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卫生
  • 你了解维生素K吗?进食过少、服抗生素都易致其缺乏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提起维生素,很多人都知道维生素C的好处和作用,但其实,缺乏维生素K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那么,维生素K有什么作用呢?缺乏维生素K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后果?人们又该如何科学的补充维生素K呢?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专家邵强在接受人民网湖北频道采访时介绍,维生素K是一种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维生素K摄入量不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但是,《北京晚报》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吸收率下降,维生素K是典型的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吸收率下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K的摄入不足,除此之外进食过少、服用抗生素的人也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大剂量的维生素E摄入也可能会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出现维生素K缺乏。  邵强表示,一旦缺乏维生素K,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如皮肤青紫、瘀斑,严重的可导致颅内出血。  另外,维生素K1缺乏、缺血缺氧性脑病都易造成婴幼儿脑出血,尤其是早产婴儿,一旦出血特别容易引起脑内“水循环”障碍,形成脑积水,危机生命。邵强指出,这类脑积水患儿因脑内淤积的血块易堵引流管,往往无法及时开展治疗而贻误了病情。  对于维生素K的摄入量,《北京晚报》介绍,美国是成年男性120微克每天,女性90微克每天。中国的推荐量与此相似,这大约相当于20克菠菜或者100克西兰花。  值得提到的是,颜色越绿的蔬菜维生素K越多,有利于人体骨骼健康。《生命时报》介绍,维生素K能够激活骨钙素,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从而让钙的作用最大化。(吴欣志)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8/08/30 17:52
  • 甲状腺也会长肿瘤?一文读懂甲状腺疾病与筛查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李静  甲状腺疾病常常由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而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甲状腺在哪?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甲状腺疾病都有哪些?  甲状腺为何物呢?《金陵晚报》介绍,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重20~30克,它位于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软骨的下方,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由较窄的峡部相连,呈“H”形。甲状腺由许多滤泡组成,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重要生理效应。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为:  1.促进新陈代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  2.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脑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在婴儿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他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  甲状腺疾病都有哪些呢?《健康报》指出,甲状腺疾病的大家庭里有好多的“成员”,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亚甲炎、桥本氏病、甲状腺癌等。  具体来说,《新民晚报》介绍,甲状腺结节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中被发现,故定期健康体检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主要途径。初次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要牢记定期随访,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依据实际情况,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对高度怀疑恶性结节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  据红网报道,“甲亢”常表现为多食易饥、怕热多汗、体重减轻、脾气焦躁、一日之内可大便数次等;“甲减”患者则胃口差、怕冷少汗、皮肤干燥粗糙、体重增加,自觉庸懒、反应迟钝,说话、做事、思维都很慢。  在这些疾病当中,亚甲炎是最不易被人忽视的,《健康报》指出,因为亚甲炎患者可出现发热和颈部明显疼痛,多见于中年女性,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甲亢或者甲减。而桥本氏病90%以上发生于女性,有家族聚集现象,不少患者临床症状缺如或不典型,早期仅仅是血液中TPOAb、TGAb升高,病程较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甲减。  此外,据《生命时报》报道,甲状腺癌就是恶性肿瘤,分为4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甲状腺癌总体的90%,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发展比较缓慢,又被称为惰性肿瘤。另外两种类型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其中髓样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60%,未分化癌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多不超过半年。  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健康报》介绍,好多患者觉得甲状腺疾病只需要抽血查下甲状腺激素即可检出,其实不然。甲状腺疾病家族里好多成员的临床表现,甚至甲状腺激素改变都是相似的。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甲状腺异常,区别出这些不同的甲状腺疾病呢?新华网指出,为明确甲状腺疾病,这些检查应该做:  1.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抗体的测定,包括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TRAb抗体,了解甲状腺功能有无亢进、减低以及自身免疫性致病因素等。  2. 甲状腺超声。了解甲状腺有无肿大、有无结节或肿瘤以及甲状腺血流情况。  3. 甲状腺碘131摄取率测定,主要用于“真甲亢”与“假甲亢”的甄别,但是该检查对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是禁止的。  4. 甲状腺穿刺检查,主要用于区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李静)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吴晞进行科学把关,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下丘脑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擅长糖尿病宣教诊治,甲状腺疾病诊治,生长发育问题。 作者: 2018/08/22 11:23
