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快检查家庭小药箱 药品都放对了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们的家里总会常备一些药品以便不时之需,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家里还会存放长期服用的药物。这些药品我们通常简单放置在收纳盒中,遇到出游的时候为了方便携带也会将药品按服用时间放在小型的服药盒中。但有时不按规定的储存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发现药片“长”大了,还有的变成了凝胶状。你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吗?  所以我们存放药品时,一定要翻开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上“贮藏”一项的要求储存药品。否则,药品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药品变质,从而失去药物的疗效。  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家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保存药品。  温度因素 先我们要看说明书中提到的温度因素。因药品剂型、成分的不同,储存温度也可能各不相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药品产生影响,通常说明书会对不同药品注明常温、阴凉、凉暗处和冷藏等保存条件。  常温指药品在10℃-30℃处存放。大部分没有特殊说明的常用口服制剂均可在常温储存。标明阴凉处的要求不高于20℃。凉暗处指的是避光且温度不高于20℃,如一些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维生素C等,例如夏天气温较高,可把硝酸甘油密封于棕色瓶存放于冰箱。  冷藏药品则需放置于冰箱中,并保持温度在2℃-8℃之间,家中最常见的就是胰岛素注射液、双歧杆菌胶囊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使用的各种栓剂如果温度过高(如超过40℃),则可能会出现软化、融化或变形的情况,影响药物的使用。一般这类药品应放置于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但不可矫枉过正,一般常温储存的乳膏剂不建议放置于冰箱中,以免温度过低或冰箱中的水分过多而导致乳膏水油分离且发生吸潮,影响了药品的质量。  湿度问题 其次,还要考虑湿度问题。湿度过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被一些药物吸收,导致药品变潮湿,从而发生发霉、潮解、稀释及变形;例如丙戊酸钠、阿司匹林等。当空气中的湿度比较低的时候,会有一些片剂发生裂片现象。一般湿度控制的要求在35%-75%之间,通常我们放置的空间都能符合要求。  少数对湿度比较敏感的药物,厂家的药品原包装可以达到储存条件,包括放置干燥剂、分装在铝塑板中等。若说明书中要求药片干燥储存,我们就不能将药片分装在收纳盒中,也不要在药品没有服用完之前扔掉干燥剂,或是改变原有的存放包装。  光线问题 光线问题同样重要。一般情况下要避免药品受到阳光直射。对贮藏如标明了遮光、阴暗处的更要小心,如维生素C、维生素B、异丙嗪、呋塞米、甲钴胺、硝苯地平等,可放在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或者直接保存在原包装的药盒里。  通常说明书中还会提到要密闭保存,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药品的质量影响比较大。氧气性质活泼,能氧化很多具有还原性的药品,使之发生分解、变色、变质,甚至产生毒性,如鱼肝油氧化变红、维生素C发生氧化而变黄。二氧化碳会使药品发生碳酸化,而导致变质,比如氨茶碱易吸收二氧化碳而成茶碱。因此,我们在服用完药品后一定要拧紧瓶盖,铝塑板包装的药物不要轻易破坏。  药师提醒 生活中建议大家合理分类摆放,避免服错、串味,影响用药安全。同时由于大多数药品的储存期限都是有限的,建议每3-6个月清理一次药品,最好用记号笔标记药品的保质期。  文/王楠(北京安定医院) 作者: 2020/09/16 09:18
  • 宝宝用鸡内金越补越虚?教你温和攻补兼施方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许尤佳  为了保持好孩子的消化状态,我常给家长推荐“消积明星”三星汤,其中的原料谷芽、麦芽、山楂都很温和,有积食的小宝宝对证也能服。但“温和”可能在一些家长眼里,却错误地成为效果不明显、见效太慢的代名词。相反,我常常告诫家长“消积力度大、要慎用”的鸡内金,却不知何时成了家长给孩子消积食的“宠儿”。  前段时间有家长说,她常把消积的鸡内金与健脾的山药磨成粉,一起搀在粥里,每天或隔天喂给孩子吃。“既能消积,又能健脾,这不就是自制的攻补兼施粥方吗?”可是真的能这样吃吗?中医保健用“猛”药,不讲究君臣搭配,轻则无效,重则伤身。鸡内金,就是一味消积强力军,给宝宝消积食,不是随便用。  鸡内金“瓷石铜铁”皆能消  孩子扛得住?  鸡内金是什么?就是家鸡的砂囊内壁,能够消化较硬的东西。鸡是连吞进肚里的小石子都能消化的。人服用鸡内金后,能大大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由此看出,鸡内金是从提高消化能力的角度,使脾胃运化不易受累。  清代医师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味酸而性微温,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程度这么厉害的药材,对于我们知道孩子脏腑娇嫩,服用任何食药材都要量少、温和的家长来说,还敢给孩子滥用鸡内金吗?可惜的是,儿科临床多年,我见过不少错用鸡内金的例子。  比如前面所说:  用鸡内金搭配健脾食药材每天给孩子服用  样用的话,鸡内金消积的力度可能远远大于山药补的力度。长期消耗大,孩子的整体气机都会受影响,越“补”越虚。  