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长漫 | 100年不用充电的核电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应用在手机、电器、汽车上? 作者: 2022/12/13 16:47
  •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 作者: 2022/12/13 16:46
  • 今天,以国之名,悼我同胞! 今天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鸣响防空警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以国家之名祭奠30余万遇难同胞勿忘历史,缅怀同胞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作者: 2022/12/13 16:45
  • N95买不到怎么出门?试试DIY一个棉布口罩 法兰绒,纺织界的N95。撰文 | 小叶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开放,某些地区再次出现药品和防疫物资供不应求的情况,这让我们想起疫情初期,曾有一段时间全球口罩供不应求。那时,有一群科学家,他们想出办法自制口罩,同时还找到了可有效抵挡新冠病毒颗粒的最佳面料。新冠疫情迫使许多人开启居家远程工作模式,科学家们也不例外。Edward Vicenzi是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保护学院(Smithsonian Museum Conservation Institute,以下简称MCI)的科学家研究员,疫情之前的主要工作是使用各种精密设备检查稀有的古代物品遗迹。Jamie Weaver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NIST)的化学家,调查前维京时代瑞典玻璃制品的化学性质。这两位科学家都精通材料研究,在疫情初期,他们和另外两名同在NIST工作的地球大气气溶胶科学家James Radney和Chris Zangmeister组成小队,响应学界和卫生部门号召,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DIY口罩,一边研究可有效抵挡病毒颗粒的口罩面料。2020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下简称CDC)曾在官网上示范并教授3种方法自制简易布口罩。为了增强防护效果,还建议在自制口罩内再佩戴一只一次性外科口罩。曾经挂在美国CDC官网上的口罩制作步骤。不过每个人动手能力不同,个人DIY口罩的效果参差不齐,且后来市面上口罩供应充足,如今CDC已不再建议自制口罩,也注销了DIY口罩页面。Weaver采用的就是上图所展示的方法。需要使用缝纫机缝合,不过制作过程相当简单:1. 裁剪下两块长方形棉布(床单、旧T恤也可以),长约25厘米,宽约15厘米;2. 将其叠放在一起,上下左右四边向内折叠,然后用缝纫机缝合起来;3. 随后,取两根长橡皮筋,穿过口罩的两条短边并打结,将打好的结塞入边缝中;4. 调整好口罩和橡皮筋的位置后,将口罩贴合面部,固定好口罩形状;5. 最后将橡皮筋与边缝牢固缝合,防止滑动。这样,一个简单的布口罩就制作好了。自制口罩时,Weaver的家族背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她的姓氏Weaver就是“织布工”的意思。确实,家中祖辈五代人都是缝纫高手,收藏了各类纺织品。这次,Jamie本人踩着自己祖母用过的缝纫机,做了各种面料的口罩,从家中藏品,到工艺品商店淘到的布料。为了加强安全性,Weaver缝了三层布料,还在鼻子附近做了贴片,防止口罩不贴合面部。图上四位佩戴DIY口罩的科学家最先在期刊上发表了口罩材料研究,从左到右分别是:Jamie Weaver, James Radney, Edward Vicenzi和Christopher Zangmeister丨来源:NIST布口罩制作过程简单,但要找到防护效果优良的口罩面料并不容易。这也是四人小组研究的重点,他们阅读了不少1918年大流感时期与口罩相关的文章。事实上,也正是1918年大流感的暴发,让口罩从外科医学专用器械走入大众生活。一篇1919年的文献中描述了当时医护人员佩戴的自制医用口罩,以及口罩的制作方法,CDC给出的方法与之类似。丨来源:George H. Weaver, Droplet Inf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by the Face Mask,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24, Issue 3, March 1919, Pages 218–230,https://doi.org/10.1093/infdis/24.3.218居家令让Vicenzi和Weaver远离了实验室先进的设备。不过,既然DIY口罩难不倒他们,DIY实验室自然也不在话下。他们从沃尔玛超市以每台不到30美元的价格买到了一批简易显微镜。Vicenzi又在网上找到了高分辨率显微镜,可清楚看到布料纤维的细节特征,精度高达2μm。后来团队发表的文章中,不少高清精美的纤维结构微观图正是出自Vicenzi之手。另外,Vicenzi还动手将啤酒冷却器改造成简易加湿器,用胶带将布料固定在上面。所有这些简易的实验设备帮助两位科学家观察并检测各种布料样本的属性:孔隙率、织物经纬密度、织物线厚度和成分等,从而揭示布料如何抵御小小的病毒颗粒。Vicnezi从去年4月开始动手搭建的居家实验室丨来源:Ed Vicnezi与他俩相比,Radney和Zangmeister要幸运得多,他们获得特殊许可,可以在疫情期间去实验室工作。那段时间,俩人不断往返于Weaver和Vicenzi两人的家,给居家科学家带去一包包布料样本。