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童年回忆,为什么“杀”很大 儿童节过去没多久,年中大促618又来了!一大波活动、购物打着“爷青回”的旗号,让小伙伴们齐声大呼“童年回忆‘杀’疯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想要“回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击中了我们的“软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奉上了眼泪和钱包呢?图源:soogif1、“回忆杀”的作用机制当提到回忆时,有一个词与它联系紧密,而且我们常常将它和回忆不加明确区分地使用,那就是——记忆。从内涵及研究历史上来看,回忆是意识心理学讨论的课题,是一种将过去经历的东西唤回并再现的意识活动。在艾宾浩斯的《论记忆》中,他将回忆定义为带有过去意识和情景意识的再造,回忆的再造比记忆的再造更丰富。记忆则是机能心理学讨论的课题,不是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将过去经历的东西保存下来,从而使其有可能在以后被唤回当下的心理机能。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逐渐明晰,记忆是回忆的生理学基础,并且通过回忆活动表现出来。图源:签约摄影师/IC photo所以,“回忆杀”面向的是经历了同一时期、年代的群体,他们共同拥有关于这一时期文化和情感的“回忆”。精明的商家通过创造条件使引起回忆的要素出现,在不经意间把受众拉回到过去的年代,从而拉动消费。尤其当受众数量较多时,“回忆杀”加强了受众之间的心理联结和情绪共鸣,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人们不仅愿意为这一要素买单,也愿意为这一要素的诸多衍生物买单。2、回忆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前者是回忆任务的指引,目的是根据需要唤起特定的记忆内容,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是可以自控的。后者则是无预定目的的指引,是人们自然自发地想起某些经验。无论是哪一种回忆,通过合理的运用,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意义。图源:拍信创意第一,回忆能拉近与新事物间的距离。回忆所体现的是已经过去了的、既定的事实,证实了过往情绪、行为、认知的现实存在。当我们需要借助回忆认识新事物,学习新内容时,这类既定事实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些积极帮助,减少学习成本。因此,在面对新任务时,如果能寻找到其与过去拥有经验的联结点,使经验连贯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效率。图源:拍信创意第二,回忆强化了共同体意识。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提出了“集体回忆”这一概念,杨·阿斯曼、保罗·康那顿等人也对其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当我们身处社会中时,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产生各式各样的联结,社会因此得以延续和维持。即使处于同一时期或同一群体的人素未谋面,借由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再现相应的资料产生联结,也能触发潜意识中的共情和归属感,自然而然地形成共同体,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适当地借用共同回忆,迅速拉近交往的距离。图源:拍信创意第三,回忆也是治愈的过程。美国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教授克雷·罗德里奇及其团队在进行对照试验后发现,适当的“怀旧”可以使人情绪变好,缓解孤独、无聊与焦虑,且身体感觉更为温暖,也更乐于向其他人传递温暖,研究者将此总结为“温暖效应”。所以说,适当的回忆会使个体更富乐观与自信,使人更有“人性”,也能有助于环境适应,疗愈过去未尽的遗憾和缺失。3、科学对待“回忆杀”除了游戏,当人们在面对动漫、影视剧等多种形式的“回忆唤起”时,一些人成为回忆的坚实拥簇者,觉得过去的一切都好,而一些人则认为回忆一文不值。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对待回忆呢?图源:自己拍的首先要学会辨明回忆的真实性。有时候我们对明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却非常肯定,并且能从记忆中撷取的现象,叫作“虚假记忆”。大脑记忆的信息受到社会环境、诱导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会自动组合重构,令我们相信自己脑海中存储的记忆是完全真实准确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会选择性地摘取其中感受愉悦的部分放大而无视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美化回忆,尤其是不断反复强调回忆中的某一类情绪或情景时,会加重虚假回忆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在谈论回忆时,需要尽量谨慎地看待并思考它对于当下的意义,不做盲目的比较。图源:拍信创意其次,要避免过分沉溺或完全逃避回忆。研究者发现,长期沉迷怀旧的人群,可能会因为过度沉迷而逃避现实。而完全逃避回忆的人,则可能具有较低的自我恢复力和自尊,不能帮助个体感知生命的意义、应对死亡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保持适当的回忆频率,平衡回忆与现实,避免在回忆中过度内耗自我,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我”的价值,恰当地利用回忆作为经验,指导现在的行为,不过度聚焦过去,不完全脱离存在。图源:拍信创意我们的青春不会因为游戏下架、偶像结婚、潮流淘汰而结束,也不会因为动画翻新、游戏重置、老歌重唱而回到过去。在掏腰包为回忆付费,抽纸巾为过往拭泪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好可接受的程度,让回忆成为助力我们前行的燃料。作者:飞行小猪,教育专业博士。审核专家:黄河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2023/06/21 09:35
  • 保护骨骼,最该补的不是钙,而是它!后悔知道得太晚…… 经过若干年钙片广告的不懈洗脑,全民补钙的观念已深入骨髓。在补钙大军中,中老年朋友是永远不会掉队的群体,补钙防骨折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长年坚持永不动摇的信念。然而,绝大多数中老年朋友都不知道,真正有助于预防摔跤、骨折、失能的营养素,并不是钙,而是——蛋白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1.我们身体的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且身体的肌肉含量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2.年轻的时候,体内肌肉重量约占总体重的 50% 左右,从 30 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肌肉含量平均每 10 年减少 3~8%。从 50 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肌肉含量平均每 10 年减少 5~10%,大约等于每年减少 400 克。到 75-80 岁时会减少到只占总体重的 25% 左右。3.伴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含量降低和体脂肪率上升是同步发生的,且肌肉含量的降低会影响我们的代谢速度,换句话说就是:更容易长胖。伴随着肌肉含量的减少,骨骼肌的力量也在降低。要想对抗伴随年龄增加的肌肉量减少,需要保证两点:足量的膳食蛋白质摄入+合理的增肌运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佳,会导致有效“留下”的蛋白质不足,从而影响肌肉的合成。我们知道肌肉是帮助身体维持稳定性和协调性的重要“器官”。当肌肉量少、肌肉力量弱的时候,一旦遇到磕碰,很容易因为肌肉支持力量不够或协调平衡能力差而增加摔倒的风险,进而导致摔伤。如果刚好骨矿物质密度不足(也就是大家说的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就会很高。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也就是说,不论补多少钙,如果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差,肌肉量及力量薄弱,“骨骼安全”就会如履薄冰,就像在建筑工地不戴安全帽,或者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一部分肌肉衰减严重的老年人甚至可被诊断为“肌少症”,这种疾病会增加老年人摔倒、失能,甚至死亡的风险。数据表明,中国社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 8.9%~38.8%,男性高于女性,80 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 67.1%。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足量补充蛋白质?今天来详细说说。01导致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差的原因有哪些?1.衰老,机能退化伴随年龄增长,很多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这些都会导致总体食物量摄入不足和/或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不足,以及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度下降。2.疾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炎、心力衰竭、慢阻肺、慢性肾病等,会让很多老人不敢吃或吃不下富含蛋白质的肉蛋鱼虾类食物,而这类食物往往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优选择。很多老人甚至全素饮食,以为这样有利于预防或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饮食中豆制品类的摄入量又差强人意……而且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疾病,本身就会导致肌肉损耗。