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健康
  • 辟谣!吃完螃蟹喝酸奶会中毒?你又被朋友圈欺骗了 辟谣!吃完螃蟹喝酸奶会中毒?你又被朋友圈欺骗了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最近,朋友圈现一条“紧急提示”:吃完螃蟹和大虾千万别马上喝酸奶,也不能吃香蕉,否则会中毒!这则消息中甚至指出有孩子在吃完大虾后喝酸奶,由于救治不及时而致死。    这则消息乍一看十分吓人,却并未明确指出这些食物同食究竟会生成何种能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物质。网上关于吃虾、吃螃蟹配上酸奶或香蕉会导致中毒的消息也是随处可见。    那么,螃蟹、大虾不能与酸奶、香蕉同食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吃螃蟹、大虾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食物相克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这几样到底能不能同食?  首先,这几样东西是可以同时食用的,也未曾有确切的相关致人死亡的报道。螃蟹、大虾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其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均十分丰富,常常食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螃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常吃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也有辅助作用。    此外,酸奶和香蕉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于乳糖不耐或者消化不良的人来说,酸奶有着很好的吸收和缓解的作用。    而香蕉属于高钾低盐水果,可促使体内过多的钠离子排出,常吃可以预防心血管类疾病。虾蟹与酸奶、香蕉中并没有同时食用会致人中毒的成分,严重者会致人死亡更是无稽之谈。    吃螃蟹或大虾时需要注意什么?  尽管虾蟹可以与酸奶、香蕉同时食用,但它们在食用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螃蟹性味寒凉,且常吃腐化的生物尸体,其腮部和肺部可能带有大量细菌,若过量食用容易引发刺激胃肠道,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我们建议大家在家烹制螃蟹时,可以用黄酒、白酒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消灭部分细菌,同时一定要用高温至少蒸30分钟,直至把螃蟹彻底蒸透。    在食用时还可以搭配一些姜丝、黄酒等性味辛辣的食物。成人在食用螃蟹时,一次也不要超过2只,以免对脾胃造成过大负担。此外,西瓜、西洋参等食物属性寒,若是与螃蟹同时食用,很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    除了要注意食用方式及食用量以外,易过敏人群也应该对虾蟹类食物格外小心。螃蟹、虾类中的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丰富,其壳中也含有丰富的几丁质,这两类物质是过敏体质的常见过敏源,食用后极易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打喷嚏、喉咙痒、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症状。  而对于身患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而言,若是食用虾、蟹后引发免疫反应,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小朋友的消化、免疫功能也尚未完善,若过量食用螃蟹,也很容易引发腹泻、过敏反应。因此,小朋友不宜多食螃蟹。  食物相克的说法是真的吗?  食物相克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实际案例还是从成分分析来说,都是谬论。食品卫生部门根据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任何无毒的、可以吃的食物都可以在一起吃,并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那为什么仍有很多人在食用了所谓的相克组合的食物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呢?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以及自身身体状态(如过敏、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症)导致的。  细菌感染  鱼虾蟹等水产品容易被霍乱弧菌污染,如果由于食用此类不洁的水产品导致胃肠道疾病,同时又食用了其他食物,很有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    过敏现象    过敏原主要包括海鲜、花生、鸡蛋、麸质食品等。易过敏人群只需食用少量过敏原食物即会引发过敏症状,同时,机体的过敏原会随着生活环境、自身身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变化,因此许多人群会在食用平时不会过敏的食物后产生不适症状,并将其误认为是“食物相克”导致的中毒。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缺少由小肠细胞分泌的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表现为饮奶后出现腹部紧张、肠鸣、腹痛、排气、腹泻和全身软弱无力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2。  这种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此类患者在食用了“相克”的食物组合后,若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也常常会将其误认为是“相克”导致的中毒症状。  最后,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膳食中,不必纠结于所谓的“食物相克”,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食材,平衡膳食,合理摄入能量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原则。 作者: 2018/06/19 10:34
