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维生素ABCDE与免疫力 维生素ABCDE与免疫力 新华网   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两类。  维生素A——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  维生素A是一类含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总称,具有维持正常视觉、促进上皮组织增殖分化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功能。其参与人体免疫系统成熟的全过程,能够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维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  我国成人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男性800μgRAE/d、女性700μgRAE/d。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含维生素A最多的食物是肝脏,鸡蛋中也富含维生素A。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月食用1至2次猪肝,每次1至2两左右,即可轻松满足维生素A的需要。蔬菜水果当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色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含类胡萝卜素比较多,也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A的作用。  B族维生素——“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B族维生素是一个“大家庭”,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等。B族维生素是参与人体三大营养素新陈代谢的重要辅酶,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能介导免疫调节,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如维生素B6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激活,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维生素B12作为细胞免疫的免疫调节剂;叶酸支持免疫应答等。  维生素B1和B6在肉类、蔬菜、谷物、豆类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较广,动物性食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肝、肾、蛋类、牛奶等。维生素B12绝大部分来自肉类,如鱼类、动物内脏类、蛋类、奶类等。  维生素C——增强免疫功能的“头号帮手”  维生素C有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美白肌肤等多种功效,通过支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各种细胞功能,有助于免疫防御。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兰花、辣椒、白菜和刺梨、猕猴桃、草莓等,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足以提供每日所需维生素C,一般人群不需要额外补充。  通过日常饮食补充维生素C需要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因为放久了之后维C含量会大大减少。另外,维C受高温容易分解,对于蔬菜,能生吃的就生吃,建议不要过度烹饪。用健康油脂烹饪的菜汤中会留下很多维C,喝了既能补维C,也能补充优质脂肪。  维生素D——免疫力的调节剂  上世纪,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鱼肝油中治疗佝偻病的成分是维生素D。因为是第4个被命名的维生素,所以称为维生素D。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当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会出现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故其能参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既能增强先天性免疫应答,又能抑制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 μg/d。维生素D在动物类食物中含量丰富,比如肝脏、蛋类、奶制品等,其中富含脂肪的鱼类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日光照射也是维生素D最主要、最天然和最经济的来源,因而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的第一道防线  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和细胞内部结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此外,它还能增强黄体激素的分泌,促使受精作用的完成,这也是其生育酚得名的由来。维生素E(生育酚)是细胞组织中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是机体对抗脂质过氧化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破坏,对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mg α-TE/d。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分布广泛,食用油通常是人们从膳食中摄取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另外,在豆类、坚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来说必不可少,通过健康均衡的日常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从而为身体铸造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作者:荣爽,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委员、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  特别鸣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专家 作者: 2020/06/05 16:05