在单位实验室里,他们以氯化钠模拟新冠病毒,用“神奇喷射瓶”发射不同尺寸的小颗粒或者气溶胶,直径从50纳米到825纳米不等,观察这些颗粒穿透封闭试管中布料的情况,测量布料两面颗粒数量的比例,从而判断每一种布料的过滤效果。很快到了2020年6月,4人小组的成果迅速发表在ACS Nano(《ACS 纳米》)期刊上[1],掀起了不小的关注热潮。据统计,这篇文章上线之后,迄今浏览量已超过了6.4万次,成为该期刊2020年的头条文章。显微镜下几种防护效果最好的布料放大图像:A. 100%棉,毛巾,B1和B2分别是100%棉,轻质法兰绒的外表面和内表面,C. 100%涤纶,成衣面料,D.100%棉,枕套,E.100% 涤纶短纤丨来源:ACS Nano 2020, 14, 7, 9188-9200根据论文描述,这四位科学家选择了32种布料,测量了它们的过滤效率(Filtration efficiency)、压差(differential pressure)、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和结构参数(construction parameters)。同时还与外科手术口罩和N95口罩所使用的7种聚丙烯纤维过滤材料做了对比。结果发现,100%棉法兰绒的病毒颗粒抵御效果表现最佳,且不亚于N95口罩,紧接其后的是机织合成纤维。如果在法兰绒的基础上再添加一至两层过滤层,诸如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过滤网、咖啡滤布或者其他可捕获微小气溶胶颗粒的材料,口罩的防御能力则更上一层楼。那么,N95口罩是怎么做的呢?N95口罩的原型来自于1958年美国时尚编辑Sara Little Turnbull的女性内衣罩杯设计思路,经过不断改造,最终成型的口罩可以阻挡95%与新冠病毒颗粒大小相当的气溶胶。一般来说,单个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10纳米,但据Zangmeister的记录,新冠肺炎患者呼气中的病毒团包裹在蛋白质和盐分内,直径最大可达一两微米。工业上制作N95口罩时,会使用熔融吹塑挤压法(melt-blowing extrusion),让N95的塑料纤维变形,如此一来,厚度不一的纤维束混合在一起,形成不同形状及纹理,这一杂乱的混合织里让气溶胶无法通过口罩。N95口罩内部乱成一团的塑料纤维结构丨来源:Ed VicenziVicenzi团队的结构成像揭示了布口罩不逊于N95口罩的防病毒颗粒机制。像法兰绒这种常见的布料,内部结构介于N95和涤纶之间。尽管其纤维是按照一定模式编织起来的,但仍然非常不规则。这是因为在法兰绒的编织过程中,纤维束会从表面凸起,形成所谓的“绒毛”。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毛绒绒的表面不仅给布料提供了柔软的触感,还能像N95口罩一样捕获更多的气溶胶颗粒。Vicenzi表示:“法兰绒就是纺织界的N95。”效果仅次于N95口罩的法兰绒面料显微结构丨来源:Ed Vicenzi2021年3月8日,团队的第二篇文章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ACS 应用纳米材料》)期刊上[2],进一步揭示了棉布口罩的另一优势:湿度加强口罩保护效力。他们模拟了人呼吸时的高湿度环境,发现包含新冠病毒的飞沫来袭时,亲水性布料(如纯棉布料)的过滤效果会增强。原理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呼气的湿度为100%,棉布口罩又具有吸水性,纤维吸水后大幅膨胀增粗,使微小的内部空间更为狭小,气溶胶愈发难以穿过口罩进入鼻腔。与此相比,N95口罩采用的合成塑料纤维则是疏水的,我们呼出的水汽会凝结在口罩内侧表面。Vicenzi打了个比方:“……就像嗡嗡飞的昆虫撞上了捕蝇网,一接触网的表面就被牢牢困住。”同理,在棉口罩内部极为潮湿的环境中,气溶胶颗粒因吸水而变大,最终而困陷于狭小的空间中。干湿材料对比之下,棉布口罩的过滤和防护效果模拟图。可见通过干燥织物(a图)的气溶胶颗粒要多于通过潮湿织物(b图)的颗粒丨来源:Hydration of Hydrophilic Cloth Face Masks Enhances the Filtration of Nanoparticles不过,这并不表示佩戴口罩前需要用水浸泡一下,而是说如果你一直佩戴棉布口罩,随着时间延长,口罩内湿润的过滤层会增强病毒防护效果。众所周之,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初,是否必须佩戴口罩这一议题,曾在全球引起广泛争议。Vicenzi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口罩阻挡病毒颗粒的结构机制,证明了中国一直坚持的做法是正确的:疫情期间,人人都应佩戴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2021年5月,一篇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的研究[3]再次从理论上证明了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观点。在公共环境中,我们都无法避免吸入他人呼出的空气,尤其是在病毒浓度最高的医院,即使是防护效果最高的医用口罩,如果不穿防护服,保持通风,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效力。但在普通人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呼出的气溶胶内新冠病毒浓度并不高,属于病毒有限环境(virus-limited regime),只要大家都佩戴口罩,哪怕是最简单的一次性外科手术口罩,就能有效减少可能接触到的病毒,同时也更好地过滤残余病毒,进一步降低感染率。总而言之,若要取得最佳防护效果,患者和健康人都要佩戴好口罩,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社交距离。