老年人中常见的认知功能减退,也会导致包括蛋白质在内的饮食摄入量不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保健品,向来是主攻老年群体的。很多老人花了大把银子购买各种补品,且不说这些补品是否正规靠谱安全,单就营养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不含蛋白质或含量极低。虽然部分产品会宣称自己富含xxx蛋白质,但是,从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不难发现它们是真的“名不符实”。另外,很多老人依旧有“重医疗、轻营养”的倾向,不知道预防才是健康的基础。这也是导致老人们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原因之一。4.生活方式不佳很多老年人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肌肉锻炼的抗阻运动不足。还有一些长期饮酒和/或吸烟。长期的酒精摄入会导致肌肉Ⅱ型纤维的萎缩,而香烟会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并加速蛋白质降解。02老年人需要多少蛋白质?怎么补?跟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的蛋白质合成效率下降,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蛋白质进行肌纤维的合成。65 岁以上没有肌少症的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的蛋白质的量平均比年轻人多 0.2 克,即 1.0~1.2 克/公斤体重。例如,同样 60 公斤的老年人每天的蛋白质需要量比年轻人要多出 12 克,相当于一两多的瘦肉或者三百多毫升牛奶。而存在肌少症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的蛋白质的量,要比没有肌少症的老人再多 0.2~0.3 克,即 1.2~1.5 克/公斤体重。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当然,日常生活里,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群众,不可能每天拿个计算器噼里啪啦加加减减食物里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我们只需要大致了解家里长辈们一天需要吃多少“符合要求”的高蛋白食物就行。我们日常饮食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分两大类:1.动物性食物,包括鸡蛋、牛奶、禽畜肉、鱼虾贝蟹等,总体吸收利用率高于植物蛋白质,尤其是鸡蛋牛奶,因而被归类为“优质蛋白质”。2.植物性食物,主要来自粮食(比如大米白面杂谷类等)、豆类(比如大豆、豆腐、豆腐干、豆浆、杂豆等)。其中来自大豆类食物/食品的蛋白质是植物蛋白质中吸收利用率最高的,也是植物蛋白中唯一的优质蛋白质。坚果、蔬菜、水果也会提供一点点蛋白质,含量没那么高且吸收利用率很一般。中老年人受到前面提到的生理及疾病因素的影响,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往往不足,这是导致咱们国家中老年人饮食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对 65 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饮食要求中,有以下几条,需额外关注:保证足量优质蛋白质每日食物种类安排:每天至少摄入 ≥ 12 种食物;早餐宜有 ≥1~2 种主食、1 个鸡蛋、1 杯奶;中餐和晚餐宜有 ≥2 种主食,1~2 个荤菜、1~2 种蔬菜、1 个豆制品。如何保证老年人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吃足量的肉,包括: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天天喝奶。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考虑饮用低乳糖奶或者吃酸奶,建议每天 300 克鲜牛奶或等量的奶制品;每天吃大豆及豆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具体实施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 1234 摄入法”: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此外,还要额外注意的是:1.对于体重偏重的老年人,需要在增加体力活动、适当减轻体重的前提下,在上述 1234 的基础上每天多吃 1 份豆制品、或 1 份奶制品、或 1 两瘦肉(首选鱼虾禽肉)。2.提供等量蛋白质的奶制品换算关系:100 克鲜牛奶 = 100克酸奶 = 12.5 克奶粉 = 10 克奶酪。3.提供等量蛋白质的豆制品换算关系如下图:图源:网络除了蛋白质,还要鼓励长辈们多吃一些深色蔬菜、水果和豆类。原因在于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C、E、类胡萝卜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少因为氧化应激导致的肌肉损伤。而对于牙齿缺失较多,或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影响食物选择、进食量以及营养素消化吸收的长辈们,除了食物加工得尽可能细碎软烂,减少咀嚼和消化负担,还可以通过补充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弥补饮食摄入的不足。也可以去大医院的营养科,遵营养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建议合理选择诸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蛋白粉等作为三餐之外的补充。03老年人如何增加肌肉力量?运动!饮食只是维系肌肉的一半,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是另一半。我们身边 65 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绝大多数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除了戒烟控酒,还应当减少久坐,增加包括有氧、抗阻、柔韧、综合功能练习等多种形式的体力活动。比如游泳、太极、瑜伽、健身操、原地蹬地跑、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弹力带练习、能让呼吸频率加快+微微出汗的快走,以及覆盖推/拉/拽/举/压等动作的强度适中的练习,像站立推墙、站立提踵、 爬楼梯、平躺蹬腿、靠坐推举、手洗衣服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5 岁以上老年人,不论有无慢性疾病困扰,都应该每周不少于 150~30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150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种强度运动的等效组合。其中要包括:每周 ≥2 天的中等或较高强度包括所有大肌群在内的肌肉力量训练,及每周 ≥3 天的平衡和力量训练,以增强身体机能和防止跌倒。如果将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加至每周 ≥300 分钟,或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加至每周 ≥150 分钟,或两种强度运动的等效组合,还能带来更多健康益处。当然,这 30 分钟可以拆分,不一定要一气呵成,但是最好每一小段运动都能持续 10 分钟以上。此外,最好每周能有 2 到 3 次抗阻训练。最后,想要提醒的是,其实很多中年朋友也存在肌肉不足、肥肉太多的问题…… 作者: 2023/06/20 09:25
  • 每天吃1个猕猴桃会发生什么?皮肤会变好?便便会顺畅? 猕猴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水果,酸甜可口,食用方便,只需对半切开,用勺子轻轻一挖,干净又卫生!在水果中,猕猴桃的营养价值真的不错,建议你多吃猕猴桃。如果每天吃一个将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01猕猴桃和奇异果是啥关系?很多人看到水果店标签上的“奇异果”“猕猴桃”,就会有些发懵。它俩长得差不多,有啥不一样?到底是不是一种水果?超市里的奇异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其实,奇异果就是猕猴桃,它是猕猴桃出了国之后改的“洋名儿”,属于商品名。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的起源中心,目前全球发现猕猴桃种类 66 种,其中有 62 种原产于我国。人们最早发现的猕猴桃是绿心的,后来也有了黄心和红心猕猴桃。绿心猕猴桃在我国很常见,主要有海沃德、秦美、翠香、徐香和贵长等品种。绿心猕猴桃,在我国最常见,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黄心的猕猴桃常见品种有金桃、金艳、华优、金圆、黄金果等。其中,“黄金果”是新西兰科学家利用北京植物园和广西植物研究所收集的种子选育出的猕猴桃品种,果肉呈金黄色,细嫩多汁,味道香甜。切成两半的黄金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红心猕猴桃有红阳和东红,“红阳”是世界首个红肉型猕猴桃品种,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与苍溪县农业局选育,属中华系早熟品种,中心果肉呈黄绿色,带有红色,汁多味甜。红心猕猴桃,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甭管猕猴桃的颜色是啥色儿,它们的营养都很丰富,喜欢吃哪个就选哪个,只不过相对来说绿心在我国最常见,价格也最亲民。02猕猴桃最厉害的营养是什么?要说补维生素 C 的水果,猕猴桃必须当仁不让!它的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62 mg/ 100 g,是橙子的近 2 倍,更是苹果的 21 倍。不同品种的猕猴桃维生素 C 含量会略有差异,常见品种中维生素 C 含量最高的是翠香绿心猕猴桃。数据来源:参考文章 [1]我国一般人群维生素 C 的推荐摄入量为 100 mg/天,这么看来,基本吃 1~2 个猕猴桃就能满足一般人群一天的维生素 C 需求。这么优秀的水果,怎么能让人不爱呢?03经常吃猕猴桃对身体有哪些益处?美容护肤:猕猴桃富含维生素 C,自然会对皮肤健康有益。皮肤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维生素 C 可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皮肤皱纹的产生。另外,维生素 C 也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帮助身体清除多余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保护皮肤也有帮助。