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我市35个村入选第一批 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记者近日了解到,我市35个村入选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相关决策部署要求,加快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自治区农牧厅决定启动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我市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瓦窑滩村、杭锦后旗三道桥镇、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等35个村围绕“一村一品”主旨,发掘乡村产业的区域特色,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农村人才汇聚、农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重要基础,入选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主导产品包括西瓜、香瓜、西红柿、苹果梨、羊肉等。(记者 杨岚凯) 作者: 2021/12/15 09:58
  • 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暨今冬明春土地平整大会战 集中启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李秉荣出席并讲话 贺伟华王志平参加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12月4日,自治区政府在我市杭锦后旗蛮会镇星火村召开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暨今冬明春土地平整大会战集中启动现场会。  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出席并讲话。市委书记贺伟华参加会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志平汇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及土地平整大会战组织情况。  会议要求,要抓住今冬明春施工黄金期,掀起土地平整大会战新高潮,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要对标对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要求,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把存在的问题彻底查清楚、弄明白,从严从实整改到位。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全力以赴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起责任,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确保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会上,还同步举行了今冬明春土地平整大会战视频启动仪式。  市领导呼和、郭占江参加会议。(记者 王紫丁) 作者: 2021/12/06 16:33
  • 临河区积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今年以来,临河区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和巴彦淖尔市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和各类平台载体建设。今年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公示和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2家,被认定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推荐上报自治区认定备案企业研发中心10家。二是加大科技对外合作交流。借助“4+8+N”合作机制,加大科技对外合作交流。草原鑫河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内蒙古肉羊技术创新中心,对羊胎盘、羊肝、羊血等羊副产物综合利用精深加工进行合作研发。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在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项目需求,就向日葵“籽粒锈斑”成因、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达成合作研发协议。草原宏宝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挂牌成立了草原宏宝肉羊科技小院。  今年以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技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了临河区重点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记者 焦世聪) 作者: 2021/11/29 16:01
  • 玉米:越黑越受宠 来源:科技日报从前玉米的颜色只有黄色,现在不仅出现了白色、白黄相间的玉米,还有紫色、蓝色、黑色等颜色的玉米。这几种颜色的玉米,被统称为黑玉米,且以黑色的为上品。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些国家,种植历史约有五六千年。早年的印第安人选择和培育了诸多玉米品种,当欧洲移民大批地出现在美洲大陆时,印第安人已培育出了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爆裂型、糯质型等多种类型的玉米。时间推移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叫顿·梅塞的生物学家移民到美洲,他对玉米中出现的极其罕见的黑色玉米粒极感兴趣。1716年,他在马萨诸塞州自己的花园里对各种颜色的玉米进行栽培试验,惊奇地发现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而且天缨上散布的花粉属于雄性,果穗上的花粉属于雌性,天缨上的雄性花粉借助微风的传送飘落在果穗的雌性花粉上,从而达到授粉的目的。非常可惜的是,梅塞没有发现黑色玉米粒的成因就离开了人世。8年以后,另一位科学家保罗·达德利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他还发表了玉米雌雄同株并可通过媒介授粉的报告,并发现玉米籽粒颜色的变化,离不开地下根系相互交叉而发生的传导效应。数百年来,中国也有黑玉米存在,但那时寻找黑玉米,无异于大海捞针,黑玉米粒只是在黄色、白色或黄白色玉米粒中偶尔出现,整穗为黑色的玉米几乎没有。据报道,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对黑玉米进行引进、繁殖、培育和开发工作。时至今日,中国已开发和种植了意大利黑玉米、九月金黑玉米、黑观音黑玉米、紫香玉黑玉米和太黑1号、2号、3号等多种黑玉米。目前,中国黑玉米产区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山西、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种植,其产量和面积正在逐年增加。黑玉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呢?分析起来,主要是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测定,黑玉米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锌、磷、钾、钙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5—4.1倍,19种氨基酸有18种高于普通玉米,脂肪含量却是普通玉米的1/2甚至更少,故被营养专家称为健康食品。 作者: 2021/11/22 10:22
