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1日天气预报 临河区短期预报发布单临河区气象台                           2024年7月11日16时制作:刘迪             审核:周千慧             签发:樊丽坤预计未来两天,临河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风力较小,气温较高,最高气温35℃左右。提醒公众朋友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一、天气预报11日夜间:晴,平均风力2-3级西风。12日:晴,平均风力2-3级西风。13日:晴转多云,平均风力2-3级西北风。二、24小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二级、较好。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临河城区晴20~35℃八一乡晴19~34℃金泰园小区晴22~36℃乌兰图克镇晴20~36℃双河镇晴19~36℃白脑包镇晴19~34℃城关镇晴19~34℃狼山镇晴18~35℃干召庙镇晴18~34℃新华镇晴18~35℃三、24小时乡镇城区天气预报(11日夜间至12日白天)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作者: 2024/07/11 17:25
  • “头雁”领飞 乡村蝶变——记2024年全区优秀党务工作者陈茂伟 巴彦淖尔党建 5G+引黄滴灌智慧辣椒示范种植园区内,辣椒植株枝繁叶茂、白色花蕾含苞待放;河套非遗小镇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走进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一幅村庄洁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村如今变得这么好,离不开陈书记多年来的努力。”说起村里的变化,进步村村民这样说。村民们口中的“陈书记”,就是进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茂伟。作为进步村变迁的亲身经历者和积极推动者,多年来,陈茂伟坚持以党建为核心,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基层治理良性互动格局。自2003年上任以来,陈茂伟把“支部强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富起来”作为目标,大力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开展“支部设岗定责、党员组队争星”活动,通过设置岗位、细化职责、强化激励等方式,让农村党员有职、有责、有为。从2009年开始,陈茂伟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招商引资,引入涉农企业,建设5000亩鱼蟹稻共生立体特色农业园区,发展绿色水稻产业,让河套地区长出“金水稻”。2022年,他借助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和农业水价改革等项目支持,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进步村二组、三组建设5G+引黄滴灌智慧辣椒示范种植园区,搭建引黄滴灌智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气象监测、墒情分析、病虫害监测、精准滴灌等数字化高效农业技术,实现农业节本降耗、提质增效,亩均辣椒种植收益达5850元以上。2023年,他又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村集体资产,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建立进步村掌上智慧农场,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闯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陈茂伟还深刻领会“千万工程”内涵,以“人和村美”为目标,推动“我是党员我带头+”落地落实。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积极争项目、争资金,先后启动农村社区化建设试点项目,在进步村二组建起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九庄农民新村;完成了进步村一组、二组和九庄农民新村污水排放渠道扩容和管道延伸工程,实施了三组、四组、五组、六组自流式生态化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实现全村污水零排放。在陈茂伟的带领下,进步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进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陈茂伟被评为全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希吉乐)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7/11 17:06
  • 党建+乡村振兴 | 乌拉特中旗: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党建 四义堂村发展辣椒产业(资料图)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坚持建强组织堡垒、优化基层治理、强化产业支撑“三向发力”,全力推进组织振兴,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美好愿景。多向发力强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全力推动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提档升级,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全旗“强党建、促振兴、惠三农”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选树,试点开展“一苏木镇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归纳提炼“五个一”“农牧结亲”“网格+积分制”等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以规范阵地建设为抓手,系统梳理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管理事项清单、规范机制牌子,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现象。通过“改、扩、建”的提升方式,分期、分批投入203万元完成34个嘎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创新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志愿服务站点”工作模式,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把服务载体延伸至乡村振兴、民主管理和基层治理等各类事项。围绕“一月一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嘎查村“两委”、农牧民党员参加集中轮训,着力构建起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选准用好“领头雁”“乡村振兴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故步自封。”新忽热苏木希热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布和说。作为一个嘎查“领头雁”,任职以来,他致力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嘎查注册成立了乌拉特中旗新呼德农牧专业合作社,常住户入社率达100%,入股资金达107.5万元。合作社实施多羔肉羊品种繁育和超载牲畜托管育肥项目、农机服务项目、数字化经济牧场项目等,既实现了党建融入产业发展,又依靠经济纽带真正把牧民凝聚在了一起。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是典型的城郊村,全村有耕地2700亩,村民167户480人,人均土地不足6亩,过去这里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增收困难。巴仁宝勒格村党支部立足设施农业发展实际,2021年成立了红欣荣合作社,大力发展樱桃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带头,率先入股了合作社,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讲解,让村民们真正了解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什么,不仅使村民们坚定信心充满希望,而且在杨书记的带领下大家拧成了一股绳。这样的例子在乌拉特中旗还有很多。头雁带头,雁阵才能高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火车头”,更离不开党员骨干这群“领头雁”。乌拉特中旗深入开展嘎查村干部“赋能提质”行动,实施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通过实地看、现场讲、比成效、找差距,展现“头雁”担当作为精气神,累计评选“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30名,奖励集体和个人资金490余万元。因村派人、因人择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28支、50名,制定出台日常管理办法,明目标、压担子、定任务,促使驻村干部积极协助嘎查村“两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挖掘培育集体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沉下心、沉下身、办成事。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把乡村振兴、农牧业实用技术等纳入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培训学习的必修课,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带富致富的能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工程,培育农村牧区实用人才105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坚持育选用并举“袁老师,我的玉米起虫了。”“我的黄瓜叶片有黄斑了,快帮我看看怎么办?”……这几天,乌拉特中旗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的袁喜丽格外忙碌,每天守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积极应对高温天气,耐心细致向农户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零距离”服务农业生产。这只是乌拉特中旗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乌拉特中旗聚焦“一地区一品牌”人才打造工程,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人才引育示范区打造为关键,集全旗之力顶格推进,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力发展的人才、产业优势。大力推行“人才+项目+平台”引进模式,以5个科技小院、3个博士科研工作站等人才汇聚平台为载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余名,服务内容涵盖白绒山羊养殖等9大产业,辐射7个苏木镇、31个嘎查村,受益农牧民达6.2万人。此外,乌拉特中旗还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公开招募87名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大力选拔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持续推动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厚植引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近日,走进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一株株嫩绿的瓜藤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种植户们正在抢抓农时管护瓜苗,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兴致勃勃地期盼着新一年的好收成。“为让村里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今年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310亩种植西瓜、1500亩种植辣椒,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看着嫩绿的幼苗,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脸上满是笑意。这是四义堂村借“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的助力集体经济高质量增收的一个新项目,也是当地坚持党建引领助力集体经济增量提质的一个缩影。农民要致富,产业做支柱;产业要发展,支部来带路。