  • 吃辣椒还能降低死亡风险?这几类人最好别吃 吃辣椒还能降低死亡风险?这几类人最好别吃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程丹  辣椒是很多人离不开的调味品,近几年,川菜、湘菜越来越火,几乎占据了中国餐饮业的半壁江山。辣椒美味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了这种“美味”。吃辣椒有哪些好处?吃辣椒时要注意些什么?又有哪些人不宜吃辣椒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吃辣椒有哪些好处。据《健康时报》报道,以往的研究认为,辣椒和它们的生物活性成分——辣椒素具有良性作用,包括抗肥胖、抗氧化、抗发炎和抗癌特性。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李立明教授团队与牛津大学合作的“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研究”项目,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死亡和各种健康结局开展了长期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与那些每周吃辣少于一次的人相比,一周吃1到2天辛辣食物的人,死亡风险减少了10%(死亡风险比为0.90)。每周吃辛辣食物3到5天、6天或7天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14%(死亡风险比为0.86)。同时,常吃辣的人死于肿瘤、缺铁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也有所降低。由此可见,适量吃辣对身体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然而辣椒虽然营养价值可观,在食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山西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李雁津在接受《山西晚报》采访时表示:人们可以根据体质和时节吃辣椒,北方人在春秋干燥时应适当少吃。其次,酸辣的比麻辣的好。酸辣口味的剁椒由于加了醋,可减少上火几率;麻辣里的花椒辛热,使人更易上火,要少吃。另外,吃辣时可以佐以甜或酸的食物。甜能遮盖辣味,酸能中和碱性的辣椒素。建议最好吃鲜辣椒,因为其营养更丰富,而且辣椒最好做熟了吃,以免生辣椒中大量的辣椒素对口腔和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此外,吃辣椒时主食最好选粗粮,如玉米或白薯,因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预防因肠胃燥热引起的便秘。在吃完辣之后可以喝杯酸奶或牛奶,解辣清热。  那么,到底哪些人不宜吃辣椒呢?《生命时报》列出了九种不宜吃辣的人群:  1.心脏不好者。辣椒中的辣椒素会使循环血量增加,心跳加快,诱发心动过速等疾病。  2.肾不好者。辣椒素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对肾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胃酸过多者。  4.便秘者。辣椒素具有刺激性,会加重便秘症状。  5.口腔溃疡者。  6.眼疾患者。有角膜炎、红眼病等疾病的人如果吃了辣椒,很可能会造成眼皮肿胀、眼睛发烫甚至眼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7.甲亢患者。甲亢患者本身心率就很快,食用辣椒后,心跳速度会更快,症状更为明显。  8.肠胃不好者。  9.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辣椒不仅会抵消某些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加重病情。(程丹)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 作者: 2018/06/14 10:19
  • 洋葱有啥神奇之处,竟被誉为"蔬菜皇后"?看完秒懂 洋葱有啥神奇之处,竟被誉为"蔬菜皇后"?看完秒懂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06-11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有这样一种蔬菜,它被誉为“蔬菜皇后”,有的人也称之为“心脏支架”。它在菜市场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洋葱”。  洋葱,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它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常吃洋葱之后对于身体有何裨益呢?  洋葱,为何物?  洋葱,其实就是“葱属植物”当中的一种;大蒜、葱、韭菜都是它的同类,这类食材都有一种独特的辛辣味道。    洋葱,营养如何?  洋葱,可以说是一种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食物,热量较低但是营养突出。    除了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外,洋葱中维生素C、维生素B6、矿物质镁、磷、蒜素(有机硫化物)以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也都值得一提。  常吃洋葱,对身体有何裨益?  