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太卫”随着“风云”的首飞公开了……
 作者: 2022/09/08 09:20 0收藏

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壮美升空。

伴随着这颗历经10年研制、承载着开辟我国航天气象新纪元的“争光星”升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真正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当年9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图文消息,图片的下方配着一行图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并发回第一幅云图照片。

启用,成功,第一颗……多么令人兴奋的字眼!

让晋西北航天人更兴奋的是,他们奋斗的地方,也首次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名称对外公开。

而此时,他们已经在晋西北这片高寒地区,默默奋斗了20多年。

1967年,1100余名创业者背负“长中国人的志气,撑国防科技事业的腰杆子”的千钧重担,从“两弹一星”发源地酒泉出发,转战千里挺进晋西北高原,开始创建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发射场的艰辛历程。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艰苦创业的场景“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下干粮。”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创业者们钻地窖、睡牛棚、喝坑水、吃窝窝头蘸盐水,凭着血肉之躯和铮铮铁骨,白手起家仅一年,便把中国第一代自行设计研制的液体运载火箭迎上黄土高原。

1968年12月18日,山沟沟里,零下三十六度

创业者们,热血沸腾!

点火!

成功!

之后的20年间,一次次点火,一次次成功。

与之对应的,却是一次次神秘,一次次缄默,直到1988年9月7日的这天。

穿透层峰望眼开。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向宇宙进军的征途上,脚步越迈越快,不断放飞的卫星一次又一次地绚丽着晋西北高原的夜空——

1990年9月3日,成功发射风云一号B试验气象卫星等3颗卫星

1997年12月8日,首次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2颗铱星,之后连续5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12颗铱星送入太空

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科学应用卫星一号

……

2008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火箭发射工位投入使用,航天发射能力如虎添翼。

他们又先后成功发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资源”“实践”“创新”“开拓”等系列科学应用卫星,有力助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阔步迈进。

近年来,他们着眼中国航天发展需要,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目标,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改造设施设备,优化完善信息平台,大力实施人才规划,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2015年9月20日,以“一箭20星”成功发射我国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2018年7月31日,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卫星……

一次次刷新进军太空中国高度的背后,闪耀着的是晋西北人牺牲奉献的精神之光。

在中心功勋塔不远处,就有一座烈士陵园,长眠着数十位航天英烈。

在中心一直流传着“第一泉”和芦克才、芦玉川、芦振华一家三代接续奋斗、建功航天的感人故事。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泉”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历史陈列馆内一块块奖牌、一张张证书记载着晋西北航天人在创新征程中的辉煌,1000余项创新成果是他们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

发射场信息化改造,中心相继运用数百余项科技创新成果。

对发射塔架及技术支持系统的4000多个岗位、数万台套设备,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武装,实现了“数据信息网络化、指挥监控可视化、信息传输宽带化、试验决策智能化”。

短周期发射能力建设,中心创新采用并行与串行结合、测控联调与产品测试协同等办法,优化试验流程,从组织模式到关键技术几十项创新成果托起神箭巡天。

从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再到第一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55年风云路,不仅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创新史。

中心广大科技人员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目标,大力加强以发射条件、科学技术、人才队伍、试验质量等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广泛开展航天技术研究与试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和科研试验技术难题,取得了千余项科技创新成果。

目前,已具备运用多种模式发射多类型号、多个射向火箭卫星的能力,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了每年执行几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30次以上的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跨越提升。

55年来,晋西北太卫人牢记习主席“建设航天强国”的殷切嘱托,以发展引领创新、需求牵引创新、任务推动创新、问题倒逼创新,在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征程中,砥砺前行。(我们的太空)


  • 最新资讯
  • 为什么中国脑梗越来越多?离不开这3个祸根,你可能也中招了
  • 我科学家揭示跨脑半球神经连接一项重要功能
  •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获突破
  • 你的手机电池可能正在“漏气”,难怪越来越不耐用
  • 科学家用AI翻译动物对话,发现人类语言并不独特
  • “秋天的10度”为什么比“春天的10度”更冷?
  • 摧毁人际关系的 1 个习惯,很多人都在无意识做
  • 这 3 类食物很多人天天吃!研究发现: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