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廉语
  •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具有全局性、开创性意义 清风巴彦淖尔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具有全局性、开创性意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研究室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世界上第一大政党,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都决定了只有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地而不是一般化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着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五个体系”的重要要求,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高瞻远瞩和坚定决心。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基础。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关键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本在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党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重点是健全组织制度,加强组织管理,严明党的纪律,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思想指引。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一部不断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必须抓好思想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首要的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关键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自觉行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只有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重在真管真严,要在精准施治。真管真严,就是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和全方位管理,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精准施治,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管党治党精准性、实效性,既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又精准发现问题、找准病灶、靶向施治,形成监督一点、治理一片、规范一域的综合效应。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性、原则性强,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要全方位织密制度笼子,把制度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科学有效。要强化制度意识,推动全党自觉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和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落地。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抓手。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必须以明确责任、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知责、担责、履责。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监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以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1/11 17:08
  • 纪法百科·一图读懂应知应会党纪法规丨《中国共产党章程》 清风巴彦淖尔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1/11 17:07
  •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清风巴彦淖尔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政党,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郑重告诫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明确“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坚定的战略自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考验也前所未有,对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精神面貌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大党独有难题主要体现为“六个如何始终”,直接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只有下大气力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态尚未彻底净化,错误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制度规范尚不完善,防范“围猎”办法不多,一些部门和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力,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彻底铲除。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着眼防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指出了新征程上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最为紧迫、最为要害、最为根本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才能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成果,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主攻方向。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只有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的决心意志,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才能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始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推动百年大党在不断解决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焕发蓬勃生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1/04 17:44
  •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推进新征程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清风巴彦淖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希近日出席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巡视宣传思想文化和统战领域相关单位作出安排,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重要部署要求,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李希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巡视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不断引领推动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吃透精髓要义,掌握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巡视工作政治方向。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对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准有力开展政治监督,推动被巡视党组织扎实履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  李希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扎实稳妥高质量做好中央第四轮巡视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单位、统战领域单位、群团组织特点,深入了解被巡视党组织履行职能责任、落实重大改革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全面掌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巡视整改落实等情况,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更好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强化立行立改、边巡边查,增强监督合力,严明纪律作风,确保高质量完成巡视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干杰宣布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组长授权任职和任务分工决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金国主持会议。(新华社)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30 17:34