近年来,四义堂村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种植,开办了村企——义堂红辣椒食品加工厂。2022年,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四义堂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乌拉特中旗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每1000元为1股,筹资471.1万元。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率先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辣椒和大豆玉米带状复种。两年来,合作社累计收益近600万元,2022年共分红235万元,每千元分红500元;2023年共分红189.852万元,每千元分红260元。同时,2023年合作社增资扩股新入社128户,入股股金194.6万元,原有33户扩股37.5万元,使合作社规模达到420户(包括2个集体),入股资金达到703.2万元。像四义堂村这样成功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案例,在乌拉特中旗还有许多。呼勒斯太苏木呼勒斯太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购入20头奶牛,依托奶制品加工作坊,制作奶制品;温更镇呼日木图嘎查党支部领办综合牧业服务合作社,为牧民提供养殖设备;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成立红欣荣合作社,以村民入股和村集体出资模式,大力发展樱桃产业……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头雁领飞”的引领力,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制定出台《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顶格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按照“支部领办、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思路,在全旗确定11个嘎查村试点,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集体和群众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加入合作社。目前,全旗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形成酸马奶、肉牛、樱桃、辣椒、农机等9项主导产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开展产品精深加工等方式,带动合作社参与产业链条全过程,全面提升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产业质量和竞争力,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截至目前,乌拉特中旗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家,带动农牧民入股3182户,总筹资6693.53万元,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积聚起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菊娜 乌戈 萨仁)·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作者: 2024/07/11 17:05
  • 创新为先 奋勇“突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引发强烈反响 创新内蒙古 7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安排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传递出内蒙古铆足干劲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大放光彩,一往无前以科技“突围”赢得发展主动的坚定决心。思想旗帜引领航向,进军号角振奋人心。连日来,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大会、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把奋斗的青春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大事业中,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全面部署了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为科技自强自立注入了强劲动力。”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说,政策的扶持,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倍感鼓舞。借助科技大会的东风,我将带领团队,持续攻坚继续深耕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迈向新高度,为自治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自治区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我区人才与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和支撑政策,令人振奋和鼓舞。”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聚焦发展难题,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主持获得两个国家奖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农田保护与利用中的“卡脖子”难题,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把北疆农田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发展底色擦得更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此次全区科技工作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大青山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方面起高峰、筑高地、成高原指明了方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说,我们将自觉担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自觉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承接重大创新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科技“突围”赢得发展主动,助力自治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鄂尔多斯实验室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说,我们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以“CO2加氢制备绿色航空煤油”为抓手,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探索双碳目标驱动下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以“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碳纳米管技术和能源颗粒技术”推动工业领域减碳降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驱动形成工业电、热储能的新模式,让技术创新为内蒙古乃至全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能源经济绿色发展蓄势赋能!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现场参加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并代表高校作交流发言,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立足工科高校特殊优势,在国家级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和校地企协同、产学研融通上聚焦发力,围绕科技“突围”工程找准目标点位,围绕有组织科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化创新要素,不断提升对自治区重点产业的支撑度和贡献度,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贡献内工大智慧和力量。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在参与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后,我备受鼓舞。两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提供了政策支撑,为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表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乳业点位”的承担单位,将积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组织参与单位共同解决乳业科技突围的关键任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深加工方向和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乳基食品,打造我国乳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 “此次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为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我倍感振奋。大会既明确了清晰具体的目标,又制定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平说,我们将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创新方向,锚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应用,在稀土磁性器件精密化、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磁路设计、智能组装等工艺水平,为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 作者: 2024/07/11 17:04
  • 聚焦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丨以科技“突围”为抓手 全面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创新内蒙古7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全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深化科技机制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科技“突围”工程,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提供科技创新驱动支撑。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鄂尔多斯市以及部分高校、创新中心、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动科技“突围”工程作了交流发言。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孙俊青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厅厅长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科技“突围”工程以来,对标“起跑即领先”的要求,因地制宜“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首批确定了“4+1”共5个突围点位,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一揽子”启动36项重大攻关任务,引入汤广福、李卫、孙宝国等领衔的18个院士专家团队参与“突围”攻关,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当前,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以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各盟市、各部门和高校院所主动谋划所属地区和领域的创新重点,全区上下呈现出齐抓科技、创新实干的良好局面。