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10月13日-10月18日)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部委动态◆当地时间10月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全球农业水资源短缺框架”高级别水对话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率团出席并作大会致辞,提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倡议。自治区动态◆为加快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落地落实,10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带队赴辽宁省考察学习,座谈交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辽宁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冯东昕,副厅长刘金梅参加。市级动态◆10月15-17日,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在我市召开抗旱工作业务培训班,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正司级)杨卫忠、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彭雅丽出席并致辞,水利部机关、各流域机构、各省市水利厅(局)共计70余人参加培训,期间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和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现场教学。◆10月15-16日,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正司级)杨卫忠、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彭雅丽一行赴我市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和乌梁素海开展调研,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陪同调研。◆10月13-14日,中国灌排中心副主任王欢带队,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黄委会、中国水科院相关同志组成调研组,前往我市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三盛公水利枢纽、磴口补隆淖新河村和丹林湖引黄滴灌项目区、复兴渠道衬砌项目、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和联邦制药企业了解用水管理、节约用水和灌溉用水量情况以及工业企业万元GDP用水量,开展黄河几字湾用水效率情况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议。◆10月15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北总干渠进水闸开闸放水,标志着河套灌区2024年秋浇工作全面展开,初始放口流量每秒260立方米。计划秋浇面积不少于470万亩,用水量控制在10亿立方米左右,用水定额控制在每亩110-150立方米左右。◆10月16-17日,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一行到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协调争取2025年度水利重大工程项目。◆10月18日,市水利局召开团员大会暨青年代表大会进行团支部和青工委换届选举工作。◆10月15-16日,市水利局开展水行政执法和涉河湖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组成检查组深入杭锦后旗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核查15处水利部推送遥感图斑,前往洪山口沟排查河道采砂行为,并将相关问题反馈杭锦后旗水利局。◆10月15-16日,市水事中心对“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5年项目(甜菜支渠0+074~17+942)进行项目质量和安全检查。◆10月16日,受市水利局委托,市水事中心组织召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乌拉特后旗达巴图沟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25年度)技术审查会。◆10月16日,市水利局组织人员参加由水利部防御司举办的2024年抗旱工作业务培训会,市水科所党总支书记夏玉红在会上作“灌区抓节水  抗旱保丰收”的主题报告。◆10月17日,市水科所与内蒙古水科院、武汉大学举行线上视频会,就2024年秋浇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研讨。 作者: 2024/10/21 11:36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9月21日-9月27日)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部委动态◆9月24日,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在北京开幕,以“共促未来水安全”为主题,共商水治理良策,携手应对水安全风险挑战。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与亚洲水理事会主席尹锡大共同签署《北京宣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亚洲水声明》。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主持开幕式。自治区动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9月25日,自治区水利厅离退休干部处、机关党委走访慰问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王效筠、胡懋昭、梅协、姚思明4位离休老干部,感谢他们为党和国家建设、自治区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转达了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市级动态◆9月24-27日,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带队到郑州,与黄委会及水旱灾害防御局、水资源局、水文局、黄河设计院沟通协调我市黄河流域城乡供水等相关事宜。◆9月24日,市水利局组成专项行动组对五原县开展水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地督导检查,依法整治取水用水、水土保持、河湖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9月4-24日,按照《关于在黄河河道、总排干沟、乌梁素海湖区开展清洁行动的通知》要求,市河长办分三次组织市检察院、农牧局、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对重点河湖清洁行动进行“四不两直”暗访检查。◆9月23日,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例会学习观看纪录片《领航新征程》。市水利系统驻临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9月23-24日,受市水利局委托,市水事中心组织召开我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杭锦后旗30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排干堤岸公路(红圪卜至太阳庙农场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会。◆9月25日,受市水利局委托,市水事中心组织召开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部门联席会议。◆9月24日,市水事中心对“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5年项目(甜菜支渠0+074~17+942)施工一标、二标、三标工地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9月26日,市水事中心对“乌拉特后旗查干布尔嘎斯沟防洪治理工程”进行分部验收工作。◆9月25日,市水权中心对乌拉特前旗境内长济灌域渠系工程在建部分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条例、安全设备及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并向施工人员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单,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9月27日,市水利质监中心组织开展例会学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作者: 2024/09/30 16:32
