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我市出台“六大产业”果蔬单品价格指数保险试行方案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为全面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市近日出台“六大产业”果蔬单品价格指数保险试行方案,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的原则,建立保险保障机制,保障农牧民稳定增收致富。  根据果蔬单品价格指数保险试行方案,保险标的为露地鲜食西红柿、露地辣椒、贝贝南瓜、拱棚甜瓜(大棚甜瓜、小拱棚甜瓜)。有收购订单、且订单签订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按照订单面积办理目标价格保险。  按照2020年全市推广规模化订单种植面积5万亩(露地西红柿和露地辣椒4万亩、拱棚甜瓜1万亩)测算,总保费约2200万元。其中,需市级配套资金约1320万元,旗县区配套资金约440万元,订单企业(合作社)承担资金约220万元,农户自缴资金约220万元。  在保险期间内,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保险作物在约定的价格结算周期内市场价格平均值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记者 黄景莲) 作者: 2020/06/10 10:51
  • 我市9大肉乳绒及饲草示范园区全部开工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记者从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市9大肉乳绒及饲草示范园区已全部开工。  据了解,6个肉乳绒产业园区全部开工,正在稳步推进中;3个饲草种植园区规划种植面积25万亩。目前,苜蓿基地已全部返青,青贮玉米已完成种植。园区建成后,将实现良好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推动我市肉乳绒及饲草料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黄景莲) 作者: 2020/06/10 10:48
  •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磴口47个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网络销售让农民受益  电商培训  时值仲夏,磴口县种植蜜瓜、甜瓜的农民早早到大棚里采摘、装箱、发货,以期获得较高的收入。当地开心农场主李建平创造了华莱士蜜瓜日销量1000件的纪录,高销售量的背后是当地日益完善的电商物流体系。  商务配送站点全覆盖  农特产品外销除了靠经销商,网络销售是近几年销售的重要渠道。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八分场华莱士种植户靳占军种了十几年华莱士瓜,他不仅在电商平台开了一个网店,而且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华莱士瓜的图片和销售电话。靳占军告诉笔者今年的行情不错:“我这两天每天能发几十斤华莱士瓜,一斤12块钱左右。老顾客和每年新增的顾客都比较多,尤其是今年供不应求。很多都是发往外地的。从4月15号到现在,差不多卖了三千斤了,其中一多半是网上卖的。”  笔者从磴口县商务贸易服务中心获悉,目前该县所有的行政村已实现了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全覆盖。该中心在2018年底通过认真筛选,最终确定在村民日常活动集中区依托超市建成了53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也就是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覆盖了全县47个行政村和所有的农场,个别没有条件建服务站的嘎查村,主要采取邻近村挂靠的办法解决。目前,各电商服务站点网络通信、液晶显示屏、货架、牌匾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且各服务站已配备1名及以上专职人员,并参加过商贸服务中心组织的相关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培训,能够熟练操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各项服务功能,能够对所在服务区域的农牧民的需求和生产进行摸底统计,并帮助农民代收代发包裹快递。  一站多用降低物流成本  电子商务配送站点不仅方便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网购,也为农产品外销打开了新的市场,还降低了农民的快递成本。截至目前,通过县、镇、村电商服务中心免费收寄、中转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快递超过16万件,直接为农牧民节省快递费用达50余万元,极大地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提升了农村消费品质。  笔者在渡口镇城东村电商服务站点看到,不时有村民来取包裹快递。电商服务站的功能除了帮助村民代收、代发包裹快递外,还能够帮助周边村民网上代买农耕用品、日用品、家电、服装、食品;帮助周边村民网上代卖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等农特产品;方便周边村民网上交纳水电费等生活费用;帮村民预定火车票、飞机票、酒店等;协助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宣传创业培训内容,扶持农产品线上销售,协助申办创业贷款;以及提供演出、培训、招聘、农商信息发布等其他便民服务。  搭建平台为电商提供便利  2017年磴口县投资856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园区,该县积极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和电商扶贫工作。累计开展电商培训66期62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员80人次,培养了52名电商创客,也直接增加了线上线下的开店数量。  磴口县电商园区免费为企业创客提供产品拍摄、图片美工服务,新开发华莱士瓜、长山药、番茄制品、苁蓉制品等10余个农特产品作为园区公共品牌,让从事线上销售的店铺和个人免费使用,并提供园区产品网上销售一件代发业务,降低开店成本。通过园区和邮政、圆通、百世、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签订协议价10斤以下5元左右全国包邮的价格,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带动了线上销售的逐步增长。去年,通过园区销售的华莱士瓜就有60多万斤。(通讯员 王瑞 文/图) 作者: 2020/06/09 15:58
  • 中国农科院研发成功一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来源:新华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在农业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上获得新突破。科研人员研发成功一套快速检测系统,5分钟左右即可检出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据这项研究的牵头人、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介绍,这一技术集成了免疫检测、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试纸条经微信小程序拍照后上传、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检测结果即可显示在手机上。  王静说,这一技术的特点是检测速度快、多种目标物能同时检测、智能化程度高、数据收集方便、系统兼容性好,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快速筛查及生产者自查、消费者自检等。  科研人员已研制出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农药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出可用于图像识别的多通道试纸条搭载平台。标准化试纸条和配套的多通道搭载平台设计已获国家专利授权。  科研人员还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系统,可同时进行图像识别、截取、纠偏、分析和结果判定。这套系统能兼容所有胶体金试纸条的定性和半定量判读,除农药残留检测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过敏原检测、病毒和疾病靶标筛查诊断等方面。  此前,王静率领的科研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因在核心识别材料创制、免疫检测增敏等技术上取得突破,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记者董峻) 作者: 2020/06/09 15:55