用鸡内金粉冲水、搀面饼代下午餐、宵夜吃  鸡内金烙面饼,其实是一个名经验方,属于药膳,是给觉得鸡内金味道腥、不肯服用的疳积宝宝吃的,并不适合用在正常孩子的加餐上。与其用强力消减的方法帮孩子抵消进食的负担,不如采用“三分饥”科学喂养,一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吃过量。  有胃病的孩子服用鸡内金,导致胃反酸、胃溃疡  即使正常消食导滞,也要先彻底了解孩子的体质,分辨哪些适合孩子,哪些不适合。有胃病、脾胃虚弱的孩子,更容易积食,调理时也更要手法温和。谷芽、麦芽、莱菔子,都比鸡内金温和。  当然,不是说鸡内金不好、不能用。顽固性积食、有疳积的宝宝,就比较适合用鸡内金。但服用次数和剂量要严格控制,1周不超过1次,剂量不超过3g。如果用鸡内金粉,一次的量也就是两茶勺或1汤勺,大概半个矿泉水瓶盖的量。注意这样的做法并不属于攻补兼施,积食的孩子不能指望用这种方法消积食的同时又健脾。  经典医书上确实有记载用鸡内金攻补兼施的,即用鸡内金粉、芡实粉、面粉按约1:2:3的比例做成“期颐饼”,称其“可作寻常服食之物,与他药饵不同”。不过,这个方子更适合给成年人、老年人补虚,不适合孩子用。与鸡内金相关的攻补兼施方,要看食药材搭配和孩子的体质,一般不建议家长自由发挥自行搭配,遵医嘱为佳。  攻补兼施不是捷径  本虚标实时才有必要  对体质平时还可以的孩子来说,先消积、再健脾,永远是顾护脾胃的必经步骤,尤其强调在有积食的时候不要健脾。在消积阶段时,有些消食导滞的药中也兼顾了些许健脾养胃的功效,没必要再用强力补益的方法健脾。但家长们总是很希望节省时间,恨不能一个方子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对攻补兼施一直很感兴趣。  所谓攻补兼施,其实是专门给体质比较虚,又有实证的患者治疗用的。因为一味攻邪会让身体虚上加虚,才迫不得已一边补、一边祛邪。但是这个补的力度,要十分小心,既不能过补,让邪气实证更为壅滞,又不能剂量小到没效果,使人正气不支。  可以这样理解,当孩子有积食,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过消食导滞,也控制了饮食,吃过素食+三星汤或保济口服液,但仍然会积食,这时方可考虑用攻补兼施。因为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孩子的本虚已经很明显了,此时最需要的是扶正和驱邪,所以要用到攻补兼施。  需要提醒的是,以前我们讲攻补兼施的时候也强调:使用攻补兼施的前提是准确、专业的辨证,用药更需斟酌配伍和剂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粗暴地同时服用补药和攻邪药,并不等同于攻补兼施。  5种温和的攻补兼施法  调理孩子反复积食  如果孩子确因体虚导致反复积食,消化能力很差,有几种比较温和、家长相对好把握的攻补兼施法:  家常攻补兼施方  体虚+积食反复:素食+三星汤+白术佛手汤。  体虚+积食反复+大便溏稀:云术消积汤。  积食+肺虚咳喘:莱菔子+广藿香(各10g)煲水+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  积食反复+胀气腹痛+气虚:补气消滞方(重补气)。  以上消食导滞方,都可对证连用3天,但更建议家长咨询医生后再服用。  这里重点说一下云术消积汤和补气消滞方:  云术消积汤主要适用于脾气虚、体质偏寒、常积食的孩子。这类孩子肠蠕动功能差,大便偏稀,好时大便先硬后软,差时甚至会无由头的便溏。  云术消积汤  材料:白术10g,鸡内金5g,云苓10g,谷芽10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4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分次服用。  功效:消食导滞,健脾养胃,适合食积便溏的孩子。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宝宝可服。  如果孩子没有吃很多,吃的食物也并非容易产生气体的,但肚子总是鼓胀难消,肚子疼,敲击有“砰砰”鼓音,则证明脾胃气虚,无法正常排出气体。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孩子还总是积食、喊累,就需要补气,而非排气,可以用补气消滞汤。  补气消滞汤  材料:山楂5g,陈皮2g,枳实5g,佛手5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小时即可。  功效:补气消滞。适用于胃胀、胃痛等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宝宝可以服。  如果试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采用的攻补兼施效果不大,可能是家长辨证出了问题,用药不太对证,或者孩子的身体状况比较复杂。这些情况,都建议由专业的医生协助开方调理。攻补兼施的基础是明确掌握正确喂养孩子的方法,明白好的消化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9/15 11:18
  • 流言:塑料中的食品会引发癌症 来源:科学辟谣  辟谣专家:许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流言:塑料中的食品会引发癌症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原因1.不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热的饮品。2.不要吃任何包在纸里的或塑料袋子中的热食(如炸薯条)3. 不要吃塑料盒中的食品或微波食品。当塑料暴露在高温下时,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起52种癌症。因此,必须避免饮用各种软饮料,如可乐、百事可乐、AV、芬达等所有浓缩果汁。真相解读:食品包装是现代企业加工食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塑料包装因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和成本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市面上食品包装中。