  • 如何提升免疫力?守好这三道“防线”很重要!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杨代武 黄亚鑫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好转,人们陆续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会对肺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攻击,完成这一破坏的主要环节就是病毒攻破了一道叫“免疫”的人体防线。  既然免疫力对人体如此重要,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成为“免疫大力士”呢?主要是砌好“三道墙”,即我们身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护墙指的是我们的皮肤和黏膜,当病毒、细菌等致病的微生物侵袭时,我们的皮肤黏膜屏障可以隔离掉90%左右的外来侵害;第二道墙是我们身体分泌出的黏液中所含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护墙是病原微生物侵及机体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  如何砌好这“三道墙”呢?首先,努力保护和呵护整个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尽量规避呼吸道粘膜、口腔黏膜等损伤;第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保证合理的膳食是第一位的。因为上面提到的皮肤黏膜、各种防御细胞最基本的营养素便是蛋白质,如果吃不好的话,免疫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搭配谷类、肉类、蔬菜类这三大物质,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身体健壮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身体、心理、人际关系这三方面是相关互联、相互影响的,比如说高血压、胃炎等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都是由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的。我们既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要和社会相适应,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营造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氛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 作者: 2020/06/04 09:15
  • 宝宝便便先干后稀因脾胃虚?教你用三碗粥水调理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许尤佳  大便是宝宝肠道健康的晴雨表,“香蕉便”更是各位家长眼里的“模范便”。但是,有一种便便有点复杂,很多家长表示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嗯嗯”的时候很费劲,要等蛮长时间才能拉出来。接下来就会轻松很多,但是拉到最后又有点偏稀。这种情况,宝宝到底是脾虚还是积食?是便秘还是腹泻?似是而非,家长不好判断。  不怪家长辨证不出,这种先干后稀的“亚健康”便便太能迷惑人——看上去似乎正常,但其实只是“长得正常”的问题生,是“假优等生”。其实,只要宝宝排便有费劲的感觉,或蹲在马桶上要很久才拉——无论后期多顺畅,这其实就是一种大便不正常的信号。  “假优等生”的幕后主使还是脾胃问题  一般来说,宝宝的大便先干后稀,有两个原因:  ① 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宝宝只是偶尔排便时先干后稀,也可以算是正常现象。通常除了一日三餐,一般孩子都要加上午餐和下午餐,有的还有睡前宵夜。  早餐食物入腹后形成的便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肯定比晚餐形成的便便要长,水分流失也相对多一些。更不用说很多宝宝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排一次大便,宿便就更多。  所以,宝宝偶尔出现先干后稀大便——但排便没那么费劲,这一般属于大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不同导致的,是可以接受的。  注意,只要孩子定期排便且有规律,排便时无痛苦感,便便性状正常,那么,排便频次较长一些并不一定属于便秘。  ② 脾胃虚弱  但宝宝如果长期大便先干后稀、排便前期十分费劲,就不符合理想大便的标准。从中医的角度辨证,这是脾胃出了问题。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宝宝排便,看看是否有以下两种情况:  前段干结:脾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脾土生肺金,如果脾比较虚,运化能力不强,营养精微无法向上运化,肺就得不到滋养。而肺和大肠又互为表里。肺气虚时,肠气也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蠕动,将排在前列的便便推出体外,刚开始排便就会困难。  胃阴虚。此外,排便不正常的宝宝还可能是胃阴亏虚。胃中的津液不能下润,肠道津液就不足,转而吸收大便中的水分给自己补给,导致前段的便便容易干结。  所以,归根结底,脾气虚、胃阴虚是导致宝宝大便前段干结的主要原因。只不过,这种情况比气虚便秘要好一点,情况没那么严重,所以宝宝不至于完全拉不出。  后端溏稀:脾阳不足  脾虚生湿,湿浊滞留在体内,就容易出现大便溏稀。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如果吃得过于丰盛,脾胃稍有些怠倦,那几天就会出现先干后稀的大便。  这个并不难处理。只要清淡饮食、合理助消化后,即可恢复正常。可以这样吃:宜吃好消化、软烂、清淡、性平的食物;少吃难消化、滋肥厚腻、过寒过燥的食物。如果长期都是大便越到后面越稀,脾阳不足、脾胃虚弱肯定是没跑的了。  脾胃虚弱就健脾?得先问问消化系统的意见!  发现宝宝的脾胃出了问题,家长就要把脾胃亏缺的气虚、阴虚、阳虚补足。大便先干后稀,和便秘还是不同的,不能当便秘处理,更不能盲目给宝宝吃清热通便的药物。  一般情况可以不用药, 但如果宝宝大便经常先干后稀,可以给宝宝服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小儿启脾丸、小儿健脾散、参苓白术散、儿康宁糖浆,具体剂量视宝宝体质、年龄、病情发展而定。  这里要提醒家长们注意,常说给宝宝健脾,一定要在宝宝消化好的情况下才可以吃健脾药物或方剂。也就是“10秒消化判断法”中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四项都要正常才行。但本身大便先干后稀的宝宝,就需要调理脾虚,那大便不正常,还能健脾吗?有这种情况的宝宝,可以先暂时忽略大便这一项,主要看舌苔、口气、睡眠是否正常。若这三项中有一项不正常,就需要先消食导滞,才能再健脾温补。若这三项都很好,只是大便有问题,则可以在此时适当健脾。  大便容易先干后稀的宝宝,在日常饮食喂养上要注意什么呢?  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食物:粳米、籼米、锅巴(锅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药、扁豆、牛肉、鸡肉、牛肚、猪肚、鳜鱼、葡萄、红枣、胡萝卜、土豆、香菇等。  