学中心 科普中国 我们都知道,大肚腩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戳此了解→ 腰围超过这个数,你就危险了!这4 种专门胖肚子的食物,千万少吃!)但是你大概想不到,肚子大还和脑容量有关系。近日有一项研究发现,肚腩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除了外表的不美观,还可能会让大脑加速衰老。哪些研究表明腹部肥胖与大脑的关系?2022 年 1 月,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指出:在校正心血管风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及脑血管损伤等混杂因素后,体脂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仍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图片来源:论文截图这项研究历时 8 年,共计纳入了来自加拿大的 9189 位受试者,排除了临床诊断有心脑血管病史(包括脑卒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后,对受试者进行了体脂肪含量分析,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内脏脂肪体积,获得精准的脂肪分布及含量数据。在认知功能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数字符号替代测试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受试者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每增加 9.2%的体脂肪率或 36ml 内脏脂肪,相应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 1 年。同时研究也提示,减脂对维持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23 年 4 月,《柳叶刀》子刊上刊登的一项研究也揭示出类似的结果 :肚子越大,脑子越笨!图片来源:论文截图这项研究集中于近万名的亚洲人群,显示:内脏脂肪和 BMI 升高,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者从新加坡生命健康队列(HELIOS)中收集到 8769 名参与者,并记录下他们的代谢指标和认知数据。此次研究中,BMI>27.5kg/m^2 被定义为肥胖症。统计结果显示,全部参与者中有 23.3%的患有肥胖症,另有 12%的 BMI 甚至超过了 30kg/m^2。在排除各种情况后,保证最终受试的亚洲人群中,人体脂肪含量是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MR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和BMI的升高与认知表现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每增加 0.27kg,认知能力便会随之下降,相当于认知年龄衰退了 0.7年。所以,减肥新增了一大好处——减肥能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老年痴呆!为何内脏脂肪能影响认知能力?研究表明,内脏脂肪影响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是:内脏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影响记忆和学习能力。此外肥胖与代谢紊乱也密切相关,例如胰岛素抵抗和脂肪激素异常,这些异常情况综合作用,可能会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的周围和内部,其明显表现就是腹部肥胖。图片来源:pexels在对号入座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怎样才算是腹部肥胖。几乎每个人坐着的时候,腹部都会堆积一些肉肉,难道这就是腹部肥胖了吗?根据脂肪在体内分布的特点,肥胖可以分为外周型肥胖和腹部型肥胖。外周型肥胖在视觉上比较直观,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偏胖的,而腹部型肥胖相对不明显。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体重上没有超重,四肢看起来也并不胖,所以肯定算不上肥胖,但反而要特别注意,这可能属于腹部肥胖。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腰围(cm)/臀围(cm))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腹部型肥胖, WHR>1.0 属于腹部型肥胖。所以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因为腰臀比过大而属于腹部型肥胖。腹部型肥胖还有何危害?研究表明,内脏脂肪过多的腹部型肥胖,除了对认知能力有影响,还可能导致腰椎疾病、血管粥样硬化、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甚至加大患癌风险等,另外腹部型肥胖带来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肥胖群体往往在身体自尊方面比较敏感,嘲讽、品头论足致使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因体态怀疑自己,产生躯体焦虑并且惧怕社交,更严重的个体会因此抑郁,患有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所以说,腹部型肥胖,不仅会造成认知能力障碍,引发慢性代谢疾病,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这些足以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腹部肥胖或者减掉腹部脂肪都非常有必要。图片来源:pexels我们都知道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积。而对于已经过多堆积的腹部内脏脂肪,高强度运动更有针对性的效果。研究表明,腹部脂肪对于运动强度的影响更加敏感,也就是说运动强度高的运动对腹部脂肪的刺激更有用。所以相对于中低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更加推荐高强度运动(如游泳,跳绳,高强度间歇训练即HIIT等)。还等什么?快点动起来吧! 作者: 2023/11/27 11:47
  • “天冷想赖床”不是懒,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原创 哈代 科普中国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起床似乎变得也越来越难,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为什么天气越冷,我们就越不想起床呢?这事还真不是因为懒,反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高级保命本领。天冷想赖床是身体在保护自己光照和温度对我们睡眠的节律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它就像是“睡眠开关”,能够促进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而这个“开关”受到光照的调节,清晨的阳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告诉大脑现在是白天,该起床了。在寒冷的冬天,太阳出来得晚,褪黑素持续分泌,容易让人感到困倦,醒不过来。此外,天气太冷时,睡眠质量会下降。如果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人和床之间形成的小气候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 32~34°C 左右,然而,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这种理想的睡眠环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不容易睡得安稳。而且天气寒冷时,人们喜欢冲一个暖暖的热水澡让身体暖和起来再睡觉,但是过热的温度却反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更难入睡。天冷睡不好,自然也就导致了白天的醒不来。另外,苏醒的过程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入睡的过程中核心体温逐渐下降,开始苏醒时,核心温度需要缓慢恢复。当天气变冷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使核心体温的恢复,把人从睡眠状态中唤醒。总结一下:天冷不想起床,不是因为懒,而是身体在适应环境,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苏醒过来。这时不妨耐心等一会儿再起床,让身体先“开机”。图源:unplash天冷想赖床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作为恒温动物,人类有感到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一夜的睡眠让被窝里的温度温暖又舒适,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但如果继续躺在床上就可以保持体温。这时,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让人倾向于选择呆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机制来自于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另外,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体温,血液的流速变慢,早晨刚醒来时常常肢体僵硬不灵活,这样的不适感让人更加不愿意动起来。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种时常被忽视的原因,随着气温降低,身体和情绪也似乎跟着进入了“冬季模式”,这时大脑可能会患上一场“情绪感冒”,即季节性抑郁症。这是一种由寒冷天气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和疲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白天常常感觉像是被一只沉重的被子包裹住,昏昏欲睡、缺乏精力和困倦,晚上睡得更久,早上很难打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适当赖床真的能保护心脑健康当室内温度较低时,人蜷缩在被子里进入睡眠状态后,头面部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冷脸测试,cold face test)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诱发心动过缓。这时如果迅速从睡眠中唤醒进入兴奋状态,血管应激迅速收缩,心脏需要加大负荷来保持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医生们也会建议天冷的时候坚持“221”起床原则,即睁开眼后先在床上躺 2 分钟,起来后坐 2 分钟,坐到床边等 1 分钟再站起来活动,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此外,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闹钟响起后再小睡一会儿的人,大脑会更加年轻。尤其对于爱熬夜或不午休的人来说,早晨适当“贪睡”,可以改善认知,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所以,如果在冬天早晨挣扎着不想起床,那就适当听从身体的感受,赖一会儿床,缓缓精神再起吧!这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高级本领,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参考文献[1] Hilz MJ, Stemper B, Sauer P, Haertl U, Singer W, Axelrod FB. Cold face test demonstrates parasympathetic cardiac dysfunction in familial dysautonomia. Am J Physiol. 1999;276:R1833–R1839. [2] Brown CM, Sanya EO, Hilz MJ. Effect of cold face stimulatio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humans. Brain Res Bull. 2003;61:81–86. doi: 10.1016/S0361-9230(03)00065-0.[3] Gavhed D, Makinen T, H 作者: 2023/11/24 11:03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