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5.1 亿中国人正被失眠困扰!改善睡眠的 10 件小事,推荐你试试→ 原创 赵伟 科普中国 “一觉闲眠百病销”,良好的睡眠是保障人的身心健康的基础。但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有 5.1 亿中国人被失眠困扰,其中好多人依赖于助眠药、精神类药物。今天是 3 月 21 日世界睡眠日,我们来聊聊长期失眠会发生什么,以及改善睡眠的 10 件小事。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睡眠不足会发生什么?睡眠时,大脑的“清道夫”类淋巴系统会清除大脑白天产生的代谢废物。如果睡眠不足,这一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毒素积累、突触功能障碍以及引发神经炎症,损害神经元。此外,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还会增加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短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焦躁易怒。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反应时间延长,增加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大脑记忆相关的脑区(如海马)体积缩小,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长期睡眠不好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促进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改善睡眠的 10 件小事推荐你试试!其实,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从以下一些小事入手。1不要睡太晚随着科技的发展,深夜时分,许多人依然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屏幕前,或是流连在喧嚣的夜生活中,迟迟不愿结束这一天。一项以 103712 名英国生物库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22:00~23:00 之间入睡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睡太晚会导致第二天精力不足,生物钟紊乱,失眠。2周末不要赖床周末能睡一个懒觉看上去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实上,周末睡懒觉会扰乱生物钟,导致之后的晚上难以入睡,或第二天会感到疲倦。每天都应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这样身体的生物钟才能稳定。3睡眠时摘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手表可以用来记录睡眠质量,但有时也可能会影响睡眠。用户可能因过分关注智能设备的睡眠数据会对睡眠产生焦虑。此外,这些智能设备显示睡眠质量不佳时,也会给用户造成暗示,让人感觉到精力不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能够提高松弛感,使下午的工作效率更高。但过长的午睡会导致大脑昏昏沉沉,不清醒,也会影响夜间睡眠。午睡时间宜控制在 20~30 分钟,对于夜间睡眠不好的人,尽量不要午睡。5不要数羊但可以倒着数数有些人睡不着喜欢数羊,数着数着就开始胡思乱想,但这其实效果有限。其实可以尝试倒着数数,从 100 或 1000 开始倒数,速度慢一点,每个数字之间停顿 2~3 秒,保持呼吸平稳。如果发现走神,再把注意力拉回倒数上。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倒数上,可以帮助放松大脑,减少焦虑和杂念,从而更容易入睡。6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嘈杂的声音和强烈的光线都会影响睡眠,使人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屏蔽噪音,安装遮光窗帘或佩戴眼罩阻挡光线,保持卧室凉爽,理想温度应该是 20℃ 左右。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品,床品的颜色也可能使人更容易感觉紧张,影响睡眠。7给睡觉一个仪式感睡前 1 小时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调暗灯光,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冥想或深呼吸等。这些活动可以疗愈过去、放松心情和舒缓情绪。上床前排空膀胱,以免刚上床就被尿憋醒。8给大脑做个“大扫除”白天不管发生多么不愉快的事情,睡前也要归零。如果觉得很不开心,睡前把这些烦恼写到纸上,扔到垃圾桶,假装这个事情就翻篇儿了。如果明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也不要焦虑,可以把工作安排写到纸上。9白天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量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强化昼夜节律,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助于良好的睡眠。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在睡前 2 到 3 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10不要滥用褪黑素褪黑素通常对短期失眠(如时差、倒班或临时睡眠问题)有效,而对长期失眠的效果有限。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自然分泌的褪黑素减少,补充褪黑素可能对部分老年人有帮助。总之,失眠的原因很多,与心理、生活习惯、环境、生理疾病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改善方式也应该是多维度的。