  • 搭平台 建机制 促氛围 → 内蒙古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内蒙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创造的薪火在内蒙古大地成燎原之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个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在政策迎来东风、产业环境改善和创新技术驱动的背景下,内蒙古着力“搭平台、建机制、促氛围”,汇聚各方资源,推动地域、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团队等加强合作对接,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帮助,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近悦远来  产业与科技“双向奔赴”如何让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各展所长、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怎样让前沿技术更接地气、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聚焦企业“生产难题”“人才短板”“技术瓶颈”等现实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组建“一中心”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一公司”内蒙古蒙科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同“一院所”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近日,2024年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内蒙古伟祺柄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此番前来的目标明确:“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准备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开疆拓土。当前企业生产正面临困境,寻找适当的电解水溶液以减少电解水制氢工业对淡水资源的依赖成为企业创新‘突围’的关键。”  活动现场,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寻找科研团队深入洽谈,表明自己的生产需求,表示愿意将技术在自己企业生产中孵化应用,形成长期的深度合作。  内蒙古金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第三方治理模式承接园区各企业生产污水的环保企业,希望通过大会找到解决含盐废水中混合盐提纯与资源化利用的低成本技术。“当前,高盐废水处理成本高,设备投资成本大,我们希望在降低高浓盐水处理运行成本、实现副产废盐的再利用方面能得到技术支持。”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张祥海抛出需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芦超杰回应:“电化学处理作为工业废水处理中较为成熟的技术,通过利用电子调控流向,有效解决了传统药剂添加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更易实现集成化与装备化。”双方不谋而合,当即添加了联系方式。科研人员在适于机械化的国产丸粒化种子应用与甜菜精准综合营养调控示范地进行病虫害调查。  “针对当前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产品少、与农业实际生产融合度低、全产业链推广应用落地难等问题,我们多年自主研发创立了智慧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化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孪生系统以及云端一体化农业AI平台,切实提升了智慧农业应用水平。该项目搭建的内蒙古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服务覆盖全区农牧民953.4万人,年服务农牧民120.9万人次以上,年服务专业合作社1743家以上,累计培训农牧民41.7万人次,服务面积200万亩,为农牧民节本增收5.02亿元。”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马啸的现场展示,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注意。路演结束后,内蒙古气象局、武汉嘉农生物公司负责人迫不及待地与马啸建立联系。  产业与科技碰撞,需求与成果牵手,创新智慧与应用场景交互。活动现场,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00余项,发布高质量科研成果445项,促成签约合作项目近100项,内容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战略资源与生态环保、装备制造、数字化、现代农牧业及生物技术等6大领域,有力支撑了自治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成果背后,是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以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102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地方科研单位,并深入全区12盟市的199家企业进行调研,精准凝练技术需求。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后,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推动更多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朋友、谈合作、促转化,建立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交流机制,搭建好院地、院企、院校、院所交流合作的创新平台。”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志文对未来充满期待。优势互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8月14日,内蒙古蒙能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下20亿元的新能源材料与绿色纤维循环经济利用源网荷储技术合作项目。  “公司将利用这一技术,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工业园区建设国内国际首台套万吨级电池用硫酸镍生产线,为内蒙古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下游产业提供低成本原料。”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嘉杰介绍,项目将于2025年开工,2026年投产。曲景奎(左一)带领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   “我们这个技术利用内蒙古周边地区产生的废盐酸,将其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为内蒙古储能提供了新的电池材料,填补了内蒙古镍钴锰三元电池正极原材料生产领域的空白。同时,把产生的硅渣用作水泥材料,铁精粉作为炼钢的原料,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储能行业发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曲景奎介绍。  这是内蒙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速换挡的又一生动实践。  走进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工业园区内蒙古蒙能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产品展示柜上一次性日用品琳琅满目。  “这个一次性茶杯就是资源循环利用之后生产的产品,使用之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这个一次性餐具,与市面上其他一次性餐具相比,它更为经济、卫生、环保。”付嘉杰如数家珍。  小微企业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固体废物治理、再生资源回收、纸浆制造、纸制品制造。近年来,该公司在发展中遇到了多工艺组合难题,无法实现反应介质、废水、废渣的高效循环利用。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在企业生产一线调研。