促进肠道代谢,预防便秘  洋葱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为丰富,经常适量摄入可以起到促进肠道代谢、清除肠道垃圾、预防便秘、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同时,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还可以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调节睡眠,促进良好情绪的形成  洋葱中含有一定量的叶酸,叶酸可以抑制体内生成的过量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抑制荷尔蒙的生成;所以常吃洋葱可以起到调节睡眠、预防抑郁症等积极作用。    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洋葱当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适量摄入可以防止血小板积聚、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血液流通,从而可以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经过加热之后,洋葱中的硫化物含量损失较大,作用减弱。    清除身体中的自由基,增强抵抗力  洋葱中含有花青素,特别是紫皮洋葱,适量摄入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花青素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除此之外,它在皮肤美白、增加皮肤光滑度方面也有着不错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是:  对于所提到的洋葱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价值,各位并不能“过分依赖”;  所有的营养物质想要产生功能都需要有一个“量”的体现,假设您每天只把洋葱作为零星点缀的配菜食用,那对身体产生的作用近乎为0;  另外,洋葱当中所含有的这些营养物质在其他食物中同样含有,对于“洋葱”来说并不可神话。  食物仅仅是食物,并不会起到和药物一样的治疗作用,对于您心目中那种“神奇”的食疗作用,请一定科学看待。  洋葱,如何挑选更靠谱?  根据口感选颜色    洋葱,可以根据表皮颜色不同可以分为黄皮、白皮和紫皮;颜色不同、口感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挑选。  1  一般白皮洋葱肉质相对稚嫩,口感较甜,水分较高,比较适合生吃、或者烘烤;  2  对于黄皮洋葱而言,微甜并带有些许辣味,可以生吃或者蘸酱食用;  3  紫洋葱相对辛辣刺激,适合炒菜或者烤制。  看外表辨质量  挑选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外表,头部肥大、没有损伤、表皮具有光泽、并且鳞片非常紧密的为优质果实。    除了这两点,其实从颜色方面大家也可以区分营养,一般建议您可以多尝试紫色洋葱,虽然它味道相对辛辣。  但其实味道“更冲”证明其含有的蒜素相对更多,而且,紫皮洋葱含有较多的栎皮素,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积极作用的物质。所以,如果您肠胃没问题,又能接受刺激性味道,紫皮洋葱更为靠谱。  关于洋葱的几点小提示  洋葱相对易熟,建议不要烹调过长时间,不然既影响口感还损失营养。    洋葱辛辣刺激,切之必然使人流泪,建议可以将洋葱先在凉水当中泡3-5分钟再切,或者可以先将洋葱放入冰箱冷藏10分钟。这样可以很好的分解(减少)蒜苷酶,降低对于眼睛的刺激。  爆炒洋葱时,洋葱很容易变软,口感不受人欢迎,建议可以在切好的洋葱上稍微撒点面粉,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这样炒出的菜色泽金黄,更有食欲。  什么人不建议吃?  1  对于本身对洋葱存在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  2  由于洋葱辛辣刺激,食用过多容易损伤肠胃,所以本身存在胃肠疾病的人群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3  对于一些禁忌“辛辣刺激”的特殊疾病患病人群,请谨慎食用。  洋葱,一种站在风口浪尖的食物: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坏。  无论怎样,建议您科学看待,不要过分吹嘘它的营养功效,也不要因为它辛辣刺激就一点不吃。  健康食洋葱,请用它独特的味道满足您的味蕾需求。 作者: 2018/06/12 10:26
  • 足贴能排毒、大蒜炝锅致癌……你被5月谣言欺骗了吗 足贴能排毒、大蒜炝锅致癌……你被5月谣言欺骗了吗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作者: 2018/06/11 10:16
  • 小龙虾吃多体内会长寄生虫?5月这些谣言你入坑了吗 科技日报   陈年老梗变身5月谣言,你入坑了吗  科学精神连着你和我  谣言似乎也有着自己的周期律。  盘点5月份出现在朋友圈中的那些谣言,不难发现其中多数几乎在十年前便已出现。虽然配上了图片、视频,但多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或者只谈毒性不谈剂量,只不过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这些反复出现的陈年老梗在朋友圈依然有市场的原因,正如相关专家所说,我们的科普做得还远远不够,公众的科学素养还需提高,科学精神仍待补位。  谣言一 碳酸饮料含磷酸盐会致肾衰竭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碳酸饮料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一种选择。近日,朋友圈中出现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该文章称,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磷酸盐,磷酸盐可以导致肾脏疾病,喝多了会致肾衰竭。  真相:经查询可发现,类似文章最早于2010年前后即已出现。  事实上,磷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成人对磷元素的每日最大耐受量为70毫克/每公斤体重,人体对于磷的吸收主要来自于天然含磷食品和食物添加剂带入的磷。该评估还特别指出,在高钙膳食的前提下,人体对磷吸收的耐受度还会更高一些。