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杭锦后旗团结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幸福乡村 巴彦淖尔党建 今年以来,杭锦后旗团结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整体面貌。团结镇全面推行党支部引领、村委主导、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党建+人居环境治理”模式,通过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工作机制,专门用于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环境整治党员先锋队积极开展“随手拍、随手捡、随时清”专项行动。此外,还通过“小手拉大手,提升人居环境”主题活动,发动学生踊跃参与,带动村民积极行动,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全民参与构建一个卫生、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每年度组织开展一次村庄评选“文明家庭”“干净人家”“敬老孝亲”等活动,宣讲好典型、好经验,将家庭和美、干净整洁的农户树立为标杆,让村民观念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切实增强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意识,营造“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良好氛围。建立网格化管理。村内“每天一小扫,十天一大扫”,推动全镇整治工作常态化、高效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卫生保洁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明确保洁员的配备、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及包保责任范围,使保洁员的管理有章可循。落实农户“庭院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纳入村规民约等措施,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生活家园的整洁卫生,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新格局。下一步,团结镇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9/01 15:08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肉牛产业“犇”起来 致富路上牛气足 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走进临河区白脑包镇君牛农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宽敞明亮的牛棚里,一头头健壮的安格斯肉牛正悠闲自得地吃草,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该园区位于白脑包镇永和村一组、永胜村二组,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962亩,由内蒙古君牛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自筹资金创建,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建设完成,目前二期工程已开始规划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主要用于基础棚圈及优质肉牛的引进和繁育技术中心建设。预计到2024年,肉牛存栏量将达到6000头。“我们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托养合同,培训农户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养殖,实行市场价和保护价孰高原则回收销售肉牛,推动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内蒙古君牛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文馨介绍,公司以优质基础母牛养殖为主,以现代繁育方式开展商品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适度规模饲养基础母牛,积极探索“母牛分户饲养、架子犊牛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君牛农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向社会提供种养殖、物流、餐饮服务等100余个就业岗位。“像我这样来园区打工的大概有40多人,这儿每个月能挣5000多块钱,还管伙食,而且福利也好。”联丰四组村民高文浩说。据悉,目前园区内的3000多头母牛已经怀孕,预计今年11月份开始生产。届时,园区将采取“放母收犊、放犊收成”的方法,为养殖户提供1000头育成基础母牛(或母牛犊)、2000头公牛犊,增加养殖户收益,同时带动饲草料种植户增收。家住西海村十组村民李有亮去年和公司签订了饲草料种植订单,每亩毛收入2000元左右,尝到了甜头的他,今年又签了五年的订单,一共种植了1000亩草料。下一步,园区将推动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种养循环、绿色高效肉牛发展新格局,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作者: 2023/08/29 11:17
  • 【基层动态】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党建联盟“椒”响曲 乡村振兴“红火”路 巴彦淖尔党建 大佘太镇党委紧紧围绕“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着力打造有规模有效益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推深做实“佘太红”辣椒品牌培育工程,以特色产业发展带领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党建引领万亩辣椒产业园位于红明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红明村党支部、巴彦淖尔市农垦集团党委、禾兴公司党支部通过合作建设的万亩辣椒产业园结为党建联盟。万亩辣椒产业园中,红明村党支部带动农户种植辣椒5000亩,禾兴公司种植辣椒3000亩,农垦集团种植辣椒2000亩。通过万亩辣椒产业园,党建引领的辣椒产业成为大佘太的龙头产业,实现了节水控水、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共赢,平均每亩节水120方,亩均增收2000元。党建联盟形成产业合力    镇党委为推动辣椒种植主体在金融服务、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术指导、市场研判等方面互通互鉴,组织两家企业和当地31名辣椒种植户召开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田间论坛活动,辣椒种植户通过实地观摩,共同探讨种植技术、品种长势,互相介绍销售渠道、预判市场行情、探讨销售预案。通过万亩辣椒示范产业园区的带动,大佘太镇90%的村都有两千亩以上规模连片的辣椒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7500亩直线跃升至41000亩,增长近6倍,辣椒种植占到耕地总亩数的十分之一。四川、贵州、山东等地辣椒厂和收购商多次邀请我镇辣椒种植户实地考察,“佘太红”辣椒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通过党委牵头形成了产业合力。党建联盟培育“农民专家”    万亩辣椒示范产业园带动建设了300亩光照大棚育苗基地,年培育辣椒秧苗120万盘,能满足3万亩的露天移栽需求,党建联盟搭建平台组织农户与禾兴公司、农垦集团的技术人员学习育苗技术。近年来,镇党委牵头组织田间技术培训12期,培训42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在降低用苗成本的同时,42名辣椒种植户成长为“农民专家”,在辣椒产业带动下,大佘太镇共培育从事规模种养殖产业的党员种植大户、青年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土专家”、“田秀才”80余人。党建联盟助力强村富农    红明村是巴彦淖尔市民族团结创建示范村,村党组织一直以来是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行者。今年,红明村党支部为禾兴公司和农垦集团提供土地矛盾调解、劳务用工对接等社会化服务,以每亩21元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万亩辣椒产业园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辣椒移栽、辣椒采摘、田间管理等新的就业岗位,预计全年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拿采摘工来说,辣椒采摘期日平均工资超过300元。根据2022年数据统计,全镇辣椒平均亩产4000斤,鲜椒价格1.8-2元,农户自种亩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农户连片流转土地种植辣椒亩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下一步,镇党委将发挥党建联盟助力科技兴农作用,依托农垦、禾兴两个龙头企业和科技小院、人才驿站等创新载体,推动园区建设发挥科技优势,采用北斗导航种植、飞机喷防管理、机械化移栽采收、智能化全生育期监测等方式,提升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带动全镇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让“小辣椒”铺就乡村振兴“红火”路。来源:乌拉特前旗党建 作者: 2023/08/25 11:43