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了解到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需求后,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攻关,将硫酸镍工艺产生的废水用于植物纤维生产,把植物纤维工艺产生的固废用来垃圾发电、生产蒸汽,而生产出的电和蒸汽又能用于前两项工艺流程的生产,从而解决了企业难题。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推行草牧肥生态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农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马宏伟表示:“当下,牧草大多采用自然晾晒或吹风干燥,干燥速度慢,导致牧草发霉浪费,如果从国外引进专门的干燥设备,又投资大、能耗高,且烘干过程极为复杂。”苜蓿快速干燥提质技术及装备研发成为企业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从该堵点出发,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为该企业牵线搭桥,引入同济大学教授吴仁智团队,目前正筹备开展中试。  内蒙古正以最实的举措竭诚为科学家在内蒙古转化落地高水平科技成果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正为企业精准对接匹配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产学研“双向奔赴”,从而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评论协同创新 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企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最懂客户的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在科技前沿潜心耕耘,最了解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让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各展所长、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至关重要。然而,以前,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就像在高校、科研院所里“大海捞针”,同时高校、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不接地气”,实现产业化难度高。  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内蒙古聚焦企业“生产难题”“人才短板”“技术瓶颈”等现实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组建“一中心”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一公司”内蒙古蒙科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同“一院所”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如今,产学研合作进展如火如荼,内蒙古与全国各地资源共享、协同互补,不断推动创新发展,用实践证明了产学研合作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政府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让优秀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科技企业仍需增强产学研创新牵引力,提出技术创新问题和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契合市场创新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助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落地。  相信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在产学研高效协同创新的带动下,内蒙古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将更加稳健。(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4/08/30 11:10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8月17日-8月23日)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部委动态◆8月20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防汛会商,视频连线水利部长委、黄委、淮委、海委、珠委、松辽委、太湖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判8月下旬汛情发展态势,对防汛重点工作作出针对性安排部署。自治区动态◆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召开的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获悉,内蒙古力争用3到5年时间,初步形成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牧区供水现代化。市级动态◆8月22日,检察日报以“徐英海:为碧水清流奔走”为题,报道我市五原县乡级河长徐英海履职尽责巡河的点点事迹。◆8月19日,市政府副市长张如红带队前往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查看受灾情况,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陪同调研。◆8月22日,市河长办组织人员前往乌拉特后旗开展河湖保护管理业务指导。◆8月22日,市水利局举行消防知识专题培训。市水利系统驻临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8月20日,市水事中心组织召开我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乌拉特后旗44万千瓦光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会。◆8月19日,市水事中心对乌拉特前旗后梅力更沟治理工程进行雨后工程质量检查。◆8月20-22日,市水事中心对“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5年项目(甜菜支渠0+074~17+942)、(蔡家分干渠0+000~17+602)工程现场进行施工质量及设施设备安全检查。◆8月19日08时至18时,我市中东部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市水文中心国家基本站3个监测断面,中小河流水文站2个断面发生洪水,市水文中心及时报送雨水情信息,为全市防汛调度提供水文数据支撑。◆8 月 23 日,市水科所组织技术骨干同自治区水科院灌溉水效率测算督导检查组深入多个典型监测区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对义长灌域系数工作以及特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研究工作进行调研。 作者: 2024/08/26 18:04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8月10日-8月16日)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部委动态◆8月14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赴中国水权交易所调研用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工作。副部长李良生参加调研。李国英现场查看全国水权交易系统运行情况,详细了解用水权交易开展情况,听取用水权改革工作进展、用水权交易监管等情况汇报。自治区动态◆8月13日,自治区水利厅召开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供水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区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65%,提前两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市级动态◆8月14-16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崔长勇一行,到我市就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沿黄五旗县区农村牧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事宜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议。