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畜牧 微信公众号
当前正处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进入了春季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节点。按照农业农村部和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要求和部署,为切实做好春季牲畜接羔保育和饲养管理,稳定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供给,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特摘要接羔保育等关键技术,请畜牧业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及养殖场户参考。
1.确保畜牧业生产稳定。严格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对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全力做好畜牧业生产中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春季接羔保育、科学饲养管理、畜产品生产等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做好生产生活区的消毒和个人卫生注意事项。
2.加强母畜饲养管理。对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以放牧为主的牧户来说,春季是全年放牧中最困难的时期。牧草青黄不接,草场条件比冬季更差,而且气候变化大,大风或风雪交加的灾害性天气多;牲畜经过漫长的枯草期放牧,营养状况已处于全年最差的程度,而且繁殖母畜又正值妊娠后期或哺乳前期,营养需要量很大。春季牲畜饲养的主要任务是,使母畜只尽快恢复体力,力求保膘保胎。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放牧管理,选择未被冰雪覆盖的草场及枯草较多的草场;另一方面要做好补饲,特别是要增加蛋白质和钙、磷的补充。母畜妊娠后期管理上也要格外留心,把保膘保胎作为管理重点,紧紧抓住一个稳字,出入圈要“稳”,防止相互拥挤造成流产;饲喂要“稳”,不要挤撞,饮水要“稳”,不急饮,不饮冰渣水, 不吃霜草。圈舍要注意保暖防风,湿度不低于5℃。由于妊娠后期腹围增大、行动不便,故圈舍要宽敞、不拥挤、通风良好。产前、产后是母畜生产的关键时间,应给予充足的优质饲草和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舍饲养殖的场户和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应将预产期相近的母畜进行分群管理和按营养标准饲养,最好在饲养员住房旁设有专门的产圈,便于定时观察和接产。产圈舍宽敞、向阳、保持清洁,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潮功能和保持安静,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有利于防潮和便于仔畜活动。产前2天母羊进入接生棚圈(棚舍 要求干燥、清洁、卫生、通风、保暖),尽可能做到保温和在暖圈中接产。
3.做好冬羔早春羔饲养管理。仔畜出生时,体质弱,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均较差,易发病。因此,作好初生的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仔畜产出后,首先把其口腔、鼻腔里的粘液掏出擦净,以免因呼吸困难,吞咽羊水而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出生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靠自身重量扯断脐带,若助产断脐带者,断前可用手把脐带中的血向脐部捋几下,然后在离肚皮3cm~4cm处剪断,并用碘酒消毒,以防感染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仔畜身上的粘液,应及早让母畜舔干,可促进新生仔畜的血液循环,防止由于体温散失太快而造成死亡或受凉感冒。仔畜出生后一般几十分钟即能站起寻找乳头,应让仔畜尽早吃到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和抗体,对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和排出胎粪具有重要作用。仔畜胎粪粘稠,易与被毛粘结堵塞肛门,造成排粪困难,应注意清除干净。仔畜日常护理要做到防冻、防饿、防潮、勤观察、勤配奶、圈舍勤消毒,同时要注意脐带出血、脐带炎、痢疾、便秘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产双羔或三羔的母羊应补饲足够的饲草料,满足哺乳需求,缺奶的羔羊要及时找奶妈和哺喂代乳粉,确保成活率。仔畜出生后10天左右开始训练采食,在圈舍内放置优质青干草及开食料,满足仔畜营养需求,促进早期生长发育。
4.加强疫病防控及牲畜驱虫工作。春季是牲畜疫病和寄生虫病高发期,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定措施时,要紧紧抓住疫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一是控制和消灭传播来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要经常搞好棚圈场地和牧地的环境卫生;三是保护易感动物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做好产房、圈舍等消毒工作。按春季动物免疫程序100%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牲畜驱虫。
5.及时补栏。这个特殊阶段下还要视疫情防控情况,及时做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及评估,相应调整畜群结构和数量。鉴于疫情的影响,虽然当前养殖和畜产品销售出现暂时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内蒙古优质畜产品的竞争力强,需求量大,价格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所以各地畜牧部门及广大养殖场户一定要抓好保母畜、提高仔畜成活率这个关键环节,及时并适当多补栏,为今年畜牧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声明:转载作品均会标注出处,内容仅供农牧民学习参考,若有原创感到侵权,烦请后台留言,收到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
全部评论(0)
学会这六点,轻松鉴别鸡呼吸道病
鸡群做了疫苗为啥还会发病?
秋冬季马铃薯科学施肥建议
蛋鸡禽流感病程及三治三不治
蛋鸡禽流感病程及三治三不治
正确认识叶面肥
一种便携式翻草机
冬季蛋鸡饲养管理
冬季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 2014 内蒙古科学技术厅 |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470号-1
Visitor:7065400 | 技术支持:0471-5262056 | 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