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
  •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是真的吗? 作为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的小家电,微波炉方便易用的特性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网上流传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吃了会伤身体,有些甚至还说会产生致癌物。这个说法是真的吗?微波加热食物的原理很简单。食物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和离子在微波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快速往复转动或者移动,导致食品在分子水平上摩擦生热,宏观上整体迅速升温。而从量子力学角度分析,单个微波光子的能量远低于可见光,不足以打开化学键从而影响食品内部分子结构,更不会产生辐射残留。利用微波对食品进行杀菌,其原理在于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灭活微生物。微波杀菌不同于常规方法,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115℃—120℃,处理时间约40—60分钟,而同样温度下微波杀菌仅需3-5分钟,甚至更短。利用微波对食品进行杀菌处理,只要装备及工艺达到要求,就不会存在微生物安全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微波杀菌产品的营养品质优于传统杀菌。基于其加热和杀菌特性,微波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微波加热属于介电加热,突破了传统加热方式缓慢的瓶颈,提高了热传导速度,直接对物料整体进行加热,可以大大降低热处理的时间,减少食品营养损失,进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在包装食品的杀菌处理方面,微波杀菌技术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相比,能更大限度地保存食品的风味、质地和营养,并且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无污染等优势,属于新型有效的绿色环保型食品加工技术。我国传统美食种类繁多,但受限于保鲜、杀菌等工艺限制,很多传统美食基本走不出产地。此外,传统美食以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但风味、质地的保持,货架期的延长是传统中餐量化生产的主要难题。基于微波快速加热的杀菌技术,则完全可以对传统美食实现高温短时杀菌处理,在保证传统中餐特色品质的前提下大幅度延长货架期。近年来,微波技术并未充分在食品工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微波设备的设计是以电磁波传输理论和机械设计原理为基础;从业人员对微波食品加工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升;食品行业对微波技术的优点认知度还不算高。要实现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良性发展,首先是要从技术上保证微波加热的稳定性,杀菌工艺也要达到食品级的杀菌效果,这就需要在确保食品微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产品的研发,然后对不同微波杀菌产品的营养品质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家用微波加热应用已然趋于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微波杀菌技术用以包装食品加工还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可以畅想,微波跟食品加工业相结合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微波杀菌技术在高品质食品加工领域尽快市场化,可为各领域提供高品质特需食品,同时实现我国各地传统美食的工业化,在高铁、飞机上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进而逐步实现以安全、营养的微波食品取代小作坊生产的外卖食品,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提供更加安全、营养、便捷的食品。来源:科普时报作者:栾东磊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编辑:毛梦囡审核:王飞终审:陈磊 作者: 2022/05/17 09:12
  •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真的能治新冠吗?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听到这一消息,苦新冠已久的人们无不为之欢呼雀跃,甚至有的朋友开始提出了:有了新冠治疗新药,我们以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实现躺平抗疫了?这里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对于新药,我也是非常期待的,不过秉承科学的态度,还是要说:谨慎乐观,期待更多临床研究。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新冠治疗新药。01,千金藤素是个啥?相信看到它的名字你也多少能猜出,千金藤素是来自于千金藤,这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以及亚洲东部、南部的植物,往往生长在农村周围或者野地里,估计你也曾经遇到过,只是没注意。千金藤是一种传统中药,在不少医书如《本草拾遗》中有过记录,认为可以入药,主要是用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在现代药学发展起来后,人们对千金藤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确含有不少生物碱,这是常见的植物有效成分,已经有一些药物从生物碱中获取。因此人们也对千金藤的提取物——千金藤素进行了研究。