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县区动态】临河区:凝心聚力担使命 团结奋进新征程 巴彦淖尔党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组织任务服务政治任务,集中开展“心向党、共奋进、庆七一”“七个一”系列党建主题月活动,通过一次“学习”、一次“共建”、一次“培训”、一次“宣誓”、一次“调研”、一次“评比”、一次“宣传”,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厚植为民情怀,真情实意排忧解难。临河区结合“七一”慰问开展“四下基层”访民情活动,依托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推动各领域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通过机制上保障、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将开展党内关怀与了解群众诉求、办理民生实事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整治,即帮助基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使党员生活上得到帮扶、精神上得到激励,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市领导干部深入包联乡镇、农场、街道走访慰问9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区领导为78名老党员、困难党员、行动不便党员送党章、送党课、送温暖,以解决问题的实效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起到“关爱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凝聚奋进力量,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临河区以“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为理念,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表彰“两优一先”为抓手,通过开展新党员集中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务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等形式,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使命追求。双河镇首届“铸牢杯”通过典型示范,营造农村党员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模范、社区党员争当服务群众模范、机关党员争当爱岗敬业模范、学校党员争当立德树人模范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的先锋模范作用。临河区七一期间集中表彰临河区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80人,先进基层党组织20个,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49块,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务干部400余人,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感党恩,永远听党话、一心跟党走。营造良好氛围,永葆初心砥砺前行。临河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融合“道中华”微信公众号中的文化符号、民族交融、文明互鉴等内容,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以“红色联盟”和“领航共建·先锋暖城”活动为主要抓手,在“七一”期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开展市、区、村三级党建红色联盟座谈会、区委巡察办联合汇丰街道,宣传和展示了近年来临河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典型。“七一”期间共开展座谈会48次、文艺汇演36次,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60余场次、医疗义诊25场次。充分运用会议、报纸、党建微信、党建网、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广泛深度宣传报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亮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两优一先”“光荣在党50年”“身边最美党员”等典型事迹,展现党员干部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奋力谱写临河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临河区委组织部 王雅婷)来源:临河党建 作者: 2024/07/16 11:36
  • 磴口县:创新“党建+”引领模式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巴彦淖尔党建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党建工作、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党建+”模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绘就一幅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新画卷”。“党建+政治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近年来,磴口县依托‘一镇一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工作,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为依托,强化嘎查村、社区‘两委’队伍、矛盾调节队伍、民族理论宣讲队伍、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融入到城市建设、民生保障,更融入到生产发展、群众生活的‘更小’单元。”巴彦高勒镇党委书记李泽说道。磴口县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制定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磴口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磴口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345工作法实施方案》《磴口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全县各级党组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编制《磴口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规划(2024-2027年)》,打造“一线一路一园、三工程、三区、四基地”为总体布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将民族团结创建融合到各项中心工作之中,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形成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党建+文化传承”,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社区,西环社区党总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特色贯穿、提升服务、兴办实事理念,不断推动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据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燕介绍,西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民族团结进步读书角、石榴籽驿站等功能室,开设了“石榴籽大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居民想来、愿意来、盼着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磴口县深化党建引领,构建互嵌式多元体系。以“1+N”区域化党建工作为载体,全面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目前,各社区与81家共建单位联合开展路灯修建、环境清治等益民服务各类活动130余次。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创建了沿河沿山沿沙“旅游+民族团结”精品线路3条,规划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观摩线路2条,不断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依托“我们的节日”,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邀请乌兰牧骑及组织辖区内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艺表演活动,召开民俗文化活动节,宣传特色民俗文化和民俗文艺表演,进一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生动局面。  “党建+为民服务”,架起民族团结“幸福桥”在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乡村振兴产业园内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为把党支部政治优势、合作社经济优势与群众能动性有机结合,温都尔毛道嘎查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把群众组织起来,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功注册2个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瑞锦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计入股1580余万元,带动290名党员群众自愿入社,有效解决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没有路径、组织群众没有抓手、农民增收途径单一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农民得实惠、集体有增收。