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一下雨就犯困?华西医生说,可能因为大脑被你“催眠”了 成都的雨,真的很任性不是连着十几天都不见面就是像这段时间,连到两周天天见而且这个秋雨还和夏天那会不一样不是哗啦啦的暴雨全是淅沥沥的小雨“滴答滴答——” 像是催眠曲平时本来工作学习就容易犯困遇到下雨天就更想睡觉,简直绷不住了四川大学华西睡眠医学中心孙元锋医生表示那些困意,可能都是你给大脑的暗示▽你说,你有点想睡却在深夜如痴似醉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就可以一直追你说,这会儿不该睡精神已开始韬光养晦终于打开一个文档,眼皮就往下坠曾有科学研究发现:娱乐是输入信息,放松大脑;工作是输出信息,使用大脑。工作时,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专注思考、输出信息;当一个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旦信息过量来不及消化,就会被堵在思维运转的门口。就像是被堵住的水龙头,绷不住就只能炸开,成为一堆枯燥无味且毫无意义的信息碎片,让人陷入迷茫与不知所措的EMO状态。这个时候,你困得想睡觉很有可能,就是大脑在保护你别人都关心你飞得远不远但大脑是真的察觉到了你的累就像你运动久了,身体遭不住,就会自动调节,让你休息下;而你思维运转太久了,大脑也会怕你太累,就在暗中默默保护你,让你越看越困。“古代诗人说 秋雨醉人“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阴雨天,睡觉天,古今皆同。雨天,日头失了踪迹,忙碌不合时宜,当得一个闲字;雨天,门前少车马,路上少行人,当得一个静字。琐事暂放,嚣闹褪去,雨声滴滴答答,奏出一首安眠曲,怎可不去寻周公?所以白居易才会在阴雨天气里,放下手上的事情,只想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听雨做梦。“华西医生说 雨天宜人雨天气温宜人人体最适宜的睡眠温度是24-26度,夏天的一场雨,能把燥热的气温,降低到适合睡眠的温度;雨天光线较暗光照不足,大脑误以为已经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于是“自作主张”,增加褪黑素的分泌,让你困得来不起;雨声是单一的白噪音什么是白噪音?具有催眠功能的“噪音”。一般的噪音让人感到烦躁,而白噪音会让人感到舒服、放松。如何在做正事时,保持清醒?简单来说,就是“来点刺激的”:给自己开灯,让自己清醒下都说了光线暗,好睡觉了。那下盘你想睡的时候,记得给自己点盏灯,减少褪黑素分泌,让自己做个精神小伙!听点刺激、振奋精神的歌单一的白噪音让人困倦,这个时候适当来点躁动的音乐,能更好地激发大脑的活力哦~喝点咖啡或者茶咖啡和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够刺激大脑的兴奋度,把此刻的睡意延缓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如何在该睡觉时,尽快入睡?民间偏方不行,就要及时找医生哦!看一本不那么合适的书比如那本江湖人称“红宝书”的《考研英语词汇》,可能你刚刚背到Abandon,就已经困得莫法了~给自己放点白噪音天不下雨,自己降雨;不只是雨声,还有海浪声、鸟叫声等等都有助眠作用。白天忍住不要睡人对睡眠的需求量是一个守恒值,以一天(即24小时)为周期,每个人在24小时内,需要的睡眠时长是稳定的;所以如果你白天睡了,那你晚上睡不戳就很正常。保持规律作息这包括对于每天总睡眠时长,上床和起床时间的规划和安排。这有助于我们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养成睡眠规律,同时也有利于体内各种激素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好的睡眠!特别提醒,小懒虫们早上不要赖床哟~问诊专业医生如果长期睡不戳,超过2周以上,那你也可以去找睡眠科的医生看看,他们在“让人zhua瞌睡” 这件事上,必须是专业的!睡个好觉,是成年人的头等大事希望大家都能晚上不失眠,白天不犯困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赶紧转发分享!如果你还有关于睡眠的问题,留言区见! 作者: 2022/10/21 15:12
  • AI作画来袭 画师们会失业吗? 不久前,一条有关AI画作《太空歌剧院》夺得美术比赛数字艺术类别冠军的微博热搜,引起了人们对AI作画的关注。图1 《太空歌剧院》图源网络公开图2 微博热搜截图图源网络公开这幅作品是一位游戏设计师用AI作画工具Midjourney(中途)所创作而成的,由此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会不会成为传统绘画寒冬到来前的标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AI作画。一、什么是AI作画AI是人工智能的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简单而言,AI就是对人脑的功能的模拟和延伸。AI作画,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绘画艺术进行模仿,只需要在特定的软件中输入关键词或一段话,就可以一键生成你想要的图画。图3 AI绘画合集动图图源网络公开今年AI画作的增长与AI画手的增加,与AI绘画工具的增加以及工具使用的便捷化息息相关。20222月Disco Diffusion4月DALL-E 2和Midjourney5月由谷歌发布的Imagen 和Parti模型7月底Stable Diffusion8月百度在中国图象图形大会发布的“文心·一格”图4 上述部分工具示意图图均来自网络公开二、AI绘画的A面与B面令人惊叹的技术迭代,降维打击式的艺术创造力,将AI作画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下。图5 清华AI“华质冰”画作图源网络公开一方面,AI作画的确延展了艺术的边界,许多人可以不通过专业训练也能够得到想要的图画。与此同时,AI作画也并非毫无价值,其潜在的经济同样不可限量。一幅名为《埃德蒙·贝拉米画像》的AI画作,曾经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40多万美元的高价。百度就曾以旗下的4幅AI画作当作数字藏品售卖,销售额超过17万。图6 价值40万美元的AI画作《埃德蒙·贝拉米画像》及其作者图源网络公开另一方面,AI作画的盛行也催生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声音。只需要简单的文字描述外加几次尝试,无需任何成本,就可以通过AI诞生数张符合要求的图片。AI作画的存在无疑对部分传统画手形成了替代。同样的,使用AI作品参与比赛,是否对其他参赛选手不公平,也需要思考。关于AI作画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版权问题。AI画手和AI工具之间,谁是第一作者尚存在争论。目前,国内对于AI作画的著作权归属尚未明确,国际范围内也缺乏具有参考性的明文规定。此外,由版权问题可以引申出抄袭问题。AI作画依赖于大数据的抓取以支撑足够的算法,对于那些无意间被AI抓取原画的人类画手而言,这种AI抓取行为是否构成抄袭,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图7 “文心·一格”的《用户协议与隐私》图源网络公开三、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虽然AI作画还面临着一些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AI作画背后的技术仍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AI画手将出现,越来越多的AI画作也将诞生。AI作画固然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一次颠覆,但至于AI作画是否能完全替代人类画手,还犹未可知。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曾说:“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如今的AI作画虽然发展迅速,但终究不是有思想的独立的艺术。图8 世界名画《格尔尼卡》作者毕加索图源网络公开Midjourney绘画工具的创始人的大卫·霍尔兹曾经回应:“我认为艺术家不仅仅是关于图像的产生者,艺术往往是关于故事和情感的,而AI没有故事和情感,AI创作的影像的叙事来源于使用它的人。”AI本身并不懂艺术。就像画笔可以描绘出华丽的线条,乐器可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AI本身不创造美,美只是来自于其中。图9 有史以来最贵的照片《莱茵河2号》图源网络公开你觉得AI作画是否能代替绘画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参考文献:当AI开始井喷式作画[J].当代工人(C版).科技资讯.2022(05)资料来源:今日中国、南方都市报、今日头条、浙江日报、AI科技评论 作者: 2022/10/21 15:12