◆8月8-10日,自治区水科院院长苏海涛、武汉大学副院长伍靖伟一行,到河套灌区乌拉特、义长、解放闸等灌域就进河套灌区秋浇用水合理优化,制定科学秋浇方案等事宜开展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议。◆8月12-13日,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副局长赵小瑞参加在包头土默特右旗召开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区各盟市140多人参加此次推进会。◆8月12日,市水利局局长王瑞强、乌拉特前旗副旗长卞巧红、杭锦后旗副旗长王集民参加自治区水利厅召开黄河河道有关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会议安排部署了2025年黄河滩区禁限种管控和滩区居民迁建前期工作。◆8月12日,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小瑞对黄河磴口段东地险工淘河情况进行现场查看。市水事中心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8月14日,市水利局参加巴彦淖尔市综合广播“行风热线”栏目,就近期防汛工作开展情况与广大听众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就防汛相关问题进行解答。◆8月15日,市水利局举办公文写作、政务信息及新闻摄影培训会。市水利系统驻临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8月14—15日,市水事中心召开“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5年项目(甜菜支渠0+074~17+942)、(蔡家分干渠0+000~17+602)工程第一次工地会议暨技术交底会议◆近日,市水文中心派业务骨干参加北京市北京水文总站水生态监测技术培训。 作者: 2024/08/20 17:34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种业振兴政策措施的通知 创新巴彦淖尔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种业振兴政策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2023〕68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种业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加快推动自治区种业高质量发展,突出“保种、育种、制种、用种”4个关键环节,紧扣“地、水、种、粮、肉、乳”6个重点任务,着力解决种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农牧户顺畅衔接、紧密合作,推动种业各个主体、各个环节拧成一股绳全链条发展,培育制繁出更多优良品种,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有力支撑,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支持种业振兴政策措施通知如下。一、抓鉴定促共享,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一)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评价。对育种迫切需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对现存的与育种紧密相关的玉米、大豆、马铃薯、向日葵、谷子、燕麦等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性状、抗逆性和关键基因鉴定。自治区制定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技术标准、规程等,每年鉴定评价种质资源不少于2000份,为育种创新提供优异种质支持。(自治区农牧厅,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开展畜禽保种和遗传材料采集鉴定。支持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保种场(区)对特色、珍稀、濒危的地方品种进行活体保护,按照蒙古牛、蒙古马、双峰驼、河套大耳猪等80万元,蒙古羊、绒山羊、驯鹿等40万元,边鸡、蜂、蚕等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支持开展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和基因挖掘鉴定。(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建立自治区数字种质资源库。完善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自治区收集、鉴定评价的种质资源数据全部录入统一的数字种质资源库,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将现存种质资源信息录入平台,实现“一资源一身份”。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机制,制定资源共享利用管理办法,推进种质资源公开交易,鼓励通过交换、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共享利用。自治区认定的种质资源库每年分发或交换资源不低于50份。(自治区农牧厅、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锻长板补短板,构建稳定高效现代育种体系(四)实施企业扶优行动。强化企业主体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实行“一企一策”梯度培育。鼓励自治区种业企业在境内上市,落实自治区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有关政策。支持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国种子协会信用评价3A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等种业龙头企业。鼓励优势种业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助力国际化发展。(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内蒙古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支持农作物育种创新。聚焦自治区育种研发基础、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大豆、谷子、向日葵、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甜菜、燕麦等优势特色作物为重点,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揭榜挂帅”,创新育种研发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行业领军科学家组建育种创新联合体,整合各方种质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按照产业化模式在基础科研、应用研究、育种技术等方面集中攻关,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关键技术、节水抗旱和耐盐碱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突破。保持向日葵、大豆、谷子品种全国领先地位,不断提升其他作物品种自给率,锻造长板、保持领先,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持续推进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豆、生物育种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支持畜禽育种创新。开展肉牛、肉羊、生猪等育种联合攻关和“揭榜挂帅”,加强奶牛育种科技攻关。鼓励开展区域性联合育种,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规程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推动建立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现代育种新模式。肉牛不断选育提升华西牛等优良品种性能水平,力争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肉羊充分挖掘地方品种优异特性,持续提升生产性能,培育多胎高产专门化新品种;生猪采用遗传评估、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提高产仔率、抗病性。打造全国领先的牛、羊和生猪育种体系,实现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双提升。支持开展绒山羊、马、骆驼、奶羊、家禽等特色品种选育。