  • 染发增加膀胱癌患病风险?送你8个小妙招预防癌变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尽管人们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关注度不高,但事实上泌尿疾病的发病率却一直都不低。近年来,膀胱癌患者数量增多,而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仍较为匮乏,导致病情延误。那么,膀胱癌是什么?人们平时应该如何预防膀胱癌呢?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据《扬子晚报》报道,大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肉眼血尿,10%的患者可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而早期的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的典型症状,据《健康时报》报道,一旦出现血尿,多表示膀胱已发生癌变。因此,要想在早期阻止癌变,不妨时常留意尿液的颜色变化,特别是浅色尿液突然变成深黄色,要早到医院进行B超等相关检查。  《扬子晚报》补充,如果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睑或者双下肢水肿、乏力、腰酸、尿频、尿色改变、面色发黑等症状,也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请及时到医院肾脏科就诊,以利于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对于膀胱癌的治疗,《健康时报》指出,膀胱癌早期治愈率较高,一般通过手术切除肿瘤,配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基本可达根治效果,B超则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要远离含激素、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以免刺激膀胱癌变。患有膀胱黏膜白斑病、腺性膀胱炎、结石等病症,要尽早治疗。  除此以外,大家在生活中还应注意预防。《生命时报》给出了8条建议,用于预防膀胱癌:  1.长期反复染发会增加膀胱癌风险。建议喜欢染发的人每年只染1次。中老年人尽量不要焗油。  2.不吸烟,避免大剂量应用某些致癌的药物,如雄、雌激素类药物,某些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等。  3.避免接触苯胺类物质,尤其印染、涂料、装修等行业人员应注意。  4.平时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5.不憋尿。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3~5倍。  6.积极防治泌尿系结石、血吸虫病、膀胱内感染等。  7.积极参加普查,包括膀胱镜在内的筛查手段都能提高早诊率及生存率。  8.补充维生素E。多吃坚果、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降低膀胱癌风险。(谢龙)  本文由山东省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庆伟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8/08/14 17:08
  • 哪些药可使血糖异常? 中国药学会   血糖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称为血糖异常。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自行调节血糖,使其控制在一定范围(3.9~6.1mmol/L)。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机体带来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血糖异常的药物有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本类药物调节糖代谢,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出现代谢异常,包括血糖升高。  - 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乙酰唑胺、吲达帕胺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诱发血糖升高。对血糖正常的人影响不大,对糖尿病病人可使病情加重。  - 非甾体抗炎药  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阿斯匹林等,偶可引起血糖升高。  -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可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的糖尿病或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可使血糖升高。  - 使血糖降低的药物  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心得安),使糖尿病人血糖降低。  - 抗疟药  羟氯喹:对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  - 喹诺酮类抗菌素  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引起血糖异常。  其中加替沙星能引起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可在糖尿病人身上发生,也可在无糖尿病史的正常人身上发生。可出现高血糖昏迷或低血糖昏迷,少数人可导致死亡的后果。 作者: 2018/08/10 11:16