  • 原创报告】全球农业机器人研发趋势预测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作者:赵静娟,郑怀国,董瑜,杨艳萍* 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引言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是人工智能监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技术、环境建模算法、感应器、柔性执行等先进技术的集合。农业机器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多样化和精准化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已逐渐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发展农业机器人的时机已成熟,政府对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也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装备。 近年来,针对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有很多,谌凯等(2016)针对农业机器人绘制了专利地图,从发展趋势、重点技术领域、地域分布、竞争机构及高引专利等方面开展了态势研究。邢颖等(2018)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基于SCI高被引论文,分析了国际农业机械研究的技术前沿。袁建霞等(2019)以与农业机器人研究相关的 SCI 论文为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对农业机器人的论文产出趋势、热点研究主题、国家竞争态势及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本文在专利和论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调研了重点国家在农业机器人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回溯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析归纳其研究热点、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未来几年的战略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为我国未来在农业机器人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前沿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全球农业机器人研究历程 农业机器人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萌芽期(1951年~1980年):1980年以前,农业机器人领域全球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较少,均在30件以下,属于技术萌芽期。早期的农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并且主要涉及了机器人机械部分相关的研究。相对于技术专利而言,农业机器人论文出现时间较晚,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可以回溯到1968年,年度论文发表量少于年度专利申请量。 (2)缓慢发展期(1981年~1990年):农业机器人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开始逐步发展,但专利总量仍然较少,处于缓慢发展期,年专利申请量在70件以下。此时期,随着工业技术以及自动定位与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广泛运用,催生了不同类型的农业机器人,如采摘机器人、收获机器人、挤奶机器人等。该阶段农业机器人领域有少量的研究论文发表,主要涉及利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来研究农业的机器人化,对收获、嫁接、移植、摘粒、喷药等作业进行了研究。1984年,京都大学近藤直教授首次成功将机器人引入农业工程领域。该时段的后期,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分别发表了剪羊毛机器人和挤奶机器人相关论文。 (3)平稳发展期(1991年~2005年):农业机器人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此阶段的专利和文献内容多涉及农业作业环境、作物栽培式样、作物物理特性等方面,努力使人-作物-机器人三者关系协调,使机器人更适宜于农业作业。 (4)快速发展期(2006年至今):2006年后,农业机器人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专利申请量和论文发表量均快速攀升。此时期,高智能、高速度、低成本的农业机器人成为主攻方向。现代机器人本身集高、精、尖技术为一体,它可装备与人的眼、耳、鼻、手以及脑等相似的多种传感器。机器人的所有这些特性使得农业机器人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作者: 2021/11/19 09:44
  • 临河区计划发放惠农资金2085万元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2021年临河区对实际种植小麦的生产者给予补贴,目前,临河区已完成种植花名册面积的公示、系统录入和资金公示,共发放补贴资金2085万元。  其中,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小麦(包括单种小麦和小麦套玉米),补贴面积36731.72亩,补贴标准300元/亩,共发放补贴资金1101.9516万元。连片外分散种植小麦,补贴标准134.21元/亩,补贴面积73241.96亩,共发放补贴资金983.0484万元,资金采取一卡通的形式正在发放。  近年来,临河区始终把粮食稳产增收放在农业生产首要位置,下大力气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村民稳定增收。为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临河区通过鼓励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等措施将土地整合,引导种粮大户、种粮能手进行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实现了增收。(通讯员 高海燕) 作者: 2021/11/11 10:25
  • 向盐碱地要粮食,“中国饭碗”扩容提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陈国峰、张武岳)时值深秋,黄河三角洲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农田里,育种科研人员用手掰开一个豆荚,几粒饱满的大豆从中滚落。  近期,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大豆进入收获期。这种新品种,用黄三角特有的野生大豆资源选育,耐盐碱能力明显提高,亩产超过400斤,与非盐碱土地的普通品种产量相当。  “盐碱地上结出的大豆品质更优异,还富含异黄酮类活性物质,可提高大豆耐盐固氮、抗氧化能力。”黄三角农高区二级巡视员、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说,他们还利用航天搭载辐射诱变育种和田间筛选,使大豆植株更大、耐盐性能更好,平均亩产550斤,最高达800斤。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亿亩,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合理改良,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作为滨海盐碱地和冲积平原的典型代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盐分含量从1‰-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是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  在黄三角农高区的田间地头,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深沟大壑消失无踪。这里采用一种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用“管道”代替过去的“渠道”,一条小沟代替过去10米宽的深沟,使土壤盐分从4‰-6‰下降到3‰以下可正常耕作的水平。  “目前,这种技术已在近2万亩盐碱地上推广应用,一亩地只需20多方水,节水38%以上。”罗守玉说,再加上生物改良措施,可将盐碱地变为高产稳产田。  当地还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32%以上;应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性诱剂等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将植被覆盖率提高35%以上,生物固碳能力提高30%以上。