  • 这些民生举措,将影响你我生活 作者: 2022/10/21 15:10
  • 外星飞船?小行星?5年前它的到来让科学家犯了难 没有一种浪漫能抵得上星辰大海人们永远对未知的遥远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如果你是因为外星人或外星文明而对天文产生了兴趣那么,一个叫“奥陌陌”的小家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对天文探索的诸多想象图源:NASA5年前的今天(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系外天体“奥陌陌”。作为第一个系外造访的星际天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网友,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艘外星飞船?一颗来自外星系的彗星?一颗小行星?……关于它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难倒了全球无数天文学家。网友留言茫茫宇宙,“奥陌陌”是怎么被发现的?虽然奥陌陌是第一个系外造访的星际天体,但它的发现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它就是“泛星计划”(一项巡天探测计划,旨在通过比较同一天区不同时间的图像,从而发现潜在的新的近地天体,比如彗星、小行星、变星等天体)中一次普通观测的成果。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9日,天文学家韦雷克(Robert Weryk)在距离地球约 3000万公里处发现了奥陌陌,此时的它正以大约26km/s 的速度飞离太阳系。之后科学家们翻查数据,找到了10月18日奥陌陌被拍到的影像。往后几天,欧空局(ESA)光学地面站(OGS)望远镜也找到了一些此前的数据。2017年10月26日,科学家们从卡特林那巡天系统在10月14日和10月17的资料中两次确认了奥陌陌的影像。星际天体也流行“ABB”式取名?新天体,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来称呼它。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是全球天文学家认可的能为天体命名的主要机构。为了能给予任何天体一个明确的名称,该会建立了一个命名系统,能系统化地为各种不同的天体命名与排列顺序。当天体被发现时,经天文学家及各种观测核实后先发给天体一个类别的编号,而对彗星、小行星或者行星的卫星则另设会议通过另外的英文名字作为固有名字,以取代难记的编号。图源:NASA2017年11月6日,根据发现时间和类别,第一个系外造访的星际天体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给予了一个永久的科学名字1I/2017 U1,“1I”中的字母I代表了星际天体,1是此类天体中的第一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昵称往往更容易被记住,所以除科学名称之外,作为天体的发现者,泛星计划望远镜的科学家选择了用夏威夷当地(泛星计划望远镜所在地)的土语“ʻOumuamua”来命名,意为“远方的信使”,中文名“奥陌陌”也由此音译而来。奥陌陌还有许多别的称呼,如C/2017 U1 (PANSTARRS)、A/2017 U1等。凭什么它能让人类铭记?根据观测,科学家发现奥陌陌外形像一根细长的雪茄。因宇宙射线辐射影响,表面呈现微红色,具有固态表面,但是不能区分或岩石或金属构成。其长度估计达400米、宽40米,比太阳系观测到的大部分小行星或彗星都还要大。同时,它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快速旋转,并且自转轴不固定。除了奇特的长相,它不可思议的加速能力和轨迹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奥陌陌进入太阳系的方式几乎是垂直于黄道面切入进来。据计算,奥陌陌在进入太阳系之前,速度仅有26km/s,但也远大于太阳系逃逸速度16.7km/s(第三宇宙速度)。当奥陌陌到达近日点之后,速度提升到87km/s,后以40km/s的速度,从海王星轨道驶入深空。图源:网络科学家根据观测推算,奥陌陌的轨道离心率高达1.2。当离心率为0时,物体轨道为圆形;当离心率小于1时,物体轨道为椭圆,就是常见的行星轨道;当离心率大于1时,轨道则为抛物线。奥陌陌以如此高的离心率进入太阳系,太阳是无法将其捕获的,最终将飞出太阳系。图源:NASA除此之外,还有它的身世之谜,也是众说纷纭。比如,彗星之争。在奥陌陌之前,现有的行星系统理论认为,彗星更容易被其原有行星系统“甩出”。从人类过往的观测经验来看,由于彗星比同尺寸的小行星更为明亮,可观测到的星际天体,大多也是彗星。可根据望远镜观测,奥陌陌没有发现彗尾这种彗星的显著特征,因此部分科学家否定奥陌陌是彗星。而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奥陌陌还是一颗彗星,只有彗星这种冰结构天体,在靠近太阳时才会发生蒸发现象,由于蒸发产生的喷射气体产生推力,才有奥陌陌的速度提升现象。比如,是不是一颗小行星?基于这个推测,一些天文学家又开始行动起来。但令他们无奈的是,奥陌陌是一个“看不见的客人”——人类仅凭现有的技术,难以捕捉其运动速度和亮度,只能得到一个粗略的光谱,其中并没有物体反射率的详细信息。图源:网络又比如,奥陌陌是一艘人造光帆飞船,途经太阳系考察,其非引力加速度的提速现象,是利用太阳光压得到。还有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认为,奥陌陌极有可能来自距离地球数百万光年的分子云,它则是分子云中的一团气体或者尘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张韵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林潮教授完成的一项研究则认为,这个“星际访客”或是一个行星天体的碎块——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统中恒星的潮汐作用撕碎并甩出的碎片。近距飞越恒星潮汐撕裂过程(来源:国家天文台)从发现到今天的五年时间里,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它已飞得太远了,人类任何望远镜都无法探测。就这样,在人们还未看清它之前,这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神秘星际访客,留下诸多未解之谜“消失”了。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大约在2300年之后,奥陌陌才算是完全离开太阳系,然后向着银河系中心进发,继续它孤独又漫长的旅行!资料来源:科普中国、中国青年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中新网、科技生活快报、天文在线、知乎 作者: 2022/10/20 15:52
