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市科技局开展“重温艰苦岁月,赓续‘总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巴彦淖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主线意识,凝聚奋进力量,11月14日,市科技局党总支组织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到市美术馆开展了“重温艰苦岁月,赓续‘总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听取了知名学者张志国的动情讲解,并观看了总干渠总排干工程基层一线人物展。本次展览分为“肩挑人担二黄河 力拔山兮气盖世”“总排干沟人如潮 西湖东海一望通”“同心共筑千年梦 石榴抱籽分外红”三个单元,展出了对参与总干渠总排干工程建设的142位基层一线人物的采访实录,再现了开挖总干渠以及疏通扩建总排干这一艰巨工程中的珍贵历史记忆,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还是河套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举措。观展后,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有感触,也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继承发扬好“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干就要干好、干就要干成”的“总干”精神,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创新型巴彦淖尔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供稿:王耀聪编辑:刘卓恩 黄宁泽审核:孟凯终审:卢生波 作者: 2024/11/15 17:46
  • 内蒙古持续提升科技“突围”工程效能 创新内蒙古 从“跟跑”到“领跑”,内蒙古持续提升科技“突围”工程效能。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低碳示范区,先进插片式方形制氢系统测试平台已稳定运行近万小时,随着设备迭代升级,性能持续优化,电解反应更加均匀高效,多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进制氢系统测试平台负责人 宋保江:平台从性能上实现了每标方氢气能耗3.98kwh的实测数据,实现负荷下限20%的稳定运行。这几点都可以极大程度解决绿氢产业当前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对标“起跑即领先”要求,自治区政府制定了《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工作方案》,形成了“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工作模式,首批科技“突围”工程以支撑“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聚焦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以及空天计量基准装置等 “4+1”个突围点位,部署了36项重点任务,计划投入28.17亿元,各点位和任务已全面启动。36项重大任务全部由企业和企业组建的重大创新平台牵头,联合怀柔国家实验室等42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参与攻坚。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科技厅厅长 孙俊青:我们要探索建立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联动、人才团队引育“带土移植”、本土领军科技力量“厚土培植”“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等多种“突围”机制模式,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2024/11/13 17:28
  • 科技“突围”,下一步怎么做? 科技“突围”,下一步怎么做?创新内蒙古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方式,持续提升科技‘突围’工程效能,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11月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专场上,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郝喜红介绍。据介绍,今年以来,科技厅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统领,持续推动管理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完善科技突围攻坚机制,形成了“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工作模式,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建立科技突围工程管理通则。突出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定向委托大青山实验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承担重大任务,在推动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的同时,促进其研发力量的不断壮大。推进科技创新协同联动。针对区域特色的重大任务采取厅市联动组织实施,如稀土攻关由包头市牵头推进,光栅大科学装置由呼和浩特市牵头推进,在充分发挥盟市主责的同时,突出了各地区的攻关重点。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布局任务。首批科技“突围”工程以支撑“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聚焦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以及空天计量基准装置等 “4+1”个突围点位,部署了36项重点任务,计划投入28.17亿元,各点位和任务已全面启动。突出企业牵头和产学研合作攻坚。36项重大任务全部由企业和企业组建的重大创新平台牵头,联合怀柔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42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参与攻坚。强化以产品产线为重点的攻坚目标。如稀土领域,以12条建设首台套中试生产线,支撑稀土“两个基地”建设;乳业领域,以构建从奶源生产到牛乳蛋白加工、再到主食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来源:草原云) 作者: 2024/11/12 09:31
  • 巴彦淖尔:科技赋能 刷新多项单产纪录 巴彦淖尔日报 7月中旬,我市小麦高产纪录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诞生,达705.80公斤,首次突破700公斤大关,较2023年最高产量683.46公斤高出22.34公斤,再创小麦高产纪录。同时,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兴永胜村以685.64公斤的成绩打破上年度全市高产纪录。向日葵高产竞赛测产 图片源自您好杭后10月17日,为期20天的内蒙古向日葵高产竞赛测产活动结束,杭锦后旗蛮会镇和胜村向日葵实测亩产量为708.4斤,较去年向日葵最高亩产高出8.78斤,刷新自治区向日葵亩产纪录。……近年来,良种、良田、良法、良制、良机紧密融合,巴彦淖尔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下扎实基础。良田+良种筑牢“河套粮仓”坚实根基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前提。“看禾选种”平台(资料图) 签约摄影师 郑慧晶/摄2023年,我市打造14个农作物“看禾选种”平台,建设10.5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筛选农作物优良品种20个,“华蒙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同时,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累计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82份,其中253份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圃;普查13个畜种73个品种,群体数量达225.55万头只。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集存2.75万份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97万份土壤样品,采集植物标本2800份。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建设小麦“三圃田”604亩。巴麦13号 (资料图)签约摄影师 吕维平/摄通过各级科研人员不断对小麦品种进行优选改良,我市自主选育出国审品种“巴麦13号”,在产量、适应性、抗病性和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方面全面超越河套小麦传统品种。2023年,我市推广种植“巴麦13号”8.1万亩,在小麦高产竞赛测产活动中取得了亩产1366.92斤的好成绩,创造了自治区小麦大面积示范高产纪录。