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感冒了出身汗就好,是真的吗?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当着凉或感冒后,我们经常会喝碗姜汤来驱寒,这样能有效缓解感冒症状,也是中医的解表法。发汗治疗法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与治病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发汗不仅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人体五脏六腑的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但并非所有的感冒都能用发汗法治疗,在有些情况下会适得其反。  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多见于夏秋季,其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鼻塞黄涕、苔薄白微黄。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治疗,让身体的汗外排就会舒服很多。而风热感冒一般以辛凉解表及肃肺泻热为主,不适合用喝姜汤发汗的方法,否则感冒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那针对风寒感冒是不是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捂汗改善感冒症状虽然有效,但可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出汗太多,容易损伤身体阳气,耗伤阴液。因此运用发汗治疗感冒要适可而止,达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不可以过度出汗。除此之外,有特定疾病、外伤的人也不适宜捂汗,如疔疮、化脓、出血、脱水等患者。另外,中医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捂汗方式即在服用感冒药的同时喝一些热汤或热粥,这样很快就能出汗,不但能有效缓解感冒的不适症状,而且热汤和热粥的热气,还有助于缓解鼻塞。  感冒后应注意些什么?  1.不要滥用抗生素:感冒后,大多数人为了快点好,就会盲目服用消炎药,如头孢、阿奇霉素等。然而,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感冒后不宜盲目服用抗生素,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看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  2.多休息,适当控制运动量:感冒后很多人觉得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以缓解感冒症状。但是,如果进行剧烈运动,运动量控制不当,有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加速、体内电解质失衡,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感冒期间尽量不要运动,以休息为主。如果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立即就医,遵从医嘱。  3.总在房间里不出门:通风不良的室内会有大量病毒,长期在房间不出门,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问题。相反,在室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将有助于恢复。即使在房间内,也应该多开窗户通风。  4.生病时不吃东西:充足的营养才能维持身体正常运作,从而增强免疫力。感冒会让人体流失很多水分,因此要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难消化、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感冒才会好得更快。  5.硬扛:感冒了,有些人会盲目吃药,也有些人觉得就是一个小感冒,没必要吃药,该工作工作该干嘛干嘛,于是选择硬扛。一般而言,治感冒与流感的药只能抑制症状,无法根治。但是感冒了,照常工作,会让免疫系统过度劳累,不利于身体快速恢复。正确做法是:感冒期间,前三天尽量留在家里,放松,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睡眠。  除此之外,感冒后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宜闻醋喝醋,不宜盲目喝姜糖水。 作者: 2019/07/04 10:09
  • 脸上痘痘千万不要乱挤 当心引发重度感染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蔡妍  年轻人面部长痘,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三角区长痘是比较常见的,不少人为了美观会挤掉痘痘,殊不知,这个“挤”的动作很危险。那么,挤一颗小痘痘可能会带来哪些大隐患?如何科学”战痘“?  首先,来看看痘痘是如何形成的。大部分人都是在青春期面部开始出现痘痘,这个时期,荷尔蒙(雄激素)激增,脸上大肆“出油”,同时毛囊口堵塞形成角栓,密密麻麻的粉刺开始显现出来。毛囊中的痤疮杆菌在食物(甘油三酯)充足的情况下必然大量繁殖,进一步加剧了炎症,形成红色的“痘痘”。  挤压痘痘会带来什么危险呢?这样做不仅不能将痘痘清除,反而可能会使其加重,在脸部留下疤痕。自行挤压痘痘,会使炎症蔓延,也会带进去病菌,这样不但会出现更明显的色素沉着,甚至留下永久性凹陷性疤痕。更为严重的是,乱挤痘痘,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痘痘可能引发各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挤破面部一个痘痘,怎么会危及生命呢?人体面部有个“危险三角区”:以人的鼻骨的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包括了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三角区的静脉分布和动脉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分别构成深浅两个网。深部静脉网不仅与浅静脉的分支相通,而且与眼眶、颅腔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腔内无瓣膜,而瓣膜的功能是可防止血液的回流,面部静脉没有这个功能。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导致细菌侵入颅内 ,严重感染时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框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了并发症,通常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淤血、眼球前突,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炎症还可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全身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  那么,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应该怎么做呢?专家建议,如果痘痘数量不多,适当用药大都会很快消下去,随意挤掉容易引起感染造成其它并发症。炎症较轻的痘痘,可涂抹外用抗生素,一般几天就会消失。  本文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时岩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7/01 16:23