参考文献[1]Shahram Nikbakhtian, Angus B Reed, Bernard Dillon Obika, Davide Morelli, Adam C Cunningham, Mert Aral, David Plans, Accelerometer-derived sleep onset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 UK Biobank cohort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Digital Health, Volume 2, Issue4,December2021,Pages658–666, 策划制作作者丨赵伟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天津市睡眠研究会科普分会 副主委审核丨詹丽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教授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 2025/03/21 10:14
  • 中国科学家发起了降维打击!——没用二向箔 科学大院 科普中国 “启示”号坠入二维空间,它被二维化的速度很快,只有几秒钟,焰火般的光芒再一次照亮了黑暗的天空。这是一幅面积广阔的二维图画,从十万千米外的“阿拉斯加”号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这幅图画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启示”号上的每一个人,他们手拉手拥聚在一起躯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以二维状态裸露在太空中,成为毁灭巨画中最先被画入的人。——《三体》科幻小说《三体》中,一种名为“二向箔”的宇宙武器能够将三维物体瞬间降维成二维,由此摧毁了太阳系。虽然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还未掌握如此极端的技术,但是将生活中的三维材料转变为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材料已经不再是科幻中的情节。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的制备,开创了二维金属研究新领域。成果于北京时间 3 月 13 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什么是二维材料?为什么科学家要制备单原子层金属?他们又是如何实现对金属“降维”的?这就让我们一一道来。“原子薄片”——二维材料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就像一个个小球,堆叠之后形成了各种材料。如果一层层地移走小球,最后只剩下单个或数个原子级别厚度的“平面”或“薄片”,这就得到了二维材料。当然,以人类当前对物理学的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能够局部改变维度的二向箔暂时只是科幻作品中的设定。即使是单个的原子也有一定的“厚度”,不可能降为真正意义上的二维。不过,二维材料的厚度达到了原子层的物理极限,通常在纳米级别,仅为一张A4纸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在材料学的应用中,可以近似视为只有长宽、没有厚度的二维平面。三维材料与二维材料的转化示意图(图片来源: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除了二维材料,还有零维和一维材料的概念(图片来源:rusnano) 薄薄一层,大有天地二维材料的结构如此奇特,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到二维材料吗?当然有!比方说铅笔芯中的石墨,它是由多层碳原子以六边形蜂窝状晶格排列而成的。用铅笔书写的时候,留下的笔迹事实上就是薄薄的石墨片。如果这个石墨片足够薄,薄到只有一个原子厚,那就得到了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烯。石墨(左)和石墨烯(右)结构示意图(图片:ce.eco)怎样才能得到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石墨薄片呢?不必使用二向箔,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用胶带撕!重复用胶带粘贴和撕开石墨块表面,每次都会把几层碳原子给撕下来,最终胶带上会残留极薄的石墨片,其中就可能包含单原子层的石墨烯。正是用这个看似朴实无华的方法,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两位科学家首次制备得到单层石墨烯,由此荣获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之前,传统理论认为二维晶体无法稳定存在,石墨烯颠覆了这一观念,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二维材料。“撕”出来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图片来源: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相比起多原子层堆叠形成的三维材料,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因此备受科学家的青睐。举例来说,二维材料大部分的原子裸露在外界,具有很大的化学反应有效面积,可应用于催化领域;二维材料中的电子被限制在平面内运动,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还能表现出量子霍尔效应、二维超导等一系列低维下的奇特量子现象;甚至可以把不同组成的二维材料拼接起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器件……多彩的二维材料(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的种类,太少了自 2004 年发现石墨烯以来,实验可获得的二维材料已经达数百种,理论预测的更是近 2000 种。然而,二维材料的来源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局限于层状材料体系。