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原因就在这 8 点…… 关注→ 科普中国 同样的年龄,有人老态龙钟,有人精神矍铄,是基因的差异还是日常习惯的力量?一起来看看,你为什么比别人老得快?有则改之,无则更好!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1.吃得比别人多吃太多除了会让人变胖外,还会让人老得更快。2023 年,德国科隆大学等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限制饮食和抑制胰岛素信号可以逆转大部分与衰老相关的变化。研究为如何促进健康衰老提供了线索,例如限制饮食。健康建议:吃得太饱会加重人的代谢负担,使一些有毒有害物体代谢不出去,加速人的衰老。但也不能吃得过少,吃七八分饱易长寿健康。2.睡得比别人少睡眠不足困扰着很多人,它除了让人犯困、精神低迷,还可能会加速衰老。2024 年 3 月,清华大学体育部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7 小时睡眠最延寿,过长过短的睡眠时间都增加表型年龄,促进生物学衰老。健康建议:在睡觉之前尽量不要给自己外界的刺激,比如:尽量地减少运动,不要喝浓茶,尽量地减少室内光线,给自己创造好的睡眠环境。更重要的是睡前不要玩手机,否则可能睡得越来越差。有些人无论如何也睡不着,需及时找医生帮忙,摆脱睡眠障碍。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喝水比别人少2023 年,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够水,可能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一种有效方法。该研究显示,中年人血钠超标时,变老、患慢性病、早死的风险显著增加。血钠正常偏高通常是体内水分不足的标志。健康建议:感觉口渴再喝水已经晚了,建议大家没感到口渴时就要少量多次主动喝水,而且喝水没有最佳时间,可早晚各饮一杯,其他在日常时间里均匀分布,每次 200 毫升左右。4.运动比别人少2021 年,美国阿肯色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衰老细胞》期刊上发表研究表明,即使直到晚年才开始锻炼,也可以减缓衰老的影响,运动可以减轻与年龄相关的甲基化转变,减轻骨骼肌的表观遗传衰老。健康建议:运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跑步,也可以打篮球,可以散步,也可以做一套太极拳,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贵在坚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身体荒废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5.防晒比别人少除了内源性衰老属于自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如紫外线辐射、吸烟、风吹日晒以及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也会引起皮肤老化。其中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外源性老化最主要的因素,也称为光老化。健康建议:光老化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平时做好防晒工作,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过度辐射,就可以控制或减缓光老化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做好防晒可以选择物理防晒,如戴帽子、戴口罩、打伞或穿防晒衣等,也可以选择外擦防晒霜。6.情绪比别人差2022 年,香港中文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科学家在《老龄化-我们》杂志上发表研究证明,衰老不仅由生理因素决定,还受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发现,综合全部 8 个心理变量,较低的心理变量水平会加速 1.65 年的衰老。这 8 个心理变量分别是:烦恼、缺乏专注力、抑郁、绝望、害怕、难以入睡、伤心、孤独。健康建议: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再比如,遇到不愉快和委屈时,不要压在心里,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以释放积郁。7.压力比别人大2023 年,发表在权威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重大压力之下,人真会变老。但好消息是,一旦个体从严重的压力中走出来,压力导致的衰老还是可以逆转的。健康建议:想延缓衰老,就要学会释放压力。泡泡热水澡,常做深呼吸,多交几个朋友,经常出去散心,这些都是简单有效的减压方式。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8.基因比别人老为什么有些人看着显老?这还可能跟基因有关系。2016 年发表在《现代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黑素皮质素受体 1(MC1R)的基因与人是否显老密切相关。MC1R 基因与面部色素沉着、皮肤结构、色素斑点、细胞修复能力、炎症风险有关,而变异后的 MC1R 基因可能让人对紫外线更敏感,也更容易被改变皮肤结构,弹性变弱、更不紧致,看起来就更老了。健康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不可避免地到来。如果自己属于老得慢的范畴,自然值得高兴;如果不是,积极从日常生活方面进行改善,调整作息,均衡营养,慢慢地调理过来,一样有抑制衰老速度的可能。参考文献[1]Ageing-associated changes in transcriptional elongation influence longevity.doi.org/10.1038/s41586-023-05922-y[2]2017-12-01健康时报《你为什么比别人老得快?》[3]You Y, Chen Y, Liu R, Zhang Y, Wang M, Yang Z, Liu J, Ma X.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phenotypic age in US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ci Rep. 2024 Mar 15;14(1):6247.[4]2021-09-25人民日报健康号“康复Therapy”《年过50岁,衰老会越来越快,该如何应对?医生给您4个建议》[5]Middle-age high normal serum sodium as a risk factor for accelerated biological ag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Middle-age high normal serum sodium as a risk factor for accelerated biological ag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eBioMedicine, January 02, 2023[6]2019-11-26健康时报《渴了再喝水已经晚了》[7]Murach, K. A., et, al. (2021). Late‐life exercise mitigates skeletal muscle epigenetic aging. Aging Cell, 21(1).[8]2022-08-03健康天津《夏季不防晒,皮肤老得快》[9]Galkin, Fedor, et 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aging: evidence from the aging rate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ging 14.18 (2022): 7206-7222.[10]2023-11-24长春市第六医院《12种方法管理“负面情绪”,成就更好的自己》[11]Jesse R. Poganik et al., (2023). Biological age is increased by stress and restored upon recovery. Cell Metabolism. Doi: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3.03.015[12]Liu, F., Hamer, M. A., Deelen, J., Lall, J. S., Jacobs, L., van Heemst, D., ... & Gunn, D. A. (2016). The MC1R gene and youthful looks. Current Biology, 26(9), 1213-1220. 作者: 2024/05/24 09:11