02,千金藤素的作用目前认为千金藤素具有不低的生物学活性,能够起到抗炎症和免疫的效果,并且具有诸如磷脂酶A2活性和对自由基有一定作用,这也预示着千金藤素本身可能有一定其他作用,比如,对病毒的作用。当然,千金藤素常见的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其实前期有改过千金藤素对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研究,发现有一定的效果。03,千金藤素对于新冠的作用而这次之所以提到千金藤素对于新冠的作用,在于当初对于新冠药物进行筛选的时候,发现千金藤素有一定效果。于是研究人员就开始进一步探究千金藤素对于新冠病毒的作用,此次获得国家专利,也意味着对于千金藤素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肯定,10uM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其实也有了一些实验研究,比如千金藤素和奈非那韦联合治疗新冠的研究。研究提出这二者结合来治疗新冠,机制在于千金藤素通过阻断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来抑制 SARS-CoV-2 进入经过研究,发现在细胞水平上有一定的作用并且绘制了剂量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其可能的效果当然,大家也不要太早欢呼,因为这只是实验室的结论,接下来要验证千金藤素的效果,还需要到临床上进行研究,只有临床上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才可以作为抗新冠药物进行应用。最后,希望药物越来越多,这样未来我们应对新冠才有更多的武器。Ohashi, Hirofumi, et al. "Potential anti-COVID-19 agents, cepharanthine and nelfinavir, and their usage for combination treatment."Iscience24.4 (2021): 102367. 作者: 2022/05/17 09:09
  • Science:睡眠医学的突破,大脑会在梦境中巩固积极情绪 处理情绪,特别是区分危险和安全,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人类中,过度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反应和焦虑状态,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病理状态。在欧洲,就有大约 15% 的人群受到持续焦虑和严重精神疾病的影响。近日,由 瑞士尔尼大学神经病学系和伯尔尼大学医院 Antoine Adamantidis 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提供了大脑如何在有梦睡眠期间帮助加强积极情绪和削弱强烈消极或创伤性情绪的见解。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会在梦境睡眠中对情绪进行分类,并巩固积极情绪的储存,同时抑制消极情绪。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强调了睡眠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并开辟了新的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前额叶皮层在清醒期间整合了许多这些情绪,但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缺突然变得静止起来。“我们的目标是了解这种令人惊讶的现象的潜在机制和功能。”伯尔尼大学医院神经病学系 Antoine Adamantidis 教授说。睡眠医学的突破快速眼动睡眠(REM)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睡眠状态下,大部分的梦境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内容而发生。这些情绪如何以及为何被重新激活尚不清楚。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人员首先让小鼠识别与安全相关的听觉刺激,以及其他与危险相关的听觉刺激(厌恶刺激),然后在睡眠-觉醒周期中记录小鼠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图 | 科学家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研究神经元活动(来源:University of Bern)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绘制出细胞的不同区域,并确定在 REM 睡眠期间情绪记忆是如何转变的。神经元的胞体,能够整合来自树突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它的轴突(输出)向其它神经元发送信号。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当它们的树突被激活时,细胞胞体保持沉默。“这意味着两个细胞区室的脱钩,换句话说,胞体完全睡着了,树突完全清醒了。”Adamantidis 解释说。这种解耦很重要,因为树突的强烈活动允许编码危险和安全情绪,而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胞体的抑制完全阻断了信号的输出。换句话说,大脑倾向于在树突中区分安全与危险,但会阻止对情绪的过度反应,尤其是对危险的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机制的共存有利于生物体的稳定和生存。如果人类缺少这种区别并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这可能导致焦虑症。这些发现与诸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病理状况特别相关,其中创伤记忆在睡眠期间日复一日地在前额叶皮层中过度巩固。此外,这些发现为更好地理解人类睡眠期间的情绪处理铺平了道路,并为治疗创伤记忆开辟了新的视角,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他可能与睡眠期间这种体树突状解耦有关的急性或慢性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急性和慢性压力、焦虑、抑郁、恐慌,甚至是快感缺乏、无法感受到快乐。