如何发挥种子芯片作用,进一步提高粮食品质?良种还需良田配。2023年3月28日,河套灌区正式成为国家首批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全市计划用3~5年时间实施农田基础建设、土壤地力提升、深度节水控水、绿色农田建设、农田信息化建设、长效管护利用六大类19项工程,把1089.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持续筑牢“河套粮仓”坚实根基。为尽快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向高标准农田转化,我市探索出一条富有区域特色、适合我市高标准农田发展的可推广路径,包含4种典型模式,即“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国企参与投建运营一体化模式、引黄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模式。2019年到2023年建成325.19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亩均节水能力20立方米以上,新增耕地2%左右,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在良田的加持下,2023年,全市粮播面积565.2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8.89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小麦、向日葵单产创全区纪录,玉米单产创全市新高。良法+良制攒足农业丰产底气近年来,我市在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还广泛推行新型种植技术,“良法+良制”保证了粮食单产稳步提升。连片玉米绘“丰”景 (资料图)记者 张蒙/摄今年,临河区干召庙镇农光村扩大玉米种植规模,一共连片种植了15000亩玉米,同时,镇上的技术人员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指导,以科学种植模式壮大富民产业,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我市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玉米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今年,全市各级农牧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重要部署,“一盘棋”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年”行动,积极创建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市,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团队对接,签订《巴彦淖尔市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市合作协议》,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为支撑,整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质高效和优质高效增粮行动等项目,大面积开展单产提升技术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时,由市、旗县区农技人员组成百余人技术服务小组,配合中国农科院技术团队,锻造了一支支撑全市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的技术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培训,推广密植技术。良机效能高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升级乌拉特前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总面积98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800亩。园区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小麦、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方面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近年来,我们大力繁育、推广本地优良农作物品种,比如‘巴麦13号’,应用了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智能灌溉等新技术,每亩能产1100斤小麦,相比主栽品种亩增产近100斤。”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俊说。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料图)记者 胡东育/摄北斗导航、智能灌溉等新技术让农作物吃上“精细粮”,也让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儿”。今年,我市紧抓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这条工作主线,先后组织召开第九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和自治区区域特色农机装备展示推介活动、“第五届中国农机那达慕·2024巴彦淖尔活动”、全市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培训等活动10余次,在推广先进、智能、高效农机装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的同时,为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注入新动能。文字:记者 周悦编辑:贾楠校对:杨岚凯编审:吕珂慧 崔瑨审核:王剑终审:韦嘉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ID:bynrrb) 作者: 2024/11/11 17:53
  • 科技赋能 绘就北疆好“丰”景 创新巴彦淖尔 放眼未来,内蒙古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发力,为农牧业领域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提高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把国家“粮仓”“肉库”“奶罐”建设得量大质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内蒙古秋收已过半,到处是丰产丰收的好光景,刷新亩产最高纪录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通辽玉米刷新全国粮食主产区大面积单产纪录;兴安盟的水稻、大豆,巴彦淖尔的向日葵、小麦、马铃薯,也都刷新了内蒙古的高产新纪录。秋粮丰收、屡创新高的实力,离不开科技的赋能。放眼北疆大地,热火朝天的秋收景象尽显“科技范儿”。“长眼睛”“装大脑”的智慧农机,收割、打捆、装运一条龙精准作业,省工、减损、提效、降耗,秋收速度和质效不断提高。不仅是秋收,科技的力量也贯穿着耕、种、管的各个环节。从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肥沃“良田”,到选育抗病抗虫、耐旱耐盐的“良种”,再到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良机”,一系列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一线的最新科技为粮食丰产丰收注入了强劲动力。科技赋能绘就北疆大地好“丰”景,正是全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这些年,内蒙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运用科学栽培、绿色植保、水肥一体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收获,不断夯实北疆粮仓的丰收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充分挖掘和释放农牧业增产潜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国家重要粮仓,内蒙古连续6年粮食生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791.6亿斤,创历史新高。近10年来,内蒙古粮食增产中70%的增量来源于单产提升。放眼未来,内蒙古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发力,为农牧业领域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提高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把国家“粮仓”“肉库”“奶罐”建设得量大质优。打造农牧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协同作战、集中攻关,更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尤其要在农作物、畜禽育种上谋取大突破,实现农牧业“芯片”的升级换代,为全区农牧业提质增效打造更强劲新引擎。与此同时,大力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更多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牧业生产中。科技创新成果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人才。要培养一批懂农牧业、爱乡村、爱农牧民的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科学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以适宜当地实际的方式转化应用,推动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实现科技与农牧业、农牧民的无缝对接。通过举办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建设推广示范基地等方式,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农牧业科技。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歇,增产增收的纪录也将不断更新。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内蒙古定能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草原云 作者: 2024/11/05 09:54
