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辣椒产业红红火火 巴彦淖尔党建 辣椒规模化种植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是辣椒生长的黄金时期。走进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的广袤土地中,一株株嫩绿的辣椒苗迎风挺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德岭山镇地处阴山南麓河套平原,拥有耕地65万亩,是全旗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种植辣椒、马铃薯、杂粮杂豆等高效节水农作物。2018年以来,德岭山镇四义堂村党支部依托村办企业义堂红食品有限公司,带领党员群众尝试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辣椒,为全镇推进辣椒特色产业种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产的辣椒色泽鲜艳、肉厚个大、辣红素含量高,是制酱、加工红色素的绝好原料。去年我们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的辣椒亩均收益是玉米、葵花的两倍,年底还分红234万元。”每每谈到为什么选择种植辣椒时,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自信地说。  今年,四义堂村与内蒙古满地红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建设集辣椒加工、烘干、色选、晾晒、储存为一体的半成品生产加工基地,四义堂村以入股义堂红食品有限公司的方式负责生产加工辣椒酱,满地红农业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全镇15000亩的辣椒可实现就地加工转化,达到产销两旺“钱”景好的喜人景象。  “我把自家零散50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辣椒,自己也到基地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浇水、施肥、辣椒苗移栽和辣椒采收,每个月下来能挣6000多块钱,再加上流转土地的收益,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不错的。”大圣村村民刘七恒高兴地说。  据了解,德岭山镇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农民参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辣椒产业,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8000亩,群众对村集体也更加信赖了。  农村要致富,产业作支柱。产业要发展,组织来领路。2021年以来,乌拉特中旗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指导各个嘎查村党支部发起成立合作社,组织集体和群众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加入合作社,集中发展辣椒精深加工、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阿拉斯 陶嵘)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5
  • 【乡村振兴】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做好“三篇文章”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巴彦淖尔党建 呼和温都尔镇局部图犊牛初育园区采摘花菇2022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镇情民情,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做好“三篇文章”,走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来到我们呼和温都尔镇东西南北各嘎查(村)转转,真是产业兴、村子美、农民富,大家都夸党的政策好啊!”呼和温都尔镇80多岁的吕银山说起家乡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在广林村建成市级优质粮饲种植示范基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园区、花菇种植园区和集体经济设施农业园区;在西补隆嘎查和乌兰哈哨嘎查建成万亩优质有机牧草种植园区;在红旗村利用整改后的3600亩土地和玉米烘干厂建成土地半托管园区;在大树湾村利用2000亩土地建成青红椒和甜瓜订单种植园区……”说起镇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呼和温都尔镇分管农牧业的负责人杨小龙如数家珍。做强“金色文章” 书写产业兴旺新篇章“我们村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传统农作物单一而且收益不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导致村民增收困难。2021年,我们因地制宜引进花菇种植技术,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企业提供技术保障,基地示范带动,为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蹚出了新路子。同时我们建成了2000立方米的双温冷库,用于花菇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储存和保鲜,在提高闲置土地附加值的同时可使农户增收2.5万元~3万元。”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介绍。产业兴则百业兴,呼和温都尔镇按照“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三产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循环发展之路,整合全镇4.5万亩农田,全部进行流转和整改;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原则,建好麒麟瓜种植园区、麦后复种园区、辣椒种植园区、花菇种植园区、牧草种植园区、犊牛初育园区6个园区。产业兴带来的是农民富。呼和温都尔镇党委积极组织协调,指导9个嘎查村与金草原公司合作,依托金草原“1+3”托羊所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以来,农牧民分享产业红利共计92万元,全镇嘎查村集体经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有2个,达到50万元以上的有3个,其余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全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做好“绿色文章” 书写生态宜居新篇章呼和温都尔镇充分发挥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生态“微宣讲”,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今年春季,全镇党员干部和居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60余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资1500万元,在阿日其图嘎查完成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水保项目3万亩,形成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步改善的良好局面。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新”变成“持久美”。