  • 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如何开展?方案告诉你 创新巴彦淖尔 2023-08-24 18:57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业农村标准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基本形成,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全文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有关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和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健全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构建协同机制,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标准化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融合标准规划、制定、宣贯和实施各阶段,充分调动地方、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功能互补的标准供给体系。2.坚持分类指导。立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各领域标准化工作,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公共服务标准,着力解决短板弱项,整体提升农业农村标准化水平。3.坚持创新引领。以标准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和乡村数字化。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拓展全链条增值增效空间。创新标准化推进机制,探索以标准化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4.坚持开放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外农业农村标准互联互通,交流中国农业农村标准化经验,贡献中国标准化方案。以标准化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业农村标准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基本形成,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农业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升,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农业生产标准化普及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三品一标”协同推进。——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国家层面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能力得以提高。——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取得积极进展。农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保护、鉴定评价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品种试验评价、种子生产加工、种子质量检验及分子检测等标准,健全种质资源库、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标准体系,制定土壤退化防治、培肥改良、综合治理等标准,完善土壤普查、调查、监测、检测、评价、信息化等标准。系统提升高标准农田设计、建设、验收、管护、服务、评价等标准水平。完善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标准,健全农田水利管护标准体系,推进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实施应用。加快完善涵盖生产、流通、管理、施用各环节的肥料等投入品标准体系,推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加强设施农业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评价、安全监理、应用支持、维修指导、质量监督等标准。(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牵头,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管控及储运、投入品质量要求、畜禽屠宰检验规程等标准制修订。聚焦问题治理,制定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开展化肥、农药全链条标准制修订,健全基础通用、产品、经营、科学合理安全施用和环境影响监测评价标准,加强兽药质量标准制修订,提升兽药质量标准水平。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制定优质农产品标准,研制富硒等功能农业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标准化,制定限制食用农产品过度包装标准。制定监测监管、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质量追溯、信用管理、智慧监管、基层网格化管理等配套标准,加强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制修订的衔接,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治理能力提升。推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预制菜等新业态相关标准研究。(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评价标准,加快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标准研制,促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建设,规范和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促进农产品减损增效、转化利用的技术、产品、检测和服务标准研制,构建与农产品加工和上下游产业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服务、管理类指南和标准研制,引导规范发展。(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快绿色投入品标准供给,强化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标准支撑。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集成创新标准化绿色生产模式,推动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农业投入品管控、动植物疫病防控、绿色种植、健康养殖,以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开发利用等领域标准研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村沼气工程标准,健全旱作农业、农业节水技术等标准。制定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标准。完善农业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外来物种防控与管理标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牵头,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海关总署、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乡村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维护、运营标准体系,开展乡村消防车通道、应急车道等标准研制。研究制定村庄改造技术路线导则,推动改造规范化标准化。强化水库、堤防、河道、渔港、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标准研制,开展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等防灾减灾救灾标准制修订,提升农村公共安全水平。