  • 总是睡不够,只因缺乏维生素D?真实原因是...... 原创 阮光锋 科普中国 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总是睡不够,工作日睡觉 8 小时,周末睡觉 12 小时都睡不饱”,因为看到有人说“可能是缺维生素 D”,就去医院查了下,结果 25- 羟维生素 D[25(OH)D] 的全测结果只有 5.52ng/mL(正常情况下,这一数值≥20ng/mL)。缺乏维生素 D 会导致睡不够吗?图片来源:某社交平台维生素 D 有什么作用?首先我们来说说维生素 D 是什么。维生素 D 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食物中的钙在肠道的吸收,有利于骨健康。此外,维生素 D 还调节体内的许多其他细胞功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当中明确建议,0~64 岁的人群,每天需要摄入 400IU 的维生素 D(IU 是国际单位,400IU 维生素 D 为 0.01 毫克)。我们去医院检查的时候,通常是检查血液中的 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人群维生素 D 缺乏筛查方法》的规定,当血液中 25(OH)D 水平大于 20ng/L 时,表明维生素D 的营养状况是正常的,低于 12ng/L 时即为缺乏。《人群维生素 D 缺乏筛查方法》维生素 D 缺乏,最大的问题的会导致骨质疏松。文章开头这位网友平常会“腿抽筋”,可能就是跟维生素 D 缺乏有关。但,维生素 D 缺乏会导致睡眠问题吗?总是“睡不够”是缺乏维生素 D 吗?对于这类“永远都睡不饱星人”,他们的睡眠很有可能是“非恢复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NRS)”。1987 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首次将“非恢复性睡眠”也列为一种失眠症状,它被描述为睡眠不安、睡觉轻或者睡眠质量差的感觉,即使睡眠的持续时间可能看起来正常。导致非恢复性睡眠的原因很复杂:有心理因素,如情绪障碍等;也有生活习惯因素,包括酒精、烟草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及与睡眠卫生不良习惯相关的其他几种行为。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缺乏维生素 D 是“睡不够”的主要原因。至于其他类型的失眠症状,确实有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 D 缺乏与失眠、睡眠质量不好有一些关系。比如,就有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维生素 D 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不过,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2021 年,挪威一项临床的随机对照研究对 189 名维生素 D 不足人群进行了 4 个月的维生素 D 补充,结果发现,补充维生素 D 对改善睡眠水平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2022 年,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了维生素 D 补充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一共纳入 19 项研究,其中含 13 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 D 补充与睡眠指数下降存在一定关联,但证据等级只是中等。而且,维生素 D 补充与睡眠困难和障碍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研究者因此认为,维生素 D 补充对睡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说,尽管维生素 D 缺乏与睡眠障碍有一定的关联,但补充维生素 D 对预防或治疗睡眠障碍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如何改善睡眠?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如果从饮食与生活方式来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日常饮食注意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研究发现,均衡的饮食和营养对于整体的健康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睡个好觉。2.晚餐清淡点,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性食物。研究发现,油、盐、脂肪摄入过多、蔬菜吃太少,容易导致失眠。而太辣会增加肠胃刺激,也会影响睡眠。3.不要太晚吃东西。太晚吃,尤其是临近睡觉了,食物都没有完全消化,胃还是撑着的,还要继续活动来消化食物,对睡眠是不利的,建议睡觉前的三个小时内最好不要吃东西了。4.不要饿着肚子睡觉。饿着也是睡不好的,如果睡前觉得饿,可以吃点淀粉为主的食物,例如燕麦粥,小米粥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5.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的睡前运动可以减少浅睡眠、增加深睡眠,保证睡眠连续性、提高睡眠效率,也就是更容易一觉睡到天明。但需要注意不要过于剧烈。6.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喝水太多容易起来跑厕所,势必会影响睡眠。7.睡前别抽烟、喝酒、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喝酒会影响睡眠质量,而抽烟只会让你越来越兴奋,更睡不着了。有些人对咖啡因比较敏感,如果想要好的睡眠,最好注意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比如咖啡、茶、奶茶、可乐、巧克力,以及含瓜纳拉提取物、巴拉圭茶提取物的食品和饮料,它们也含有咖啡因。如何补充维生素 D?虽然补充维生素 D 对改善睡眠问题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对人体的健康依然十分重要。人类获得维生素 D 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皮肤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自身转化生成维生素 D₃;二是由摄取食物获得,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 D,如奶制品、三文鱼、鲭鱼和沙丁鱼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想要获得维生素 D,要注意多进行户外活动。选择紫外线不强的时候,在阳光下晒 10~20 分钟左右即可;另外也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如奶制品、三文鱼、鲭鱼和沙丁鱼等。如果实在担心不足,也可以吃点维生素 D 的补充剂。摄入维生素 D 补充剂,通常是利大于弊的。参考文献[1] Roth T, Zammit G, Lankford A, Mayleben D, Stern T, Pitman V, Clark D, Werth JL. Nonrestorative sleep as a distinct component of insomnia. Sleep. 2010 Apr;33(4):449-58. doi: 10.1093/sleep/33.4.449. PMID: 20394313; PMCID: PMC2849783.[2] 刘亚平,潘集阳.