  • 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对象公布 清风巴彦淖尔 经党中央批准,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等34家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新华社)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30 17:33
  • 2024年9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313起 清风巴彦淖尔 10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4年9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313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61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475人,这是连续第133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从查处问题类型看,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9月共查处问题9954起,占当月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8.8%。9月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3类问题,分别占当月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50.1%、22.7%、15.3%。  从查处级别看,9月,全国共查处省部级领导干部问题1起,查处地厅级领导干部问题62起,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问题1148起,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21102起。其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占查处问题总数的94.6%。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有效防治隐形变异现象,精准发现、从严处理“快递送礼”以及借培训考察、党建活动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分析研究“四风”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规律特点,从场所、资金、途径等方面的隐蔽行为入手,严查顶风违纪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防止死灰复燃。要把查处问题同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着力从制度机制上铲除“四风”隐形变异的土壤。(陆丽环)评论驰而不息纠治公款享乐奢靡问题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私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纠治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公务接待等问题作出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公款享乐奢靡问题不放松,把严的要求落实到监督执纪、制度建设、教育引导各方面,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  纠治公款享乐奢靡问题,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关系民心向背的政治账。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重点纠治公款享乐奢靡问题抓起。我们党对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要求就是从政治上看、政治上抓,把党的性质宗旨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期的住窑洞、吃粗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勤俭办一切事情”,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党中央反复强调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永远不能松,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必须以更大力度纠治公款享乐奢靡问题,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厉行节约,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形成常态,更好节用裕民,以党的优良作风不断赢得群众、凝聚力量。  这些年来,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公款享乐奢靡问题明显减少,但一些不正之风顽固复杂,由明转暗、改头换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表现。有的借公务活动之机搞“擦边”,在调研考察中安排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参观活动,故意将培训安排在热门景点地区、以现场教学名义违规游山玩水,开展学习教育舍近求远“蹭旅游”,在公务、商务接待活动中大吃大喝甚至虚构接待事项报销个人吃喝费用,慷公家之慨满足个人私欲。有的打着加强党建的旗号,违规建设、豪华装修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主题公园等,部分场所建成后闲置现象严重,影响党的形象。有的以推动发展的名义,脱离实际奢华举办各类节庆展会论坛等活动,既缺乏实效又铺张浪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综合研判,准确把握所监督地区、单位公款享乐奢靡问题的突出表现,贯通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巡视监督等各类监督,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精准识别、从严查处隐形变异问题,出重拳、下狠手,持续释放严的信号。  巩固拓展公款享乐奢靡问题治理成果,要在完善制度、强化执行上齐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接待管理、楼堂馆所建设、津贴补贴发放、公车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不断健全,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制度之治”牵引问题整治向纵深推进。但从监督执纪等情况看,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领域存在制度盲区,有的制度操作性、针对性不强,有的制度间协同性不够。要深入分析公款享乐奢靡问题发生的根源、规律、特点,与时俱进推动完善制度,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健全细化公务接待、教育培训、党校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举办等方面的规定,堵住制度和监管漏洞。要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坚持监督监管同向发力,督促公务接待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资监管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本领域相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度执行情况要依法依规公开,借力干部群众的“雪亮”眼睛,以公开促落实、强约束。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真正让制度“长牙”“带电”,不断把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纪锋)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29 18:22