“我们因村施策探索总结出人居环境整治‘三二一’工作法(三,即三级日查日清;二,即建立一个制度、一支队伍;一,即达到一个目标),形成了‘镇村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新配备1辆大型垃圾压缩挂桶车和2辆大型道路清扫车,能高效快速完成道路清扫、保洁等环卫工作,充分保证了垃圾日产日清。”呼和温都尔镇副镇长陈鹏说。此外,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党员凝聚群众”的带动效应,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服务者广泛参与,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乡村治理相融合,让各村各户庭院“小美”绘就乡村“大美”。投资45万元,完成广林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做足“红色文章” 书写基层善治新篇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负责网格管理工作,遇到有困难的群众,我就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前不久,网格员宋敏在社区巡查时,发现一位流浪老人蜷缩在街头,便联系分管民政的副镇长,为老人临时找了一间空房子居住。几天后,宋敏发现老人几乎没有自理能力,便接回自己家,为老人洗衣服、洗澡、剪指甲,解决一日三餐。后来经过镇党委协调,将流浪老人送到养老院得以安享晚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好组织建设,以‘建强网格阵地、推进基层治理’为目标,健全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党建与网格有效衔接和互动。”呼和温都尔镇副书记朝格巴特尔介绍说。近年来,该镇采取“支部+网格”的形式,整合网格内党员,将辖区9个嘎查村3个社区划分为36个区域网格,形成了“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治理格局。依托“巾帼志愿服务队”“暖心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该镇为辖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众送关怀、送温暖累计150人次,送去慰问品320余件。“今后,我们将在旗委的领导下,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持续做强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把呼和温都尔镇建设得更加美丽。”呼和温都尔镇党委书记敖日格乐信心满满地说。(王富娥 庞玉英 白亚星)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5
  • 党建+乡村振兴 | 温都尔毛道嘎查:党建强筋骨 产业增活力 巴彦淖尔党建 有机中蒙药材示范基地  “这里原来都是沙漠,种上了这些灌木后,才将流动沙丘固定住。很多耕地就是这样长年累月与风沙战斗中抢来的!是这3万亩有机中蒙药材示范基地,6000万株梭梭和近10万株农田防护林改变了这里原来的面貌。”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党支部书记王海兵介绍道。  温都尔毛道,蒙古语译为高高的树,据当地人讲,最早这里荒无人烟,放眼望去只有广袤的沙漠,唯一能辨识这里的是一棵生命力顽强的树,故此得名。作为一个移民新村,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土地少、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导致原先的温都尔毛道嘎查发展受限,难以走出贫困。  作为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耕地面积最大的嘎查,这里土地资源富集,但由于地广人稀导致大部分土地长期撂荒。如何将“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成为了摆在嘎查党支部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嘎查党支部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会上大家集思广益,谈看法、提意见,最终经过村民代表决议决定将土地流转出去,并确定了一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方案。  “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经营,种植成本降低,我们还可以到企业打工,保底加分红,一年也能赚不少。”嘎查五组村民王奇才对于流转土地表示完全支持。目前,嘎查2000亩土地正在与企业洽谈流转事宜,完成土地流转后,预计可为嘎查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近10万元。  而嘎查“两委”深知要实现脱贫致富,仅靠流转土地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盘活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可发展的力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丰富集体经济新业态,才能真正稳步推进嘎查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正逢沙金套海苏木“五区一园”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布局之际,温都尔毛道嘎查抓住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建成了温都尔毛道嘎查乡村振兴产业园。产业园内养殖产业区7家现代化养殖企业饲草料需求与有机牧草种植区内1.6万亩有机饲草料种植销售互为促进,形成循环发展体系。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成的烘干塔、仓储库、钢板仓等项目,可满足10万吨玉米储存,有力解决了优质绿色农作物和饲草料在加工、存储、烘干、销售等诸多难题,充分保障了养殖产业区、有机牧草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特色种植产业区的发展需求。  “温都尔毛道嘎查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完成,辐射带动6个嘎查100户274人人均增收3000元。为引导农牧民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土地收益、入股分红双丰收起了‘头雁’作用。苏木12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沙金套海苏木切实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合作共赢之路。”沙金套海苏木党委书记黄金龙在党建述职评议现场说道。  为把党支部政治优势、合作社经济优势与群众能动性有机结合,温都尔毛道嘎查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把群众组织起来,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功注册两个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瑞锦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计入股1580余万元,带动290名党员群众自愿入社,有效解决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没有路径、组织群众没有抓手、农民增收途径单一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农民得实惠、集体有增收。  在磴口县委、政府的重点关注下,温都尔毛道嘎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被评为自治区级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嘎查。如今乘着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产业正在温都尔毛道嘎查逐步嵌入,一棵棵生命力顽强的树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舒展筋骨、奋力生长。(魏竹彦)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4