科技“突围”工程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是自治区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科技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工程是打开科技工作新局面的突破点,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从前期推进情况看,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要有重大任务、具体项目来支撑,科技“突围”的理念更有摒弃“我不如人”、强化“有解思维”的探索实践,只要找对方法路径,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就能闯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抓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着力抓好产业落地。科技“突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业,在点位选择上,要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抓好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组织顶级科研力量,在能源、种业、稀土、乳业等领域,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前沿材料、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前瞻部署攻关任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踞得“一席之地”。二是着力抓好人才引育。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抓好组织模式创新,跳出条条框框,引进顶级科学家团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采取“引进专家团队+共建研究院”“揭榜求贤+龙头企业转化”“定向委托+重大平台攻关”“异地研发+本地孵化”等多种模式,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政策优待等方面予以统筹支持,让各类人才安心在内蒙古工作。三是着力抓好企业主体。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突围”的重点、难点,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将“突围”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形成产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突围”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四是着力抓好工作统筹。在自治区党委科技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从全区层面统筹各部门、各盟市创新资源,刚性落实“一方案一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财税金融支持、土地用能保障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做好考核评估,健全动态调整和容错激励机制,确保科技“突围”工程取得务实成效。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创新  鞠树文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科技资金投入实现快速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区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到153.24亿元,从2021年的35.2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4.97亿元,年均增长56.3%。2024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建立了“1+N”科研经费改革放权制度体系,推进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科技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为贯彻好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化科技资金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服务我区科技“突围”工程深入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深化投入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国科技大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不折不扣落实科技资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始终把科技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科技支出增长率不低于20%。自治区本级带头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对盟市财政科技投入考核力度,督促盟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经费专户运行管理,探索科技惠企资金直达机制,加快科技支出进度。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政奖补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投入。发挥自治区科技基金投资带动作用,整合现有基金,进一步壮大重点产业基金,发挥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引导作用,落实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二、深化分配机制改革,强化资金精准投放改变科技资金投入“小散乱”状况,坚决“不撒胡椒面”。集中财力聚焦低碳能源、绿色算力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等八大方向开展前沿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实施科技“突围”。将自治区现有的5个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为2个专项资金,整合现有的科技基金设立新的科技创新基金。同时,统筹科技金融各项政策,整合专项资金、基金、担保、贴息等政策工具,紧紧围绕科技“突围”重点工程,发挥“蒙科聚”平台作用,形成合力支持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支持打造重点创新平台,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深化经费管理改革,提升科技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我区已制定了“1+N”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权制度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财政厅将强化督促指导,加强政策宣传培训,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各项目单位要落实科研经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定期公开科研资金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进一步改革放权,为科研工作者减负、松绑。我厅将会同科技、教育等部门制定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减少申报条件、简化科研经费报销程序,允许项目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探索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督促项目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将报销审批权下放至项目负责人。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研究完善现行的财政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政策,根据科研项目实施情况适时组织重点绩效评价,与科技部门的绩效评价相互补充,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一步,财政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统筹财政资源,聚焦聚力服务保障我区科技“突围”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自治区完成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更多的财政和科技力量。扛起“顶梁柱”“排头兵”使命   杜汇良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    鄂尔多斯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蹚出一条新路子”的要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蒙”行动,财政科技投入、各级研发机构、各类创新企业分别较2021年增长144%、140%和360%,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鄂尔多斯市将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科技强国建设部署和本次会议要求,坚决扛起自治区发展“顶梁柱、排头兵”使命,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全面提升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50强,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闯新路。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先进电解水制氢等引领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双碳”战略,全力攻坚突破低碳、零碳、固碳、负碳关键技术,率先建立零碳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创新型碳达峰试点城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大科技攻关,创造新时代科技治沙新模式。  二是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主体,在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上闯新路。联合清华大学推动鄂尔多斯实验室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建好“蒙科聚”鄂尔多斯分中心,积极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力争到2026年建成2家以上“国字号”研发平台。深化“三清零”和“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闯新路。深入实施“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聚焦“五大领域”“八大方向”凝练重点科技项目,力争3年内突破关键技术30项以上。提升矿鸿工业互联网重点实验室、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级,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车能路云”示范应用等中试基地、验证平台,推动一步法制芳烃制烯烃、绿色航煤成套技术等项目加速转化,助力构筑世界级能源、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羊绒产业。  四是聚焦建设人才发展高地,在推进科技力资源汇聚上闯新路。打响“暖才于心、城就未来”人才品牌,常态化开展“院士暖城行”“暖城之邀”等系列活动,新引进一批院士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力支持“一本三专”和内工大新能源学院建设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五是聚焦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上闯新路。推进金融赋能科创行动,做实“五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打造我国西部科创政策洼地。实施科技投入攻坚行动,深入落实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建强京沪深人才科创飞地,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破解“三个难题”加速成果转化  李占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内蒙古工业大学聚焦科技“突围”工程,找点位、筑平台、促融合、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较上年增长30%;成果转化经费达到8041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微变雷达技术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应用到全国28个省份;太阳能设施农牧业技术转化建成示范工程35个、产业园4个。