  • 光明科普 光明网科普频道官方账号 969 收藏 非凡十年丨守护“舌尖幸福”,从农田到餐桌更安心 作者: 2022/10/20 15:51
  • 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个不花钱的方法,比补钙更好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为骨骼健康采取行动”。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都存在认知误区,觉得“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对骨质疏松不当回事,但其实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近些年,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一、怎样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表现为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等。骨质疏松可由老龄、女性停经、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导致。数据显示, 35 岁以后,人体的骨量开始以每年 0.5%~1% 的速率流失;女性停经后的流失速率甚至可达 2%~3% ;50 岁以上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可达 5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钙的合成减少、分解增多,骨密度也会逐渐下降,而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引起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在家可通过这种方法自测骨密度:背靠墙站,身体挺直。若人的后脑与墙壁的距离超过 3 厘米,意味着骨量正在流失;若距离超过了 6 厘米,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压迫性骨折,应及早就医。二、为什么吃了钙片还会骨质疏松 ?很多中老年人会有这个感觉,自己一直坚持补钙,效果却并不好,仍然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其实,骨质疏松和肾、肝功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肝和肾的健康又是由肠胃所吸收的营养物质来支撑。因此,肠胃一旦虚弱,肝和肾的营养也就得不到良好的补充。很多中老年人坚持补钙却成效不好,可能是因为肠胃虚弱导致营养无法吸收,肝和肾也不能正常运转,久而久之,便会因缺钙而患骨质疏松。此外,钙虽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钙不会自动从血液中沉积或转移到骨骼中,而是需要在某些物质的调节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等。阳光照射、运动、多种生理情况或疾病等均可影响这些激素的产生,同时这些激素也会相互产生影响。骨质疏松与钙的含量减少有很大的关系,但只是靠补钙并不能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应在补钙的同时注意多晒太阳,适量运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保持人体内分泌平衡。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三、科学运动,告别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尤其是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但运动预防骨质疏松不能操之过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初始阶段(运动第 1~3 个月)对于长期静坐、无锻炼经验、体质较差的人,推荐步行、快走、骑自行车、踏板操、单足站立等运动项目,每周练习 3 次,每次 20~40 分钟。也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每次30~60分钟,每周4~6次。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如果一开始不能适应,可以明显出汗或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5%~65%为宜,之后逐渐加大强度。● 中级阶段(运动第 4~9 个月)对于已经完成初级阶段锻炼或平时有锻炼习惯的人群,推荐快走、慢跑、自行车、踏板操、单足站立、低强度抗阻运动如弹力带等,每周练习 3 次,每次 30~45 分钟。也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柔力球等,每次 40~60 分钟,每周练习 4~6 次。● 高级阶段(运动第 10~12 个月)完成中级阶段锻炼或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体质良好的人群,推荐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负重踏板操、低强度抗阻运动如弹力带等,每周 4 次,每次 30~45 分钟;或可选择太极拳、五禽戏等,每次 40~70 分钟,每周 6 次。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每次运动以不产生疲劳感或轻度疲劳感为宜,每次运动前后各做 10 分钟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建议初级阶段由专业人士指导,每周至少 1 次会谈(面谈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皆可),每月进行健康教育及评估,达标后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适量的运动可以对骨骼生长和发育进行调节,有助于增加骨量,有效改善骨内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内钙成分的溶解;还可刺激机体分泌雌激素,增加其浓度和骨中的含钙量;增加肌强度、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机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减少跌倒等骨折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坚持科学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体内血液循环和神经体液调节,还能提高对钙、磷、 锰等元素的吸收量,引起骨性结构良性改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能仅靠补钙,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运动。作者|鲁 翔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老年医学科 主任医师审核|郭树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选送单位:中华医学会 作者: 2022/10/20 15:48