保护牙龈:如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C,会出现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创伤愈合慢,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从而导致出血。常见的就是牙龈出血、松动,严重还会导致牙龈萎缩,甚至牙齿松动、脱落。每天吃 1 个猕猴桃,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C 摄入,能帮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预防便秘:猕猴桃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水果中比较靠前,不溶性膳食纤维为2.6 g/100 g,是苹果的 1.5 倍,更是香蕉的 2.2 倍。不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机械运动,促进粪便排出体外,预防便秘。如果是几乎没有毛的猕猴桃,也完全可以清洗干净后把皮也吃掉,能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骨骼健康:猕猴桃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之外,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K,二者都对骨骼健康十分有益,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 C 缺乏会引起胶原合成障碍,可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而维生素 K 可以促进钙沉积于骨骼,“领钙入骨”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并抑制破骨细胞,对预防骨折有明显效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买的猕猴桃比较硬,可以在室温下跟苹果、香蕉混合存放,可促使猕猴桃变软、变甜。如果买的猕猴桃已经稍微有些软,建议放入冰箱 4℃ 冷藏保存,能减缓果实进一步变软,延长保存期限,也能更好的保留维生素 C。 作者: 2023/06/20 09:23
  • 科学家像酿啤酒一样造牛奶,会让牛奶更好喝吗? 关注健康的人都知道,常喝牛奶是好事。不仅能补钙,还能给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但有些人却不能喝奶,要么不耐受,要么会过敏,很是让人头疼。有没有办法既能让牛奶变得更营养,也能满足更多人的饮用需要呢?您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研究出来了,那就是用3D打印和发酵技术做出来的人造牛奶,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它究竟是什么样。利用酵母制造牛奶从牛身上一滴滴挤奶,这是几年前延续下来的方式,只不过正在被新科技所改变。那我们究竟是如何脱离养牛的束缚,直接获得鲜奶的呢?用简单的化学试剂调出来的那不叫奶,不营养也不安全。想知道具体怎么做,必须先了解一下奶。所谓的奶,就是动物的乳汁,一种由雌性哺乳动物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液体,这里面87% 是水,剩下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我们通常说的奶基本上就是牛奶。模拟牛奶的关键,就是制造出和它成分一样的液体。科学家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终还是将视线聚焦到了一种古老的方法上,就是酵母菌发酵。再简单点的说,就是利用酵母制造与牛奶营养素类似的液体,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呢?其实这里是汇聚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也有新技术的应用。配图来自图虫网之所以会选择酵母发酵也是有原因的。有熟悉酵母菌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一类真核生物,主要用于酿造生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酱油、酒、醋、面包等食物,它都是其中重要的发酵菌之一。用它制造牛奶,不仅因为方便培养,更关键的它的基因已经很明确,也是基因克隆实验中最常用的受体细胞。我们可以把其他生物基因转移到酵母身上,然后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想要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有科研团队就曾通过基因改造酵母制造出抗癌药物——长春碱。3D打印又有新用途说回人造牛奶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先是找到了一种叫做Buttercup的酵母菌株,将已经获取到的奶牛DNA序列,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然后将这些基因序列植入到这些酵母菌株之中。第二步是将这些酵母菌加入到玉米糖浆等植物糖中进行发酵,进而获得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这两种蛋白就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第三步将这些蛋白质从酵母和剩余糖中分离出来,再经过过滤、纯化、干燥,最终制成纯蛋白粉。最后一步,将蛋白粉与水、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脂肪和糖类按照天然牛奶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就这样一杯新鲜的人造牛奶就诞生了。我说起来确实简单,不过这里面的科技含量确实比较高,例如蛋白的提纯就比较费时间。有人会问,那这种实验室里造出来的牛奶,和天然牛奶相比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呢?其实,单纯从口感方面差异其实并不大,因为口感这事主要与成分有关,既然主要成分一样,那口感也自然相近。不过,确实人造牛奶应会缺少一些饲料中天然存在的风味物质,如果仔细品肯定还会有些许的不同。从营养成分上来看,天然奶中主要的营养素这里面都有,而且还会添加一些想要的成分,比如对健康有益的母乳低聚糖。当然了,也可以删减一些不想要的,比如造成乳糖不耐受的牛乳糖。至于二者的不同点,人造奶的保质期更长一些,而天然牛奶的组分则更加丰富一些。当然,现阶段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造牛奶成本太高了,相信未来肯定会便宜的,想要尝鲜的人还是再忍一忍吧。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事表示了担忧,觉得虽说减少饲养牛羊,确实较少了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却也对传统农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个人觉得科技总是有两面性的,各位看官还是慢慢往后看吧。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作者:张宇审核:陈然(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 2023/06/20 09:21
  • 为何小小蚯蚓会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 近期,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部署。大河网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中提到,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据悉,这是蚯蚓首次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为何电捕蚯蚓会成为耕地“不可承受之痛”?来一起寻找答案。科普丨蚯蚓是土壤质量是否健康的“晴雨表”土壤是农业之本,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蝶变离不开对优质土壤的保护。而大量蚯蚓被电捕,则将带来严重后果。事实上,在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正常情况下,疏松肥沃的旱地土壤中会有较多的蚯蚓,所以蚯蚓本身也是土壤质量好坏很重要的一个生物指标。有数据显示,林地、果园因蚯蚓的作用,形成的土块团粒达170吨/公顷,且氮素可增125公斤。“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别看它体型瘦小细长,对土壤的作用却非常大。”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博士李超说,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环境,凭借其“钻洞”本领,能给土壤“疏筋松骨”,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气能力,防止板结。同时,当植物凋落物掉落于土壤表面时,会成为被蚯蚓啃食的“大餐”。“这可比植物残体自行分解的速度快得多,分解后的植物残体转化为蚯蚓粪便,可直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李超说,一块土地的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蚯蚓数量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越健康。“只有地里存在蚯蚓,这块地才能活起来,没有蚯蚓的土壤,就是一块死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认为,蚯蚓的有和无,是判断土壤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也将成为能否建设成真正的高标准、高质量农田的衡量标准。现象丨蚯蚓为何遭“灭绝式”捕杀?蚯蚓在我国的药材记载之中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药材,俗称“地龙”,是制作中药“地龙干”和西药“蚯激酶”的主要来源,主治伤寒热结、小便不通、风热头痛等。同时,蚯蚓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根据中国药用蚯蚓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蚯蚓的需求量达到了400吨,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需求量却增长到了675吨。