今年上半年已实施成果转化149项,其中煤基固废低碳利用技术单笔转化金额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破解“三个难题”,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自治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聚焦破解“成果产出难”,深化有组织科研攻坚。围绕低碳能源、前沿材料、先进制造、信息通信等优势领域布局15项重点任务,推进知识、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深度耦合,组建以重点任务为牵引的创新团队,引导科研人员从“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从“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探索校地企多主体薪资“众筹式”双聘引才机制,实施重大成果岗位晋升“直通车”和“里程碑”特殊贡献奖励制度,开通“成果转化型”职称评审通道,加快汇聚创新人才。  二是聚焦破解“供需对接难”,加速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推进鄂尔多斯新能源学院和内蒙古高等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建设,构建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集群和转化链条。建立“市场化”团队聘用人才机制,建强10个新能源交叉学科方向及研究团队。依托牵头组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3个产学研用联合体,推深做实与蒙能集团共建的智慧运维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华电共建的绿色低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航天六院共建的能源动力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建立新能源产业创新基金,与企业联合开设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三是聚焦破解“收益分配难”,提升激励政策含金量。不断优化激励政策,探索实施成果完成人按90%分配转化收益政策,建立学校规范授权、项目负责人自主管理、负面清单刚性约束的分配决策机制。依托内工科技创新产业园孵化平台,用好签约合作的23家孵化转化、中介服务、基金金融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路径。开展存量专利“大起底”,建立市场导向的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完善高价值专利“滴灌式”培育体系,按照成果转化早、中、后三个阶段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助推乳业振兴   冷候喜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汇聚优势资源,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乳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心将继续围绕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乳业振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探索科技平台新型运行机制,提升创新效能。完善“理事会决策、技术咨询委员会咨询、总经理负责”的新型运营管理机制,不断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攻坚乳业发展瓶颈问题。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推动“人才汇聚、人才培养、人才共享”有机结合,为行业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引入“风投管理”理念,通过“面向乳企征集战略需求、面向成员单位征集入库项目、专家组论证出库、成员单位组队攻关”的项目出入库机制,运用“漏斗型”项目管理方法,确保资金投入有最大的抗风险能力、最好的投资回报效率。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兼顾国家战略、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化问题,目前已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45项,申请专利113项,发表论文152篇,发布标准17项,出版专著3部,产出了一批世界首创、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按照“大中小三循环”行为规范,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引领乳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循环”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加政府税收;通过“中循环”打造我国乳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科技型企业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在乳品行业转化应用;通过“小循环”支持企业解决个性化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争做科技“突围”表率。中心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乳业科技‘突围’工程”和“五大战略目标”落地,针对“牛奶产量相对过剩”与“乳品消费量偏低,消费者营养需求未被满足”并存的问题,围绕“牛奶的精深加工”等7个方向,共同开展“特色功能乳蛋白的分离制备技术研究”等16个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深加工方向和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乳基食品,打造我国乳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国企担当   闫宏光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电力集团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国企担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以来累计研发投入109亿元,年均增长13%。电力集团将坚决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本次会议精神,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布局科技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产业变革机遇,依托自治区能源发展优势,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自治区能源电力产业创新发展。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推动草原英才、蒙电英才、拔尖人才、百优人才等人才工程。打造校企人才合作典范,与浙江大学合作培养博士9名、硕士164名。聚焦新形势下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发布《“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奖励管理办法》等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电力集团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统筹政策、项目、平台、资金、人才五大创新要素,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大力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自治区率先建成全国新型能源供给体系。电力集团主动融入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怀柔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了高效稳固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下血本”建设大青山实验室,重组建设自治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标杆。三是牢牢抓住自治区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携手国内顶级创新团队,牵头落实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点位任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电力集团联合顶级创新团队,共同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关键技术”项目,为我国乃至全球沙戈荒地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开辟全新技术途径。同时依托大青山实验室,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可再生能源制取低碳零碳燃料”重大项目,探索新能源电力就地转化消纳技术的新路径,打造“电-氢-氨(甲醇)”全产业链的新模式。接下来,电力集团将持续跟进“煤炭2030”“智能电网2030”“储能与智能电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力争成功领题。抢占稀土产业创新“智”高点   周保平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英思特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主要产品稀土磁性材料应用器件,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技术水平国际领先。2021年以来,英思特每年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25%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5.21%,累计投入1.3亿元,形成并转化科技成果105项,支撑公司每年营收的平均增速达到37.1%,产品价值和行业地位快速上升。英思特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持续在“创新”上谋未来、要效益,为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创新方向。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为使命,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锚定公司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应用,在稀土磁性器件精密化、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磁路设计、智能组装等工艺水平,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企业持续成长、行稳致远。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发展先机。英思特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5年内将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提升至7%以上。同时,以客户为中心,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新赛道,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抢占全球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智”高点。  三是强化技术合作,积极引智聚才。英思特将积极借力“京蒙合作”“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以及“一院一校一国重四中心”等自治区、包头市支持科技创新、技术合作的政策和平台,依托英思特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包头研发中心和昆山研发飞地,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联合攻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积蓄发展后劲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四是加强专利布局,形成技术优势。近3年,英思特累计申请专利312件,并以此获得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授信8.46亿元,满足了公司持续经营、壮大的资金需求。英思特将积极布局高价值专利和高水平产业技术标准,切实维护技术权益、捍卫先发优势。(摘编自:内蒙古日报) 作者: 2024/07/11 17:03
