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科普图解|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转运之路 作者: 2022/08/04 10:38
  • 它制造了地球20%的氧气,但如今正在死去… 对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来说,想要生存就得呼吸氧气。我们现在呼吸的氧气中,绝大部分都是生物产出的——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最重要的氧气生产者却不是我们熟悉的树木,而是那些水中的微小生物,其中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就是硅藻。 硅藻是一种极小的单细胞藻类,大多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长,一根针尖上就能放下好几颗。但如果你用显微镜观察这些小生物,一定会为它们精致的外形所震惊——事实上,你看到的这些精美结构是硅藻的细胞壁,也被称为它的“硅制壳体”。1500倍显微镜下的硅藻壳体(图片来源:Massimo brizzi/Wikipedia)与植物或动物不同,硅藻的细胞壁是二氧化硅制成的,准确来说是水合二氧化硅,和欧泊(一种宝石)的成分一样。与欧泊的变彩类似的是,硅藻的细胞壁也会呈现出绚烂的结构色。欧泊表面的变彩(图片来源:Dpulitzer)这样的坚硬外壳让硅藻成为了地球上的绝对赢家,已知的硅藻种类就已经超过了2万种,它们尽情分布在全球各处的海洋、河流、湖泊中,你甚至能在温泉或者南大洋里找到硅藻的身影。如此广泛的分布也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根据估计,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平均20%~30%的氧气都是由硅藻生产的。这个数字甚至远远超过了被誉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在生产氧气的同时,硅藻也在吸收着环境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将其储存在海洋深处。 “硅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浮游生物之一,”GEOMAR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学家扬·陶赫尔(Jan Taucher)这样解释自己对硅藻的浓厚兴趣,“它们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海洋食物网发生重大转变,甚至会改变海洋作为碳汇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Part.1海水酸化我们都知道的是,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海洋生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对于那些拥有碳酸盐壳体(主要是碳酸钙)的海洋生物来说,这几乎等于灭顶之灾:在酸化的海水中,这些生物搭建碳酸钙壳体的过程会消耗更多能量;而如果海水酸化加剧,碳酸根浓度降得过低,它们的碳酸盐壳体甚至可能会被溶解掉——这正是许多地区的珊瑚和贝类正在经历的灾难。随着海水酸化加剧,许多海洋生物的碳酸盐壳体正在受到威胁(图片来源:NOAA)然而,对于硅藻来说,气候变化的故事要复杂得多。许多研究认为,硅藻理论上拥有抵御海水酸化的能力,甚至还有可能从气候变化中获得好处。一方面,作为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当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硅藻就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另一方面,酸性环境能降低二氧化硅的溶解速率,因此硅藻能更省力地搭建起自己的“硅制小屋”。 问题在于,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即使是单细胞藻类也拥有非常复杂的生命体系,想要知道在气候变化下硅藻更为具体和可能的命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近,陶赫尔和同事发现,以往对硅藻的讨论往往遗漏了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一点很可能会威胁到硅藻的生存。Part.2供不应求的硅对海洋中的许多浮游生物来说,主要营养物质(比如氮或铁)的浓度决定了它们的分布。但硅藻更“看重”海水中的硅。 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般处于不饱和状态,因此硅藻的壳体其实很容易被海水侵蚀、溶解。在硅藻活着的时候,会在壳体外分泌一层有机涂层,来提供保护。然而当硅藻死亡后,这层保护涂层会被细菌降解掉。在壳体顺着重力下落到海洋深处的过程中,壳体中的硅也释放到“沿途”的海水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表层海水中被硅藻消耗掉的硅。 就这样,硅藻本身就起到了“生物泵”的作用,像泵一样将海水中的硅从表层运到深层,再由全球海洋环流输送回海洋表面,供给下一批硅藻使用。显微镜下的硅藻像宝石一样闪耀(图片来源:Watson & Sons)为了模拟气候变化下海洋环境的变化,陶赫尔的研究团队采取了围隔实验的方法:他们在5片海洋中分别隔出一块海水,通过人工泵入泵出来维持正常的海水循环。这就像是在海洋中截取了5个巨大的试管,研究者可以向试管中输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来模拟不同程度的海洋酸化情景。 研究者在这5个试管内模拟了中等排放场景(RCP 6.0)和高排放场景(完全不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RCP8.5)的海水酸化程度,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硅与氮的比值平均增加了17%。也就是说,在更酸的海水中,有更多的硅质壳体落到了沉积物中,而没有溶解到海水里。