现在用于制备二维材料的三维母体材料一般都是范德华层状材料,在特定方向上以原子层排列,层间通过比较弱的范德华力相连接,因此更容易用外力一层层“撕开”。但是在自然界已知的十多万种三维固体材料中,层状材料的占比还不到 3%,其余绝大多数都是非范德华材料,原子之间有较强的成键,很难通过常规的机械剥离等方式得到二维材料,这就大大限制了二维材料的丰富性。左:范德华层状材料 二硫化钼 右:非范德华材料 二硫化铁 二硫化钼的层间有间隙,二硫化铁的原子间紧密连接(图片来源:参考资料[5])我们熟悉的大多数金属,比如说金、银、铜、铁,都属于缺少层状结构的非范德华材料,每个原子在任意方向均和周围原子有强的金属键相互作用。要想获得原子极限厚度的二维金属,就像从压缩饼干中剥出像千层饼那样完整的一层,难度极大。怎样才把金属做成单原子层的二维材料呢?中国科学家给出了答案:压!“压”出来的二维金属面对制备二维金属的挑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研究员带领团队发展了原子级制造的范德华挤压技术,通过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范德华压砧挤压,实现了原子极限厚度下铋、锡、铅等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形象地说,制备方法就像是夹三明治,中间的液态金属是“肉饼”,上下分别加上了“煎蛋”(单层二硫化钼,一种二维材料)、“生菜”(蓝宝石),最外层的“面包”(钢板)不断挤压,最后把里层的“肉饼”压扁成只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金属。范德华挤压技术制备二维金属的过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制备二维金属所用设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二硫化钼是原子级光滑平整的二维半导体,可为二维金属的制备提供理想的范德华压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研究团队后续通过超1年的材料特性测试,发现单层二硫化钼封装的二维金属具有非常好的环境稳定性,将有利于器件制备以探测二维金属的本征特性。单层二硫化钼封装的单层金属铋(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于团队的成果,《自然》审稿人一致给出了高度评价:“开创了二维金属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代表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本工作发展的范德华挤压技术为二维金属、合金和其他二维非范德华材料开辟了有效原子级制造方案,有望为各种新兴的量子、电子和光子器件勾勒出美好的愿景。参考文献[1]Zhao, J., Li, L., Li, P. et al. Realization of 2D metals at the ångström thickness limit. Nature 639, 354–359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11-x[2]https://iop.cas.cn/xwzx/kydt/202503/t20250312_7552540.html[3]https://news.cctv.com/2025/03/13/ARTI3OfdDKaB6wGz36C5dtQa250313.shtml[4]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8/202081911144651058153.shtm[5]Balan A P, Puthirath A B, Roy S, et al. Non-van der Waals quasi-2D materials; recent advances in synthesis, emergent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 Materials Today, 2022, 58: 164-200.[6]张远波,夏轩哲,阮威.二维材料的新机遇[J].世界科学,2023,(07):34-37.[7]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5/3/2025313164542295129999.shtm策划制作来源丨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作者丨矩阵星审核丨成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 2025/03/21 10:13
  • 自治区科技厅2024年“科普答卷” 大揭秘! 创新内蒙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发展“垒基铺石”,科普极为重要,只有做强做优科普之“翼”,才能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在2024年这场科普“大考”中,自治区科技厅凭借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成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 “科普答卷”的精彩内容…(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作者: 2025/03/18 16:32