  • 向“新”而行 科技“突围”新赛道 | 张和平: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 创新内蒙古 7月8日召开的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发奖金,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获奖的科学家张和平教授走下领奖台后,继续投入到新的科研工作中,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7月9日,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和平与团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今年,在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中,张和平团队主持参与了乳酸菌资源挖掘产业化示范项目,将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搭建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创建高通量乳酸菌精准筛选技术,解决我国乳酸菌筛选技术落后和菌株匮乏难题,进一步实现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对我们今后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打破了多年国外在菌种、菌株技术方面的垄断,实现了乳酸菌方面的科技的自强自立。 乳酸菌系统发育关系复杂,菌株间功能和代谢差异极大,难以通过传统实验方法系统性研究和挖掘,大大限制了乳酸菌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张和平和他的团队牵头建成的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中,保藏着5万多株乳酸菌,也将产生浩瀚的数据。如何满足如此海量的计算需求以及数据储存、调用之需?团队与内蒙古“青城之光”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开启了乳酸菌产业新征程。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以前筛一个好的菌株需要人工一个一个去筛,5万株你要过一遍可能100年也不一定做完。我通过人工智能、通过超算,可能一年就把工作完成,大大提高了我们筛选优良菌株的效率和准确度。 基于35年的科研积累,依托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团队于2018年启动了“乳酸菌万株基因组计划”,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功能研究数据共享数据库和平台。预计今年底,可完成3万组基因组数据的测定 , 有效解决乳酸菌制剂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卡脖子”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科技工作、科学研究有它的规律性,就是靠的日积月累。科技成果和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离开了产业,我们天天抱着一本书,在实验室写了一篇文章落不了地。 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团队与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合作建设的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和研发中心正在加紧施工中。在这次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张和平也获知了更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人才引育政策的利好消息,坚定了他和团队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进发的决心和信心。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明确划分1到6类人才,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科技的重视,我认为是这35年来前所未有的,很振奋了。其实我们最终目的还是要做出来好的产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服务于老百姓,这是我们真正科研工作最后真正的落脚点,这是科技工作的使命。(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2024/07/11 17:03
  • 内蒙古科创新赛道 | 乌兰察布聚“数”成势 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先行示范区 创新内蒙古 “算力是什么?”“算力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算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我们身边,已经深刻影响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就如平时看到的3D科幻片,它的制作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全力支持,特别是一些震撼的视觉冲击和特效需要算力的支持,而其中的部分算力就来自乌兰察布市。 “我们还没有完全投产,目前承接北京算力是500P,主要服务北京的科创企业,用于3D科幻片的特效,就是电影无法实地取景的,通过算力进行场景渲染,以前没有算力支持,渲染一部3D科幻大片可能要很长时间,现在有了算力,只需一周左右。”中联数据内蒙古区域总经理骆西永告诉记者。  早在2013年,国家大数据元年,乌兰察布就勇敢地站在了数字时代的最前沿,吸引众多大数据企业纷纷落地。  近年来,乌兰察布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装备制造、数据应用等上下游产业,产业链越延越长,越补越强。内蒙古同方科技全自动服务器生产线正在生产。(图片来源:新华网)  目前,该市签约落地35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306.3亿元,签约机架规模超105万架,算力运营总规模达到2.4万P,智算占比70%。博岳通信、中研智达等10多家数据应用与服务企业先后入驻。内蒙古同方科技服务器生产线、鑫悦达服务器机柜生产制造等项目建成投运,合芯科技服务器组装生产线、北京优选空天无人装备生产与培训、北京璟嵘锂电池梯次利用及材料化等项目签约落地,以百度为代表的孵化平台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  “我们是2021年落地乌兰察布的,当时这里的数据中心已经有很多家,优势很明显,这对我们下游企业来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杭州安恒信息(乌兰察布)运营中心总经理黄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日,乌兰察布又传来了好消息,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功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2亿元。  “我们签约的这5个项目,其中4个是建设算力中心,还有1个是数据运维,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对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数字经济发展科科长冯渊浩告诉记者。走进华为云数据中心,服务器高速运转,大量信息数据在这里汇聚、分流。(图片来源:新华网)  立足坚实的大数据产业基础,乌兰察布持续做大算力进京规模。  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列车缩短了乌兰察布与北京的距离。而比高铁列车速度更快的“信息高铁”,就在离轨道不远的地下进行“高速”传输。  乌兰察布直通北京的点对点144芯双回路大容量光缆线路,连接着乌兰察布和北京亦庄互联网数据中心。光缆端对端传输时延在5毫秒以内,可进行毫秒级的业务切换,为北京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持。  有了这条“信息高铁”,华为问界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大疆无人机、复旦大学等企业院校的智慧模型、智能驾驶、仿真模拟等模型训练业务便畅通无阻的“奔跑”起来了。  今年,乌兰察布又与海淀区签署“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合作备忘录”,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场、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以及产业人才培养等领域达成合作。目前,华为、阿里巴巴、优刻得、亚信4家算力中心承接北京1万P算力业务。  那么1万P算力到底有多少?  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焕所形象地为记者打了个比方:“100P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总和,而高性能计算机能解决其他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问题,能够在多领域进行深度计算和分析。”  由此可见,1万P算力的规模不言而喻,应用场景丰富多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乌兰察布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做大规模,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图片来源:新华网)  不断拓展大数据产业链、持续输出算力,乌兰察布在发展大数据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脚步。刘焕所表示:“下一步,乌兰察布将深入推进‘一场一节点、一廊一集群’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大数据智算产业,加速大数据领域绿电消纳、绿能替代,构建高水平的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和零碳数据园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 2024/07/11 17:01
  • 科技突围!内蒙古这些科技成果领跑全球 创新巴彦淖尔 数吨钢材瞬间被挤压成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一举打破欧美长期垄断用稀土“固化”氢气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为工业用氢提供内蒙古方案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实现我国乳酸菌菌种自有化扭转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咱就说内蒙古的科技与狠活儿city不city?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内蒙古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多项硬核科技成果实现全球领跑     国之重器的“孵化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出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一举打破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技术的国际垄断,使我国的重型装备及巨大结构的设计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开坯等难变形金属重型挤压工艺上实现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等关键制件加工提供了制造母机,被列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科幻级”矿山巨无霸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载重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用车NTE120AT,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进入无人驾驶矿车研究领域的国家。此外,TR50E纯电动矿用车是全球首台45吨级纯电动矿用车,NTH150氢动力矿用车是世界首台136吨级氢燃料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图为北方股份为澳大利亚定制出口的NTE360A电动轮矿车下线。                  稀土“开挂”填补国际空白包头市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图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风蚀退化农田重新变沃土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了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图为路战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田间研究。