  • 【乡村振兴】小辣椒“长成”大产业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杭锦后旗沙海镇南园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领办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探索辣椒育苗、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条,提高辣椒附加值,探索出一条群众增收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从2020年开始,为突破群众“增收难”问题,抱着“试种”的心态,南园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辣椒40亩,平均亩产5000斤左右,收购价1.2元/斤,实现亩均效益6000元,效益可观。2021年,按照“村支部牵头+农户参与种植”模式种植,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发动周边农户共种植辣椒300亩,实现亩均6000元左右,实现总产值180万元以上。2022年,群众对辣椒种植的认可度虽然上来了,但由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收购商贩等不确定因素,群众的“不敢种”心理仍然存在。为进一步扩大南园村辣椒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经营,南园村成立了杭锦后旗园田辣椒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本100万元,有会员23人,其中村“两委”5人,社长2人,其他群众16人,主要从事鲜椒种植销售和辣椒酱加工销售。合作社成立当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仓储库房1000平方米、交易市场7000平方米、商贸洽谈室130平方米,同时购置配套辣椒水洗加工、葵花筛选、地磅等其它设施,合作社硬件设施初具规模。合作社成立后,按照“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群众参与”的模式,2022年通过与农户订单种植落实“红龙23号”辣椒种植面积2000亩。订单保底价1.0元/斤,实际收购单价1.2~1.3元/斤之间,农户平均亩产鲜椒5000斤左右,亩均效益6300元以上,与葵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相比较,群众亩均净增收2700元以上,农户仅辣椒种植一项,净增收540万元以上。鲜椒及辣椒酱销往四川郫县、山东青岛、山西忻州等地,当年实现辣椒总产值1300万元,合作社净利润90万元,实现群众与合作社合作共赢,联农带农效果明显。2023年,为确保南园村辣椒种植、加工产业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老龄化人群“增收难”问题,为下一步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做引领示范,合作社在与农户签订5000亩辣椒种植的基础上(保底价1.0元/斤,限低不限高),按照“弱势群体优先”的原则,又另外从本村农户(主要为弱劳力、脱贫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手中流转耕地1000亩,全部种植辣椒。土地流转费用为800元/亩(原流转费用为200~300元/亩),仅土地流转一项增加群众收入55万元。土地流转回来后,合作社出台优惠政策,按照“订单种植、原价承包”的原则再次转包给本村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种苗费、土地承包费从当年的辣椒回收款中扣除。这一系列优惠制度的出台,对防止出现规模化返贫、有劳动能力群体进一步增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南园村以“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入”为目标,以“小辣椒”为突破口,通过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和辣椒种植大户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结合本村资源禀赋,进一步学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开阔村“两委”成员视野,提高村“两委”成员的办事能力和凝聚力。下一步,南园村计划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惠农资金完成新建辣椒速冻库500平方米、辣椒酱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等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张星)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4
  • 党建+乡村振兴 | 和胜乡:党建引领兴产业 聚力赋能促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群众在党员红色驿站读书  今年以来,五原县和胜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助推党建发展形成新思路,产业发展展现新活力,多措并举延伸党建阵地,依托当地资源,建设基层党建高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五原县和胜乡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让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让党建服务党员群众,让“红色之花”开满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和胜乡和平村,占地不到10平方米的党员红色驿站,紧邻311省道,不仅成为党员宣传红色思想的阵地,也成为当地群众的暖心港湾,为村里群众提供了一个避雨躲风、休闲读书、候车的好地方。  和胜乡和平村村民李东霞说:“自从建起了党员红色驿站,我们干活累了也有个休息的地方,平时等公交车也在这儿,夏天不晒冬天不冷,挺好。”  群众的满意是对干部最大的鼓励。2022年,和平村党支部研究,决定立足本地优势,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25万元,自筹13万元,建设现代化温室大棚,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党支部带头走好产业发展“致富路”,带动全体村民共享大棚种植红利。据了解,和平村集体现代化产业园,可以带动和平村生活困难群众约10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7万元左右。  “这两栋是2020年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建成的大棚,今年种植的全部是灯笼红香瓜,预计纯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然后又争取组织部去年的项目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建了4栋温室大棚,一共投资138万元。我们准备8月份种糯玉米、吊瓜、黄柿子,将6栋大棚全部安排好,今年净利润收入12万元左右。”和胜乡和平村党支部书记陈进龙说。  和胜乡的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由党员扩展至群众,其中和平村的廉洁文化走廊、广场、公园成为一个开放式、共享式、全天候的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汲取养分的好去处。辖区内的传统二人台表演爱好者不定期会在长廊内组织文艺演出,把活动开到了群众身边。  