一方面,可有效延长食物保质期减少浪费、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另一方面,透明的塑料包装使食品信息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了商品形象与价值。而网传塑料包装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包装内的食品,食用后引发癌症,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呢?随着人们食品消费需求的提升,食物选择逐渐丰富化,种类逐渐多元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增加食品附加值,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对食品进行包装成为现代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塑料由于化学结构稳定,良好的成膜加工特性,具有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污染,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等功能成为使用最多、发展最快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市场应用量超过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50%,居各种包装材料之首[1]。网传塑料包装会产生52种化学物质污染食品,食用后会引发癌症,所以千万不能食用各种塑料包装的食品,这一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常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单体通过化学方法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不会向食物轻易迁移[2]。食品包装属于《食品安全法》的监管范畴,其中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包装塑料在和食品接触时迁移量不得超过0.01 mg/kg,这种剂量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正规的食品包装和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经过相关政府部门严格的评审程序和产品质量检验才会被授予生产许可证,保证了包装材料都是满足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不能将其简单的归因于塑料。总而言之,市面上正规厂商生产使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不存在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会致癌的可能。[1]食品塑料包装将更轻更健康[J].中国食品工业,2017,(2):16-19.[2]刘宏,王亮,陈胜,等.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及制品中高关注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3):4139-4149.辟谣专家:许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复核专家: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 作者: 2020/09/15 11:16
  • 女性体重超标更易更年期不适 来源:中国妇女报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女性更易出现盗汗等更年期症状,这与月经初潮时间较早、体重超标等风险因素相关。   昆士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对超过1.8万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中年女性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在11岁或更早时间的女性,与在14岁及以后的女性相比,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的风险要高50%;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风险。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管舒缩的重要因素,月经初潮较早的女性在童年和成年后也较易体重超标,这给健康带来累加的潜在威胁。”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博士钟欣芳说。研究人员认为,相关风险因素较高的女性应注意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明文) 作者: 2020/09/11 09:00
