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收割水稻
金黄色的稻花随风翻滚,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机声隆隆,大型收割机械穿梭在稻田里。10月12日,磴口县1000亩沙漠水稻开始收割。预计平均亩产稻谷900斤,这标志着磴口县沙漠水稻实现丰收。
绿色有机 稻米香来鱼儿肥
据了解,磴口县1000亩沙漠水稻项目是由巴彦淖尔市仁创公司负责实施,采用“生泰保水砂”“循环水养鱼和蟹”等多项技术打造的集水稻种植,鱼、蟹等养殖,光伏发电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试验示范性基地。
水稻作为一种需水量非常大的农作物,再加上在沙漠种植,解决水渗漏、蒸发的问题尤为关键。为此,企业在地下80厘米左右的地方铺设了一层保水砂,防渗透气的同时,还可增加稻田溶解养分,有利于植株生长。
这些沙漠水稻从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等过程,全部采用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方式,并将鱼、蟹等水产动物放到稻田里进行养殖,形成鱼稻共生新模式,促进水循环利用。
科学种养 治沙赚钱两不误
在以往的治沙过程中,当地政府或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治沙让更多参与治沙的企业和个人在沙漠里掘到了“真金”。
“传统水稻种植每亩大约需要800到1000立方米水,我们的水稻因为不下渗水,只有自然蒸发这一块儿,每亩大约只需要300立方米水。而且我们的水是循环利用的,所有的水先进入鱼池,鱼池产生的肥水进入稻田,稻田净化过的水又返回鱼池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节水效果,还改良了土壤,让大漠变成良田!”说起沙漠水稻的科学种养模式,企业负责人滔滔不绝。
该企业在种植初期以每斤19.8元的价格和北京的销售公司签订协议。据了解,每亩地来自稻米的收入为1.2万元,养鱼、蟹等的收入为1500元。
三产融合 沙产业井喷式发展
目前,稻田养鱼、蟹、泥鳅以及鸭、鹅等试验均已成功,基地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可以说,千亩水稻基地已经成为磴口县产业治沙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对于引领全县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磴口县致力于打造“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本地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向全国,在优先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将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有机结合,葡萄、红枣、油用牡丹等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山药、花生、文冠果等特色种植日渐繁荣,肉苁蓉、甘草、枸杞、连翘、板蓝根等中草药材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沙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该县大力推广基地+企业+农牧民的沙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创新技术,实现了生态增绿、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发展增速的目标。
下一步,磴口县将充分发挥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坚持以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试论巴彦淖尔人文精神特质
致敬“最可爱的人”刘光子!
河套二十风味
巴彦淖尔旅游十大景点
巴彦淖尔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视频
9.4亿亩!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我市两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14 内蒙古科学技术厅 |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470号-1
Visitor:7065400 | 技术支持:0471-5262056 | 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