非恢复性睡眠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07):1208-1210.[3]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4] Ohayon MM.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Nonrestorative Sleep Complaints. Arch Intern Med. 2005;165(1):35–41. doi:10.1001/archinte.165.1.35[5] Vitamin D.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NIH[6] 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2007 Jul 19;357(3):266-81. doi: 10.1056/NEJMra070553. PMID: 17634462.[7] WS/T 677—2020人群维生素 D 缺乏筛查方法.[8] 张赛,郝永慈,顾平. 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质量、情绪的关系[C]//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出版者不详],2022:320.DOI:10.26914/c.cnkihy.2022.025687.[9] 王朝亚,王烈成,徐胜春. 睡眠障碍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8): 954-9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60.[10] Romano F, Muscogiuri G, Di Benedetto E, Zhukouskaya VV, Barrea L, Savastano S, Colao A, Di Somma C. Vitamin D and Sleep Regulation: Is there a Role for Vitamin D? Curr Pharm Des. 2020;26(21):2492-2496. doi: 10.2174/1381612826666200310145935. PMID: 32156230.[11] Larsen AU, Hopstock LA, Jorde R, Grimnes G. No improvement of sleep from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sigh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leep Med X. 2021 Oct 19;3:100040. doi: 10.1016/j.sleepx.2021.100040. PMID: 34881361; PMCID: PMC8567000.[12] Abboud M.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Nutrients. 2022 Mar 3;14(5):1076. doi: 10.3390/nu14051076. PMID: 35268051; PMCID: PMC8912284.[13] Zhao M, Tuo H, Wang S, Zhao L.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utrition on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Mediators Inflamm. 2020 Jun 25;2020:3142874. doi: 10.1155/2020/3142874. PMID: 32684833; PMCID: PMC7334763.[14] NHS. 10 tips to beat insomnia[15] WebMD. What You Eat Can Sabotage Your Sleep.[16] Cheng FW, et al.Probable insomnia i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total energy intake and dietquality in men. 2016 Aug;104(2):462-9. doi: 10.3945/ajcn.116.131060.[17] Peuhkuri K, Sihvola N, Korpela R.Diet promotes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Nutr Res. 2012 May;32(5):309-19. doi: 10.1016/j.nutres.2012.03.009.[18] St-Onge MP, Mikic A, Pietrolungo CE.Effects of Diet on Sleep Quality. Adv Nutr. 2016 Sep 15;7(5):938-49. doi: 10.3945/an.116.012336.[19]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What to do When You Can't Sleep[20] Sleep Disorders: In Depth.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作者: 2024/05/23 09:10
  • 这种水果吃 3 粒就够一天维生素 C 了!教你 5 种吃法,又省钱又好吃! 原创 科普中国新媒体 科普中国炎炎夏日,吃颗荔枝清甜爽口,让人心情大好。我国是世界荔枝最大的种植和生产国家,其中以广东产量最大,有“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的说法。可是今年广东荔枝减产的消息近日频繁登上热搜。本来上一个冬天就是暖冬,气温过高不利于荔枝开花,荔枝产量就不高。今年广东又遭遇了持续强降雨+频繁强对流天气,更是造成了荔枝开花少、落果、树枝折断等现象,导致荔枝大幅度减产,今年的荔枝价格明显高出往年。相关报道截图这让爱吃荔枝的小伙伴,开始担心今年是否能实现荔枝自由了。如果今年荔枝比较贵,怎么才能让买来的荔枝吃得更有价值呢?这篇文章,我们就从荔枝的挑选、吃法再到存储,教大家如何让自己买荔枝的钱花得更值,吃到的荔枝更好吃,大家一起跟着吃起来吧!荔枝的风味和营养虽然荔枝有时候很贵,但是喜欢荔枝的人,还是不会错过荔枝。古代文人墨客曾多次赞美荔枝,比如杜牧曾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荔枝都颇为喜爱,荔枝的大小跟李子差不多,外皮干松像铠甲,大多颜色偏红,果肉呈白色,外面覆有一层假种皮,味道清甜。荔枝还散发着独特的花香味,这种香味来自多种萜烯类物质,比如玫瑰氧化物、芳香醇、香叶醇等,葡萄和葡萄酒中也有这些风味成分。图:薛庆鑫荔枝不只是风味好,有两种营养素的含量也尚可,100 克荔枝果肉中含有 41 毫克维生素 C 和 151 毫克钾,这维生素 C 含量可比我们平时吃的橙子还高呢,是橙子的近 1.2 倍,钾含量是苹果的近 2 倍。不过,荔枝的热量可不低,为 71 千卡/100 克,是杨梅的 2 倍多,吃多小心会长胖!如何挑选荔枝?荔枝好吃,也分不同品种,不同品种风味、营养都不相同。今年荔枝那么贵,为了让我们钱花得更值,我们从一开始的挑选上就要下功夫。1从品种上挑选荔枝不同品种的荔枝,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目前,我国约有 200 多个荔枝品种,比如“怀枝”“妃子笑”“糯米糍”“桂味”“白糖罂”“白蜡”“红绣球”“荔枝王”等。其中,有文献数据显示:大家常吃的妃子笑,维生素 C 含量为 64 毫克/100 克;红绣球的维生素 C 含量最高,可达到 108.5 毫克/100 克,吃 3~4 个几乎就能满足一般人群一天的维生素 C 需求了;桂味的维生素 C 含量较低,仅为 10.2 毫克/100 克。但桂味的总糖含量较大多数品种的荔枝高,为 18.2%,而比较低的是糯米糍,总糖含量为 11.6%。在众多荔枝品种中,糯米糍的可食部较高(约 80%),果核占比率也较低(约 2.7%)。1 颗妃子笑,可食部约为 17 克丨图:薛庆鑫2从外观上挑选荔枝首先看荔枝的表皮,选择颜色鲜艳的,果皮颜色是判断荔枝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荔枝果皮鲜艳的红色是由于成熟过程中果皮花青素积累及叶绿素降解所致,如果表皮明显呈褐色,那就是不新鲜了。其次用手轻轻捏一捏荔枝,选有弹性且偏硬的,说明水分充足,较为新鲜;最后还得闻一闻荔枝的味道,有荔枝的清香味而不是发酵的酒糟味。怎么让买来的荔枝更好吃?