  • 颈椎不适咋办?这个教师职业病防治技巧请收藏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2020年9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颈椎病是教师常见病之一,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医生刘杨为老师们准备了一份“推拿大礼”。  颈椎病自我检测  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患颈椎病,先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  1.颈背怕冷,颈部酸痛,自觉颈部或后背特别怕冷,有种发紧感甚至牵扯僵硬感;  2.脖子疼痛时,手臂或手指也出现疼痛或麻木症状;  3.闭上眼睛,左右缓慢旋转头部,有颈椎部疼痛、头晕或偏头痛的症状;  4.脖子经常性疼痛,上肢或者下肢乏力,手握拳,然后完全伸展开,10秒钟做不到20次;  5.长时间低头会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旋转等;  6.对枕头和睡眠环境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特别容易落枕。  如果您偶尔出现以上症状,那就要小心了,颈椎病正悄悄地靠近您。  如果经常出现以上症状,或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两到三项,您很可能就已经是颈椎病患者了,此时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除了颈部体格检查外,还要拍颈椎X线片,必要时做CT或磁共振检查以确诊。这些颈椎所导致的不适多与长期低头的姿势有关。  三种方法缓解颈椎不适  1.轻拿颈肩  拇指与四指合力,从上往下一松一放轻轻拿颈部肌肉,约2分钟。  注意:先拿痛点周围,最后拿痛点,动作要轻,以微痛为度。  2.拿捏肩井  先用患侧拇指与四指合力拿捏健侧肩井,逐渐加力到有酸胀感后保持不动,缓慢左右转动颈椎;  再用健侧拇指与四指合力拿捏患侧肩井,逐渐加力到有酸胀感后保持不动,缓慢左右转动颈椎,并逐渐加大患侧幅度。每侧约2分钟。  3.按手三里  用拇指指尖按压手三里穴,直至局部酸胀难忍,保持力度不变。然后做低头仰头、左右转头的动作,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每侧约1分钟。  上面的三个动作坚持练习,每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为自己的颈椎做个保健操吧。 作者: 2020/09/10 16:33
  • 含有“乳铁蛋白”的网红牙膏真的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作为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大家重点防范的对象。  于是,不少口腔护理产品厂家推出了添加“乳铁蛋白”的网红牙膏,号称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所谓的“乳铁蛋白”能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吗?刷刷牙是否真的能治胃病?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幽门螺杆菌。  1982年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后来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简称HP的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在人的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让它可以存活在胃的黏液层,视胃酸等各种消化液如无物。  这个细菌主要通过产生一些毒素对黏膜会造成一些炎症、损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后,往往容易导致胃炎、溃疡甚至会形成胃癌。  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的人,比普通人发生胃癌的机率要高一些。  后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寄生于胃黏膜,还可以在口腔内生长,特别是在牙菌斑里含量很高。  因此患者感染这种细菌后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顽固性口臭。  那么含有“乳铁蛋白”的网红牙膏真的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  口腔中的牙菌斑上也会有幽门螺杆菌,理论上来讲,如果牙膏中含有一些抑菌杀菌药物,使用后会对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定植在胃里。口腔唾液中也能检测出一部分,但真正要根除的话,还是要根除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才有效。  作为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牙膏的有效成分,乳铁蛋白又是什么黑科技呢?  乳铁蛋白一种在人类的乳汁和牛奶中都普遍存在的物质,除了作为身体中铁离子的搬运工,它确实还具有抗菌的特性。  只不过,相当一部分幽门螺旋杆菌的胃部感染者,口腔里并没有这种细菌。即便存在于人们口腔中,也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对于治疗胃炎甚至预防胃癌来说,口腔里的幽门螺旋杆菌杀灭与否意义不大。  其次,牙膏最多可以清除口腔里的细菌,显然对胃里的细菌无能为力。毕竟咱们从小就知道,漱口水不能咽。  那……要不……咽到胃里杀菌?  千万别!  乳铁蛋白的确有抗菌的作用,但它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尤其是人体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存疑。  牙膏厂商的检测报告或许可以证明在体外实验时,牙膏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它在人体内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那么正确的除菌方式是什么呢?  杀灭活性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药物治疗,患者整个疗程,就是四联药物,标准疗程的要求是吃14天。  幽门螺旋杆菌的科学治疗其实并不难,只不过也没有刷个牙那么简单。  另外,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就是口口传播!所以最近提倡的使用公筷、分餐制等措施,都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作者: 2020/09/04 15:57