有业内人士称,药用蚯蚓需求量将在2025年前后突破1000吨,这也让蚯蚓的价格暴涨。据媒体调查,“地龙干”在上海、广东等地每公斤能卖300多元。而从近年来地龙产地供应商的数量来看,排名在前10位的是贵州、广东、浙江、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河北、江苏、河南。由于蚯蚓养殖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收购蚯蚓的价格还在逐年上涨,一些常年收购的加工户这两年已跑到四川、云南、贵州去开发新产区。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蚯蚓制成的“地龙干”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电捕野生蚯蚓现象,不法分子利用“地龙仪”“电蚯蚓机”等仪器设备,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而这种行为会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关仪器设备多为非法改装改造,存在安全隐患,可能致人触电身亡。为保护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必须严厉打击电捕野生蚯蚓行为。行动丨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蚯蚓有了“保护伞”针对电捕野生蚯蚓的行为,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问题。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有关线索以及当地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监管,及时下架处理野生蚯蚓捕杀产品设备,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受相关利益的驱动,近年网上出现了多种购买“电蚯蚓机”的渠道。不少人开始做起了捕捉贩卖蚯蚓的生意,从南方的广东省到北方山东、河北等省份都有电捕野生蚯蚓从业者活跃在城镇、乡村。随着一号文件的发布,大河网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电蚯蚓”、“地龙仪器”等关键词发现,已经无法搜索到相关设备。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进一步明确打击滥捕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的适用依据及法律责任。普法丨电捕蚯蚓,4被告被判赔偿20余万元2022年,贵州毕节一起电捕野生蚯蚓案,由于案件类型新、确定损失数额难,甚至惊动了“国家队”坐镇指挥。2022年初,一伙两男两女组成的所谓“药商”悄然进入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叫梅花村的地方,这伙人走村串户,将“地龙仪”免费发给村民并传授使用方法——只要到野外连接上电瓶,把地针插在土里,就能轻易捕捉到蚯蚓。他们以每斤3元至4元钱的价格收购后,用专业机器将蚯蚓杀掉,洗干净、晒干,然后以每斤95元的价格,通过快递发往安徽、福建等地出售。2022年8月26日,这起电捕野生蚯蚓民事公益诉讼案正式开庭。检察机关诉请法院判令4名被告连带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7.7万余元、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3.8万余元,承担鉴定费1万元,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在此期间,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委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本案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出具专家意见,移送毕节市检察院作为证据提交法院。办案单位还委托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对刘某军等人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进行确认。前景丨由人工养殖代替电捕,或将“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电捕蚯蚓”出现在省委一号文件,表明河南已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既然蚯蚓有广阔的药用市场,那么用人工养殖蚯蚓来代替电捕蚯蚓是否可行?“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有些地方开始兴起人工饲养蚯蚓,但因市场需求大,人工饲养还不能满足市场对蚯蚓的需求。”李超认为,未来国家以及相关省份会进一步加强野生蚯蚓的保护力度,蚯蚓饲养规模将会大幅扩大,“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而在实践中,河南沁阳王庄村已经给出了答案。2021年沁阳怀庆街道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以蚯蚓养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10月,在经历了7月洪水和8月疫情的洗礼后,蚯蚓养殖基地一期6座大棚陆续建成。10月4日,第一批“太平2号”蚯蚓种苗成功引进。同年11月,一期10座大棚全部建成投产。2022年,蚯蚓基地开始出货。预计10座大棚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为王庄村增加集体经济6万元左右,基本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村繁荣”的幸福路。 作者: 2023/06/20 09:16
  • 如何做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三伏天里说起最受欢迎的水果西瓜一定榜上有名冰一冰,吃一口简直是夏天最好的安慰如何挑到一个“保熟”的瓜?怎样吃西瓜更卫生?隔夜瓜到底能不能吃?西瓜应该在什么时间吃?这么多西瓜品种到底该怎么选?关于吃瓜的那些事儿今天咱们一一道来夏季如何安全地吃瓜?关于吃西瓜最常见的问题是西瓜一次性吃不完怎么办?如何让西瓜安全过夜?安全食用西瓜要记住几点首先切西瓜时要用专门切水果的干净刀和砧板吃不完的西瓜要尽快用保鲜膜包裹好放进冰箱这样可以把西瓜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另外西瓜在冰箱里的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当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如何正确吃瓜?以下建议收藏!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品种的西瓜,同为西瓜,但各品种的外观、颜色、大小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瓜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给孩子挑选西瓜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早佳8424:这里的数字是有特殊含义的,84是年份,早佳8424的生日便是84年,是1984年由上海市原南汇区农业专家育种成功的第24组良种,至此便找到了“24”的由来,因为它是第24组良种。早佳8424具有皮薄,汁多、甘甜、爽口的种种优点,不仅好吃,早佳8424还特别贴心,拥有着适中的个头,种种优势将早佳8424推上了瓜界热门,近年来已经成为西瓜中的"王牌",深得吃瓜群众的追捧和喜爱。主要特点:瓜瓤颜色较浅、甚至会呈现粉红色,皮非常薄,不抗裂,但口感比较甜!麒麟瓜有不同的产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和云南一带。海南产区:口感相于云南产区口感要淡一点,糖度不会太甜,因为海南产区昼夜温差小,糖分较难积累。云南产区:口感甜度较高,云南温差相对大一点,比海南产区的瓜甜度高。果肉色度除受产区影响外,也与种植管理,采摘熟度有关,浅一点,深一点都挺正常的,种法不一样,果肉颜色也会不一样。黑美人西瓜是常见的西瓜品种,在我国多地都有种植,其中以宁夏银川、广西南宁、海南万宁、陕西渭南以及福建地区集中种植。黑美人西瓜的外形为椭圆形,瓜皮是暗绿色接近黑色,皮薄瓤红,果肉肥厚,甜度比一般的西瓜要高许多,所以咬一口甜美多汁、很是爽口。甜王西瓜是夏季比较畅销的西瓜品种,国外以菲律宾、缅甸等地为佳,国内大多生产在山东、河南、辽宁、陕西等地,由于品种优异,产地种植没有过多的要求、限制。甜王西瓜以甜度高而称为“甜王”,糖度可达到14度左右,而普通的西瓜品种甜度只有6—10度左右,外形为短椭圆形,切开后能看到大红瓤,吃起来清甜水润,汁水四溢,但有个缺点是容易出现“中空”的瓜瓤。宁夏富硒又名“宁夏硒砂瓜”,因富含硒元素而命名,主要产自宁夏中卫香山一带,每年7月份上市一直能吃到10月下旬,在种植期瓜农会在瓜地里铺上小石块,因此硒砂瓜又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硒砂瓜比一般西瓜个头都要大,通常在20到30斤左右,最大的特点是甜度高,瓜心含糖量高达18%,就连靠近瓜皮的部分都十分甜,吃起来甘甜多汁,还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是夏季值得品尝的优质瓜。新红宝西瓜属少籽大果型高产品种,生长势较强,是引进自台湾的西瓜种。新红宝的果实呈长椭圆形,果皮呈淡绿色并带有网状花纹,果皮的厚度约1cm,果瓤为红色,西瓜籽比较少,汁多味甜,质脆爽口。早春红玉是杂交一代极早熟小型红瓤西瓜,皮薄籽少,瓤色鲜红,肉质脆嫩,甜而多汁,质细无渣,质脆嫩爽口,中心含糖量12.5%以上。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还含有钾、磷、钙、镁、硒元素及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营养元素,深受大家的青睐。特小凤是改良西瓜品种,原产我国台湾,90年代后引入大陆。外观优美,果皮很薄。切开的时候显露出黄色的果肉,让你一时怀疑自己是不是买成了哈密瓜。它有着西瓜独具的甜味和多汁,这种品种的西瓜建议大家切开了就立即食用哦。上面了解不同品种的西瓜,那么如何给孩子挑选一个可口的西瓜呢?一看形状:质量好的瓜形状比较匀称,而空洞瓜、偏头瓜、裂瓜等畸形瓜则往往质量较差。二看瓜皮:尽量挑选表皮光滑的瓜,手指用力按瓜皮,若瓜皮坚硬、光滑,这个瓜就是新鲜的。而花纹清晰、纹路明显的是熟瓜,表面有绒毛、光泽发暗、纹路不清晰的则是不熟的瓜。三看两端:两端匀称、脐部和瓜柄部凹陷较深的瓜通常口感较好,而脐部和瓜柄部位凹陷较平的则口感一般,至于脐部、瓜柄部位又尖又粗的,口感往往不好。四听声音:一只手托住西瓜,另一只手轻拍西瓜,若能听到“嘭嘭”的声音,说明成熟度正好,若听到的是“当当”的声音,则表示西瓜未成熟,而“噗噗”的声音,则表明西瓜熟过了,也就是俗话说的“娄了”。五掂重量:同样大小的西瓜,重量轻的成熟度好,有下坠感、很沉的瓜是生瓜。此外,如果用一只手托起西瓜,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托瓜的手有震动感,则说明瓜是成熟的,否则不是生的就是成熟过了头。另外,小编还给各位提个醒,虽然西瓜清热解暑,但不宜多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孩子,更不要吃冰镇的西瓜。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感觉现在自己是个合格的“吃瓜群众”了呢?快去市场挑选一个吧!内容来源:转载自“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 作者: 2023/06/19 10:25