  • 今年我市拟申请40个绿色食品认证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日前,记者从市绿色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市拟申请40个绿色食品认证。  近日,市绿色产业发展中心统计2020年我市新认证绿色食品申报情况,计划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绿色食品企业19家40个食品认证。其中,临河区6家13个产品、杭锦后旗5家16个产品、乌拉特中旗3家4个产品、五原县2家2个产品、乌拉特前旗1家2个产品、乌拉特后旗1家1个产品,磴口县增报2个产品。产品种类有小麦粉、水产品、炒货类产品、水果等。  据了解,本次新申请产品涉及绿色食品生产资料2家3个产品,填补了我市无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空白,为我市绿色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记者 黄景莲) 作者: 2020/06/08 10:20
  • 让河套农畜产品更好吃更安全——我市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综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农业专家查看甜瓜生长情况  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神经末梢;常年对蔬菜、水果、蛋类、奶类、肉类等农产品进行监测和检测,农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举措,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进标准化生产 从源头筑起安全屏障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近年来,围绕我市主要农畜产品、“天赋河套”品牌授权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等,我市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新制定(修订)发布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185项,现有标准体系覆盖我市94种主要和特色农畜水产品建设和生产过程。加强标准技术示范推广。全市建设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95个,其中市级万亩标准化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15个。加快覆盖肉羊、奶牛、肉牛、生猪、绒山羊、蒙古马、家禽、戈壁红驼八大畜种的80项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了500万只肉羊、9万头奶牛、2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牧场。同时,在“天赋河套”产品原料基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田园综合体、农牧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各重点生产环节,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在农药、兽药使用和畜禽屠宰、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  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市累计获得认证的“三品一标”生产企业136家、产品419个。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企业82家、产品180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生产企业44家、产品174个;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10家、有机产品48个,有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得登记保护。“三品”种植面积226.1万亩,年产量181.54万吨。  构建三级监管体系 织密质量安全监管网  农产品安全要“产出来”更要“管出来”。 近年来,我市坚持推进市、旗县区、乡镇(苏木)三级监管、检测体系建设,不断促进监管职能落实。目前,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杭锦后旗等5个旗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了“双认证”,能够切实开展农畜产品风险监测。已认证的市、旗县区检验检测中心(站)参加了3次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考核,不断扩展认证指标,有效提高了技术人员检测能力。  目前,全市59个苏木乡镇均成立了苏木乡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其中51个乡镇苏木及10个农场、25个生产基地已配备了农(兽)残速测设备,具备了对生产过程中农产品速测的条件。同时,我市还实施了自治区2019年标准化乡镇站建设项目,覆盖12个乡镇监管站。截至目前,自治区标准化乡镇站项目累计覆盖27个乡镇(苏木)监管站。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 我市不断增强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验检测技术力量,推进农畜产品全覆盖抽检,密切防控质量安全风险。  去年,我市完成定量检样品2604批次,平均检测合格率99.1%,累计完成速测样品12.3万份。在工作中,我市重点加强对设施蔬菜、农畜水产品规模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中上市期和节假日期间农畜产品进行抽检监控,完成了全年例行抽检、春季采摘园专项抽检,韭菜、番茄、枸杞专项抽检,五一、中秋、国庆节日期间监督抽检等,累计抽检样品857批次。推动旗县区、苏木乡镇有计划开展检测。加强屠宰环节畜产品“瘦肉精”速测把关,严格落实屠宰企业入场待宰活畜按5%~6%的比例进行“瘦肉精”抽检,累计完成企业自检11.6万份,屠宰环节兽医累计抽检样品5.9万份。配合国家、自治区相关检测机构完成对我市的抽样检测工作。2019年,国家、自治区累计抽检我市农畜水产品样品619批次,监测合格率99.5%。同时,加强联合执法检查、交叉执法检查,重点对农药市场、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农村牧区食品市场、“天赋河套”授权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执法检查、督查,加强各环节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的落实。2019年,我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27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门店)、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屠宰企业、兽药门店等被监管单位4278家。(记者 黄景莲 通讯员 高旭/文 记者 高晓龙/图) 作者: 2020/06/05 17:20