  • 夏季酷暑来临 藿香正气水适用于所有的中暑情况吗?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6-25 作者:熊威慷  随着夏季的到来,炎炎酷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中暑、痱子、蚊虫叮咬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药品成了日常生活必备,藿香正气水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对于它的解暑效果并不陌生,但很多朋友不禁有疑问,这种药品是否适合所有的中暑情况呢?  先看成分和辅料,藿香正气水是常用中成药,成分包含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白芷、陈皮、桔梗、白术、厚朴、法半夏、甘草等,大多数药物都可以起到辛温燥湿的作用。因夏季燥热,特别是“桑拿天”湿气过大,人们常常待在开着空调的室内,而此后若再暴露于高温,就容易中暑,常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四肢酸痛、胸闷脘痞、怕冷以及无汗等感冒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辛温燥湿的藿香正气水正好能缓解这些症状,从而起到解暑的作用。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虽然藿香正气水可以解暑,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暑情况。上文中提到的中暑情况在中医上被称为“阴暑”,服用藿香正气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如若采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另一种类型的中暑情况,即“阳暑”,治疗效果便会差强人意。“阳暑”即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因环境中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等原因,再加上人体内水供应不足、大量出汗导致的电解质失衡。其表现常常包括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且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脱水、电解质失衡乃至休克等状况。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数中暑情况为“阳暑”,对于这种情况的中暑,服用藿香正气水将无法起到治疗的效果。正确的方式是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补充饮用水以及电解质,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及早就医。  传统的藿香正气水辅料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一般在10%~30%之间不等。相比而言,藿香正气液酒精含量低,藿香正气软胶囊不含酒精,后者更适合对酒精敏感的患者。除此之外,如果需要同服头孢类抗生素或甲硝唑,则不能使用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一些头孢品种和甲硝唑会干扰酒精体内代谢,发生双硫仑反应,出现诸如面色潮红、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乙醛蓄积和中毒的情况,敏感者甚至外用酒精都可能诱发双硫仑反应。  本文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丁庆明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9/06/26 09:30
  • 近视的人不会老花眼?近视人群会更早出现老花眼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陆春振  近视眼是看远处的东西会模糊,老花眼是看近处的东西看不清,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近视眼和老花眼可以相互抵消,年轻时近视的人将来就不会老花,其实这种观念并是不准确的。那么近视和老花究竟有何关系呢?近视的人就不会得老花眼吗?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儿童眼病科副主任傅特接受采访时表示,近视眼和老花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不仅无法抵消,近视眼人群往往更早出现老花眼。  近视眼是与远视眼相对的概念,近视眼受到遗传、发育和用眼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傅特解释,在眼球的发育阶段,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过多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睫状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痉挛,晶状体眼轴拉长,从而引起视力减退。傅特表示:“近视眼的人群由于睫状肌调节功能使用较少,得不到有效锻炼,调节功能更容易退化,因此也更容易老花眼”。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冯庆阳介绍,我们平常所说的老花眼,是步入中老年后逐渐出现的视觉问题。就像头发逐渐变白、皮肤出现皱纹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也逐渐出现功能的衰退,眼内肌肉的调节力会下降,晶状体会增厚、硬化,导致眼睛的变焦能力降低,因此看近物时,视物不清,往往还伴有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持久,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等。  那么二者有何联系呢?近视眼若有了老花眼,看近物时可将眼镜摘掉,给人造成近视眼、老花眼抵消的错觉,其实只是镜片度数正好抵消了。近视眼镜属于负球镜,老花眼镜属于正球镜。如果年轻时近视度数比较低,比如100多度,那么他会比不近视的同龄人晚5~10年佩戴老花镜。因此,近视者照样会得老花眼,只是镜片度数不同而已。没有近视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不用戴眼镜,看近才需要。而原有近视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仍要用近视眼镜,看近时就不一定了,因为近视眼和老花眼能够抵消“看近”的这一部分。  既有老花眼又有近视眼的患者可以选择双焦点镜片。双焦点镜片老花眼镜是为了近视老花患者而设计的,因此,通常会把看远的焦距放在上方,而把要看近处的焦距、老花的镜片放在下方。这种眼镜比较适合近视眼300度以上的老花患者,好处是看远看近,只要一付眼镜就可以搞定。  本文由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东宝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眼部整形美容、眼部肿瘤切除、眼部畸形矫正、屈光性疾病治疗。 作者: 2019/06/25 09:36