奶业振兴有了“种动力”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带领团队持续推动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自主培育的高端种公牛品种的遗传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创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高产奶牛性控胚胎”已累计在全国 5000 余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超过 300 万头,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行业新增产值 150 亿元。图为李喜和教授与团队进行性控冷冻精液研发。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库”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原料菌粉生产基地,催生了中国乳酸菌产业第一股,实现了乳酸菌在制剂制造、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创新应用。近3年重点应用的企业产生效益175.42亿元,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扭转了我国乳酸菌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为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乳酸菌有益代谢产物研究。    “华西牛”成为国产肉牛“一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持续选育,成功育成了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图为“华西牛”种公牛。      为“氢冶金”技术打造国产“样板”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区内外高校院所,围绕新一代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核心装备18项,实现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完全国产化,为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图为氢基熔融还原冶炼生产线。    精准生态修复“蒙草”模式蒙草生态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9个,通过“保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形成了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繁育+草种生产加工+生态修复”为一体的产业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三北”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巴彦淖尔盐碱地生态修复、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等应用场景,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大规模草原、荒漠生态恢复,矿山、废弃地治理等精准生态修复的“蒙草”模式。图为运用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精准修复的敕勒川草原。    “点煤成油”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内蒙古伊泰集团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我国具备了向国外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图为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全景。内蒙古紧紧围绕资源、特色、优势搞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突围”工程让内蒙古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2024/07/11 17:00
  •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巴彦淖尔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社会建设涵盖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与群众冷暖、百姓忧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抓好社会建设,必须着眼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让社会运行井然有序、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自我价值有效实现。纵观华夏文明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巩固与发展始终建立在社会各族群需求互补和区域经济联动的基础之上。秦汉以降,各民族不断迁徙、杂居、通婚,区域间社会往来逐渐频繁,族群间的壁垒不断消除。鸦片战争以后,空前的国家和社会危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促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各族人民真正有了主心骨,曾经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逐步组织起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之路越走越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一步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鲜明提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此为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将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纳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统筹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开创了在党的领导下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先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改革发展成果普遍惠及各族群众,各族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全面进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深化,各族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携手同心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格外关心,到党中央工作后,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内蒙古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0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新时代以来,内蒙古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做到了脱贫路上一个农牧民都不落、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少,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域辽阔,人口布局分散,公共服务成本高,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我们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对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在持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结合实际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各项工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各族群众在持续增收中共享美好生活。收入分配是民生改善之源,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我们要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对于内蒙古来说,让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必须攻克的难点是推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多渠道提高农牧民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要积极拓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依法保障农牧民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权益,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精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政策,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机制。同时,通过改进和完善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吸引群众参与到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城镇建设、防沙治沙等各项建设中来,从中更多地分享收益、获得收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投身各项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在“增收”中促进“共富”。——让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实现全面发展。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我们要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深化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为抓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加合理的就业结构、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各族群众都能牢牢端稳“饭碗”,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加强区内转移就业精准对接,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组织和经纪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拓宽农村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脱贫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要推动供需有效匹配,发力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开展用工缺口调查分析,动态精准掌握行业需求、人才缺口,有的放矢挖掘岗位、匹配资源。紧盯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重大项目,以及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家政、养老、文旅、物流、新能源运维等产业,持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岗有效匹配对接。——让各族青少年在坚定理想信念中争做时代新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我们要站在长久之策、固本之举的政治高度,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润物无声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各族青少年积极跟随党的光辉旗帜指引,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各族群众越是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越能拥有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宽广的发展舞台、更美好的生活前景。要发挥学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作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持续丰富教育资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让各族群众在服务可感可及中增进健康福祉。