磴口县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建聚力、服务聚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为民服务中,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幸福感。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和资源,1651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聚焦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重点内容,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理论宣讲,切实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党员联系各族群众、党员反映各族群众心声的方式,畅通村民诉求反馈和问题解决渠道。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持续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形成企村结对发展意向23对,实际投入资金48882.37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4500户9199人,带动脱贫户615户1021人,在乡村振兴中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将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郇科)来源:磴口党建 作者: 2024/07/16 11:36
  • 改革潮涌风满帆 清风巴彦淖尔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循大道,至千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坚毅笃行: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定能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仲夏时节,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一块宛如“扬帆启航”造型的巨石上,“前海”二字遒劲有力。从这里远眺,昔日的滩涂如今已是一派繁荣景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见证这一“特区中的特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桥头堡”。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前海,作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重要论断,发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2023年4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南下广东,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旗帜鲜明的宣示,源自深刻的历史自觉,彰显坚定不渝的改革决心。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审视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环顾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更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回答“要不要改”的疑虑,阐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针对“往哪儿改”的困惑,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怎么改”的难题,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全会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约两万字的文件,一份总揽全局的改革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铺展开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新征程由此拉开序幕。越是复杂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改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深入各地各部门进行考察调研,察实情、听民声、谋良策;部署和推进一系列改革攻坚战,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引领中国实现新的伟大社会变革。在领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在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把脉定向,对改革本质、改革作用、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任务、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作出系统阐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指引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3年4月2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宁波舟山港实地考察复工复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这一重大理论,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征途越是壮阔、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思想的灯塔引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扎实向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引领变革性实践、形成标志性成果。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一系列改革方法论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思想的伟力,为不断突破藩篱、守正出新,蹄疾步稳开拓改革开放新路径注入强大动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2024年2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2013年12月30日,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职能更加全面、机构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定、组织更加健全。从研究问题到制定方案、从谋划设计到协调推动,全国上下构建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紧锣密鼓,笃行不怠。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带领全党奋力突破、攻坚克难;中央深改委作为统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中枢,谋划顶层设计、凝聚改革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自上而下构建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察落实机制,大大提升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到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系统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2018年3月23日,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古铜色牌匾上的红绸揭开,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委全部成立。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创制、从重点监督到全面覆盖、从做强单体到系统集成,搭建起“四梁八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逐步成熟定型。“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又对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并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推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一路向前,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愈益彰显。——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租金贵不贵?”2023年隆冬时节,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闵行区出租房社区,同租户聊起家常。“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质朴话语,道出了改革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改革千头万绪,关键就是一个“人”字。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困扰百姓的“小麻烦”,一项项列入中央深改委会议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个人所得税改革持续惠及百姓民生;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虚高药价“动刀”;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用8年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书写下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4亿多中国人民携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奏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乐章,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针。