对于我们已经买回来了的荔枝,除了能洗干净剥皮后直接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开发出更丰富、更有意思的吃法,让这些荔枝对得起它们的价格呢?答案是肯定的。1冻荔枝荔枝果肉中有 70%以上都是水分,还有 10%以上的糖,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含量占比最高。果糖具有冷甜特性,在 40℃ 以下的环境中,温度越低,甜度就越高。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所以,冰镇和冷冻荔枝吃起来口感会更甜。将荔枝带壳放进冰箱冷冻室,再吃的时候拿出来缓一缓,去壳后放进嘴里,又冰又甜,跟吃冰淇淋一样。也可以将冻荔枝去壳后放入苏打水等饮品中,别具一番风味。不用担心速冻荔枝的营养流失问题,-18℃ 冷冻的荔枝,对维生素 C 的影响很小。2煮荔枝荔枝去壳、去核后,放入清水中,再加入两三颗大枣或杨梅,小火煮至荔枝肉漂浮起来即可。虽然经过加热后维生素 C 会有损失,但整体味道还是不错的。图:薛庆鑫3荔枝罐头将荔枝做成罐头,不仅能延长贮藏时间,还别有一番滋味。要先准备一个已经沸水消毒过的玻璃瓶(耐热),晾干备用。将新鲜的荔枝剥壳、去核,清水冲洗干净,在清水中放入少量食盐,再放入荔枝浸泡 10 分钟取出。锅中放水和适量冰糖,倒入泡好的荔枝,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5 分钟,关火后趁热倒入已经消毒的玻璃容器内,拧好盖子放入冰箱冷藏。这款自制冰镇荔枝罐头,相当美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荔枝干将荔枝带壳置于 90℃~100℃ 水中浸泡 1~3 分钟即可,这能在最大程度钝化果蔬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营养,尽可能地避免荔枝发生酶促褐变,较好的保持荔枝的外观颜色。浸泡后的荔枝再经过摊平、晾晒,期间要勤翻动,太阳晒需要 5~10 天的时间,也可以借助烤箱或者烘干箱来缩短时间。荔枝干口感甜且热量不低,可别一次炫太多哦,小心长肉!5荔枝炒虾仁荔枝除了能当水果吃,也能做到菜肴里。将荔枝果肉切块,然后和虾仁一起炒菜,荔枝的清甜配上虾仁的鲜嫩 Q 弹,口感极佳。虽然荔枝的吃法很多,味道也都不错,但可别一次吃太多了,否则可能会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牙疼、嗓子疼等。这可能是因为荔枝的糖含量较高,残留在口腔中诱发了炎症反应。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得少吃,同时注意漱口,清洁口腔。吃不完的荔枝怎么储存?既然今年荔枝这么不便宜,为了不浪费 1 分钱,吃剩的荔枝怎么储存也是个大学问。(其实无论便宜不便宜,都不主张浪费食物啦。)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指出,荔枝摘下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的是如果荔枝贮藏不好,表皮就容易失水褐变,进而影响了果实品质,降低食用价值。有试验对比了 6 个荔枝品种,观察将其放入塑料包装袋后,在 3℃、8℃、13℃、24℃ 条件下贮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 8℃ 条件下荔枝保鲜期最长,可达 25天;13℃ 条件下贮藏对荔枝的鲜果保藏期也较长,可超过 20 天;但如果温度低于 3℃ 就会冻坏荔枝。不同品种的保鲜贮藏期差异明显,一般为丁香>桂味>妃子笑>三月红>禾荔>鸡嘴荔。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需要注意的是,用来装荔枝的塑料袋里最好放一些吸水的草纸,或者袋口别封得太紧,要留有一些空隙。所以,买来的荔枝,如果是短时间吃,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口感会更好。但倘若买得多需要长时间贮藏,就别直接冷藏了,因为可能会冻坏荔枝,可以放在温度较低的阴凉通风处,也可以直接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变成冻荔枝。当然,最好的建议还是尽可能每次吃多少买多少。总结荔枝肉质软滑、香甜可口,即便价格上涨也挡不住“吃货们”的热情。眼下荔枝应季的时节,抓住机会享受下美味吧!既能补水,又能补维生素 C,但荔枝的热量和糖分可不低,谨记别贪嘴,同时吃完要及时漱口哦!参考文献[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2]陈杭君,曹颖,郜海燕,等.不同品种荔枝品质特性及聚类分析评价[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05):198-210.DOI:10.16429/j.1009-7848.2013.05.004.[3]郑锦锦,刘帅,陈岩,张欣,杨慧,刘香香,王富华.岭南地区荔枝主栽品种品质评价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4):128-136[4]蔡长河,欧良喜,陈洁珍,王丽敏,向旭.速冻荔枝果肉冻藏期间营养成分及色泽的变化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1):1434-14361483[5]高志强,沈夏筠,林育钊,曾玲珍,林河通.荔枝果实干制加工的热烫和无硫护色工艺[J].热带作物学报,2022,43(3):614-621[6]廖仁昭,王凤英,黎柳锋,廖世纯.荔枝不同品种的低温保鲜贮藏试验[J].南方园艺,2018,29(6):59-61 作者: 2024/05/22 09:32
  • 出现这 7 种症状,是身体在提醒你缺这种营养了!快自查 原创 科普中国新媒体 科普中国你会经常感到昏昏欲睡、无法满足饥饿感吗?有的时候还会反应迟钝?这一系列身体的不适症状可能是在提示你该补充膳食纤维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普遍不足。2019年《柳叶刀》发布的一则报告中提到,全球范围内人们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量少于20克,但每人应摄入至少25克膳食纤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文件中也明确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这个在我们日常饮食中经常被提及但往往被忽视的营养素,究竟对我们的身体有何重要性?出现哪些迹象又表明我们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了呢? 作者: 2024/05/20 10:13
  • 常干这 5 件“开心事”的人,身体里都藏着一个定时炸弹 原创 科普中国新媒体 科普中国高血压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定时炸弹”,少数情况下,疾病可导致高血压,治好了病,血压也就恢复正常了。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难以找到高血压发生的明确原因,好在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很多生活习惯方面的风险因素与高血压有关,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降低高血压发生的风险。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就让咱们一起体验一下“高血压”这颗定时炸弹是怎么爆炸的,以及如何安全地“拆除”这颗炸弹。 作者: 2024/05/17 09:06
  • C929有新进展! 科普中国据美国世界新闻网5月12日报道,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即将满周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洲际客机C929也有新进展。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C919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审查组组长揭裕文9日表示,中国商飞正开展适航申请前的相关工作,预计年底向民航局提出型号合格证申请。上海审定中心也介入前期研究中,早期介入能为更好地建立标准、发现技术难题奠定基础。 作者: 2024/05/16 09:06
