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注意!这种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99%以上为甲流 央视网 近期,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全国多地疾控紧急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可见,无论是门急诊病例还是住院严重病例中,流感都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什么是甲流?得了甲流会有哪些症状?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来看解答↓什么是甲流?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感染甲流后的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导致,传染性弱,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出现。甲流与之相比,甲流传染性强,容易大范围流行,发病季节特征明显。患者表现为高烧、头痛、乏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有什么区别?因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很多人将奥司他韦奉为抗流感的“特效药”。奥司他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能自行服用奥司他韦吗?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专家指出,奥司他韦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无效,如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尽快用药。奥司他韦有不同剂型,包括胶囊颗粒和混悬液,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一岁以下婴幼儿仅限使用混悬剂。奥司他韦是处方药,用于预防或治疗甲流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玛巴洛沙韦与奥司他韦有什么区别?随着流感感染人数增多,抗流感药物的销量近期也持续增长,尤其是一种名为“玛巴洛沙韦”的药品,受到大家追捧。据医生介绍,玛巴洛沙韦作用机制和奥司他韦是不一样的。玛巴洛沙韦是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让体内不再进入病毒;奥司他韦是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扩散。玛巴洛沙韦单次给药后消除半衰期大约需79个小时;奥司他韦血药浓度下降半衰期一般为6至10个小时。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要给一次药;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吃五天。玛巴洛沙韦目前只批准了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的适用年龄更小,幼儿则按照体重具体计算给药剂量。医生提醒,婴幼儿感染后应优先考虑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都应优先考虑用药安全问题。家中出现甲流患者怎么办?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尽可能由一名固定的、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 ■ 做好个人防护 保护环境卫生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去公共场所或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老年人非必要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养成戴口罩的习惯。 ■ 注意日常营养 坚持健康生活饮食规律,营养到位。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心态平和,乐观积极。 ■ 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作者: 2025/01/06 16:09
  • 长期不吃主食,3 大器官都受害!最后一个很关键 科普中国 45 岁的张先生是个“养生达人”,这一年为了严格控制血糖,他几乎不碰像米饭、面条、馒头这类高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甚至在早餐时,也只是吃几个鸡蛋和一杯无糖酸奶,坚决不碰任何面点。这种饮食疗法的前期效果确实很好,餐后血糖从 10 降到了 7,但时间一长,张先生的血糖指数又飙回了 10,并且还出现了营养不良、免疫力低经常感冒发烧等问题。他无法理解,自己明明每天都在严格控制饮食,为何血糖反而超标?主食碳水并非洪水猛兽,完全不吃是行不通的!当碳水摄入不足时,人体内的葡萄糖供应不足,肝脏便会自动提高肝糖原水平来填补空缺,帮助提高血糖水平,久而久之糖代谢功能就容易紊乱,加重病情。不吃主食的危害还不止如此,长期不吃主食的人,其心脏、大脑和生殖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伤心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经常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即生酮饮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以及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有关。更具体来说,相比正常饮食人群,进行生酮饮食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 2 倍多,包括动脉阻塞、心脏病、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等。伤脑经常不吃碳水主食,也可能损害大脑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一项涵盖 19 位 22~55 岁女性的观察实验发现,在一周时间内,10 位坚持低碳水饮食女性的测试表现,明显不如另一队进行传统低热量饮食的小组。两队相比之下,低碳水饮食组反应速度更缓慢,视觉记忆也更差。研究人员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让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影响生殖器健康有些年轻小伙、姑娘,为了保持身材,可能会选择低碳水饮食以帮助减肥,殊不知这种饮食方式或许不利于生殖健康。期刊《营养与健康》上的一项文章就指出,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可能会降低男性的睾酮水平,从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和精子数量减少。除此之外,这种饮食方式还可能增加皮质醇水平,而皮质醇水平一旦过高,人的免疫能力就会降低,更易受到病菌感染。对于女性来说,不吃主食、过度节食还可能会引起卵巢早衰。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我们体内会转化成糖分,供给身体各个器官正常运作。当人体摄入不足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启动“节能模式”。而卵巢作为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日常能耗大,其功能一定会受到影响,例如引起雌激素分泌减少。当雌激素分泌不足时,就可能会引发卵巢功能减退,即卵巢早衰,这不仅会影响生育能力,还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过程。所以,无论男女,想要身体好,科学摄入碳水是重中之重。怎么吃主食才健康?1选对碳水碳水有好坏之分,我们平时尽量优先选择高质量碳水。高质量碳水通常指未经精细加工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它们通常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提供稳定的葡萄糖释放。低质量碳水则主要指精制碳水化合物,这种食物往往糖分高、纤维含量低,吃多了不利于心血管健康。2保持一定量根据最新中国膳食指南,每个人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占总能量供给的 50%~65%。而且即便是有控血糖需求的糖尿病人,按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 版)》,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也不能少,也应达到 45%~60%。