  • 菜心不是青菜,但小白菜是青菜……这些菜名我搞不懂! 每当你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是不是总会遇到菜太多,不知道哪个菜叫什么名字的情况呢?我们平时在菜市场上能看到的蔬菜中,约有50%~67%的蔬菜都属于一个属——芸薹[tái]属,它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菜市场的统治者了。芸薹属的植物又分为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三大类,它们也各有各的特点。白菜型在芸薹属蔬菜里,我们最熟悉的蔬菜应该是白菜型了。白菜型的蔬菜没有刺激性的气味,叶片浅绿色,花鲜黄色,吃起来口味也较为清淡。你会把上面这个蔬菜叫做什么呢?小白菜、上海青还是油菜?它可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能遇到的名字最多的蔬菜之一了,然而它的中文正式名却是青菜。很尴尬了有没有,难道不是所有绿叶蔬菜都叫青菜吗?既然说到了“小白菜”这个名称,那“小白菜”指的又是谁呢?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白菜”这个名称都是一个统称,所有的“白菜”在小的时候都能被叫做“小白菜”。通常我们吃的小白菜是来自于这样一个臃肿的白菜。白菜外围的叶片挡住了阳光,使得内部的叶片缺乏光照,叶绿素合成量减少,这是内部叶片看起来是黄白色的原因。同时内部叶片也缺少纤维素的合成,这是白菜内部“菜心”好吃爽口的原因。芸薹属这个名字里,薹字的意思是植物抽出的用于开花的茎。白菜型的蔬菜中也有两种是专门用于吃薹的,它们是富含花青素的紫菜薹和广东人爱吃的菜心。下面这个蔬菜又叫做什么呢?叫它萝卜肯定没错了吧!然而它并不是萝卜,它是一种根用的白菜,叫做芜菁[wú jīng]。它和萝卜最大的区别在于萝卜的含水量较多,吃起来是脆口的;而芜菁的口感则是像土豆一样是绵软的。在北方地区很少能见到芜菁的身影,因为它适合在高寒地区进行栽培,在藏区既把它当做蔬菜也把它当做饲料。甘蓝型芸薹属蔬菜的第二个类型是甘蓝型。甘蓝型的蔬菜有较轻的刺激性气味,叶片蓝绿色而有白霜,口味比较浓郁,花黄白色。甘蓝型蔬菜的祖先是野甘蓝,看起来就是一种开小黄花的野草。野甘蓝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所以甘蓝型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在欧洲培育而成的。甘蓝型的蔬菜充分体现了芸薹属蔬菜的易变性,基本上人类想吃哪个部位,就能培育出相应的蔬菜。第一种是叶用型的甘蓝,比如皱叶甘蓝。皱叶甘蓝叶片卷曲,叶面积大大增加,这意味着可食用部分也大大增加了。还有一个观赏品种叫做羽衣甘蓝,我们经常能在花坛里见到它的身影。不少吃减脂餐的朋友可能会吃羽衣甘蓝,但羽衣甘蓝的叶片很有韧性,真的不好吃。人们也利用甘蓝型蔬菜叶片韧性大的特点培育出了另一些蔬菜,比如结球甘蓝。结球甘蓝大概在南北朝时期由海路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看见它具有蓝色的叶片,并且吃起来有甜甜的口感,所以给了它“甘蓝”的名字。结球甘蓝在各地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名字:卷心菜、包菜、莲花白、大头菜等等。结球甘蓝的“大头”是由顶芽发育而来,还有一种蔬菜的球状体是由腋芽发育而来,它就是抱子甘蓝。抱子甘蓝在西餐中出现较多,但抱子甘蓝生吃味道较冲,因此一般不用做沙拉,而是经过烤制之后食用。叶子可以有这么夸张的变态,那花序的变态在甘蓝型蔬菜中肯定少不了了。花椰菜也是甘蓝型的蔬菜,只不过之前提到的蔬菜的球状体都是有叶片构成,而花菜的球状体是没有发育的花序。如果等花菜长大之后,它的花序会散开来并且从中抽出菜薹,最后在顶端开花。花菜家族里也有颜值爆表的罗马花椰菜。罗马花椰菜长得像是数学中的分形结构,每一个小的侧芽都可以看成是更大的侧芽的复制品。还有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花菜就是西兰花了。西兰花比花菜的发育要较晚一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西兰花上的每一个小球都是一个花蕾的幼体。还有一种变态的情况就是变态的茎了。中国人在甘蓝型蔬菜的培育过程中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培育出了芥蓝。芥蓝的茎的下半部分较粗,这也是它的主要食用部分。芥蓝是甘蓝型蔬菜中唯一一个开白花的,其余的甘蓝型蔬菜开出的都是黄花。想象一下我们往芥蓝的茎里吹气,让它的茎鼓成一个圆球形,我们就得到了苤[piě]蓝。苤蓝和之前提到过的芜菁的区别在于,苤蓝的叶柄是从球状体的中部长出来的,这说明这个膨大的部分是它的茎而不是根。甘蓝型蔬菜中最重要的一种要属欧洲油菜了,我们平时所见的大片油菜花田的组成个体就是它了。在每年二、三月份,可以采摘欧洲油菜幼嫩的茎食用,叫做“青油菜”。芥菜型芸薹属蔬菜的最后一个类型是芥菜型。芥菜型的蔬菜一般不能直接食用,因为它们通常有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吃起来要么太苦要么太辣,一般都经过腌制之后食用。芥菜的种子可以收集起来榨油,但在中国,芥菜种子的主要作用是磨碎之后用作芥末。芥菜的种子有着微辣的口感,这也是真·芥末的由来。我们现在更为常见的芥末通常是由山葵等植物做成。叶用的芥菜里较为常见的是大叶芥菜,它的叶柄较为发达,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苦味。而雪里蕻[hóng]的味道就太冲,只能腌制之后再食用。雪里蕻是我们通常吃的酸菜的主要来源。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菜品里面,酸菜的主要来源也不尽相同。酸菜鱼里的酸菜基本上都是雪里蕻,而酸菜猪肉炖粉条里的酸菜则是用大白菜腌制的。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根用芥菜叫做大头菜,大头菜的腌制成品在北方被叫做咸菜疙瘩,而在南方则被叫做大头菜。这个看起来有一点点密恐的家伙叫做抱子芥,在一些地方它也被叫做儿菜,中间大的部分是“爹”,周围小的部分是“儿”。这些“儿子”都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和之前提到过的抱子甘蓝是一样的道理。这一种菜可能95%的人都吃过,但是90%的人都不知道它活着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它就是“榨菜”,正式名叫茎瘤芥。榨菜的制作使用的是茎瘤芥的茎,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反复压榨将其中的水分除去,这也是“榨菜”名字的由来。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芸薹属植物的名称感觉更加混乱了呢?下次再去菜市场的时候,可以好好表现一了呢。 作者: 2023/06/19 09:18
  • 银河系最古老恒星遗迹是如何被中国科学家发现的? 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初,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氢、氦和极其微量的锂,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我们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并且第一次点亮了整个宇宙。2005年Science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第一代恒星就榜上有名。而时至今日,第一代恒星的性质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甚至位列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关键科学目标之一。第一代恒星究竟长什么样?传说它们有可能个头很大、体重很沉,但究竟能有多大?五十个太阳?还是一百个太阳?这些问题困扰了天文学家许多年。然而,就在不久前的2023年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天文学家领导的一项重要发现,他们首次在银河系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留下的遗迹,证实这一遗迹源自于一颗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简称PISN)。也就是说,这颗第一代恒星的质量高达太阳的260倍!是一颗名副其实的超大质量恒星。助力中国天文学家完成这项重大发现的得力干将之一,就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LAMOST望远镜,也称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突破了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同时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发布银河系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的巡天项目。围绕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多波段天体交叉证认、星系物理三大核心科学目标,LAMOST已经顺利完成了为期五年的一期光谱巡天,而二期巡天也即将完美收官。在最新发布的第10次数据发布中,LAMOST获得的光谱数据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总和的2.9倍!利用如此丰富的海量观测数据,国内外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研究、恒星物理及特殊天体搜寻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有趣而重要的科学发现。比如:揭秘银河系童年的成长历程、发现最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在银河系中追踪星系际移民恒星、改写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等等,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星空示意图,图片来自图虫网再让我们说回第一代恒星。