  • 1 个简单动作,就能判断膝盖疼是不是有问题!快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原创 邓婷 科普中国俗话说得好,人老先老腿,膝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结构复杂灵活,因此也是全身各关节中最容易“生病”的关节。据统计,60 岁以上男性中 60%~70% 的人都患有骨关节炎,女性患病比例则更高。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导致关节疼痛,尤其在活动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给日常的生活带来不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然而,仍有许多人对膝关节相关疾病认识不足,存在不少膝关节过度损耗、损伤加重,甚至延误治疗的现象。当膝盖开始出现摩擦感、发凉、发紧、疼痛等症状时,这就是在提醒你需要引起重视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一个小动作就能判断你的膝盖有没有问题如果不知道你的膝盖是什么情况,先按照下面的方法走两步。“鸭子步”测试膝盖状态 图片来源:Men's Health你需要缓慢下蹲到最深,然后像小鸭子一样左右腿交替蹲着向前行走。如果下蹲过程中感觉膝盖前方有针刺一样的疼痛,或者觉得膝盖很酸胀,说明膝关节的髌骨软骨可能有损伤。如果行走过程中膝盖卡住动不了,或者觉得膝盖内侧或外侧明显疼痛,则说明半月板可能有损伤。测完之后如果没什么任何不适感,那恭喜你,你还拥有一对健康的膝关节,要注意保护哦!如果感觉有问题的话,请建议尽早到骨关节科就诊,必要的时候完善膝关节 X 线、MRI、超声、CT 等检查,以免病情延误。。注意:此方法对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一定要求,不建议 50 岁以上的人尝试。测之前要做好防护,或在他人陪同下进行,如果关节已经有严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也不建议再做这个测试,以免加重膝关节的病变。如果鸭子步还不能满足你自测的欲望,以下这个准确度极高的测试也可以尝试下:Thessaly 测试。首先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将被测试膝盖弯曲至 20 度,将另一只脚轻轻抬起,也可以一只脚踩在另一只脚上,以保持平衡。图片来源:Samarpan 物理治疗诊所请家人握住被测试者双手,帮助被测试者保持平衡,让测试者在这个姿势下旋转膝盖,一侧膝盖向内旋转,一侧膝盖向外旋转。被测试者在旋转的同时,需要感受是否有疼痛或不适,同时需要注意是否感觉到膝盖的卡住感或不稳定感。分别测试内侧和外侧半月板,每种旋转方式进行 3 次,每次旋转持续约 5 秒。如果测试引起疼痛或卡顿,则该测试被认为是阳性的。内旋引起疼痛:表明存在外侧半月板损伤,外旋引起疼痛:表明存在内侧半月板损伤。测试时注意以下 2 个问题:可以先在膝关节正常位置下进行旋转,用来训练被测试者。测试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屈膝角度不变。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自测方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因此,建议在膝关节有症状时尽快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这些伤膝的习惯要避免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膝关节呢?1久坐久站久坐久站可以说是骨科的死对头了,这个习惯会造成腰椎、髋关节、膝关节的慢性劳损。为什么呢?因为膝关节是通过挤压作用将关节滑液里的营养物质送进软骨细胞内,一直坐着不动,关节虽然没有负重,但关节软骨也没有像海绵吸水般的挤压-松弛的过程,自然吸收不到营养。同理,无论什么姿势,维持时间过长,都会对膝关节产生同样的效果。日积月累,持续营养不良,关节软骨会变得疏松脆弱。现在很多年轻人平时没干啥,但膝盖莫名酸痛还经常发凉,一找原因多半就是办公室久坐的锅。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另外,久坐还会让腿部肌肉萎缩,因为肌肉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器官,肌肉变弱了,稍微多走点路跑个步,膝关节稳定性变差会更加容易磨损,膝盖就会疼给你看。2蹲坑和跪姿人在做跪姿运动、屈曲半蹲(如打太极拳)或爬楼梯时,髌骨会承受非常大的拉力和压力,这个力量通常可以达到体重的 4~5 倍,跪姿时可达 8 倍之多!反复且不断变化的应力作用于膝关节,膝关节的骨、软骨、韧带就经常需要超负荷工作,因而会产生膝关节的不适或疼痛。如果膝关节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会增加软骨的磨损,软骨一旦受损,膝关节失去了缓冲垫的保护,骨头开始磨骨头,就会出现疼痛直到发展成关节炎。所以无论干活还是休息时,都应当尽量避免蹲跪姿势。3盘腿喜欢盘腿坐的人要注意了!膝关节的侧副韧带就像皮筋一样,是有弹性的。盘腿坐的时候,膝关节侧副韧带持续受到牵拉,长此以往,韧带会被逐渐拉松,降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膝关节磨损风险。此外,盘腿还会造成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增高,内侧间室软骨长期高压也会导致软骨损伤。4硬地面上练跳绳在硬地面上跳绳时,水泥地面没有力量缓冲,落地产生的冲击力直接反给膝关节,而且速度越快、重量越大,反冲力越大。同理,在家光脚跳操,穿着普通板鞋、布鞋打篮球等行为也会给膝关节带来很大的冲击力,持续时间长了或者频繁进行类似动作,一样会加速膝关节损伤。5冬天膝盖未做好保暖因为低温会影响血液流速,血液流动速度太慢,关节磨损产生的炎性物质就不能被及时带走,就会进一步刺激膝关节,加重骨性关节炎发冷、肿胀、疼痛等的不适。所以,寒冷冬季里不仅是身体的保暖要做好,也要注意膝盖的保暖,静坐不动时给膝盖加个毯子,老年人还可以在膝盖戴个护膝。需要注意的是,护膝要松紧适宜,若是太紧反而会阻碍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重病情。6爬坡、爬楼健康的年轻人爬楼梯或者爬山问题不大,但膝关节有损伤、体重超重或老年人不建议将爬山或楼梯作为锻炼方法。因为当上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 3~4 倍,尤其在下山时缺少重力缓冲,身体的瞬时重力会集中加载到一侧关节,对膝关节的损伤更加严重。膝关节有问题的人应该能感受到,爬山的时候通常是下山比上山更难,下楼梯比上楼梯更不舒服。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7肥胖肥胖是造成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的体重大多超过了膝关节所能承受的正常重量,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关节负荷增加,加大了软骨边缘的摩擦,加速了软骨丢失、骨赘形成,肥胖还会导致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事实上,在过去,一些长期做体力劳动,如搬运重货物或挑担子的人,虽然他们很精瘦,却也是关节炎最爱的一类人。此外,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症等,这些都可以使人体关节的内环境出现紊乱,间接促进骨关节炎的产生和发展。这几个动作建议你多做1仰卧直腿抬高如果您的膝盖不在最佳状态,请先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的肌肉)进行简单的强化锻炼。这个动作对膝盖几乎没有压力。仰卧在地板或其他平面上。弯曲一侧膝盖,将脚平放在地板上。保持另一条腿伸直,将其抬高至对侧膝盖的高度。三组重复 10~15 次。图片来源:Samarpan 物理治疗诊所2俯卧直腿抬高平躺,双腿伸直。收紧臀部的肌肉和一条腿的腿筋,然后向天花板方向抬起,保持 3~5 秒,降低。重复 10~15次。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侧卧直腿抬高侧身躺,双腿叠放,靠近床面的腿弯曲增加支撑力,伸直上面的腿并将其抬高至 45 度。保持 5~10 秒钟,放下并短暂放松。重复 10~15 次。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靠墙静蹲背对墙面约 50cm 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将腰背部和臀部紧贴墙面呈半蹲位,双膝关节方向与足尖一致并朝向正前方;膝关节向前不超过脚尖,双膝不可内扣。30~60 秒/组,组间休息 1 分钟,共 3 组;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增加下蹲程度,但不可超过 90°;也可视个人运动能力和训练情况将双足足尖抬起仅足跟着地,以增加训练强度;有膝关节肿胀或疼痛者禁做。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5双膝夹球抬腿坐在椅子上,腰背保持直立,将球或水瓶放于两腿膝盖中间,双腿夹紧,轻轻踮起脚跟,这时会感受到腿部肌肉发力。坚持 40 秒(图片中只是演示动作,停留时间较短),缓慢放下休息,再继续,连续做 10 次,早晚各做一遍。图片来源:wikiHow注意事项:1.任何锻炼请谨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锻炼过程中疼痛加重,停止练习或减少运动量,不要盲目坚持。2.如果你的膝关节在急性疼痛期,建议先求助医生对症消炎止痛,不要做任何锻炼。 作者: 2024/05/15 09:25