睡眠研究和睡眠医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伯尔尼大学和伯尔尼大学医院的研究重点。“我们希望我们的发现不仅会引起患者的兴趣,也会引起广大公众的兴趣。”Adamantidis 说。睡眠的重要性如今,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我国超 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不同程度失眠发生率已接近 40%。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而且,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根据之前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综合睡眠医学研究所 Yu Hayashi 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大脑血液流速会显著增加,这对于大脑累积废物的清除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睡眠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几个晚上没睡好,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学习效率低下、食欲不振等等。毕竟,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不足会导致一系列诸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等等问题。(来源:pixabay)人类的睡眠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同时每一次睡眠又会有其自身的睡眠周期和睡眠阶段。人类睡眠周期包括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5 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 90~110 分钟。随着睡眠周期的继续,REM 睡眠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NREM 睡眠和 REM 睡眠对于人类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REM 睡眠对于人类记忆巩固和神经突触可塑性至关重要,而 NREM 睡眠对于人体生长激素分泌、免疫激活、炎症等功能密切相关。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虽然身体处于麻痹状态,但是脑在某些方面却很像是清醒状态,眼球会快速移动,同时身体肌肉放松。多数在醒来后能够回忆的清晰的梦境都是在 REM 睡眠发生的。同时,在 REM 睡眠期间,大脑血流量会显著增加,这一过程对于清除神经元正常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至关重要。而睡眠失调则会导致这一过程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病等密切相关。这也就是说,睡眠不仅很重要,高质量的有梦睡眠也更重要。参考资料: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2734https://www.unibe.ch/news/media_news/media_relations_e/media_releases/2022/media_releases_2022/how_sleep_helps_to_process_emotions/index_eng.html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1)00992-X 作者: 2022/05/17 09:06
  • 如何洗鸡更健康?专业建议来了!丨一周科技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你将看到:①如何安全洗鸡;②无人机穿竹林;③月壤种植物;④蝙蝠学蜜蜂;⑤光合供电。安全洗鸡烹调之前,你会清洗生鸡肉吗?包括美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建议人们不要洗鸡,因为溅起的水花可能导致沙门氏菌在厨房中扩散。然而有调查显示,选择清洗鸡肉的人依然有很多[1]。冲洗生鸡肉到底有多危险?如果一定想洗,怎么洗会相对安全?有研究者从流体力学角度对此展开了实验[2]。清洗鸡肉实验现场 | Caitlin D. Carmody et al.利用灭菌水进行的实验证实,水龙头冲洗确实会导致鸡肉表面的细菌随液滴溅出。而对污染程度影响最大的是鸡肉与水龙头之间的距离:在水龙头下方越远处水流越不稳定,液滴飞溅也会随之增加。此外,很大一部分飞溅液滴都在水流与鸡肉第一次相遇时产生。离出水口远的位置更容易造成水花飞溅 | Caitlin D. Carmody et al.研究者给出了如下相对安全的洗鸡建议:让鸡肉离水龙头近一些慢慢打开水龙头,从小水量开始冲洗清洗时间尽量缩短当然,对于没有明显污渍的包装鸡肉,不洗依然是最明智的选择。另外接触生肉后还要记得洗手。竹林穿梭最近,浙江大学研究者在《科学-机器人学》上展示了一群能在竹林中穿梭自如的无人机。无需预设轨迹和外部控制,这群小无人机只靠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就能穿过充满障碍的复杂地形[3]。视频演示:由十架小无人机组成的飞行系统穿过竹林 | Fei Gao这些小无人机仅有手掌大小,重量比一罐可乐还要轻。虽然如此轻巧,但无人机上搭载的计算机依然拥有足够高的计算能力,仅通过无人机自身采集的环境信息就可以实时计算调整飞行线路。这套系统不依赖GPS等外部信息,它有望在灾难救援、地形勘探等领域得到应用。比一罐可乐更轻的小无人机 | Fei Gao月壤种植科学家成功在月壤中种出了植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4]。在月壤模拟物(左)与真实月壤(右)中生长的拟南芥 | Tyler Jones这次月壤种植实验由佛罗里达大学研究者进行,他们使用了12克来自阿波罗任务的月壤样本。研究者以细胞培养板作为“花盆”,利用营养溶液润湿月壤,播种了拟南芥种子。几乎所有种子都成功发了芽,但随着时间推移,月壤组的幼苗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与火山灰对照组相比,它们生长更慢,并在基因表达层面出现了更多应激反应迹象。