  • 历史文化源流丨见贤思齐 清风巴彦淖尔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说,见到贤德之人,就要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到德行不好之人,就要借以自省,检点自身。见贤思齐是君子进德修身的重要环节,强调以他人为镜,不断审视自己、提升自己。这里,“贤”可以是身边之人,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仁不能好高骛远,当从身边开始。“贤”也可以是历史先贤,明代学者薛瑄认为:“思齐内省,不独见当时之人如此,以至读古人之书,见古人之贤者皆思齐,见古人之不贤者皆自省,则进善去恶之功益广矣。”把古人当作学习、借鉴的对象,正是我们读古籍、学历史的目的之一。见贤思齐,昭示的是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至死不屈。临刑时,他神色自若,毫不畏惧,在衣带上留下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使文天祥成为后人心中的楷模。他的精神,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一百多年后,少年于谦将文天祥视为榜样,写下一首《石灰吟》以明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同样用一生践行了清廉忠义。土木堡之变,他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主持北京保卫战,使时局转危为安。《明史》评价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不只是于谦。明清易代之际,面临国亡家破的重大变故,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很多士人以文天祥自励,无惧生死,忠贞报国——明末大学士傅冠,面对劝降坚决不从。就义前,他说出了一段话,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我乡先进也。吾乡无叩头宰相,但有断头宰相耳!”明朝兵部侍郎袁继咸,兵败被俘后,被押解入京。屈辱偷生还是取义成仁?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给后世留下慷慨激昂的绝命词:“大官好作,大节难移。成仁取义,前训是依。文山、袁山,仰止庶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将文天祥视作为人处世的楷模,文天祥的气节和品行,使他们坚定爱国心志,有了蔑视死亡、超越死亡的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忠勇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国永远在这儿,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崇拜英雄、见贤思齐、延续民族精神的中华儿女。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英雄辈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发挥英雄模范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优良传统。“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这是1961年11月26日,雷锋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不满7岁就成为孤儿,是党和新中国让他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战士。方志敏、董存瑞、黄继光、吴运铎……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对雷锋的成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雷锋看到了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引领着雷锋不断前行。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09年,雷锋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如今,雷锋是10位全军挂像英模之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革命年代里的“钢铁战士”,建设岁月里的“老黄牛”,改革开放中的“先行者”……翻开风云激荡的党史画卷,百余年来,在榜样的引领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见贤思齐、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共同在中华大地上铺展开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时代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宣传和表彰,在不同场合一次次讲述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嘱托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要求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回忆起自己学习焦裕禄并一直以焦裕禄为榜样的点滴往事,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谈及谷文昌,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讲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榜样是看得见并且最有说服力的哲理。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见贤思齐,蕴含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志向。坚定从我做起的决心,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就定能在奋斗与奉献中,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郝思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28 17:23
  • 六尺巷中家风长 清风巴彦淖尔 六尺巷中家风长张英《聪训斋语》中的家训智慧安徽桐城,文气沛然。桐城派散文倡导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六尺巷传承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张英,以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纠纷,以一部《聪训斋语》影响后人治家。品味《聪训斋语》中的家教智慧,或能使我们更加懂得六尺巷的可贵。清康熙年间刊本《笃素堂文集》书影。《笃素堂文集》是张英的文集,这一页展示的是其家训著作《聪训斋语》。 资料图片张英始终敬慎,以随分知足告诫子弟提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读者,首先想到的应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的文学派别。清代中期,桐城人方苞开创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他们都是桐城人,共同将桐城派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在姚鼐这里发展完备,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即儒家道义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天赋与后天的学习完美结合,同时为了呼应清代中期考据学的昌盛,主张“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姚鼐家族诞生了多位文学家,姚莹是姚鼐的侄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在台湾为官,与时任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起,领导了台湾的抗英斗争。姚莹忧心国家前途命运,提出为学“要端有四:曰义理也、经济也、文章也、多闻也”,将考据变为多闻,可见其关切之处,已不在故纸堆中埋头考证往昔的人和事,而要抬起头来仔细打量外界的新动向。姚莹之孙姚永朴、姚永概皆有文名。姚永朴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讲授包括桐城派散文在内的传统文史课程,著有多部著作。在《旧闻随笔》中,姚永朴讲述了一位桐城老乡的故事: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张文端公即张英(1637年—1708年),他的整个为官生涯都在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帝曾称赞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1701年),张英因身体欠佳乞求致仕回乡,获得康熙帝同意。在七年乡居岁月中,张英有更多时间与儿孙相处,享受天伦之乐,指导儿孙如何为人处世、读书写作。《清史稿·张英传》提到张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如果说桐城派为桐城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那么张英则为桐城留下了一条六尺巷、两部传家书。两部传家书中,《聪训斋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晚清曾国藩说:“颜黄门《颜氏家训》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极精”,将《聪训斋语》与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相提并论。