在病毒有限环境中,即普通人生活的环境,佩戴口罩和不佩戴口罩的差异,红点代表包含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颗粒,而绿点代表不包含病毒的气溶胶颗粒。丨来源:Tinu CA from www.freeicons.io, distributed under CC-BY 3.0.全球抗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活动,人类行为做出的微小改变,可能会极大改变病毒传播的轨迹和效果。新冠病毒演化至今的毒株Omicron传染性极强,更需要我们做好防疫三件套,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当无法购买到充足的N95口罩或其他口罩时,我们不妨自己动手制作花色合意的棉布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环境。毕竟,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证明了佩戴口罩的实际意义,这确实是我们普通大众对抗疫情的最有力武器之一。原文参考: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ithsonian-institution/using-store-bought-microscopes-and-eye-detail-heres-what-smithsonian-scientists-have-learned-about-mask-effectiveness-180977216/参考文献[1]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5025[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m.0c03319[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2/6549/1439[4] https://doi.org/10.1093/infdis/24.3.218 作者: 2022/12/12 12:04
  • 五十年来寿命减少一半!蜜蜂消失会导致人类灭绝吗?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现在饲养的蜜蜂其寿命比上世纪七十年代短了50%。现在饲养的蜜蜂平均寿命为17.7天,而上世纪70年代为34.3天。当与自然环境下的蜜蜂相比时,其趋势竟然一致。为了找到原因,研究人员考虑了农药、环境压力、寄生虫、营养等各种因素,结果显示,蜜蜂寿命的总体下降可能是遗传因素。图源:中国蜂业杂志1小小蜜蜂,巨大作用“如果没有昆虫进行这种自由自在的授粉工作,那么很多植物必将灭绝——原先靠这些植物来保持土壤的活力,并且给土壤增加养分,一旦这些植物灭绝了,那么土壤就会变得干枯贫瘠,进而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大地的绿色瀑布》蜜蜂是授粉网络的核心。作为授粉昆虫,蜜蜂在全世界各地辛勤地传播花粉,直接关系到全球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的花粉传播。每一只蜜蜂,能够沾住足足五十万到七十万粒花粉,使得植物授精充分,无论对于作物产量还是质量都有着广泛的提升。图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蜜蜂影响农作物产量。蜜蜂是授粉活动的主力,影响了世界35%的农作物产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与人类密切相关的107种重要农作物品种中,91种依赖蜜蜂授粉。经过蜜蜂授粉后,13种农作物增产幅度达90%以上,30种农作物增产幅度为40%-90%,27种农作物增产幅度为10%-40%,21种农作物增产幅度在10%以下。图源:参考文献1蜜蜂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蜜蜂授粉对36种作物生产贡献的经济价值达到3042.20亿元,占作物总产值的36.25%,相当于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据估计,蜜蜂授粉每年可以为美国创造150亿美元的价值,除了酿蜜,更多的是作物因蜜蜂授粉而在产量和质量上产生的增加值。图源:中国蜂业杂志2蜜蜂消失会导致人类灭绝吗?很多文章中有过这样的言论“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这是真的吗?蜜蜂消失会导致人类灭绝吗?答案是不会的!首先,蜜蜂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不可替代。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蜜蜂会授粉,有很多昆虫,如蛾子、蝴蝶、苍蝇、蝙蝠、甲虫都能进行花粉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蜜蜂缺失的不足,至于效率,确实没有蜜蜂那么高。其次,人类主要的农作物要么是风媒(玉米,水稻,小麦),要么是自花授粉(大豆,豌豆),要么干脆是克隆繁殖(土豆),没有蜜蜂也一样可以产生籽粒和可食用部位。只有水果和蔬菜与蜜蜂授粉相关,例如西瓜、苹果、芒果等水果,南瓜、丝瓜、黄瓜等蔬菜。但是蜜蜂消失带来的损失确实是巨大的!如果蜜蜂灭绝,很多物种也会跟着逐渐湮灭。比如高度依赖昆虫授粉的巴旦木,如果缺少蜜蜂等授粉昆虫,几乎不会结果。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甚至只能依靠特定的蜜蜂帮助授粉。如果蜜蜂灭绝,蜜蜂珍贵的副产品也会消失。比如蜂蜜、蜂胶和蜂蜡。