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显示,我国成年居民每日摄入磷的耐受标准为3500毫克/天。该标准指出,这个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来说都不至于损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饮料中磷含量约为40毫克左右,按照该标准测算,如果摄入磷超标达到伤害肾脏的程度,那么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主要的问题还是含糖量较高,人体摄入糖分过高,容易引起肥胖,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沈阳市第八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孙艺提醒,“应控制碳酸饮料摄入量,尽量多喝清水,有益身体健康。”  谣言二 小龙虾吃多了体内会长寄生虫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非常广,视频中医生用镊子从患者的手臂伤口里夹出了几条虫子。这段视频的配文为“常吃小龙虾身体长出寄生虫”。此外,该视频还搭配有患者的医学影像。从图像上看,不但患者脑部有多个不明白点,全身、四肢也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寄生虫,给人带来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该视频还配发了朋友圈图片,声称有多位学医的朋友转发,并明确指出:该患者之所以感染如此多的寄生虫,是因其喜爱吃小龙虾所致。  真相:表面看上,该视频有出处、有来源,甚至还有医生对于寄生虫防治的介绍,很具有迷惑性。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其张冠李戴之处。该视频最核心的“证据”,就是密布寄生虫的医学影像。  经查询发现,该医学影像拍摄单位是云南省某医院。原始新闻发生在2016年1月,由于生活习惯,患者常年食用生猪肉,因此不幸感染了猪囊尾蚴病,即俗称囊虫病。整个事件与小龙虾并无关联。  那么,吃小龙虾会不会感染寄生虫?究竟该怎样食用才更安全呢?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恩杰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小龙虾与其他淡水鱼虾一样,根据养殖环境、水质条件不同而容易有寄生虫存在。“在食用小龙虾时,要将其彻底煮熟。在温度和烹制时长足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小龙虾中的寄生虫杀死。”罗恩杰还提醒,无论是酒、醋还是芥末等调料,都无法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因此需尽量避免生吃。  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曾发布了一则“关于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公告”,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对寄生虫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生产者要注意进货渠道,“不提供可能被感染的生食水产品”“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加工,避免污染”;而建议消费者“避免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谣言三 不法商贩用甲醛等泡荔枝保鲜  眼下正是新鲜荔枝上市的时节,最近微信上流传一则消息称,如果买的荔枝鲜红水灵,可能是经过甲醛、乙烯、二氧化硫等物质浸泡的缘故,吃了会危害健康。  真相:荔枝可以说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时令水果了。每当荔枝上市之际,就会有类似的文章在朋友圈里传播。通过查询可以发现,最早的帖子出现在2007年。  其实,网络流传的几种药物已经被辟谣过多次:譬如甲醛,由于其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鲜这一途径;另一种化学物质是乙烯,传言不法商贩会用乙烯来保持荔枝新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鲜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  比较具有迷惑性的是二氧化硫。有媒体曾经进行试验,的确在荔枝上检测出二氧化硫的成分。其实,水果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保鲜,而二氧化硫是农业常用的杀菌保鲜剂之一。在2015开始实施的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每公斤50毫克。事实上,二氧化硫是气体,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经过正规渠道出售的荔枝每公斤二氧化硫残留量均远低于50毫克。  谣言四 大蒜炝锅产生丙烯酰胺可致癌  炒菜时用蒜炝锅会让菜更香,这是一个常识。近日,有传言称大蒜炝锅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2A类致癌物,对人体有害。  真相:其实,今年丙烯酰胺已经“火”过一次了。在星巴克致癌事件中,丙烯酰胺也是主角。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副产物,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自从十几年前被提出以来,丙烯酰胺只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致癌性,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在人类身上具有同样的危害。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曾指出,该实验中,动物摄入的丙烯酰胺也是经过提纯处理的,而并非是从食物中得来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卞冬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丙烯酰胺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其的确是一种致癌物”,但目前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可证明人类某种肿瘤的产生与由食物中摄取的丙烯酰胺有明显相关性。  另外,万物皆有毒,主要看剂量。我们平常炒菜,大蒜只是做个配料,又不是当主食材,一盘菜里顶多就几克大蒜,其在炝锅时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实在有限,可致癌的说法属于夸大其词。  程 程 记者 杨 仑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31 15:25