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昔日不毛之地,蝶变优质良田。黄三角农高区内,15个藜麦新品种试验田里生机勃勃。  受访农业科研人员说,中国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培育高效农业,努力探索盐碱地农业发展之路,保障中国粮仓。  如今,盐碱地上不只产粮食。科研人员在千方百计增加盐碱地粮食产能的同时,也注重培育耐盐碱中草药、牧草、林果等特色作物,发展适应不同盐碱梯度的植物新品种。  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耐盐中草药试验基地里,土壤表层泛起的白色盐渍丝毫挡不住绿意与生机,一株株金银花开始吐露花蕊。  “金银花新品种含有大量花青素,反季节移栽到这里后,亩产量比普通品种高40%。”康伯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圣波说,这些金银花收获后,可以提炼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保健品,经济效益很高。金银花、枸杞、玫瑰花、木瓜、牡丹、芍药等六大类226个品种也将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说,目前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耐盐种质资源1.8万份,筛选评价育种材料6000余份,初步选育黑小麦、藜麦、航天大豆、苜蓿、燕麦等耐盐新品种(系)37个,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20%。  “以往这个时节,盐碱地上基本一片枯黄,现在这片土地还有超过一半的面积仍然郁郁葱葱。”站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苜蓿种植试验田前,罗守玉说,通过科学育种培育耐盐适生作物,他们给白茫茫的盐碱地装点上不同的色彩。 作者: 2021/11/10 16:27
  • 财政部:超300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全部下达 来源:央广网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 据财政部消息,为稳定农户种粮收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下简称“保费补贴”)资金333.45亿元,较上年增长16.8%。截至目前,相关资金已全部下达。(图源于财政部官网)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织就农业生产“安全网”。自2007年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来,财政部累计拨付保费补贴资金2201亿元,年均增长21.7%。2020年,财政部拨付保费补贴资金285.39亿元,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实现保费收入815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引导和使用效果放大近145倍。2021年,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预计为超过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万亿元,持续为我国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二是聚焦国计民生,系牢粮食安全“保险带”。2021年6月,财政部印发政策文件,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前期6个省(24个产粮大县)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展至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全部产粮大县,并提供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或种植收入的保险保障,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2021年共安排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资金148.69亿元,占今年保费补贴资金总额的44.6%。  三是实施奖补政策,打造特色农业“助推器”。为进一步完善保费补贴品种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目前财政部已在全国20个省份实施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地方自主选择不超过3个特色险种申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21年,财政部共安排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资金24.07亿元,较上年增长100.5%。例如,广东荔枝、湖北小龙虾、湖南柑橘、陕西苹果、宁夏枸杞、内蒙古肉牛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已被纳入奖补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资金管理,夯实农险发展“地基石”。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1年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在一个季度内完成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并保存对应业务的保单级数据至少10年。相关保单级数据要做到可核验、可追溯、可追责。同时,要求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在日常监管工作及审核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时,对保单级数据报送存储等情况进行抽查,加大监管力度。  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发展农业保险牵头主责,从发展方向、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持续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确保党的惠农政策有效落实,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者: 2021/11/10 16:24
  • 疫情中,科技为我们做了什么? 我是科学家伴随来势汹汹的寒潮,新冠疫情也在近期席卷了十余省市,累积报告病例达数百人。低风险地区开始逐个排查国庆节前后流动人员的行程及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又开始了全民核酸。不管你是沿海还是内陆,不管你是一线还是十三线城市,新冠病例的出现总是来的让人措手不及。谁能想到,去迪士尼玩不光进门要排长队,出门还得排核酸检测的长队呢?国庆假期,花海中的游客 | 光明网,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时间回到2019年的冬天,新冠病毒的突如其来,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疫情的的冲击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发动各方力量共抗时艰,各级迅速响应。广大医疗防疫工作人员、解放军及警察部队、快递员和外卖小哥、小区物业和志愿者,以及待在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中国的抗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与之同时,在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开始各显神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高科技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是怎么帮助我们战胜疫情的。大数据和健康码在疫情期间出行,除了摘不掉的口罩之外,还有一项必备法宝是什么?没错,是健康码。这个在疫情后变得比付款码还重要的通行证,成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上海站通道口摆放的出示健康码提示牌丨Wikimedia Commons, Shwangtianyuan /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方便查询个人防疫健康状态的的健康码于2020年的2月后陆续上线,一般可以在微信或支付宝的小程序中打开。