  • 长时间戴口罩闷出痘痘,怎么办? 来源:羊城晚报  每天出门必需品是什么?不是手机,是口罩!哪天没戴口罩出门,感觉自己在“裸奔”。自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养成了自觉戴口罩的习惯。复工复产后,不少上班族一天超过10个小时都需要佩戴口罩。戴口罩带来防护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时间戴久了,竟然闷出了痘痘。戴口罩为什么会长痘痘?如何避免闷出痘痘?如果已经长了痘痘该怎么办?  戴口罩闷出痘痘是因为这原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翁智胜解释,佩戴口罩时间过长,口罩压迫,会影响面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因为口鼻不断呼出水气,会让口罩内部温度升高,部分口罩透气性不佳,口罩下的皮肤局部湿度、温度都比较高,造成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增加。  细菌也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繁殖,细菌会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诱发或加重痤疮。  该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廖梦怡介绍,口罩遮盖的位置主要是面颊和“T区”,因此油皮和混油皮更容易“闷痘”,干皮相对不易出现。  如何避免闷出痘痘?有这三招!  疫情还未结束仍不可掉以轻心,口罩还需每天佩戴,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闷出痘痘呢?廖梦怡给出以下建议——  1、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择适合的口罩。如果不是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或各种感染高危患者到医院就医,不需要戴N95口罩,可选择较轻便透气的一次性口罩,定时更换。  2、更换口罩的间隙可以用吸油面纸吸附面部多余的油脂。选择质地较轻盈的舒缓保湿产品,口罩遮盖区域避免使用封闭性过强的油膏状、粉霜状护肤品和彩妆品。  3、限制多脂多糖的饮食,限制乳制品的摄入,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多休息、多喝水、多摄入蔬菜水果。  千万不要用手挤痘痘  廖梦怡提醒,闷出的痘痘千万不要用手挤。粉刺、少量丘疹等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合理清洁、外用市售的低浓度水杨酸类祛痘产品处理,如果无效或者是中重度痤疮(数量较多的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需要到皮肤科就诊处理。  个别敏感性皮肤的患者,可能是对口罩材质或微量的气体消毒剂残留物过敏诱发痤疮。这类患者需要到皮肤科就诊确认。  (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白恬) 作者: 2020/08/26 16:40
  • 身体总怕冷,阳虚如何调理 ? 来源:羊城晚报  我们身边总有些人特别怕冷,哪怕是秋老虎的季节,别人热得大汗淋漓,恨不得24小时空调不停,但这些人吹风扇就觉得很冷,更是不敢开空调,稍不小心遇冷就会感冒。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关静娴提醒,这些人多是阳虚体质。那么阳虚体质该如何调理,听听医生如何建议。  你是哪种阳虚?  关静娴介绍,一般来说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减弱或受损:经常觉得冷,四肢不温,容易觉得累,脸色偏白,唇色偏淡;有些人会觉得口淡、不渴,或者渴的时候喜欢喝热水。  在中医的脏腑辨证当中,阳虚和心、脾、肾三脏的关系比较密切,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特点。心阳虚通常伴有心悸、气短的症状。脾阳虚的人往往不想动,吃少腹胀,大便完谷不化或稀溏不成形,有菜渣等物消化不完全,中医术语就叫做完谷不化。肾阳虚的人很容易腰膝酸软、怕冷、四肢发冷,通常下肢更明显,或者夜尿多。  此外,阳虚证也很容易与气虚证并存,气虚的人通常会容易累、乏力、不想说话、头晕、自汗。自汗就是不动或轻微运动就会出汗。阳虚还可以表现为两个脏器或多个脏器的症状同时出现,或夹杂阴阳气血虚等症候。  阳虚如何破?  要想改变阳虚体质,调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专家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以建议:  【少熬夜】晚上9点到凌晨3点的时段是人体阳气储存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段内睡得越足够,体内的阳气就越会旺盛。如果长期熬夜,很容易耗伤我们的阳气,同时早上太晚起,也会封杀阳气,使阳气不发。早起指的是早上五六点。  中医认为,睡眠是一大补,早睡早起最佳的时间是晚上九点睡,早上的五六点起是最好的。都市人最晚不可超过23点睡,早上起床最晚不能超过9点,否则,睡再长的时间也没用。晚间的补阳段是21点至凌晨3点。实在难做到,可以尝试早起,早醒让阳气升发,然后再补眠一个小时左右,但最迟不能超过9点起床。  【早起运动】早上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早起有利于阳气的升发。中医说动则生阳。运动可以鼓舞我们的阳气,对于阳虚的人,早上运动更加有利的。阳虚的人适宜做一些发汗不多的运动;普通人没有阳虚的症状,适当做一些运动出汗是比较好的。  