近年来,和胜乡和平村只是和胜乡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和胜乡内辖7个行政村,为了让“红色之花”开满和胜乡,和胜乡党委还将党建讲堂延伸到乡镇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等地方。  近年来,和胜乡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带产业、产业促党建”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粮食大县”三面旗帜,提出“一企联一村”的做法,在新建村建设占地面积178.6亩、总投资4亿元的五原县乡村振兴农畜产品加工园。  据了解,和胜乡有党群服务中心8个,红色教育基地2处,草原书屋7个,党建引领企业7家,廉洁文化广场1个,党员红色驿站1个,真正实现了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步,和胜乡将继续按照“以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思路,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一企一村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和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村乡村振兴食品加工园、建丰村黄柿子产业园、和丰现代产业园四大园区;持续提标打造党员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扩大知青小镇、李贵书记蹲点纪念馆的影响力;继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巧媳妇手工坊”为示范,提升全乡群众精神面貌;四是以新建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引领,提升全乡综合治理水平。(越蓉)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4
  •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汇聚人才力量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巴彦淖尔党建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乡村振兴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人才。近年来,我市通过激活留住本土人才、引进用好外来人才等措施,持续做大“人才蛋糕”,让人才“活水”滋养田间地头,给土地“把脉开方”,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用活乡土人才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这个玉石吊坠是用我们当地的黄蜡石做原材料,经过裁切、精雕、抛光,做成各种形状……”近日,在乌拉特后旗牧民手工艺文化产业创业园,布德文创产品店店主布德正为顾客介绍产品。从小对玉石雕琢技艺就非常感兴趣的布德在当地就业部门的帮助下,拿到了创业贴息贷款,创办了自己的玉石加工企业。布德还将自己的技艺无偿教给了周边的牧民群众,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园区+牧户”的辐射带动模式,免费为进城务工的牧民、待业青年、退伍军人以及30多户退牧转移牧民提供技术培训,带领大家发展奇石、手工艺等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人才支撑,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布德是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乡土人才,不仅自己创办了企业,还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近年来,我市各地都持续注重培育和激活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比如杭锦后旗近年来立足农牧科技、装备制造、乳业振兴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传统手工技艺文化,把工作能力、项目经验、专业水平、价值创造等作为识才标准,将农村牧区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种植养殖人才等49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动态掌握乡土人才情况,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让乡村振兴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乌拉特中旗近年来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组织207名农牧科技人才、教育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人才、农技人才、致富带头人等赴北京、南京、烟台多地观摩学习,提高本土人才本领,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发展定位,将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作为市级层面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创建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培育扶持本土人才、畅通人才服务基层渠道,全力打造乡土人才队伍,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精耕细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家快点,‘博士娃娃们’要给咱们上玉米种植培训课。”在杭锦后旗蒙海镇西渠口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经常招呼村民们到农民培训中心培训,他口中的“博士娃娃们”,正是蒙海镇“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团队。在村民眼中,“科技小院”的这些“博士娃娃们”知识面广,还是种地高手。“谁家玉米不出苗了、玉米有虫害了,都愿意找这些年轻人问,照他们说的办法种玉米,不仅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还少。”村民李德富说。为更好地服务村民,蒙海镇“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的33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经常以田间观摩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团队以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学等农学专业为主,帮助农民解决玉米品种杂乱、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应用少、红蜘蛛病虫害防治效果差等农业问题。”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徐俊平说,“同时,我们还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地头’‘观摩+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村民们亲切地称这种培训为‘黄土地课堂’。”人才是滋养乡村沃野的“活源之水”,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活跃动力”。