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世界防治肥胖日丨“虚胖”还是Strong,你属于哪种肥胖? 5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许多女性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喊“太胖了”“我要减肥”,但其实有很多人的体重都属于正常范围,不过体脂率却超标了。很多人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都是通过体重,认为体重快速降低就是减肥成功了。其实不然,体重的组成,除了脂肪重量,还包括肌肉,骨骼,血液,水分,及其他非脂肪组织。相较于体重,体脂率更能反应身体成分的情况,更好的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胖肥。体脂率的公式比较复杂,与年龄性别的相关,目前比较简单的可以通过体成分分析仪或者体脂秤去测量。如果没有体脂秤,通过围度测量也可以了解脂肪堆积的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13)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属于腹型肥胖。相较于单纯性肥胖,腹型肥胖的危害性更大。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属于腹型肥胖呢?如果您出现了以下情况,那么您有可能属于腹型肥胖:①女性腰围超过2尺4,男性腰围超过2尺7;②两手指距离3cm,捏起腹部皮肤,宽度大于1指半或2cm;③平躺或站立时肚子高于胸部。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测一测哦!“肥人多痰饮”“肥人多寒湿”,中医认为肥胖的病理因素可概括为痰、瘀、虚,治疗当以通调气机,攻补兼施,可采用中药,针灸、耳豆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对于腹型肥胖更有其独特优势。《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围身一周,如束带然。”《难经》“带脉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从经络辨证的角度,腹型肥胖归属于带脉病候。通过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通调带脉,恢复以带脉为中心的经脉气血畅通,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促进人体代谢功能正常,恢复对纵行经脉的正常约束作用,以达到治疗束腹减围的作用。总之,相对于单纯的减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降低体脂率才是更为正确的体成分管理观念。减脂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瘦体重的变化,也就是肌肉、蛋白质、水分的数值。降低体脂率,减少瘦体重的流失,是减肥不容易反弹的重要保证。肥胖症是慢性疾病,虽然可以通过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但更重要的是患者的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只有持之以恒,肥胖症才能够治愈。作者:单淑湘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学审核:梁翠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作者: 2023/05/12 09:30
  • “挖呀挖呀挖”太上头?这些可千万别“挖”! 最近,不少人耳边都会听到“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可爱的旋律非常魔性但在花园里挖到的可不都是“小小的花”哦如果挖到小小的“蘑菇”可千万别轻易吃它!这些蘑菇有毒不要随意采食温暖的气候加上这阵子阴雨绵绵,野生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而华南最有名的毒蘑菇——白毒伞也即将上线,该如何辨别它呢?据了解,华南地区存在的毒蘑菇种类约有110多种,以白毒伞、红菇、野生牛肝菌为主,而春季正是白毒伞的生长旺季。白毒伞一般伴生于黎蒴(shuò)树下。凤凰山安保人员介绍,目前的湿度已经足够,天一放晴白毒伞就会疯长。除了白毒伞,在深圳,其它种类的毒蘑菇也不少,和白毒伞一样,部分毒菇也懂得进行伪装。图源:人民网微博、第一现场深圳市宝安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专家陈凤萍:有毒蘑菇它的形态跟无毒蘑菇非常的相似,需要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生态,还有显微及DNA等特征去进行科学的鉴别,市民最好不要去采摘这些野生蘑菇。华南常见毒蘑菇图鉴请收藏备用↓↓↓特别提醒: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由于毒素被肠道吸收入血后,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肾、心、脑等多脏器损害,尤以肝、肾损害为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建议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除了毒蘑菇这些植物更不能碰除了蘑菇不能乱吃之外下面这些植物吃了不仅伤害身体还会触碰法律!