  • 女子体内取出468颗结石,只因爱吃这东西!很多人还在吃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近日,武汉一名女士因为酷爱吃油炸食品,从身体当中取出了大大小小一共468颗结石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把油炸食品推向高潮,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和恐慌。    很多偏爱油炸食品的人表示,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危害?油炸食品还能不能吃呢?关于油炸食品,有些事情需要大家明确知晓。  油炸食品和胆结石有何关系?  胆囊结石(胆结石)也被大家称之为胆石病,主要是身体中胆囊内有坚硬的物质(类似石头)形成。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从而帮助分解脂肪,帮助消化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    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很容易导致胆汁浓度变高,身体中胆固醇和胆汁酸浓度比例的改变,造成身体中胆汁淤滞,最终会形成结石。  经常吃油炸食品对身体有何影响?  1、导致肥胖、超重。  油炸食品本身属于一类高脂肪食物,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之后,脂肪物质会有额外的一部分叠加。高脂肪物质本身不利于身体消化,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脂肪蓄积,甚至出现肥胖。    2、很容易导致身体摄入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外面售卖的油炸食品容易出现“炸制原材料不卫生”的情况,有些不法商家使用的原材料很多快要变质甚至已经变质,但经过油炸之后摇身一变,香气诱人、口感爽脆,大家也很难品尝出异样。  另外,油炸食品一般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就炸制而出,此时外表虽然炸制焦黄但是内部并没有完全熟透,这样就会导致微生物存在残留,从而会导致肠寄生虫疾病。  除此之外,街边油炸食品一般都会添加明矾(硫酸铝钾),食用过多很容易摄入过量的“铝”,因此会增加老年痴呆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3、增加肠胃负担。  脂肪类物质本身不易消化,经常或一次性大量摄入很容易给身体造成严重负担,特别对于肠胃。  有很多人喜欢把油炸食品当做夜宵享用,这更加大了夜间胃肠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很容易诱发胃肠消化疾病。    4、甚至会诱发癌症。  食物经过反复高温油炸,其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苯并芘(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  对于每一种食品而言,从来没有告诉过大家“坚决不能吃”,油炸食品同样是这样,每一种食品都有着它独特的味道和营养,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以及不靠谱的食用量。无论是为了满足对美食的追求还是摄入部分营养,油炸食品可以“品尝”,但一定要“少(限)量吃”和“健康吃”。  如何吃油炸食品更靠谱?  1、限量、限量,再限量。  建议每周食用油炸食品的次数不要超过2次,每次“浅尝辄止”即可。  2、使用“专用油”且控制油炸温度,拒绝反复使用。  做油炸食品时,要使用专用煎炸油,炸制过程中拒绝连续高温煎炸,拒绝冒黑烟,将温度合理控制在150℃以下。对于油而言,不要反复使用,拒绝油脂的酸败氧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3、不要将食物切的太薄,盐别放的太多。  炸制食物的过程中,别切的太薄,食物越薄,相对而言平面接触的温度也就越高,最终导致产生有害物质的数量也会增多。另外炸制过程中要控制盐的摄入,越少越好,避免“叠加伤害”。  4、科学炸制,涂抹“保护层”。  建议在煎炸鱼、肉时,适当涂一层淀粉糊,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有害物质的产生。    5、搭配靠谱食材。  吃油炸食品的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可以帮助身体加速代谢、降低有害物质的活性,起到适当的保护作用。  6、选择靠谱生产商家。  在外享用油炸食品,要选择靠谱商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总结看来,对于油炸食品的健康食用,就是12个字:少吃为妙,膳食均衡,科学烹调。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25 15:47