  • 我国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 我国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长效机制,推进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国家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1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举行的全国北方农业绿色生产暨农药减量增效现场观摩会上介绍,我国将按照“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营造全民参与回收的良好氛围。我国各地农业部门沟通协调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工作路径和经验模式。例如,吉林省从源头入手,探索开展农药配药站建设,通过建设统一配药装置、使用大包装等手段有效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青海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建设集中存储中心、回收中心、回收网点,累计回收1000多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强农药使用主体环保意识。记者在观摩现场会上了解到,巴彦淖尔市按照“谁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明确规定农药经营店主要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政府按照13元/公斤的标准予以补贴;全市设置58个苏木乡镇转运站、6个旗县区集中仓储中心,构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仓储”的三级回收体系,累计回收187吨农药包装废弃物。目前,我国各地正在探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试点工作,并组织实施无害化处理。来源:世界农化网 作者: 2020/06/03 10:42
  • 临河区:昔日盐碱地 今朝万亩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今年,市委政府提出,要全面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实施好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和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水平,全力推动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也是我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临河区紧紧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实施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大强化”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建设项目,不断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近一段时间,临河区白脑包镇公产村村民金建熊心里喜滋滋的——自己的30多亩盐碱地即将被改良成一片沃野,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去自家地里瞧瞧。“以前地里盐碱化得厉害,每年只能种葵花。今年村里要对盐碱化土地进行改良,明年我就能大面积种粮食和其他作物了,而且也能用上机械,省去了劳动力成本,到时候收入比现在多个三四成不是问题。”金建熊说。  金建熊所在的公产村正在实施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白脑包镇公产村和狼山镇爱国村,共改造盐碱地2.1万亩,其中中度盐碱地2万亩,重度盐碱地0.1万亩,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全部为自治区投资。截至目前,规划设计和工程监理已招标,土地流转正在有序进行,白脑包镇公产村7000亩土地大破大立已全部完成翻耕,植树沟开挖整形6238米,完成植树1万株;新建道路已基本完成,其中田间道路26403米、机耕路16376米,主干路整形2314米;新建毛渠完成30448米;新建毛沟开挖整形完成2740米;斗沟清淤完成5000米;水肥一体化管道完成19700米;施用农家肥2.2万方,施用磷石膏4650亩;风积沙拉运完成1万方,施用盐碱地改良剂33吨。狼山镇爱国村项目区正在完善设计方案,将尽快调整种植早秋收获作物,为早开工打好基础。  据了解,临河区有耕地面积217万亩,其中,中重度盐碱地72万亩。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甚至已经成为部分乡镇贫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有效提升地力,回应广大农民的增收期盼,近几年,临河区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试验,至今已改良盐碱地22.1万亩。  “以前根本不敢想什么万亩小麦、万亩葵园,种下去能收回来就不错了。”新华镇新乐村党支部书记薛志强说,过去,该村因为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可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少、产量低,村民们忙忙碌碌一年,存不下什么钱。近年来,临河区采取撒施脱硫石膏、有机肥、改良剂和种植耐盐作物等多种方式,让昔日盐碱地变成了万亩良田。“现在种什么都能有个好收成,而且咱们卖粮,都是订单,再不怕价低伤农了,收入有了保障。”薛志强高兴地说。现在,到临河区新华镇总排干北边走一遭,万亩小麦、万亩葵园等以万亩计的农业产业园一眼望不到边,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作物难存的盐碱滩。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下一步,临河区将继续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调配水资源为基础,以全区中重度盐碱地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有针对性的改良方法。农业部门将根据盐碱化耕地特点,采用“五位一体”改良技术措施,即工程措施,采取上膜下秸阻断盐分上升通道,排走盐分;化学措施,采取磷石膏、土壤改良修复剂,置换盐分,改碱降盐;物理措施,采取深松旋耕、掺沙降容来改善土壤结构;采取施入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改善瘠薄土壤;采取种植耐盐碱作物进行土地改良。(通讯员 史苏文) 作者: 2020/06/02 10:37
  • 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明确时间表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将是很多塑料制品“大限”  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明确时间表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近日,北京市场监管局重点在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无独有偶。海南省计划从4月1日起,花8个月的时间,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面“禁塑”打好基础。  2020年,对很多塑料制品而言将是“生死线”。到2020年底,我国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针对当前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出台了一揽子新政。先是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誉为2008年“限塑令”的升级版,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禁塑目录》);将于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则规定,未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将处以一万至十万元的罚款。  从“限塑”到强化“禁限”到细化法律责任,我国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  着眼于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兴业态发展,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续上升。  由于绝大部分废弃塑料回收利润低,99%的快递废弃塑料会被混入生活垃圾中,最终被焚烧或填埋。《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快递行业共消耗塑料类包装材料85.18万吨。塑料包装废弃物中,仅1.77万吨会被再生利用。  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分会秘书长蒋南青表示,塑料包装最大的问题是用完就被扔掉,没有被当作资源性产品回收使用,生命周期非常短。与之前相比,《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着眼于整体塑料循环产业链的构建,提出构建塑料回收管理体系和步骤,从不同层面上发力,比如规范企业的生产,健全垃圾回收体系等。