  • 胡萝卜素是菠萝的45倍,热量比苹果还低,这种水果现在吃正好 原创 薛庆鑫 科普中国 吃芒果的季节到啦!芒果风味独特,香气浓郁,除了洗干净后直接吃,还能做成很多美食,比如芒果布丁、芒果班戟、芒果西米露、芒果慕斯、芒果冰沙……光看名字就要流口水了吧!虽然芒果很受欢迎,但在“吃芒果”这件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下大家关心芒果相关问题,并给大家提供一份吃芒果的小妙招。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芒果的风味和营养芒果原产于印度及马来西亚,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为世界五大水果之一,因其独特的香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芒果的气味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芒果中有超过 270 种挥发性物质,不同的挥发性物质可让芒果拥有不同的风味特点,最主要的是酯类和萜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会赋予某些芒果类似于桃子的气味;萜烯类物质则会令芒果果实带有一种类似于紫罗兰花的香味。并且,成熟度越高的芒果,香味越浓郁。果香迷人的芒果,营养也很丰富,含有维生素 C、钾、胡萝卜素、镁、硒、膳食纤维等营养,其中前三者的含量还算不错。1维生素 C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芒果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23 毫克/100 克,虽说比不上橙子,但却是苹果的 7.7 倍。不过,不同品种的芒果维生素 C 含量上存在差异,有文献对比了大黄芒、大青芒、鹰嘴芒和台芒,发现它们的维生素 C 含量都低于 10 毫克/100 克,最高的大黄芒为 9.66 毫克/100 克,最低的大青芒为 4.29 毫克/100 克。另外有研究提到,成熟的凯特芒维生素 C 含量为 26 毫克/100 克。2钾芒果的钾含量为 138 毫克/100 克,1 个大个头的芒果其可食部可达到 400 克左右,吃掉一半就能为我们补充 276 毫克钾,同时也能补充 28 毫克镁,可满足一般成年人每天钾需求量的近 14%、镁需求量的近 8%,这对维持血压健康较为友好。图:1 个大芒果,可食部约 400 克 作者拍摄3胡萝卜素芒果的果肉颜色偏黄,很多朋友一看就猜到了它富含胡萝卜素成分。《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显示,芒果的胡萝卜素含量高达 897 微克/100 克,比很多常见的其他黄果肉水果都高,是木瓜的 1.1 倍、杏的 2 倍、橙子的 5.6 倍、柿子的 7.5 倍,更是菠萝的 45 倍。另外,有文献对比了大黄芒、大青芒、鹰嘴芒和台芒,其中的数据显示这 4 种芒果的 β-胡萝卜素含量都非常高。最高的是大黄芒果,高达 4060 微克/100 克;最低的是大青芒,为 2670 微克/100 克,鹰嘴芒和台芒的 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 4010 微克/100 克、3870 微克/100 克。平时工作和生活上用眼比较多的人,建议常吃芒果,因为胡萝卜素是保护眼睛健康的“卫士”,能帮我们抵御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预防夜盲症、干眼症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至于芒果的热量,“芒果控”们不用太担心,只有 35 千卡/100 克,都没有苹果高,也仅为荔枝的 1/2 而已,别狂炫就不用害怕长肉。吃太多芒果,可能会“变黄”即便芒果的营养还不错,也别吃太多了,否则可能会让你逐渐“变黄”。这事儿得归咎于芒果中的胡萝卜素, 在一段时间内摄入的胡萝卜素太多,会导致过量的胡萝卜素进入体内,身体一时代谢不掉,就会沉积在皮肤里把皮肤染黄,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不过咱们不用担心,这种症状对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停止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自行恢复,皮肤就可以慢慢变回原来的颜色。适量吃芒果不仅能避免皮肤变黄,还能让人皮肤更好、减少皱纹。一项发表在《营养素》的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每天食用吃 85 克或 250 克芒果,经过 16 周后对绝经后女性皮肤的影响。研究招募了 50~70 岁,体质指数(BMI)在 18.5~35kg/m2 之间的健康绝经后女性。在排除了一部分不能参与的人之后,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分别是 85 克/250 克阿塔夫芒果,每周 4 次,持续 16 周。结果发现,摄入 85 克芒果 2~4 个月后,可减少面部皱纹,可能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芒果苷这些有益成分。而摄入 250 克会增加皱纹,这可能是因为总糖摄入量增加,导致胶原纤维糖基化,破坏了胶原结构。所以,根据这个研究,平时经常适量摄入芒果,对皮肤有益,可能有助于帮你改善皮肤皱纹,但如果每天狂吃芒果,可能会让皮肤变糟糕。芒果过敏的人,慎吃!常吃芒果对身体有好处,但有一部分人在接触或食用芒果之后会出现过敏情况。芒果过敏一般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一般在食用芒果后 30 分钟就会出现水肿、红疹、荨麻疹和口腔过敏综合症状,还有人在食用少量的芒果后会出现眼睛和嘴的瘙痒、眼皮的肿胀、大量流汗甚至带有休克特点的胸闷;迟发型一般在食用芒果后 48 小时或 72 小时出现症状,比如有接触性皮肤炎、眶骨膜水肿的疾病、湿疹的皮疹和水疱形成。这可能是因为芒果中含有蒎烯、漆酚、柠檬烯等成分,这些过敏原物质都能导致不同人群的接触性过敏皮疹;另外,芒果中的蛋白分子也是过敏原之一。研究提到:如果对芒果过敏,也可能会对桦树花粉、桃、荔枝、柑橘、腰果有反应。并且,即便芒果经过了加热、罐装、打成果汁、做水果沙拉等加工,也仍然会导致人体过敏。如果你接触或品尝芒果后出现了咳嗽、瘙痒、嘴唇和舌头灼烧刺痛、咽喉肿胀等症状,那可能是对芒果过敏,别再尝试啦。如果吃芒果出现了严重过敏现象,一定要及时看医生!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芒果最好别放冰箱为了保鲜,买回来的水果统统塞入冰箱,这是很多人的统一操作。但芒果属于热带水果,它可不喜欢待在冰箱里。虽然低温可以抑制芒果采后呼吸作用以及后熟作用,但它对于贮藏温度比较敏感,温度太低会导致芒果产生生理冷害。芒果的最适宜贮藏温度是 13~15℃,在贮藏温度低于 10℃ 的时候就会产生冷害,表现为外果皮表面变色出现深褐色斑点、麻点或凹陷病变,果皮成熟不均匀等现象。另外,如果在 15℃~20℃ 条件下贮藏芒果,还有利于促进芒果中单萜、倍半萜烯和芳烃这几类风味物质的合成;如果贮藏温度高于 25℃,会使得这些风味物质含量显著下降,果实中醇和酯类含量的上升,风味品质降低。所以,买回来的芒果别直接塞入冰箱,放在家里阴凉通风处即可。芒果的品种推荐我国芒果品种众多,比如金煌芒、大青芒、鹰嘴芒、台芒、凯特芒、贵妃芒、象牙芒等。1金煌芒金煌芒总糖含量较高为 24%,且糖酸比也较高,吃起来口感比较甜,并且闻着还有特殊的木香气味,很适合鲜食。