如果看到它们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罂粟罂粟是一年生草本。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亭亭玉立,蒴果高高在上,夏季开花,花大,单生枝顶。花瓣4片,红色、紫色或白色。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小而多。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罂粟是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因而被称为恶之花。食用罂粟壳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对人体肝脏、心脏有毒害作用。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就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觉,甚至会呼吸停止而死亡。大麻大麻属于桑科大麻属,是一年生植物。大麻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它那掌状分裂、具有凹陷叶脉的叶片。在大麻的植株,尤其是花序分泌的树脂中,含有四氢大麻酚,是一种强致幻剂。吸食后会造成幻觉、意识扭曲等症状。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麻可引起脑退行性变化的脑疾病、严重的行为损伤、免疫系统抑制和神经疾病等。古柯古柯原产南美洲高山地区,属于当地的一大特产,可以制作成医用局部麻醉剂。古柯叶味较涩、微苦,它是一种兴奋剂和强壮剂,能够用来解除疲劳。古柯叶能够提取出的古柯碱 (Cocaine),主要用于制造毒品可卡因。古柯碱(可卡因)是从古柯树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其盐类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易溶于水和酒精,兴奋作用强,也是一种局部麻醉剂。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可导致精神障碍,也称可卡因精神病。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恰特草恰特草,又名阿拉伯茶、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巧茶,是一种卫矛科巧茶属的植物,分布在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海南、广西等地。其树高3米,叶对生,有时互生,卵形,长6-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有锯齿。恰特草外形酷似市场上常见的苋菜,它的茎叶中含有天然安非他明,咀嚼会令人兴奋,吸毒者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样嚼食,如果将恰特草晒干,外形又像茶叶一样,但无论是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服用后的效果与海洛因相差无几,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2014年1月1日,国家相关部门将恰特草列入了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民间种植、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阿拉伯茶及其未经灭活的种子或者幼苗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广东禁毒、人民网、第一现场等 作者: 2023/05/11 10:00
  • 这5种蔬菜别生吃,小心感染寄生虫!一招教你正确清洗蔬菜→ 提到感染寄生虫,很多人都知道,吃了没煮熟的动物肉,有可能感染寄生虫;每年因为生吃虾、鱼、蟹、螺等水产品导致寄生虫感染的人不在少数。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吃某些种类的蔬菜,也有可能感染寄生虫!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寄生虫和蔬菜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蔬菜上附着了寄生虫或虫卵。二是蔬菜在施肥、灌溉、撒农药的过程中,受到了寄生虫或虫卵的污染;尤其是使用人畜粪肥灌溉的蔬菜,极易被寄生虫及虫卵污染。三是蔬菜在储运过程中,因与其他蔬菜碰撞磕绊,也容易沾染上其他蔬菜上的寄生虫。附着了寄生虫或虫卵的蔬菜,吃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且最好煮熟之后再食用。