  • 走出高血压防治的误区(二) 中国药学会   没症状就不是病的误区  一位中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属于三级高血压。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吃药也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一直不愿意吃药。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小便里已经有微量蛋白尿,且有心脏组织肥厚等症状。实际上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是血压增高,还有其对肾脏、心脏、脑血管等的损害。同时,有些降压药不光是降血压,还可以保护你的靶器官。特别要提醒的是一种药物的治疗一般只对一级高血压患者有效,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控制。只要合理联合,两种药物可以把副作用抵消掉,同时增强降压效果。  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疗。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作者: 2018/08/10 11:14
  • 走出高血压防治的误区(一) 中国药学会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经常遇到患者问:“我能不能换个药啊?”不论刚得高血压的患者,还是老病友都会提这个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也有不少误区的存在。  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  由于高血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所以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血压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误的。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果。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这种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  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损害。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 作者: 2018/08/10 11:12
  • 腿抽筋是因为缺钙?当心!有可能是这些疾病引起的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纪光伟,武钢二医院主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有没有哪种“痛”,  能让你夜半惊醒、泪流满面?  朋友,  体会过夜间抽筋的痛吗  ……  那种感觉真是  谁抽谁知道  可能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而且频率并不低。抽筋的时候,小腿肌肉强直、变硬,肢体不敢活动,那种钻心的疼痛,让我们从梦中惊醒,让我们泪流满面。抽筋持续时间可以数秒钟,数十秒钟,或者数分钟。  小时候总听大人说,晚上腿抽筋都是因为缺钙。那么,抽筋真的是因为缺钙吗?应该如何预防和避免呢?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抽筋是不是缺钙引起的?  人们常说,抽筋是缺钙引起的,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吸收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抽筋,这似乎成为缺钙引起抽筋的依据了。  但很多人大量补钙后,抽筋并没有消除。我们曾为这类病人查过血钙,但基本上是正常的。    肌肉收缩与钙、钠、钾、镁等离子浓度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当骨骼肌发生兴奋后,在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刺激在细胞内部的肌小节缩短导致收缩,这一过程在医学上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而钙离子是这一过程中的耦联因子。  细胞外的高钙使钠离子内流,抑制肌肉使其兴奋性下降。当细胞外低钙时,一方面因钙离子对钠离子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减弱而使细胞容易兴奋,另一方面,兴奋-收缩耦联未受到影响,而表现为肌肉抽搐,也就是我们说的抽筋。    由此看来,抽筋的发生与钙是有关的,但相关度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抽筋?  1、疲劳。  过度运动且身体疲劳容易出现抽筋,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因为长时间的过度运动,会导致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肌肉的无氧运动会形成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这些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很容易刺激小腿抽筋。  2、寒冷的刺激。  我们在游泳或者冬季的夜间,常常会发生抽筋,其主要原因是肌肉在寒冷的环境内兴奋性增高所致。    3、动脉粥样硬化。  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血栓时,会导致肢体的血流不畅,无法及时带走肢体代谢的废物,而容易导致抽筋。  4、大量出汗。  人体大量出汗时,大量的水分和钾、钠、镁等电解质也会丢失,造成人体的内环境失衡,也容易发生肌肉痉挛。    5、肢体受压。  如果长时间保持在某种姿势睡觉,或者在冬天被厚重的被褥压迫,可使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阻,也会造成酸性代谢产物的积聚,时间长了也可引起小腿肌肉的抽筋。  6、其他原因。  从理论上说,肝脏功能的下降、甲减、甲状旁腺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或服用了某些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都有可能导致抽筋的发生。    总体来说,发生夜间抽筋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也没有一项确切的指标来进行判断,而且抽筋往往是一过性的。我们认为,缺钙、疲劳和寒冷应该是三个主要的原因。  发生抽筋怎么办?  手指抽筋。  抽筋时,手指常呈伸展状态,似鸟嘴样。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用力伸张,迅速重复数次,直至复原为止。也可以用健侧的手来被动屈曲抽筋的手指,然后伸展,多次运动后,可达到缓解的目的。    手掌抽筋。  手指交叉握紧,反转掌心向外,用力伸展向身后弯曲,多次运动后即可缓解。  脚趾抽筋。  将腿伸直,用抽筋的脚趾抵住另一只脚的脚跟,抬起未抽筋的脚,尽力向后压抽筋的脚趾。  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是最厉害的,表现为小腿肚子,就是比目鱼肌的剧烈收缩,就像足球运动员抽筋那样,可以伸直小腿,将脚趾上钩,拉伸跟腱,达到缓解的目的。    实际上,在抽筋的时候,肌肉非常强直,发硬,那种疼痛无法忍受,更不能做动作了。因此,上述方法只能适用于于轻度抽筋,或者是开始缓解的时候。  如何预防夜间抽筋的发生?  1、补充钙剂。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应该补充钙剂,可以通过药物,也可以通过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来补充。  2、注意保暖。  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注意保暖,除了加盖棉被外,还应该提高室内的温度。    3、避免疲劳。  避免超出平日运动量的运动,尤其避免长时间的走路。如果运动量增加了,应该在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促进乳酸的吸收,减少晚上抽筋的可能性。  4、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应该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下肢血管的血运不畅。    5 、少饮酒。  2018年7月,发表在《家庭医学年鉴》的一项法国和瑞士学者进行的对照研究发现,酒精消耗与60岁以上患者夜间腿部抽筋之间密切相关,提示减少酒精消耗有助于预防抽筋的发生。 作者: 2018/08/07 11:48