Part.3硅藻的多米诺骨牌进一步的模型研究带来了更大的忧虑。硅在海水中的分布主要受到“硅藻泵”和海洋环流运输两个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海水严重酸化的情境下,壳体的溶解速度减慢,更多的硅藻死后壳体会直接沉入海底,并长期地沉积在那里,不能向上层海水补充足够多的硅。海洋环流显然补不上这份空缺,那么之后生长的硅藻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硅来制造自己的外壳。海水酸化会导致表层海水中的硅酸盐浓度大幅减少(红色代表增加,蓝色代表减少,图片来源:原论文)模拟结果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2200年海洋表层中的硅酸盐浓度将下降约27%,这会直接导致硅藻的数量降低26%。如果失去了如此大量的初级生产者,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在论文中,研究者更担心的是“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循环的相关后果更难以评估”,目前的数据也没有讨论对生物链上其他消费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图片来源:Howard Lynk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结果在警告我们,地球系统中那些没有被注意到的反馈机制,会如何改变我们对环境和生物变化的预测——我们仍然不够了解我们的星球和其中的生命形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对陶赫尔来说,这个发现是一项令人心酸的惊喜:“这种惊喜一再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迅速果断地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无法估量的风险。”来源:环球科学 作者: 2022/08/03 09:23
  • 爱科普 | 大船上的“猫” 一、二、三······预备唱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在你面前撒个娇,哎呦喵喵喵喵喵今天小编要给你介绍的猫此“猫”非彼猫也。何谓“猫”“猫”,是所有船只甚至连舢板都必备的重要装置,它不光有停泊之效,还是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面对水上时有发生的风暴和巨浪、指望猴哥还回定海神针的难度大了些,但有“猫”,就有了定船之铁。▲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抛猫啦!▲What?汽车抛锚我倒是经常听说,船上抛猫动物保护组织会不会来找我?锚是用来停船的工具,沉重的锚抓住水底的泥土,拖住浮在水面的船只不再移动,就像是船上的“刹车”。这种“四爪铁锚”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当它沉至水底时,总是有两个锚爪同时抓地,就像是有两只手同时抓住东西一样,这样一来,船就很容易停住而不易漂浮了。▲原来如此四爪铁锚还真有点像猫咪的小爪子我抓我抓我抓抓抓(爪子有点长了,该让主人修剪下了)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下这只大力“猫”的成长史▲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通过向水中抛石头来使船舶停住。这种停船用的石头叫石碇,也就是锚没有成型前的样子。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古时候的人们用工具把木头制作成木锚,它的形状就像“山”字。但是,有些木头沉不下去,怎么办呢?古人就在锚头处插上一个石条,增加它的重量,这种木锚适合在有泥土的水底使用。▲原来不止猫咪有品种之分船锚也有很多种类,你记住了几种?▲《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书中记载的锚已重达千钧是古代铁匠能做的最大物件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受这只与众不同的大力“猫”就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吧~ 作者: 2022/08/03 09:19
  • 他与团队18个月研制完成新型运载火箭,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作者: 2022/08/03 09:18
  • 科学家称要通过屏蔽阳光,给地球降温,靠谱吗? 日益严重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地球气候自我调节系统正在遭受破坏,各种灾难频发越来越危害着人类的生存,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建模显示,平均气温升高3度(摄氏度,后同)是一个阈值,一旦到达这个临界点,地球气候平衡系统就会全面崩溃,失控而无法逆转,极端灾害会越来越加剧,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大灭绝将不可避免的到来,人类很难逃过一劫。研究显示,100年来气温已经升高了1度,而且升温还在加快,不断向阈值逼近。人类为了挽救自己和整个生态,正在设法阻止气温升高的速度,全世界所有国家签署了所谓的“巴黎协定”,其主要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度以内。那么,气温为何上升,如何遏制呢?导致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所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甲烷(CH₄)等。其中,二氧化碳占了温室气体权重的50%,是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元凶。