该实验显示,月壤确实具有成为种植基质的潜力。但要想在移居月球时开心种菜,还有许多后续研究需要进行。蝠假蜂威如果凑近一只蝙蝠,你可能会听到蝙蝠说——嗡嗡嗡?一种名叫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的蝙蝠拥有奇怪的叫声,听起来就像是蜜蜂或黄蜂的嗡嗡声。最近研究者发现,这种声音可能是蝙蝠的一种拟态:通过模仿蜂类,它们能吓跑捕食者得以活命。大鼠耳蝠|Manuel Werner / Wikimedia Commons他们录下了蝙蝠的嗡嗡声,并与西方蜜蜂、欧洲黄蜂的声音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人类的分析工具可以区分这两类声音,但猫头鹰却不能。灰林鸮和仓鸮是大鼠耳蝠的主要捕食者,它们听到嗡嗡声后远离了播放器;作为对比,如果播放的是蝙蝠社交时的叫声,猫头鹰不仅不会远离,还会主动靠近。通常来说,鸟类会远离诸如蜂这样带有刺针的昆虫。因而,蝙蝠可能是通过模仿蜂的嗡嗡声吓跑猫头鹰。虽然仍有学者对这一猜测抱有怀疑,但如果研究结论成立,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哺乳动物身上发现声学拟态的例子。光合供电剑桥大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简单而持久的生物光伏能量采集系统。只需要水和自然光,它就能持续为微处理器供电长达6个月[6]。利用光合微生物的小型供电装置 | Paolo Bombelli这个小小的光合供电装置尺寸与5号电池相似,它的阳极部分结合了铝基质以及活的光合微生物集胞藻。在实验中,它为处理器供电的电流强度平均为1.4微安,电压0.72伏。在6个月测试期中,装置没有出现供电中断,且电压与电流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在夜晚的黑暗期间,微生物代谢依然能够使装置继续产生电流。放在窗边即可供电 | Christopher Howe/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这个小装置能提供的电流相当微弱,但即使如此,它依然有望在偏远地区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而且只需要廉价易得的材料即可生产。 作者: 2022/05/16 09:36
  • 能拉丝的才是真蜂蜜?实测11款,发现这些鉴别方法骗我好多年 大家可能听过很多鉴别真假蜂蜜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到底靠不靠谱,一直都没有定论。为了验证和找到真正有用的方法,我们专门买了 11 瓶蜂蜜。有托关系才能买到的土蜂蜜,也有蜂蜜行业里的知名品牌,还有农户自产自销的土蜂蜜。样品信息如下:之后我们统一送去实验室,检测了它们的真假。结果发现:网传的那些蜂蜜鉴别方法,其实一点都不靠谱。照着它们的方法,甚至还可能挑到假蜂蜜!不过别着急划走,我们也总结了 4 条真正有效的辨别方法。一定要看到最后哦!0111款蜂蜜的检测结果目前蜂蜜的造假手段,主要有 2 种:一是在真蜜中掺入各种糖浆(比如果葡糖浆、 淀粉糖浆、大米糖浆);二是用低价单(杂)花蜜冒充高价单花蜜,比如用便宜的百花蜜冒充贵价的椴树蜜。咱们平时说的假蜜,主要还是掺糖浆的居多。针对这种假蜜,可以通过以下 3 项指标来鉴别真假——01.蔗糖含量要说假蜂蜜,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白糖!国标要求,蜂蜜中的蔗糖不得超过 5g/100g。检测结果如下:按照国标标准,11 款样品的蔗糖含量均未超标。看来啊,传说中掺白糖的做法,已经有些过时了。02.碳4植物糖含量大多数蜜源植物属于碳 3 植物,而大部分糖浆(比如蔗糖、玉米糖浆等)来自碳 4 植物。如果蜂蜜中的碳 4 植物糖含量高于一定限量,就说明蜂蜜有可能是假的。针对这个情况,《GH/T 18796-2012 蜂蜜》规定:碳 4 植物糖含量不得大于 7%。11 款蜂蜜的检测结果如下:从检测结果看来,8 号的碳 4 植物糖含量远超出这个标准,大概率就是假蜜了。而 2 号样品因为提取不出蛋白,所以检测不了碳 4 植物糖含量。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提取不出蛋白的蜂蜜,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的。但因为没有检测出数值,我们无法直接下假蜜定论,大家懂的都懂。03. 高果糖淀粉糖浆含量高果淀粉糖浆,就是一种不被允许添加在蜂蜜里的淀粉糖。如果蜂蜜检出阳性,大概率就是假蜜了。检测结果如下:11 号喜蜜,很多参加过婚礼的小伙伴应该都不陌生,是伴手礼里的爆款产品。但没想到这款爆款产品,高果糖淀粉糖浆含量居然为阳性,说明大概率也掺了假。这里要多说一句:这款产品是我们在非官方旗舰店买的,官方旗舰店并没有上架这个规格的产品。好了,来总结一下这次的检测结果:8、11 号样品,存在掺假的可能。2 号样品因为提取不出蛋白,无法直接给出结论,但多多少少也是有问题的。02网传的辨别真假方法,到底靠不靠谱?带着这几款假蜂蜜,我们再来看看网传的几种蜂蜜鉴别方法。说法一:不能结晶的都是假蜂蜜不靠谱。低温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会析出形成结晶。这就像水结冰一样,是一种纯物理现象,不能用于判定蜂蜜是否掺假,更不能说明蜂蜜品质的好坏。比如这俩蜂蜜,质地和真假就完全相反:说法二:真蜂蜜结晶后是乳膏状,假蜂蜜结晶后会有颗粒感不太靠谱。举个例子:9 号的结晶比较大,2 号的结晶比较小,质地偏乳膏状。但实测出来,结晶更细腻的 2 号,却是疑似假蜜。其实蜂蜜结不结晶、结晶以后是什么质地,主要还是和蜂蜜类型有关。易结晶的蜂蜜有:油菜蜜、荆条蜜、椴树蜜;不易结晶的蜂蜜有:洋槐蜜,纯度高的洋槐蜜结晶的极少而且很慢。说法三:把蜂蜜滴到纸上,能渗透的是假蜂蜜不靠谱。我们把真假 2 款蜂蜜一起滴到纸巾上,观察 1 分钟。结果发现,2 号(疑似假蜜)和 3 号蜂蜜都渗透到了背面。其实啊,蜂蜜能不能渗透到背面,和含水量的高低、纸巾厚薄都有关系。理论上,只要纸巾比较薄,大部分蜂蜜都能渗透到背面。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依据。说法四:用筷子挑,能拉丝的才是真蜂蜜不靠谱。蜂蜜能拉丝,只能说明蜂蜜的粘度比较高。粘度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浓缩加工和冷藏储存,都可以提高粘度。03给蜜蜂喂白糖水是不是真的?后台还有不少朋友问:听说有的不法商家,会给蜜蜂喂白糖水,这样生产的都是假蜂蜜!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专门拜访了一家知名蜂场。没想到,刚踏进蜂场就遇到了正在喝白糖水的小蜜蜂。