这些始祖恒星大多个头庞大、明亮夺目,但却极其短寿。加上现有观测能力的限制,今天的我们暂时无法直接看到第一代恒星。那么这次的发现是如何完成的呢?第一代恒星在成长过程中会合成制造一些比锂更重的金属元素,并且在结束其短暂一生的同时,通过超新星爆发将其制造的各种金属元素喷射并埋藏在它们周围的星际尘埃当中。在这些尘埃中孕育了第二代恒星,它们的表层大气中完美的保留了第一代恒星的性质,并且寿命足够长,能够存活到今天、被我们看到。换句话说,它们就相当于宇宙化石,通过发掘这些化石恒星,并且分析它们的性质和成分,我们就能够反推其形成时期的环境,重现第一代恒星的模样。由于这些化石恒星非常稀有,因此LAMOST提供的海量数据也为这次成功发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海选”数据库。这次,我们不仅成功确认了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第一代恒星——一个体重超过太阳260倍的“大胖子”,同时也第一次证实了一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通常小于10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都以核坍缩型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生命;而介于140-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其核心处产生的正负电子对会减弱恒星内部的辐射压力,并导致恒星坍缩形成对不稳定超新星。在此之前,对不稳定超新星就像个传说,只听闻于理论。而这一次,我们中国天文学家终于实锤了它的存在。未来,在LAMOST和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等中国制造观天利器的辅佐下,我们将构建更大的宇宙化石样本,重新认识第一代恒星质量的分布规律,揭秘元素起 作者: 2023/06/16 10:16
  • 我们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一个非常基础但极为复杂的科学问题 嗅觉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感官之一,其重要性或许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过于平常而被忽视。嗅觉不是仅仅在享用美食、感受环境危险时起作用,它与记忆、情感也有着密切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这是一个很基础,但又极为复杂的问题。对嗅觉受体的探索,是寻找答案的关键。撰文 | 陈庆超(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在多样化的物质世界中,有一种世界,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或是来自雨后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或是来自餐桌上美食飘香的诱惑,它甚至存在于记忆中,连起情感的细流,这便是“气味的世界”。气味有数以百万计不同种类,每种气味都由数百个化学分子组成,其性质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能感受并辨别如此复杂多样的气味?长期以来,这是生物学上较少探索但极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图1. 常见的蔬果(草莓、番茄和蓝莓)散发的气味中所包含的气味分子。每个圆圈和正方形均代表一种气味分子。| 图源:salk.edu事实上,“感受”和“辨别”是两个不同的生物学问题:一是我们的嗅觉系统如何感知复杂多样的气味分子;二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如何解码气味信号以形成不同的嗅觉感知。本文主要关注于第一个问题,跟大家分享几十年来嗅觉受体结构研究的探索历程。探寻嗅觉受体嗅觉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感官之一,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官反应。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嗅觉神经,我们能够感知和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即气味分子,即使浓度非常低 (微摩尔甚至纳摩尔浓度范围)。[2]人体鼻腔黏膜中覆盖着被称为嗅觉上皮的组织,其中生长着大量嗅觉感觉神经元并相互连接。嗅觉感觉神经细胞通过纤毛延伸到鼻腔内的粘液层。我们闻到某种气味的过程如下(图1):气味分子进入鼻腔黏膜,被嗅觉感觉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感知从而激活嗅觉神经细胞,并产生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触发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然后通过嗅觉神经传递至位嗅球,再传递至嗅皮层(大脑负责嗅觉处理的皮层区域)。在嗅皮层中,大脑对传入的嗅觉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最终,嗅觉神经信号的处理形成了描述各种气味的语义表征,例如咖啡味、玫瑰味、芒果味,等等。图2. 人体嗅觉系统的示意图。从气味感受、信号传递到最终信息处理。| 图源:nobelprize.org长期以来,嗅觉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细胞如何感受复杂多样的气味分子。一种合理的假设是,嗅觉感觉神经细胞上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被称为“嗅觉(气味)受体”(Ordorant Receptor,OR),用于探测气味分子。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力求找到这些特殊的嗅觉受体蛋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不同研究组进行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表明,气味激活嗅觉感觉神经元是由 G 蛋白依赖性通路介导的。G蛋白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一类信号转导分子,它通过与G 蛋白耦联受体(GPCR)协同工作,将激素、神经递质等各种信号因子产生的信号传递至细胞内,并进一步调节酶、离子通道、转运蛋白以及其他各种蛋白的功能。在嗅觉神经元内,G蛋白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的增加,cAMP门控离子通道的激活和神经元去极化[4]。同一时期,一些嗅觉特异基因相继被克隆,其中就包括编码 G蛋白和 cAMP 门控离子通道的基因,进一步证实了 G蛋白信号通路在气味信号转导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强烈暗示嗅觉受体很可能是G 蛋白耦联受体(GPCR)。1991年,Linda Buck 和 Richard Axel 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首次从大鼠中克隆并鉴别了嗅觉受体GPCR基因家族[6]。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他们还证明这些受体只在大鼠嗅觉上皮细胞中表达,而不在其他八个组织(包括大脑、视网膜和肝脏等)中表达。此外,为了估计嗅觉基因家族的大小,它们还进一步使用DNA的混合物作为探针,筛选大鼠基因组文库。当时的筛选结果显示,大鼠单倍体基因组包含至少 500-1000 个嗅觉受体基因。Buck 和Axel随后独立地展开工作,进一步在人类嗅觉组织中发现了嗅觉受体GPCR基因的存在,并确认它们在人类嗅觉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开拓性的工作,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秘的嗅觉感知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两人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3.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授予Richard Axel(左)和Linda B. Buck(右),以表彰他们“发现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结构”。| 图源:nobelprize.org2004年以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鉴定和分类人类嗅觉受体基因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嗅觉受体研究的发展。现在,我们知道嗅觉受体主要是具有七次跨膜结构的G 蛋白耦联受体(GPCR)。GPCR在人体里面有超过800个家族成员,是真核生物中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它们参与了人体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调控。正因如此,GPCR成为了科学研究的“明星分子”和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所有药物中,约三分之一通过靶向调控不同GPCR的活性来发挥作用[7]。而在人体所有的GPCR中,约有400个成员被归类为嗅觉受体,占据了GPCR成员的一半,是其中最庞大的蛋白家族。嗅觉受体结构解析的困境自1991年首次发现嗅觉受体以来,结构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解析嗅觉受体的结构,以阐明其识别气味分子的机制。然而,近30年以来,嗅觉受体结构的解析工作进展并不顺利,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大部分人类嗅觉受体主要在鼻腔神经细胞中表达,且表达水平较低。因此,直接在人源的组织样本中很难获得足够量的蛋白(通常是毫克量级)用于结构解析工作。而异源表达(在动物细胞或细菌中表达)的效果也不理想, 不仅表达水平非常低,还会由于错误折叠导致不具备生物活性。第二,为了解析GPCR的蛋白结构,我们需要结合一些特定的高亲和性的配体分子,也就是合适的气味分子。然而,由于气味分子巨大的化学多样性,以及嗅觉受体的成员众多,目前尚缺乏一种高效的方法来确定一个给定的嗅觉受体与哪些气味分子相互作用。