  •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做好三点能把“神医”唤醒!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张其成    做到三点能提高身体自愈力  养好肾精 护好脾胃 保持好心情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其成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它总是帮助我们排除外在或内在对身体的侵害,修复已经造成的损害。如皮肤被划破一个小口子,过两天就好了;身体觉得累了,休息一晚就能恢复……这些,其实都是这位“神医”——人体自愈力在起作用。  自愈力来自人体的自愈系统,它的内涵中除了包括免疫能力外,还有排异能力、修复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传统中医中称自愈力为“正气”。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内正气充盈时,就不容易受邪气侵犯,人就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自愈力是天生的,但如果我们经常践踏健康,自愈力也会变弱;相反,如果注重养护正气,自愈力也会得到提升。  注意足部保暖养好肾精  肾精是先天之本,里面蕴含了非常强大的能源,是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因肾在腹腔的下部,可通过经常按摩命门穴来养肾精。另外,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晚上7~9时,是肾经气血最衰弱的时辰,此时泡脚,也能达到滋养肾精的目的。  适度进食保护脾胃  脾胃居于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所以《黄帝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时珍也非常重视脾胃的作用,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母”,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另外,“脾为卫之源”,具有抵抗“外邪”侵犯的作用,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精力旺盛,保持健康。  养脾胃的第一要义就是适度进食。过量进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造成肠胃疾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过分节食,则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多种疾病。    此外,每天可利用半小时按摩脾胃上的经穴,如大横穴(见上图),它在脐旁四寸,也就是乳头与胸正中线的距离。在大横穴和脐之间还有一个穴叫天枢穴(见上图),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养脾胃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保持一颗清净心  生活中,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容易情绪化的人,往往不如情绪稳定的人健康,如爱生气的女性容易乳腺增生,经常紧张的人容易头痛,常悲伤的人往往肺会出毛病……  当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时,最先攻击到的是身体的免疫系统,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是导致出现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保持一颗清净心,才有益于健康。 作者: 2019/06/18 15:25
  • 低血糖发生后应该吃什么“糖”救急?先糖后醣更合理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朱雅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运动过度或忽略早餐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如果发生低血糖,哪类“糖”有最好的救急效果?是巧克力还是糖果?低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饮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低血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  很多人认为低血糖发生时,应该给患者补充一些糖分,巧克力、饼干、奶品是最佳选择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王群表示,巧克力中脂肪含量高,吸收速度慢,所以,不作为解救低血糖事件的首选。饼干作为淀粉类多糖食物,消化吸收更慢。奶糖除了含糖之外,还加入了奶制品和胶质物品,消化吸收会慢一些,也不推荐。  那么,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应补充哪些种类的糖呢?当身体内严重缺“糖”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快速地升到正常值。大脑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是葡萄糖,血糖过低,大脑容易出现功能受损。所以,发生低血糖时,应先补充能够让血糖快速升高的“糖”,如葡萄糖粉、砂糖水、方糖、糖果、果汁等小分子糖类。然后,再吃点需要慢慢消化吸收的“醣”类。  为什么说“先糖后醣”更合理?醣是指吃进去的米饭、面条等粮食类食物,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它是大分子,经过胃肠消化,成为小分子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燃料。醣必须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变成小分子糖才能吸收,这对血糖的影响来说就会比较小,让血糖像火车一样缓缓地起伏,而不是过山车,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血糖稳定控制。  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低血糖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谷物、坚果、猪瘦肉、鱼肉等食物。当血糖明显下降时可多吃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血糖浓度的稳定,同时搭配高蛋白食物。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尤其是浓茶、浓咖啡,容易导致血糖下降,不利于低血糖患者的健康。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进行科学性把关。该专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下丘脑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治。 作者: 2019/06/14 10:03