  • 报告发布!这个区域,连续 8 年全国第一 科普中国 11月2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江苏超过北京列第2位,北京居第3位,浙江和上海依然排第4位和第5位。进入前10名的省份还有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和陕西,其中,陕西上升1位跻身全国前十。自1999年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已经连续25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组长柳卸林说,202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基于2022年的统计数据,区域分布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一是整体创新格局趋于稳定,部分追赶省份进步明显。从排名变化情况看,2024年排名上升的省份有8个,其中,天津排名上升6位,辽宁和山西均上升5位,创新转型效果明显;排名下降的省份有13个,其中,青海下降5位,创新排名下降的态势尚未扭转。二是领先格局基本稳定,2024年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和山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安徽、湖北和湖南得分在30分以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从创新能力相对得分的动态变化来看,广东区域创新领先优势开始放缓,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进步较为明显,北京则呈下降趋势。三是追赶地区的差异性和排名波动依然较大。东三省整体未能延续上升趋势,辽宁继续提升5位,吉林和黑龙江均下降2位。山西、内蒙古和新疆进步明显,排名上升均超过3位;广西、贵州和青海则呈下降趋势,排名下降均超过3位。云南、甘肃和宁夏的排名相对稳定。四是不同省份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省大市在创新实力方面依然占据优势,2024年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山东位列前5位,其中,浙江超过北京,排名提升1位;上海排第6位,天津排第17位,重庆排第15位,与去年保持一致。来源丨科技日报 作者: 2024/11/04 11:51
  • 第31届杨凌农高会闭幕 内蒙古展团成果丰硕 创新巴彦淖尔 10月29日,为期5天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圆满落幕,本届农高会汇聚了全国28个省(市、区)、9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来自49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共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以巴彦淖尔为代表的内蒙古展区及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展区备受关注,吸引了包括省部级领导、国外大使、科技企业负责人等众多国内外观众参观、交流,并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链发展和科技赋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展区展示了5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以及八大类共计230余种乳肉、果蔬、粮油、药材等产品。内蒙古基硕科技有限公司的“AI瘤胃胶囊技术”在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四新”成果发布中被认定为“优秀农业成果新技术”。展会期间,巴彦淖尔市普展区人流量约5万余人,参展的30家企业展销的200余种产品销售额达50余万元,有10000余人现场达成订单,60余家企业与巴彦淖尔市参展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内蒙古展区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针对内蒙古展区发表了“杨凌农高会上国家农高区‘争奇斗艳’‘各显神通’”专题报道,重点报道了瘤胃胶囊和华蒙肉羊等科技成果,同时江西电视台等媒体也通过不同渠道争相宣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本届农高会不仅是一场农业科技盛宴,更是一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盛会。下一步,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将进一步通过“蒙科聚”平台,搭建起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供稿:刘卓恩编辑:刘卓恩 黄宁泽审核:孟凯终审:卢生波 作者: 2024/10/30 17:24
  • 深化开放合作 建设科技强国 创新巴彦淖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全会还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开放合作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鲜明底色,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特征。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我国科技交流合作卓有成效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开放创新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鲜明特征。面对强国建设的中心任务、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人民的美好期待,唯有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有利于聚集优质人才和创新资源,联合优势科研力量,推动形成一批引领世界科技进步的重大创新成果,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战略位势,以开放创新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推动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是应对外部风险、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国面临创新链割裂、产业链受阻、资金链收缩等风险挑战,必须以高水平开放创新支撑创新链跨领域、跨国域延伸,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普惠包容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是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是世界人民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关键一招。我国应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支持各国科研人员协同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针对内外联动不足、要素融通不畅等问题,持续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内外贯通的创新机制愈发完善,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开放支撑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效果不断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格局。截至2023年,我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立项支持与6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经费近100亿元。