现在学术界逐渐认识到,每个嗅觉受体可以与所有潜在气味分子的一个子集相互作用,一种气味分子可以激活多个嗅觉受体,不同受体对不同气味分子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这种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大量的嗅觉受体并未找到合适的气味分子配体,这些受体被成为“孤儿受体”( orphan receptors )[8]。目前很多“脱孤”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开发有效的筛选方法,为孤儿受体寻找合适的配体。此外,由于大多数挥发性气味分子是疏水性分子,溶解度很低,这大大增加了气味分子配体的制备难度。第三,作为细胞膜上进行信号感受和转导的重要分子,GPCR是高度动态的蛋白分子,它在非激活、半激活、激活以及和不同调控分子耦联等各种构象中不断变化。因此,和其他大多数GPCR类似,嗅觉受体纯化的一个难点在于稳定受体蛋白处于特定的构象,而这对于蛋白晶体的形成非常重要。近年来,多个研究组相继开发了很多的方法去稳定GPCR的不同构象,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稳定性突变法获得稳定性高的受体突变体用于蛋白结晶;通过结合“迷你 G 蛋白(miniGs)”来稳定与G蛋白耦联的GPCR完全活性状态下的结构;结合高亲和性小分子配体(包括激动剂、拮抗剂、反向激动剂等);开发新型纳米抗体(Nanobody)来稳定GPCR不同复合物构象等。对于一个特定的GPCR而言,需要尝试很多不同的方法去稳定特定的构象,这是一个非常耗时费力的过程。曙光初现:从昆虫到人如今,结构生物学已经从晶体衍射跨入冷冻电镜的时代。在一个完整的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中,纯化过的蛋白被瞬间冻结在一层薄薄的非结晶玻璃体冰中,再经由透射电镜成像,记录下几十万到几百万个蛋白颗粒数据——用于三维重构和精确建模(图4)。与传统的晶体学手段相比,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Cryo-EM)在解析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无须获得晶体、所需样品量小和样品制备方式多样等,且已被广泛应用于解析GPCR与下游蛋白的复合物结构,这为嗅觉受体结构的解析带来了曙光。图4. 单颗粒冷冻电镜(Single Particle Cryo-EM)基本工作流程:将纯化的蛋白样品置于网格,然后用液体乙烷玻璃化, 嵌入薄冰中的蛋白颗粒将具有各种随机方向,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然后通过一系列图像处理进行三维重构,最终得到高分辨率的蛋白冷冻电镜结构。| 图源:pdf.medrang.co.kr2018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Ruta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近3.5 Å 的分辨率解析了一种寄生黄蜂的气味辅助受体Orco 的单颗粒冷冻电镜结构[9]。与哺乳动物不同,昆虫气味受体不是GPCR,而是门控离子通道,是由气味受体OR和高度保守的辅助受体 Orco 组成的异多聚体离子通道。这个离子通道如同一个带电粒子流过的孔,只有当受体遇到它的目标气味分子时才会打开,从而激活嗅觉感觉细胞。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Orco 是否可以作为独立的嗅觉受体发挥功能存在争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昆虫气味感受和信号转导模型。这项工作首次展示了昆虫气味辅助受体Orco同源四聚体的精细结构,为确定 “昆虫嗅觉辅助受体Orco可以形成一类新型异聚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提供了结论性的证据,得到结构解析并确认了其功能,为理解昆虫周围嗅觉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2021年,同样来自Ruta实验室的另一项研究工作解析了一种石蛃(Machilis hrabei)的嗅觉受体OR5的冷冻电镜结构[10](图5)。通过比较OR5结合三种不同气味分子的结构,研究者发现气味分子结合主要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缺乏其他经常介导配体识别的分子间作用力(如氢键)所固有的严格的几何约束。疏水相互作用是一种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通常发生在两个或多个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中。当它们处于极性环境(最常见的是水)中时,对水的“厌恶”导致它们以某种方式相互靠近,以便尽可能少地与极性环境相互作用。这种非特异的弱相互作用为解释“一种嗅觉受体为何可以识别不同的气味物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有别于其他许多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经典“锁与钥匙”模型。但OR5受体的非特异性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偏好性,尽管它可以结合许多不同的气味分子,但也对很多其他的气味分子并不敏感。此外,如果对一些结合口袋中的氨基酸进行简单突变,即重新改变受体,受体则可以结合原本不喜欢的分子。这个发现也有助于解释昆虫为何能够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突变进化出数百万种气味受体,以适应它们遇到的各种生活环境,形成独有的生活方式。图5. 石蛃(Machilis hrabei)的嗅觉受体OR5的冷冻电镜结构。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时,嗅觉受体的通道孔(蓝色)会扩张(粉红色)。| 图源:rockefeller.edu以上这些关于昆虫嗅觉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为我们理解气味识别机制带来了很多新的认识,但人和昆虫毕竟是不同的,我们迫切需要人源嗅觉受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以揭开人体嗅觉感受的“面纱”。直至2023年3月,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为我们揭示人体嗅觉受体结构的奥秘[11]。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选择了被称为OR5E2的嗅觉受体。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受体,是因为它不仅在嗅觉神经细胞中表达,也在其他非嗅觉器官如前列腺中表达,这表明其更易于在异源系统中表达。也就是说,更易获得足够的蛋白。这种受体的匹配分子也很容易获得。前期研究已经表明这个受体可以结合并响应水溶性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气味分子——丙酸。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容易挥发,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并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OR5E2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可能是因为它们识别了对许多物种的动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气味,研究者推断这种嗅觉受体可能在进化上更多地受到稳定性的约束。简而言之,通过这些策略,研究者巧妙地规避了大多数嗅觉受体低表达水平,大多数挥发性气味剂的低溶解度和纯化嗅觉受体高度不稳定性的挑战。通过融合表达迷你G蛋白,以及结合Gβ1γ2 蛋白和纳米抗体Nb35等策略,研究者稳定了OR5E2和丙酸结合的一种激活状态,并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其三维高分辨率结构(图6)。图6. 人类气味受体 OR51E2(绿色)的 3D 结构。紫色、红色和蓝色螺旋和缠结是与受体耦联的 G 蛋白亚基,橙色是用来稳定结构的纳米抗体。|图源:Kristina Armitage/Quanta Magazine; Sources: NIH/NIDCD; ArtBalitskiy/iStock; Alhontess/iStock在这个结构中,OR51E2 受体将气味分子丙酸锁在一个很小的闭合结合口袋中。在这个小口袋中,丙酸通过两种类型的相互作用与 OR51E2 结合:极性相互作用(氢键和离子键),以及非特异性的疏水相互作用。因此,OR51E2 结合气味分子的方式不同于昆虫气味门控离子通道,似乎选择性更强。许多嗅觉受体能够对各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气味剂做出反应,而OR51E2似乎只与短链的脂肪酸结合。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选择性呢?对此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OR51E2 对短链脂肪酸的选择性源于封闭结合口袋的体积(31 Å ),它可以容纳短链脂肪酸,例如乙酸和丙酸,但是会阻止更长的脂肪酸链结合。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结合口袋的体积是气味分子的重要选择性因素。作为第一个发表的人源嗅觉受体和气味分子配体结合的激活态结构,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它让我们第一次直观地看到气味分子是如何与嗅觉受体结合的,尽管它在诸多方面并不完美,比如受体和G蛋白的耦联。配体与GPCR的结合通常会引起构象变化,从而使 G 蛋白耦联,进一步将信号传递给G蛋白。在生理条件下,哺乳动物嗅觉受体可以与两个高度同源的G蛋白Gαolf和Gαs结合。而在这个结构中,研究者并没有耦联Gαolf或Gαs,而是采用融合表达miniGαs,以及结合Gβ1γ2 和纳米抗体Nb35稳定了受体和G蛋白异三聚体的结构。尽管发现了一些嗅觉受体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和体内真正的G蛋白Gαolf和Gαs的相互作用机制。2023年5月24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实验室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工作,系统解析了小鼠痕量胺嗅觉受体TAAR9(mTAAR9)识别4种内源性胺类配体(苯乙胺,二甲基环己胺,尸胺,亚精胺)并与下游Gαs及Gαolf蛋白耦联的结构[12]。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 TAAR)是脊椎动物中进化保守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感受纳摩尔浓度的痕量胺(trace amine)。