妈呀!第一次上门......就让我们遇到了行业潜规则?坐下来细聊之后,我们了解到:给蜂蜜喂白糖水,其实是在救小蜜蜂的命!冬天万物凋零,小蜜蜂无花可采,失去了食物来源。为了不让它们饿死,养蜂人会在这段时间(1-3月)喂食白糖水、花粉,以此维持它们的正常生活。为了获得足够的蜜源,养蜂人会带着小蜜蜂在全国各地追赶花期。虽然很辛苦,但因为外面的野花都是免费的,所以成本还是要比喂白糖低得多。按照投入产出比来算,不太会有商家用白糖水来造假蜜。那商家为了收回成本,会不会拿这些“白糖蜜”出来卖呢?正规厂家在第一次摇蜜时,会把这些“白糖蜜”分出来,留到来年粮食短缺时,给小蜜蜂当救济食物。但也有一些贪便宜的商家,会选择把蜜卖出去。从这点出发,我们更建议大家选购正规品牌的蜂蜜。04土蜂蜜真的更好吗?还真不是。如果按照蜜源来算的话,土蜂蜜算是百花蜜,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蜂蜜高。价格那么高,完全是因为产量太少。酿土蜂蜜的蜂,一般是野生或农家驯养的中华蜂。中华蜂不适合迁徙,对环境要求也很高,一般都养在深山里,导致取蜜非常困难。再加上环境复杂,蜜源不稳定,导致蜂蜜的产量也少。物以稀为贵,土蜂蜜的价格自然也变高了。我们这次一共买了 5 款土蜂蜜:2 款网购,3 款线下买的。网购的 2 款,页面上都标注了 0 添加、纯蜂蜜字样。话倒是说得挺漂亮,测出来却全线翻车。原因也很好理解:土蜂蜜的产量真的太太太少了,根本不够拿到网上卖的。所以啊,如果你没有靠谱的渠道(比如亲戚朋友是养土蜂的),真不必迷信土蜂蜜。营养没差多少,还容易花高价买到假蜜。实在是得不偿失。05写在最后在过往评测烤肠、肥牛卷的时候,我们总能给大家总结出一些真假辨别方法。但测完这 11 款蜂蜜,我们发现:每只小蜜蜂都有自己的想法,单靠蜂蜜的外观和质地分辨真假,真的太!难!了!那普通消费者,没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帮忙,难道就只能坐等买假蜜了吗?我们总结了 4 点「自救指南」:以上 4 点指南,虽然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却是我们这次评测下来,总结出相对最靠谱的方法了。我们也从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处了解到,现在的蜂蜜造假技术层出不穷,甚至是领先于检测技术。比如实验室检测蜂蜜中的碳 4 糖,不法商家就加碳 3 糖(比如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实在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希望有朝一日,好蜂蜜是被生产出来的,不是被检测出来的。前段时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蜂产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2版)》,其中规定:杜绝掺假掺杂,企业生产蜂蜜、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花粉不得添加任何其他物质。也许,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头。期待,在这之后,咱们老百姓不用练就”火眼金睛“,也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蜂蜜。 作者: 2022/05/16 09:33
  •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芍药以前竟然是调味品? 牡丹花谢,芍药花开,正好是两个季节交替之时。“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的牡丹暗示着春的落幕,而“晚春早夏扬州路,浓妆初试鹅红妒”的芍药则被视为初夏到来的象征,二者花期的交替成了春夏之交的征兆。草本的芍药|Daderot / wiki commons牡丹与芍药,是人们常常一并提及的花。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两种观赏植物的花、型皆相似,不过牡丹是木本,而芍药则是一岁一枯荣的草本。在唐之前,牡丹所指的还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富贵之花,而芍药被视为爱情之花已历千年。若不是得武则天从家乡西河的众香寺移栽,恐怕牡丹只会被视为“木芍药”。木本的牡丹|Shin Kai / wiki commons芍药,曾经是调味料?芍药很早便记载于典籍。“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先秦的溱洧[zhēn wěi]之畔,两情相悦的人儿互述爱慕,将要离别的时候,赠芍药以表情思,于是芍药便有“将离”之名。古人认为,芍药是百花中最早得名的,在“三代(夏、商、周)之际”就被人传颂。与“兰”“桂”“木兰”等先秦典籍中记载的佳木名卉不同,“勺药”一名并未随着历史变迁而落到其他植物头上。花开花落几千年,芍药名之所属未曾改变。芍药和牡丹同属芍药属,植物学家可以从它们的雌蕊看出区别,普通人就不用记啦。图为芍药品种 'Jan Van Leeuwen',滑动可见牡丹(圈出了雌蕊)|Geograph;Dalgial / wiki commons古人惜字如金,“芍药”是古名中少有的双字词,在历代文人的训诂[gǔ]学中,它是人们乐于考证和解释的对象。李时珍说芍药得名于“绰约”:“芍药,犹婥约也。婥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然而,李时珍所在的明代与先秦已有两千年的时隔,而且仅谈及字形也有望文生义之嫌。芍药的花形、花色多变|陈霆 / flickr在汉代的《子虚赋》中有“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这里的“勺药”意为五味调和,和我们所说的芍药花是否有联系颇有争议:东汉文颖解释“勺药”为配置的调味料,其原料味道多样;到了唐代,颜师古则支持“勺药”是草药之名,可作为调味料添加到食物中,从而引申为调味之意;宋代罗愿则以“制食之毒,莫良于勺,故得药名”来解释“芍药”。于此来看,“芍药”与“勺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勺”是调和,“药”指调味料。芍药根的切片|Monterey Bay Spice Company日本的青木正儿写过一篇“勺药之和”的文章来考证两者之间的联系,他说到如今烹饪马的内脏,依然使用芍药的根茎作为消除异味和食性调和的调料。