【多晒背】阳虚的人要适当晒太阳,尤其是对着背部晒太阳,因为我们背部有督脉,其乃“阳脉之海”。夏天早上九点左右对着督脉晒就可以补充我们的阳气,秋冬可以稍微晚一点等太阳暖一点再晒。  【午休10分钟】建议中午时可以午休10-15分钟。可以躺下来睡一会儿,或者是闭目盘腿打坐,打坐更有利于阳气聚集在我们体内。  【别吃太饱】长期吃得过多过饱也容易伤脾胃,脾胃是我们生化气血的脏器。  【少吃冷饮寒食】如果夏天进食很多冷饮、雪糕、凉茶,就容易把大量的寒气带入体内,体内就会消耗我们的阳气作出一个平衡,所以夏天这个时节是最容易伤阳气的。阳虚的人少吃寒凉的食物,寒性的药物也不适宜久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空调房注意保暖】在空调房里面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腰背部和下肢,要着重披披肩、穿丝袜或用毛巾盖一下膝盖。女士穿露脐装、超短裙,还有男士穿短裤,长期在空调房里吹风,容易导致阳气受损。  【适当吃补阳食物】要多选择吃补阳的食物,姜是首选。可以用来做调料,也可以用白醋浸鲜姜,或者选择辛辣味的香料,辣椒、花椒、胡椒、姜葱蒜,阳虚的人都可以适当吃多点。肉类可以选择牛肉和羊肉,阳虚的人夏天也能吃羊肉来适当补阳,前提是要看阳虚的程度。假如吃了觉得口苦,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辨错症,补多也容易上火。  蔬菜可以选择韭菜、洋葱、秋葵、南瓜。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吃坚果类的腰果、核桃、松子等。水果可以吃龙眼、樱桃。可以做韭菜牛肉夹、元肉栗子小米粥、黄芪乌鸡红枣汤、山药煮羊肉,这些都可以作为补阳的药膳。同时要注意多些吃蔬菜,要避免进补过度而上火。 作者: 2020/08/26 16:38
  • 人体血液中发现促肿瘤代谢物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癌症学最新研究,科学家发现了衰老与癌症进展之间的一种新关联,他们在人体血液中首次发现了促肿瘤代谢物。这意味着,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失调应在人类癌症发生和死亡风险增加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衰老与癌症进展之间新关联的出现,为未来新型癌症疗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此次,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约翰·布兰尼斯及其同事,使用30名30岁或以下的健康捐献者的血清和另外30名60岁或以上的捐献者的血清,详细处理了人类癌细胞系。研究团队发现,用年龄较大的捐献者的血清处理过的癌细胞获得了迁移、入侵、生存和转移的能力。这些细胞还展现出与侵袭性癌症相关的蛋白质水平升高,以及对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的抗性。  研究团队分析了老年和年轻捐献者血清中的代谢物,发现老年捐献者的样本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物甲基丙二酸的浓度明显较高。随后的基因分析显示,甲基丙二酸浓度较高与SOX4基因的表达增加有关,SOX4基因有助于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形成,在侵袭性癌症中表达水平较高。当SOX4活性被阻断时,甲基丙二酸并没有增加癌细胞的迁移性和侵袭性或对化疗药物的抗性。  综上所述,60岁及以上的人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一种副产物升高,会诱发癌细胞的耐药性和转移等侵袭性特征。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可以表明年龄增长会促进血液中甲基丙二酸水平的升高,从而使癌细胞能够迁移、入侵、生存和转移。甲基丙二酸的积累,代表了人类发现的衰老与癌症进展之间的一种新关联,是新型癌症疗法的潜在靶标。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也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癌症治疗的新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提高免疫治疗有效性的方法。一种名为TREM2的蛋白质会在肿瘤细胞内和肿瘤周围大量表达。这表明,当与阻断某种蛋白质疗法相结合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  总编辑圈点  常有人真心实意地疑惑,为啥古代人不得癌症?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没有活到能得癌症的年龄。很多癌症是人体自然老化中基因突变的产物。人类想要长寿,却又不得不面对癌症这一长寿带来的棘手命题。文中所说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癌症和年龄的联系,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潜在靶标——甲基丙二酸。而且,它还与某种基因的表达有关。这相当于已经发现了“敌军”,还找到了敌军的指挥中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接管指挥中心的方法了。 作者: 2020/08/25 09:26