蜂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美容养颜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蜂蜡作为少有的能被大规模获取的天然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农业、医药、食品甚至航天、电子、军工等行业的生产制造中。3保护蜜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蜜蜂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食品、医药、营养等,还可以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传播花粉,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蜜蜂为大田植物授粉和大棚植物授粉,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好蜜蜂。为蜜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保障授粉。将部分农田空出,为蜜蜂打造天然的栖息地。种植不同花期的本土植物,形成灌木篱墙。同时种植向日葵、咖啡树,以及牛油果树和芒果树等,吸引蜜蜂。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不破坏蜜蜂窝。在花园里种植本地植物,为蜜蜂提供它们喜欢的食物。植物和授粉昆虫是共生互助的关系。它们彼此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并进化。种植各类不同花期的本地植物,有助于授粉昆虫的生存。增加对蜜蜂的了解,克服你的恐惧。通过学习,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蜇人,它们成群而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并非有意伤人。通过了解如何尊重蜜蜂,我们可以避免遭受蜜蜂袭击,并能学会与这一重要生物和谐共处。 作者: 2022/12/12 12:03
  • 北京流行毒株比广州的更“毒”?权威解读→ 各地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有所不同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近日介绍,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其中BA.5.2在我国31个省流行;BF.7在我国24个省流行。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那么,北京与广州主要流行的这两个变异株,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有何不同?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回应。奥密克戎不同分支传染性和传染力没有差别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其实这个病毒的变异是很正常的,比方说我们过去大家知道流感病毒每年也是不一样的。新冠病毒实际上也变了好几代了,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就变到奥密克戎,那么我们现在比方说像BA.4、BA.5就是从BA.2变过来的。那么BF.7又是从BA.4和BA.5变过来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个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的,其实它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是不会有本质改变的。童朝晖表示,比方说我们现在北京主要流行是BF.7,目前统计它的无症状和轻型占到98%,所以说大家看了这个数就应该知道,就是说无症状加轻型都占了百分之九十几,说明病毒它对人体主要是侵犯在上呼吸道。童朝晖介绍,无症状是没有任何症状,轻型是有上呼吸道症状,比方说咳嗽、发烧,甚至嗓子不舒服,所以高热的时候它有一些肌肉酸痛。大家可能觉得是不是不同类型、不同分支的变异株有什么差别?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从传播性和传染性上是没有差别的,因为它都是奥密克戎的分支。奥密克戎不同分支致病力没有区别 公众不用担心此外,童朝晖介绍,奥密克戎不同分支致病力没有区别,公众不必过分担心 。童朝晖表示,从致病力上也是没有区别的,因为百分之九十几都在上呼吸道症状,所以引起的是上呼吸道的症状。至于说有人会发烧明显一点,有人会咳嗽明显一点,有人会嗓子不舒服明显一点,所以说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样。如果说我免疫力很好,抵抗力很强,我即便是阳性,我表现还是一个无症状,这个还是因人而异,跟他自身的免疫力,跟他的年龄,跟他的基础疾病有关系,并不代表是病毒的致病力和毒力有改变,所以我觉得大家不用担心。不同人群居家治疗和隔离需要注意哪些?那么,不同人群居家治疗和隔离需要注意什么?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呢?童朝晖回应,比方说青壮年,他是轻型或者是无症状的,没有明显基础疾病,可以居家观察,居家对症处理。如果是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是基础疾病是稳定的,他也是一个无症状和轻型,也可以居家隔离和观察的。