如此古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芍药在古时候的功用,它不只是情人之间传递感情的信物,也不只是药箱里的草药,在先秦恐怕还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难怪古人看重它。于是“芍药”一名的来历便也越来越明晰。从餐桌走入园艺的芍药如今,芍药早已不再作为调料,而在花园里专供观赏,或作为药材被栽培在田里。五月回乡的路上,高铁快速穿过了一片片盛开的芍药花田,让我倍感亲切。那些粉、白、红相杂的花朵,正在宣告夏天的到来。芍药重瓣变种'Pink Hawaiian Coral' |F. D. Richards / wiki commons中国人对芍药的栽培很早。先是从原始的白色芍药中选育出粉色、红色系的栽培品种;到了唐代,重瓣的芍药也被培育出来,与牡丹一并成为国之宠儿;宋代芍药栽培最盛,在作为芍药栽培中心的扬州,人们曾一度举办赏花节来为芍药选美。凑近看看重瓣变种'Pink Hawaiian Coral' 的花朵|Charvex / wiki commons芍药的美丽,不但国人喜爱,欧洲人也趋之若鹜。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芍药很早便传到欧洲。最早,欧洲人也把芍药当作肉食烹制的调味料。之后芍药开始进入园艺,与欧洲本土的其他芍药种杂交形成很多美丽的园艺品种。这些芍药大多是单瓣型的花朵,花期也比较早。芍药的白色单瓣品种 'White Wings'和白色重瓣品种 'Barrington Bride'|Ulf Eliasson & Charvex / wiki commons到了清代晚期,中国的白色和粉色的重瓣芍药、牡丹随着航船抵达欧洲。在它们抵达之前,欧洲人从中国来的瓷器和漆器上见过它们的图像,但他们觉得这样硕大艳丽的花是中国人的异想天开,等见到真花才发觉中国的图画并没有欺骗他们。可惜牡丹不喜欢潮湿阴冷,观赏牡丹的热潮很快冷却,而芍药则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成为园艺中被受青睐的花卉、优秀的鲜切花。意大利人郎世宁笔下的芍药《仙萼长春图之芍药图》芍药植株直立,枝条长且耐运输。美国人从欧洲引入芍药之后培育出很多的切花品种,从此芍药成为切花界非常重要的花材之一。芍药的艰难选育芍药之盛到此并没有结束。栽培芍药和牡丹虽然花色丰富,但缺少鲜艳的黄色类型(大花黄牡丹的发现让牡丹缺少黄色的问题很快解决,可芍药没有很好的黄色花出现)。而且,作为草本,硕大厚重的花朵让芍药很容易低头倒伏,观赏价值大打折扣。巨大的花朵长在柔弱的茎上,容易倒伏|Salicyn / wiki commons为了解决倒伏的问题,日本人伊藤东一利用杂交的黄色牡丹“金晃”和白色的日本芍药“花香殿”,杂交出了著名的“伊藤芍药”。“伊藤芍药”的杂交过程极其辛苦,因为牡丹和芍药的极不亲和性,使得杂交之后所得种子发芽能力极低。在成千上万次播种后,仅有36株小苗成活;并从它们的后代中,最终选育出四个极具代表性的黄色品种。如今,“伊藤芍药”是最受欢迎的芍药属园艺品种。四个伊藤芍药黄色品种之一‘Yellow Crown’|Captain-tucker从调味品到药物,再到人类竞相热爱的观赏花卉,芍药这种曾经流连于河岸的草花,因为人类的喜好而成为文化中的一粒明珠。这种野生于平原沃野的植物,从史前就与人类相伴。然而如今,平原上的野生芍药已经完全绝迹。只有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上,还有大片像仙境一样的芍药,花朵硕大粉白、身姿绰约,悄然开放。内蒙古的野生芍药,今天这样的景象已经不易见到|余天一希望人们不要再打扰野生芍药,让它们在最后的栖息地绽放吧。 作者: 2022/05/16 09:15
  • 人一次最多能吃多少食物? 近年来,“大胃王”的新闻和吃播屡见不鲜,在各种视频网站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当看着他们将放在面前的各种美食在短时间内一扫而空时,很多人会发出“哇”的惊叹,有些人觉得看他们吃饭很爽,感觉自己瞬间也有了食欲。来源|Unsplash很多国家都有所谓的“大胃王”,例如日本的小林尊曾在2011年创下10分钟吃下69个热狗的世界记录,他的记录还包括在半小时之内狂吃337个鸡翅。切斯特·纳特是美国的一位大胃王,也是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10分钟吃热狗66个)。除了这些汉子以外,一些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实际上也有着惊人的胃容量。这不禁让人好奇,人一次究竟能吃掉多少东西呢?来源|Pexels1. 胃究竟有多大?一个成年人的胃大约长25cm,容量大概是1.5L,相当于一瓶大可乐的体积。实际上,胃的具体大小因人而异,也会受到年龄、健康状态、饮食习惯、激素等的影响。正常人的胃容量在完全空腹的状态下仅约50ml,随着人不断进食,胃黏膜下的平滑肌不断延展,才会逐渐扩展成原来的30倍体积之大,即约1.5L。来源|Pexels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在喝下一整瓶可乐以后就不能塞下任何食物了。这是因为胃是有弹性的,像气球一样,胃在吃东西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气球的大小与其内外的压强有关,而胃感知饥饱的程度则受大脑控制。例如,当你喝下3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以后,胃就感觉“饱了”。遍布在胃壁上的神经细胞会及时向大脑发出“饱腹感”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交感神经到达下丘脑,告诉我们胃已经饱了,不要再喝水了。来源|百度百科大约从第5瓶矿泉水开始,人的胃已经扩张到极限,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急性胃扩张。这时候人会非常难受,胃壁被撑得很薄,虽然薄薄的胃壁不一定会被撑破,但一定会对胃部的供血带来影响,如果胃部经常被撑到极限,就可能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除此之外,人体在消化某些营养元素时还会产生激素,这些激素会通过血液到达下丘脑。如果在饱了的基础上非要继续吃,那么就会触发“呕吐中枢”,把吃多的给吐出来,所以一个人正常吃东西是很难被“撑死”的。来源|百度2. 胃容量会被撑大和饿小吗?人的饥饿感并不是胃发出的,而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感觉,胃只是一个“接收器”。胃是由好几层肌肉构成的囊袋状结构,而胃容量是指胃囊扩张以后,能够容纳食物的量。进食的时候,具有弹性的胃被食物暂时撑大,而当食物转移到肠道以后,胃又会恢复原来的形态。所以,某一顿吃得很撑,胃只是暂时被撑大,胃容量也跟之前一样。