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科普之窗 | 开学第一课,先上安全课,这份安全手册请收好! 创新内蒙古 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家长们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了吗校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遇险情该如何处置开学第一课,先上安全课!开学季安全手册@你身边所有的学生家长认真学起来(来源:应急管理部) 作者: 2024/09/03 09:47
  • 建成投产,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科普中国 8 月 30 日,国内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建设完成并正式投产使用。该智算中心技术领先、自主可控,可为万亿级大模型训练提供高效、稳定、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图片来源: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据了解,该智算中心拥有极致算力,AI芯片国产化率 100%,首次通过国产网络设备探索 1.8 万张智算卡单集群部署规模上限,可提供 6.9 EFLOPS(每秒 690 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运算)智能算力,这相当于 300 多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策划制作来源丨科技日报 作者: 2024/09/02 17:42
  • 科普之窗 | 警惕信息泄露,上好个人信息“安全锁”! 创新内蒙古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的触角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扫码点餐、掌纹支付、人脸识别进出小区……我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守好个人信息的“安全锁”迫在眉睫!常见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个人资料随意填街头扫码填问卷立得小礼品、网上填问卷抽红包、注册账号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活动出现频率极高,但要知道的是参与活动填写信息,就存在有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社交软件随心晒很多人热爱在各个社交软件上“晒”出自己的美照以及各式各样的打卡照,其中不乏飞机票、聊天截图和消费单据……这些无形中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可能会被有心人捕捉有用信息进行非法买卖。各类单据随手扔相信很多人的口袋、桌上、包里都有不少废纸单据,如快递单、购物小票、生活缴费单、刷卡消费单据等等,这些包含着大量重要信息的小纸片往往会被人们随手扔掉,但这习以为常之举却容易给自己造成损失。免费WiFi随处蹭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都需要依靠WiFi来实现各种网络连接需求,众所周知很多公共场所的WiFi是免费的,但也有着不少安全隐患,不法分子会在免费WiFi内部植入木马病毒,从而盗取个人信息。筑牢安全防线,守好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从谨慎分享信息做起,不断加固个人信息“安全锁”,防范信息泄露和被非法使用风险。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可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来源:网络安全宣传周) 作者: 2024/09/02 17:40
  • 科研团队发现调控寿命新基因 科普中国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联合国外专家研究发现调控寿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中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作为长寿基因FOXO(叉头框蛋白O)的靶基因,OSER1对寿命的影响得到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支持。叉头框蛋白O是目前已确定的少数几个人类长寿基因之一。它通过调节与衰老相关的途径影响寿命,但目前,介导这些作用的靶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研究表明,叉头框蛋白O在不同模式动物间的二级结构具有较高保守性,这为利用家蚕等筛选寿命调控靶基因提供了依据。研究团队利用线虫高效干涉平台,对家蚕中叉头框蛋白O的42个潜在直接靶基因在线虫中的直系同源基因进行干涉实验,发现其中7个基因表达下调后线虫寿命显著缩短,3个基因表达下调后线虫寿命显著延长。其中,线虫中OSER1同源基因表达降低后,寿命缩短幅度最大。“我们将线虫、家蚕、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恒河猴与人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基因组中均存在OSER1的直系同源基因。”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宋江波介绍,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家蚕、线虫和果蝇中,提高OSER1表达后,3个物种的寿命均显著延长。为了阐释OSER1调节长寿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在家蚕、线虫和果蝇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结果共同表明,OSER1是叉头框蛋白O的直接靶基因,OSER1能够响应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并通过提升机体氧化应激防御力发挥延长寿命的作用。