打造“科技小院”,是我市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我市从2019年开始“科技小院”的培育和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由中国农技协命名的“科技小院”15家、市级“科技小院”30家,围绕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重点农牧业产业发展,按照“一院一团队”的建设模式,累计引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农牧业领域的70个专家团队、223人,在各地开展科技服务,有效打通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瓜类幼苗要浅栽,这个秆不能埋,把根埋住就行了。”“沙土要放满坑,留下空不保水。”……近日,在五原县,农技专家郭果枝拿着一株幼苗手把手为胜丰镇新丰村村民讲解瓜苗定植技术。近年来,五原县大力实施“人才引用赋能行动”,在外引人才上强化举措,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23家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柔性引进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78名、团队58支,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林试验站”,全县乡村振兴高精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乌拉特中旗也在引进人才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该旗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教学机构合作,引进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教授科研团队和李昌平博士服务团队,作为苏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社四部”村社联合社体系建设的“外脑”和后援,在乌加河镇、德岭山镇、石哈河镇开展驻点援助,为嘎查村集体经济提供解决思路、措施和路径,真正让专家人才走到了田间地头、走到了生产一线,将作用发挥到了产业一线,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智力引擎。人才引进来、用得好,最重要的是要留得住。“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建‘科技小院’‘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刘智介绍,“同时,我市还积极健全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及时兑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据悉,今年我市共发布引才需求计划139个,其中19个市直主管部门发布97个计划、6个旗县区发布42个计划,常态化引进博士以上人才12人,引进硕士及以上急需紧缺人才127人。3月底至4月中旬,我市在中国农大、内蒙古大学举办人才引进线下专项活动,共有1068人报名,其中博士23人、硕士研究生1045人。(黄景莲)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2
  • 党建+乡村振兴 | 巴彦淖尔:支部带头领路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 巴彦淖尔党建 支部带头领路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全市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综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巴彦淖尔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新路子。做强兴农富民产业链六月中旬,走进临河区狼山镇永长村辣椒种植基地,一株株辣椒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四五个种植户正在查看辣椒的长势。临河区狼山镇永长村辣椒种植基地“今年我们合作社和村民签了985亩辣椒种植订单,和其它公司签订了270亩,带动本村150户、周边30户农户增收致富。”永长村党支部书记高焕齐说,合作社根据订单制定种植计划、选择种植品种,并为种植户提供从育苗、种植、管理到采摘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以不低于保底价进行收购,村民很放心地跟着合作社干。2020年7月,由党支部领办,永长村成立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累计投资近700万元,经过3年探索,目前,合作社有入股农户7户,托管农户13户;建成生产厂房2800平方米、冷冻库1200平方米、办公室800平方米;新引进2条辣椒生产线,主要以加工剁椒、泡椒为主,基本实现了种植生产出售一条龙服务。永长村五组村民王玉忠有两栋大棚。“往年大棚里种茄子、柿子、黄瓜等蔬菜,一年下来人累得很,收入还不高。今年,我和合作社签了育辣椒苗的订单,开春一共育了12400盘,全部出完了,每盘纯利润5.5元,纯收入近7万元。辣椒苗卖了后,棚里还能再种辣椒,纯收入3万元左右,仅这两栋大棚一年的纯收入将近10万元。”王玉忠说。据统计,2022年永长村合作社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按照‘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参与辣椒种植,通过提供统购、统管、统销的方式,不仅让农民种植的辣椒有保障、能增收,还能保障销路,蹚出一条产业提标倍增、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永长村党支部书记高焕齐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富民是其重要的“压舱石”,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市各地围绕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实现产业发展增速提效。做实乡土人才选育文章夏忙时节,骄阳似火。“袁老师,我的玉米起虫了。”“我的黄瓜叶片有黄斑了,该怎么办?”......连日来,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科技人员袁喜丽不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积极应对高温天气,耐心细致向农户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零距离”服务农业生产。不仅如此,从事十几年植保工作的袁喜丽还通过田间学校、12396平台、微信和快手直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微信线上和电话解答等方式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有效提高了种植户的科技文化素养,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农技人员在德岭山镇小麦玉米套种田开展虫情检测乌拉特中旗聚焦“一地区一品牌”人才打造工程,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人才引育示范区打造为关键,把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集全旗之力顶格推进,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力发展的人才、产业优势。大力推行“人才+项目+平台”引进模式,以5个科技小院、3个博士科研工作站等人才汇聚平台为载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余名,服务内容涵盖白绒山羊养殖等9大产业,辐射7个苏木镇、31个嘎查村,受益农牧民达6.2万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李长青博士正是乌拉特中旗引进的一名高层次人才。