图:金煌芒  作者拍摄2凯特芒凯特芒属于晚熟品种,成熟后果皮为粉红色,皮薄果核小,外形呈椭圆形,果实很大,单果重量可达 800 多克,最大的甚至能长到 1400 多克。成熟后糖含量接近 7%,口感较甜。图:凯特芒 作者拍摄3台芒芒果中好吃不贵的典型品种,深受大家喜爱,成熟时果皮呈深黄色,果肉细腻,香味浓郁,糖含量 13%~22%,口感甜中带酸。4贵妃芒成熟时果皮呈深紫色,有些会带有一点黄色,果肉为黄色,果核较小,糖含量一般为 12% 左右,糖酸比较高,口感甜。5象牙芒果实圆长肥大,因果形如幼年象牙而得名,有白象牙芒和红象牙芒两种,前者果皮呈黄色或浅黄色,后者果皮浅绿而向阳处为粉红色。糖含量为 17% 左右,味道清甜。6大青芒还没熟透的大青芒表皮青色,熟了以后虽然还是以青绿色为主,但已经开始略有微黄了,肉质软嫩,糖含量约为 14%,口感甜。7鹰嘴芒果皮为淡绿色,果肉橙红色,呈弯象牙形,尖端的地方长得很像老鹰的嘴。糖含量为 21%,但糖酸比较低为 10%,大青芒的糖酸比为 16%呢。相比之下,鹰嘴芒口感会略带酸味。芒果的正确吃法第一次吃芒果的人大多会感到无从下嘴,还有很多人吃芒果都是一通乱啃,搞的满脸都是芒果汁。其实,吃芒果是有技巧的。第一步:将芒果清洗干净后,用刀从中间慢慢切开(注意避开果核),将整个芒果切两半,或者也可以在果核的位置左右各1刀,将芒果切成三段。第二步 Plan A:将芒果果肉用刀划成十字花,将芒果肉翻出来,用刀削到碗里,端着碗坐下来慢慢吃。,时长00:06第二步 Plan B:直接用勺子挖,简单粗暴!吃的过程中记得准备点纸巾,随时擦手擦嘴,避免弄脏衣服。总结:香气特殊、果肉又甜又嫩的芒果,可别错过!在众多水果中,它可是很护眼的,而且热量还不高,赶紧吃起来!如果过敏就别冒险尝试了哦!图:“小芒狗”  作者拍摄另外,吃剩下的芒果核别扔,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那就是还可以做个可爱的“小芒狗”饰品!参考文献[1]李天宇,辛明,零东宁,黄洁琳,冯锦清,孙宇,李昌宝.芒果香味物质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21(12):1-37[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3]王贵一,孟嘉珺,许文静,陈昌琳,刘思琪,吕远平.不同品种芒果的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71-79[4]潘宏兵,杜邦,罗玲,钟奇,李贵利,李桂珍.凯特芒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20,0(5):20-23[5]Vivien W. Fam 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Mango Fruit Intake on Facial Wrinkles and Erythema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Pilot Study, Nutrients (2020). DOI: 10.3390/nu12113381[6]闫慧清,黄小龙,马兆成.食用芒果过敏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7,38(3):305-309[7]王宇婷,周新,王喆,王军.热带水果生产与保鲜以及加工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2023,43(10):80-88[8]黄立标,袁艺洋,陈琳,杨美艳,彭志愿,卢小停,高向阳.基于主成分分析和HS-SPME-GC-MS技术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芒果品质特性[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3):297-306[9]华敏,郭利军,邓会栋,冯学杰,陈黎明,罗志文,李斯宇,吴晓慧.‘贵妃’芒果实品质提升综合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23(2):72-77[10]冯奕玺.芒果优良品种简介[J].广西园艺,2001,12(3):26-27 作者: 2024/05/13 09:08
  • 不是错觉:过了这个年纪,长胖真的更容易 原创 阮光锋 科普中国 5 月 11 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瘟症,既影响大家的健康,还会给每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 25 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 25 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 25 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未成年时期,人们总体的肥胖率都是比较低的。但成年人后,肥胖率就开始增加。数据显示,18~24 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 22.4%,但 25 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 25 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 45~74 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一个中国的研究数据(下图)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 24~29 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 岁)和老年女性中达到峰值(65~69 岁)。 不过,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呢?这个就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了,没人能说清楚是几岁,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一般是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吃都不会胖,年龄大了,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变胖。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1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一般更好,吃得也会更好更多。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因为生活、经济等问题,通常吃得比较少。但随着年龄增长,经济条件开始好了,生活水平也好了,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着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2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年轻的时候,在学校里、在工作单位里,大部分还会经常活动,想想你打篮球、踢足球是不都是年轻的时候?但随着年龄增长,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很少有时间去运动了。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了长时间、久坐不动生活模式,要不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工作,即使有点时间休息也宁愿躺着玩玩手机、看看剧,一连好几个小时都不想走动。活动少了,更不用说去健身房锻炼了。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3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 10~15% 的肌肉在 20~50 岁之间流失。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我们的脂肪代谢也开始发生变化。有研究对 54 个人脂质周转率的变化进行了 13 年跟踪,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体重减少还是增加,这些人的脂肪组织的脂质周转率都降低了。脂质周转率是指脂肪细胞中的脂质被移除和储存的速度。