完善渔船、渔具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标准制修订。健全农村电网、燃气和清洁能源及民用炉具标准体系。开展农村房屋设计标准研制。加快制修订快递服务及配套设施标准,制修订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冷链物流标准。加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农业农村数据、惠农金融服务、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等标准。制定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标准。制定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标准。(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广电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残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术语、分类、协同处理、环境评价、综合治理等综合通用标准的制修订,稳步推进农村不同类型卫生厕所、粪污处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管护标准制定,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和监测评价标准,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标准化水平。系统推进农村水系、村庄节水、村庄绿化、村庄公共照明、农村公共空间、村庄保洁等标准制定,研制乡村风貌引导、村容村貌提升、森林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关标准,引导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国家疾控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以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助学服务、义务教育服务、普通高中助学服务、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为重点,强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乡村实施应用,助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农村科普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为重点,开展农村安全防范、应急管理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农村应急广播服务标准实施应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委、广电总局、体育总局、中国气象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科协、中国残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加强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相关项目管理机制等相关标准研制,强化防返贫监测指标体系标准化,促进东西部协作规范化发展。(农业农村部牵头,国家标准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九)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进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强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配套衔接,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采信机制,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组织,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企业作用,鼓励企业制定严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委牵头,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发挥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构建涵盖主要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农业标准化服务推广体系。将标准宣贯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内容,强化乡村振兴相关标准宣贯。组织标准化专家团队,开展标准咨询、评估、培训及服务,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实施跟踪评估。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结合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等项目,强化标准应用示范。(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深化与“一带一路”、东盟等有关国家农业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稳妥有序推广我国农业农村标准化经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大国家标准外文版供给,提高农业领域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农业标准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动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有效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标准研制、实施应用、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问题协调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强化对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指导,提高有关单位开展乡村振兴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能力。(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研究,加快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标准化需求,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的建设,搭建高水平标准创新研发平台,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乡村振兴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绿化、乡村公共服务等标准化工作纳入支持重点,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通过现有渠道,做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经费保障,重点支持开展农产品全产业链、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等标准化专项研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质效,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深度融合。加强乡村振兴领域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相关单位在科研奖励、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价等工作中认可标准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和新媒体,以及相关培训和主题活动,强化对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引导。举办标准化论坛和学术活动,建立标准化学习交流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增强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选树学标用标典型案例。对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营造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实施的良好氛围。(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广电总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 2023/08/25 11:40