而人类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近代工业化以来,由于人类燃烧化学燃料的行为日益加剧,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据科学考证,人类社会工业化以后,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气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尤其在近100年,增加速度越来越快。调查统计学表明,工业革命前1万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水平,约为280ppm左右。1950年后每年增长率达到0.7ppm,2005年到2014年,年增长率达到约2.1ppm/年。2020年则监测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412.48ppm,也就是说二氧化碳比例达到大气总量的万分之四以上了,比工业化之前增加了47%!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会沉淀在大气层底部,就像一个大玻璃罩罩着我们,这个玻璃罩很特别,会把阳光辐射能量放进来,却阻挡其反射回去,这样就让地球热量失去平衡,越积越多,温室效应就越来越明显,导致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要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是减少阳光辐射。“巴黎协定”就是联合国发起,由各国签署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的合同,其宗旨是通过各国相互监督和约束,实现碳中和的中目标。所谓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等各种途径,完全抵消掉温室气体排放的负效应,实现零排放。这是目前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灾难的一个主流措施,也是一个漫长且必须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要实现目标,需要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说起来容易,要实现却很难。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有科学家提出,如果能够遮蔽阳光辐射,就能够让地球更快地降温,就像炎炎酷暑在白晃晃的阳光下暴晒,突然有一棵大树,赶快躲到树荫下,温度就会迅速降下来。如何才能屏蔽阳光达到降温效果呢?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屏蔽阳光,并非是将阳光全部封杀掉,而是让阳光变得暗一些。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是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他在15年前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平流层气溶胶注射的想法,认为通过气溶胶反射阳光让太阳变暗,从而达到给地球降温的目的。这种想法来源于火山喷发导致的地球降温效应。科学研究发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冰期和小冰期,就是由于温度下降导致的严寒和大规模冰川活动,诱发原因除了一些天文学事件以外,与火山爆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火山爆发会将大量的火山灰喷发到数十公里高空,进入平流层,弥漫到一大片地区甚至覆盖全球,这些微小的颗粒反射阳光,减少来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因此会导致地表温度迅速下降,继而导致冰期出现。2009年一个科学团队研究发现,1275年到1300年间,热带地区经历了4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下降;1430年到1450年间,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对应了那个时代气候变冷以及发生在15到17世纪的小冰川时期。最近一次火山大喷发是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平流层注入了约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在大气层海拔10公里到50公里处延伸,这些雾霾颗粒物让地球降温约0.5摄氏度,让地球平均气温在18个月里恢复到蒸汽机时代到来以前的样子。科学界曾经预测的核冬天,也就是这个道理。当世界发生核大战时,核爆激起的冲天粉尘在大气层中遮天蔽日,由此导致地球缺乏阳光而进入寒冷的核冬天,植物由于缺乏光合作用而枯死,动物食物链发生断裂,物种大规模灭亡。科学家们就是受到这些启发,设想如果人为地模拟火山喷发,将某些物质气溶胶喷射到大气层,从而达到让阳光变暗来为地球降温,以对抗由于温室气体导致的地球升温。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既然如此,何必舍近求远?目前全世界具有“杞人忧天”精神的人们,都在绞尽脑汁,为了让本世纪末升温控制在1.5度以下而焦头烂额,如果只要在大气中撒点“胡椒面”就能解决,何乐而不为?由此,一些科学家跃跃欲试,想通过实验看看这点“胡椒面”有多大作用。美国哈佛大学一个科学团队在2014年提出“太阳地球工程项目”的设想,成立了一个叫“平流层控制扰动实验”(SCoPEx)的工作室,将“太阳变暗”的设想开始推向实施阶段。“遮阳工程”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反对者众有关在大气层撒点“胡椒面”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十几年了,尚不分胜负。一些环保主义者们认为,这种恣意的活动很可能给大气层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由此引发人类灾难;还有人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可控,风险太大。美国气候科学家马克尔·E·曼恩把这种方法比喻为止痛药,他认为,止痛药会导致有害成瘾,一旦世界开始注射“调暗”太阳的颗粒,以后可能就停不下来了。