新时代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看世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看国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看党情,党的建设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着眼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新年贺词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全国两会上要求“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地方考察时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决心,一以贯之;改革大潮,势不可挡。今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条原则,为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指明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领导力、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有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春夏之交,泉城济南。2024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的方式方法,第一条谈的就是坚持守正创新。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旗帜鲜明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志不改,道不变。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是40多年改革开放、10多年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与启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改革就能在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行。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结合具体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进入新时代,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更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征程,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显著制度优势、强大制度效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意味着除旧与布新;法治,意味着秩序与稳定。如何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改革和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齐头并进,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坚实。“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向前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凡是重大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联动、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明确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清晰指明方向。谈系统谋划,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谈整体推进,指出“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谈协同发展,要求“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2024/07/16 10:54
  • 一多胎母羊,预产期一个月,突然站不起来,不吃不喝张嘴喘气。 这是什么毛病,该咋治疗? 作者: 2024/07/16 10:47
  • 最近天气比较热,怕大肚母羊上火,准备了大黄能泻火吗? 作者: 2024/07/16 10:46
  • “蒙科聚”登陆科博会 内蒙古成果逐浪创新潮 创新巴彦淖尔 内蒙古中科慧拓公司发布的首台套无人驾驶矿卡;航天鄂尔多斯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电磁远程森林灭火炮……7月13日上午,内蒙古组织全区12个盟市科技局及高新区39家企业52个高新技术项目组团“亮相”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北京科博会”),不仅展示内蒙古创新形象和创新成果,还为促成更多科技合作寻求机会和平台。在本届北京科博会上,内蒙古紧紧围绕自治区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为布展主题,重点展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成就,项目涵盖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展现内蒙古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方面的亮眼成绩。“智能运载机器人,是我国首台套具备产业化标准要求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运载装备,经过两年时间打磨,成功进行无人编组试运行,开启了中国智慧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科慧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展会平台,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诚邀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科技新成果开展转移转化。“作为全区创新驱动发展重要平台,‘蒙科聚’不断发挥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金龙介绍说,我们将以集聚科创资源为抓手,推动创新型人才团队、创新成果、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五落地”,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政策链“五融合”,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为自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科技支撑。据了解,本届北京科博会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主题,围绕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发展等6个专题展区,展示科技赋能生活的新场景新应用新趋势,让市民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进百姓生活,惠及民生,支撑高质量发展。来源:创新内蒙古 作者: 2024/07/16 10:13
  • 内蒙古自治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塞北草原谱新曲(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创新巴彦淖尔 盛夏时节,天高云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团结广场,3个形态各异的红石榴雕塑格外吸引人,正中间刻有“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字样。广场内设有“民族团结一家亲”长廊、二十四节气长廊和汇聚民族团结元素的雕塑,深受群众喜爱。  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团结广场成为各民族群众交流的重要场所。67岁的蒙古族市民娜仁住在团结广场附近,她每天傍晚都会来这里跳舞锻炼,久而久之,认识了许多朋友。“我们一起跳舞锻炼身体,就像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娜仁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蒙古自治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塞北草原,响彻同心筑梦的伟大乐章;红色沃土,遍开民族团结的绮丽之花。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引领夯实民族工作基础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一堂以“开启时空之旅——我是金牌小导游”为主题的思政课在初一(六)班展开,学生们通过走访红色地标,一起追忆波澜壮阔的历史。  历经约300年历史洗礼的土默特文庙主殿大成殿坐落在校园深处,在大成殿后面的校史陈列馆里,展示着乌兰夫、奎璧、吉雅泰等众多杰出校友的照片。  土默特学校副校长云宇声介绍,学校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银幕中的思政课”等课程,结合校史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重点,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云宇声说。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各级党员干部筑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升。  在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书法练习室里,居民们正一笔一画练习书法;乌兰牧骑排练厅内,各族居民正在排练舞蹈《石榴情》。一静一动,勾勒出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  临潢家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该社区总人口的29%。“社区紧贴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以‘家’理念打造‘民族团结之家’综合服务体,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说。  