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即将凯旋,山河永远铭记
 作者: 2020/04/01 11:23 0收藏

4月1日,我市首批支援武汉新冠肺炎救治医疗队10名队员将返回临河。草原荆楚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渡难关。2月6日,我市首批援汉医疗队员进入刚建成启用的江汉方舱医院;3月26日,我市第二批29名援汉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白衣天使在风雨如晦时英勇逆行战“疫魔,如今武汉疫情好转、樱花烂漫,巴彦淖尔春风浩荡、杨柳泛绿,英雄即将凯旋。他们在武汉战斗的50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253.jpg

谁不是血肉之躯?谁没有牵挂的亲人?疫情到来,谁不担忧恐惧?可是,他们说:“祖国危难、武汉告急,挺身而出是这件白衣赋予我的职责。”


得知有支援武汉任务,市医院1052名医务人员争先恐后写下请战书。根据武汉疫情救治需求,市医院挑出具有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症治疗护理经验的医务人员出征武汉。首批援汉医疗队员中,有孩子仅16个月的妈妈、有结婚一个月的新娘……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321.jpg

已经49岁的临河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我市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于丽丽听到医院将派遣医疗队支援武汉的消息,第一句话是:“我去呀。”此前,她已经写了请战书。“这种危难的时候我应该出一份力,能有支援武汉、出力的机会,我甚至有点激动。”她对记者说。


39岁的市中医医院心病科护士王晨霞,将15岁的儿子、2岁的女儿丢给家人,毅然出征。“疫情一发生我就想,医院如果不组织去武汉,我自己当志愿者也要去武汉。”她说,“我是护士,也是党员。这个时候我不能退缩。”出征前,儿子啰啰嗦嗦叮嘱她很多注意的细节,让她泪眼朦胧。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518.jpg

为了安全,市中医医院医疗队员出征前,把边缘的碎头发全部剃掉,看上去发型十分怪异。和丈夫共同做通父母亲工作的脾胃科护士长邬素荣对记者说:“国家有难,我们义不容辞。在美丽和安全的选择中,我们只能选择安全。等我们胜利归来了,头发还可以再长。”


带着家人牵肠挂肚的担忧,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一腔孤勇,逆行,他们义无返顾。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610.jpg

市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护士付学锋刚上岗就因为对防护服过敏从脸到脚起了满身红疹。防护服不能挠,因为怕感染,痒得受不了的时候,她就满地走,实在不行就用拳头从外面敲几下。后来吃了抗过敏药,又用了市医院皮肤科医生邮寄过来的药膏,才逐渐好转。过敏的不止她一个人。市医院CCU护士刘颖因为对纸尿裤过敏,腰上起了一圈红疹。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想过要休息几天。“去了咋也得把活儿干好,这么点儿事哪值得休息。”刘颖说。


2月初,武汉阴冷潮湿。很多队员着棉裤进舱,到了后半夜还是冷得坐都坐不住,就在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633.jpg

临河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包玲3月1日被调整进入协和医院西院重症ICU病区,护理危重症病人。ICU病区每班一名护士护理两名病人,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插管护理、吸痰、输液、加药、抽血、做血气分析、做血滤,各种仪器的观察、调整,信息的反馈……包玲常常从一进病房开始忙碌,到想起来看看时间的时候,六个小时的班已经快结束了。


危重症病人创伤多,感染风险也大。包玲记得,有一名病人消化道出血,一上午不停地便血,包玲给处理了六七次。近距离护理病人,包玲的手上、身上有时会沾上病人的血和排泄物,需要不停地做手部消毒。隔离衣被污染以后,去护理另一位病人时,就再套一层隔离衣。

包玲忘不了,有一位刚开始插管的60多岁的阿姨,特别配合治疗。给她水冲的药面,她喝完以后还要求护士再给药杯加水涮过她再喝,生怕浪费了一点药。这个阿姨后来病情好转到了其它病区。危重症病人转到其它病区,是ICU病区所有医生护士最想看到的结果。“转到其它病区一个病人,医生们都眉开眼笑的。看到病人经过抢救最终没有挺过来,大家心情都特别沉重。”包玲对记者说。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658.jpg

于丽丽在武汉因为上夜班、工作任务繁重精神紧张,常常一整天睡不着觉。她对记者说:“去武汉时一下飞机我就流泪,离开武汉时我又流泪。去的时候流泪,是看到武汉人看我们的眼神就像看到救星了,感觉特别可怜。接我们的大巴车司机,一个小伙子,一见我们就深深鞠了一躬,当时我就忍不住流泪。回来的时候,武汉疫情好转,我们高兴,面对武汉人民离别时的热情、感恩,我又忍不住流泪。”


身上的防护服好几层,护目镜压得鼻梁疼,面颊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贴身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怕上厕所浪费防护服,连续几个小时不敢喝水。几乎所有人都在超负荷“运转”,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722.jpg

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治疗的药物都差不多,医护人员给予病人的关心爱护,对于他们缓减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尤为重要。


市中医医院呼吸科护士张利忘不了她护理过的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奶奶半身不遂不能自理,老伴因为新冠肺炎去世,她心理压力特别大,常常一个人哭,和家人视频也哭。护士们细心地护理她,给她翻身、梳头、擦脸、喂饭,后来因为她不好好吃饭又给下了胃管。护士们开导她,和她开玩笑:“婆婆,和家人视频的时候不能哭,哭就再不让你视频了。”因为奶奶比较胖,护士一个人给她翻身很困难,奶奶有一次逗张利:“你一个小姑娘弄不了我,再找一个小帅哥吧。”张利就常常逗她:“我给你找来小帅哥了。”护士们下班前经常在纸上给奶奶留言:“婆婆每天要开心哟,我每天都来看你。”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751.jpg

这个奶奶后来奇迹般地好转出院了。出院前一天,她高兴地和张利说:"小姑娘,我明天就出院啦!”