OSER1参与寿命调控的作用机制图示。(西南大学供图)“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也支持OSER1影响人类寿命的观点。”宋江波介绍,团队研究发现,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与年轻对照组相比,检测到OSER1基因中存在49个常见单核苷酸变异,其中7个与长寿显著相关。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文评审专家表示:“该研究发现了叉头框蛋白O的一个新的靶基因,且生物学功能研究强力证明其具有物种间共通性,这将促进对叉头框蛋白O调控寿命途径的进一步研究。”策划制作来源丨新华社 作者: 2024/08/30 11:12
  • 膳食纤维是西梅的8倍!这种食物能降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改善便秘,很多人不知道 原创 李纯 科普中国 亚麻籽油、亚麻籽粉……近年来,亚麻籽相关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亚麻籽是亚麻的成熟种子,外壳为棕色,形状有点像西瓜子,有人说它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一种“超级食物”,那么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亚麻籽有何营养特点?选购和食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亚麻籽有什么营养?亚麻籽的健康益处主要来自于其中丰富的 ω-3 脂肪酸和膳食纤维以及称之为木脂素的植物化学物质。1ω-3 脂肪酸含量突出亚麻籽中的脂肪酸,以 ω-3 脂肪酸为主,可以占到全部脂肪酸的 54%。尤其是其中的 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它在人体内可转化为 EPA 和 DHA,这两种物质对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尤为重要。另外,ω-3 脂肪酸本身对减少炎症、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2膳食纤维丰富亚麻籽的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种皮中,每 100g 含有 27.3g 的膳食纤维,在天然食物中很少有这么高含量的食物。这么说吧,亚麻籽中的膳食纤维,是等重量西梅的 8.3 倍,可见其含量之高。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改善消化系统健康或缓解便秘,还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或“坏”胆固醇)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另外,膳食纤维对延缓血糖的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对于减肥的朋友而言,饭前食用亚麻籽似乎可以让人不那么饿,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3木脂素亚麻籽是木脂素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木脂素这个成分,其实它是一类多酚,是植物雌激素合成的前体,与雌激素结构类似。听到这个介绍,你是不是想起了大豆异黄酮?没错,它的作用与大豆异黄酮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大多数关于富含植物雌激素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豆异黄酮上,但木脂素是典型西方饮食中植物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有研究发现,它不仅对女性更年期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还对改善血脂异常、降低癌症风险有一定作用。除了上面 3 大突出优势外,亚麻籽的蛋白质含量超高,可与肉类媲美。钙、钾、维生素 B1 等微量营养素,含量也相当突出。总体来说,亚麻籽的营养优秀,适合在饮食中适当添加。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亚麻籽油、亚麻籽亚麻籽粉,哪种好?目前市面上热销的亚麻籽产品,主要有亚麻籽油、完整的亚麻籽和磨成粉的亚麻籽这三大类。这三类因为产品形态不同,在吸收、营养成分等有一定的区别,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1亚麻籽油亚麻籽油是通过压榨或浸出工艺从亚麻籽中提取的油,其优势在于富含 α-亚麻酸,且纯度较高,易被人体吸收。但亚麻籽油作为纯油形态,不容易保存和携带,而且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油脂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风险。2亚麻籽亚麻籽的优势在于其完整的结构,尤其是亚麻籽壳上富含的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和木脂素,对改善便秘、促进肠道健康有显著效果。然而,直接食用亚麻籽可能因其硬壳而影响消化吸收,且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成分可能不易被完全吸收。3亚麻籽粉亚麻籽粉是将亚麻籽研磨成粉末,这种形态既保留了亚麻籽的大部分营养,又提高了其溶解性和吸收率。然而,亚麻籽粉由于研磨后与空气接触面积广,可能在保存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另外,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亚麻籽粉,是将油脂提取之后又磨成的粉。