来看看五种容易附着寄生虫或虫卵的蔬菜吧!01这 4 种常见蔬菜,容易附着寄生虫荸荠也叫马蹄,口感脆爽,味道清甜,做菜、做甜品都可以,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菱角清爽可口,既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制成传统中药。茭白的营养价值很高,是高碳水、高蛋白、多水分、低热量的蔬菜,常被当作减肥食物。莲藕则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可以呛炒、炖肉、蒸制。以上四种蔬菜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下沼泽或水田当中。新鲜的荸荠和菱角由于保鲜期很短,又因为生吃时脆爽、清甜、多汁;所以很多人往往在刚采摘或者刚购买后的第一时间就选择生食。那么问题来了,生食荸荠、棱角、茭白、莲藕都会有感染布氏姜片吸虫的风险!布氏姜片吸虫的最终宿主是猪等哺乳动物,虫卵会通过猪的粪便排出,虫卵如果污染了水源,可以在水中发育成毛蚴;毛蚴遇到中间宿主螺类后,在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再逸出螺体,附着在荸荠、棱角、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上,在表面形成囊蚴。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布氏姜片虫的囊蚴被误食进入人体后,囊壁被胃液消化,幼虫会寄生在小肠中,1~3 个月后便可发育为成虫,导致姜片虫病;使肠粘膜发生炎症、出血、溃疡或脓肿,导致感染者产生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后期或可出现浮肿、腹水,严重者会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儿童感染后还会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因此建议千万不要生吃荸荠、棱角、茭白、莲藕,也不要用牙去啃皮。有人问,那用盐水浸泡一下可以吗?盐水并不能杀死布氏姜片虫,最好的杀虫方法是高温。因为布氏姜片虫囊蚴不耐高温,在沸水中煮 1 分钟就会死。所以,吃荸荠之前最好先彻底清洗干净,去皮后,在沸水中煮 1 分钟以上再吃。菱角也可以在蒸熟或煮熟后剥壳食用,也可熬粥,或者碾碎成泥,做成菱角糕。02水芹菜与肝片形吸虫我们经常在菜市场上买到的芹菜主要是生长在北方旱地里的旱芹菜,芹菜家族还有一种叫水芹菜;水芹菜主要生长在南方的河沟、水田边或潮湿、松软、肥沃的土壤里。一种与布氏姜片虫同属于片形科的大型吸虫,叫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的成虫寄生在在牛、羊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但它们的中间宿主包括螺类和水生植物,肝片形吸虫囊蚴有可能会附在水芹菜的表面;如果我们采摘水芹菜之后,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没有炒熟就吃,就有机会感染肝片形吸虫。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肝片形吸虫囊蚴被人体误食后,会经过小肠,从腹腔侵入肝,转入胆管,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胆管,引起肝片形吸虫病。肝片形吸虫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疾病,例如慢性肝硬化、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黄疸、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对孩子的伤害尤其大。肝片形吸虫在移行过程中也可停留在各相关器官如肺脑、眼眶、皮下等处异位寄生,造成很大的危害;它们在人体内寄生最长可达 12~13 年。所以我们在吃水芹菜之前,一定要把表面的泥土清洗干净,并且一定要炒熟后再吃。03如何正确清洗、烹饪蔬菜?买回来的蔬菜,无论是上面粘附了很多泥土,还是肉眼看上去非常干净,它们在食用前,都要用流动的清水仔细地冲洗几遍,并且建议反复清洗。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因为难免会有寄生虫、虫卵附着在这些蔬菜上,而它们用肉眼都是看不清、看不见的,但吃进人体里去,麻烦就大了。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可以清洗掉大部分的寄生虫、虫卵了。夏天快要来了,正是食用荸荠、棱角、茭白、莲藕、水芹菜等水生植物的季节,但我们千万不要生吃。这些寄生虫基本都惧怕高温,一定要在炒熟、煮熟、蒸熟之后再食用,就不用担心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了。 作者: 2023/05/11 09:08