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大胃王的比赛选手,他们通过训练来抑制呕吐中枢发来的信号。这样一来,在不考虑健康的情况下,大胃王选手就可以让胃里塞入更多的食物,再加上可能他们胃的弹性天生就比普通人更好,于是就让人觉得他们的胃容量好像变大了。同样的道理,某一顿吃得很少,胃容量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个人一顿饭吃多少能饱,与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有关,判断是否吃饱了的不是胃,而是大脑,如果长期保持较少进食量,就算你只吃一点,大脑也会提醒你:“我吃饱了!”所以不管是吃撑或者是饿肚子,都不会把胃容量撑大或者饿小,因为胃的形态会根据食物的量进行调节。3. 长期吃撑/长期节食会怎么样?长期饥饿,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被滞留在胆囊中无法排除,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而长期狂吃,胃被反复拉伸到极致以后,就会变得松弛,胃蠕动能力衰退后会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如果再加上进食过快,还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短时间内还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丢失的情况,严重时甚至能导致人死亡。来源|pixabay不管是节食,还是像大胃王一样“疯狂炫饭”,不正常的进食方式本身就偏离了吃东西的意义,更不用说这背后还有很多浪费食物的现象。吃东西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还有一些积极的意义,比如可以缓解压力。然而吃播过程中很多主播用野蛮的方式进食大量不必要的食物,甚至还有一些危害健康的食物,例如某些超辣食品。这些猎奇视频虽然能给某些观众带来快感,但是这种吃播也在无形中误导暴饮暴食、铺张浪费的消费观,这是我们不应当支持,更不应当效仿的哦!来源|央视新闻所以我们不要盲目跟风,控制吃饭的饭量,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用餐,细嚼慢咽,吃八分饱才是让胃保持健康的秘诀。 作者: 2022/05/16 09:08
  • 暴雨来袭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 这几天,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正袭击南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局地日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多地发布暴雨、冰雹、雷电等气象预警。在极端天气更加频发的今天,如何看懂预警信号、做好相应防范尤为重要。但种类繁多、等级复杂、术语专业的预警如何分辨?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预警信号怎么发出?气象预警和万事万物生消规律一样,有着孕育、诞生、传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孕育,就是预警的制作过程。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多种观测设备,对风(风力、风向)、温度(气温、地温、海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雨(雪)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我国目前投入了6颗在轨业务运行气象卫星、120个高空观测站、23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1093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用于看清大气的微妙变化。收集到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被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被“喂”给超级计算机,计算出一个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预报员再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诊断”天气演变,并与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立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这样,一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诞生了。预警信号怎样分辨?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如常见的暴雨、沙尘暴、台风、寒潮、高温、强对流等,但这些信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在列。1954年,气象灾害预警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那时的预报预警主要靠经验,传播手段也有限,普及程度不高。20世纪末,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预警也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效益。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并发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适用于8类气象灾害预警;2010年,气象灾害预警增至13类;2013年新增强对流预警发布办法,至此气象灾害预警增至14类。2018年,在大雾气象灾害预警中还新增了海雾预警发布办法。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设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有些预警只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等级。