  • 别把过敏当感冒!春日防 “敏” 指南来了! 创新内蒙古 每年的春暖花开时,都会有人惹上一些特别的“小毛病”。比如总是打喷嚏、鼻痒,严重时候还会嗅觉减退,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感冒了,但反复几个月不见好,难道真的是抵抗力降低了吗?小心哦!这可能是花粉过敏如何区分过敏和感冒,下面的要点很重要——01喷嚏次数不一样感冒喷嚏发作次数及连续喷嚏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每次1~2个。过敏性鼻炎发作期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的喷嚏,每次少则3~5 个,多则十几个甚至更多。02鼻子是否发痒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不是痒,而是长时间鼻塞、流涕。过敏性常见症状为鼻痒和大量清水样鼻涕及鼻塞。03有没有全身症状感冒常伴有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过敏一般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04眼睛状态如何眼睛过敏,会经常揉眼睛,严重时会频繁眨眼。如何预防过敏症状01注意温度变化有些患者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炎热天气进到开冷风的房间时,出现类似鼻过敏的情况,出入温差较大的房间时,佩戴口罩来保持鼻子的温度,待温度适宜后,再摘下口罩。02控制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螨尘、动物皮屑等,防疫期间的酒精也会出现过敏,过敏原检查为阴性的物质也不能疏忽大意。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勤换衣物,勤晒晾被褥等,记得赏花时戴好口罩。03清洗鼻腔可减少鼻腔内过敏物质。使用专业洗鼻器每天早晚两次用淡盐水清洗鼻腔,动作和缓,避免呛咳。抗过敏!关键是要调体质过敏是一个群体问题,也是一种“基因问题”,在国医大师王琦创建体质学说时,将过敏体质单列为一种,称为特禀体质。虽然过敏的问题来源于基因,但某段基因是否表达、怎样表达受很多后天因素的影响,有大量临床研究已经印证,过敏体质可以通过中医药干预而改变,所以体质是可调的。王琦认为,预防过敏性疾病就是要想方设法尽量保持身体的平和。下面介绍两道预防过敏的药膳,有助于维护身体平衡,预防过敏:01固表粥乌梅15g,黄芪20g,防风10g,冬瓜皮30g,当归12g。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加水煎开取汁,用汁煮粳米100g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02葱白百合粥粳米100g,百合30g,薄荷6g,金荞麦10g。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粳米、百合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薄荷,调味服用。小贴士:药膳仅供日常调养使用,过敏严重者,可咨询医生寻求系统中医药治疗。(来源:人民网科普) 作者: 2025/03/18 16:28
  • 研究发现纳米机器人可清除血栓 科普中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纳米机器人集群能够在精准清除血栓过程中发挥作用,将推动血栓治疗从被动给药向主动靶向诊疗转变,为血栓性疾病的高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冷晓萍说,对于血栓性疾病,传统溶栓治疗往往受血液层流屏障限制,药物难以渗透至血栓核心,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增加复栓风险。受游动细菌涡旋运动的启发,团队提出一种仿生动态集群策略,也就是利用纳米机器人主动打破层流屏障,提升溶栓药物的递送效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贺强团队在纳米机器人设计与制备方面拥有技术突破,冷晓萍团队在超声医学评估及临床转化领域积累深厚。两个团队合作研制的一款新型纳米机器人,能够自主运动并形成类涡旋动态集群,可有效突破血栓周边的层流屏障,实现精准药物递送。在大鼠下腔静脉狭窄血栓模型中,研究团队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成功监测到溶栓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机器人集群可显著改变血栓周围的层流模式,形成涡流,大幅提高药物与血栓的接触效率,实现高效溶栓。在深静脉血栓模型中,这一策略可在6分钟内清除4毫米静脉血栓,并展现出清除陈旧性致密血栓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认为,这项研究充分体现了医工交叉优势,创新性提出“动态集群-流体调控-精准释药”三位一体的药物递送机制。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为血栓性疾病治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日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应用化学国际版》上。来源丨新华网 作者: 2025/03/10 16:02
  • 自主研发!全球首次,成功应用 科普中国 日前,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科考站成功发电,标志着全球首次实现氢能技术在南极应用。技术人员调试发电产品。图片来源:国家电投集团“氢腾”燃料电池是微电网的核心部件之一。在风光条件良好的时段,该燃料电池系统使用多余的电力制氢,通过存储氢气实现储能;在风光发电条件不好时,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气转换为电能和热能。因此,“氢腾”燃料电池在微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既发挥着储能作用,又起到分布式能源作用。据了解,此次应用于南极秦岭站供能的微电网系统,配备最大储氢容量50立方的储氢罐,单独用“氢腾”燃料电池发电可为站区提供连续24天、最大30千瓦的供电。该燃料电池系统可模块化扩展,功率范围覆盖50千瓦至数十兆瓦,发电效率可达50%,热电综合效率可达90%以上,设计寿命4万小时。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发电,这款产品每发出一度电,可节省约400克标准煤,减少约1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策划制作来源丨科技日报 作者: 2025/03/07 17:30