  • 【党建引领】五原县: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五原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建设,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乡村振兴思想自觉。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将“两个维护”贯穿于乡村振兴各方面。全面开展科级干部“大培训”、“三农”队伍“大学习”、党员“大轮训”,分批分期轮训党员干部3000余人。落实基本制度,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创新推行固定党日“5+X”制度和党建“123”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具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突出骨干引领,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大力实施队伍优化行动,提升各级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坚持在“带中学”,建立县处级领导“传帮带”年轻干部机制,通过“1+1”“1+N”方式点兵配将,由26名县处级领导对口联系69名科级年轻干部。坚持在“学中练”,实施干部队伍引领力、执行力、服务力提升工程,将22名年轻干部选派到重点村、难点村、偏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大比武”,搭建业绩比拼、培训比较、理论比试、能力比武、实战比选“五大擂台”,100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荣获“学习标兵”“知识达人”“明日之星”。坚持在“练中比”,搭建县级比武、乡镇比能、村级比星、村民小组比选“四位一体”比武擂台,分级分层开展述职拉练、走村观摩、晾晒比评等活动。突出人才引领,汇聚乡村振兴才智支撑。积极创建“智·惠五原”人才工作品牌,汇集资源要素。以政策“红利”引育人才,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23家科研院校开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78名、团队58支,联合科技攻关22项,引进高产高丰品种130个。以科技支撑“武装”人才,搭建科技小院、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22个,引进科研团队58支,科研人员346名,开展技术课题(项目)研究64个,涉及13个专业领域,破解盐碱地改良、优质肉羊(奶羊)繁育、葵花种子研发、黄柿子品种改良、“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等农业发展难题。以社会服务“激活”人才,紧紧依托“三服务一促进”“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活动,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行动,全面推进“园区引领、企业带动、人才支撑、抱团发展、就业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农企才”利益联结机制。突出党员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主体活力。实施“古郡先锋”创建行动,培优树强乡村振兴党员标兵。实行基层党组织“五星战报”、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党员“先锋指数”多层次考评,完善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积分管理、评星定级“四位一体”分类量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设星、定标报星、动态评星、挂牌授星、严格用星,对党员实行目标化、经常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机制,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树形象作表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推动党员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在基层设立“板凳学堂”、举办文体活动、办理民生实事等,引导广大群众凝聚奋进合力,助推乡村振兴。突出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多链融合,夯实乡村振兴“动力源”。党建引领“富民链”,大力实施“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11个,建成现代农牧业产业园138个,辐射带动2万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党建引领“生态链”,立足农业旗县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深入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全域推进农业“四控”行动,10989户美丽庭院创建完成,乡村面貌显著变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党建引领“治理链”,制定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22条具体措施,县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清单制、积分制、红黑榜等制度进一步完善,2055个“微组织”活跃乡间,党务、医疗、社保等39项公共事项全程代办,社会矛盾纠纷基层化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靳威 庞旭峰)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8/24 15:36
  • 党建+乡村振兴 | 前旗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观摩联评活动 巴彦淖尔党建 “擂台比武”晒成绩,以赛促学强本领。近日,乌拉特前旗组织开展2023年度苏木镇(农牧场)党委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观摩联评活动。观摩团先后来到西小召镇万太公村、复胜村,苏独仑农场二分场、苏独仑镇召圪台村、苏独仑村,新安镇树林子村、先锋村、新安农场,西山咀农场一分场、乌拉山镇东风二社区锦绣园小区,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公忽洞嘎查,沙德格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明安镇六份子村,小佘太镇大十份子村和永红村,大佘太牧场四分场、大佘太镇佘太村和红明村等28个观摩点,深入田间地头,走进项目现场,边听边看、边思边议,详细了解各村、农场、社区在基层组织建设、村庄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旅融合、林果经济、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创新做法。西小召镇利用天然形成的“水洼地”进行盐碱化土地特色养殖试验示范、苏独仑农场8万亩向日葵产业园、苏独仑镇万亩高效节水控水示范产业园、新安镇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西山咀农场红色美丽乡村、乌拉山镇小区基层治理示范……苏木镇(农牧场)党委书记拿出最“靓”的项目、最实的成果、最好的“答卷”,大家互相提问点评,主动找差距、查原因,发现问题、检视不足、明确方向,积极推进工作整改和提质增效。此次观摩联评活动,新模式、新思路、新亮点不断涌现。此次观摩联评活动为期两天半,观摩团到产业发展模式优、集体经济效益强、基层治理方法新、阵地服务功能好的观摩点,通过“实绩展示+现场讲解”的方式,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联评,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责任意识,激发全旗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话心得、谈感想,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差距不足,强化责任担当,再鼓干劲、再增措施,把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产业,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卜娜 段娜 王舒艺 常懿)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8/24 15:35
