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话中暑 关于中暑类型、防治你知道多少
 作者: 2019/08/09 10:27 0收藏
图虫创意-261784201002746023.jpg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作者:汪海慧

  今年伏天的一个下午,某三甲医院抢救室接收到120急救送来的一名高热患者,患者为老年女性,80岁,体温39℃,意识淡漠。家属代诉,老人独居,中午电话告知子女自觉头晕、胸闷、心慌。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平时病情控制良好。入抢救室后经查心电图、血常规、头颅CT等,排除急性心脏及脑血管疾病等,诊断为“中暑”。抢救人员立即予以物理降温及补液后,患者体温下降,意识恢复。

  了解原因得知,因近日高温,患者胃口欠佳,进食饮水较少,加之患者平时比较节俭,为了省电,家中未开空调,亦未开窗通风,故而发生“中暑”。当下正值酷暑季节,随着每年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中青年发生中暑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目前社会逐渐呈现老龄化态势,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及独居老人中暑现象仍十分普遍,中暑因症状轻重其预后截然不同。故了解一些中暑知识及其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一、中暑的发病原因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减退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表现特征的疾病。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进行强体力劳动,又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因素,在炎热季节也常为中暑的发病诱因。中暑的主要原因在于体温过高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中暑的临床症状

  中暑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表现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3.重症中暑:先兆和轻症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3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强体力作业或运动,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临床上常见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部肌肉的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肌痛(小腿肌肉疼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腹部绞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可以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热应激情况下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导致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可表现为头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也称热昏厥,可发展成为热射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患慢性疾病者持续数日处于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非劳力型),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在全身乏力、出汗、头晕、头痛、恶心等早期基础上,出现高热、无汗、神志障碍、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可出现昏迷、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

  三、中暑的救治与预防

  1.中暑的救治:首先要鉴别是轻症还是重症中暑。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看患者是否还有意识,对于意识尚清楚的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患者,要立即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譬如空调房),或者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并使其平卧,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物。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可以在患者头部冰敷,身上用冷水进行擦浴。同时让其口服淡盐水、或者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如果休息饮水后症状缓解,那么一般无危险,如果患者不适症状仍有,那么还是要带其去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意识不清,属于重症中暑了,那么就要立即拨打120送医院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需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尽可能地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于患者头部及胸口、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注意患者呼吸状况,意识不清者,不可以喂水,以防误吸。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促醒。

  2.中暑的预防:

  (1)首先,在中午高温时应减少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则应多喝水。说到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在高温时,含酒精饮料和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所以不宜饮用。并且要避免饮用过于寒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其次,要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3)最后,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的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具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所以应格外予以关注。更应强调的是,尤其对于平时节俭的老年人来说,在三伏天不要再省电不用空调,以免发生室内中暑。

  3.防暑的饮食:炎热的夏季饮食应尽量清淡,少食油腻食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日常泡水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暑作用。

  (1)薄荷:薄荷属于性凉的中药材,具有疏肝行气,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取薄荷10g、绿茶5g,用开水冲泡10分钟左右,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这种薄荷茶具有清凉止渴的作用。

  (2)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咽喉肿痛、外感风热的患者。可将金银花和白菊花各10g开水冲泡即可。但是因其属性寒凉,孕妇、老人及脾胃虚弱的患者不能饮用,否则会引起腹泻。

  (3)菊花:菊花具有清热去火、明目、缓解疲劳的功效,可直接冲泡,但最好不要长期饮用,会造成体寒,加重腹泻。

  (4)麦冬:麦冬具有润肺清心的功效,可很好地缓解因为燥热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直接泡水饮用即可,但因其味苦,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蜂蜜。此外,也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绿豆汤也可以清热解暑,但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可服用过多。此外,对于中暑先兆者,可以用万金油、清凉油、风油精等适量外擦两侧太阳穴、额部、并可加以按摩。

  总之,伏天预防中暑,尤其是对老年人中暑的防治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作者:上海市中医院博士汪海慧

  本文由上海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熊旭东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全部评论

  • 最新资讯
  • 异体器官移植,马上就可以成为常规操作?
  • 做对5件事,口腔溃疡好得快!
  • 生孩子,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看完这篇不用再纠结了!
  • 6岁女孩因常玩购物小票导致性早熟?热敏纸还能碰吗?
  • 老药新用!“伟哥”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 尿酸高是吃出来的?很多人都误解了!可能是这些地方出了问题…
  • 关于口罩——真的只是几层布而已嘛?
  •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高血压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