相当于宝贵的油脂都没了,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看看营养成分表,脂肪含量最好要超过 40g/100g。图源:某品牌电商商品详情页综合以上分析,无法简单地给出哪种产品绝对好的结论,因为每种产品都有其独特的优劣势和适用人群。对于需要补充 α-亚麻酸且希望吸收效率高的人群,亚麻籽油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希望同时补充膳食纤维和木脂素,改善便秘等肠道问题的人群,未脱脂的亚麻籽粉则更为合适(最好是小袋独立包装,不易氧化)。当然,如果你有条件将整粒的亚麻籽研磨成粉,更推荐这种,随吃随研磨,避免氧化变质。亚麻籽怎么吃?亚麻籽的烹调方式有很多,但是尽量“低温烹调”。因为里面的 ω-3 非常活泼,经不起高温的磨炼。油炸、炒煎等方式,会让它失去原来的结构,不仅降低了营养,还可能会产生影响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等物质。想要轻松融入日常饮食,不妨试试这些简单又美味的吃法:1早餐麦片早上泡上一碗热腾腾的麦片或者来一份清爽的酸奶麦片,撒上一汤匙细腻磨碎的亚麻籽。这样不仅增加了口感的层次,还能让早餐更加营养均衡。2三明治、吐司准备三明治或吃吐司时,可以在常用来涂抹的酱料里(花生酱、番茄酱等)加入一勺磨碎的亚麻籽粉,轻轻拌匀。这样的小改变,不仅让三明治的味道更加丰富,还能悄悄地为身体补充健康油脂。3搭配酸奶吃酸奶时,可以试着在酸奶中混入一勺亚麻籽粉。轻轻搅拌,让每一口都充满亚麻籽的香气与酸奶的醇厚。刚开始可以少放一些,等适应了亚麻籽的味道,再适当增加。4烘焙喜欢烘焙的朋友更不能错过亚麻籽。将磨碎的亚麻籽加入到饼干、面包等烘焙食品中,不仅能提升成品的营养价值,还能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5中式面点在给饺子、馒头、包子或大饼和面时,可以加一些亚麻籽。不仅可以提供膳食纤维,还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为营养加分。 吃亚麻籽要注意 2 点虽然亚麻籽很好,但在吃的时候有 2 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控制量。因为亚麻籽膳食纤维含量高,吃多了可能会引起腹胀、胀气、胃痛和恶心等症状,所以每天一般建议控制在 30g 以内。二是吃熟的。生亚麻籽或未熟亚麻籽因为含有少量的氰苷,适量吃问题不大,但吃多了可能不安全。保险起见,在购买时,了解清楚是生的还是熟的。如果是生的,在家里最好低温炒熟了再吃。看到这儿,相信你对亚麻籽有所了解了。所以,准备把亚麻籽放到你的购物车了吗?参考文献[1]USDA.Seeds, flaxseed.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69414/nutrients[2]USDA.Prune puree.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67780/nutrients[3]WebMD.Flaxseed - Uses, Side Effects, and More.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i/ingredientmono-991/flaxseed[4]WIKIPEDIA.Lign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gnan[5]WIKIPEDIA.Flax.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x#Flax_seeds[6]梅奥诊所.磨碎的亚麻籽比全粒的亚麻籽更有益健康吗?.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expert-answers/flaxseed/faq-20058354策划制作作者丨李纯 中国注册营养师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策划丨钟艳平责编丨钟艳平审校丨徐来 林林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 2024/08/28 17:54
  • 中国缺“钾”究竟有多严重? 地球知识局 科普中国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中国用全球 9%的耕地养活了 20%的人口,同时用掉了 33%的化肥。潜台词就是,在有限的耕地上,正是我们的化肥工业支撑了农业的自给自足。问题是,我们的化肥能自给自足吗?化肥三大件——氮磷钾,前两个我们基本不缺,唯独第三项不行,而且缺口很大。因为中国现在非常缺“钾盐”,而钾盐是钾的主要来源。很多人一听到“盐”,就觉得肯定不缺,我们的盐多到吃不完,中学课本里柴达木的盐,动不动就够全人类吃几千年。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但课本说的其实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化学意义上的盐有几百种,而钾盐正是其中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吃饭问题。5%的储量实现 15%的产能中国有 56%的耕地需要“补钾”,总体上越往东南越严重,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的土壤钾含量都十分稀少,靠北一点的江淮农业区也十分缺钾,高效钾含量只有新疆、关中农业区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土壤缺钾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增加病虫害和倒伏的风险、抑制植物生长、导致减产,尤其是豆类、薯类作物,会严重影响产量。2017 年,内蒙古四子王旗就发生过农民使用假冒伪劣化肥导致两万亩土豆大幅减产的事件。这批伪劣的硫酸钾化肥,经检测实际含钾量为 0。2023 年,中国的钾盐缺口高达 68%,要进口 1000 多万吨(1157 万吨,4636.1 亿美元),而且我们的进口选项非常有限,因为钾在全球资源端是高度垄断的。中国钾盐市场,供不应求进口钾盐,花了不少钱根据美国地调局数据,2023 年全球钾盐可开采储量 36 亿吨(折合 K2O),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美国四国占了 76%,中国仅次于美国,是 5%,这比我们的耕地占比还要少。