  • 当心消费陷阱:“医美面膜”比普通面膜更好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复敏感肌……”一段时间以来,被一些商家称为“拯救皮肤神器”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等颇受追捧,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介等营销渠道,成为流行的护肤用品。  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1月就指出,所谓的“医美面膜”实为医用敷料,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为名称,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  专家指出,医用敷料成分简单,主要作用为修复皮肤屏障,并没有其他功效,管理规范医用敷料市场迫在眉睫。如何促进行业自律,有效约束电商平台,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是相关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医美面膜’的叫法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面膜我现在只用医美的!”“我要把其他面膜的钱省下来全买医美面膜!”……打开一些社交平台,经常能看到关于“医美面膜”的推荐。  “90后”女孩小李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使用“医美面膜”是在2014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做了激光治疗后,医生给她开了一款胶原蛋白敷料,其用法和外观与普通面膜类似,但价格高出好几倍。“薄薄一层,用完感觉比较温和。”  2018年前后,她发现这款敷料开始在网上爆红,并被冠以“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的名号。  今年8月中旬,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查询一些“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品牌,发现其销量巨大,其中一款品牌月销量高达40万单,还有两家店铺相关面膜销量均达10万单。  尽管国家药监局今年1月就宣布不存在所谓的“医美面膜”,但在一些网络销售平台上,依然能见到“医美面膜”的身影。  记者在某平台上搜索“医美面膜”时,出现的综合推荐虽已与面膜无关,但搜索“械字号面膜”时依然有1万多条信息,并有以“全能面膜”等为关键词的产品推荐。另一个电商平台虽然屏蔽了“械字号面膜”关键词搜索,但搜索“医美面膜”时仍有近2000个产品链接。  小李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在朋友圈和美妆博主的推荐中看到“医美面膜”的宣传,称其为“医院同款”,可以“祛痘淡印”,“适用于敏感肌肤”,“介于药与护肤品之间”等。  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黑龙江女孩奇奇在朋友圈看到微商推荐购买了“医美面膜”。“我脸上容易长痘痘,看到推介的医美面膜有这么大功效,就买来试试。”奇奇说,实际使用效果让她很失望。  奇奇说,那些贴着“祛痘、淡化痘印”标签的“医美面膜”,自己使用之后感觉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一款“医美面膜”反而会刺激痘痘产生。此外,这些面膜承诺的“美白、抗皱”功效,用完后更是“几乎没有效果”。  据西南医院皮肤科医生陈奇权介绍,医用敷料主要用于激光、刷酸等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和损伤的临床操作术后皮肤屏障修复,其功效主要是特定情形下的镇静、舒缓、角质层水合保湿,并不能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  专门从事面膜代理的妮妮告诉记者,市面上的“械字号面膜”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都标注的是“敷料”或“冷敷贴”,“但是为了让没用过的顾客更好地理解”,她在朋友圈发文时一直使用“医美面膜”的称呼。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生石蕾认为,市面上的所谓“械字号面膜”,有些宣传过度了,“医美面膜”的叫法并不是专业名词,而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高庆认为,“医美面膜”的概念利用了消费者和医疗人员之间的信息差,误导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一看到这个关键词就会想到“治疗”效果。  “医用敷料会简化成分,普通面膜成分更加复杂”  国家药监局指出,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石蕾介绍,“敷料”指用于保护伤口、创面的医用材料,专门用于医疗治疗的棉片、纱布、膏药等就是医用敷料,而有些用于治疗目的的敷料用类似面膜的形式制造出来,在激光术、光子嫩肤、水光针等医疗美容项目后给患者使用,进行术后修复。  她还指出,医用敷料的成分比较简单,“为了保证使用者不过敏,会简化成分,基本上只含有玻尿酸,而普通面膜为了提高竞争力,如增加除皱、美白功能等,成分会更加复杂”。  作为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在生产工艺方面比普通面膜要求更严格。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医生袁超指出,医用敷料的生产药厂空气洁净度至少要在10万级以下,更适合用在有创伤创面的皮肤上。  对于多数“医美面膜”宣称“敏感肌肤适用”,袁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一方面,只能说医用敷料对敏感肌肤有“舒缓、修复”作用;另一方面,敏感肌肤在实验条件下是有严格规定的,很多患者声称自己是敏感肌肤,但实际可能是皮肤病,同时,敏感肌肤也分为很多类,比如生理性敏感、病理性敏感,对是否适用于敏感肌肤的表达应谨慎。  而对于“医美面膜”是否“介于药和护肤品之间”,2019年1月,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中明确指出,在国家法规层面不存在“药妆品”概念,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提示,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这一点也得到了袁超的证实。