以暴雨预警信号为例,其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则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但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复杂多样,同样是在夏季出现的50毫米降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是清凉,但给西北地区就可能带来灾害。因此,各地气象部门遵循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发布本地预警信号。也就是说,各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不完全统一,因此公众需要重点关注所在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除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外,相关部门还会联合发布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预警预报,进一步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收到预警应该怎么办?近5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19.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大雾、高温是发布最多的气象灾害预警。数据显示,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智能终端,都是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便捷渠道。多渠道发布手段配合下,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达到92.7%。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那收到预警信号应该做些什么呢?气象灾害预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信号都是“提前警告”,表明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应该谨慎考虑出行计划,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恶劣天气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遇到橙、黄两色预警信号,则应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并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救灾部门也要高速运转,准备及时的应对措施。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公众获取的预警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当前,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40分钟。一方面科技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预知危险,另一方面,大家对预警也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王志华表示,公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接收和关注预警信息的习惯,了解预警信息背后的意义,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关键时刻不“轻敌”。 作者: 2022/05/13 09:19
  • 西藏航空一航班偏出跑道起火!什么是“黑色十分钟”?飞机事故瞬间该如何应对? 5月12日8时许,西藏航空一航班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时,偏出跑道后起火。事故发生后,机场安全、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目前仍在紧张处置中。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据@重庆机场官方微博 最新通报西藏航空TV9833航班偏出跑道的情况:113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其中40余名轻伤旅客已送往市内医院救治。据中国国家应急广播网发布的《飞机逃生事故法则》显示,飞机失事常见的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空中解体、飞机失事以及降落坠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出现飞机坠地时产生巨大冲击力、飞机燃烧甚至产生有毒烟雾等致命情况。对于普通乘客而言,如何躲开这些致命因素,是逃生与自救的关键。而在事故中,一些细节和逃生动作,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你!记住这些逃生自救知识但希望你都永远用不上愿平安! 作者: 2022/05/13 09:17
  • 塞牙警告!这几种芒果慎买!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芒果,并不是越贵越好吃也不是越大越值得买买芒果,学会看种类更重要懂得分辨不同种类的芒果你就能用更合适的价钱买到你的心水之芒啦路边种的绿色芒果不是青芒!马路边种着的芒果看起来和青芒很像,很多人会捡回家吃,但其实这种芒果是绿化芒,和我们食用的芒果不是一个品种。绿化芒是绿化植物,是用来观赏和净化空气的,因长期暴露在道路旁,会吸收汽车排出的尾气和粉尘,所以果肉内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为养护日常需要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所以绿化芒还可能有农药残留,千万不能吃。而且,绿化芒肉少、纤维多且苦涩,根本不适合吃。想吃芒果,还是去买正经的食用芒果吧,本文提到的芒果,总有一个适合你,记得买的时候对照着选哦! 作者: 2022/05/13 09:1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