  • 口香糖嚼太久会患胃病?这是真的得小心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很多人认为,嚼一颗口香糖可以清新口气,还可以保护牙齿,所以不少人养成了嚼口香糖的习惯。然而,口香糖并非人人都受用,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吃。那么,嚼口香糖会有存在哪些利弊呢?  据华龙网报道,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容易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用餐后咀嚼口香糖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否则咀嚼口香糖时分泌的消化液会损伤胃粘膜。  此外,《生命时报》补充解释道,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大的精密仪器,开始嚼口香糖时,化学感受器被刺激,将这种“进食”信号传到位于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层的反射中枢,使口腔分泌唾液,胃中也开始分泌大量消化液。这种反应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其中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原等。而事实上,此时我们的胃内并没有可供消化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引发或加重胃部疾病。  不过,嚼口香糖对肠胃并非只有负面作用。具体来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峰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如果每天咀嚼口香糖术后比普通人快2~3天出院。患者由于受麻醉、手术牵拉肠管疼痛刺激等导致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蠕动减弱;还容易出现术后腹泻、便秘,甚至肠梗阻症状。口腔进行咀嚼动作时刺激了口腔和咽等部位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冲动传入脑区的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表现为消化腺分泌增加等,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加快、排空加速。(谢龙)  本文由北京佑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鹏进行科学把关。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肝脏类疾病。熟练掌握胃镜结肠镜相关检查及治疗。 作者: 2018/08/06 15:43
  • 在烫伤处涂牙膏有用吗?暑假应谨防孩子被烫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在暑假期间,孩子玩得开心,家长却提心吊胆,因为有些孩子年龄尚幼,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意外,烫伤就是其中之一。同时,由于孩子在夏天一般衣着单薄,身体裸露面积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烫伤。当孩子被烫伤,且烫伤程度不是很严重时,不少家长会在其烫伤处涂抹牙膏,但这种做法靠谱吗?如何处理孩子烫伤呢?  首先,如果孩子被烫伤,家长切勿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处理。据《新华日报》报道,孩子皮肤娇嫩,对于同样条件的烧烫伤,孩子受损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对于同样面积的烧伤,孩子比成人更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及休克等。而且孩子抗感染能力差,对伤口的保护意识又比较薄弱,因此发生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机会也超过成人,很容易发生败血症。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烫伤处涂抹牙膏的方式并不靠谱。据《健康时报》报道,轻微烫伤后涂抹牙膏是一种广为流传的错误方法。对烫伤的皮肤来说,牙膏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会污染创面,增加感染风险。除了牙膏之外,民间“高手们”常用的酱油、食盐、香油等偏方都不能用来涂抹烫伤后的皮肤。  那么,当孩子被烫伤后,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据《合肥晚报》报道,对于轻微烫伤,可先在烫伤处涂上一些药膏,然后用干净纱布包扎,两天后解开纱布,查看创处,如果情况好转,应继续涂抹一些药膏,然后再行包扎。但如果发现伤口处感染,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值得注意的是,烫伤处应避免被阳光直射,包扎后的伤口不要触水,烫伤的部位也不要过多活动,以免伤口与纱布摩擦,增加伤口的愈合时间。  同时,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张逸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介绍,发生烫伤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解除孩子沾着热源体的衣服;如果烫伤程度严重,可以直接剪开衣服,隔绝热源体的持续伤害,避免衣物对烫伤面的摩擦,然后及时就医。  此外,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家长应该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孩子被烫伤,华龙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别在孩子的活动范围内放置危险物品,比如热水杯等。  2.给孩子食用任何热饮,如麦片、粥、黑芝麻糊等时,要先感受温度,再让其进食。  3.洗澡放水时要注意顺序,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以水温比体温高出几摄氏度为佳。孩子洗澡时,家长应尽量在一旁陪伴。  4.煮火锅、使用电磁炉等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动向。  5.在端热汤、热水时,要告诫孩子不要靠近。(郑渊)  本文由南京同仁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田东林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8/08/01 16:56