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表示,《聪训斋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此书“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安徽桐城六尺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终身让路,不失尺寸”,与人为善才能家道长久《聪训斋语》共两卷,涉及内容颇多,文笔亦好。正如张英自己所总结的,“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古往今来,凡治家者,无不寄望家人培育美德。在张英看来,积德之家不会倾覆,而能常保家庭稳定、兴旺。在《聪训斋语》中,他教导子孙“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中国古代有非常完整且严格的衣冠制度,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都是极有讲究的,尤其对于为官者而言,衣冠不整是有可能遭到弹劾的。张英结合自己的经历讲道,有一日,他穿着朝服出门,在巷口远远看见一个人,对他嚷道:“今日是忌辰。”忌辰即先人、父母去世的日期,是不应穿着朝服的。张英听后,赶忙回家换了一身衣服,他虽不知这位提醒之人是谁,但心中十分感激,因为他的提醒,张英得以避免被他人指责。张英由此感叹:“如此等事,在彼无丝毫之损,而于人为有益。”他希望子孙能“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尽量多给人施以援手,绝不要落井下石,如此能够积累起好名声,使他人听到自己的名字,就如见到了凤凰、采到了人参一样高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为利而争是常有的事。孔子曾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如果放任各人唯利是图,则人与人之间就多有怨恨,于社会是不利的。孔子此言,并非说不得求私利,而是不得放任求私利。那么,张英的看法是什么呢?他的态度直截了当:“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张英提醒子孙,不要忘了自己从父祖辈继承而来的优渥的生活条件,不要爱占便宜惹人讨厌,而应依凭这样的生活条件,“立身醇谨,老成俭朴,择人而友,闭户读书,名日美而业日成,乡里指为令器,父兄期其远大”。令有美的意思,令器即人才之意。不占便宜、与人为善的家风,在六尺巷的故事中鲜明体现出来。由《聪训斋语》中的一则家训,我们可以想见张英接到家人来信后的心理活动。张英在这则家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让是一种美德,《左传》甚至说:“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满招损、谦受益,多忍让并不是坏事,他希望子孙牢记:“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翻以酿后来之祸患也。”张英又说:“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张英曾在刑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得以接触到重大案件的案卷,他发现许多大讼大狱都是从极小的事情发展起来的,倘若在此阶段,有一方能够忍让,事情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张英由此感叹“君子敬小慎微,凡事只从小处了”,吃得小亏就不致吃大亏,受得小气就不致受大气。与古代许多家训作者一样,张英亦推崇儒家的君子人格,忍让是君子人格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君子应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气质?张英在《聪训斋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佩玉,朝夕不离,义取温润坚栗。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义取和平温厚。”君子比德于玉、比德于琴,温柔敦厚而不乡愿,能够为正义、为理想挺身而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怪乎张英会推崇《中庸》。他说:“人之居家立身,最不可好奇。一部《中庸》,本是极平淡,却是极神奇。人能与伦常无缺,起居动作、治家节用、待人接物事事合于矩度,无有乖张,便是圣贤路上人,岂不是至奇?”在极平淡中孕育着至奇,此间深意,或与时下颇受欢迎的苏东坡的一句词相通,“人间有味是清欢”。谨慎择友多读书,在独处中提升人生境界张英致仕后,在城外的龙眠山中筑室隐居。他喜欢龙眠山的佳山秀水,为故乡的佳山秀水撰写了不少清新优美的文章,有学者认为,这些文字“实开桐城派文风之先河”。在佳山秀水中,自然少不了读书这等美事。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讲述了在龙眠山读书与古人神交的体验:“余昔在龙眠,苦于无客为伴。日则步屧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二鼓时分是晚九点到十一点,张英夜读苏轼、陆游的诗,读到入迷处,以为苏轼、陆游来到了自己面前,那么便请这两位客人坐下,面对面地交流。张英的家训中有很多篇幅指导子孙读书习文,在他所处的时代,读书的重要目的是科考入仕,这对于维系家族地位至关重要,张英强调读书,强调研究科考范文,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张英同时也看到了读书对修身养性的作用。读书之人与不读书之人,在气质上是不同的,虽为贫寒之士,但饱读诗书,“胸中淹博,笔下氤氲,则自然进退安雅,言谈有味”,别人见之,自然心生敬意,所以张英说:“读书固所以取科名、继家声,然亦使人敬重。”读书之人,从书中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面对自己所处的困境,会有更通透的理解。人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自不读书者见之,似为我所独遭,极其难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细心体验耳”,须知,苏轼、白居易、陆游这些“千载闻人”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倘若能静下心来,持平来看自己的遭遇,或许不会那么焦虑与急躁。张英劝诫子孙趁年轻,要“独读快意书、对佳山水”,这两种嗜好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而喝酒、赌博这些事虽然也会带来一时快乐,却易惹麻烦、招致痛苦,喝酒、赌博这些事必聚友才得行,这些人是损友还是益友,自不待言。张英诚恳希望子孙,“与其狎无益之友,听无益之谈,赴无益之应酬,曷若珍重难得之岁月,纵读难得之诗书,快对难得之山水乎?”前文提及,张英的家训有四个要点,其中之一是“择交者不败”。张英久经官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多逢险阻,人情物理,知之颇熟”,所以不厌其烦地劝诫子孙务必谨慎择友。他甚至认为“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这既是从他的亲身经历出发得到的认识,也基于张英家族传承数十年的家训,他提及自家家训有云:“保家莫如择友”。张英认为立品、读书、养身、俭用是“立身行己之道”,“而其关键切要,则又在择友”。他尤其关注年轻人的择友问题,因为“人生二十内外,渐远于师保之严,未跻于成人之列,此时知识大开,性情未定,父师之训不能入,即妻子之言亦不听,唯朋友之言,甘如醴而芳若兰”,倘若交到损友,则立品、读书、养身、俭用这四件事“荡然而莫可收拾矣”。还有可能,只听朋友的话,听不进家人的劝告,而竟与家人反目成仇,失了家庭和睦。张英告诫子孙,朋友不必多,“汝辈但于至戚中,观其德性谨厚,好读书者,交友两三人足矣”。由此可见,张英认为交友的标准,要以道德文章来衡量,道德高标、学行优秀的人必然不多,所以两三人足矣,多则无法维系这样的标准。交友宁缺毋滥,滥交朋友,与之嬉戏游玩,“耗精神而荒正业,广言谈而滋是非,种种弊端,不可纪极”。张英的几个儿子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都有所成就。次子张廷玉的成就最大,历仕康雍乾三朝,重视建章立制,勤勉于职,廉洁奉公,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三子张廷璐,两任江苏学政,选拔出刘纶、沈德潜等人才。六子张廷瑑,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性格诚笃,“刻苦砺行,耿介不妄取。”他们的事迹,无疑使《聪训斋语》中的谆谆教诲更具说服力。(陈彧之)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2024/10/28 17:23