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实施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来自北京三级医院真金白银的帮扶、京医真心实意地支援,让我区很多群众不出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一举措成为京蒙两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我们要在强化兜底保障基础上,结合城镇和农村牧区各自特点因地制宜提升医疗、养老、生育等服务水平,让健康红利更好惠及各族群众。拓展蒙辽、蒙沪医疗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农村牧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农村牧区医疗服务可及性。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机构养老服务升级、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扩面、养老服务综合保障强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互助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使不愿离开农村牧区的孤寡、高龄、留守、独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做好生育支持政策与经济政策有机衔接,强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中打牢幸福生活基础。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要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各族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帮助各族群众减少疾病费用负担、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巩固完善盟市级统筹,加快推进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区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让各族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供养人员、孤残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留守儿童等救助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兜牢各族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和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办成一两件民生实事,比如今年自治区党委积极回应各族群众关切,在全区范围部署实施温暖工程,下决心彻底解决百姓冬季取暖问题。我们要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举措,用心用情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同时用各族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和内蒙古人民的关怀支持与深情厚爱讲全讲准、讲清讲透,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党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温暖和关怀,发自内心地感党的恩、念党的好,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02聚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调动各族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国泰民安,民之所盼。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立足内蒙古实际,将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体格局,广泛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深化基层之治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基层是各族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线。我们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的力量。要坚持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组织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依托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基层“根数据库”,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一表通”应用。基层事务点多面广,必须注重发挥各方面作用,完善各族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嘎查村(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综合运用嘎查村(居)民议事会、社区会客厅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和决策,真正做到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应急救援、矛盾化解、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化服务。优化基层职能职责,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全力为“车”减负、为“马”赋能。立足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职能定位,将基层迫切需要也有能力承接的管理权责事项依法赋予苏木乡镇(街道),推动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职责基层担、基层事情有人办。——以推进社会之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作为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内蒙古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努力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要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把社会治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及时纳入相关法规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社会大局长期稳定。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涉民族因素问题,依法打击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件的底线。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鼓励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贯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包案督查,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守护边境之稳厚植各民族守望相助底色。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有4263公里边境线,7个盟市和20个旗市区沿边分布,是典型的大边境省区。我们既要尊重人口流动规律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凝聚民心、维护团结,一体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沿边各族群众是守土固边的重要力量,保障和改善沿边各族群众生活是边境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探索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实施边境节点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开展边境地区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实现抵边自然村、边防哨所、边境派出所和抵边警务室饮用水、电力、通信、广电普遍覆盖。要健全完善边境基层治理制度,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建强“红色堡垒户”、“十户联防”、网格员等边境地区群防力量,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四个共同”长廊建设,不断增强沿边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要深入推进产业兴边,坚持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农则农,支持符合边境地区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项目向边境地区布局,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以产业兴边,以产业聚人,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共建共治共享,要做好“共”的文章,关键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善于用众力、集众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结合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激发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的精气神,让各族群众当主人翁发挥聪明才智,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增进了解、增强认同,更好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卷。0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没有哪一个民族是纯粹单一的,各民族都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共同性。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杂居、混居、融居的现象日益显著,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共同性日益增强,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使各民族心手相连、血脉相通。自远古以来,多个民族就在内蒙古高原繁衍生息、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内蒙古各民族亲如一家,无论是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城镇社区,大家都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实践证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推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在优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已经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社会关系,不再是民族地区独有的、单一的民族关系,以往以聚居地为主的民族工作模式已不适宜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我们要着力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探索建立与人口布局、人口流动相适应的转移支付资金动态调整分配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有序引导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牧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完善公共服务和制度创新并举,转移人口流向哪里,公共服务增量配置就向哪里适当倾斜,为流动人口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异地购房、子女入学、困难救助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要建立健全区内各盟市之间、各盟市与区外省区市跨区域服务管理协作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服务管理、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联动协作,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让各族群众合理有序流动、充分自由流动。