  • 部分食品包装致癌,比问题食品更害人!怎么防?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我们常说合理剂量内的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相反,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更好地保存食品的口感及品质。  但最近,美国儿科学会(AAP)发表一则声明,声明中称许多用于保存、包装食品的化学物质,会对儿童及成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身体各方面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这些化学物质对其危害更大,长期大量食用含有此类化学物质的食物,甚至会对发育产生影响,产生性早熟、肥胖等问题。  那么,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有哪些?哪些食品中会出现这些有害物质?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有害物质为何会出现在食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食品的包装材料中。  在食品的包装材料制作过程中,为了改善其外观、力学、光学等性能,或是为了防止其化学物质迁出,厂家往往会在标准的合理范围内,加入一些化学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在特定条件下(光照、高温环境)会发生降解,并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物质,这些物质与添加剂本体会从包装材料中迁移至食品中,导致人体摄入本不存在于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有害物质有哪些类别?  一、双酚类物质  来源  双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金属罐头内部的涂层,此外,在部分水桶、矿泉水桶中也常含有双酚类物质,其受热或者在光照环境下容易释放。因此由此材料包装的食品十分容易受到双酚类物质污染。  危害  双酚类物质种类较多,其中以双酚A最为大众所熟悉。其作用与雌性激素类似,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其生育能力降低,并导致肥胖,严重则还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和免疫系统。正因如此,我国禁止进口、销售含有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二、邻苯二甲酸酯  来源  邻苯二甲酸酯具有一定的塑化作用,常常被添加至塑料中使其变得更为柔韧。其常存在于一些食品用的吸管、打包盒中,此外,一些保鲜膜中也会存在少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其在受热(盛放一些过热的食物时)后,会从这些材料中游离出来,进入食物中。  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它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影响男性生殖器发育,并导致男性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  此外,还可能导致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加。而对于儿童而言,摄入过多此类物质,会对其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并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  三、人工食用色素  来源  食品中的色素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组织中,常见的天然着色剂主要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等;人工合成着色剂主要有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等,与天然色素相比,其颜色更加鲜艳,不易褪色,且价格较低,因此应用更为广泛。  危害  目前,人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致癌物质芳香胺超标、成品脱色试验不合格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此外,不合格的着色剂还可能含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食用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很有可能会对脏器造成过大负担,引发脏器受损,严重则会引发癌症。  四、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来源  这两类物质常被添加于加工肉,如罐头、香肠、热狗中,其主要用途为保色,以保证这些制品呈现粉嫩的肉质色泽。此外,一些腌制类食物,如咸肉中,也会含有少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危害  对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危害大家应该并不陌生,长期食用含有此类物质的食物,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严重则会引发胃肠道癌症。  五、全氟烷基类物质  来源  全氟烷基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其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疏水疏油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食品包装领域,它主要被用于防油防水的包装中。  危害  此类化合物被明确证实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近来大量的研究显示该类化合物还有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此外,还有证据表明,该类化合物还可能与癌症有关。  如何避免这些物质的摄入?  1、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用木质或者陶瓷的餐具,避免使用塑料餐具。如果需要打包时,也应该选择可以受热的容器(如陶瓷或者可以加热的塑料制品)盛放。  2、 通常而言,正规市售的塑料瓶装饮料,其材质都符合相关规定,可以放心饮用,但应尽量避免将其放置于高温或者阳光直晒的环境下,以免有害物质溶出。  3、在对塑料餐具盛放的食物加热前,应该关注下其底部的回收代码。底部代码为5的餐具,其材质为聚丙烯(PP),可以微波炉加热且可以重复使用。  而底部代码为7的餐具,其材料为PC及其他类,可以耐受一定高温,但可能含有双酚A,因此不建议给儿童使用;其余代码的餐具,其材质不适合重复使用或者直接加热,不建议家庭使用。 作者: 2018/07/31 11:4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