  •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这种说法并不靠谱       醋作为一种家庭必备的调味料,可以增进食欲,受到不少人的喜欢,然而有些人认为醋有软化血管的功效。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醋可以软化血管”的说法其实并不靠谱。据《健康报》报道,一般人们说的软化血管主要指软化动脉硬化斑块。硬化的动脉斑块主要由钙和脂肪组成,如果将钙浸泡在醋中,的确可以溶解钙,但是对于在血液中的钙其效果就不一样了。  那么,血液中的钙为何不能被喝进肚子里的醋溶解呢?这是因为食物酸碱性不能直接影响血液的酸碱性。《生命时报》介绍,醋虽然是酸性的,喝进胃里却很难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人体有各种复杂机制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因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盲目、大量地喝醋只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为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灼伤胃黏膜和食道,引起剧烈疼痛。  看来靠喝醋来软化血管是不现实的,但动脉硬化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放缓动脉硬化的速度。《北京日报》建议患者需做到以下几点:  1、戒烟: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  2、预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动脉硬化。  3、控制体重: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血脂不正常的几率较高,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4、体育运动:运动可以把多余胆固醇排出体外,避免它们沉积在血管内壁,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  5、注意饮食:脂肪、胆固醇等都是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应适量摄入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李蒙蒙)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21 10:37
  • 哪种肉更健康?总有一种适合你,吃货必看 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张丽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硕士研究生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古人云: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水浒传里总少不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桥段。对很多人来说,饭桌上是无肉不欢。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肉被当作是“万病之源”,总有人把肥胖、皮肤差归罪于吃肉……  但事实是不吃肉不能减肥!不能减肥!不能减肥!后果还比你想的严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谈谈,吃哪种肉更健康?不同的肉类适合哪些人群食用呢?  为什么蔬菜不能替代肉类?  偶尔全素食的确能改善某些症状,但如果长期吃素就会容易出现代谢紊乱,甚至出现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贫血等。  吃蔬菜能为人体补充水分、纤维素、无机盐及维生素等,但保持健康的体魄光靠这些是不够的。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长、发育、繁殖、组织愈合都离不开蛋白质,能为机体提供蛋白质的主要就是肉、蛋、奶。所以你说吃肉重要不,豆制品也富含蛋白质,但却不能完全替代肉类,因为豆制品中的是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组织蛋白。  所以还是乖乖吃肉吧,但如果是素食主义者,豆制品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哪种肉更健康?适合哪些人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少吃肥肉,多吃瘦肉,首选水产,其次禽类,最后畜类。每种肉都有各自的优势。  畜肉  通常指猪牛羊等畜肉。这类肉肌红蛋白含量较高,铁是肌红蛋白生成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缺铁的话可以作为首选,如铁含量最高的猪肉。    牛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不仅叶酸、锌含量很高,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基本一致,因此比较适合运动员、健身的人、孕妇等人群。  禽肉  代表是鸡鸭鹅等禽肉及鱼虾贝等水产品。  鸡和鹅的脂肪通常集中在皮里,因此鸡肉和鹅肉中脂肪含量比较少,适合减肥的人、老年人吃。  水产品  众所周知,水产品好就好在富含DHA和EPA,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话说吃鱼聪明是有科学道理的。此外,水产品也是补钙的一把好手,所以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等各类人群。  蛋类  其实从营养价值方面看,各种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从性价比看,毫无疑问,当然还是选号称“人类最理想的营养库”的鸡蛋啦。  肉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多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约7个),内脏类每个月可吃2~3次,每次25g左右。    怎么挑肉?  现有市场上常见的加工方法可分为三种:冷鲜肉、热鲜肉、冷冻肉三种。  冷鲜肉  屠宰后迅速冷却至0~4℃,并始终保持冷链。  热鲜肉  凌晨宰杀,清早上市,不经任何冷却处理。    冷冻肉  -18℃以下速冻,使深层温度达-6℃以下。  热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而冷冻肉会破坏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因此冷鲜肉是最好的选择。  有外包装的肉品还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合格,包装是否完整。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15 09:13