  • 首次曝光!这颗恒星围绕着一个黑洞,其绕形像意大利面 天文学家观察到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一颗意大利面状的恒星。黑洞会撕裂一颗恒星,留下一长串恒星物质,然后把自己包裹在黑洞周围。(来源:国家航空航天局/CXC/ M.维斯)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围绕在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细丝物质,这表明一颗被黑洞引力困住的恒星刚刚被“意大利面条化”摧毁。天文学家认为,这种通常被称为潮汐干扰的效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黑洞的引力对靠近黑洞的恒星一侧的吸引力更强。黑洞首先将恒星撕裂,然后吸入其中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将恒星变成一条长长的丝状。在此之前,恒星因太靠近星系中心而遭遇剧烈死亡的唯一证据,是天文学家偶尔观测到的超大质量黑洞发出的电磁辐射短爆发。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们才看到黑洞附近某颗恒星实际存在物理性丝状的证据。这项研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来自荷兰空间研究所(SRON)和荷兰内梅堡大学的一组天文学家已经成功地在一个遥远黑洞的两极附近的光谱吸收线上探测到这样一颗意大利面条状的恒星。吸收线是在某个源发出的电磁辐射的连续光谱中探测到的异常的暗线,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黑洞。当吸收了部分电磁辐射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是意大利面状的恒星)遮蔽了源时,就会出现这些线。天文学家在观察黑洞的旋转极时观察到了光谱吸收线。观测结果推测,有一股物质像棉线球一样缠绕在黑洞周围多次,科学家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到。该研究小组认为,这些物质就是围绕黑洞旋转时被撕裂的恒星,然后消失在黑洞中。吸积物盘已知存在于黑洞赤道附近。由被黑洞吸引但尚未被黑洞吞噬的物质组成的圆盘以非常高的速度围绕赤道旋转,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热量、x射线和伽马射线。“吸收线很窄”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贾科莫·坎尼扎罗(Giacomo Cannizzaro)说。“它们不会因为多普勒效应而变宽,就像你在观察旋转的圆盘时所期望的那样。”多普勒效应是由吸积盘中的物质快速运动引起的,它会根据源是朝向观测者还是远离观测者而拉伸或收缩电磁波。因此,吸积盘远离地球的那部分发出的光会更亮,但科学家们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证据。研究人员还在声明中表示,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黑洞极点,因为他们可以探测到x射线。该声明称:“吸积盘是黑洞系统中唯一发出这种辐射的部分。“如果我们从侧面观察,我们就看不到吸积盘的x射线。”超大质量黑洞比太阳重数百万倍,甚至数十亿倍,据信潜伏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们成长了数十亿年,吞噬掉所有落入它们引力怀抱的东西。天文学家之所以能探测到黑洞,是因为它们在吞噬周围气体和物质时释放出明亮的x射线。在星系中心绕轨道运行的恒星可能偶尔会在离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徘徊,从而被黑洞的引力捕获。它们被拉得越来越近,最终以意大利面条的形式过早死亡。相关知识黑洞是时空展现出极端强大的引力,以致于所有粒子、甚至光这样的电磁辐射都不能逃逸的区域。广义相对论预测,足够紧密的质量可以扭曲时空,形成黑洞;不可能从该区域逃离的边界称为事件视界。虽然,事件视界对穿越它的物体的命运和情况有巨大影响,但对该地区的观测似乎未能探测到任何特征。在许多方面,黑洞就像一个理想的黑体,它不反光。BY:Tereza PultarovaFY: 龙城D哥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作者: 2022/10/19 10:11
  • 详解!二十大报告点赞这些创新领域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不少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为这些创新成果点赞↓↓↓载人航天: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就在前不久,“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在广袤太空,我们有了太空科普教育基地。10月12日,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时间回到2021年4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它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当年6月17日,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这次长达半年的出差,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驻天和核心舱。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7月2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今年年底前,当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并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载人航天的故事,将在宇宙中继续熠熠生光。探月探火:刷新人类对月球和火星认知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之后,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这只后来被称为“劳模”的小兔子,就此开启了它不平凡的探索之旅。因为嫦娥四号的发射,我们也看到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2020年飞向月球的是嫦娥五号。稳稳落月后,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月球挖土。2020年12月17日凌晨,带着月球“土特产”,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在预定区域。国家航天局举行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上亮相的月球样品容器。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围绕珍贵的月壤,中国科研人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成果,也在刷新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2021年,火星迎来了中国的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第一步。图源:国家航天局近300天的飞行、4亿公里的奔赴,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火星上,留下了中国印记,世界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2022年9月,基于“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深海深地探测:去吧,向更深处进发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资料图:“奋斗者”号。