波士顿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和城市事务学院院长珍妮·C·斯蒂芬斯则表示,太阳地球工程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看待气候危机的方式,只考虑了物理温度和物理系统,而没有考虑其他,如世界上不同的人们将受到怎样的影响等等。虽然反对者众,且“义正辞严”,但光打嘴炮解决不了地球升温的问题。通过降低碳排放,让地球辐射达到平衡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见效实在很慢,且全球整体化操作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一直以来,全球许多国家都不平静,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争斗,因此降低碳排放的进程举步维艰。即便“巴黎协定”这种拯救人类的协议,各国也还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谈判桌上,都在为自己能够多排点,别人必须少排点而“大义凛然”,在利益面前嘴炮加拳脚都上。由此,科学家们认为本世纪末达到温度控制目标的希望实在很渺茫,如果温度一旦突破临界点,地球自我调节系统就会失控,毁灭性大灾难就将降临,人类面临灭绝,且束手无策,那些高大上的空话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许多科学家们还是想试一试,万一到了那一天,两权相害取其轻,这种方法就不得不上场了。当然,科学家们比我们更知道不能乱来,必须做一个计算机科学建模,弄清洒向大气层的气溶胶作用机理、探索得出喷洒什么物质最好、准确的喷洒量、喷洒高度、喷洒范围,模拟最终得到的效果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将这一切弄清楚后,才能够从小范围实验,再逐渐推到实用。最终能够实现“遮阳”给地球降温吗?太阳地球工程项目论文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学平流层控制扰动实验学术主任基思一直在竭力推动这个项目进程,目前已经筹集了1620万美元的经费,主要资助人为比尔盖茨、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以及一些其他慈善机构。现在,哈佛大学太阳工程项目走在了此类研究的世界前列,他们率先完成了计算机科学建模,开始将这个项目从实验室向平流层试验转移,准备进入大气层开展真正的喷洒试验。这项工程第一阶段计划耗资300万美元,具体操作是在美国西南部进行两次可操纵气球飞行试验,飞到20公里处的平流层,那里没有生命存在。完成20公里的空中平台测试后,实验将转入下一阶段,增添设备用于喷洒微小的碳酸钙气溶胶颗粒,这些颗粒将像显微透镜一样将阳光反射回太空。开始释放的碳酸钙数量只有约1公斤,不足以触发任何可测的降温。当然,随着试验条件的日益成熟,释放数量和范围将会扩大,最终达到局部区域降温乃至全球降温的目标。这项实验原准备在2019年开始,后来又延迟到2021年初,计划在瑞典北部的雅斯兰吉航天中心进行,但因为环保人士和当地团体的强烈反对而被取消。哈佛团队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气馁,一直在准备和争取试验的继续进行。基思认为,现在的任务不是为了测试太阳地球工程是否可行,而是为了提升这个工程的科学水平,通过各种试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潜在副作用,包括可能的臭氧消耗、空气污染的增加和天气模式的变化。面临的关键社会问题是,为了避免全球变暖产生的极端后果,是否值得冒这个风险。基思说:“我们不会面对无风险的抉择,问题是如何权衡风险”。所以,最后这个方案是否可行,还是要两权相害取其轻。在人类面临灭绝的大劫难时,即便需要承担点风险,拯救行动也必须进行。哈佛大学SCoPEx实验负责人弗兰克·柯伊奇则表示,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世界将走向灾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好工具避免出现最可怕的后果。他认为,正因为这项工程有许多未知数,才需要做试验,他希望在2022年能够实施发射热气球的任务。他说:这项研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果到人们需要这个的时候才开始研究,那就太晚了。我赞同他的这种说法,未雨绸缪,人类才能走得更远。现在已经到了8月了,SCoPEx的气球试验还没有消息,今年能顺利迈开这一步吗?拭目以待。那么,各位对这种通过让阳光变暗给地球降温的方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讨论点评。 作者: 2022/08/03 09:17
  • 小心违法!你买的,可能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每次提到保护动物,我们总是可以轻松说出一大串,但如果换成植物呢?其实,许多野生植物的生存状况也非常艰难,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2021年,独蒜兰全属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虽然独蒜兰野生资源受到了法律保护,但近年来独蒜兰价格居高不下,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非法采挖仍然十分猖獗。什么是独蒜兰?我们能为保护它做些什么?1独蒜兰跟大蒜有关系吗?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龙嘴兰族(Tr. Arethuseae Lindl.)贝母兰亚族(Subtr. Coelogyninae Benth.)。全世界约有独蒜兰属植物20余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除冠状独蒜兰外,其它均有分布。我国西南山地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云南是适应性辐射最多的地方。独蒜兰是大蒜吗?能吃吗?只能说,你这个想法很“刑”啊。