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肠的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污染病、寄生虫病是最大的威胁。可引起多数样只发病,对于养羊生产来讲。影响羊的生产性能的发挥,严重者造成了许多羊的死亡;另外,有些病羊还将病菌污染给人,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做好污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不只可保证肉羊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1、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增进羊的健康科学喂养,精心管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是预防羊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要求做到分群饲养,按品种、年龄、饲养目的的体质强弱等分群饲养;加强饲养卫生和合理饲喂,即重视饲料、饮水卫生,不喂发霉变质、冰冻及被农药污染的草料,不饮死水、污水,使用饲料种类力求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与调制,使其营养丰富全面,同时,坚持羊舍清洁、干燥,注意防寒保暖及防暑降温工作。
2、可防止引进羊时带进各种污染病,做好引进羊只的检疫、防疫工作羊场实行自繁自养。若必需从外地引进羊只时,应做到不从疫区购买,买入后要隔离检疫1——2个月,确认健康无病,才可与原来羊场中羊只合群饲养。隔离检疫期间,尤其从农户、集贸市场购入的应对羊常发的几种主要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时,除加强口岸检疫外,入场前还应隔离检疫,发现病羊时立即严格处置。
(二)建立合理的防疫制度
(1)按防疫要求选择场址:羊场的布局应合理,应远离公路、工厂、学校、村镇,场内生产区与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应分开。
(2)坚持入场消毒:生产区与畜舍入口处设消毒池和更衣室,本场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工作服和鞋。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谢绝参观;必须参观者,应更换衣服和鞋,并经消毒才可入内。饲养人员不准串走,用具、设备要固定。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应定期更换,保证有效浓度。工作衣和鞋要经常清洗,保持洁净。
(3)杜绝外来产品入场:各种羊的有关产品不准在场内生产区销售,必须运到行政管理区处理。
(4)禁止在生产区屠宰解剖羊只:不准在生产区或畜舍内屠宰或解剖死亡的病羊,更不准在生产区内随意乱丢死亡的样只。
(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搞好预防注射和药物预防。
(1)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类。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本地区(场、群)的传染病发生情况和规律、抗体水平、动物年龄结构、疫苗性质,制定一个具体的免疫程序,搞好疫苗防疫注射,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药物预防:用药物预防可取得显著效果。但临时使用化学药物预防,有些疫病目前还没有疫(菌)苗。容易发生耐药性菌株,降低药效,因此应经常更换药物,以提高防治效果。应用药物防治疫病中,应注意下列问题:1.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第一,防止滥用药。防治用药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安全;既要使病羊尽快治愈又要使药物坚持较长的使用寿命。目前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严重,尤应注意。滥用抗生素表示为无针对性,无保管无控制性使用,剂量不准,疗效缺乏,舔在饲料中长期饲喂,导致耐药性菌株泛滥。第二,防止蓄积中毒。对肝、肾功能不全的肉羊使用排泄慢的药物时,由于羊体的解毒机能减弱,药物转化排泄发生障碍,易发生蓄积中毒。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个疗程后应停药一定时期再使用。第三,避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有三种理性的、物理性的、化学性的。
(四)搞好圈舍消毒及粪尿处理
定期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等进行预防消毒,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制疫病的必要措施。注意将粪便及时清扫、堆积、发酵,杀灭粪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或虫卵。消毒剂可选用3%来苏儿、20%石灰乳、1%-----2%的火碱、0.5%——0.2%漂白粉等常用的消毒品。一般每年春、秋两季对羊舍、用具及运动场各彻底消毒一次。当某种疫病发生时,可用火碱进行扑灭性的消毒。
(五)及时正确诊断
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早期发现病畜,及早控制传染源,采取有效防疫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六)病畜的治疗
治疗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同时应在加强护理、增加机体本身防御能力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和病因疗法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还应考虑治疗的经济价值和防疫原则,防止疫病的扩大。
(七)注意驱虫药浴
羊的寄生虫病在羊生产中经常发生。患羊轻者生长迟缓、消瘦、生产性能下降,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养羊生产中应注意进行驱虫和药浴。驱虫可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一次,药浴可于剪毛后10天左右彻底进行一次。
来源: 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作者: 王丽焱
上一篇:披碱草栽培技术要点
黄瓜栽培技术——黄瓜肥水管理
鱼类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
羊疫病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苜蓿收获技术要点
肉羊输精技术
燕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
秋季牛羊管理之寄生虫病的防治
轻度盐碱地炭基微生物玉米抗盐促生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马铃薯收获贮藏注意事项
© 2014 内蒙古科学技术厅 |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470号-1
Visitor:7065400 | 技术支持:0471-5262056 | 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