一走进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民族政策咨询台十分醒目,大厅还设置了民族宗教政策宣教室、党支部活动室、居民活动室,开展免费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有效渠道,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过去是“软弱涣散村”,如今成了“脱贫致富村”。“我们村有今天,是民族团结的硕果。”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感慨道。  10多年前,小庙子村没有主导产业,没有硬化路,也没有自来水。赵会杰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圆了乡亲们的产业致富梦,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为了延伸产业链,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万元,新建厂房3300平方米,建设蔬菜及药材清洗、加工、脱水生产线,对中药材进行切颗粒、切饮片、烘干等初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一年带动就业1.8万人次,劳务收入接近300万元。  “我是满族,村里还有蒙古族、回族的群众,大家互相尊重、各展所长,不论是什么民族,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共同致富!”赵会杰说。文化交融浸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走进阿尔山中华文化育道,丝丝清凉令人倍感舒适。拾级而上,不时看到旁边民族特色鲜明的人物立牌和相关介绍。  “中华文化育道在原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基础上,通过文旅融合形式,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嵌入式融入旅游景观中。在增进游客多元体验的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厚植在各族群众心中。”阿尔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白峰介绍。  如今,内蒙古多地打造更多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落地、可感知,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鸡冠壶在辽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将北方皮质加工常用的缝合工艺、铆钉纹饰、皮革的卷边印记,作为装饰保留在壶的设计上,是瓷器与游牧民族生活器物的结合,是各民族文化融合互鉴的例证。”随着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刘弘轩的介绍,观众纷纷驻足、仔细欣赏。  “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我们从大量文物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览,从不同角度讲述民族融合的故事,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说。  在红山文化博物馆,一场名为“日出红山”的剧本探秘活动吸引着参观者。讲解员商家赫介绍,活动通过剧本桌游的形式,结合红山文化的石器、玉器、陶器等元素,构建了具有叙事性和多元性的展示场景,让红山文化“听得见、看得着、可触摸”。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着眼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各地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乌兰浩特,革命文物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红色地标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创新展示形式,增设电报模拟研学教室,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收发电报,探究“红色电波”蕴藏的意义;  在五一会址,沉浸式情景短剧《五一大会》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  …………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革命旧址,重温红色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润心,文艺寄情。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响大江南北几十年,将内蒙古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内蒙古抓好文艺创作,推出了电影《乌珠穆沁的孩子》《守望相思树》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扎紧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群众守望相助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马鞍山脚下,张国利家窗明几净,小院门前旗杆高竖,一面国旗迎风飘扬。  “我们家现在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张国利的小院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家中四世同堂。  像张国利这样的多民族家庭,在马鞍山村不在少数。这个村子有420户,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在此居住,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年来,马鞍山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山葡萄产业3500亩、农家乐16家,成立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多民族社区是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进一步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乌兰毛都草原上,“科尔沁右翼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队”的旗子猎猎作响。来自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蒙古族大娘赵桂琴和孙玉花准备出发,和其他巡防队员一起巡逻。  满族屯满族乡西北与蒙古国接壤,为加强巡边护边力量,当地政府和科右前旗边境管理大队满族屯边境派出所组建了巡防队伍。队员中,既有饭店经营者,也有退休干部、普通牧民,他们辅助派出所开展边境巡逻、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政策宣讲等工作,积极参与巡边护边和基层治理。  如今,这支草原巡防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加。每逢重要节日,各族群众都会迎着初升的朝阳,齐声高唱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祖国北疆的辽阔边境线上。  阿尔山口岸,刻有“祖国在我心中”的石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阿尔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阿尔山市第一小学等边境党建互联共建单位来到庄严的国门前,共同开展“铸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主题党日。  与界碑为伴,与国门为伍。阿尔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始终以筑牢安全屏障、促进团结稳定为己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阿尔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办公室副主任赵洪波坚定地说。人民共建共享特色产业铺就民族团结致富路  西红柿作伴手礼,石头作画板,捏花馍的传统手艺备受欢迎……节假日去一趟番茄公社,已经成为兴安盟不少居民的选择。  2022年,番茄公社项目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落地。“我们从最初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采摘、餐饮,再到住宿、培训多元化经营,实现民宿、研学、培训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新模式。”番茄公社负责人、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齐晓景介绍,番茄公社还开设了国学小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农耕文化+农事体验”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劳动实践、校外农耕体验活动中。  一颗番茄果,富了平安村。各族群众携手一起干、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园车间,蒙古族、汉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绣工们坐在绣花撑子前各显身手。指尖起落间,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蒙古族刺绣花纹悄然绽放在绸缎上。  45岁的蒙古族绣工哈斯其其格擅长绣石榴。她为作品中的每一颗石榴都绣上56颗籽,因为在她心目中,石榴象征着民族团结。车间里,不同民族的绣工在交流中不仅精进了绣法,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更多共鸣。  “我们旗有2万多名各族群众通过蒙古族刺绣产业摆脱贫困。各族群众在通过这一技艺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也无形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白晶莹说。  “泥巴房、贫困户,见个汽车当怪物,明沙梁里等救助。”这是曾经的门克庆嘎查。  “有钱赚、有活干,人人捧着金饭碗,漫漫黄沙变青山。”这是现在的门克庆嘎查。  门克庆嘎查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全嘎查319户732人,少数民族占了一半。近年来在与黄沙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探索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19万亩荒漠变成了绿洲,实现了生态变绿、生产变强、生活变好,绿水青山成为各族人民共享的最大福利。  “各族群众不分彼此,大家手拉肩扛共同治理沙漠,才有了今天的牛羊肥壮、瓜果飘香。”治沙大户李智华2000年起就承包治理了1.5万亩沙地,如今又把沙地归还给嘎查集体,“生态好了,应该由大家共享福利。”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内蒙古各族人民用行动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生活幸福的亮丽画卷,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祖国北疆长成了参天大树,塞北草原民族团结之歌更加嘹亮。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4/07/16 10:11