配套的监管、政策和科技研发方面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体系规划。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与以往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相比,《意见》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和有序性。不同于以往政策仅对个别环节、个别领域做出规范,《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建立形成治理塑料污染的长效机制。  “升级版‘限塑令’主要针对的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对环境的危害,促进塑料制品的易回收、可循环、减量化。”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分会会长、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以往不同的是,《意见》还明确设置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今年开始,率先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杜欢政说,《固废法》根据我国当前固体废物处置现状,针对违反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的行为,规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以及罚款金额。这是对“禁限”行为的规范,细化法律责任,使得处罚有法可依,执法更具可操作性。  源头减量与末端分类、回收并重  《意见》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都提出了禁止、限制使用的具体范围和时间表。比如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随后,《禁塑目录》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品种、使用范围等规定,并要求目录涉及品类的细化标准将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解决塑料污染,光靠分类、回收是不够的,必须有源头减量措施。《意见》明确禁止、限制一部分塑料产品,从源头上阻断这些产品的生产,这有利于减轻末端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压力。  毛达指出,纳入《禁塑目录》的塑料制品,主要是国内使用量大、污染较为严重以及前期有减量经验的塑料制品,比如2019年7月开始,上海在宾馆限制使用的“六小件”等。  此外,《禁塑目录》制定时,也参考了国际“禁塑”的相关规定。2019年5月,欧盟版“禁塑令”正式生效,规定到2021年将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其中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棉签等,成员国要在2029年之前实现回收90%饮料瓶。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和棉签等也被列入《禁塑目录》。  孟玮说,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意见》,我国遵循“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原则,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可降解塑料产业仍面临不少瓶颈  《意见》明确指出,推广使用可降解购物袋、可降解包装膜(袋),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加强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加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开展可降解地膜等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等。  可降解塑料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蓝闽波指出,《意见》发布后亟须研发大量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及制品,建议完善相关可生物降解评价机制及产品标准。同时,结合《禁塑目录》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研制计量可溯源塑料标准品等。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现阶段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还面临不少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不够成熟,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相对于传统塑料而言,成本较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杜欢政指出,市场上可降解塑料的品种非常多,需要建立相关评价标准、认证体系,对可降解的认定进行规范。在推广应用方面,还需从产品适用条件、生产能力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可降解塑料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的新体系,才能满足《意见》规定的要求。  毛达说,目前,尚未完全禁止普通塑料袋的使用。如果部分居民使用了可降解袋,但其他人不用,可降解塑料袋和不可降解塑料袋混杂在一起进入堆肥场,难以区分,也达不到降解的效果。  为此,毛达建议,应该明确限制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和适用级别。例如,与食物接触的包装物,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较适宜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回收时不易混入传统塑料垃圾的特殊场合,也可优先考虑使用可降解塑料,如大型赛事活动中提供的茶包、咖啡胶囊、快餐盒等。而对于电商、快递等行业,大规模使用可降解材料的难度较大,为此应更多关注包装制品的可重复使用性,以降低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强度。  “消除白色污染,一次性塑料的减量、塑料的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三方应齐头并进。”杜欢政说。(记者 李禾) 作者: 2020/06/02 10:34
  • 我市农畜产品有了质量安全“身份证”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市农牧局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巴彦淖尔市试行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两部门从产地和市场两头发力,共同推动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我市有效落实,我市农畜产品上市有了“身份证”。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印发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2.2万余册,合计66万多份,登记备案各类食用农畜产品责任主体344家,已累计开具合格证2598份,附证上市的产品累计达205.082吨。  据了解,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畜产品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承诺农畜产品安全合格的一种新型保障制度,主体为食用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并逐步向小农户推进;试行的品类为蔬菜、水果、活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食用农畜产品。消费者可依据合格证上的信息来选购农畜产品,一些规模化主体还推行二维码合格证,用手机一扫便知产品信息。(记者 杨志利)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作者: 2020/05/28 10:22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