但如果说脆弱人群,比如年龄65岁以上,比如他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免疫抑制等等这一类的基础疾病,基础疾病是稳定的,但是新冠本身可能比较重,比方说他可能表现为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这种气促胸闷这些新冠导致它的临床表现有所加重,就要去定点医院就诊。第三类就是说同样是属于脆弱人群,65岁以上,比如心梗、脑梗或者基础疾病不稳定,再或有急诊手术,比方急腹症了,还要做急诊手术,心梗要放支架了,或者是晚期妊娠快要生小孩了这一类,这一部分人群,就建议他去综合医院去就诊,因为综合医院学科比较齐全,各科都有,有什么问题,它会有多学科来看,各个专业对你进行会诊,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些不同类型的这种新冠患者都有一个很好的就诊条件和保障。 作者: 2022/12/12 12:02
  • 转给家人朋友!关于新冠病毒你要知道的30件事 作者: 2022/12/12 12:01
  • “WHO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别被过时信息误导了! 近日,一则2020年发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剧感染。这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否有参考价值呢?你是否在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先说结论:这是一则过时的消息,完全不适合作为如今用药的参考。01“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关于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这项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劫持”人体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而布洛芬等一些药物可能让ACE2的表达水平上升,促进新冠病毒的入侵。为此,研究人员们做出了一个假设,也就是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现新冠重症的风险。这项研究在法国卫生部长奥利弗·韦兰(Olivier Veran)的关注和转发下,迅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服用布洛芬、可的松等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感染的加剧因素”,并推荐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建议服用其他药物。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人类对于这种病毒的了解有限,也在苦苦寻求治疗,或是缓解症状的方法,这都可以理解。为了更好地提供诊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20年3月指出将对此进行研究,给出后续的建议;在研究还不明朗的时候,建议普通人先不自行服用布洛芬。02这个说法到底错在哪儿?以上这些信息就构成了本文开头那则消息的主体。然而大家转发那则消息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它有着重大的信息遗漏,即“布洛芬等药物可能加重新冠重症风险”这个假设出现在2年半以前,而且,即使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很快做了澄清,说:这个建议并不是反对使用布洛芬。注意黄色字,当月(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做了澄清,并非建议不适用布洛芬。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事实上,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人们早已对新冠病毒和布洛芬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研究都没有发现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布洛芬与ACE2受体过量表达之间的联系。相反,一些研究倒是证实新冠阳性患者可以安全服用布洛芬等药物。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指出布洛芬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反而可能降低重症的风险。在美国疾控中心的官网上,目前也写着可以通过一些可自行购买的药物来缓解新冠症状,其中包括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综上所述,“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本身就是一个不准确的陈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即便感染新冠,也可以放心使用布洛芬。作为普通人,我们知道布洛芬是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必谈之色变,也就足够了。03正确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1.