忌吃食物:  ①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之物:苦瓜、冬瓜、茄子、芹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等。  ② 味厚滋腻、阻碍脾气运化之物:甲鱼、牡蛎肉等。  ③ 利气消积、易耗伤脾气之物:荞麦、白萝卜、香菜、山楂等。  对付先干后稀的便便,还可以用以下3种温和的食疗:  葡萄干粥  材料:粳米50g,葡萄干10g。  做法:粳米下锅,加约5碗水,煮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功效:养胃健脾,适用于脾虚贫血者。  适用年龄:1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宝宝可以服。   小米枣仁粥  材料:小米50g,酸枣仁10g。  做法:小米下锅,加约5碗水,煮熟后放入酸枣仁搅匀,再煮20分钟。  食用时,酸枣仁不吃,可加少量蜂蜜调味,每天服用2次。  功效:补脾润燥,适用于大便干燥的情况。  适用年龄:1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宝宝可以服。  茯苓扁豆红枣汤  材料:茯苓10g,白扁豆10g,去核红枣3枚。  做法:材料加水放入炖盅,隔水炖1个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可服。蚕豆病宝宝可以服。  用小儿推拿辅助补脾胃,没有副作用,对宝宝的消化、肠胃问题更有较显著的效果。  许教授推荐小儿补脾推拿    运水入土/40次  自小指尖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    补脾经/200下  循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揉中脘/2分钟  用指端或掌根按揉肚脐上方中脘穴    清大肠经/100次  自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顺逆摩腹/各2分钟  用手掌或四指摩先顺时针摩腹再逆时针摩擦肚脐周围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6/03 09:55
  • 这十大错误习惯,可让关节“折寿”!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邢丹文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邢丹“熊猫医生医学漫画”供稿 作者: 2020/06/01 11:14
  •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病期 它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各地学校陆续复学,学生们也将结束这“史上最长假期”回归学校。然而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病期。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预防?且听专家怎么说。  关注:手足口病传播系数是新冠病毒的三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或日常接触传播。该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2—10天,病程一般为7—10天。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237.6万位居第一。这个数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现在是时候关注除新冠肺炎以外的传染病了。”国家卫健委新冠防控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近日举办的2020首届《知足常乐 “依”路平安》手足口病防控征文暨防控卫士评选活动上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其他原因让一些家长对疫苗接种产生犹豫,然而夏秋季节是疫苗接种的关键时刻。  “如果3个月不接种疫苗,则爆发流行风险将逐渐加大,麻疹病毒传播系数是12—18,百日咳是12—17,新冠病毒是1.4—2.5。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曾光认为,如果忽视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数可能将明显高于目前水平。  研发:中国手足口病疫苗领跑全球  2008年3月,安徽阜阳地区出现了多名以发热及手足口臀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了集中爆发,经调查是EV71病毒所致,病毒迅速蔓延至全国26个省份。  据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疫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云涛研究员介绍,我国手足口病(EV71)疫苗于2008年开始研发,历时9年获批上市,领跑全球,在技术上做了许多突破。  张云涛表示,在EV71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们还建立了EV71抗原综合抗体等一系列国际标准,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认证。  现状:手足口病整体疫苗接种率仍偏低  在幼儿阶段尤其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家长要更加重视起来。易发于夏季的手足口病,不仅传染性强,最可怕的还是重症比例大。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唾液传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和消化道排泄物传播等。年龄小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喜欢用小手接触嘴巴,病毒通过唾液传播,进而使其致病。  相关研究表明,手足口病需要在免疫接种率达到78%以上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目前各地EV71疫苗接种率从10%—50%之间不等,远低于形成群体免疫的要求。  如何提高EV71疫苗接种率?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琦认为,在新冠疫苗的防控常态化中,联合接种优势格外明显。首先,在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完全平复的前提下减少去医院的次数,一次就诊,多种保护。其次,在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减少往返门诊的次数也能节约时间,减少出行成本。  为此,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EV71疫苗与乙肝疫苗、麻风疫苗、流脑疫苗的联合接种。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论EV71疫苗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种,还是分开接种,其安全性相同,免疫保护作用也是一样的。  