  • 【招才引才】五原县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 巴彦淖尔党建今年以来,五原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以“人才驿站”建设为抓手,将“开门揽才”与“就地取材”相结合,积极引进科研团队、“三区”科技人员,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构建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的格局。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科技小院、博士后工作站、研发中心、众创空间等建设县级“人才驿站”示范点10个,为招才引智、信息对接、教育培训、沟通交流、科技创新搭建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校的人才交流,通过定向服务、校企互联、校地共建,引进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78名、团队58支。采取分批招考、“一事一议”、上门引才等方式,引进科教文卫等领域服务乡村振兴紧缺人才268人。开展技术课题研究64项,有效破解盐碱地改良、优质种羊繁育、葵花种子研发、黄柿子品种培优等方面技术瓶颈,激发县域产业创新活力。实施“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推进“园区引领、企业带动、人才支撑、抱团发展、就业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农民蓝领”7800余人,推动实现专家成果“留”在农户家。(何卓憬)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8/23 10:13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农贸市场“架金桥” 畅通乡村“致富路” 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我们家就在这个农贸市场跟前,卖青椒可方便了,采摘下来的新鲜青椒当天就能卖出去,一天卖个三四趟没问题。今年我家种了九亩青椒,预计每亩能收入2000块钱。”在干召庙镇新利村农贸市场,村民杨万云一边忙着筛选自家要售出的青椒一边说。2022年9月,新利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了内蒙古壹捌捌兴新种植合作社,并由合作社牵头建成占地8100平方米的新利村农贸市场,市场主要用于农畜产品的筛选、分装、收购、供应。农贸市场建成后,交由杨嘉璐食品有限公司运营,并每年向村集体支付服务费和市场使用费10万元。“把农贸市场建在新利村,主要是考虑新利村位于干召庙镇的中部,方便周边农户第一时间把青椒运到市场。目前,农户主要种植的青椒品种有金卡和萃莹1号,今年收成好,质量也好,每天根据市场行情收购。”杨嘉璐食品有限公司场地负责人郝志刚说。“农贸市场的建立,主要为了方便村民们销售农副产品。今年,已集中销售西甜瓜、青尖椒、西红柿6000多吨,预计光农贸市场的收入就能达到600万元。同时,合作社通过带动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新利村党支部书记韩红说,合作社还聘请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林木育苗、西甜瓜、蔬菜等,使农户增收更有信心。新利村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理念,织密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网”,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作者: 2023/08/23 10:10
  • 党建+乡村振兴 | 临河区狼山农场:林果产业融合发展促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番茄喜丰收走进临河区狼山农场,空气里都是瓜果飘香的味道。放眼望去,一簇簇番茄挂满藤蔓,鲜红的果实鲜嫩欲滴,点缀在绿叶之中。在番茄的两侧,一排排整齐的苹果梨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千亩百果园前身是退耕还林项目区,但过去病虫害、树木化梢等问题严重,让项目后续发展难以维系,经上级指导,我们在未改变地类的前提下建立了千亩百果园。引入‘宽行密植、主干纺锤形’的经济林栽植模式,应用水肥一体化、立杆拉线等先进技术,嫁接早熟梨、苹果梨等高效品种增加收益,林下间作番茄、葫芦等农作物。如今,番茄每亩预计产量7吨,保护价是580元每吨,农工每亩纯收入2500元左右。等到明年果树盛果期,预估一亩地果树产果6000斤、收入900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农场场长助理李军说。为扭转“种植结构单一、亩均收益不高”的局面,狼山农场党委依托农场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抓住临河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利时机,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大破大立、土地资源整合、建泵站上滴灌等一系列前期工程,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成了“党组织+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林牧一体化循环发展新样板。狼山农场千亩百果园占地1200亩,总投资80万元。北区建成高标准农林间作标准园800亩,种植早熟梨、红香酥、香水梨、锦丰梨、苹果梨等多个品种,林下栽植订单番茄800亩;南区建成小杂果采摘园400亩,主要种植塞外红、金红、沈农2号、黄太平、玉皇李、兰州大吉杏、北京紫李、丰园红杏、吉胜等10多个品种,并配套建设保鲜冷藏库1470平方米,推动农场林果产业走上一条规模化、机械化、订单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高端经营之路。下一步,狼山农场计划发展林下养殖,减量并有效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推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土壤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取得经济生态多重效益,实现藏绿于“林”、藏富于“果”。(高舒 姜雪娇 刘加书)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8/23 10:08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韭菜花“香”了致富路 乡村特色产业有“钱”景~ 巴彦淖尔党建“韭”香飘飘,“花”开致富,在临河区新华镇的韭菜地里,韭菜花正随风摇曳,向阳而开。得益于新华镇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从东北地区引进的韭菜品种“黑马莲”不仅品相好、口感佳、色泽亮、销路好,结出的韭菜花也因其独特的“鲜香”口感备受群众喜爱,借助新丰村特色产业的先发优势,“新华韭菜花”畅销全国,名声在外。“韭”久为功,致富一方。新华镇义德祥和一畦春酱菜厂是新华韭菜产业延伸发展建成的村企。一大早走进义德祥厂房内,前来售卖韭菜花的村民已经排成了长队,依次等待验货、称重、售卖。村民田守庆说:“一早进地摘好韭菜花,骑着电动三轮车几分钟就送过来了,称了重就能算账拿钱了。我家的韭菜花今年长势好,成色品相好,现在每斤能卖4块钱,亩产1000多斤,卖韭菜花每亩地能增加收入4000多块钱。”新华“韭菜村”,新丰“兴产业”。经过筛选机、切割机、清洗机、过滤机一道道工序处理后,韭菜花会被投入腌制池制作成韭菜花和韭菜酱,成品销往呼市、银川、广东、北京、重庆等地。酱菜厂每年加工韭菜花和韭菜酱2000吨,营业额可达400万元。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杨飞说:“今年新丰村种植韭菜4000亩,预计韭菜花收入能达到1800多万元。去年我们村还荣获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的荣誉称号。”一朵韭菜花,一段致富事。新丰村韭菜种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韭菜种植经历了从“明地”“平棚”“大弓棚”到高效节能温室的发展之路;从“卖菜难”到不愁销路的发展之路;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的发展之路;从粗放经营到品牌经营的发展之路,随着韭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华韭菜先后荣获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荣誉称号”“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新丰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企业”模式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华韭菜”品牌,每年村民种植韭菜亩均收益可达3万元。此外,新丰村还利用便利的设施农业条件延伸发展育苗和“早黄蜜”等特色产业链,中粮集团屯河番茄育苗基地就设在新丰村。明晰的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每年可辐射带动300多人就业。在新华镇的产业发展史上,韭菜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新华镇根据实际确定“东菇、西葵、南椒、北粮、中韭菜”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布局,更加注重建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奋力建设强村富民的新时代新农村。来源:临河党建 作者: 2023/08/17 11:26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