新华社发,中国船舶集团供图“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此,人类探索万米深渊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平台。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 ”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还有“海斗”“潜龙”“海燕”“海翼”和“海龙”号等系列无人潜水器,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并不断实现了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新跨越。“奋斗者”号,讲述着科研人的奋斗,也彰显着他们进军深海的决心。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想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进行探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打井!也就是向地球内部打一口科学钻探井,让人类看到地球内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2014年4月1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在位于松辽盆地的松科二井现场实施开钻作业;2018年6月2日,“地壳一号”以完钻井深7018米的成绩创下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的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位于松辽盆地的松科二井拍摄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整机系统。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获得的岩心,为我国科学家建立地球演化档案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也为大庆油田未来50年发展和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它还可以帮助探究距今1.4亿年至6500万年期间,即白垩纪时期重大地质事件、烃源岩的生成与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奥秘。超级计算机:更快也更强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发达国家争抢的重要“制高点”。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完成;2016年,它就斩获了多项国际级大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速度”。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1分钟的计算能力,大约是全球70多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用相关专家的话来说,随着“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申威26010”处理器等标志性成果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无“芯”可用的局面,奠定了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平台技术基础。利用超级计算机每秒10亿亿次的超强计算力,研发出的有关气候模拟、地震模拟、工业仿真、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系列国产应用软件,助力我国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国产超级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可以解决一系列曾经棘手的问题。卫星导航:北斗来到你我身边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北斗不远,北斗就在你我身边。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加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播种。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在农业领域,全国已有将北斗终端作为标准配置的农机企业45家,已安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在电力领域已推广应用北斗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各类终端超过38万台/套;在应急领域北斗车载终端在消防救援车辆上的应用超过1.5万台,消防救援中的北斗手持终端超1000台;银行保险领域,金融系统授时已淘汰以往其他授时手段,实现了北斗授时100%覆盖,北斗授时设备超过340套,超过550辆运钞车和护卫车应用北斗终端。专家说,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量子信息:从理论变成现实进入粒子的微观世界,一切似乎变得反常识,“不讲逻辑”。实际上,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理论的实验,已经开始慢慢变成现实。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量子科技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量子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的官方介绍中,大量引用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成果与贡献,并出现了“墨子号”的身影。“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发射。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6月15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实验成果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还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为量子通信走向现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2020年12月,我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量子计算的概念提出近40年后,“九章”在实验上严格地证明了量子计算的加速能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新华社发2021年5月,我国首个可操纵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体系“祖冲之号”问世。