独蒜兰并不是蒜,而是兰科植物,拥有这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是因为它独特的假鳞茎结构,从外表看和大蒜确实有几分神似。独蒜兰假鳞茎,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伟独蒜兰的假鳞茎是重要的储水和储藏物质的地方,且具有冬季休眠特性,可以帮助独蒜兰渡过干旱的冬季,每年的4-5月份(秋花型除外),从假鳞茎侧面的芽底部长出一朵漂亮的小花,然后新根开始慢慢生长,叶开始形成(而且大多数都只长孤零零的一片叶),这样一株崭新的植株诞生了。随着叶片慢慢长大,芽的基部逐渐膨大形成新的假鳞茎,老的假鳞茎逐渐干瘪萎缩,周而复始,一年一更新,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艳花独蒜兰的生活史,图片来源:(Zhang et al., 2022)近年来,独蒜兰(P. bulbocodioides)和云南独蒜兰(P. yunnanensis)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人工培育技术又不成熟导致了其市价一路飙升,野生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21年9月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独蒜兰属全属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薅”得太狠,长大太难独蒜兰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最主要的原因是被人们“薅”得太狠,人为采挖太严重,导致野生资源几乎灭绝。不过,它自身也不是没毛病的,独蒜兰作为有性繁殖的种子没有胚乳,细如灰尘,自然状态下萌发率极低。粉尘状的独蒜兰种子,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师胡中会另一方面,独蒜兰主要生长在有苔藓覆盖的石壁表面或者树干上,生长环境十分恶劣,且容易遭到人为破坏,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独蒜兰种子萌发困难和适生区狭窄,人工种植难度极大,进一步加剧了人为采挖。独蒜兰属植物生境,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伟3还有哪些植物禁止采挖?独蒜兰虽已受到法律保护,但因近年来独蒜兰价格居高不下,巨大的利益驱使,部分人员仍然铤而走险,在云南大理、丽江、昆明等地,采挖野生独蒜兰屡禁不止。独蒜兰交易情况,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师胡中会除独蒜兰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4种和4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1种和36类。像我们非常熟悉的银杏、红豆杉等都是因为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遭到人为破坏加上自然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困难而被列入重点保护植物,采挖其野生资源均属于违法行为。4向独蒜兰伸出援助之手怎么能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保护独蒜兰?科学家认为,保护野生植物必须要解决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独蒜兰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种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伟培育的部分独蒜兰新品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伟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以独蒜兰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育种培育了19个观赏新品种,还建立了独蒜兰的工厂化种苗繁育技术和产业化种植关键技术体系。对于独蒜兰,全面贯通了从种植资源保护、品种创新到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的产业研发链,真正实现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良性发展目标。未来的某一天,它或许就会成为我们家中常见的植物~ 作者: 2022/08/01 10:11
  • 抢地盘如何分胜负?吼猴:看谁吼声大 众所周知,狮子的声音惊天动地,穿透力很强,常常吓到众兽,人们通常用“狮吼”来形容它的叫声。由此衍生的“狮子吼”功,被誉为少林寺的秘传奇功,高手发出后常令敌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此功也成为武侠小说或影视剧中武林高手们竞相修习的上乘武功。其实,高过“狮子吼”的动物有好几种。前段时间发布的网络热文《盘点自然界中声音最大的10种动物》中,狮子声音在110-114分贝之间,排名第十。排在它前面的动物里,有一种声音高达128分贝、传播达5公里远的猴子。它就是名符其实的吼猴。集体吼叫的吼猴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01树上生活的“悬猴”吼猴属于灵长目蜘蛛猴科吼猴属,主要生活在美洲的热带雨林,身体粗壮,成年猴在7公斤以上,是最大的美洲猴。吼猴的特点之一是尾长且具有缠卷功能,因此曾被纳入卷尾猴科,还被称为悬猴。成年吼猴的尾长在70-90厘米之间,与身长一般长。猴尾的主要功能有两种:一是把自己倒吊起来,用嘴直接吃树叶、果实或花;二是用尾巴把食物勾到身前,放进嘴里。尾巴干了前肢的活儿,前肢可用来攀爬或抱吊树枝。作为个头中首屈一指的悬猴,吼猴因具有强有力的前肢而成为树林间跳跃的高手。它们喜欢长时间呆在树上,连雌猴育儿和哺乳都在树上进行。当幼崽不小心掉到地上后,雄猴便向雌猴大吼大叫,直到雌猴下地把幼崽抱回树上为止。由此得知,吼猴家庭中,雄猴承担保护家庭的责任,同时也具有支配其他成员的权利,是说一不二的“家长”。事实上,雄猴家长还有冷血的一面。它会严格控制本家庭的成员数量,一当数量超过限制时,它会从年龄最大的子女开始,将其驱逐出家庭。