  • 【眼健康】弱视对孩子的影响居然这么大,家长该重视了!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作者:钟艳平  很多家长都会关注孩子是否近视、斜视、散光等,而对弱视却并不了解,然而,弱视危害不仅很多,影响也非常大。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素红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提醒,如果弱视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给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就业等,甚至造成终身视觉障碍。  “弱视的概念,与斜视和近视完全不同,它的重点是在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上。不管你屈光状态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矫正视力都无法达到正常 ,这就是弱视。”杨素红介绍,引起弱视的病因复杂多样,例如斜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没有进行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双眼视力失衡,那么经常斜视、屈光不正的那只眼睛,就会出现弱视情况。     弱视危害深远 不容忽视   很多家长认为弱视不影响外观,所以往往忽视了弱视的危害。杨素红表示,弱视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非常深远。第一,弱视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视力低下;第二,斜视和弱视互为因果关系。弱视的眼睛通常比正常眼睛视力差,因而大脑会自主选择多用好的眼睛来看物体,时间长了,弱视眼被健眼压抑,本来没有斜视也会逐渐出现废用性斜视;第三,弱视可造成视功能受破坏,就会导致立体视丧失、融合功能丧失。视功能被破坏会对儿童、青少年未来就业和从业造成诸多影响,例如外科手术医生、绘画、高精尖仪器操作等领域,都对立体视有一定要求。     儿童、青少年弱视治疗 莫错过最佳时机   杨素红建议,弱视的治疗,首先要消除病因,例如矫正患者斜视、散光、远视等屈光不正;其次可进行遮盖疗法,遮盖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视物;同时,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辅助治疗,比如红光闪烁、红光后像、视觉刺激仪等;此外,还可以做一些精细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穿针等,这类精细操作都能有效锻炼弱视眼。  值得重视的是,3岁之前是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至9岁是敏感期,9岁以后疗效变差,治愈率将会变低。杨素红提到,如果弱视发现得太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成年后几乎难以治愈,将导致孩子终身视觉障碍。     儿童有这些表现 要引起重视   弱视往往十分隐蔽,再加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常常很难及时发现。  杨素红提醒,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双眼外观是否正常,一些明显的眼睛疾病、斜视等都能从外形上发现异常。“有些孩子生下来以后,一只眼睛睁得很大,另一只眼睛眼皮抬不起来,这种现象属单眼先天性上眼下垂,这种疾病由于上眼皮抬不起,遮盖瞳孔,导致视觉刺激无法传入眼内,因而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  除了外观上的异常,还可以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例如是否有爱眯眼视物、凑很近看东西等,是否对一些色彩鲜艳的东西、画面毫无兴趣,有这些情况家长也要提高警惕。另外,有些孩子走路总是磕磕碰碰,绕不过障碍物,比一般孩子显得笨拙,这也可能是由孩子视力问题所导致。  对于单眼弱视的判断,杨素红建议,家长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测试。比如拿一个东西先挡住孩子的一只眼睛,然后切换挡住另外一只眼睛,观察孩子是否会出现遮挡某一眼时出现哭闹或拒绝,而遮挡另一眼时却无情绪波动。如有上述情况则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存在单眼弱视。  此外,杨素红强调,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小孩虽然不会指视力表,但医生能借助仪器科学判断其视力情况。  作者: 2019/06/10 10:10
  • 爱眼日将至,别被谣言蒙蔽双眼 科技日报  作者:张佳星  做了几十年的眼保健操都是瞎耽误工夫? 戴眼镜加深近视程度? 网红眼药水“疗效显著”可长期使用?  辟谣   明眸善睐、灵动澄澈、目光如炬……作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很多美丽的辞藻来形容眼睛。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产品的随处可及,“小眼球”有了“大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让情况变得更糟。今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科技日报记者邀请北京海淀医院眼科主任吉昂梳理盘点关于眼睛的几大谣言,助力正确用眼、近视防治。  谣言一   眼镜戴上就拿不掉,会加深近视度数   许多家长不愿给孩子配戴眼镜,担心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就拿不掉,而且觉得戴上眼镜会加深近视程度。  其实恰恰相反,青少年近视都是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过正常发育长度导致远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视网膜成像模糊形成近视),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轴性近视不可逆转,只能控制发展。近视而不戴眼镜,必然导致眼睛过度调节去努力看清楚,其结果只能使眼调节痉挛,视力疲劳加重,进而促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孩子发生近视的年龄越小,意味着他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而一副及时又合适的眼镜对控制近视十分重要。  发现儿童近视,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再通过改善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30分钟,间隔休息5到10分钟,确保室内阅读照明,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近视度数发展才可能得到控制。