  • 我市科技企业将代表自治区参加国赛 创新巴彦淖尔 2024年7月,以“创响新时代 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内蒙古选拔赛收官。我市4个项目获奖,奖牌数位列全区第二。其中,我市科技企业内蒙古基硕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制造引领,培育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畜牧全产业链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项目获得主体赛先进制造赛道二等奖,将代表内蒙古参加国赛。该项目依托 AI 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数字畜牧全产业链管理平台,为肉牛产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智慧化管理解决方案,有力推动肉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瘤胃胶囊已在全国12个省市、138个智慧牧场、海外3个国家进行应用,已签署订单金额达到2.6亿元。基硕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畜牧业数字化和标准化,拥有22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大量的数据资料,是我市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积极挖掘培育具有潜力的企业,依托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精准服务,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培训,提高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和连续性,多措并举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作者: 2024/07/16 10:10
  • 我市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通过“国考” 创新巴彦淖尔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的通知》《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复核结果的通知》,我市五原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中心和临河中小企业创业园众创空间等1家孵化器和2家众创空间通过国家复核。众创空间重点服务“有创业需求”的“团队或个人”。通过提供一个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的创业平台,帮助创业者实现“企业的孵化”和“项目的市场化”。比起众创空间,孵化器的资质认定更加严格,主要服务一些有基础的、科技类的创业团队,一般来说,是创立时间不足两年的“中小型或小微型科技类企业”。近年来,市科技局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已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国家级1家;众创空间18家,其中国家级3家,为全市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此次复核结果,不仅是对我市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市科技创新事业的有力推动。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大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激发我市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 作者: 2024/07/16 10:09
  • 【庭院经济】巴彦淖尔市:庭院方寸间 致富不得闲 内蒙古农牧厅 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付强就在院子里忙乎开了。他刚把饲料撒在食槽里,几十只鸵鸟便一拥而上。付强给鸵鸟添加饲料付强家住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马卜子村,这几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我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搭建了圈舍,养了40只鸵鸟,鸵鸟生长速度快,杂病少,饲养成本低,玉米、葵花盘、白菜、萝卜都可以当饲料。”付强笑着介绍。“鸵鸟浑身都是宝,鸵鸟皮柔韧耐磨、透气性好,是优质的皮革材料;鸵鸟肉肉质鲜嫩,脂肪低、蛋白高,营养价值大;鸵鸟毛柔软细滑,是制作高级羽绒或服装饰品的上好材料;鸵鸟蛋营养美味,蛋壳还可以制作工艺品,1只鸵鸟的纯收入能达到1800元。”巴彦淖尔市地域辽阔,农牧户庭院面积普遍较大,适合发展庭院经济。近年来,全市结合产业基础和乡土特色,引导农牧民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红柳地村的花菇种植大棚走进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柳地村的花菇种植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面而来,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菌棒上。村民裴承花一边在大棚打工,一边学习花菇种植技术,为来年发展庭院花菇种植做准备。“我家房前屋后有将近1亩的空地,今年学好种植技术,明年准备也建两个花菇大棚,进一步增收致富。”裴承花信心满满地说。红柳地村共有6栋花菇种植大棚,是该村党支部与杭锦后旗顺泰农牧业合作社合作,投资30万元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上兴建而成,预计每棚可收入2.5万元到3万元,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0.7万元。“这几年的花菇销量比较好,我们打算进一步开拓市场,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空间发展庭院经济。”红柳地村党支部书记李强告诉记者。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村民在院落里育苗庭院“方寸地”,开出增收“致富花”。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家家户户的小庭院不仅变成一处处美丽风景,也成了一个个增收致富园。在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借助庭院居住、大棚生产、生态养殖、林果相依“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庭院经济模式,2023年,全村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82元。“我家温室每年种植两茬黄瓜,产量在10万斤左右,年可收入12万元到15万元。加上养殖收入和农田流转收入,家庭年收入约18万元,庭院经济收入占到全年总收入的8成以上。”联丰村七组村民钟砚利乐得合不拢嘴。村民院子里种植的蔬菜联丰村是临河区最早建设的庭院经济示范点。该村以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肉盘子”“果园子”供应为主要抓手,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庭院经济产业,累计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1610亩、果树82亩。全村有461户农户参与发展庭院经济,占全村农户总数的74%。目前,联丰村累计建成设施农业温室大棚720栋,种植黄瓜、西红柿、菜花等30多种蔬菜,其中,叶类菜年产量1800吨、黄瓜年产量5200吨,主要销往山东、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联丰村还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年出栏猪、羊、鸡等各类畜禽1万多头(只),形成了“居有小庭院,侧有蔬果棚,畜有养殖圈”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联丰村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的葡萄树在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临河区以“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建设目标,将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陆续打造了狼山镇富强村“生态农业+林果采摘”庭院经济示范点、干召庙镇民主村“花卉果蔬+休闲农业”庭院经济示范点,逐步构建起“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新局面。房前瓜菜满园,屋后畜禽满圈。随着庭院经济的普及,农家小院呈现出春有花开、夏有绿叶、秋有果实、冬有大棚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庭院经济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人居环境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村民杨四旦在院子里栽植了各类果树“很多农户的院子很大,要么闲置,要么堆满杂物。通过提倡推广庭院经济,不仅环境变美了,每户人家还能额外增叫收入。今后,我们将加强农牧科技指导,让庭院‘方寸地’变成增收‘聚宝盆’。”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草原云 作者: 2024/07/16 10:08
  • 每周精选
  •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央视曝光!含1类致癌物,很多家庭在用→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