辨别:“三个四”揪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过饮食、飞沫、接触等传播,患儿玩过的玩具、餐具、奶瓶、毛巾、被子、内衣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和病毒,健康的小宝宝接近或接触这些被感染的东西后,可能会让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是通过看护人而接触到手足口病病毒(EV71)并发病的,而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EV71)后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会传播病毒。  4—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临床上容易与疱疹性咽颊炎混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提醒,家长应该掌握辨别小技巧,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咽颊部疱疹,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病发症,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4—6天,偶尔延至两周。  手足口病早期像感冒,起病急,发热,一般为38摄氏度左右,有咳嗽、流涕、影响食欲、恶心、呕吐等表现。1—2日后,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疱疹也会出现在臀部和膝盖处。  区别手足口病引发的皮疹须要记住“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胡冰强调,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尤其对于6个月-3岁的孩子来说,要尽早进行疫苗接种。此外,还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记者喻京英) 作者: 2020/05/29 11:17
  • 这项技术,能够根治早期的肿瘤!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杨代武 黄亚鑫  肿瘤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对身体造成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时刻威胁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目前,针对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开始运用消融治疗,这种方法能够根治早期的肿瘤。那么,消融治疗有哪些类别?它的原理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消融技术分为热消融和冷消融两种,从物理原理上看,热消融又可分为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其中,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应用频率小于30兆赫兹的电磁波,使得射频电极针周围形成高频交变电磁场,电极针周围的离子受到交变电流的激发而发生碰撞、摩擦形成热量,当热量超过肿瘤组织的耐受程度时肿瘤细胞会发生凝固性坏死,肿瘤周围的小血管因为受热损伤而闭塞,从而阻断肿瘤血供。  微波消融的原理和射频消融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频率不一样,微波消融采用的是大于900兆赫兹的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越大,电离子之间的摩擦压力就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快,热效率就越高。但是,并不是说微波消融一定就比射频消融好。因为微波消融虽然热效率高,作用范围大,起效快,但是相对来说风险也更高。而射频消融相对比较温和,安全性也更高。  除了热消融,还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冷消融,即冷冻消融。这种技术利用气体高速使电极针通过一个狭窄间隙,之后形成显著的温度降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会在超低温下受损,细胞内的超微结构肿胀或者消失,细胞核肿胀或者溶解,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冷冻消融与热消融相比具有一些优势。首先,热消融是使整个细胞蛋白质完全变性坏死,而冷冻消融是把组织细胞完全崩解掉,而不是使它的蛋白质变形。因此,冷冻消融能巩固保留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损毁后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激活肿瘤免疫。此外,当进行冷冻消融治疗时,冷冻球的范围比较大,可以涵盖四、五公分,病人接受治疗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特别疼痛,病人的耐受比较好。所以,冷冻消融目前更多的是用于肿瘤中晚期的减瘤手术,同时结合免疫治疗,效果会更好一点。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周翔教授 作者: 2020/05/28 09:34
  • 大家常犯的9个用药错误,你中了几条?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马乐、杨海峰    家中备置常用药品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但是大家往往容易忽视错误用药带来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容易犯的用药错误有哪些呢?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傻傻分不清楚。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或药房购买的药物。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是指患者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疗效肯定。  (2)药品放到过期继续服用。专家建议,禁止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同时,药品开封后,应注意防潮,储存在相对干燥的地方。  (3)从不看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一般包括药物的适应症、服用剂量及频率、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  (4)药品用茶或饮料送服。不论中、西药品,最好是用温开水服用,不宜喝茶、咖啡、牛奶或果汁等,因为这些饮品中的某些成分会与药品中的成分结合或反应,产生沉淀物,影响药品的吸收。  (5)饮食不管不顾、毫无禁忌。服药期间,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调整饮食,不同的疾病对饮食的要求不同。  (6)药品喜欢掰开吃。药品最好不要掰开吃,比如常用药品肠溶片,该药外有肠溶衣保护,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掰开吃药不仅会破坏药物的原有效果,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  (7)滥用抗生素。感冒发热时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按时定量,切忌时断时续服用;凡是口服药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就不进行静脉注射。  (8)维生素C服用太随意。维生素C本身就是药物,如果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如阿司匹林、叶酸、碱性药物等,不仅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利用,其功效也可能受到影响。另外,服用维生素C时不能大量食用虾、猪肝、牛奶、奶酪、海鲜、鸡蛋、牛奶、动物内脏等食物。  (9)用保健品代替药品。一般市面上的保健品都宣称有一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的人群,但实际上其作用是调节生理功能,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单独使用时作用不大。  资料来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卫生发展与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5/28 09:28
  • 儿童夏季忌大补,试试这5大保健心法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许尤佳  小满之后,初夏过半。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讲讲儿童夏季保健的总攻略。收下这篇“锦囊”,这个夏天,宝宝的身体就不会差了。  忌大补,南北方宝宝都要小心“上火”  儿童保健离不开对每一个季节特点的把控。我们在说具体可行的夏季保健方法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夏季的气候特点,它有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养育方式。  “夏主长”,但不能峻补。夏天是万物孕育、成长并逐渐趋于成熟的季节。宝宝春季的时候是否养育得当,看夏天有没有蹿个就知道了。  不过,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夏天既然“主长”,就要多补钙,多助长。其实,夏天又湿又热,阳气浮于肌表,身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处于空虚、虚寒状态,脾胃消化根本经不起峻补。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夏天宝宝长高,更多是春天养育的反馈。夏天是所有季节里最不适合大补的。饮食喂养上,不能给脾胃消化增添负担。  夏天热,会带来“火”。家长对“热”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温度上。不同的热会对宝宝的身体带来不同的火。  北方干燥炎热:肺火易燃  北方地区偏干燥,夏天一到,热邪与燥邪会同时影响宝宝,肺火很容易烧起来。很多北方地区的宝宝,夏天很容易呼吸道感染,干热的地域气候特点占了很大原因。因此,在呵护宝宝的总原则上,要以清热润肺为主。比如说,在宝宝体质不会过于寒凉的情况下,雪梨糖水可以适量喝。  南方湿热黏腻:心火、肝木不安宁  和北方地区相比,南方的夏天总是黏黏的。时不时有场雷阵雨,空气中湿度很大。暑湿上犯,宝宝的心火、肝木就容易过盛,脾胃也会更虚弱。具体可能表现在:春天肝火过旺导致的脾气大,到了夏天更严重;饮食上胃口不佳,比平时更难喂进饭。  南方的宝宝要降火,是在呵护脾胃的同时平心火、生津液、解暑热。有没有绝大多数宝宝都适用的安夏法呢?  夏季保健的5大心法  ① 减苦增辛,加点葱姜蒜  夏天炎热,对宝宝的喂养就不能再像春天那样“减酸增甘”了,而应该顺应夏季气候特点,变为“减苦增辛”。  减苦,不仅仅是指味觉上的苦味食物,更多是“苦寒”的意思。夏天很多应季蔬果都比较寒凉,在给宝宝吃的时候,把控量非常重要。比如,宝宝吃桑葚的时候要精确到几天吃1次,1天吃几颗。再比如,可以给宝宝偶尔吃冬瓜、苦瓜,但不要每天吃,更不要几种寒凉食物轮换着吃,会很伤孩子的脾胃。  增辛,不等于无节制地给宝宝吃辛辣的东西。而是说在照顾宝宝脾胃消化的前提下,炒菜时适量加入葱姜蒜等味辛的调味料,达到养心护肺的功效,还能给夏天容易气随汗泻的宝宝养阳气。  总体而言,夏天给宝宝吃的菜肴要清淡爽口,油不要多放,量不可贪多。喂养可以遵循“吃辛护肺,吃炒暖脾胃,吃少量微凉的瓜果解暑”原则。  ② 正确吹空调,提防中阴暑  夏天家长都会注意避免宝宝出门暴晒跑跳,所以中暑的情况不太多。但宝宝贪凉吹空调、“中阴暑”的情况却很多。  “中阴暑”是中医说法,指的是宝宝过度贪凉,常常吹电风扇、空调散热。空调温度过低,会让寒邪袭于肌表,毛孔一下子全闭塞,热闭于内、暑湿困于内而致病,出现类似“中暑”的症状: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  当然,不是说宝宝就完全不能吹空调、吹风扇,而是要注意风口不要对着宝宝吹,尤其头面部、天突穴、神阙穴、涌泉穴要顾护好。  穿衣上,反而要注意“防冻”,保证背暖、肚暖,出汗勤换衫。如果宝宝刚回家、大汗淋漓,要先在室温下给宝宝擦汗,最好平静下来,洗温水澡,更换干爽衣物。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比如晚上睡觉时,再酌情开空调。注意,即使家里开空调,也最好开窗透气,室内要加湿。  ③ 睡好子午觉,晴天缓行  总是叮嘱家长晚上9点就要让孩子上床,10点左右最好睡着,做到早睡早起。不过,夏天昼长夜短,宝宝睡觉稍晚一点也可以。  让宝宝睡好“子午觉”十分重要,可以起到养心的作用。比如,夏天宝宝具体的作息可以这样安排:晚上9:30~10:00上床入睡;早上7:00左右起床;中午11:00~13:00睡1小时左右的午觉。  夏日如果要外出散步,注意不要选择阴天、雾霾天、刚下完雨以及空气太湿热的时候出门。天气晴朗的时候,上午10点左右、下午4~5点,可以带宝宝出门走走。  ④ 呵护情志,适量运动  比起夏季常见病,我更想提醒家长们关注宝宝的情志问题。夏季肝木、心火过亢,再加上被迫经历了超长“居家寒假”,复学后,孩子的情志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过于兴奋,在校期间跑跳、疯玩;不适应上学节奏,注意力不集中,神游天外等等。  所以,要呵护好孩子的情志,适当让宝宝外出“广步于庭”,做做运动。适当出汗,能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返校的学生来说,家长可以开始教导保健要诀,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特别注意的是,戴着口罩大量运动,会导致呼吸阻力加大,心肺负担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缺氧、气胸等危急生命的情况,家长要和返校的孩子说明严重性。  平时也可以煲安心莲子水等宁心安神的汤水给宝宝喝。  ⑤ 食药材煲水,解暑祛湿兼小补  夏天不适合大补,但顺应气候特点,用一些恰如其分的食疗保健,对身体很好。  夏季可以用用这些保健食药材:炒扁豆12g、干山药10g、太子参5g、麦冬5g、佛手8g、砂仁3g、五指毛桃15g、芡实8g、莲子8g、石斛5g、陈皮2g、炒薏米10g。  以上食药材灵活选择2~3味,搭配在一起,在宝宝消化好、没病痛时煲水、煲粥,或加50g瘦肉煲汤,能起到益气、健脾、养胃的不错功效。  家长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搭配,找到宝宝最能接受的口味。注意,喝这些汤水时3岁以下宝宝1周1次;3岁以上宝宝,1周2~3次。  如果经常喝炎夏健脾方、儿童三豆饮等夏季食疗方,也要算在每周补益汤饮的次数之内,不要喝过量了。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5/27 10:16