  • 人生能有几回搏 清风巴彦淖尔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筚路蓝缕一路走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伟大飞跃,令人感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科学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时代洪流中,科研工作者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诠释着“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深刻内涵。回望历史,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开始。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有人曾作出这样的论断:成立之初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至少落后西方发达国家100年。落后就要挨打。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缺乏科学技术早有切肤之痛。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远离亲人、隐姓埋名,数不清的科研工作者来到荒凉苦寒的沙漠高原、人迹罕至的深山丛林,日复一日扎根科研一线。黄旭华远离家乡、荒岛求索,隐姓埋名三十载,在他心中,最大的骄傲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南仁东带领团队在创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从壮年到暮年,二十多年光阴如梭,“中国天眼”终于建成,让中国在射电观测领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利器……淡泊名利、矢志报国,正因心有所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对艰难困苦甘之如饴。“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信念,贯穿在“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的壮志里,激扬在“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里,书写在“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也坚持”的奉献里,镌刻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丰碑里。一部科技创新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精神史。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伟大的精神,历时光而不朽。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到重视“推进原始创新”,科研工作者在拼搏奋斗中不断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好的创新基础、创新条件与创新资源,同时,也必须明确,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外部人为制造科技壁垒、试图割裂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等诸多挑战,必须着力破解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唯有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从而赢得更多战略主动、掌握更多发展主动。高新技术讨不来、要不来,越是科技创新要求迫切,越要自立自强、静心笃志、心无旁骛。新征程上,面对新的更大考验,当代科研人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要登绝顶莫辞劳”的信念,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敢碰“硬骨头”、敢闯“无人区”,赢得更大的胜利。(郝思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25 11:58
  •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清风巴彦淖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原则,不断增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高长见。新时代以来,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保障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图为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游玩。新华社发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记者: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3年,我国立法法修改,增加规定:“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如何理解这一原则?高长见:在法治与改革的关系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法治对改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这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处理法治和改革的关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包括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及时通过立法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则按照法定程序先作出改革试点授权,再开展相应改革;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例如,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为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在改革全面展开以后,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监察法也同步制定通过,这体现了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宪法法律制度的要求。再如,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政策落地,2020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有关规定。这体现了按照法定程序先作出改革试点授权,再开展相应改革的精神,是对法治与改革关系的具体践行,也体现了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法治明确改革的方向、动力、方式以及成果巩固等方面。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有效破除制约各方面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痼疾,巩固改革成果,把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权威性的法律制度,确保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邀请司法工作者走进社区,解读民法典,帮助居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在您看来,如何更好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提出“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等要求,有怎样的重要意义?高长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好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关键要践行“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一方面,改革要遵循法治基本原则,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制度、规定,坚持问题导向,以此明确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要始终坚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基本方向,贯彻法治精神,维护法治权威。改革涉及对固有制度的“破”,在特定情况下会引发一些矛盾冲突,法治就是解决矛盾冲突的主渠道,也是把改革“破”的成果“立”起来的主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法治改革的内容,改革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动力。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们应当持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中的公平正义。在处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上,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等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前者是维护法治权威、加强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后者则强调了改革成果法治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直接体现了法治的价值。“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强调了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宪法法律是制度的最重要载体,法治则是制度运行和实践的较理想状态。法治通过设立行为模式和准则引领了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因此,改革应当注意避免破坏法治权威,不能损害人们对制度和秩序的信赖。当前,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必须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可以更好巩固改革成果。