还有一个95岁的老奶奶,是从其它医院转院过去的。刚见的时候,张利看见她一个人不说话好像不开心的样子,就问她怎么了,原来,她是想念先前护理过她的护士:“那个护士我就知道她是浙江的,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张利安慰她:“没事,以后我们陪你。”有一天晚上,奶奶和她要指甲刀要剪脚指甲,张利找到指甲刀给奶奶剪了指甲。后来,张利每次一进病房,奶奶就抱着她的手不放:“看你这么小的孩子,累的眼睛都红了,你一定要穿好,保护好自己。”这个奶奶后来在张利休班时出院离开。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815.jpg

战“疫50天里,医疗队员们把汗水洒在武汉,把英勇和大爱留给武汉,只带着武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挥手作别。


队员们忘不了武汉人们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队员们提出的任何一点需求,他们都尽最大努力满足。广西援汉护士因为血钾低晕倒的事情发生以后,队员们和酒店工作人员提出想吃高钾食品,比如香蕉。他们后来特别后悔提出这个要求,因为知道了武汉因为封城,外地的水果进不了城,酒店和武昌区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香蕉,整整一个星期才弄到。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839.jpg

他们难忘患者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敏说:“病区的患者也在用他们的方式保护我们。我们在护理患者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然后就是‘你快出去吧,放下就快出去吧,我怕传染给你’,采集咽拭子的操作会让患者产生严重的恶心和呛咳,气溶胶产生的危险非常高。有的患者会说‘我自己来,这个你们做太危险,会传染到的。我没问题的,我都住了一个月了,我可以的。’”


付学锋有一天为一名老年患者测量血压时,患者突然拿出一张便利贴,贴在了她的身上。护目镜里面雾气凝结,她只看到是一张浅绿色的便利贴,上面有几行字,匆匆跟那位患者说了声“谢谢”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快下班时,付学锋取下便利贴看到了上面的话:“辛苦了!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她的双眼模糊了。当天,是那位患者病愈出院的日子。


武汉人民离别时的热情,更让医疗队员们终生难忘。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905.jpg

“一出酒店我们就都哭了。酒店的员工用牛奶盒拼成‘辛苦了,您!’用矿泉水瓶拼成两个心形。他们站成一排,举着牌子‘武汉谢谢你!’‘你们辛苦了!’到了机场,机场的人举着粉色的牌子‘致敬英雄!’‘樱花盛开之日期待你们的到来!’从我们进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里面的三名警察一直保持着敬礼的姿势。机场里到处是标语‘胜利凯旋!’‘热烈欢送援汉医疗队!’‘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武汉人民永远铭记您!’回到鄂尔多斯,接受了航空界最高礼仪‘过水门’。下了飞机,领导挨个问候我们。坐上到酒店的车,路上的交警都向我们敬礼,我们的车停下,路过的车向我们鸣笛。快到酒店的时候,一家三口站在路边的车旁,两个大人向我们竖着大拇指,五六岁的小孩一直向我们鞠躬。”市医院心内三科护士张乐想起离别时的场景,依然哽咽着。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932.jpg

患者在微信上和他们告别:“没想到突然就走了,感觉很不舍。”“谢谢你们这些日子对我们的关心。有了你们,我们更有了信心。希望下次,疫情结束,樱花开的季节你们再来,我们会用最高的礼仪欢迎你们!”


据统计,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我市首批援汉医疗队员人均入仓工作108小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出院零回头”;在协和医院西院,我市第二批援汉医疗队共管理患者约100人次,护理团队共护理患者约200人次,其中危重症约40人次。在医疗队员离开病区的第三天,除ICU外,协和医院西院内蒙古医疗队工作过的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病区均关门大吉。

微信图片_20200401112955.jpg

他们总说,他们做的工作微不足道,算不上英雄。其实,他们的英勇、大爱、付出,配得上最高级别的礼遇,他们,配得上“英雄”这个伟大的称呼。


武汉将永远铭记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山川大河将永远铭记

英雄的丰功伟绩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 最新资讯
  • 市科技局开展“重温艰苦岁月,赓续‘总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持续提升科技“突围”工程效能
  • 科技“突围”,下一步怎么做?
  • 巴彦淖尔:科技赋能 刷新多项单产纪录
  • 科技赋能 绘就北疆好“丰”景
  • 报告发布!这个区域,连续 8 年全国第一
  • 第31届杨凌农高会闭幕 内蒙古展团成果丰硕
  • 深化开放合作 建设科技强国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