该成果将为促进中国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奠定技术基础,也为后续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通用量子计算研发提供支持。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跨越发展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福清核电五、六号机组。图源:中核集团这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核电“走出去”要求。同时,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数千家企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2021年12月20日,山东荣成,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成功并网并发出第一度电。这标志着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飞跃。高温气冷堆被称作“傻瓜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固有安全。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不用人为和机器干预,核电站的核心反应堆堆芯都不会熔毁,放射性物质不会大量外泄,不会发生严重的核事故。在固有安全性的基础上,高温气冷堆还具有温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多模块灵活组合等特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全貌。图源:中核能源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每年发电量14亿度,可以为200万居民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不仅如此,该核电站预计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万吨,为中国生态建设贡献绿色力量。大飞机制造:C919最近很忙提到大飞机,就必须提到C919。C919承载的,是中国人的大飞机梦。2017年5月5日下午2点,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亮相,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C919大型客机顺利降落,首飞圆满成功。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设计生产,安全性有充分保障。近期,全国多个机场都出现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身影:7月8日,C919先后在桂林机场、北海机场进行功能和可靠性试飞任务;7月12日,C919首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7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试飞合肥新桥机场……中国民航开启了新时代。生物医药:急人民所需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铸就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之盾。在重大疫情面前,科技战线快速反应,迎难而上。在南京市玄武区玄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准备为接种人员注射疫苗。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2020年初,监测鉴定未知病原、锁定分离毒株、拼接序列……中国科学家仅用1周时间甄别出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病原体。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依托我国疫苗研发团队的技术储备,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得以并行开展,各单位不计成本加紧研发进程、组织建设大规模的疫苗生产能力。在临床治疗一线, 2021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2021年12月,我国首款抗新冠病毒药物——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2022年7月,首款国产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2022/10/19 10:03
  • 油炸!烧烤!烟熏!为啥这么香? 烹调食物的过程,也是享受食物香气的过程。食物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能让我们的嗅觉器官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而带来这种变化的因素,除了食材本身成分的影响,还与食材的热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处理食材的时候,是如何影响其香气与风味的?01油炸大多数人都对油炸食物欲罢不能,吃起来简直太香啦!甚至还有人称其为“国际性食品”,这得归功于油炸食物带来的独特香气、金黄色的外表和酥脆的口感。图虫创意油炸鸡腿、油炸鱼、油炸大虾……想想就流口水。油炸的过程中油温较高,油脂的热降解反应为油炸食物提供了风味基础,油脂受高温会分解出各种羰化物,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2,4 -葵二烯醛。在食物油炸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焦糖色变化和美拉德反应,这决定了油炸食物最终是红色还是黄色。这个过程中形成的香气与吡嗪、吡啶、呋喃酮等含氧、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有关。图虫创意另外,不同的烹调油品类也会影响油炸食物的香气,如果用花生油进行油炸会有明显的花生味;如果用香油进行油炸,则会带有芝麻的香味;用椰子油进行油炸还会赋予食物椰香。但是,即便油炸食物十分诱人,为了健康还是要少吃为好。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增加、热量飙升,并且还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常吃不仅会增加发胖的风险,对心血管的健康也尤为不利。02烧烤利用烧烤制熟食材的方法起源很早,从我们灵长类祖先那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很少有人能控制住对烧烤食物香味的渴望,哪里有烧烤,哪里就有香味。特别是夏季的大街小巷,烧烤的飘香简直让人垂涎欲滴!现代烧烤用的普遍是木炭燃烧,木炭灼热发光时候的温度远远高于 700 ℃,可以通过高温将食物烤熟,但不会影响食物的味道。图虫创意烧烤食物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风味,原因之一是因为肉中的天然成分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另外,风味液滴是烧烤食物形成风味的关键,食物滴落物燃烧后会散发出很多芳香化合物覆盖在食物上。比如果汁的滴落物包含着糖类、蛋白质和油,肉类的滴落物中含有大量脂肪,这些成分在木炭的高温下会被烧焦激发成带有香气的分子回到烟雾中,给食物赋予芳香味道。但是,烧烤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很容易产生杂环胺成分。