全球钾盐可采储量(折合 K2O)大于 36 亿吨,加拿大 11 亿吨、白俄罗斯 7.5 亿、俄罗斯 6.5 亿吨,美国 2.2 亿吨、中国 1.8 亿吨。这仅有的 5%,基本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罗布泊盐湖、西藏藏北盐湖区这三个地方,由于藏北的开发难度太大,目前基本靠柴达木和罗布泊,以此为基础的盐湖股份(青海)、藏格控股(青海)、国投罗钾(新疆)这三家就占了全国产能的七成(72%)。“地球之耳”罗布泊 最肉眼可见的钾盐资源中学课本上,我们经常称西部的各种盆地、盐湖为“聚宝盆”,但在钾资源上,其实并非如此。全世界的钾盐资源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钾盐在品位、规模、开发成本上都明显优于液体。加、白、俄三国都是以固体为主,比如俄罗斯涅帕盆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带、新不伦瑞克钾盐带,固体钾盐的品位高达 25%~30%。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拉尼根(Lanigan)钾盐矿,可采储量 5.5 亿吨,是我国总量的三倍,而且背后还有 94 亿吨的潜在总资源量,是真的根本挖不完。反观我国,有 98%是卤水钾盐,察尔汗钾盐基地的卤水品位为氯化钾含量 1.95%~1.50%,而且盐湖里同时泡着镁、硼、锂、铷等各种元素(镁、硼、锂、石盐、芒硝、铷、铯、溴),钾只是其中之一。据调查报告 柴达木氯化钾平均品位只有 0.46%,不到 1%(图:《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这种矿,用高情商的说法是——综合开发利用。但干这行的都知道,你想把他们一个个分离出来,成本非常高,远不如固体矿一套破、磨、浮、滤来得简单经济。当然,卤水钾盐也有品质非常好的,比如以色列和约旦共有的死海,是全球最大的液体钾盐矿,而且死海的溴(xiù)含量也很高,以色列和约旦顺便拿下了全球溴产量的七成(近 70%)。死海的含盐度在 34%左右 是地球海洋平均盐度的十倍可惜我国对盐湖伴生资源(硼、锂、镁、溴)的开发技术还不够成熟,长期都是高成本低收益。即使有种种天然的劣势,中国还是开采出了超乎想象的钾盐2023 年,全球钾盐产量近 4000 万吨(3935 万吨),中国有 600 万吨,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用 5%的储量实现了 15%的产能。钾盐价格,冲击历史高位正是这种超常发挥,保住了我们 30%的自给率,但剩下七成,还是要买国外的。要进口,就绕不开以下这四大钾肥巨头:这四巨头瓜分了全球产量的 67%,同时也垄断了所在国的钾肥出口。毕竟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钾肥,但主要生产国就这么几个。钾盐也因此脱颖而出,成了盐类里少见的“战略资源”。中国缺钾,巴西、印度、印尼这几个农业大国同样紧缺,这一问题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印度、东南亚、中东、非洲尤其明显。所以在俄乌冲突初期,各国非常关切两个问题:一是粮食能不能运出来,二是钾肥能不能运出来。俄罗斯钾肥主产地是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边疆区,要运到中东、非洲或者印度,必须海运,要么走黑海要么走波罗的海。俄罗斯钾肥出口路线示意事关吃饭问题,所以冲突才 5 个月,就有了《黑海谷物倡议》,俄罗斯也和联合国签了关于化肥出口的谅解备忘录。总之,你们打归打,粮食和钾肥的出口不能断。但是不断供不等于不涨价。2022 年的钾肥行情就让投资者印象深刻,俄乌冲突持续不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加大力度制裁,而这两位都是钾肥大户,产能出口差不多是全球的四成。我国也有超过一半的进口钾肥来自这两国家。在供需错配下,氯化钾价格一路飙升,2022 年年中冲到了每吨 5100 元的历史高位。“风浪越大鱼越贵”很显然,钾肥的来源比石油天然气更为稀缺,长期依赖少数国家很容易受制于人。目前,按照中国钾盐可采储量 1.8 亿吨、年产量约 600 万吨计算,只够生产 20~30 年。柴达木、罗布泊的钾盐项目经过连年大规模开采,资源日益贫化,产能已经很难再提高了。所以早在 2016 年,钾盐就被列入《战略性矿产清单》,是我国的找矿重点,西部主要盆地找钾盐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轮,在川东的普光、柴达木盆地的黑北凹地都有所突破。黑北凹地还有望成为国内第三个亿吨级钾盐资源基地。黑北凹地的晒盐场现代化中国离不开全球资源但这点新增储备和我们的需求相比还是太少了。何况也不能把国内储备吃干榨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力度进口,同时拓宽来源、主动对外投资。在中国目前的进口组合里,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在第一梯队,以色列、约旦靠着死海在第二梯队。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老挝的钾盐在最近几年快速提升。老挝钾盐,也挺香老挝甘蒙省的钾盐矿是世界级大矿,中国的亚钾国际、老挝开元矿业都在这里有投资,这是目前中国钾盐行业仅有的已经投产的海外项目。到 2022 年底,年产能大约 90 万吨氧化钾。除此之外,云南中寮矿业在老挝的 50 万吨在建项目、山东鲁源集团在刚果(布)的钾盐项目,都是中企海外投资的第二批大项目。亚钾国际预计在 2025 年能实现每年 500 万吨的产能,藏格矿业计划在 2026 年达产每年 200 万吨氯化钾,再加上东方铁塔和云天化的项目,到 2027 年,这四家企业在老挝的总产能将超过 1000 万吨,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的进口焦虑。亚钾国际在老挝甘蒙省的矿区之一这时候我们真的要感谢身边有一个关系良好的老挝,但考虑到老挝在全球钾储量的占比(2%),我们显然还需要更多后备来源。中国已经连续 20 多年并将长期位列全球最大钾盐消费国,我们不能耗尽国内仅有的这点储量,只能大比例进口,这必然要考验我们在出海、国际化、争夺定价权、全球治理上面的能力。