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是改革成果固化的基本途径。为了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持续推进,也为了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推进,必须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形成对社会和人们行为的明确指引,进而实现改革的各项目标。新时代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图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内的前湾港,码头前沿一派繁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持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记者:法治为改革有力护航,改革则是法治的推进器。《决定》着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作出细化部署。请您结合《决定》部署谈谈,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应当把握哪些重点工作?高长见:按照《决定》部署,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重点应把握持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工作。第一,《决定》对提高立法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立法质量是妥善处理法治与改革关系的关键,也是防止改革与法治冲突的主要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这阐明了科学立法对于协调法治与改革关系的重要作用。在推进科学立法方面,要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要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强立法的前瞻性。应当把立法决策、立法规划、立法项目、立法草案等与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落实改革决策和有关部署。第二,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在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方面,《决定》提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等改革任务,强调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这些改革措施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性保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第三,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决定》高度重视对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问题,确保司法权力依法运行,预防司法腐败。为此,《决定》强调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同时,《决定》要求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第四,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决定》提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决定》还要求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以提升普法宣传实效,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在未成年人权益法治保障领域,《决定》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以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体系。第五,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在涉外法治领域,《决定》提出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这些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补齐涉外法治短板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深刻理解法律和法治精神,真正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对于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您有哪些建议?高长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法治思维的内涵以及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关键:“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线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四是要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护。”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治意识之上的作出决策、处理工作的思维方式,是法治精神的具体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具有统一性,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外在表现。法治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一种理性思维。它是基于对世界和社会的科学认识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客观看待国家治理和现代化的规律,对法治的价值、优势和要求有充分认识。因此,它是一种清醒地处理矛盾纠纷并以规则之治推进国家治理的思维。第二,它是一种规则思维。法治思维建立在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基础之上,它的基本内容是尊重规则、维护规则、落实规则。因此,法治思维也是一种规则性思维。第三,它是一种程序性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重视程序正义的思维,它重视程序正义自身的价值,以及其对实现实体正义的重要价值。在处理问题时,它高度重视遵循程序的重要性,以程序正义为实现实体正义的基本路径。第四,它是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的思维。法治思维的价值取向是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立法文件、执法决定、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五,它是一种权力责任思维。法治思维能科学看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把权力视为责任,并把监督作为权力正确行使的保障。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牢固树立尊崇、维护宪法法律的理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法治思维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十一个坚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部署,也是法治领域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提升法治思维关键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其次,要深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学理论知识。学习宪法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第一步,知晓法律是守法用法的前提,也是做到尊法的基础。如果对宪法和工作相关法律不了解,必然会产生各种模糊性认识,不利于形成法治思维。党员干部还应当学习法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宪法法律背后的法理和逻辑,体悟其价值和意义,这是站稳法治立场、形成法治思维的重要条件。最后,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养成法治思维。党员干部提升法治思维的主要场域是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学习法律和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员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党员干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和法治精神,才能真正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郝思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10/22 17:17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