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宣传
  • 新技术可解决水稻“低效施肥”与污染难题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科研人员研发新技术解决水稻“低效施肥”与污染难题  水稻高产需施用化肥,但化肥容易随雨水流失造成浪费和污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3种新型控失复合肥,可“缓慢释放”养分,延长肥效持续时间,减少后期追肥的人力成本。种植试验表明,每亩水稻还可增产一百多公斤。  化肥被称作粮食作物的“粮食”,但水稻的生长期雨水多,施加的化肥很容易随雨水流走,不仅浪费肥料,还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为弥补养分,水稻种植后期不得不多次给水稻追肥,这将增加肥料和人力成本,据研究还会降低所产稻米的口感。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跃进科研团队,基于天然矿物和复配改性材料,研制出3种控失复合肥,这些新型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形成一种“团聚结构”,减少土壤孔隙,从而减缓养分释放。  今年6月,他们在安徽六安的80亩稻田中开始试验,种植同一水稻品种“中禾优1号”,分别施用3种新配方控失复合肥和普通化肥。经过4个月的生长,日前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组成专家验收组,对试验田的成熟水稻进行测产验收。  结果显示,与施用普通化肥、后期多次人工追肥的稻田相比,3块一次性施用新配方控失复合肥的稻田亩产增加104公斤到186公斤,增产幅度达19%以上。  “新型化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少后期人力投入,这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对实现粮食增产很有意义。”研究团队成员、副研究员杨阳介绍,他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试验,以期早日将这种新技术推广。 作者: 2019/11/01 09:42
  • 葵花子带盘卖 价格高销得快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葵花盘   这段时间,正是河套向日葵丰收的季节。听说今年我市葵花子销售有了新招儿——傍上互联网,葵花子带盘卖,价格高还销得快,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具体咋做的?跟着记者去一探究竟。  近日,记者在“天赋河套”总部基地一号云仓看到,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为“贝贝南瓜”、甜糯玉米等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穿衣”贴标。仓库的正中央,新鲜个儿大的葵花盘堆成一座座小山,几拨儿工人正在忙碌作业,而这些葵花盘就是当前热销各大网站的“网红”商品。  记者了解到,一个合格的葵花盘,从地头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初选、精选、套网、装箱、贴标运输等多个环节,特别是精选环节比较严格,对葵花盘的大小、重量、完整度和籽粒饱满度都有要求。比如:每个葵盘的直径须在25至30厘米、葵盘完整无缺籽、无坏籽霉变才算达标。记者看到,经过筛选的葵花盘大小匀称、籽粒饱满,品相非常好。  “精选的葵花盘不仅要品相好、品质高,包装也要统一。葵花盘包装盒是我们公司精心设计的,产品名称统一印制为‘河套·葵花盘’,还标注了保质期、储存方法等。为了把最新鲜的葵花盘完好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我们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加上了防撞泡沫网,避免瓜子因磕碰脱落,而且包装箱的6个面均打了透气孔,全程物流送达时间不超过5天,一般三四天就能到达。”“天赋河套”总部基地运营负责人杨正茂说。  经过一番精选和包装后,葵花盘的“身价”也是成倍增长。每个葵花盘的网上售价为29.9元(含快递费),自9月27日开售以来,线上销售十分火爆,仅开售首日就达成2000多单,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别看葵花盘在我们当地习以为常,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有些人还没见过葵花盘,甚至不知道葵花子是从葵盘上脱下的。葵花子带盘卖,鲜食无添加、纯天然味道,既顺应了绿色潮流,又迎合了消费者好奇心理,卖得好就不奇怪了!”“天赋河套”总部基地互联网商务部工作人员说。(记者 吕园/文 焦世聪/图)  相比于传统销售方式,葵花子带盘卖,不仅价格高而且销得快,对农户增收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有农户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当前市价,葵花子每斤收购价4.5元,平均亩产600斤,毛收入2700元;如果卖葵盘,每亩葵花产葵盘2000个,每个收购价3.5元,农户毛收入达7000元,收入是两倍还多。 作者: 2019/10/28 11:37
  • 蒙古语科技服务APP让科技信息服务实现“蒙汉兼通”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日前,巴彦淖尔市蒙古语科技信息移动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充分结合民族特色,使科技信息服务实现“蒙汉兼通”,将科技信息服务的触手向更深更远的基层牧区延伸。  这几天呼和温都尔镇那仁乌布尔嘎查乌力吉达来家的羊不同程度的出现眼睛红肿、嘴角起水泡的症状,他拍摄照片后写上问题,上传到平台上,几分钟后专家就发来了药方并详细说明了使用方法及剂量。在乌力吉达来家笔者看到,乌力吉达来正在教家人下载使用新上线的“12396”蒙古语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于汉语版的服务平台,打开蒙古语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看到界面上充满蓝白相间的蒙元元素,使用者可以用蒙古语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与专家进行线上交流。  “以前我们是用的汉语软件,我们有一些语言上的东西不太懂,准确的表达不了羊的一些病症,有了这个蒙古语软件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蒙古语说、蒙古语写,拍照了以后给专家发过去,他们会根据我们提供的一些病情资料,给我们指导用哪些药、提供很多便利的服务。”乌力吉达来说。  乌拉特后旗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吉仁朱日嘎告诉笔者:“该平台目前已经正式上线,全旗6个苏木镇300户牧民已安装该平台,全旗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开展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下乡入户培训牧民使用软件,有效提高牧区居民养殖技术及抵御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防范能力,促进牧民增收,增进民族团结。”(通讯员 李琰 冯润芝) 作者: 2019/10/09 17:13