何况,我们需要的又何止一个钾盐,现代化的中国离不开全球资源,这一未来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软硬实力和视野观念,我们准备好了吗?参考文献[1] 关乎饭碗,不能败的寻钾之旅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2]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4 USGS[3] 张艳松 中国钾盐资源安全态势与全球治理研究[4] Major Mines & Projects | Lanigan Mine (miningdataonline.com)[5] NATIONAL INSTRUMENT 43-101 TECHNICAL REPORT ON LANIGAN POTASH DEPOSIT[6]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7]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3》[8] 2023-2029年中国钾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9] 张颂 中国钾盐供需形势分析策划制作来源丨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 2024/08/27 17:40
  • 14岁小孩尿酸“爆了”!浙江已出现多例!医生紧急提醒:这个习惯要改改了 科普中国 近段时间,丽水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副主任技师徐冬梅在审核生化检验结果时,发现青少年尿酸偏高的情况变得常见。以最近一天为例,她数了一下,一共有 16 名青少年尿酸检验结果偏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尿酸高的患者大都是中老年人。”徐冬梅表示,近年来,她发现青少年尿酸偏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她表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酸正常值在 420μmol/L 以下,超过这个值,就属于高尿酸血症了。类似情况,在杭州也有发生。今年 4 月初,杭州 14 岁的初中生小木(化名),在吃完火锅后,大脚趾突然剧烈疼痛到无法走路,吃了止疼药也止不住,被父母用轮椅推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医生诊断为“痛风”。小木惊讶不已,“痛风”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吗?怎么会盯上他这个 10 后?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黄艳医师为他解开了谜团:“痛风”与他不注意控制体重 、饮料当水喝、吃肉多、运动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原来,平日里,小木是爷爷奶奶宠、姥爷姥姥疼,每顿饭都不离肉,不喜欢喝水,饮料瓶更是不离手。想着孩子要中考学习压力大,让他想吃啥就吃啥,身体虽然胖了点儿,不生病不耽误学习就行,父母也没有过多干预,直到这次“痛风”发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黄艳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威胁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以前来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能占到一半,小木是我接诊过最小的患者。”什么是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危害?该如何预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高于 420μmol/L(无论男女)。一旦人体内的尿酸超标,长时间蓄积在体内,很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通常是微小的晶体,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颜色为白色、黄色或灰色,形状各异,可呈现针状、柱状或菱形等形状。尿酸结晶。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尿酸升高有哪些危害?1痛风尿酸盐结晶如果在关节腔内沉积,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红肿、疼痛、变形等。2肾脏损害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起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3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青少年高尿酸是怎么产生的?1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过量摄入各种高蛋白食品如鸡、鸭、鱼、牛、羊肉、海鲜,以及五花八门的零食、烧烤等高嘌呤食物,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同时,饮用各种各样的奶茶、碳酸饮料、高糖分饮品会促进尿酸的重吸收,不利于其分泌与排泄。更有甚者直接把饮料当水喝,饮水减少,尿液高度浓缩,不利于尿酸的排泄。2不良的生活作息电子产品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必需品,上网成瘾,长期熬夜加上缺乏运动,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同时长期的熬夜会使得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也会引起体内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值自然而然就会升高。