如果子女都只是幼崽,它会等幼崽成熟后再进行驱逐,但从此不管对方是否能组建自己的新家庭。南美丛林中的吼猴 图源:Wikipedia02吼声响亮的“君子”在北美洲哥斯达黎加的林间,人们常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吼猴通过尾巴缠绕或前肢抓抱树枝进行穿梭。它们常常坐在树上享用叶子、果实或花朵,并时不时发出响亮的吼声。顾名思义,吼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叫声响亮并传得很远。它们脖子很粗,嘴和下巴都很大,喉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舌骨(其实就是盒式的共鸣器)。吼猴收缩胸腔压出空气后,气流通过舌骨上的一个口传到口腔这个巨大的“低音炮”,从而形成巨大而低沉的吼声。开始时吼声时断时续,后来如同串串雷声,再经过林间树木的共振,把声音传出数公里远。吼猴的高音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虽然吼声比较耗费体力,但吼猴尤其是雄猴仍会每天多次吼叫。除了前文所讲当幼崽掉到地上,雄猴吼着指挥雌猴下地抱起来外,吼猴还会保持一些固定的吼叫习惯。比如成年雄猴喜欢在清晨发出持续性吼叫,一是清清口腔和喉咙,二是警告其它族群不要靠近自己的领地。争夺领地也是“猴吼”功的主要施展平台。吼猴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当一个猴群进入另一猴群的领地后,后者会主动发起示威性吼叫。两队的战斗是这样的:猴群自动站成两队,雄猴站在队伍的前面吼叫,雌猴和幼猴在后面助威。战斗由雄猴的吼声大小和持久来决定,气势大者获胜并占据领地,另一猴群主动离开。无论胜负如何,双方绝不发生肢体冲突。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作风,在动物界极为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大吼大叫的灵长目动物中,除了吼猴外,还有著名的长臂猿。长臂猿从天亮开始发出猿啼,长者可达数小时,以向其它同类告知自己所在地盘的位置,让对方“不准前来侵犯”。这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的科学原理。吼猴在跳跃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03多吃懒做的素食者除了吼叫外,吼猴很少活动,它们白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躺或睡在树枝上,是同类中出名的懒虫。有科学工作者甚至称其为“懒吼猴”。不愿活动的主要原因,关系到吼猴的生存方式、进食特点等。吼猴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喜欢吃叶子、果实和花朵等,没有强悍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所以只能尽量通过树上生活等方式来保护自己。此外,它有两个突出的进食特点:一是吃东西很慢,完全可以说是细嚼慢咽,对于它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吼叫和进食更重要的事儿;二是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分量可达自身重量的一半。吼猴吃得慢、吃得多,与地理环境直接相关。虽然热带雨林生长的都是常青型树木,树叶量非常充足,但它们并不喜欢那些占热带雨林绿植食物绝大部分比例的树叶。因为这些树叶营养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吼猴肚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换言之,就是热带雨林的大部分树叶吼猴食用后都消化不了。即使是含丰富蛋白质的嫩叶,但因含糖量低,吼猴也只是选择性吃食。正吃叶子的吼猴 图源:Wikipedia为了满足如吼叫等日常活动的能量需要,聪明的吼猴一方面选择慢吃、多吃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躺睡及性别分工来实现。性别分工是这样的:雄猴负责保护猴群、指挥统筹全家事务;雌猴负责生育、照料后代及雄猴安排的临时性事务。呵,这与古代人类的家庭分工何其相似,怪不得属于灵长目动物! 作者: 2022/08/01 10:00
  • “度”不同,不相为谋|空调温度听谁的? 夏日炎炎,空调屋里,有人大汗淋漓,有人瑟瑟发抖,“空调不合”还能做朋友吗?为什么会出现“空调温度不合”呢?来源丨pixabay1. 温度感受系统为什么“有些人怕冷不怕热,有些人怕热不怕冷”呢?**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温度感受器的差异,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温度感受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外界温度刺激,主要分布于人体皮肤中,内脏器官中也有分布。一般情况下,偏瘦体质的人由于皮下脂肪层较薄,炎热的夏天,体内的热量向体外散发得较快,所以对热温度感受器的热刺激较少,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体质偏瘦的人不怕热的原因。但是在空调房内,体质偏瘦的人由于脂肪较少,对低温度环境的抵御能力较低,对冷感受器的刺激比较大,产生冷的感觉比较强烈。皮肤感受器来源|百度百科刺激我们冷热感受器的最大因素就是体感温度,什么是体感温度呢?体感温度就是冷热感受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身体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冷暖感受。相同的温度环境中,每个人的体感温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新陈代谢比男性快,所以女性的体感温度比男性高0.3℃左右。来源|pixabay体感温度还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等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室内气温超过25℃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产生热的感觉。