具体可以这么吃↓↓↓谷类食物每天吃 200~3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为 50~150 克,另外薯类每天要吃 50~100 克。选择主食时,可以把 1/3 大米替换成全谷物(如糙米),杂粮(如燕麦、玉米)以及杂豆(如绿豆、红小豆),做到粗细合理搭配。总的来说,碳水好坏,取决于它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完全不吃和多吃一样,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科学摄入碳水,才是正确的做法。参考文献[1]Whittaker, Joseph, and Miranda Harris.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men's cortisol and testostero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ition and health vol. 28,4 (2022): 543-554. doi:10.1177/02601060221083079.[2]Keto-Like’ Diet May Be Linked to Higher Risk of Heart Disease, Cardiac Events. Retrieved March 6, 2023 from https://www.acc.org/About-ACC/Press-Releases/2023/03/05/15/07/Keto-Like-Diet-May-Be-Linked-to-Higher-Risk.[3] 徐瑶,刘晓风,杨月欣,等. 碳水化合物质量指标以及血糖生成指数影响因素的进展 [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 (18): 502-509.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117.[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5]《美国:研究称不吃碳水化合物易致记忆损失》北京晚报 ,2008-12-17.策划制作来源丨39健康网(ID:health39net)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责编丨王梦如审校丨徐来 林林 作者: 2025/01/06 16:07
  • 一个加速眼睛报废的动作,你可能天天做(不是关灯看手机) 爱眼护眼的九叔 科普中国 参考文献[1]Santodomingo-Rubido J Carracedo G Suzaki AVilla-Collar CVincent SJWolffsohn JS.Keratoconus: an updated review.Contact Lens Anterior Eye. 2022; 45[2]Mas Tur V MacGregor C Jayaswal R O'Brart D Maycock N A review of keratoconus:[3]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genetics.Surv Ophthalmol. 2017; 62[4]Elana Spivack.Rubbing Your Eyes Is Way More Harmful Than You Think.INVERSE.2024-5-20[5]科普 | 揉眼一时爽,后果不敢想!.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8-29[6]周樱,郑磊,白雪等.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鼻眼联合防治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6):7158-7160+7170.[7]薛海翔,王晓晔,殷敏等.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变应性鼻炎眼部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06):347-350.策划制作来源丨39健康网 作者: 2024/12/26 10:25
  • 干眼症的几个误区,你知道吗? 创新巴彦淖尔来源:内蒙古科协 作者: 2024/12/24 10:52
  • 我国患者约占全球40%!警惕这一“喂”出来的癌症! 科普中国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 35 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 5 位;死亡人数超过 26 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 3 位。近年来,年轻人患胃癌的概率越来越高,在全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上升趋势。胃癌与饮食相关 年轻人应警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覃吉超教授接诊的胃癌患者中,最年轻的只有 18 岁。一名患者罹患低分化腺癌,是一种易复发、易转移的恶性肿瘤疾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覃吉超:这个病人有一个特点,长期吃烧烤类食品、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胃癌发病率就会增加。医生在诊疗中发现,这名年轻的胃癌患者,通常每周吃三顿烧烤。目前患者在微创手术中切除胃的三分之二,已经出院。记者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多家医院采访时,很多医生表示,像这样的年轻胃癌患者,在临床中明显增多,有的甚至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专家介绍,虽然我国胃癌高发年龄集中在 45 岁以上,但近年来,屡有年轻人被确诊胃癌,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据了解,我国胃癌患者大约占全球 40%。八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癌的死亡率,位列所有癌症前三。专家称,胃癌确诊病例中,大部分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且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可以相互传播,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罹患胃癌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 宋志强:80%的胃癌都跟幽门螺杆菌有关,平时的一些常见病,比如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都跟细菌密切相关。我国现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有细菌感染,根除掉幽门螺杆菌,可以从源头上来预防胃癌的发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病区副主任 陕飞: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长期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胃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 6 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约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一口”途径传播的,是一种典型的“病从口入”的可传染的细菌。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同桌吃饭,不采取分餐制,有可能相互传染。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根治,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此外,专家表示,胃癌是“喂”出来的癌症,发病率和饮食密切相关。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 赵东兵:有一些地区比较喜欢吃腌菜、腌鱼,属于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早期无症状 筛查是关键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出现胃部不适的患者,一旦被确诊是胃癌,几乎都是进展期。专家强调,胃癌早期无症状,筛查是关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 赵东兵:胃癌比较难发现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时候没有症状。当有症状的时候多数它都是进展期。所以如果想早期发现胃癌,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筛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病区副主任 陕飞:根据国家最新的胃癌早筛的指南要求,具备高危因素,比如说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胃镜一年一查。据了解,早期胃癌五年治愈率超过九成。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总体偏低。在一些大城市,随着人们筛查意识提高,早期发现率有所提高。此外,专家还提醒大家,胃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切勿自行诊断或买药,应及时就诊,排除癌症可能,早诊早治。策划制作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2024/12/13 10:12