  • 现代农业:走进绿色发展的春天里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机收小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仿野生红花种植基地绿色采摘“天赋河套”产品受外地市民青睐“天赋河套”总部基地电商业务繁忙   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正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谱写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农企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17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新胜四组农民郑玉全将他家的150亩地,以每亩52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内蒙古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种植药材。他本人也从农民变身为挣工资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天衡公司的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负责药材从种到收的全程管理,月工资4000元;种植和采收季节,如果他愿意上手种植、采收,每天又增加150元工资。郑玉全高兴地说:“以前受苦受累一年下来最好的时候也就收入五六万元,现在我光土地流转费一年就收入7.8万元,工资最少4.8万元,加起来12万多,收入翻了两倍还多。”  从2017年开始,天衡公司在我市建立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中药材,除黄芪、甘草、苁蓉等常见品种外,还有红花、金银花、山药、三七、牛蒡等42种“专、精、特、优、新”品种,面积达1万亩。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按照“企业托管、村集体经营、农民务工、订单回收、利润分成”的模式经营,形成了“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4月,公司生产的“玉衡”仿野生黄芪、红花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天衡制药将充分利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种植仿野生蒙中药材10万亩,带动更多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增收致富。” 天衡制药公司总经理朱孝文说。  金秋时节,巴彦淖尔处处充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段时间,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的红椒进入成熟期,放眼望去,田野里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永胜村村民朱玉梅今年在园区承包了200亩地种植红椒。“今年收入挺可观,刨去开支,一亩地纯收入1000来块钱,总收入20来万元没问题。”朱玉梅笑得很开心。  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域面积10032亩,辐射带动面积23400亩。“我们村共有537户,其中有430多户参与了园区或者项目区外的种植,单此一项人均就可增收3000多元。”永胜村党支部书记齐海军介绍说,永胜村通过引进多家外地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  如今,“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巴彦淖尔大地遍地开花。在企业带动和村集体的号召下,这种模式更加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使得农民实现稳定增收,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我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93家,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55家,完成交易额15亿元。全市已评选认定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05家、合作社示范社158家。  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牢固,为“天赋河套”厚植发展根基  近期,位于五原县新公中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仓储点,前来交售农药瓶和残膜的农民络绎不绝。去年10月,五原县建起3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仓储点,回收农药瓶、残膜等。“地膜开始回收以后,再加上提倡用厚地膜,今年人们种地用厚地膜的多了。”前来交售农药瓶和残膜的齐三挨告诉记者。  回收的农药瓶和残膜,经过处理还可以再利用。2018年10月至12月,这个仓储点共回收废弃物45.2吨,五原县全县共回收农药瓶、残膜等137.4吨。  在离仓储点不远的永联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记者看到农田地头铺着一根黑色管,从这根管里接出来的细管延伸到地膜带下面。基地负责人郝存林告诉记者,这是膜下滴灌,水从管中直接进入膜下。更远处的农田里,只能看到一节露头的水管,其余的水管都被埋在地下35厘米处,那是深埋滴灌。“滴灌比漫灌一亩地节省水费50元左右,玉米还能增产250至300斤。施肥的时候直接把肥放在水里,水肥一体化,既方便又高效。”郝存林介绍说。  “这几年种地和以前真是大不一样了!用了滴灌技术作物产量提高了不少,单就青椒来说,每亩能增收1000多元。”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五组农民曹明恒感慨地对记者说。联增五组所在的四级联创控肥增效示范园区里,青椒、番茄、瓜果蔬菜种植都采用节水的膜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曹明恒说,不光浇水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种田用的是单一肥,多少掺点其他肥;现在,农民用的都是测土后配的配方肥,里面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全都有。配方肥营养成分全面,而且用肥量也比以前少了。  曹明恒和村民们已经有四五年没有买过农药了。因为集虫带和集虫灯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的推广使用,村子周围基本不再发生病虫害。  