(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支持林草种苗育种创新。汇聚国内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资源,持续推进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林草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自治区林草品种创新发展。羊草、冰草重点增加品种数量,加快培育高结实、抗逆高产新品种,提升种子单产水平,健全完善育繁推产业体系;苜蓿力争摆脱进口草种依赖,提升国产种子产量和质量;燕麦以培育单产水平高、适宜机械化生产、满足加工需求品质的新品种为主要方向;油松、柠条、梭梭、沙柳以选育抗旱、抗盐碱、固沙能力强的良种为主要方向;元宝枫、山杏、柄扁桃、文冠果以选育高产优质木本油料良种为主要方向;沙棘、肉苁蓉、枸杞以选育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果良种为主要方向,实现林草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自治区林草局、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品种审定管理。严格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提高DNA位点数、产量和抗性要求。加强试验品种重要指标监管,对参试品种全覆盖检测DNA指纹、抗性、品质和转基因成分,切实把审定品种的数量降下来、质量提上去。完善试验体系建设,高质量打造自治区级品种试验基地。加强引种备案管理,规范引种试验报备并开展品种跟踪评价。(自治区农牧厅负责)三、强保障扬优势,打造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九)强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指导国家和自治区制种大县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基地建设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建立健全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落实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以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吸引区内外知名种子企业落户内蒙古。打造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以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覆盖全国主要生态区用种需求,补齐果穗烘干、机械化去雄、精细选别等设施设备短板,吸引区内外企业来自治区制种,承接玉米生物育种制种。打造国家大豆繁种基地,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重点,完善种子色选精选、高质量包衣、智能辅助设施的运用,承接国家生物育种大豆繁种任务。打造国家马铃薯繁种基地,以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为重点,提升基地病虫害智能监测、土传病害防治、质量检测水平。打造国家谷子和燕麦繁种基地,以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为重点,完善种子精选、烘干、包衣、种子库等设施设备。完善自治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强化畜禽种源基地建设。支持国家和自治区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加强饲养管理自动化、测定评估智能化、疫病防控立体化建设,开展规范统一的生产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每年每场测定牛200头以上、羊800只以上、猪1000头以上,扩大种畜数量,提升种畜质量,供种能力年提升10%,打造国内一流畜禽种源基地。对牛、羊核心育种场每年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以上补助,对监测评估不合格的实施动态退出。(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强化林草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落实草种繁育补助政策,鼓励引导草种繁育重点地区科学精准布局一批高标准草种繁育基地。以服务农牧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用种需求为目标,整合土地、资金、项目等资源,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草种繁育基地。打造羊草繁育基地,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为重点,挖掘盐碱地、沙地用地潜力,做好选地用地保障,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支撑,组织研制专用的播种、收获、清选机械;打造苜蓿繁育基地,以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开展种子质量追溯管理,提升优良品种占比,升级改造配套生产机械;打造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以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为重点,繁育更多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的生态用草品种,满足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荒漠化防治与沙地治理、适宜盐碱地推广的不同类型生态修复用种需求,力争把内蒙古建成全国最大的草种繁育基地。支持对新建保障性苗圃给予补助奖励。支持开展甘草、黄芪、赤芍、肉苁蓉、锁阳、桔梗、沙棘、北沙参、防风等特色中(蒙)药材良种繁育。(自治区林草局、农牧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强化基地政策保障措施。加强政策和项目统筹,优先在符合条件的农作物种子基地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将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保护。对符合耕地轮作项目实施要求的制种基地实现耕地轮作项目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覆盖制种基地,开展耕、种、管、收、储等服务。实行规模授信制度,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制种基地管理服务机制。按照草种生产区划定具备节水灌溉条件、集中连片且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一般耕地、饲草地和退耕还草地等地类,建设高标准草种繁育基地。(自治区农牧厅、林草局、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优奖励建机制,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十三)稳步提升良种化水平。建设看禾选种平台,在全区建立农作物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看禾选种”平台60个,重点打造玉米、大豆、马铃薯、向日葵、杂粮杂豆5个自治区级区域性平台,集中开展新品种展示评价和安全性监测,编制发布优良品种推荐名录,加强用种供种宣传培训,为农民生产选种用种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种子质量认证,鼓励优质企业优质品种通过认证实现优质优价,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面积每年不低于4000亩、每亩补贴1000元,玉米种子质量认证面积每年不低于2万亩、每亩补贴200元,大豆种子质量认证面积每年不低于1万亩、每亩补贴200元。加快畜禽良种推广,实施猪牛羊良种补贴,支持养殖场户使用良种冻精、优质种公羊进行繁育。落实奶业良种繁育推广奖励,支持优质奶牛性控胚胎、冻精推广使用。(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实施农作物林草品种后补助奖励。对自治区育种单位新培育的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和林草品种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自治区育种单位新培育的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每个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实施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对自治区推广面积大、单产水平高、增产潜力大、优质专用性好的玉米、大豆、马铃薯品种给予品种推广奖励,促进农业良种化水平稳步提高。