脂质周转率的降低意味着脂肪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放慢,这使得体重增加变得更容易,哪怕我们没有比以前吃得更多或锻炼得更少。研究中就发现,没有刻意节食的参与者,随着年龄增长,平均增重 20%。4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丸酮每年以 1%~2% 的速率减少。睾丸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如何防止长胖?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如果仅仅追求减少重量,而不去降低体脂肪比例,甚至造成肌肉流失,就会降低自己的代谢率,形成难瘦易胖体质,这和减肥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减脂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就注定了,任何想要快速减肥的方法都是不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那么我该怎样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呢?1合理饮食饮食是头等大事。毕竟,人会长胖的基本原理是能量收支不平衡——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支出了,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人体内储存。所以,要想防止长胖,首先要扭转能量收支,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也就是常说的管住嘴。要养成长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比如,不要吃太多,少吃高油高糖等高能量食物,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等。大家不妨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做起,来安排自己每天的饮食,并逐渐养成习惯坚持下去。2坚持运动这是减肥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最有效的部分。多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健康也是多方面的。年纪大了,肌肉会慢慢减少,蓄积的脂肪越来越多,代谢也会下降。多运动锻炼能增加能量消耗,避免过多脂肪在人体蓄积,还可以加快脂肪组织的周转速度。而且,多运动锻炼还能增加体内肌肉的含量,提高人体能量代谢能力。因此,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运动,至少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提醒大家,减肥并没有捷径,大家在控制体重这条路上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减肥是一项终身大事,要拼智商,拼理性,更要拼心态、拼自律能力。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 周密, 祝楠波, 余灿清, 杜怀东, 吕筠, 郭彧, 卞铮, 谭云龙, 裴培,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国人群成年期体重变化现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5): 510-514 [3] https://www.wihealthatlas.org/obesity/age[4] Chen K, Shen Z, Gu W, Lyu Z, Qi X, Mu Y, Ning Y;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Aug 17. doi: 10.1111/dom.1523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589256.[5] https://www.intechopen.com/books/muscle-cell-and-tissue/lifestyle-and-aging-effects-in-the-development-of-insulin-resistance-activating-the-muscle-as-strate#B20[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565-5[7] https://www.sohu.com/a/431722895_653813 作者: 2024/05/11 09:59
  • 拖鞋怎么换都滂臭,原因很多人没想到(不是脚气) 拒绝滂臭味的 科普中国 大家家里会不会经常有股迷之臭味?如果有的话,建议排查一下——拖鞋!很多人觉得,一双拖鞋而已,怎么会臭成这样呢?今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索了拖鞋滂臭背后的秘密,结果发现:只要是拖鞋,就难逃变臭的宿命。区别在于,谁家的,更臭……拖鞋的臭,确实与众不同先揭秘一下,拖鞋那股子(比脚臭还难闻的)臭味,主要来自“爱放臭屁”的厌氧菌。其中最臭气熏天的,是一类叫做专性厌氧菌的小东西。和酸味毛巾吸附的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这类兼性厌氧菌不同,它们会代谢出味道贼重的胺类、含硫物质,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滂臭!专性厌氧菌,最喜欢生长在潮湿、密闭的环境。而塑料拖鞋,不透气的捂汗材质,粗糙有纹理的表面,多孔多缝的设计,特别容易隐藏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再加上脚汗和皮脂的供养,简直就是专性厌氧菌的最佳生存环境,分分钟化身臭味发射器。1拖鞋的第一重臭味,取决于材质目前市面上的居家凉拖主要是塑料材质,分为 PVC(聚氯乙烯)和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两类,整体上 PVC 更容易臭。看起来光滑防水的塑料,其实充满了泡孔,而 PVC 材质的泡孔更容易破,特别能藏脏东西……图片说明:左图(a)是 EVA 材质发泡后的闭口泡孔,相互隔绝;右图(b)PVC 材质的开口泡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PVC 材质本来很硬,童年家家都有的水晶凉鞋,公共浴室扔到地上能砸出坑的硬拖鞋,都是 PVC。图片来源:电商平台为了穿着更舒适,现在的 PVC 拖鞋会加入增塑剂,再采用发泡工艺,让拖鞋穿起来更舒服,也就是踩屎感。舒适性是提高了,但也更臭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发泡就是在成型时加发泡剂,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气孔。就像蒸馒头前加入酵母,有了气孔后,拖鞋就变得松软。图片来源:参考文献但 PVC 材料的分子链较短,制作时容易产生开孔泡沫,积水、细菌进去了,就很难出来。简单说就是:看起来防水的 PVC 拖鞋,内部其实有很多看不见的开放小房间,简直就是行走的细菌大酒店。相比而言,EVA 材料的延展性更好,虽然也有发泡工艺,但材料能包裹住气泡,形成闭孔泡沫,相互隔绝不渗水。图片说明:再看一遍细节!左图(a)是 EVA 材料,右图(b)是 PVC材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即使选择 EVA 材质,也可能难逃脱滂臭的宿命。2拖鞋的第二重臭,来自设计和工艺为了透气、漏水,方便洗浴和下雨天使用,多数拖鞋在设计时会留有很多孔洞;为了更好地防滑或仿皮革纹理,拖鞋的鞋面和鞋底,常常会有凹凸不平的沟壑、纹理;为了节省材质方便生产,不少拖鞋的鞋面鞋底分开制作,粘合成形,有很多粘贴的缝隙。这种拖鞋就算很久没穿,只是静静放在浴室、鞋柜的角落里,都是不容忽视的生化武器。图片来源:电商平台那如果选择 EVA 材质、一体成型、接触面平整、孔洞设计少的拖鞋,是不是就不会滂臭了?如果你试过的话,很可能还是臭。有些人的鞋,就是更容易臭其实吧,塑料拖鞋如果买回来不穿,是不会臭的。只怪拖鞋,有点冤枉它。毕竟一家人穿同样的拖鞋,有些人的总是会臭得更快,臭得更浓烈一些……归根到底,臭的根源不在拖鞋,而是脚 作者: 2024/05/10 09:2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