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以化肥零增长行动为抓手,推进地力提升,实现控肥增效;以农药零增长行动为抓手,推进统防统治,实现控药减害;以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为抓手,推进高效节水,实现控水降耗;以推广使用新国标农用地膜为抓手,推进减膜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实现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助推我市农牧业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大步前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在控肥增效方面,我市有机肥施用面积为350万亩左右,配肥站技术服务面积134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新型肥料面积480万亩左右,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195.5万亩;在控药减害方面,对17户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店实现全程可追溯,绿色防控面积达到466万亩左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73万亩左右,6个旗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区域集中处理站完成选址工作,落实乡镇级废弃物回收站58个,已建成3个,建设村级回收点1094个,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87.2吨左右;在控膜提效方面,推广国标地膜面积461万亩左右,建设残膜回收点54个,已回收残膜518万亩左右;在控水降耗方面,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95.5万亩,耕地深松作业面积101万亩左右。  线上线下销售越来越火爆,为“世界共享”创造无限可能  巴彦淖尔农畜产品,历来是“优质”的代名词。如今,在“天赋河套”品牌的带动下,线上线下齐用力,巴彦淖尔绿色优质农畜产品行销全国,甚至卖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 。  分拣、装箱、打包、贴单、扫码……在“天赋河套”总部基地云仓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这样忙碌着。据介绍,在销售旺季,光一款“贝贝南瓜”,这里每天就销售2000多单、16000斤左右,每斤售价达17元。  在“天赋河套”电商基地销售玉米棒的刘艳萍告诉记者:“这几天订单特别多,一棒玉米能卖到8元。今年刚开始销售才20天,我们的销售量就达到了50万棒。入驻‘天赋河套’总部基地,大数据指导销售,非常有用。”  我市的六大核心产业产品,都在“天赋河套”总部基地进行交易中转,基地同时成为全市品牌运营、电子商务、跨境贸易、高新技术、大数据显示、农创客、金融资本、离岸财务、展览展示、商贸会务、培训教育、文化创意、农畜产品采购交易、农畜产品标准化、溯源追溯、供应链输出、物流仓储、冷链体系等18个产业集聚中心。通过“天赋河套”总部基地,我市农产品物流成本、交易时效得到很大的提升。从田间到餐桌,巴彦淖尔农产品48小时就可到达全国各地。  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搭建“天赋河套”互联网销售平台,在全网130多个线上交易平台上全部开设了“天赋河套”旗舰店,帮助巴彦淖尔的企业销售农产品;建设“天赋河套”自营电商平台,将巴彦淖尔的所有产品进行集中陈列、展示、销售;建设大数据体系,通过线上销售,分析客户数据信息,掌握客户消费喜好、习惯等,提供给产品的种养殖和加工者,使他们更加了解客户需求,做到精准推广。  建设线上销售平台的同时,线下销售网络也正在搭建中。我市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等地区优选100个一、二线城市县区,开设1000个“天赋河套”授权产品及巴彦淖尔优质农产旗舰店、10000个大中型社区专柜,优选合适位置布设集仓储、展示、展销体验、办公为一体的配送中心,为社区专柜与线上销售提供最便捷的仓配服务。目前,包头、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区已经开设“天赋河套”授权产品及巴彦淖尔优质农产旗舰店。(记者   杨志利/文   高晓龙   胡东育 黄景莲/图) 作者: 2019/10/09 17:11
  • 巴彦淖尔2个村嘎查被认定为国家示范村镇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巴斯苏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田村、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草根台嘎查、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大兴村10个村镇被认定为第九批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年来,全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围绕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计划,聚焦优势主导产业,拓展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示范带动了乡土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9年9月,全区被认定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达到82个,符合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718个。 作者: 2019/10/08 09:41
  • 五原县发放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8842万元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近日,五原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将8842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今年以来,五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五原县实际情况,五原财政局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沟通上级部门,争取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8842万元,该补贴涉及全县8镇1乡2个办事处和9个农牧场站。(通讯员 裴记成) 作者: 2019/09/30 10:00
  • 新型吸附剂可吸出污水中重金属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开发出一种可以清洁污水的混合吸附剂,可高效从污水中把重金属吸附出来。目前,这种吸附剂已经通过测试,并获得了专利。    吸附剂具有大表面、高度开放多孔的结构,由硅酸盐、水云母、火山玻璃形成的颗粒状热处理混合物组成,大大提高了把重金属从污水中吸出来的能力。该大学建筑研究所主任、吸附剂的研发者德米特里·乌尔里希说:“混合物成分比例的选择是为了确保所清洁污水的过滤速度不低于技术指定速度。吸附过程的重要指标是吸附剂与受污染污水的接触时间,因此依靠所选定比例,吸附剂的结构确保了系统的最佳孔隙率。”    乌尔里希称,新型吸附剂能够吸收重金属盐(铜、铅、锌)、石油和石油制品、放射性核素、毒素、农药和其它有毒化合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求工业伙伴——对清洁污水感兴趣的矿山开采企业和冶金企业。    (本栏目稿件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整编:记者董映璧) 作者: 2019/09/30 09:55
