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力的高低直至关系到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效益,只有最大限度提升母猪繁殖潜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母猪年提供健康断奶仔猪的能力,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及时更新生产母猪群,确保母猪群年龄胎次结构合理猪场应优选高产二元杂交母猪,严格淘汰问题母猪,譬如断奶后不发情、屡配不孕、胎次高以及连续多胎产仔少等。
通常,母猪繁殖高峰在3~7 胎,8 胎及以后母猪繁殖性能趋于下降,产仔数减少。最佳胎次结构为1~2 胎、3~7 胎、8 胎及以上分别占35%、60%和5%,母猪的利用年限为3~4 岁,年更新25%~30%。倘若母猪生产力较高,亦可适当延长其使用年限。因此,规模化猪场需要按照生产实际做好后备母猪补充计划,适时更新生产母猪群,以提高母猪群繁殖力。
2 母猪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提高受精率
2.1 公猪精液品质是否良好关系到产仔数量的多少,保证公猪精液品质优良,需要注重公猪的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公猪专用饲料,为公猪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定期检查公猪精液品质。规模化猪场建议推广使用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公猪饲养成本,降低生殖系统疾病感染率,而且能够提高公猪利用率和母猪繁殖力。
2.2 通过短期优饲、公猪诱情、外激素催情等措施提高母猪发情排卵。母猪发情鉴定多采用外阴观察法,结合压背反射、公猪试情进行鉴定,同时根据母猪胎龄状况明确何时配种最佳。通常在母猪表现静立反应后,间隔8~12h 进行首次输精,连续配种2~3 次,配种间隔12h/次。
2.3 后备母猪如果是首次配种,则要注意配种月龄不应太早,通常需要在其7~8 月龄出现第2、3 次发情时配种,因为在该时期母猪生殖系统发育较为完善,这样能够将母猪的使用年限延长,有效降低母猪难产的发生率。
3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猪体况良好母猪妊娠前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不快,此时期母猪对营养水平没有太高的需求,需要把控好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并进行限饲,避免母猪机体过肥,对胚胎存活构成影响。但母猪营养的摄入需要做到全面,搭配合理。母猪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机体对饲料营养需求提高,此时应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一般在母猪妊娠85~90d 需更换妊娠后期饲料,同时循序渐进地加大饲喂量,直至每头3~4kg/d。整个妊娠期要视母猪体况,合理调控饲喂量,并且最好单栏饲养,合理饲喂,保持一定运动量,有效防止母猪难产、早产,提高仔猪初生重。
4 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提升母猪泌乳力在母猪繁殖周期中,哺乳母猪的饲喂管理极为关键,此时期母猪不仅要为哺乳仔猪供给优质乳液,而且也需要防止膘情下降,以为下个繁殖周期做好准备,因此对日粮营养水平的需求较高,既要最大程度上通过增加饲喂次数、增大适口性饮水量等措施提高母猪采食量,也要提高饲料能量蛋白水平,保证钙、磷、微量元素等矿物质、维生素的全面,以满足母猪生长、生产需求。
5 做好母猪保健与种猪疫病防控工作
5.1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猪场可增设温控设备保持猪舍夏季防暑降温、冬季御寒保暖,减少应激,猪场及周围环境定期严格消毒。合理选择驱虫药物对母猪进行体内外驱虫,定期对特定阶段的母猪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药物保健,譬如母猪围产期可在饲料中添加兽用阿莫西林,能够有效防控细菌感染,减少母猪产后三联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或少乳症)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
5.2 当前在规模化猪场中,猪圆环病毒病、子宫内膜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等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疫病时有发生,造成母猪受胎率下降,产弱仔或死胎,严重影响母猪繁殖力。为此,猪场需要对种猪群进行疫病普查,淘汰阳性猪,做好疫病净化工作。
5.3 加强免疫是防控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有力措施,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分阶段抗体检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扎实做好猪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疾病的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加强猪场疫情监测,采取严格生物安全措施,防止新病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