剂量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虽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新冠症状,但一定要遵照推荐剂量服用。患者都会希望尽快缓解症状,有些人就会不自觉地增加服药频率,或者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这就很容易导致服药过量。但是,如果过量服用布洛芬,会增加内出血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则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所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加药。2.服药间隔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缓解高热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服用一种退烧药后,经过45~90分钟的药物起效时间,就能见效退烧;但如果患者服药后1~2小时未能降温,或者还没到下次服药时间患者又高烧起来,这两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追加服用另一种不同药物。注意追加服用的必须是不同药物,且必须在第一种药物的起效时间之后才考虑追加,即:服用布洛芬约2小时后,满足特定前提条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反之亦然。这样也能尽量避免过量服药的风险。即使追加服用另一种药物,同种药物的使用仍需遵循推荐的用药间隔时间,即布洛芬间隔6~8小时服用一次,对乙酰氨基酚间隔6小时服用一次。患者或照顾者最好把每次服药的时间记录下来,免得弄混或遗忘。3.饮食注意布洛芬会增加胃和肾脏的负担,虽然在正确服药、不过量的前提下,其对身体的损伤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缓解胃肠不适,还是建议随餐或餐后服药,服药的同时需要至少喝118毫升的水。对乙酰氨基酚是在肝脏代谢的,如果服药同时饮酒,可能导致药物代谢不完全,增加肝脏毒性风险。因此,不仅服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平时有肝脏疾病或酗酒的人也不适合服用对乙酰氨基酚。4.特殊人群为了降低风险,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者孕妇需避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老年人或者有胃肠、肾脏问题,有溃疡、炎性肠病史的患者,也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每日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要避免服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的效果,退烧药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具体用药建议,请务必遵循医嘱。参考文献:[1]Fang L, Karakiulakis G, Roth M. Ar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t increased risk for COVID-19 infection?[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 8(4): e21.[2] Rob Picheta. France says ibuprofen may aggravate coronavirus. Experts say more evidence is needed .[EB]. 2020-03-18. https://www.cnn.com/2020/03/16/health/coronavirus-ibuprofen-french-health-minister-scn-intl-scli/index.html[3] Avoid ibuprofen for coronavirus symptoms, WHO says. [EB]. 2020-03-18. https://www.france24.com/en/20200318-avoid-ibuprofen-for-coronavirus-symptoms-who-says[4] Poutoglidou F, Saitis A, Kouvelas D. Ibuprofen and COVID-19 disease: separating the myths from facts[J]. Expert Review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1, 15(8): 979-983.[5] Moore N, Carleton B, Blin P, et al. Does ibuprofen worsen COVID-19?[J]. Drug safety, 2020, 43(7): 611-614.[6] Zhou Q, Zhao S, Gan L, et al.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adverse outcom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ClinicalMedicine, 2022, 46: 101373.[7] D. W. Kaufman et al., Exceeding the daily dosing limit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mong ibuprofen users.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8).[8] 史隽.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止痛药泰诺、布洛芬?[EB]. 返朴. 2022-12-05. https://mp.weixin.qq.com/s/VqYfPecwzfRWR4XPc4KsuA 作者: 2022/12/08 11:13