  • 塞上江南”绘就丰收新画卷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成就综述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资料图)  农民生活从“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到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春种秋收从基本靠人力畜力,到无人机喷药和机种机收;农产品从走街串巷叫卖,到鼠标一点行销天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几十元,到2018年的14476元;农作物总播面积从338.2万亩,增加到1112.8万亩;粮食总产量从3亿斤,增加到52.4亿斤……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历程中,巴彦淖尔依托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各个时期的发展机遇,农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打出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开春,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和丰村村民李光荣家的140亩地全部托管给了新农兴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覆膜、播种,每亩地收费40元。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后高兴地说:“这些地往年光播种就得15天,雇人加上机械和饭菜等开支,每亩成本需要200多元。现在托管种植后,播种5天就完了,能节省2万多元,真是既省时又省钱。”  “今年合作社在乌拉特后旗进行托管服务面积2万亩,从种到收全程服务,还与周边3个旗县区签订了10万亩农机作业合同,大致年营业额在540万左右。”新农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介绍说。  1949年~1957年期间,我市农业耕种基本靠畜力,1958年全市仅有拖拉机91台。到2018年,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3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1027.2万亩,与1963年(75.2万亩)相比增长12.7倍,机耕面积占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5.5%上升到92.3%;机械化播种面积已达935.3万亩,机械收割面积为675.8万亩,机收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达到60.7%,其中粮食作物的机械收割面积达到90%以上。  在此期间,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也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到803.5万头(只),比1949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2.9%。畜群结构不断优化,以羊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健康发展。2018年牧业年度,全市羊存栏量达753.8万只,比1949年增长8.4倍,年均增长3.3%。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地区资源优势凸显,蒙牛、伊利、圣牧高科一批规模较大的奶业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全市牛奶产量由1949年的72吨增加到2018年的56.9万吨,增长7901.8倍,年均增长13.7%。  生产经营多元化发展  新兴经营主体遍地开花  2018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益生圆农贸专业合作社高粱总产量达到了3750吨,102户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看到效益后,今年,合作社与当地制酒厂签订了5000亩红高粱种植订单。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在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河套大地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在建国初期,我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经营形式和经营体系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经营成为主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经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1998年以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涌现,并逐步发展壮大,各种新的农业经营形式不断成长。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大户2.14万户、家庭农牧场657家、农牧民合作社5267家、龙头企业261家。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日益形成、不断健全。  三产高度融合发展 农牧民收入节节攀升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全市围绕农牧业开展的梨花节、华莱士节、葵花节、年猪宴等活动不仅宣传推广了当地特色,也拉动了农牧业生产。目前,全市共有农家院334个、采摘园189个、垂钓园93个,开展农事体验的12个,开展网上销售农畜产品的农户769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交易市场67个。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是自治区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较大程度加快了农牧业转型升级,也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1957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62元,1978年增加到142元。到2018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76元,比1978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12.3%。(记者 黄景莲 通讯员 郭建英/文 高晓龙/图) 作者: 2019/09/26 16:53