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3未控制体重,过度肥胖有研究报道,体重肥胖的人尿酸值都会高于参考值,而且越胖的人尿酸值也会越高。尿酸过高应该怎么做?1饮食方面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果蔬,多喝水,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奶茶饮料等。2运动方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跑步、游泳、打球等,拒绝宅家“葛优躺”。3生活作息方面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拒绝熬夜的坏习惯,做到日常生活张弛有度。总之青少年尿酸高要记得“管好嘴,迈开腿,多喝水,常坚持”,让高尿酸血症远离我们!策划制作来源丨杭州日报综合丽水网、浙医在线 作者: 2024/08/26 18:04
  • 吃饭时调整一下顺序,不仅控血糖还有助减肥,赶紧来试试! 原创 薛庆鑫 科普中国 说到吃饭顺序,你们每餐的第一口食物都会吃啥?是米饭、菜还是喝汤?也许很多人觉得吃饭的顺序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把食物炫进肚子里,饱饱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吃饭的顺序相当关键,正确的吃饭顺序能让我们在饱腹的同时,还能收获很多健康益处。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调整进餐顺序 帮你控血糖吃饭这事儿看似简单,但也有技巧,改变吃饭顺序就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关键一步。很多人认为,吃饭不就是把食物送进胃里嘛,无论吃了啥都会被暂时储存在同一个小空间里,然后被身体消化吸收掉。怎么吃不行,跟顺序有啥关系?还真不是,吃饭也要讲究个先来后到,除了每餐吃的食物种类会影响血糖之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吃饭时候的进餐顺序也会影响餐后血糖。不同的吃饭顺序对血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对于有控血糖需求的人尤为重要。进餐顺序的理念起源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怀石料理”,即主张在用餐时采用“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进餐顺序。2010 年,日本学者今井佐惠子采用交叉试验比较米饭和蔬菜的进餐顺序对 15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受试者在两个试验日都吃同一餐食物,但吃的顺序不同。吃的食物为白米饭和蔬菜沙拉,总热量为 340kcal。第一天,8 人先吃米饭,10min 后吃蔬菜,另外 7 人先吃蔬菜,10 min 后吃米饭;第二天,所有受试者分别以与之前相反的顺序进餐,限定进餐时间为 15 min。结果显示,与先吃米饭相比,先吃蔬菜餐后 30min 的血糖下降 21%,该试验首次证明改变进餐顺序有助于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2018 年,英国的研究人员采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比较进餐顺序对 20 名 1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受试者分别在两个试验日以不同的进餐顺序进食相同的早餐。第一天先吃蛋白质和脂肪,再吃碳水化合物(即试验餐);第二天将所有的食物混合摄入(即标准餐)。结果发现,吃试验餐后的平均血糖明显低于标准餐。2020 年,新加坡的研究人员也做过相关的研究,比较了第一口吃的食物(蔬菜、肉类、主食,还是混着吃)对我们身体血糖、胰岛素、饱腹感等的影响。16 名受试者按随机顺序食用 5 种实验性等热量餐,包括 63.2g 大米煮的米饭、100g 去皮鸡胸肉、180g 小白菜。第一种:先吃菜,10 分钟后吃肉和饭。第二种:先吃肉,10 分钟后吃菜和饭。第三种:按菜、肉、饭的顺序进餐,彼此间隔 10 分钟。第四种:菜、肉、饭混在一起吃。第五种:先吃饭,10 分钟后再吃菜和肉。结果发现: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都能让餐后血糖反应减弱,避免血糖大的浮动;但第二种对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帮助不大;第三种饱腹感最强,且胰岛素峰值最低、血糖波动也最小;第五种餐后血糖反应最高,胰岛素波动最大。总体来说,先吃蔬菜的 2 种吃法(第一种和第三种)比其他 3 种吃法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样本数据较少,所以研究结论还有待科研人员进一步确认。不过除了这些研究,我国《中国 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也提到:糖尿患者要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调整进餐顺序 帮你减体重调整进餐顺序的好处,除了控血糖之外,还能让你瘦下来,这得益于以下两个原因。1.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食欲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可以通过抑制胃排空和食欲、增加饱腹感,进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重要的是,蔬菜大多不好咀嚼,需要细嚼慢咽,并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因此,相比于蛋白质类食物和主食,先多吃一些蔬菜更能帮我们增强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避免进食过多,预防肥胖。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也能减少脂肪的吸收,对减肥同样有帮助。