作为“放牧肉羊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研究”博士科研工作站的学科带头人,李长青多年来坚持深入各苏木镇进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示范,经常为牧民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乌拉特中旗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产业基础好,潜力很大,我有信心把更多的科研成果在牧区推广开来。”李长青说。截至目前,乌拉特中旗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家,带动农牧民入股3182户,总筹资6693.53万元。经过一年的运行,现共有16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实现分红,分红金额达552.6万元,惠及农牧民2209户,培养出135名本土致富带头人、职业经理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源头活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发展定位,将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作为市级层面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创设人才作用发挥载体、培育扶持本土人才、畅通人才服务基层渠道,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在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田间地头一座座拱棚整齐排列,一块块土地平整开阔。“去年我把200多亩土地全部托管给公司,从耕到种,从管到收,公司全部搞定,真是省心省力,年底一算账每亩增收四五百元。空闲时间,我买了羊发展养殖业。现在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心里挺美的。” 农户达来指着眼前一马平川的土地乐呵呵地向大家介绍道。乌拉特后旗生机勃勃的田野 村民达来说的土地托管服务,是2022年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资源禀赋、立地条件,在乌拉特后旗率先实施的水肥一体现代种植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托管合作,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由5个嘎查村党支部组成联合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投入600元/亩的托管费用,通过联合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托管给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经营。企业开展水肥一体现代种植,即全程农机、全程植保、全程作物营养等作业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从去年的收成看,土地托管效果挺好,老百姓也满意。通过托管每户降低成本200—300元,每亩增收200—300元,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大家都能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变化,今年还要继续跟着干。”乌盖苏木巴彦淖尔嘎查党支部书记索伊拉巴特尔说。“下一步,我们在原有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打造智慧农业,通过水肥一体化的科技投入,包括对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地的产出和产量。”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龚浩说道。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培育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通过促进要素集聚、服务集约扩大规模经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品牌等方式,积极推动农村牧区与企业“结亲”,助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增收、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市652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目前,全市共有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98个,带动6450名农牧民和98个嘎查村集体以现金、土地、牲畜等作价入股,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 作者: 2023/07/26 15:22
  • 【乡村振兴】临河区双河镇:高标准农田绘就好“丰”景 巴彦淖尔党建 高标准农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临河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端稳端牢“手中饭碗”提供有力支撑。一垄垄耕地整齐划一,一条条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在双河镇团结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郁郁葱葱的农作物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为不影响农户春耕备耕,双河镇团结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22年12月份开始动工,于今年5月初全部竣工。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了该村灌溉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让小地变大地、荒地变良田,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种植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邬永强介绍说:“项目将农户原有的杂乱地块界、混乱的渠沟路全部‘打破’,将整个项目区重新规划、重新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分配地块。不仅让土地面貌得到根本改善,衬砌渠道、膜下滴灌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完成整治后,地间距变宽了,更便于农业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家住团结村二组的村民韩乐就是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受益者。“我们家一共有50亩地,地块分散,浇地也麻烦,大型机械耕种也不方便,全靠人工。改造后,现在可省事了,地也整合在了一起,渠路也修好了,大型机械一进场人工也省下了,我今年把亲戚朋友的地都承包了过来,一共500亩,全种的玉米和葵花,争取今年大丰收。”韩乐说。  为公平起见,从项目实施到现在,团结村一共进行三次量地,按户进行两次抽签,先抽分地顺序,再抽土地地址。“土地就是农民的天,一棵树、一厘地的亏都不能让农户吃。我们三次量地不仅要确保土地的大小,更要合理规划沟渠、地垄的位置,方便今后农民种植。现在连片种植政府给的补贴也高。”邬永强说。  截至目前,双河镇新建高标准农田6500余亩,涉及团结村、丰河村、新荣村。昔日零碎小田地、闲置田,逐渐呈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的高产田、增收田。2023年,临河区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万亩,总投资3.24亿元,涉及9个乡镇2个农场。其中新建2万亩项目于2022年12月份已开工;16万亩改造提升项目于2023年3月份开工,全部项目计划2023年12月底前完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农机入田、管网入地、地力培肥,为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绘就农业发展好“丰”景。(隗家鸣)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2