  • 主粮价格多偏强 玉米价格季节性回落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段时间,东北、华北和新疆产区新季玉米开始上市,国内玉米价格开始季节性回落。小麦、稻米价格基本保持稳中上涨。详细情况,我们有请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红超为您带来主粮市场行情和销售提示。  李红超:首先来看玉米。国内玉米价格开启季节性下跌。9月19日国内玉米均价1911.25元/吨,较上周价格跌6.75元/吨,跌幅0.35%。  东北、华北和新疆产区新季玉米开始上市,整体丰产,国内玉米开始季节性回落。目前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出现霜冻,建议农户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低温霜冻对作物灌浆和正常成熟的不利影响。已经收获的农户根据存储条件,合理计划售粮,避免扎堆售粮,卓创预计玉米价格低点出现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  上周小麦市场价格稳中窄幅上扬。9月16日国内小麦均价2290元/吨,较上周涨1元/吨。小麦市场散粮流通量不大,粮商挺价出货意愿较强。节前面粉厂家开工尚可,节后厂家开工出现下降,小麦需求减弱。  卓创预计短期小麦市场价格稳定为主,局部小幅偏强。农户方面若仍有一定存粮,可以适时选择出货。  上周国内稻米价格延续上涨。9月16日全国稻米均价3733元/吨,较上周涨10元/吨。北方暂时购销陈粮,少部分优质货源供不应求价格上调,全国均价受其带动小幅上涨。南方市场新粮多有上市,价格止涨企稳。目前大米需求平平,加上新粮上市季节性压力渐渐显现,卓创预计本周稻米行情难涨,或稳为主。今年水稻部分产区遭遇极端天气,产量受到不利影响,因目前正值南方集中上市时期,建议农户有保存条件的可以择机出售,对质量较好的粮源暂缓出售,尽量避免扎堆卖粮。 作者: 2019/09/26 16:48
  • 韩国也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全亚洲都在关注中国的疫苗研制进展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淋浴酱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的饲养量约占全球一半。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高达62.7%,也是国人肉食蛋白摄入的主要来源。数千年来以猪肉为主的饮食习惯导致其成为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肉类,煎、炒、烹、炸等丰富的食用方法总让人不禁大快朵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日渐降低,猪肉逐渐从上世纪的奢侈品变为日常消费品。由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因素,猪肉是绝大部分居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猪肉价格水深火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小心脏。还未实现“车厘子自由”的吃瓜群众,眼看着又失去了“猪肉自由”。继按揭买车买房后,甚至出现了“按揭买猪肉”。  2019本命猪年处于风口浪尖上,“猪”事不顺,猪肉价格飙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至2.8%,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国务院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的保供应稳价格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于9月11日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  猪肉价格为何飙升?  2018年8月3日,沈阳首次爆发非洲猪瘟,随后疫情迅速大范围蔓延,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重创,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2019年4月19日,海南确认发生首例疫情,至此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均被波及。2019年9月17日,韩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传播之快,不仅是中国,非洲猪瘟疫情很可能对整个亚洲的养猪行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疫病真正感染的猪往往不多。但一旦有流行的征兆,以防感染,各地存栏的猪会提前宰杀上市,导致短时间内猪肉供应量大增,价格下降。等到这一批提前出栏的猪肉卖完,供应短缺,价格便迅速飙升。去年9月14日生猪(外三元)的价格是14.45元/公斤,一年后的今天,价格涨到了27.92元/公斤,创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涨幅高达93%。    生猪(外三元)价格一年走势 图片来源:中国养猪网  非洲猪瘟对生猪是一个毁灭性的疾病,感染病毒的生猪死亡率达到百分之百。一旦发现非洲猪瘟感染病例,需要立即扑杀,甚至殃及整个猪场。目前国内大部分猪场损失亏本,甚至清场转行。生猪供应链不足,导致猪肉价格疯涨。  此外,用于非洲猪瘟检测和猪场消毒的投入增加,养猪风险颇高,若非洲猪瘟疫苗仍未上市,未来生猪价格将进一步走高。生猪供应的形势十分严峻,截至2019年8月,生猪存栏较去年同期锐减了近四成。  迫使猪肉价格上涨的非洲猪瘟到底是什么?  1921年,非洲猪瘟首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中国。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ASFV分为24个基因型,首次发现的传入我国的ASFV毒株属于基因II型。    非洲猪瘟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00纳米,呈正20面体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结构组成  图片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ASFV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在60℃温度下暴露20分钟或在56℃温度下暴露70分钟可被灭活,一般的消毒措施均可有效杀灭ASFV。最有效的消毒剂是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ASF的自然传播速度慢,高度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采食、蜱虫叮咬、注射等可传播疫病。  非洲猪瘟为什么“来势汹汹”?  