  • “大米”能治崴脚?别不信,是真的! 在日常生活中,崴脚,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踝扭伤是很常见的,路不平或者下楼梯踏空了,都有可能造成脚踝扭伤。踝扭伤多属于韧带损伤,需要急诊来积极处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韧带愈合不好,就容易出现再次扭伤,慢慢形成所谓的习惯性脚踝扭伤。如果有人告诉你,早期治疗脚踝扭伤一定要用“大米”,你信吗?别着急说不信,因为这里提到的“大米”并不是指我们吃的大米,而是大米的英文字母“RICE”。一、“RICE”是如何治疗脚踝扭伤的?R是rest,意思是休息,比如运动过程中突然扭伤了,要立刻停止运动。I是ice,意思是冰敷。血管遇冷会收缩,血管收缩可以起到止血作用。C是compression,就是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或者护踝加压包扎也可以减轻出血,并且能够促进其吸收。E是elevation,就是要抬高患肢。比如左脚扭伤就要抬高左腿,右脚扭伤就要抬高右腿。抬高患肢可以促进血肿的消退,加速恢复。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其实,不只是脚踝的韧带扭伤,还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软骨等软组织的运动创伤,“RICE”的处理原则都是适用的。其中,有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二、运动创伤后如何正确冰敷?如果在运动场上有人受伤了,一般是通过喷液氮来起到冰敷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运动创伤,比如脚踝扭伤了,要怎么冰敷呢?如果冰箱里面有冰块,我们可以自制一个冰袋来冰敷,就是把冰放在保鲜袋里,再加一半水就可以了。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为什么要用一半冰、一半水?因为冰敷的温度要达到0℃,而冰水的温度恰好是0℃,同时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不规则形状,拿一个保鲜袋装一半冰、一半水之后,可以根据身体的不同形状,贴敷得比较好。另外,冰敷的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假如直接用保鲜袋敷上去觉得太冰,可以在外面包上一个毛巾。这种冰敷的方法比较方便、便宜,也比较容易做到。在这里还要跟大家强调一点,运动创伤的急性期都有一些出血,一般来讲48小时之后出血才会稳定,如果在创伤早期,尤其是24小时之内做一些活血治疗,会破坏凝血机制从而加重出血。那么现在很多外用的中药是活血化瘀的,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加速康复,但应在48小时之后使用比较好。三、运动创伤后,按压止血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不管哪个地方的扭伤,都会肿起来,其实就是由于早期出血导致的,所以早期止血很重要。我们以脚踝为例,跟大家介绍一下早期止血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找到损伤部位。一般来讲,踝关节扭伤的时候,脚是往内翻的,往内翻容易扭伤到脚的外侧,就是扭伤了外侧副韧带。如果脚是往外翻的,就是扭伤了内侧副韧带。这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图3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同时还要找到扭伤这一侧的最痛点,按下去,压3-5分钟。为什么?因为最痛的那一点就是韧带的损伤点,韧带损伤的地方都会有出血,如果不止住血,肿得很厉害,就会形成血肿,以后慢慢吸收需要花很长时间,而且不能完全吸收。那么早期防止肿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压出血点,把出血止住,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冰敷、加压包扎,其实也都可以起到减轻肿胀的作用。但是要强调一点,按压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太大加重韧带损伤。四、运动创伤怎么预防?首先,运动前要做热身。比如跑步前要做关节的放松、肌肉的牵伸。第二个,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该循序渐进。比如马拉松是一个很火的运动,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参加比赛问题不大,平常不锻炼的人突然去跑,就很有可能在这么强的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创伤,这就是没有注意运动量和强度,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个,在运动过程中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冬天很多人滑雪,滑雪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也容易引起运动创伤。滑雪的时候都会穿滑雪靴,踝部有滑雪靴的保护,相对不容易损伤,但是膝部容易损伤。图4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因此,热身、循序渐进、注意保护,做好这三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运动创伤。 作者: 2022/12/08 11:11