  • 早春必吃的野菜!高钙、富含维 C和抗氧化成分,可惜很多人当草…… 原创 李纯 科普中国 春天万物复苏,各种野菜也争相萌发。荠菜、香椿、槐花、马齿苋,这些野菜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你听说过面条菜吗?这个曾让农民头疼的“麦田钉子户”,居然是春天里的极品野菜。每到此时,不少人都会去田间地头挖面条菜,但需要强调的是:真的不建议你这么干!因为万一认错采摘到了形似但却有毒的杂草,误食可能会有中毒风险。好在,面条菜已经市场化,被大量种植,大家依然可以安全的品尝到春天的“鲜美馈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条菜的营养和花式做法。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麦田里的顽固杂草面条菜因为嫩叶煮熟后柔滑似面条,在河南等地得了这个接地气的名字。面条菜也叫米瓦罐,学名叫麦瓶草,是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它从小麦播种时就“浑水摸鱼”——种子混在麦种里发芽,幼苗贴着地面长成灰绿色莲座状,自带白绒毛伪装,和小麦苗几乎"真假难辨"。等到春天小麦拔节,它也跟着蹿到 30 厘米高,抢在收割前把细沙般的种子撒进土里,给农田管理添了不少麻烦,所以,它也是藏在麦田里的顽固杂草。这种原产黄河流域的野草,现在已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从河南的麦田到江苏山东的荒地草坡,从西北旱地到东北黑土地,凡是种庄稼的地方,总能看到它抢营养、占地盘的身影。为什么面条菜能这么顽强?全靠三大生存本领:● 花朵的灯笼状结构能储存晨露当水源。● 种子表面有黏液,可以粘在农机和动物身上传播。● 地下的种子能休眠多年,遇到合适环境才发芽。靠着这些本事,它成功在农田里存活了几千年,成为最难清除的野草之一。图源: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不过这个让农民头疼的野草,身上却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营养价值。营养有啥特别的?面条菜和绿叶菜等蔬菜一样,热量低且纤维含量高。除了这个优势外,面条菜可是营养宝库。1维生素 C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数据,每 100 克新鲜面条菜含 49 毫克维生素 C,比橙子(33 毫克/100 克)高出近 50%。简单来说,如果不考虑烹调损失,吃一把面条菜(约 200 克)就能满足成年人全天维 C 需求。高温短时烹调,可以减少维生素 C 的流失,焯水后凉拌就挺不错。凉拌时加几滴醋就更好了,因为酸性环境有利于维生素 C 的保存。2矿物质面条菜的钙含量达 153 毫克/100 克,是纯牛奶(107 毫克/100 克)的 1.5 倍。不过因为是植物性来源,吸收率低于牛奶。建议搭配维生素 D 相对较高的食材(如蘑菇、蛋黄),能让补钙效果事半功倍。除了钙,面条菜的铁含量在植物里也很高。每 100 克含 4.5 毫克的铁,对比菠菜(2.9 毫克铁/100 克),面条菜的铁含量是其 1.6 倍,是蔬菜里为数不多的补铁高手。配合自带的维 C,可使提高植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3抗氧化成分面条菜的胡萝卜素含量为 4160 微克/100 克,这相当于 500 克芒果的含量,比胡萝卜(4107 微克)还略胜一筹。胡萝卜素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 A。焯水后加植物油拌食,可以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率。除了胡萝卜素,抗氧化的黄酮类也很丰富。汪双喜等学者研究发现,面条菜中提取的谷胱甘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刘美艳等人的实验也验证了,在苏北常见的野菜中,面条菜(米瓦罐)的 SOD 的活性远远高于其他 4 种野菜。图源:参考文献[6]怎么吃更安全?如果想吃,推荐在可靠的渠道买,比如农贸市场、超市或者线上买菜平台等,这些渠道通常会定期进行抽检,能够确保食材的安全性。一些线上买菜平台还会提供质检报告,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在购买时,注意选择叶片鲜绿、无黄斑、无虫蛀的面条菜,避免购买到受污染或变质的产品。图源:某线上买菜平台如果坚持要自己采摘,需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选址要远离污染源,距离公路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容易导致铅、镉容易超标;● 二是准确辨认植物,如果你不是经常挖野菜,非常容易混淆,建议就别采摘了,以免采摘到外形相似但有毒的植物。刚从野外采回的面条菜,表面可能会附着一些泥土、杂质和农药残留等,在食用前,一定要将面条菜清洗干净,可以叶片朝下用流动水冲洗 30 秒,去除表面泥沙减少杂质残留。怎么做好吃?1蒸面条菜:最经典的吃法口感软糯,清香可口,能干掉两碗饭!1.  鲜面条菜摘去老根,清水冲洗干净,甩干水珠备用。2.  在菜的表面喷上油,撒上适量的面粉(玉米面和,让每一片叶子都均匀地裹上面粉。3.  将裹好面粉的面条菜放入蒸笼中,水开后大火蒸 3 分钟左右。4.  调个蒜泥汁:蒜末+生抽+香油+辣椒油,倒入蒸菜中混匀。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2凉拌三丝:清爽开胃1.  面条菜洗净后放开水中焯 1 分钟左右,捞出晾凉后切段。2.  胡萝卜擦丝,泡发好的粉丝剪短,在沸水中烫软捞出。3.  三丝混合后装盘,撒上熟芝麻。4.  灵魂料汁:2 勺香醋+1 勺生抽+半勺糖+适量芝麻油,搅匀后浇上去。3野菜煎饼:早餐新宠1.  面条菜切碎,打入两颗鸡蛋,加面粉调成酸奶状面糊。2.  平底锅刷层薄油,舀一勺面糊转圈摊开。3.  小火煎到边缘翘起,翻面再烙出焦黄脆皮。4.  卷上酱牛肉片和黄瓜条,比煎饼果子还带劲儿。除了上面列出的 3 种吃法,面条菜还可以炒着吃,和鸡蛋、豆腐、腊肉都是绝配,随便搭都好吃。做汤、做成饺子馅儿也都不错,可以试试。你家还有面条菜的特别吃法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咬春秘籍”!趁着春光正好,快去菜市场逮住这抹绿色,给餐桌添点野趣吧。不过要提醒的是,过量食用面条菜,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等。一般来说,每次食用量最好不超过 150 克。参考文献[1]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麦瓶草.