(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实施畜禽品种后补助奖励。对自治区新培育的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每个奖励100万元;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畜禽遗传资源每个奖励50万元;依据农业农村部排名,对培育出国际国内排名靠前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三河牛种公牛的育种企业,经考核达标后给予奖励;对培育出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排名进入国内前100名肉用种公牛的育种企业每头奖励5万元。(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优化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出台专项金融产品,优先保障种业企业融资需求,围绕种业研发周期长的特点制定3—5年的长周期金融产品,加大对育种企业、种子精深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用好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自治区级以上种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种研发、基地建设和示范推广等。(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净化种业市场环境。聚焦种业法律法规宣传落实,扎实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激发种业原始创新活力。加强种业市场监督抽检,不断提升种子质量检测能力。(自治区农牧厅、公安厅、林草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创新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活力。利用好“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让创新团队、项目、资金有效对接、精准“握手”。坚持优中选优,开门共享搞创新,开放合作组团队,支持区内外专家团队解决制约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鼓励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种业振兴,培育更多本土种业科研人才。加大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以聘任制、双聘制方式引进高端人才,鼓励引进种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深化种业科研人才改革,鼓励未担任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和兼薪,支持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创新人才,畅通种业企业科研人员职称评审通道。创新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对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形式在自治区内落地转化的种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给予奖励。探索订单式、服务式科研,推进种业科研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实现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购买成果搞繁育推广、农牧民使用最优最适品种,促进种业各个主体、各个环节拧成一股绳全链条发展。(自治区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上述政策措施执行时间为2023年至2025年,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实施的,各牵头部门要制定资金管理和验收考核办法,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实施。2023年10月21日(此件公开发布)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作者: 2023/10/30 09:50
  • 敬老月 | 如何关爱老年人群? 创新巴彦淖尔关爱老年人群敬老助老情暖夕阳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亿,占总人口的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慢慢衰退,抵抗力逐渐下降,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老年人的健康要注意些什么?-要点概括1积极预防心理疾病2定期体检与慢性病自我管理3预防跌倒4合理膳食01积极预防心理疾病老年人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很大的变化,承受能力会出现很大程度的降低,尤其是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情绪反应会更强烈。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就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等,而子女的沟通和关心则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最佳良药。作为子女,我们要多关怀家里的老年人,警惕老年人出现的一些异常表现。平时要常回家看看,多与老年人沟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也是让老年人快乐起来的一种方式。02定期体检与慢性病自我管理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高发人群,由于慢性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的特点,很多慢性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等到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以便于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病。绝大多数慢性病都无法彻底治愈,将与患者长期共存,甚至伴随终生。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倡导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03预防跌倒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个健康问题,即使是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也容易跌倒。跌倒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给老年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家庭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最常见的地方,作为子女可以对居家环境进行适应性的改造,比如减少障碍物,改善房间采光和照明,安装小夜灯,地面做防滑处理等。老年人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检查,询问有无损伤,如怀疑有损伤,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麻痹大意。04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改善老人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的重要环节。老年人抵抗力比较弱,是病毒侵犯的主要人群,在饮食中要注意增加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应保证每天食用。大豆及制品、蘑菇、枸杞、黄芪等食物中,含有黄酮、甜菜碱等抗氧化物质,瘦牛羊肉等富含蛋白质、左旋肉碱,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健康一个老人幸福一个家庭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关爱老年人群来源:大庆工会 作者: 2023/10/23 09:53