  • 咽喉痛就是“二阳”?近期会出现规模性疫情吗?最新提示→ 今天(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基于疫情流行态势、病毒变异特征、人群免疫屏障和系统应对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的考虑: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已变为XBB系列变异株。XBB系列变异株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流行株。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在内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早期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五一”后部分地区疫情可能出现小幅反弹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个别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均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未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总体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专家研判认为,“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传播机会,预计“五一”假期后全国部分地区的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近期有新冠症状如何应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二次感染和新的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类似,其症状大部分更轻,主要局限在上呼吸道。但高龄老人、未接种疫苗和有基础病者仍然是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要重点关注和管理。新冠、流感等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等,都可能表现为咽喉痛等症状。因此,目前若出现咽喉疼痛,需摸清病因。 作者: 2023/05/11 09:07
  • 别再随意放生了!有些龟真的不会游泳! 作者: 2023/05/11 09:06
  • 鸭血、猪血等能清肺?吃米比吃面更容易让人发胖?4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1.沙尘暴又来了,三北防护林不管用,毫无价值。流言内容:三北防护林建了这么多年,沙尘暴还是频频来袭,既然阻挡不了沙尘暴,那它就没有价值了。真相解读:这种说法不正确,不能因为三北防护林阻挡不了高层大气的沙尘输送,就否定它的价值。三北防护林具有改善地表植被、改变局地气候、防风固沙等作用,但是它对于阻挡远距离、高空传输过来沙尘的作用有限。今年我国沙尘天气的沙尘源主要源自蒙古国南部,也有部分来自我国境内的沙漠、沙地等。沙尘在南下过程中,经常被大风带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高空中,由于高度较高,远超植树造林的冠层高度,因此三北防护林未能阻拦住高空沙尘的输送。实际上,三北防护林对抑制当地的起沙有很大的作用,从近些年的监测来看,我国沙源地起沙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来源:科学辟谣2.鸭血、猪血等能清肺。流言内容:沙尘天气要多吃鸭血、猪血、雪梨、银耳等清肺食物,这些食物能清除吸入的粉尘。真相解读:食物清肺没有科学依据,当前也没有方法能够清除进入人体内的粉尘。粉尘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而吃的“清肺”食物,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消化吸收后透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与肺部的颗粒物可谓是“隔海相望”,处于两条互不相同的通道,没有丁点儿清除效果。传统医学上经常说的“清肺”,此清肺非彼清肺,指的是清肺泄热,减缓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相关症状,只是被人们习惯性地叫作“清肺”食物,但并不能处理空气污染引起的肺部问题。来源:科普中国3.洗牙对牙齿伤害大,会把牙缝洗大。流言内容:去医院洗了个牙,回来发现说话都漏风了,所以千万别洗牙,因为越洗牙缝会越大。真相解读:这是个误会!洗牙后牙缝的确可能会变大,但这并不是洗牙造成的,而是牙结石脱落让牙与牙之间看起来间隙变大了。牙齿如果长期清洁不到位,久而久之,牙结石或其他污垢会堵塞牙缝,当顽渍、结石被洗掉后,牙龈会有退缩现象,真正的牙根会显露出来,所以口腔会觉得不适应。长远来看,顽渍、结石会慢慢侵蚀牙根、牙龈,轻则导致牙龈发炎、出血,重则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洗牙能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预防口腔疾病。来源:抖音(头条辟谣推荐)4.吃米比吃面更容易让人发胖。流言内容:吃米容易胖,所以想减肥的话就不要吃米饭,多吃面食,面食不易发胖。真相解读:事实恰恰相反,诸多研究表明,大米摄入量高的饮食模式与肥胖呈负相关,而高小麦摄入量的饮食模式会增加肥胖的风险。此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利用西北地区多民族队列十万余人的数据研究发现,与面食偏好的人群相比,米类主食偏好的男性高体脂和腹型肥胖患病风险更低,米类主食偏好的女性腹型肥胖患病风险更低。