一般来说,青少年近视每年进展0.50D(50度)左右基本是正常发育结果,如果超过1.00D(100度),就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谣言二   网红眼药水效果超神可长期使用   对明眸的追求使许多爱美的人追捧起明星同款网红眼药水,认为这样的眼药水可以瞬间缓解眼部疲劳,消退红血丝,长期使用对眼睛有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该类眼药水起作用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萘甲唑啉、盐酸羟甲唑啉、盐酸四氢唑啉、马来酸氯苯那敏、硫酸软骨素钠和薄荷脑等。  眼药水之所以能去红血丝是因为主要成分中含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收缩血管,减轻眼部充血。红血丝去得快但还会回来,长期使用不仅形成依赖(不点就红),而且还会造成瞳孔散大,血管扩张(红的更重了),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青光眼,而这类成分通过鼻黏膜吸收后作用于全身血管还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血管或内分泌疾病。  眼药水中的防腐剂也是对眼睛有害的成分。一般滴眼液由于反复多次使用均需要添加防腐剂,很多防腐剂对眼表都有一定程度伤害,防腐剂如果符合国家标准、且短期使用是不会造成永久损伤的,但如果长期使用,动不动就靠“下药”来缓解眼睛疲劳无异于杀鸡取卵。  任何人群都适用的护眼原则是不要长期过度用眼,一般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左右,应闭目休息、眨眼或远眺5到10分钟,感觉眼干不适,推荐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谣言三   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散瞳验光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  青少年首次配镜,必须要充分散瞳验光。理论上40岁以下人群的眼睛都存在睫状肌调节,年龄越小,睫状肌调节力越强,未经散瞳验光而给出的眼镜度数远远大于其实际度数。甚至相当一部分儿童直接验光有一两百度近视,经过充分散瞳后视力为1.0,实际并没有近视。  目前临床使用的睫状肌麻痹剂主要有: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长效21天)、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中效3天)和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短效6—8小时)。12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强烈建议使用1%阿托品连续点眼3—4天后到医院验光,3周后瞳孔恢复正常到医院确认最终验光结果。  因为散瞳期间存在畏光和视近物模糊,不建议看书写字,所以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尽量在寒暑假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  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做到最小偏差的了解,按规定操作不仅不会对眼睛产生损伤,而且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  谣言四   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   有网上传言说:“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反而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难道做了几十年的眼保健操都是瞎耽误工夫?  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用,要从它的起源讲起。1959年1月7日出版的《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按摩治疗49例近视眼的初步经验》一文。据参与其中的老专家回忆,当时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进行近视调研,并在上海市推行了眼保健操。  当时已经明确,眼保健操能够让学生强制休息眼睛、缓解视疲劳,但不能治疗成年人已经定型的高度近视。一方面,做眼保健操时,闭目可以使眼睛得到适当休息;另一方面,按摩眼部周围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改善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和调节眼部紧张;此外,眼保健操舒缓的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  近年来,有研究者进行过关于眼保健操对于青少年轻度近视干预的研究,两个月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观察视力变化。结果表明,眼保健操干预轻度近视有效率高达85.4%。据《医学理论与实践》刊登的一篇文章记载,关于新编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的预防效果试验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新编眼保健操总有效率为86.4%。  谣言五   眼贴、按摩仪、功能性眼镜等能治愈近视   市面上各种眼贴、眼罩、按摩仪、理疗仪、功能性眼镜等声称能够治愈近视的产品层出不穷。很多人被商家的广告迷惑,认为这些产品只要长期坚持使用就能够治愈近视。  事实上轴性近视不可逆转,也就是说轴性近视不能被治愈只能延缓其发展。青少年发生轴性近视的同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调节痉挛导致的超过实际近视度数的假象,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正确的散瞳验光或适当休息就能够改善,许多不法机构和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简单的医学常识,过度宣传所谓治愈假性近视的概念。  以眼贴为例,国家药监局从未批准过任何有近视治疗功效的眼贴,如果消费者去网上查一下它们的生产批号以及功能适用,就会发现不良商家掩人耳目偷换概念的说辞。因此,建议消费者先查一查产品有没有获批成为药品、医疗器械,有没有得到药械准字,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记者 张佳星) 作者: 2019/06/04 16:19