  • 万万没想到!这几类食物竟不能放冰箱!原来这些年都错了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如果问您家里的食材存放在哪里?绝大多数人的回答一定是冰箱;假如问您剩菜剩菜放哪储藏?那回答也一定是冰箱。  冰箱,现代人称它为“食物保险箱”,从名称就可以看出,食物存放至冰箱好像是最安全的一件事。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所有食物放进冰箱都可以吗?关于冰箱储存食物的“那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这些食物不建议放入冰箱  1、有一些特殊的水果,不建议冰箱储藏。  热带水果对于低温环境非常敏感,短暂的时间内不容易接受,所以对于这样的水果不建议放入冰箱。比如说菠萝、香蕉、木瓜、芒果、牛油果等水果,建议可以将它们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家庭环境中,等到稍微成熟之后再去食用。    2、巧克力。  对于巧克力而言,冷藏一两天没有问题,但如果长时间存放表面很容易出现白霜,口感会变得粗糙。这主要是由于可可脂结晶形态发生变化,虽然营养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口感受到很大影响,建议不存放于冰箱。  水果和蔬菜,应妥善放入冰箱储藏  这里要和大家说明的是水果存放冰箱的时间需要稍微注意,不同水果需区别对待。  1、 这些水果,要等到成熟之后再放入冰箱。  温带水果,需要等到成熟之后再放入冰箱,如果本身就没有成熟,放进冰箱反而会抑制成熟。所以,对于像苹果、梨以及桃子等水果,都应该等到成熟之后再放入冰箱。    2、这些水果买回来需要直接放入冰箱。  对于一些特殊的水果,比如像草莓、荔枝、桑葚、葡萄、山竹等水果,如果买回去之后有剩余,请尽早放入冰箱。  鸡 蛋  对于鸡蛋这样的食物,如果可以两周内食用完毕,就可以不放入冰箱;但如果保存时间会超过两周,那就需要冷藏保存。    这些食物建议存放于“冷冻室”  1、馒头、花卷等淀粉类食物  建议可以将馒头等淀粉类食物分成小包装,然后存放于冷冻室,这样既不容易发霉变质,也不会影响口感。    2、茶叶  茶叶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香气挥发,建议可以将其分成小包装。用保鲜袋严密包裹存放于冷冻室,这样可以很好的保留味道,预防发霉变质。  最常“食”的食物,如何储存更科学?  1、你最爱的“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对于生猪牛羊肉冷藏的时间不超过3-5天,禽类和水产肉类不超过1-2天。如果需要存放较长时间或者买的很多,建议“冷冻”储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已经加热完毕(烹熟)的肉类,建议趁热将其密封(保鲜盒),然后直接冷藏,不要等到放凉后再放进冰箱。  2、 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  最好“现吃现买”,尽量减少保存时间。另外,存放时请不要将水果和蔬菜放在一起,因为水果释放的乙烯会导致蔬菜加速“变老”。  如何使用冰箱更靠谱?  1、生熟要分开,食物需分类存放。  2、储存温度不同,需分层存放。  冷藏室的位置不同,其温度也不同,一般冰箱下面的温度会比上面要低一些,冰箱深处的地方也会比接近门的地方更低一些。  3、定期清洗,冰箱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  建议每个月要清洗一次,擦洗干净,按周期除霜,只有冰箱安全清洁,您的食物才能更加安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冰箱虽然可以储存食物,但并不是“万能的保险箱”,存放时间过长很容易流失营养且影响口感。  所以,对于“迫不得已”剩下的绿叶蔬菜,请在3天之内将它吃完,其他的蔬菜最多可以保存一周;对于冷冻室当中的速冻食品,也请您在半年之内食用完毕,保存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低。科普中国微平台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10 11:05
  • 4月朋友圈谣言盘点:咖啡致癌 草莓是“最脏”蔬果    草莓最脏 咖啡致癌 这些事儿你也敢信?  ——4月朋友圈谣言盘点  辟谣  咖啡含有致癌物;草莓是“最脏蔬果”;老鼠食用转基因作物后变硕鼠;跳拉丁舞能导致性早熟……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仍有各种谣言在网上传得“风生水起”。然而辟谣战士怎能让谣言当道,所以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谣言放在科学的阳光下晒一晒吧。  谣言一  星巴克咖啡致癌  最近,无论你喝不喝咖啡,可能都听过所谓“星巴克咖啡致癌”这件事。原因是美国加州洛杉矶高等法院的判决结果显示: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并要求所有咖啡产品加贴“致癌”警告标签。  真相:食品安全领域资深媒体人洪广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加州法院要求本州销售的咖啡标注致癌警示,理由是咖啡内所含的丙烯酰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A类“较可能致癌物”,而其完整含义应该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且IARC所列的致癌物清单参考的是证据强度,并非指该物质“致癌的危险性”。  洪广玉解释说,丙烯酰胺是咖啡豆在烘焙时自然形成的,是形成咖啡香味的关键,其在咖啡中的含量极低。丙烯酰胺确实有对动物致癌的明确证据,但当它在食品中作为食品中的一种成分被摄入后会否致癌并没有科学证据,也没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它致癌。  