ASF的传染源为带非洲猪瘟病毒野猪和发病家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含有病死猪组织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泔水、含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以及钝缘软蜱。    图片来源:泽州新闻非洲猪瘟科普漫画  其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猪与健康易感猪的直接接触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饲喂污染的泔水、污染的饲料、垫草、车辆、设备、衣物等间接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易感动物为家猪和野猪。幸运的是,非洲猪瘟并非人兽共患,因此其它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均不感染ASFV。目前报道的发病猪群主要是饲喂ASFV污染泔水的猪。  自然感染条件下,ASF的潜伏期为3-19天,感染猪在潜伏期即可排毒,临床症状出现后可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大量排毒。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在腐败的血液中可存活近4个月,在冷鲜肉中存活数周至数月,在腌制和熏制的猪肉产品中可长时间存活,在粪便中可保持感染性数周。  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制,为什么这么难?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未生产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清除猪场内已存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及阻止病毒与猪的接触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途径。    图片来源:sohu.com  非洲猪瘟病毒在上个世纪刚被发现时,研究人员就已开始研制疫苗,但传统疫苗策略如灭活病毒已被证实无效。其困难之处在于,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众多(根据主要衣壳蛋白p72分为24个基因型),免疫逃逸机制复杂,由多个毒力基因共同发挥作用。多个基因型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大。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中存在的大量重复元件,有利于基因组重组的发生,进一步导致了病毒基因组及表型的多样性,极大增加了防控难度。  此外,ASFV感染可经由免疫介导而增强,过量产生抗体甚至可加剧疾病进程。目前国内外采用传统研究策略研制出ASFV的灭活疫苗、自然弱毒或传代致弱疫苗、新型佐剂和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均未成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达到完全保护的功效。自1921年非洲猪瘟在肯尼亚首次发现以来,全球已6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目前只有13个国家曾经实现根除,根除时间多为5至36年。  中国科学家攻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难题  由于我国猪饲养量巨大,需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扑杀防疫手段,成本太高,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迫切需求。诱导强烈的细胞免疫,如NK细胞和T细胞反应,是设计安全有效的ASFV疫苗的准则。  今年1月,青岛的中国动物健康与流行病学中心发表了当地毒株的基因组序列。随后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感染猪的脾脏中成功分离出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Pig/HLJ/18,为检测技术和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图片来源:兽药网  今年4月,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的实验室研究工作首次取得成功。哈兽研采用非洲猪瘟中国流行株Pig/HLJ/18,通过建立非洲猪瘟病毒CRISPR/Cas9基因敲除操作技术平台,经基因工程技术,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基因敲除,获得MGF360-505R缺失和CD2V与MGF360-505R联合缺失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随后8月6日,哈兽研将其成果通过《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专利申请公布。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毒株的100%免疫保护,可作为安全和有效的防控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疫苗,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今年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哈兽研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一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这就和给人注射的疫苗相似,用毒力减弱但免疫原性强的非洲猪瘟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后制成。不会引起非洲猪瘟,相应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其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  9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会上发布,该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 图片来源:sohu.com  在当今万物“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阿里、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启了智能生猪养殖。或许熬过“本命年”这场非洲猪瘟引发的生猪保卫战后,猪场顺利规模化转型升级智能模式,“二师兄”们都可以从一出生就享受着高科技生活了。期盼非洲猪瘟疫苗问世后,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生猪保供稳价复产,百姓们能重新实现“猪肉自由”,随时吃上美味猪肉,“猪”事顺利。 作者: 2019/09/19 09:24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