痕量胺是由氨基酸脱羧形成的,对于在动物来说,它可作为感受一系列刺激的气味分子,如判断捕食者或猎物的存在、交配伴侣的接近和食物的变质,并根据气味引起种内或种间吸引或厌恶的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痕量胺与多种精神紊乱相关,TAAR也因此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药物成瘾等精神疾病潜在的治疗新靶点。图7. 不同配体结合的小鼠嗅觉受体mTAAR9与Gas及Gaolf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 图源:Nature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嗅觉受体TAAR在N端和第二个胞外段之间形成了一对二硫键,这在其他已知结构的GPCR受体中从未发现过,而且这对二硫键对于mTAAR9识别配体及稳定受体激活态的胞外构象至关重要。单个TAAR嗅觉受体可以识别多种胺类气味分子,而同一种胺类气味分子也可以被多个嗅觉受体识别,这种相互作用的复杂特性是嗅觉感受胺类分子的重要基础。这项研究发现了mTAAR9识别胺类气味分子的通用结构基序以及识别不同胺气味分子的组合结构基序,为胺类气味分子识别提供了新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还解析了mTAAR9受体与两种下游G蛋白Gαs和Gαolf耦联的分子结构。作为第一个实验确定的嗅觉受体和Gαolf的复合物结构,这为下游G蛋白耦联后哺乳动物嗅觉受体完全激活提供了重要的认识。未来的挑战在冷冻电镜的加持下,嗅觉受体结构解析工作已经初见端倪,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以上结构揭示的只是一种激活态构象,但在生理状态下,嗅觉受体是高度动态的。随着人工智能在蛋白结构预测领域的高度发展,研究者也试图通过计算机模拟展示受体的动态变化以完善理论模型,但这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生理状态下的结构变化。我们需要解析更多嗅觉受体不同时间动态下的结构,以及开发高分辨率的受体蛋白动态监测方法,来帮助我们打开完整的嗅觉感受的生物“黑匣子”。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更多的非嗅觉组织中也发现了嗅觉受体的表达,包括心脏、呼吸道、肾脏、肝脏、肺、皮肤、大脑等部位。这些嗅觉受体在非嗅觉组织中的表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有研究表明鼻腔外表达的嗅觉受体在特定的组织中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13]。一些研究发现,嗅觉受体的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解析这些受体在非嗅觉组织中的生理结构,为嗅觉受体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挑战,这些嗅觉受体将来也有望成为重要的药物靶标。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我们的嗅觉系统为什么能感受并辨别如此复杂多样的气味?在科学上,目前我们还是不能完整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当我们对嗅觉受体结构的研究更多、理解更深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为复杂了。嗅觉受体如何选择性地对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做出反应,只是更大的气味难题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仍然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了解大脑如何将受体传导的电化学信号转化为气味的感知。理解嗅觉感知的奥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2023/06/15 17:22
  • 为何吃了那么多减脂餐,还是没瘦?那你可能踩了这4个大坑 一到夏天这种要展示身材的季节,“减肥”这个词被人们频繁谈起。想减肥的人自打下定决心那一刻,就开始忍痛下单减脂餐。一份减脂餐从十几元钱到几十元不等, 可吃了半个月之后,一上称慌了,这体重怎么不降反升呢?甚至怀疑自己买到了假的减脂餐。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01吃减脂餐还没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人们对减脂餐存在以下 4 个误区:误区一:减脂餐=减肥药减脂餐是一种饮食搭配,它不等同于减肥药,吃了不能“药到病除”。不论是把减脂餐当作加餐,还是把减脂餐当作减肥的“救命稻草”都是不可取的。误区二:“减肥食物”=越吃越瘦有些看上去热量很低的食物,实际上不会让你越吃越瘦,反而会越来越胖,以下六大食物,在选择减脂餐时要擦亮双眼。燕麦“全家福”:经过处理、添加糖和油的麦片,它们的升糖指数与米饭相比不相上下[1],而且“添加了丰富的水果干”这一宣传语,看上去是一款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品,其实在水果变成水果干的过程中,大部分维生素也与水分一起流失掉了。鲜榨果汁:打成汁以后,水果的纤维随果渣被滤掉,果汁进入肠道会被很快吸收欧,血糖会随之快速上升。沙拉酱:沙拉酱含脂肪量高,一瓷勺超过 100 千卡,而且一般的沙拉酱几乎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人体不必要营养素,是造成高血脂、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粗粮饼干:小麦粉作为主要配料,热量高,脂肪含量高,碳水高。果蔬干:低温油炸的果蔬干会提高果蔬的脂肪含量。黑芝麻糊:市面上大部分黑芝麻糊的主要成分其实是大米,大米升糖速度快,打成粉之后,再加上黑芝麻糊中的白砂糖和葡萄糖的作用,升糖速度更快了。误区三:要想减肥,先断碳水少吃或不吃主食不利于消化。主食为人体提供的能量占每天所需量的 65% 左右,脑力劳动者需求量更大。[4] 断碳水这种做法既不能帮我们减肥,也是非常不理智的。误区四:节食就能减肥实际上,减脂的人真正想要减掉的并不是体重,而是脂肪。而节食所带来的减重最先减掉的是肌肉。盲目节食会使得身体重新进行能量分配减少必须的能量消耗,但脂肪是储存和提供能量的,不会优先动用脂肪。02减脂餐为啥能减肥?减脂餐之所以能达到减脂的效果,是因为它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为人体制造了热量缺口。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就是基础代谢,当机体的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时,就出现了能量缺口。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位体重 60 公斤的成年女性,基础代谢在 1400 卡左右,如果一天只吃一个汉堡,汉堡热量在 750 卡时,这位女性就会出现能量缺口,长此以往,会达到减脂效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但显然,这样吃属于盲目地制造能量缺口,是不科学的。所以要想用减脂餐减肥,选择适合自己的饭菜量,做好搭配才能效果好。在减脂期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类营养素的摄入比例一般为2:1:1[2]。也就是以推荐摄入的总热量为基础,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55%,蛋白质至少保证在 25%,脂肪 20%~25%。但减脂餐需要在营养医师的指导和评估下使用,不建议长期用于减肥。03如何搭配减脂餐?面对价格高昂的减脂餐外卖,如何在科学又省钱的前提下搭配好属于自己的减脂餐呢?一份减脂期间的三餐建议请收好。早餐:将油条、包子、馅饼这类常见的早餐换成全麦面包、牛奶、鸡蛋,加上青菜。这样一来,避免了许多油、盐、肥肉和佐料,大大降低了食物的营养密度。午餐:这一餐的油盐比较难控制,所以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比如避免油炸、红烧一类容易提高热量的烹饪手段,蔬菜的热量不高,一般不会超过 50 大卡,但酱茄子、烧茄子这类菜,油比菜的热量还要高。主食可以选择玉米、紫薯、粗粮、二米饭、南瓜、土豆泥、黑米饭团;蔬菜和菌类选择茼蒿、油麦菜、豆芽、芹菜、小油菜、西兰花、菜花、香菇、海鲜菇、杏鲍菇;蛋白质选择鸡小胸、牛肉、羊肉、虾、鱼等等。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晚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食盐的摄入量为 5 克,食用油是 25~30 克。晚餐加入粗加工的主食,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就等于免费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粗粮的饱腹感高于细粮,加以两三个虾、金针菇、坚果、芹菜进行搭配。当然,为了减脂效果好,反弹慢,减脂餐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还需要搭配一些“辅助操作”,才能事半功倍。1. 科学饮水建议温和气候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饮水 1700 毫升,女性饮水 1500 毫升。如果天气炎热或运动量增多,也要相应地增加饮水量。2. 搭配运动搭配有氧和力量训练,对于许多减肥人士来说,一有减肥的想法就疯狂做有氧运动。同时,能量缺口太大的话会导致皮肤松弛,搭配力量训练会让体态变紧致。3. 早睡,保持好心情皮质醇属于压力激素,它的功能是指挥身体分解糖原蛋白质、脂肪,也会使人疲倦然后食欲大增。当情绪不好、压力大、睡眠不足时,皮质醇会冲出来停止分解脂肪,转而分解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也就是肌肉,所以会出现晚上暴饮暴食的行为,导致少吃多动,体重却纹丝不动的状态。总的来看,如果踏入减脂餐误区,加之错误的减肥观念,减脂餐会达不到减脂目的。关注腰围、体重和体脂率,不盲目节食或短暂性暴饮暴食,找到一个舒适的减脂状态,不做虚假的自律人,才能达到快乐减脂的目的,从而做到减脂少反弹或不反弹。参考文献:[1] 六大“减肥食物”,让你越吃越胖 陈丽娟 保健时报 [J]2022年9月1日 第012版 科学饮食[2] 浅议减脂期间控制饮食的策略与方法 李煜 体育世界(学术)[J] 第7期(总第781期)2018年7月[3] 轻断食对减脂作用的进站研究 徐博琪、张一民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J] 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4] 吃主食其实更有助减肥 [J] 当代健康报 作者: 2023/06/15 15:2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