她接诊的病人中,就有一些患者由于过度使用医用敷料导致水合性皮炎。  “面膜只是皮肤的‘零食’而非‘正餐’”  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强调行业应强化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对规范医疗美容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从监管角度看,需大力整治行业乱象。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因此,品牌商应当诚信经营,不能为了增加销量而夸大产品功效。  业内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大力打击产品虚假或过度宣传,保证宣传语在商品应有功效范围内。“既然医疗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就不该放任自流。”高庆指出,医用敷料应当同其他医疗器械一样严格控制流入市场,相关部门未来需继续严格把关,从法律、制度层面肃清行业发展问题。  高庆表示,当消费者购买使用医用敷料导致皮肤过敏、受损时,可以向工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投诉,相关部门可对商家处以罚单、警告,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督促其完善生产研发技术、调整产品宣传方式。  对于电商平台,应督促其不越位。根据电子商务法,商家如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高庆分析称,各电商平台理应规范商品搜索关键词及说明,保证消费者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袁超认为,电商平台应通过细化归类来约束入驻商家。“一款产品是医用敷料还是普通妆字号面膜,其功效是补充水分还是舒缓镇定,归类要更加明确,以便于消费者了解情况、按需购买。”  消费者自身要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专家建议,消费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医用敷料功效,遵医嘱购买,不过度使用;其次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审慎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不盲从不跟风。  “面膜只是皮肤的‘零食’而非‘正餐’。”石蕾认为,消费者出现皮肤问题时切不可擅自购买普通面膜治疗,真正的护肤应该注意不熬夜、多运动、少吃糖等。  怎样正确选用你的面膜?(延伸阅读)  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外科敷料(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接触性创面敷料(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包扎固定敷料。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用敷料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来划分,分别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医用敷料凡是声称无菌的,其管理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若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的创面,或用于慢性创面,或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类别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国产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需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  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  所谓“妆字号面膜”,即按照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产品,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  根据产品上市前监管方式划分,面膜类化妆品分为两类:第一类,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的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产品;第二类,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保湿、清洁、滋润等功效的产品。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医用敷料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面膜类化妆品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虽然化妆品没有明确的用量限制,但面膜并不是越频繁使用越好。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每天使用面膜,可能加重皮肤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利于皮肤健康。 作者: 2020/08/25 09:1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