该研究发现于2022年12月在权威营养期刊《营养素》(Nutrients)发表。另外,从热量上来看,大多数面食的热量都比米饭高,比如花卷、馒头、油饼的热量分别是蒸米饭的近1.8倍、2倍、3.5倍。所以,吃面比吃米更容易让人发胖。来源:科学辟谣5.腐乳有霉菌,吃了会致癌。流言内容:腐乳是通过发酵制作而成,发酵过程中会生出霉菌,食用存在致癌风险。真相解读:这个观点不正确,正常食用腐乳不会致癌。腐乳在制作过程中确实需要经过霉菌发酵,其中以毛霉菌为主,也包括少量的经过特定方法严选的酵母菌、曲霉、青霉,但这些都是经过严选的有益食用菌,不会产生致癌物。再者,大豆中的亚硝酸盐非常低,即使长达几个月的发酵也不会带来大量的亚硝酸盐。因此,不能把腐乳和盐、腌菜等混为一谈。此外,豆腐乳发酵过程中使用的红曲色素也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十分安全。毛霉和红曲也均不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质清单中。所以,腐乳致癌一说纯属危言耸听!来源:科学辟谣6.拍口腔牙片有辐射会致癌。流言内容:去医院看牙千万不要拍牙片,辐射特别大,次数多了会引发癌症疾病。真相解读:该说法过于夸张,拍牙片的辐射量很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其中约有85%的辐射来源于自然环境,如太阳、土壤等,来源于医疗诊断与治疗的辐射量很小。拍牙片属于放射诊断,只要是放射检查就会产生辐射,但拍牙片产生的辐射量非常低。人体每年受到的自然辐射量平均约为2.4mSv,放射检查中,口腔牙片的剂量约为0.006mSv。由此可见,拍牙片用到的辐射剂量是人体完全能够耐受的。而且,目前也没有实验证实这种用X线的小剂量诊断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更不存在致命或者致癌现象。来源:科学辟谣关于科学流言榜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平台支持: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作者: 2023/05/08 09:31
  • 今日立夏|震惊了!古代的“向日葵”竟然不是向日葵! 作者: 2023/05/08 09:20
  • Wi-Fi名字后加“5G”,网速更快? 不少网友在连接Wi-Fi时,可能会发现Wi-Fi会同时出现两个信号,一个有“5G”后缀,另一个没有。同一个Wi-Fi为啥出现两个信号呢?Wi-Fi名字后面多了个“5G”是网速更快的意思吗?快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Wi-Fi名字后的“5G”是啥?其实Wi-Fi名字里的5G,是5G赫兹(Hz)的意思,代表的是5G频段;而手机的5G是指第五代通信技术,G是generation的意思;两个“5G”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见的Wi-Fi有2.4G和5G两种工作频段。以前,路由器只有2.4G一个频段的Wi-Fi信号,频宽有限,很多设备都工作在这个频段,导致信号之间的干扰很大,速度也较低。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双频无线路由器出现,能同时发射2.4G和5G两个频段的信号。这两个频段,有什么区别呢?2.4G是指信号频段在2.4GHz~2.4835GHz,穿墙能力强、传播距离更远;不过2.4GWi-Fi频宽较窄,开发早,很多设备都用这个频段,干扰多、比较拥挤,就像出行遇到早高峰交通拥挤一样,速度较慢。而5G信号频段在4.910GHz~5.875GHz,穿墙能力差,传播距离也比一般的2.4G近;但是频宽较宽,干扰较少,速度又快又稳,就像畅通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种Wi-Fi信号,连接时怎么选择?如果你使用Wi-Fi时,靠近路由器设备,位置变动少,可优先连接5GWi-Fi,信号稳定,网速更快。如果你的位置变动频繁,且与路由器间隔多面墙体时,优先连接2.4GWi-Fi,信号覆盖更好,网络更顺畅。注意:要使用5GWi-Fi,手机、笔记本等设备要能支持双频Wi-Fi,多数旧台式机、电视机只能搜索到2.4G的Wi-Fi信号。如何让Wi-Fi加速?几个小妙招帮你1、路由器设置在房屋的中间位置路由器放置位置很关键,应当尽量选择在家中的中间位置。如果是两层的楼房,便可考虑固定在墙壁上,或与天花板较近的角落。一般来说,信号是偏向于向下发散的,所以可以考虑设置在二楼。2、避免信号阻隔虽然信号可以穿透墙壁,但墙壁越厚,信号就会衰减得越厉害。另外,房屋是砖土或混凝土结构的情况下,信号会被墙壁吸收,穿墙信号会大幅度减弱。相类似的水槽也会大幅吸收削弱信号,阻碍传播。除此以外,金属和镜子之类的材质会反射信号,电视后和浴室里也不是放置路由器的最佳位置。3、远离干扰电器微波炉与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频率都为2.4GHz,所以用微波炉的时候就会干扰到Wi-Fi信号。金属也会吸收信号,所以路由器也要远离冰箱、炉灶等金属物品。其实,Wi-Fi名字后加“5G”并不意味着网速超快,具体Wi-Fi连接也要根据情况不同选择。 作者: 2023/05/08 09:13