  • 手足口病正高发!四招教你有效预防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马乐、杨海峰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但是,有一类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正在威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引起广大家长的注意,它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自2008年卫生部将其纳人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发病率在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中占据首位,年均发病人数超过200万,其死亡率也数居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首位。  手足口病是普遍易感的吗?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已发现有20余种肠道病毒可导致该病。我国手足口病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最常见,且EV-A71所致多为重症或死亡病例,CV-A6、CV-A10近年在部分地区也有增长趋势。  手足口病流行与气温等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因为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北方地区夏秋季高发,南方地区春夏出现主高峰,秋冬季节出现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到5岁内儿童是高发人群,重症死亡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感染肠道病毒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由于成人免疫系统功能比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而5岁以下孩子免疫力较弱,易感染发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一般通过以下三条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1)粪口传播。病毒在感染者的粪便中存活时间较长,可直接或间接污染水、食物等,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患者粪便、疱疹液、唾液、鼻涕等污染的物品(玩具、毛巾、衣服等)而发生感染。  (3)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且隐性感染率较高。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侵人人体后复制进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多个组织和器官,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  得了手足口病,会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等部位出疹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大多数患者1周内可痊愈。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手足口病较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腿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可伴有厌食、疲倦、咳嗽、流涕等症状,疱疹内液体较少,且不疼不痒,皮疹消退后不结痴、不留疤。有的人仅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或是皮疹不典型甚至无皮疹。  普通型绝大多数会痊愈,少数会在病程5天内发展成手足口病重型或危重型,常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口唇暗紫、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严重者导致脑干脑炎(最为凶险)、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危重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个别重症病例恢复后会有一定残疾,比如肢体麻痹、肌肉收缩无力等。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这是因为它是多病原、多传播途径的疾病,而引起手足口病的20多种病毒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同一种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痊愈后也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需从它造成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人手,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在家遵医嘱对症治疗即可,但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肠道病毒的传播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救治不及时导致普通型发展成重症危重型,导致预后不良,产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患儿应在家隔离或住院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或者造成交叉感染。成人也要有隔离意识,成人接触病毒后虽大多不会发病,但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或带到环境中。  (2)及时消毒,避免接触。要勤开窗、多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条件可用紫外线给室内消毒,肠道病毒对紫外线是很敏感的。尽管手足口病常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但它对皮肤刺激比较大,所以家庭中要少用。定期对儿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如门把手、课桌椅子、游乐设施、餐具、毛巾等,多在户外晾晒衣物被褥。患儿的粪便、痰液携带病毒较多,传染性强,应做好防护消毒。此外,要做到勤洗手、洗净手,尤其是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物品或者接触他人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常用的75%的医用酒精对杀灭肠道病毒没有作用。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我们的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特别广泛,易携带各种细菌病毒,所以勤洗手、洗净手可预防多种疾病,减少传染机会,普通洗手液虽不能杀死病毒,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病毒的附着。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吃熟食、喝开水,避免病毒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避免飞沫传播。  (4)接种EV-A71疫苗。EV-A7I型灭活疫苗是由我国首创、全球唯一上市的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针对EV-A7I型。鉴于EV-A7I所致手足口病的特点,6-12月龄的儿童优先接种疫苗,早期预防,保护率在90%以上,但已感染过EV-A71的儿童会获得免疫力,没有必要接种。基础免疫一般是2次,间隔1个月。接种疫苗可能出现轻度发热、局部红肿、疼痛,3天内可自行缓解。关于肠道病毒的其他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制中。  手足口病目前虽没有疫苗,但它可防可治,重在预防,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被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  资料来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卫生发展与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20/05/25 08:58
  • 益生菌十大问,带你了解品种繁多的益生菌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黄东平  随着社会对益生菌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益生菌已经不再陌生了,但是在面对品种繁多的产品时,难免会产种种疑惑,下面我们就目前常见的问题一一解答。  一、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的数量,会有益于宿主的健康。益生菌一旦进入肠道,这些天然有益菌就会帮助肠道有益菌比例达到85%,从而平衡肠道菌群,同时具有支持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益生菌应该多久吃一次?  益生菌终究只是肠道的访客,如果不经常食用,它会与相关健康功效一起逐渐消失。为了保持功效和肠道健康,建议每天定量食用益生菌。  三、益生菌多吃,会不会过量?  答案是不会。但其实更可能的是,由于吃得不够,而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形式的益生菌产品,既方便又好吃,菌种都是国家食药监认定可以食用并公布的,能帮助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益生菌,并保证适合的剂量。有研究报道,顽固性便秘患者每天服用10个菌种8000亿也是安全的。  四、益生菌吃完后多久才能感觉到健康状况改善?  食用益生菌的健康益处包括免疫、肠道、生殖道和呼吸功能等领域,并与多种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相关。鉴于每个人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也不一样,人们感受到益生菌起效的时间也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如果免疫较弱,食用几天就可能觉得有所改善;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只是出于预防而食用益生菌,则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体来说,食用益生菌能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系统、并支持呼吸道健康。  五、抗生素治疗期间可以吃益生菌吗?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以及过后的1~2周内食用益生菌,可以全面恢复肠道菌群、减少抗生素造成的副作用。  六、每天吃多少量的益生菌合适?  需要视不同的益生菌、复合菌株以及期望的临床结果而定,而临床研究发现,通常每天摄入10~400亿个益生菌,就能获得有益健康的功效。须遵循益生菌补充剂外包装上标示的每日推荐食用量,保证每天摄入足够剂量的益生菌。有研究显示在应用大剂量多菌种治疗顽固性便秘的同时联合服用含膳食纤维效果更佳。  七、益生菌如何帮助控制腹泻?  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会导致腹泻。益生菌能干扰致病菌的生长,从而帮助减少毒素产生。益生菌能纠正失衡的肠道菌群,改善便秘。临床研究显示腹泻患者往往伴有肠粘膜损害,因此,在应用益生菌前或同时,建议应用谷氨酰胺双肽修复肠粘膜,效果更佳。  八、益生菌是不是必须冷藏,如果不冷藏会不会失效?  建议尽可能冷藏,以便长期完整地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有些菌株在原包装中密封保存,其稳定性能保持24个月。  九、吃益生菌有什么副作用?  只有不到1%的受试组会说有些副作用,但仅限于放屁增多。而当受试者停止食用数周,再改为食用较小剂量(50%推荐剂量)时,该不适症状就改善了。  十、益生菌的安全性管理有何规定?  菌种包括益生菌属于“新食品原料”范畴;国家食药监还通过“名单制”对菌种包括益生菌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其中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严格规定到菌株水平。  本文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黄东平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作者: 2020/05/22 10:0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