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穴双株”智慧高产密植模式 在巴彦淖尔农高区试验初获成功
 作者: 2024/09/20 03:49 0收藏

创新内蒙古 

图片

图片图片


“一穴双株”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在河套灌区推广十年来,受品种、气候、地力和种植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增产效果一直不明显,得不到农技部门和农民的认可,推广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今年以来,由我区企业牵头,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彦淖尔市农科所等区内外10家科研单位联合实施的“河套灌区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巴彦淖尔农高区主攻玉米“一穴双株”智慧高产密植模式试验并初获成功。

图片

项目以“一穴双株”为主要种植模式,选用适宜临河地区生长的玉米主栽品种,聚焦“一穴双株”种植技术在河套灌区推广过程中出现的“苗势不一致,大小苗率高”、“有效棒少、空棒率高”、“植株韧性差、易倒伏”等问题,依托“四维一体”智慧农田监测网络,先后积累当地气象、土壤、灌溉、作物等关键数据100余万组,优化作物生长模型1套,经智慧专家系统科学分析,找到了“土壤有机碳缺乏、碳氮比失调”“水肥投入不合理”“化控时机把控不足”等诸多导致“一穴双株”推广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引进我国南方优质新型碳源肥料—糖蜜肥开展“南碳北调”农田增碳工程,同时集成“精量导航机播”“分段实施化控”“少量多次施肥”“空天地一体化监控”以及智能高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和全程智能化管护等关键技术,通过加强苗期控旺和田间管理,促使玉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有效控制了种植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图片

截至9月上旬,项目区近70亩试验田玉米长势良好,即将进入断浆期,在播种期较当地晚半月的不利条件下,试验田实现亩保苗数达到7600株(小苗约10%),较常规玉米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增加了68%;平均单棒籽粒重约250克(含水率22%),较常规玉米单棒籽粒重约350克(含水率25%),降低了28%;单株生物量达到950克(全株鲜重),较常规玉米单株生物量1350克,降低了30%;但由于群体密度大,一穴双株仍可较常规玉米整体增产20%左右,表现显著优于往年。

图片
图片

同时,项目还积极推动产学研模式创新,在临河农场建设了“智慧农业单产提升”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参与项目的专家教授和企业科研人员能够长期驻扎在生产一线,与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同吃住、同劳动、同研究、同谋划”,面对面提供科技服务,手把手教农民生产,心贴心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挥了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群众的最大效能。

该模式的试验成功,为河套灌区推广玉米“一穴双株”技术提供了新路径,对自治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单产提升工程具有示范作用。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综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 最新资讯
  • HALAL国际认证让农高区产品有了“国际范儿”
  • 贺伟华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调研
  • 一图读懂 | 2022—2024年,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这样建
  •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大数据平台 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 成交金额3200万美元!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企业进博会上收获满满
  • 第七届进博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企业成功签约
  •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公众号创刊寄语
  •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首次亮相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