2.餐后血糖平稳,不容易积累脂肪如果餐后血糖较高,会让身体释放出大量胰岛素来工作,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进而增加肥胖的风险。如果餐后血糖平稳,身体就不容易囤积脂肪,也就更有利于我们减肥和控制体重。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推荐这样吃日本学者今井佐惠子等首次将改变进餐顺序的饮食治疗方法定义为:“在进餐过程中,先花 5min 时间吃蔬菜,再花 5min 时间吃蛋白质类的配菜,最后花 5min 时间吃碳水化合物类主食的饮食治疗方法”。具体都建议吃啥?又该吃多少呢?1.蔬菜如果你只吃了两口白菜就说自己已经先吃蔬菜了,这也许起不到什么效果。要想让“改变进餐顺序”变得有意义,也要吃够量才行。建议做熟的蔬菜每餐能吃够 1~2 拳头,并且要多选深色蔬菜,比如深绿色的油菜、小白菜、西兰花;橙黄色的胡萝卜、南瓜、黄彩椒;红色的西红柿、红彩椒;紫色的紫甘蓝、紫生菜、紫苋菜、紫圆葱等。2.蛋白质食物吃够约 1 拳头即可,建议选豆制品、鱼虾、禽肉类,少选猪牛羊等红肉类,过多摄入红肉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风险,也要尽量不吃脂肪较高的肥肉。烹调方式上少选红烧、油炸、腌制,多选蒸煮炖,清淡饮食。3.主食一般人群每餐吃 1~2 碗米饭就足够了,尽量要吃得杂一些,不要只吃精米白面。比如燕麦饭、荞麦饭、藜麦饭、青稞饭、鹰嘴豆饭、红豆饭、蒸红薯、蒸土豆、煮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由此可见,改变进餐顺序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饮食指导,改变进餐顺序很容易执行,也会让人更容易坚持。可能有些人不习惯最后干噎米饭,那也没关系,可以尝试两种办法。1.先吃一大碗煮菜,然后再一口肉类一口米饭的吃。2.事先预留出来一小部分蔬菜和肉类,其余的按照先蔬菜再肉类的方法进食完成之后,再将事先预留出来的那部分食物和米饭一起吃。参考文献[1]SEINOY, UENOS, YABED,et al.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lessons from recent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in Asia[J]. J Diabetes Investig, 2019, 10( 6):1405- 1407. DOI:10.1111/jdi.13135.[2]今井佐恵子. 糖尿病患者における食品の摂取順序による食後血糖上昇抑制効果[J]. 糖尿病, 2010, 53( 2):112- 115. https://ci.nii.ac.jp/naid/10026317599.[3]FABERE M, VAN KAMPENP M, CLEMENT-DE BOERS A,et al. The influence of food order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J]. Pediatr Diabetes, 2018, 19( 4):809- 815. DOI:10.1111/pedi.12640.[4]Sun L, Goh HJ, Govindharajulu P, Leow MK, Henry CJ. Postprandial glucose, insulin and incretin responses differ by test meal macronutrient ingestion sequence (PATTERN study). Clin Nutr. 2020 Mar;39(3):950-957. doi: 10.1016/j.clnu.2019.04.001. Epub 2019 Apr 27. PMID: 31053510.[5]今井佐恵子,静夫梶山. 食べ方と食べる時間が血糖変動に影響を与える[J]. 化学と生物, 2018, 56( 7):483- 489.策划制作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作者: 2024/08/20 17:28
  • 最新研究:大蒜真的能降血脂、降血糖,但前提是…… 原创 阮光锋 科普中国 最近,网上流传说有新研究指出大蒜能降血糖、降胆固醇,被多家媒体报道。大蒜到底营养如何?真的能降血糖、降胆固醇吗?相关报道截图大蒜降血糖、血脂的研究是真的吗?说大蒜降血糖、降胆固醇等的说法并不新鲜,应该在 1980 年代就有了,这几十年也一直层出不穷。网上所谓最新研究,是我国东南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 22 项符合他们标准的研究,其中包括 29 项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这些试验共涉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年龄组的 1567 名参与者。试验需要使用大蒜作为干预措施超过 2 周,并报告 HbA1c、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各种试验中,研究人员以以下不同的形式服用大蒜:大蒜、大蒜油、陈年蒜精、大蒜粉丸或片剂、大蒜提取物胶囊、生大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根据试验的不同,一些参与者每天摄入 300 到 22400 毫克(mg)的大蒜粉,而其他参与者每天摄入 800 到 4200 毫克的大蒜粉。结果发现,大蒜补充剂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所以,网上就又有了“最新研究发现大蒜能降血糖和降胆固醇”“大蒜可能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的秘密武器”等说法。如何看待这个研究?那么,大蒜真的可以降血糖、降胆固醇吗?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研究呢?这个研究是一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从研究角度,证据等级还是很高的,发现的结果也还是很好的。可以说明,吃大蒜对健康还是有好处的。