  • 乡村振兴 | 乌拉特后旗东升村有了致富“金蛋蛋” 巴彦淖尔党建 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农牧业结合村。近年来东升村以党建为引领,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走出了一条以蛋鸡养殖项目为主的脱贫致富发展新路径。2021年东升村被评为乌拉特后旗集体经济示范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巴彦淖尔市发展集体经济案例。“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为了脱贫富民,发展特色产业,东升村党支部积极谋出路,想办法,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做文章。以“支部谋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三路合一”发展模式为抓手,经多方考察、深入研讨,广泛听取村民的建议及意见,经过“四议两公开”的决策程序,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助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进东升村升羽鸡养殖场,2栋现代化的鸡舍喂食、捡蛋、清粪等环节全部自动化,干净有序。村委委员、养殖场长刘智介绍说,养殖场一期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490余万元,占地面积15132平方米,集蛋鸡养殖、饲料加工、鸡蛋分级包装和粪便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蛋鸡产业示范工程。东升村第一书记王建文介绍,为让蛋鸡养殖合作社尽快步入正轨,东升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村集体资金入股130万元,村“两委”及部分党员群众投入53万,争取上级帮扶资金300万,助力合作社走上“快车道”。“养殖场引进专业化生产设备,聘请养鸡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现有存栏蛋鸡5.2万羽,日产鸡蛋5000斤,全部通过市农牧局农畜产品监管中心和后旗农牧局农畜产品监管中心定期检测,主要销往乌海、临河、巴音宝力格镇等多地,现全年可向社会提供鸡蛋180万斤,2022年净利润总额达180万元。”刘智说。今年,东升村投资530万元新建第三栋鸡舍,并购进养鸡设备和鸡苗等全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存栏蛋鸡可达10万羽,年产优质鸡蛋360万斤,年均净利润总额可达到360万元,年饲料需求量570万斤,拉动本村玉米种植户生产销售,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项目收益30%用于带动低收入家庭致富,40%用于养殖场日常运营维护,30%用于村内公益性事业,通过效益分化实现企业、集体、村民利益最大化。来源:乌拉特后旗党建 作者: 2023/07/26 15:21
  • 党建+乡村振兴 | 杭锦后旗双庙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显成效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杭锦后旗双庙镇按照“党建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文旅大镇、肉牛大镇、制种大镇、社会化服务强镇”目标任务,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融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宜居村落、建设乡风文明,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全镇按照“党建引领、园区示范、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围绕粮食、肉牛、乡村旅游三大产业,重点建设八大项目,真正做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太荣民俗村,建设刘光子红色文化产业园,主要包括刘光子英雄事迹馆、刘光子红色文化广场,刘光子故居复原三项内容。建设万亩制种基地,落实1.1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和30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打造制种大镇。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投入移动式“水肥一体化”设备120台,滴管面积30000亩;在太荣村拟建直引式“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滴灌面积5000亩;在五一村和继丰村拟建澄清式“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滴灌面积共计5500亩。实施社会化服务3万亩,由三个村党组织筹资910万元,成立联合社,建成双庙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示范园社会化服务产业园,从统种统收、统防统治、残膜回收、秸秆离田、深松深翻等各个环节承接业务,将主动承接全旗的社会化服务三万亩。建设双庙拉面食品加工产业园,投资460万元,在继丰村建设双庙拉面厂、保鲜库、农产品交易市场、蔬菜烘干厂,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建设万头肉牛产业园以“1+8+N”肉牛养殖产业园、宏意盛肉牛养殖场、科丰肉牛养殖场、海欣肉牛养殖场为支撑,建成万头肉牛养殖产业园。玉米单产提升精准调控技术集成示范区已建设完成。目前,双庙镇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绿色低碳试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双庙镇12个村全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涉及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服务、乡村旅游等领域,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7.5万元。党建引领实现共同富裕。扩大“1+8+N”领航共富模式辐射带动范围。覆盖全镇12个村,吸引更多的农户入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机制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托养代养,放母收犊;园区务工,公益岗位;项目入股,收益兜底;农文旅融合,带动“后备箱”工程“五大”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把握土地流转的价格、合同、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实现规范有序,逐年增加,让农民来自土地上的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双庙镇推进乡村治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六条意见》,规范“一约四会”。通过“三个抓手”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金融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员带头、群众主体”乡村治理模式。(张星)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0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