不同地区的名称也有所不同,例如北京的健康码小程序,叫做健康宝。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因此在防治过程中,“流调”,也就是流行病学调查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发现了感染病例,那么尽快锁定其可能接触过的人群对于疫情的防控极为重要。而健康码除了可以让健康的群众获取出行凭证之外,还有一项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行程追踪。2020年夏季,北京突发疫情。第一个病例“北京西城大爷”配合流调人员,快速将感染源锁定在新发地批发市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更进一步扩散。事后,大家无不佩服“西城大爷”的记忆力,纷纷表示自叹弗如。然而,以健康码、付款码等为前段的大数据技术,让我们可以轻松的翻找到自己的消费记录、行程记录等信息,进而推测出整个的行程路线,弥补了个人记忆力的不足,在流调中极大的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不同地区的健康码界面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健康码会变色。这个颜色代表什么呢?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健康码的颜色其实与我们自身是否感染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反映着你的行程范围是否安全,代表了你被感染的风险等级。华山景区门口的提示:黄码劝返,红码隔离丨Wikimedia Commons, Zubekakkin /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粗略来说,健康码的变色需要经过三个过程,记录行程→行程与疫情风险大数据的拟合→反馈结果(是否变色)。健康码对行程的记录依靠的是手机号码的定位功能以及与身份证号码所绑定的消费记录等信息。健康码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平面的二维码,但是它背后连接着手机通讯系统,12306等所在的交通平台系统,以及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等系统,用大数据技术将与行程相关的各平台信息进行了整合,成功将复杂的行程追踪工作升级成了高效的数字模式,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数字化进程。AI算法快筛选 病例分析更准确除了戴口罩和出事健康码,在疫情期间,还有一件事情总是免不了,那就是测核酸。疫情爆发的时候要测,没有疫情的时候,省市间互相交流也要测。可是现在看来简单的核酸检测,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却如同过五关斩六将,颇为波折。核酸检测与大家更常接触的“验血”不同,流程更长,需要工作人员对每一份样品的不同基因曲线反复进行对照、分析、判读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再加上疫情爆发后,大量样本涌入,检测部门人手不足,就出现了核酸检测“龟速”周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浙江省疾控中心于2020年2月1日上线了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该平台引用AI算法弥补了传统检测中需要大量纯手工操作的缺陷,实现了核酸检测的自动化,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效率,将整个核酸检测周期由原来的数日最快加速到了1日。算法专家顾斐博士在浙江省疾控中心基因检测分析现场 | 参考文献[3]此外,不同于纯人工检测中只能检测病毒的局部基因,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利用AI算法的强大算力,成功将检测基因段扩展到了全基因,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而这一点,对于病毒发生多种变异的后疫情时代,也具有重要意义。派送消杀样样行 全新设备战一线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奋斗在一线的伟大医护人员,还有一批特殊的伙伴,也在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那就是智能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从能表演几个简单动作的机器狗,发展成了可以投入到一线生产、服务中的智能机器人。比如酒店利用智能机器人为隔离人员分发物资,有效降低了员工感染的概率。再比如,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部分医院启用了AI系统,利用智能机器人与病人进行“隔空面对面”就诊。医生通过智能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可以360°的观察病人,也可以通过机器人所带的大屏幕与患者进行交流。202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台智能消毒机器人喷洒消毒剂 | 参考文献[4]这种智能诊断模式进而被分解成了很多个小程序,走进了手机等移动工具中,在“云计算”的加持下并入医疗系统,共同创建出了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病人在家就能与医生及时沟通的高效模式,降低了患者在就诊移动中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了医护人员,提高了各医院专家会诊的效率,减小了医疗系统的压力。除此之外,各行各业在疫情期间都有智能机器人活跃的身影,例如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呼叫机器人等等。总体来说,在传统经济因疫情备受压力时,数字经济迎难而上,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兴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孵化出了大量的数字产品,为保护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最后,让我们再次谨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参考文献[1]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10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http://www.gov.cn/xinwen/2021-11/01/content_5648133.htm 作者: 2021/11/08 15:40
  • 头茬小麦二茬草 麦后复种促增收 今年,五原县荣丰办事处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推广麦后种植燕麦草,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也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荣丰办事处300亩燕麦草进入收割期,预计将于月底收割完毕。荣丰办事处迎丰村村民张志文多年来都是种植传统农作物,从今年开始,他积极响应荣丰办事处的号召,把自己种植的10亩小麦地全部复种了燕麦草。今年的好收成,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麦后复种信心:“小麦一亩打了800多斤,一斤卖了一块七左右。二茬燕麦一亩地卖了600块钱。再加上每亩地的各项补贴450元,一亩地的纯利润能达到2000多块钱,今年赶上年景好,收入还挺可观的。”据了解,荣丰办事处今年共种植了300余亩燕麦草,从燕麦草播种到收获过程中,水肥充足、光热匹配,田间管理科学到位,所以燕麦草的籽粒都很饱满,很受市场欢迎。荣丰办事处推广小麦复种燕麦草的新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够增加土地的绿色覆盖时间。而且燕麦草收获后打成草捆或直接青贮,可以作为商品销售到附近以及周围各旗县的牛场、羊场,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来源: 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 作者: 2021/11/01 15:3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