不过,这个研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使得它对我们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导意义不大。首先,它是荟萃分析,但是整体覆盖的人数还是偏少,只有 1500 多人。其次,这个研究采用的方式并不是直接吃大蒜,而主要分析的是大蒜补充剂,不同类型的大蒜补充剂,如大蒜粉、大蒜油、陈年大蒜提取物、生大蒜和肠溶大蒜补充剂等等都有,不同类型的大蒜补充剂其中发挥作用的成分含量也不能直接对比,因为它们在活性成分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存在差异。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另外,在不同的试验中检查的大蒜补充剂用量也相差巨大,比如,有的研究中用的大蒜粉的量是 22400 mg/天,相当于大约 70~90 克新鲜大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很难吃那么多新鲜大蒜,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把大蒜当调料使用,也就炒菜的时候放两瓣增加点香味而已。而且,吃太多也不好,口臭是小事,吃太多大蒜会胃酸分泌,刺激肠胃黏膜。所以,从这个研究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吃大蒜还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就平时吃的那点大蒜,大家就不要指望它能降血糖或者降胆固醇了。糖尿病患者、高血脂人群更不要因为相信它的说法,而放弃本该继续的药物治疗手段。如何正确认识  大蒜功效?除了降血糖、降胆固醇,在民间,大蒜还有很多养生的功能,防癌、抗菌、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全都跟它有关系。“多吃大蒜能养生”的说法也一直深入人心,大蒜和“大蒜制品”“大蒜提取物”等在很多人心目中几乎是包治百病的。大蒜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这些说法都有很多研究进行了分析,但是有些试验未通过,有些还存在争议,还有很多实验只是细胞或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推到人身上。而且,实验中用的都是剂量很大的提取物,靠我们平时吃的那几瓣大蒜,根本发挥不了什么效果。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所以,大家还是不要指望吃大蒜来预防疾病或者强健身体了。大蒜作为一种蔬菜,喜欢吃,大家正常吃都是很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迷信它的养生功能,更不要因为它而停止了本该吃的药物或者做的医疗治疗。大蒜是日常饮食的一种常用蔬菜,通常是作为调味蔬菜来用。从营养分析来看,100 克大蒜可食部分中含有碳水化合物 26.5 克、脂肪 0.2 克、蛋白质 4.5 克,还含有膳食纤维 1.1 克,算是一种营养价值很好的调味蔬菜。但吃太多大蒜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肠胃黏膜。建议大家也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人群。参考文献[1] Chi MS, Koh ET, Stewart TJ. Effects of garlic on lipid metabolism in rats fed cholesterol or lard. J Nutr. 1982 Feb;112(2):241-8. doi: 10.1093/jn/112.2.241. PMID: 7057262. ↑[2] 顾月.蒜油对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降血糖作用有统计学意义[J].国外医学情报,1982(1). ↑[3] Zhao, X.; Cheng, T.; Xia, H.; Yang, Y.; Wang, S. Effects of Garlic on Glucose Parameters and Lipid Profi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ents 2024, 16, 1692. https://doi.org/10.3390/nu16111692 ↑策划制作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作者: 2024/08/20 17:27
  • 我国科学家在类脑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科普中国 日前,《自然·计算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类脑计算领域的重要进展。借鉴大脑神经元复杂动力学特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国齐研究员、徐波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型类脑神经元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微架构提升计算单元的内生复杂性,从而设计出“基于内生复杂性”的类脑神经元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内生复杂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该模型对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同时还显著减少了内存和计算时间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运算效率。这项研究成果改善了传统模型向外拓展规模带来计算资源消耗增大问题,为有效利用神经科学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新案例。策划制作来源丨科技日报 作者: 2024/08/19 11:5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