有专家进行了估算,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就会有罹患癌症的风险。按此计算,一位体重55公斤的咖啡爱好者,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为143微克。一杯160毫升黑咖啡,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0.45微克。他每天要喝至少318杯黑咖啡,才可能有致癌风险。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几杯咖啡,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  “因此,加州法院的判决仅仅是‘按照法律需要这么做’,并不代表现实中喝咖啡会致癌。”洪广玉说。  谣言二  草莓是“最脏蔬果”  近日,美国环保机构环境工作组织(EWG)根据美国农业部对常规种植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列出12种最“脏”及15种最“干净”蔬果名单,在最“脏”蔬果名单中,草苺连续3年居榜首位置。  真相:多年从事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阜阳师范学院研究员兰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称草莓是“最脏蔬果”这种说法有很大的片面性。“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农药残留不等于一定有危害。我们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难免都有一些低毒、微毒的农药残留。传统大棚栽培草莓的过程中,会施用一些抗病的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一些极易分解的农药,但主要在开花前期施用,在果期施用较少,而这些农药喷施5—6天后,分解非常快,在果品的残留浓度极少。”  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也表示,EWG是美国的一个环保组织,他们既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学术机构,只是一个倡导环境保护的民间机构。决定蔬果是否安全的标准不是“是否检测到农残”,也不是“检测到多少种农残”,而是“是否检测到农残超标”。检测到农残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离开了农残量和控制标准谈危害,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别被“最脏蔬果榜单”误导。日常生活中需要记住,不管是“打农药”还是“不打农药”,充分清洗、注意卫生,都是必要的食品安全习惯。  谣言三  老鼠吃转基因作物后变硕鼠  近日,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某农场出现一只30多斤的巨大硕鼠,4条中型犬与之搏斗,好不容易才将它制服。与视频一同转发的文字称:“这事发生在黑龙江853农场,经查是因为老鼠吃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太可怕了!”  真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视频中的动物并不是老鼠,从大致的身形和模糊的尾巴看,很像是旱獭,也称土拨鼠、地松鼠,在农业和畜牧业上是典型的有害动物。可以确认的是,这种动物和“老鼠成精”“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关系。食用转基因作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这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基因本身的性质,比如在什么物种里表达、表达多少,主要由基因非编码区的DNA序列决定。这类信息具有‘方言’特征,不同物种之间有很大不同,是物种间遗传信息表达的一个天然屏障。”姜韬解释说,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具有植物属性,若不经过体外适当修饰、将其转变为动物属性的基因,即使特意将其转入动物细胞内,也不会有任何活性。因此,食用转基因作物是不会发生基因突变的。  谣言四  跳拉丁舞导致性早熟  近日,一篇名为《9岁女孩性早熟吃药无效,医生问:有没有在学拉丁舞?》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文章指出,跳拉丁舞与小朋友性早熟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文章解释,拉丁舞是一个社交舞种,它需要舞者之间有很强的互动性。青春期前后,身体对性别信息是非常敏感的,可能一个在成年人看来健康、平常的动作或眼神,在青春期都会启动大脑中的开关。  真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吴晞副教授指出,文中的观点可能存在观察偏移,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跳拉丁舞和性早熟有直接关联,不能通过片面问询或个例说明跳拉丁舞会导致性早熟。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发现,通过视觉、听觉或者嗅觉,能够启动性发育这个“开关”,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根据原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的定义,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或10岁前月经来潮。  吴晞指出,防止性早熟,家长除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摄入过多能量外,还要注意别让孩子误食避孕药。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马爱平)来源  科技日报责任编辑:王超  作者: 2018/05/10 11:0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