当空气温度一定时,空气湿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对热环境的舒适感受,空气湿度越大,感觉越闷热。而空气快速流动时,人体周围的热量不断地被流动的空气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多,散失的速度也越快,体感温度就越低。夏天南方比北方湿度大,也更闷热除了温度感受器不同,“空调不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比如部分人群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导致血液中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最终导致身体组织代谢发生了障碍,从而身体产热不足。或者是自身血压较低,部分末梢血管中血液循环不足,身体组织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喜热畏寒。还有的人身体中的甲状腺分泌不足,使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与正常人相比,以上人群由于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足,吹空调时会感觉明显的寒冷。2. 如何减少空调病?长期吹空调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出现“空调病”。比如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这是因为空调房长时间处于密闭状况,空气得不到交换,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增长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使我们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另外,经常吹空调还会引起头晕,**这是由于大脑长时间受冷引起的大脑神经失衡,从而出现头晕的症状。由于空调房中一般较干燥,我们如果长时间待在里面,身体容易出现缺水的症状,从而**导致皮肤也变差,我们吹空调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此外,**吹空调还可能诱发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这是由于空调房内外温度及空气湿度相差较大,身体难以适应,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引发风湿等疾病。来源丨搜狐那么,应如何避免空调病的发生呢?首先,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5℃,空调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左右,这样的温度对于人体来说是最舒适的,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很容易出现感冒。来源|新浪其次,在吹空调的时候,身体里面水分流失较快,一旦水分流失过多,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多喝温热水。空调房间里面应该注意做好保湿工作,这样才能够减少出现皮肤方面的问题。空调房里可以放个加湿器来源|pexels此外,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空调房要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有害细菌的滋生,保持环境空气新鲜。最后,进出空调房时可以适当地过渡一下,比如大量出汗后不能立即进入空调房,避免着凉引起感冒,不要让空调直吹。酷暑难耐,绝对不吹空调也是非常煎熬的,但是朋友们,吹空调的时候一定要以健康为主哟。 作者: 2022/08/01 09:58
  • 过度劳累、焦虑压力是猝死的导火索!关于猝死,你一定要知道的真相 日前,浙江杭州一名22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突发疾病进ICU抢救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遗憾的是,经媒体证实,女孩已于7月26日不幸离世。据了解,该女孩刚工作没多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网络运营工作,事发前连续四五天,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结果发生猝死,被同事送到医院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在急诊ICU抢救了6天仍未脱离危险。年轻女孩如此突然的离去,着实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近年来多起年轻人猝死的新闻,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过度劳累、焦虑、压力、长期熬夜,到底会不会致人猝死?猝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关于年轻人猝死的这些真相,每个人都该了解! 作者: 2022/07/29 09:44
  • 世界肝炎日丨别不当回事!全国超3亿人中招,与胖瘦无关! 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目前,脂肪肝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肝病,稍有不慎就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也并非胖子“专属”,瘦子和减肥人群同样是高发群体。脂肪肝究竟是怎么回事?危害有多大?为什么少酒少肉还是躲不过脂肪肝?一起学习↓↓↓ 作者: 2022/07/29 09:42
  • 每周精选
  •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