这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芳香族结构化合物,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经过高温后容易产生,比如畜禽肉、鱼肉。所以,建议吃烧烤的次数不要太频繁,吃的时候最好搭配新鲜的蔬果一起食用。因为新鲜蔬果中含有能抑制致癌物活性的成分,可降低吃烧烤对身体的伤害,03烟熏烟熏和烧烤不同,烟熏是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对食物进行熏制的制熟方法,它能赋予食物独特的烟熏味。烟熏的时候选择的木头种类是影响食物风味的关键,木头中含有木质素,木质素含量越高构造就会越坚硬,燃烧温度也会越高。而木质素是让烟熏食物变得美味的关键物质,烟熏风味中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都是来自于木质素的燃烧。在温度高于 300 ℃的时候,木质素会分解出具有泥土芬芳的酚类化合物,散发香荚兰和丁香的特殊香气,还有辛香、芋甜味。图虫创意另外,木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在燃烧的时候其中的糖也会分解,散发甜味、果香、花香和面包香气。多数木头还含有蛋白质,能发生褐变反应给食物上色,也能产生烘焙香气。这些复杂的风味物质会渗入食物中,为烟熏食物赋予独特且复杂的风味。常有人会选择山核桃,因为用它熏制的食物味道浓重、甘甜芳香、颜色焦黄,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厨师会选用赤杨木熏制三文鱼,墨西哥烤肉用的是豆科灌木,还有的国家会选择葡萄藤熏制肉品。另外,烟熏还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避免食物过早腐败变质。因为燃烧烟雾的酸度不利于微生物生存,烟雾中的酚类化合物也是有效的抗氧化物,可防止食物酸败。图虫创意烟熏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还可能存在甲醛、N -亚硝基化合物和 β -咔啉生物碱等污染物,常吃烟熏食品会增加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04微波炉使用微波炉是现代烹调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制熟方式,通过微波激发水和油分子的振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从而给食物加热,可渗透到食物下 1 ~ 2 厘米。比较适合水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食物水分含量太少,微波后可能会变的干硬,难以咀嚼,比如馒头。图虫创意微波炉加热对食物的风味和营养具有较好的保留效果,比如蔬果类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黄酮类成分,如果用传统的水煮、煎炒等烹调方式,会导致较多的营养流失,而适当的微波烹调对这些成分的影响较小。另外,食品的风味是由醇、醛、酸、酯以及其它低沸点的芳香族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后呈现出来的,而微波处理食物往往时间较短、食物表面温度较低,也不利于发生美拉德反应,水分散发又比较快,所以风味上比其他烹调方式逊色了一些。05水煮水煮是最简单的烹调方式,食物产生的香气也比较小。在水煮的过程中,食物在损失一部分香气的同时,还会有一部分新的气味产生,特别是长时间的烹煮也会产生较为浓郁的香气。这是因为食物在水煮的过程中会发生非酶反应,主要包括羟氨反应、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分解、多酚化合物的氧化、含硫化合物的降解等。图虫创意相比于油炸、煎烤、烟熏等,水煮还是比较推荐的烹调方式,不仅能保留更多的营养,烹调过程中还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相对较为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果蔬不能长时间水煮,不仅会导致风味成分损失较大,也会导致过多的营养流失。总结:烹调食物也是享受美食的过程,有些虽然好吃,但为了健康仍然要节制哦!参考文献:[1] 哈洛德·马基[美] 著.蔡承志 译.食物与厨艺.蔬·果·香料·谷物.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8[2]张聪,陈德慰.油炸食品风味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0):3085-3091.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14.10.021.[3]周晓燕. 烹调工艺学[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4](美)内森·梅尔沃德,(美)克里斯·杨,(美)马克西姆·比莱著;(美)瑞安·马修·史密斯,(美)内森·梅尔沃德摄影;《现代主义烹调》翻译小组译.现代主义烹调 烹调艺术与科学 第2卷 历史与基础[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09.[5]吕慧超,彭增起,刘森轩,MUNEER Jamali,李君珂,王复龙,惠腾,崔保威,刘世欣.温和条件下模型体系中烧烤风味及杂环胺形成测定[J].食品科学,2015,36(08):150-155.[6]郭杨,腾安国,王稳航.烟熏对肉制品风味及安全性影响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8,32(12):62-67.[7]崔亚鹏,张国治,张康逸.微波处理对食品风味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20,45(06):62-65.作者 | 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审核 |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研究员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作者: 2022/10/19 10:01
  • 地球自转46亿年也没停下,动力来自哪里? 人类从前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后来在明白地球的运动机制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为没有在运动的地球,其实无时无刻都在旋转。那么,地球至今已经自转46亿年了也没停下,它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呢?难道说地球就是“永动机”?一直在自转的地球地球真的是“永动机”吗?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人类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也无法造出永动机。永动机实际上就是一种不需要从外界输入任何能源、能量,在仅有的一种条件下就能够保持运动并对外输出的机器。简单来说,永动机不需要消耗任何的能量,反而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能量的存在,它不仅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还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按在地上摩擦,被誉为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机器。人类设想中的永动机而之所以说地球像是“永动机”,是因为人类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地球不仅已经自转了很久,似乎还没有能量的输入。