  • 【智惠农民】认识“行军虫”:草地贪夜蛾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于1797年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英文名是fall armywarm,俗称秋粘虫,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十大预警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是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草地贪夜蛾的卵呈圆顶形,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多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其幼虫共有6个龄期,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Y”型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草地贪夜蛾的蛹为红棕色,有光泽,长度为14~18mm,宽度约为4.5㎜。雄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雌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为什么要警惕草地贪夜蛾危害?草地贪夜蛾原产自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它首次在西非和中非出现,2018年,扩散至印度与南亚、东南亚各国,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全国扩散。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千米;幼虫是其为害的主要阶段,在其原产地可取食超过76科、350种植物,尤其喜欢玉米、水稻、棉花、花生、高粱和蔬菜,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外号“行军虫”;每头雌蛾一生中可产下约1500颗卵,最高可产2000颗卵,这种“特别能飞、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性极强。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还能否食用?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喜欢蜷缩在植株心叶为害,叶片生长的同时,它们也在咀嚼,导致叶片参差不齐;玉米抽雄时,幼虫们会在未完全抽出的雄穗上聚集为害,此时雄穗由最上面两片叶片包裹,幼虫隐蔽环境较好,低龄幼虫造成颖花被害,高龄幼虫直接咬断雄穗侧枝和主轴;雄穗抽出散粉后,失去隐蔽环境,幼虫转移;雌穗吐丝后,幼虫会为害花丝,将花丝部分或全部咬断,并随花丝通道进入穗尖,取食籽粒,也可直接蛀穿苞叶取食籽粒。通常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穗不再被人类食用。虽然“幺蛾子”们不会直接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但其危害可导致玉米上更易被霉菌为害而出现产生黄曲霉等毒素。不同时期玉米的被害状防控草地贪夜蛾有哪些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已多有报道,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监测预警:种群监测预警是防控工作的基础,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三种方法。性信息素诱捕具有很强的灵敏性,适合种群发生早期低密度下的监测工作。由于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明显低于棉铃虫等其他夜蛾类害虫,灯光诱捕的方法不够灵敏,但可用于高密度下的种群监测,其优点是可以通过解剖雌虫卵巢判断虫源迁入迁出性质和产卵动态。通过成虫性诱和灯诱的方法可以对田间种群发生进行短期预测,生产上依据短期预测结果及时启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基于调查数据指导防控实践。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从栽培管理、作物布局、品种抗性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的农田生态环境,更侧重于提前预防。比如在玉米周围种植晚播玉米作为隔离带,集中诱集草地贪夜蛾产卵并进行诱杀;玉米-大豆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存活率,生产中可通过玉米与大豆合理间作来减轻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理化诱控:1头草地贪夜蛾雌虫的产卵量大约500~1000粒,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虫,相当于保护了667m2的作物,在成虫活跃期,利用其趋化性和趋光性,利应用食物诱捕器、糖醋液、性诱捕器和杀虫灯诱杀成虫可降低产卵量。