  • 扶梯底部两排大刷子,是用来给路人刷鞋的吗? 我小时候自动扶梯是新鲜玩意儿。假期我爸会带我去城里,来来回回坐扶梯玩一下午。尽管现在扶梯非常普及了,但我们对它的疑惑不减反增:扶手好像总比台阶快,是工作失误吗?台阶两侧一排排刷毛,是干嘛的?扶梯旁边的斜坡上,为什么有一个个凸起?扶梯上人很多,会不会把扶梯压垮?看完这篇,你脑中关于扶梯的无用知识又增加了。扶手更快为保命下次坐扶梯的时候,把手搭在身侧的扶手上。等你到了扶梯末端,多半会发现,原本在身侧的手,已经跟着扶手到身前去了。扶手滚动的速度比台阶快,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了吗?并非如此。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中,强制规定扶手的速度要比台阶快0%到2%——也就是说,可以一样快,可以更快,但不能慢[1]。不仅如此,如果系统检测到扶手比台阶速度慢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就会让整个扶梯停止运行[1]。这是因为,一旦发生危险需要避让,要是你的胳膊在身后(也就是扶手比台阶慢),整个人的活动范围会受限;要是胳膊在身前(也就是扶手比台阶快),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躲避危险就会更灵活。这样设定扶手速度,也是血的教训。在网上能搜到不少新闻,说坐扶梯的时候,台阶在滚动但扶手是静止的,人站上去握住扶手就很容易向后摔倒。所以,把扶手速度调得稍快一点,是为了保命啊!刷毛不是刷鞋的扶梯台阶两侧,有一排硬邦邦的刷毛。所有观察到这一点的人绞尽脑汁,结合生活经验得出一个最靠谱的结论:这个刷毛是用来刷乘客鞋子的。有点道理,但道理不对。这一排刷毛,学名叫围裙板防夹装置,盖在台阶和侧面挡板的缝隙斜上方,免得乘客过长的裤脚、裙摆、鞋带被夹进缝中,也能阻挡硬币之类的小玩意儿掉进缝隙里损坏扶梯。明白了吗,这玩意儿不仅不能给你刷鞋,而且还是专门不让你伸脚过去的!金属球不是攀岩的你一定注意过扶梯扶手外侧的金属半球、金属块,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人们对它的用途有很多猜测:防止成龙大哥在打斗时从扶梯上滑下来;公用文玩,让乘客给球包浆;方便攀岩爱好者……其中最接近正确答案的猜测,还是防成龙。这个半球状的东西叫防滑行装置,主要是怕熊孩子把扶梯外侧当滑梯玩,也可以防止乘客把行李搭在扶梯外侧。有很皮的网友说,加了防滑行装置后,把扶梯当滑梯更刺激了。我就给你看看更刺激的防滑块。其实,为了防熊孩子以及部分熊大人,扶梯还得装防爬装置、阻挡装置。没有查到这些装置诞生的背后是否有故事,大家脑补且吸取教训吧。另外,很多大超市会在扶梯两侧的空位摆上促销商品——这确实能防止熊孩子滑滑梯,但让顾客在扶梯上伸手取物、弯腰选购还真是挺危险的。电梯不会被压平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在早晚高峰的时候,担心扶梯上的人太多、导致扶梯被压平或者压垮?这种担心实属多余。在相关标准中,规定了扶梯至少能够承受每平方米5000牛顿的载荷,这还不包括扶梯的自重。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在宽1米、水平长10米的扶梯上,静止状态中能承重5000公斤,差不多是80个成年人的体重之和。以上是理论,实际运行中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宽1米、长10米的扶梯上,可以承载80个人,但万一这些人还带着特别重的行李呢?所以很多超市的扶梯入口会设置阻挡购物车的栏杆,或者装一部可以放购物车的扶梯,一方面防止购物车倾倒的风险,一方面防止扶梯超载丨图虫创意如果扶梯真的超载了,是会“罢工”的。在监测装置和电气安全相关装置的要求中,被列举出来的第一项就是“过载”。这种情况下监测模块一般会切断电动机的电源,从而保护电动机。总之,如果扶梯上人太多你觉得危险,不用担心超载压平扶梯,等人少了再上去就行。不建议左行右立乘坐扶梯时,不着急的人靠右边站,把左边空间留出来给赶时间的人用,这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但这个观念恐怕得改改了。首先是安全问题。早在2016年,南京地铁一项扶梯检测数据表明,95%的扶梯右侧磨损严重,有倾斜的问题[2],广州地铁也发现过类似问题[3]。这些问题会导致扶梯安全隐患增加、使用寿命缩短。另外,扶梯不仅处在滚动中,而且一级台阶的高度比普通楼梯更大,所以左侧匆忙赶路的人一旦没站稳、摔倒,就可能连带着很多人一起摔倒。其次,把左边空间让出来,并不会给着急赶路的人省下多少时间。《北京晚报》做过一个实验,在同一个地铁站里,站在扶梯上不动,从站内到站口需要45秒;如果一路完全没有阻碍、快步跑上扶梯,仅仅能少用21秒;要是这样猛冲的过程中还得躲避行人、行李,那只能剩下8到15秒。另外,如果大家都站在扶梯上不动,理论上扶梯可以承载更多的人,毕竟在扶梯上行走,需要前后都有活动的空间[4]。世界上很多城市都不提倡左行右立了,那我们该怎么坐扶梯呢?四个字:站稳扶好。最后还有一个扶梯相关的问题,我确实想不出来为什么。希望知道答案、猜测答案的朋友们在评论里传授一下知识:在扶梯上大家都是站着的,为什么我们却说“坐”扶梯啊? 作者: 2022/12/07 15:15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