因此,将概念置换一下,许多人就认为地球可能是“永动机”,毕竟在无能量供给的情况下,它的转动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可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球的自转并不是一直保持匀速的,而且它也不是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只不过我们并未找到最初地球演化的确切证据而已。那么,地球这持续自转的“动力”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地球的演化地球自转的动力从何而来这一切还要从地球的诞生开始说起,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测量,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是在太阳形成后才渐渐被“堆积”而成的。在引力坍缩的作用下,太阳率先出现,然后在旋转的作用下,许多物质结合在了一起,最终变成了最初的地球。太阳系的形成猜想那时的地球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蔚蓝之星,而是更像一颗燃烧的火球,表面满满都是岩浆组成的海洋,而当时星云坍缩时产生的力量就会成为行星后来自转的“原动力”。因此按照这种说法,地球从刚诞生的时候,就吸收到了足够的能量,这些力会让它在后来的40多亿年当中持续不断地旋转。最初的地球因此,永动机的第一个先决条件不需要能量输入,地球就不具有了。再说第二个,自转是否会消耗能量,答案是当然会消耗,只不过这种消耗我们很难察觉到。因为宇宙当中本来就是属于几乎真空的,所以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非常小。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地球动力的来源是许多年前发生的一次猛烈撞击。这次撞击地球的是忒伊亚,它的体型和火星差不多,质量却比地球小得多。但尽管这样,在猛烈的撞击之后,地球依旧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并且抛射出了大量的物质,最终让月球出现。忒伊亚撞击地球在这种情况下,撞击的能量可能留存了下来,使得地球可以保持自转。但是忒伊亚目前尚未得到证实,所以该理论并不被认可。再者,相较于撞击产生的能量,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选择太阳,毕竟这位太阳系独一无二的老大哥,可能不仅帮助了地球自转,还帮助了其他行星自转。太阳和它的行星们总之,目前备受认可的是第一种观点。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能证明地球绝非是人类想象中的永动机,而且根据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其实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稳定科学家的推断,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是处在不断变慢的过程中的。在地球诞生之初时,其自转速度可能是现在的几倍,所以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其实有在不断踩刹车,这个刹车可能就是大家熟悉的月球。根据“ 古生物钟”的研究发现,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逐年变慢。如在4.4亿年前的晚奥陶纪,地球绕日公转一周要自转412周,即每年有412天,到3.7亿年前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泥盆纪时期一年的时间更长而为什么要说月球是地球的刹车装置呢,这主要与人们发现潮汐作用有关系。别看月球的质量和地球相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地月之间的潮汐锁定,会让月球和地球之间不断地产生摩擦,从而降低地球的自转速度。这一点根据人们测量地球时间的变化记录就能看出,在脱离了日地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之后,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时快时慢。比如在春季的时候自转速度就很慢,而到了秋季的时候却突然开始加速。这种周期性变化不仅与地球本身的大气和季节性变化有关,还有月球的潮汐作用息息相关。潮汐作用对地球自转有影响除此之外,地球的内部变化也可能会帮它踩刹车。当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时候,各种元素的上浮沉降都能影响它的自转速度,比如许多震级较大的地震,可能就会让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内部物质运动也会影响自转速度总之,不论变快还是变慢,都说明了地球本身的自转并不是维持在某一个数值永不改变的。相反,它非常的不稳定,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显然无法将其划分到永动机的行列当中了,毕竟在分析完之后,地球的自转属实称不上完美。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人类发现地球的自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之后,就开始担心,万一哪天发生了什么意外,地球罢工不转了,或者突然踩了一脚油门开始加速旋转,那人类会面临什么。实际上,踩油门这个问题不必过分担忧,虽然每次大型地震之后都会加速一下,但是想加速到达成灾难的速度还是不太可能的。但在自转之下,渐渐越变越慢,最终完全停止确实是有可能的。那么,假如地球停止自转,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假如地球停止自转许多人可能觉得,不转就不转了,无非就是失去黑夜和白天而已,但现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要知道,我们虽然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但从本质上来说却是和它一起在转的,所以当地球突然停止自转,地球上的大气可不会也踩下紧急刹车,而是继续向东流动。这时风力就会骤然增加,甚至能达到12级大风风速的十几倍。地球浓厚的大气层在超强大风的席卷之下,地球上的海水将变成人类难以想象的巨浪,此时过往的海啸都算是低级的了。这些巨浪会向着东部倾泻,然后撕碎人类的城市,破坏力可能达到此前智利大地震海啸的几万倍。地球停止自转后的海啸将异常恐怖这可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了,在这样的攻势之下,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够逃过自然之力的制裁。就算真的是天选之子,活了下来,也要面临地球停止自转的长期影响。这个长期影响,当然就是失去了白天和黑夜的轮替,届时这个周期将变为一年。据悉当昼夜更替周期变为一年,白天太阳照射,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气温很高, 夜里地面向外放出长波辐射,损失热量,气温降低, 昼夜温差变大, 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干扰动物的生命节律。地球自转使得昼夜更替并且当地球停止自转之后,我们原来发射的那些卫星将变成废铁,就连日月的运作规律都会发生改变。在这种影响之下,人类的生存可能会变得举步维艰!停止自转的地球将会产生诸多异常变化 作者: 2022/10/19 09:48
  • 每周精选
  •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