生物防控: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化学防治:化学农药是短期内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为害的主要方法和应急手段,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扩散前,清晨或傍晚太阳下山后施药,应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注意药剂交替、轮换、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作者:徐丽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性把关:戚仁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策划:谢芸 罗宇辰(实习) 作者: 2023/05/08 09:12
  • ​烧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烧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化学反应,才是让这顿烧烤完美的功臣。撰文 | 李存璞人类祖先告别茹毛饮血的那一晚,一定因为一道意外的闪电。闪电击中松林茂密的松针,燃起熊熊火焰。树下一头稍显肥硕的羚羊来不及跑远,便被大火困住,而它与火焰的距离刚刚好——距离火焰再多一点就会爆炸,再近一点就被融化……在大火褪去却尚留一些余温之时,祖先捡起外酥里内嫩的羊腿一口下去,口腔中爆发出质感与鲜香定格在美好的瞬间,从此决定在基因编入为烧烤而疯狂的赞叹。即使到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早已丰富多彩到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烧烤依然是商务宴请、朋友小聚、亲戚吹牛、情侣约会和重要选择。烧烤是如此令人痴迷,乃至在2023年引发了一场前往山东的人类迁徙行为。小火盆、小卷饼很特别,但对于烧烤的本体而言,更加令人沉迷的一定是被烹制的肉类本身。什么是一串完美的烧烤?略显金黄的焦香表皮,丰富多汁的内部肉质纤维,充满香气与油脂的味道……那是一场美妙的化学反应盛宴,由蛋白质、脂肪、木炭和调料共同演绎出的热量、口感与味道的集大成。那么如何获得一串口味完美的烤肉,这虽然可能是个烹饪问题,也可能是个营销问题,但更本质一点点,应该是个化学问题。Now, let’s cook(现在,让我们开始烹饪)。缘起:梅拉德反应,风味与口感的开端但凡讲点化学与烹饪,则言必称梅拉德。尽管稍微有点陈词滥调,但对于啥是梅拉德反应,学术界确实也尚未完全弄明白。梅拉德反应得名于法国物理学家与化学家Louis-Camille Maillard(1878-1936)。Maillard在1912年发表的文章讨论了在140℃-165℃之间肉类表面产生棕色色素的相关现象[1]。虽然Maillard占据了命名权,但梅拉德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最早由美国化学家 John Edward Hodge(1914-1996)在1953年提出[2]。这篇名为“Dehydrated Foods, Chemistry of Browning Reactions in Model Systems(食物脱水,模型系统中的褐变反应化学)”的文章后来被SCI评选为了经典引用论文(Citation Classic)。Hodge阐释了基于糖与氨基酸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类黑素(或者梅拉德体)的过程。类黑素是一系列含有氮的聚合物,其本身具有焦香的味道与口感,而类黑素在持续的加热中会裂解,产生数以百计具有不同香味的小分子物质,这些或含有氮元素、或含有芳环的物质将成为烧烤味道中最为诱人的组分。即使我们无意在本文深究其中的化学转化细节,也可以敏锐地从图1所示转化路线中感受到,温度、脱水的速度、pH值、糖的种类等是调控梅拉德反应路径与进行程度的关键。图1 Hodge建议的梅拉德反应机理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梅拉德反应种类十分丰富,互为竞争关系,因此对应于烧烤的实践流程需要温度的控制,由此调控梅拉德反应的进行路径,进而获得不同的类黑素和后续的烧烤风味。温度不能过高,过高会造成表面碳化(没人有想吃变成无机物的肉串吧);温度也不能过低,过低会导致梅拉德反应进行不顺利,风味不佳[4]。脱水反应也影响着最终的类黑素物质,而对脱水的控制,一方面可以用温度来调控,也可以通过刷油来阻止水分快速流失,获得不一样的口感。刷到肉串上的除了油脂,往往还有不同的调味料,这些调料会改变肉串表面的pH值,进而影响到梅拉德产物的化学组成,控制最后的肉串味道细节。在某些地区的特色烧烤中,烧烤师傅会在肉串上撒糖。新鲜的肉类当然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但额外的糖类的撒入,可以控制梅拉德反应的走向,并且糖类本身的焦糖化转化(红烧肉中的炒糖色)也能带来一些额外的风味,是不少烧烤摊主不自觉的化学知识运用。图2 完美的烧烤,焦香的表皮以及丰富多汁的内部肉质纤维 图片来源:《人生一串》第三季)缘续:传热与保水,齿间那一刹的温暖梅拉德反应给了肉类初始的风味,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成就一串完美的烤肉。事实上,尽管焦香的肉串表皮使得烧烤在入口的一瞬间迸发出十足的风味,但真正牙齿咀嚼的一刹那,才是人们热量摄入的开端。