  • 备战首届农博会丨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硬核”支撑② 来源: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9月12日,第一届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将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开幕。巴彦淖尔日报开设“备战首届农博会”栏目,全面展示巴彦淖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育、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来看第二期以小麦为母田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巴彦淖尔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以小麦为母田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创新技术的奥秘吧!“该项技术是指以小麦为主,在传统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两种作物的种植模式,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实现增产增收。如小麦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向日葵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小麦豆类、甜菜、辣椒等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模式。小麦是巴彦淖尔市全年最早播种的作物,也是带状复合种植的母田作物,发展小麦带状复合种植,对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作物轮作倒茬、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具有现实的意义。”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粮食科农艺师李颖说。来  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9/04 10:44
  •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 乌拉特前旗:12万亩高标准农田“喝”上黄河滴灌水         引得黄河水,润泽百姓田。这两天,乌拉特前旗西小召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的1万亩甜菜已完成种植。这些甜菜田首次采用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滴灌,干种湿出,适时适量的用水用肥模式,不仅提升了甜菜籽的发芽率,提高了作物水肥利用率及品质,而且确保作物增产增收。      “目前,我们的甜菜苗已经出来了,这与我们采用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滴灌模式更及时、更高效有相当大的关系,原先采用的漫灌方式只能是‘一炮轰’的施肥方案,化肥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有效利用率却不足40%,现在施的化肥少而且利用率很高。”说到采用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滴灌的好处,巴彦淖尔农垦集团特色产业部部长魏剑桥给出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种植甜菜是干种湿出,引苗水以往漫灌的方式每亩用水量在300方,而滴灌每亩用水量在30方左右,相当节水。整个种植成本下降了30%~40%。”截至4月底,2023年西小召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方规划建设工程已完成施工。项目区重点推广使用黄河水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构建引黄滴灌、滴灌增效、渠灌兜底相济并重的灌溉体系,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为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西小召项目区科学规划设计分级农田渠道,共规划衬砌渠道30条,铺设引黄滴灌工程管道607.36公里,充分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同时,对渠道的开口和深度宽度作出明确要求,确保水流畅通。据介绍,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50%~60%,玉米、葵花产量约可提高28%,瓜果、蔬菜产量约可提高30%,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30%~50%,节省农药10%~20%;同时,不仅减少病虫的发生、提高农药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也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起到关键作用。2023年,乌拉特前旗计划实施水肥一体化节水面积12万亩,共计划购置水肥一体化移动设备121台,其中西小召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计划订购配套70台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目前已经调试运行16台,剩余滴灌设备计划于5月底全部完成调试运行。项目完成后,这些黄河水“漫灌田”将彻底变成集约高效的“滴灌田”。 作者: 2023/08/15 12:01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建好农田促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近年来,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党委主动作为,在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通过三项举措大力推动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项目建设基础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工作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之初,农户普遍对项目存在困惑。镇党委明确责任,采取党员干部包联重大项目的方式,成立8万亩高标准农田党员干部专班,实行领导班子成员点对点服务项目机制,做到一个项目部、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助力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同时,以涉及的三个村级党组织为依托,通过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情恳谈会,形成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发展共议的“一盘棋”服务格局,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项目区2388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6.22万亩。强化项目服务力量西小召镇坚持项目建设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就服务到哪里。组建项目推动组。选派36名党性强、群众基础牢、基层经验足的党员干部下沉重点项目一线全程跟踪服务,累计调解土地补偿、耕地分配等各类问题200多个。组建矛盾调解组。返聘责任心强且有威信的6名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排查项目区耕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纠纷,组建3支由15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矛盾调解组开展“夜谈行动”,排查调解涉及项目建设矛盾纠纷问题318个。组建援企服务组。组织全镇35名党员干部以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帮助企业开展送油、修理机械、送餐等服务,解决了企业后勤服务的难题。提升项目建设质效西小召镇党委按照“支部牵头、合作社统筹、农户参与”的支部联建模式,通过“订单式”“保姆式”“套餐式”一条龙作业服务等形式,整合零散农户,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群众持续增收。项目区内土地流转费用较之前亩均增长350元以上。同时,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撬动全镇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建设引黄滴灌示范区和万亩甜菜种植基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互补互促、共长共进,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高龙 甄怡)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3/07/26 15:21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