  • 祝贺!我国科学家实现非接触心脏活动监测技术实现突破! 科普中国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心脏活动感知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并利用心脏机械活动谐波中的“拍频效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成功克服了远场条件下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大数量级干扰。在无须任何模型训练的情况下,他们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非接触人体心脏活动监测。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非接触心脏监测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长期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每年约有1790万人因此丧生。在我国,随着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居世界前列。研究表明,许多早发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有效预防。长期连续的心脏活动监测对疾病的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心脏监测技术多为接触式测量,例如传统的心电图设备需要在体表贴附多个电极,可穿戴设备则常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这些方法由于舒适性不足、对使用环境敏感等原因,难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心脏活动监测,从而可能错过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期。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应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潜力,但是技术发展仍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团队解释,由于呼吸幅度(厘米级)远大于心跳幅度(亚毫米级),呼吸谐波在心跳频段产生显著的频谱泄漏,导致信干噪比严重下降,限制了心脏活动监测的精度。对此,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分析,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从而成功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观察到呼吸谐波比心跳谐波衰减更快,尤其在高频段,呼吸干扰的影响显著减弱。其次,我们发现心跳谐波中存在‘拍频效应’,也就是高阶心跳谐波叠加会产生与心跳周期一致的拍频特征,其频率等于相邻谐波频率之差。”团队介绍。基于这两大发现,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约10倍频),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在大规模医院场景和日常生活场景中,系统取得了26.1毫秒和34.1毫秒的中位误差,充分验证了其医学应用价值。这一研究突破为毫米波雷达在心脏活动监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被测者不需要佩戴电极,也不需要去除衣物,以无感的方式完成长期持续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策划制作来源|光明日报责编丨一诺审校丨徐来 林林 作者: 2024/12/10 10:55
  • 科普之窗 | 亚硝酸盐中毒如何急救和护理? 创新内蒙古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请注意以下4种食物在此提醒大家如出现亚硝酸盐中毒早期可尝试催吐减少吸收症状明显应立即就医(来源:草原云) 作者: 2024/12/10 10:54
  • 祝贺!全球首台 252 千伏真空环保断路器投运 科普中国 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牵头研制的全球首台 252 千伏单断口真空环保断路器,近日在广州供电局 220 千伏芳村变电站成功投运。这标志着全国产 252 千伏真空环保开关率先进入实用化阶段,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高压真空开关领域的优势地位。据了解,传统高压开关使用六氟化硫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两万多倍。真空开关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在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下,广州供电局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带动上下游制造企业共同攻关,开创性地将真空灭弧室电压水平首次提高到252千伏,实现了我国高电压等级真空开断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该产品具备对传统六氟化硫开关全面替代的能力,本次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将拉开高压开关无氟化变革的序幕。未来,产品全面铺开应用后,预计全国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0万吨,相当于种植林地树木60万亩,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策划制作来源|科技日报官网 作者: 2024/12/04 17:42
  • 科普之窗 | 一图读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创新内蒙古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作者: 2024/11/29 17:26
  • 突破1000颗!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国际领先 科普中国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消息,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恒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脉冲星是转动很快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它是最致密的天体之一,有极高的密度、极强的磁场和极强的引力,被公认为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超级明星”。由于具有很高的灵敏度,FAST自2017年调试以来发现了1000多颗新脉冲星,并取得了相当多的重要成果,包括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测量了双中子星的质量并实现了高精度的引力论检验,发现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首次测量年轻脉冲星的三维速度等。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表示,FAST未来将探索通过在望远镜周围增加辅助天线的方式,提升望远镜的灵敏度及空间分辨能力;同时,实现射电暂现源定位和综合孔径成像的跨越式能力提升,以增加FAST的覆盖天区科学能力。策划制作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2024/11/28 10:5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