图3 加热对蛋白质组装结构粒径的影响。a、模拟的生肉;b、100℃加热10min后;c、100℃加热30min后。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鲜嫩多汁,是对内部肉质纤维的最高评价。如果说肉串表面的梅拉德反应是小分子水平下的化学变化,那么肉串内部口感的形成更多依靠的是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改变以及水分的保持。当肉串内部蛋白质被加热时,原有组装有序的蛋白质纤维结构会被破坏——即所谓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让原本紧实的蛋白质变得柔软细腻,同时释放出被锁住的水分子,形成肉汁。从图3所示的蛋白质组装结构变化可以看到[5],随着蛋白质被加热,大尺寸的聚集体逐渐被解开,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尺寸较小蛋白质组装体系——从而获得了更易咀嚼的蛋白质口感。当然蛋白质的变性不能太过。如图4所示,蛋白质组装前是没有具体指向性的松散结构(a),组装好之后则十分紧实(b),组装结构被部分破坏后则变得略显松散(c)。对应于肉串的口感,不怎么烤熟的(b)口感偏硬,嚼不动;(c)烤的恰恰好,有纤维的嚼劲又松软多汁;(a)则多发生在炖肉时,就是所谓的炖太烂,以至于入口即化——这不是烤肉需要的口感。图4 蛋白质的组装与变性。a、未组装;b、组装紧实(生肉);c、组装被部分破坏(熟肉)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烤者当然可以精妙地实现内部肉质的口感控制。先快速的让肉串表面形成梅拉德反应的类黑素聚合物层,再慢慢加热让内部蛋白质变性、产生肉汁。类黑素既然是聚合物,自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肉汁的水分流失,避免内部肉质便柴。而始终多汁的肉串,其水含量高,水比热大,可以有效避免局部肉蛋白过度变性,保证了肉串的极致口感。在这一过程中,火力的控制至关重要,但烤者也要一心多用——因为内部肉质产生汁水的时候,也正是烤串调味的关键。还自在:烧烤与健康,掌控火构造的芳香从化学的角度而言,烧烤会产生许多含氮的有机物,或者芳香化合物。它们是烧烤风味的重点,但这些物质往往又与致癌相连,毕竟二恶英、焦油可能正浮现于肉串表面。更何况为了增加风味,许多特色烧烤使用炭火/果木树枝烹制,这些天然植物本身携带的香料或有机物,燃烧时自然挥发至肉类表面,或直接物理吸附提供味道,或参与化学反应赋予芬芳,让肉串变得更加特别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风险。图5 烧烤会产生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可能也是致癌物质 图片来源:网络从科学方面的报道来看,2002年在Nature的一篇论文率先提出至少丙烯酰胺(Acrylamide)会在梅拉德反应——或者在烧烤中出现[6]。丙烯酰胺是著名的潜在致癌物质,因此烧烤吃多了确实有可能增加一定的致癌风险。但换个角度而言,抛开计量谈毒性本身就很无厘头,偶尔一顿小烧烤摄入的毒素可能远小于一根二手烟。在我妈看来,烧烤是沾着碳灰的影响健康的毒药;在我看来,烧烤则是带着芬芳的治愈郁闷与焦虑的解药。当然,尽管没有什么是一场烧烤不能解决的,但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似乎更为重要。参考文献[1] Maillard, L. C.. Action of amino acids on sugars. Formation of melanoidins in a methodical way. Comptes Rendus (in French). (1912), 154: 66–68.[2] Hodge, J. E. . "Dehydrated Foods, Chemistry of Browning Reactions in Model System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53, 1 (15): 928–43.[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6%8B%89%E5%BE%B7%E5%8F%8D%E5%BA%94[4] Van Boekel M. Kinetic aspects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 a critical review[J]. Food/Nahrung, 2001, 45(3): 150-159.[5] Promeyrat A, Gatellier P, Lebret B, et 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aggregation in cooked meat[J]. Food Chemistry, 2010, 121(2): 412-417.[6] Stadler R H, Blank I, Varga N, et al. Acrylamide from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J]. Nature, 2002, 419(6906): 449-450. 作者: 2023/05/04 09:2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