2023年,为元首外交提供了35项科技合作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外交重大活动。二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目前已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工作,培训1.5万余名国外科技人员,面向东盟等地区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主导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三是取得丰硕科技合作成果。例如,2022年我国发表国际合著论文15.92万篇,比2015年增长112%,其中32%的国际合著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学科前1%。四是我国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等多边机制中主动提出创新议题和合作倡议。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生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当前我国人才、资金、数据等跨境交流仍然受限,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与广度仍有不足。我国应继续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努力破除阻碍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藩篱,与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聚全球英才、畅合作渠道、筑开放高地、解发展难题,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彰显大国担当的高水平开放创新生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第一,畅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机制。支持科研数据、资源、物品依法有序跨境流动,为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关键材料等物品暂时进出境提供制度化便利。促进科研信息双向开放,建立健全科学出版物、开源软件、源代码等的对外开放制度。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深化科技计划承担单位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优化科技资金跨境拨付、境外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科研设施和平台国际开放合作机制,部署有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第二,提升各类主体开放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国际创新合作主体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合作环境,鼓励外资进一步流向高技术领域,完善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支持机制。健全科教协同对外开放制度,开展高水平联合办学,扩大境外高校在华独立办学试点范围,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推动来华留学生量质齐升。提高科研院所国际化水平,推动公立科研院所科研岗位和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全球招聘。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技术转移、金融等中介的国际化服务能力。第三,强化高水平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持续拓展政府与民间科技合作渠道。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鼓励在境外设立研发平台与合作机构。主动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焦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完善我国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激励等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订,加强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开放科学良性发展。第四,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扩大“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规模,优化“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和运行管理,支持企业和科技园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孵化器等离岸平台,完善“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布局一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化科技合作与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协同联动机制。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2024/10/30 17:23
  • 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新路 创新内蒙古(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作者: 2024/10/28 17:25
  • 吸睛又圈粉,我市特色科技产品在杨凌农高会连日爆棚 创新巴彦淖尔 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杨凌开幕。开幕以来,巴彦淖尔市聚焦“创新驱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对外开放”国家战略,集中展示了优质农畜新品种、农业节水新设备、智慧牧场新技术等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厅里的智慧养殖机器人、水肥一体化移动滴灌设备、华蒙肉羊、三瑞食葵、巴麦13号等自主创新成果,吸引了国内外观众客商的热情关注,展区连日爆棚,受到各地广泛报道。10月2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俄罗斯农业部驻中国代表克里申参观了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展厅,并对内蒙古汇栋科技公司的智慧养羊模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详细了解了饲喂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设备研发创新和应用情况,称赞表示“巴彦淖尔智慧养羊模式很先进实用,在俄罗斯有广泛应用前景,期待与巴彦淖尔建立合作”。10月26日,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外国客商介绍自主研发的引黄直滤滴灌水肥一体化移动设备,该设备具有操作智能、浓度可控、养分恒定、安全便捷、节水增效的优势,实现了水渠、河塘、排水沟等任何水源地不用黄河水二次澄清直接进行农田滴灌,在巴彦淖尔和包头等地得到广泛使用。活动现场,巴基斯坦厂商与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就黄河水直滤滴灌设备采购达成合作意向。10月27日,杨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袁鸿马到我市主展区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了河套灌区信息化平台、优质农畜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并高度认可我市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希望进一步深化杨凌区与巴彦淖尔市政产学研用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农高会的平台,把优秀的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国外去。“第一次看到了羊奶皂等特色深加工产品,还尝到了巴彦淖尔黄柿子和果汁等特色农产品,亲身体验到了巴彦淖尔农牧业资源的丰富多彩,每个产品背后都有满满的科技支撑,感触颇深,是一次科技体验感满满的‘旅行’”,一位当地人由衷地说道。截至目前,以巴彦淖尔为代表的内蒙古展厅和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展厅依然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受到国内外参观者的热情关注。 作者: 2024/10/28 17:2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