——在推动共居共融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口大流动促使各民族居住格局得以重构,互嵌式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助推器。随着各民族逐步由空间的嵌入到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我们要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要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帮助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新平台、拓展市场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提升基本国情新认知。要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经典旅游产品,让各族群众在领略祖国北疆壮美风光、和美风情、善美风俗中增进感情、以心交心。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开展区内各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边境行等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与东中部、沿海发达地区青少年互动学习。要推进各族学生合校共读、混班混宿,让孩子们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要推进我区人口、资源、产业与全国大市场深入融合,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平台、拓展市场空间、提供服务便利,更好促进各族群众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交往交流交融。——在加强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心手相牵、携手奋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要在继续巩固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把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探索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载体,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大力选树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测评指标制定、命名管理等工作全过程,提升创建质量和实效,把每个创建地区和单位都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窗口。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之功,必须拿出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往实里抓往细里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具体事、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深植厚培各族群众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作者: 2024/07/11 16:59
  • 7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创新巴彦淖尔 禁止“大数据杀熟”、规范“自动续费”,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停止收取预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补充了经营者关于老年人、未成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规定;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有可能影响经营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认缴登记制进行完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认缴登记制进行了完善,明确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同时,新公司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对于出资期限、出资数额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优化驾驶证重新申领考试科目、试点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公安交管8项便民利企新措施  公安部制定出台8项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行驶证电子化、快递上门服务于7月1日开始试点。具体包括:①试点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在全面实现机动车检验标志、驾驶证电子化基础上,在北京、天津等60个城市试点推行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②实行摩托车登记“一证通办”。③便利群众网上办理汽车注销手续。④推行快递上门服务便利群众办事。⑤优化驾驶证重新申领考试科目。⑥优化城市路口非机动车交通组织。⑦推行交管业务网上精准导办服务。⑧推出“交管12123”App单位用户版。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试行免签政策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上述国家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哪些节能、新能源汽车可享受车船税优惠?三部门调整技术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公告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纯电动客车(不含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纯电动货车续驶里程不低于8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含增程式)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在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纯氢续驶里程不低于300公里。政策还规定了其他方面的技术条件要求。合理拓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是合理拓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二是调整优化受托支付金额标准,适度延长受托支付时限要求,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三是结合信贷办理线上需求,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办理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四是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五是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控,推动商业银行提升信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六是将《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作为专章纳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排放工业固废、噪声等污染物需“持证”  生态环境部修订发布《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突出排污单位全覆盖、环境管理要素全覆盖、污染物排放管理全覆盖,明确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噪声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实行综合许可管理。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将大气、水、固废、噪声等多环境要素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要求依法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推动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一个党政机关最多开设一个门户网站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四部门制定印发《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建设运行互联网政务应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内容篡改、攻击致瘫、数据窃取等风险,保障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规定要求,一个党政机关最多开设一个门户网站。互联网政务应用的名称优先使用实体机构名称、规范简称,使用其他名称的,原则上采取区域名加职责名的命名方式,并在显著位置标明实体机构名称。进一步加强公募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合法权益  证监会制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共十九条,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二是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全面强化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相关合规内控要求;四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层面交易佣金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证监会组织行业机构于2024年7月1日前完成首次股票交易佣金费率调整。进一步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监管规则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界定三道防线的具体范围和职责,压实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办法》规定了内部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外包管理等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措施的基本要求,建立操作风险情况和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应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等三大基础管理工具以及新型工具。明确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要求,交易主体进入或退出电力市场需办理注册或注销手续,严格执行市场规则  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做出顶层设计,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规则调整有关市场范围、运营机构、交易主体表述,完善市场成员、市场交易类型相关表述。明确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要求,电力交易机构负责建立市场注册制度,负责注册管理、注册审核公布及报送政府部门备案等工作;交易主体进入或退出电力市场需办理注册或注销手续,严格执行市场规则。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和立项,有新政策  商务部发布《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和立项管理办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通过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登记企业信息,办理工程项目备案立项,报告项目后续开展情况。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均可在线提交相关材料,在线打印备案回执、立项回执。《管理办法》规定,对办理一般项目备案的,企业应在对外投标议标前或签约前在线填写备案表。商务主管部门受理企业备案表后,企业可于3个工作日内打印备案回执。企业对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2024/07/11 16:58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