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21633/http://www.bioinfo.cn/db05/KmzwSpecies.php?action=view&id=1856[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第2版(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刘红君,靳松涛.野生蔬菜——面条菜研究综述[J].现代园艺,2023,46(12):15-18.DOI:10.14051/j.cnki.xdyy.2023.12.045.[4]张健,刘美艳.米瓦罐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5,(01):75-76.[5]刘美艳,张健.5种野菜的抗氧化成分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01):58-59.[6]汪双喜,李书娴,甘海金,等. 麦瓶草谷胱甘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9):18-21. DOI:10.13729/j.issn.1671-7813.Z20200237.[7]iPlant 植物智. 麦瓶草. https://www.iplant.cn/info/Silene%20conoidea?t=z&id=842AB158BB71911F[8]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策划制作作者丨李纯 注册营养师审核丨王康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策划丨钟艳平责编丨钟艳平审校丨徐来 林林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 2025/02/28 11:54
  • 为什么心脏会突然“咯噔”一下? 原创 小央画话 央视网[1] 王春.我国学者发现心跳“发动机”的“点火”原理.科技日报.[2] 赵延灵.心脏的功能有多强大.央视网.https://news.cctv.com/2024/01/09/ARTIJV6cQwDm9HjKAZt3rsOx240109.shtml[3] 刘子若,李子仪.年轻人猝死频发!关于心血管疾病这些你需要知道.人民网.http://jx.people.com.cn/n2/2020/0619/c186330-34098709.html[4] 科普中国.猝死警告!出现这3个信号,可能是心脏在求救!.[5] 工人日报.心衰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被称为“心脏病的最终战场”.[6] 健康时报.心血管不健康的饮食前三名!很多人都这样吃,55岁后尤其要注意!.[7] 健康时报.久坐人群心血管病风险高!每天30分钟,或让血管“年轻5岁”.   监制 | 李绍飞策划 | 刘莹   绘制 | @是子雯不是蚊子审校 | 孟夏 作者: 2025/02/28 11:53
  • 全国首个船舶“慧眼”成功完成目标任务 科普中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套可以 360° 无死角观看、监测海面及海洋环境的船舶之“眼”,顺利完成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的目标识别任务。其不但在白天能看得远、看得准,还在夜晚或大雾等极端海况下也慧眼如炬,可以全天候对海上目标进行远距离实时识别与监测。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准备做试验调试。这一船舶“慧眼”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历经 14 年技术攻关所研制的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我们聚焦智能视觉感知系统的关键难题,解决了环境感知、目标探测等技术应用领域的‘看不见’、‘看不清’和‘看不懂’三大难题。”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蔡成涛教授介绍。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安装在“海豚1”上。据悉,研究成果在智能船舶、环境检测、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视觉识别中表现出众,成功预判并预警了数次因视野盲区所导致的船舶碰撞,已应用于全国首艘科研试验船“海豚1”,并在多个企业的视觉航海感知系统、拖轮上的视觉自主靠离泊环境感知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策划制作来源丨科技日报责编丨何通审校丨徐来 林林 作者: 2025/02/25 16:03
  • 全球最快高铁,有新消息! 科普中国 不久前,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完成了样车设计并成功下线。眼下,研发团队正在展开一系列科学试验和性能验证,为动车组早日投入商业运营创造条件。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工程师们在为CR450动车组样车做称重试验。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但为了减少对轨道的冲击,在既有线路上跑起来,列车必须减重10%以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辆所副研究员陈璨介绍:“就跟人一样,你要瘦,又要足够壮。一个是结构变化,一个是材料的变化,逐项逐项去攻克。”围绕首次应用在动车组的永磁牵引电机,研发团队进行了数百次极端工况模拟试验。为了降低列车高速运行中的空气阻力,科研人员克服共振、散热等难题,首次将车底整个转向架区域包覆起来。“保证整车的平整度,这样在运行过程中它的阻力才会最小。”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高级主任设计师哈大雷告诉记者。目前,CR450动车组样车牵引、制动、噪声等各专业试验团队已经完成了静态、低速动态调试试验,接下来将进行逐级提速动态运行试验。2025年,国铁集团将利用沪渝蓉高铁武宜段等新线联调加快完成CR450动车组型式试验,开展多速度级多场景科研试验和运用考核。策划制作来源丨新闻联播审核丨一诺责编丨徐来 林林 作者: 2025/02/24 17:3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