  • 这些伤胃习惯你知道吗?保护肠胃从日常做起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刘加林  现在人们应酬比较多,经常不按时吃饭,很多人都患有肠胃道疾病而不自知。胃肠道疾病早期都有哪些症状呢,哪些行为比较伤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黑龙江省哈尔滨急救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鹏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介绍,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常常会出现反酸烧心、打嗝嗳气、腹胀、呕吐、腹泻、胃酸、胃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最开始时可能只是偶有不适,随着疾病的加重,这些不适会逐渐加重。因此,出现上述症状需要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必要时去医院咨询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并及时治疗。  生活中哪些行为及生活习惯比较伤胃呢?孙鹏列举了以下几点:  1.精神紧张。高度紧张、烦恼、生气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调节系统,导致胃肠功能失调。  2.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许多人不在意规律饮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饥饿时,胃酸和其他酶等因为没有食物稀释,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造成胃损伤。还有许多人嗜辣喜冷,这些刺激性食物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小的损伤。  3.饮食不洁。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肠疾病的确切因素,而这种细菌可通过餐具、接吻等方式传染。另外,外卖和街边的许多食物都不够干净,食入后也容易造成胃肠不适。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孙鹏建议大家:  1.三餐规律,吃饭七分饱。无论多忙也要腾出吃饭的时间。三餐规律,且不要吃得过快过多,以半小时吃到七分饱为宜。一定要将食物充分咀嚼,否则会增加胃部负担。  2.健康饮食。如果经常叫外卖,吃烧烤等食物,那么胃部疾病正向你走来。平时饮食以清淡为宜,蔬菜水果都是护胃良“民”,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多喝粥对养胃也非常有好处。  3.注意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特别高。吃饭前要勤洗手,外出就餐尽量选择卫生条件相对好的餐馆,这样既保证了身体健康,也避免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4.保持心情愉快。遇到事情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不要经常过度紧张。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适当锻炼,劳逸结合。  本文由北京佑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鹏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肝脏类疾病。 作者: 2019/06/03 10:01
  • 小伤口大问题,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北京医院  作者:罗家音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与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和(或)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在足部外伤等诱因下,产生的足部感染、溃疡及深部组织损伤。损伤一般穿透皮肤全层,乃至深及骨、关节。足溃疡持续时间长、经久不愈。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截肢、致残,甚至威胁生命。  据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就有将近1.2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足溃疡的发生率高达10%,也就是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发生足溃疡。在截肢者中85%为糖尿病患者,出现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43%~55%。这是一组多么庞大而可怕的数字啊!    那么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呢?  如果您符合以下任意一点,那么您就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长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条件差;  4、曾经发生过足溃疡;  5、足部感觉异常、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  6、足部畸形,鹰爪样趾,受压部位的皮肤增厚,出现老茧;  7、足部发凉,皮肤苍白、发亮、变簿,走一段路小腿就出现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足溃疡的发生呢?  每日用温水洗脚,水温在35-38度为宜,水温用温度计测量,因为糖尿病会导致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往往对过高的水温不能正确的感知,而导致烫伤的发生,洗脚后可以涂抹润肤霜,但要防止涂抹趾间,趾间要擦干并保持干燥。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防止烫伤。  每日检查双脚,这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的病变,存在视物模糊的症状,故应在家属的协助下,每日检查双脚:发现异常,如水疱、局部破损等,都应寻求专业人士处理。  禁止赤足行走,防止足部外伤,剪指甲不宜过深,应平齐。不要自行应用化学制剂等处理老茧,老茧部位其实是足溃疡的高发部位,过厚的老茧需要找专业机构给予去除。  穿白色棉袜,棉质柔软,袜腰要松,不能紧贴踝部影响血供,每日更换并检查袜子是否有血迹或渗液的情况,便于及时发现足部伤口,不穿有破损的袜子。  穿具有保护功能的舒适鞋,鞋头宽松,鞋底厚硬,鞋内柔软,衬里光滑、透气性好、有鞋带或尼龙搭扣,买新鞋应在下午3点左右,两只脚都要试穿,站起来检查是否合适,不要一整天都穿新鞋,穿新鞋30分钟后检查双脚是否有局部受压而导致的发红区域。  什么样的足部异常需要处理,如何处理?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足部的皮肤问题,都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处理,例如医生,足病师。以下是最常见的足部异常及处理方式:  过度角化(俗称老茧)  应找专业人员用手术刀定期进行清除。不要自行用角质溶解剂和偏方药膏等去除,这些药物会腐蚀周围组织引起溃疡、坏死。老茧处有出血征象、变色、水疱形成等表现时,应马上就医,寻求帮助。预防老茧的发生,应穿合适的鞋子,不穿尖头鞋、高跟鞋,防止脚部受压迫和摩擦。  足(趾)癣  足部皮肤潮湿,容易受真菌感染,发生足癣。足(趾)癣常表现为多个小的发痒水疱,有神经病变的患者时可能无瘙痒。发生足癣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膏(如达克宁霜等)涂于患处,应及时治疗,避免恶化造成溃烂。预防足癣的关键是每天洗脚、更换袜子,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  水庖  如发现足部出现水疱,禁止自行挤破,应前往医院,进行处理。水疱破裂容易继发感染。  对于糖尿病足,预防至关重要,不要让小伤口变成大问题,时刻警惕!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拥有一双健康的双脚! 作者: 2019/05/31 11:1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