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河套水利智慧和力量
 作者: 2024/11/19 05:28 0收藏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

图片

图片

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
贡献河套水利智慧和力量

□刘永河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河套灌区灌溉工程的“值得”,不仅仅体现在其物化功能上,同时也体现在引黄灌溉治水过程中凝聚起的“同根同源”“自强不息”的民族共识和不畏艰辛、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由此构成了河套文化的鲜明特征。


河套水利文化的特征


以最具代表性的河套灌区为载体,河套水利行业员工,参与过河套灌区水利建设的各级干部群众,热心于河套水利文化的专家、学者,开展了为期近十年的广泛、深入讨论,初步形成了“科学创新、吃苦耐劳、务实奉献、睿智豁达”的河套水利文化理念,即河套水利人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创新”是河套灌区发展的根本动力。秦汉时期的牛耕技术应用,使得河套灌区农业蓬勃发展;晚清是河套灌区突飞猛进的发展期,根本原因是以王同春为代表的地商发明了土法测量技术;民国时期,“三晋名士”冯曦编著的《包西水利辑要》”,开启了大型灌区系统管理的序幕;以王文璟为代表的水利科技人员发明了“草闸”技术,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人为管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一首制”引水规划的落地,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的跨越;通过灌区排水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实现了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的跨越;通过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的跨越。


“吃苦耐劳”是河套灌区普遍认同的审美取向。在开挖总干渠、总排干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各民族人民积极奋战在一线。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展示的各个时期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以物化形式再现了男女老少齐参战,全民大战总排干的动人故事。


“务实奉献”是河套灌区坚守的价值标准。王同春个人投入巨资开挖了5条干渠;杨米仓、杨满仓、杨茂林、杨春林两代四人献身于杨家河开挖,接续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来自清华、北大等著名院校的学子,扎根基层水利单位。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使全社会对水利事业、水利人肃然起敬,让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一个水利人的心田。


“睿智豁达”是河套水利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河套水利人的睿智,主要表现在大智若愚,深谋远虑,利用一切资源办成、办好水利事业。如王同春在开挖义和渠时,先高价购买了濒临倒闭的“隆兴昌”商号,再义务筹建五原县城,之后才开挖义和渠。通过义和渠从黄河漂流运回自宁夏采购的椽檩、木材(当时河套很少栽树)及义和渠沿途建造的砖窑烧制的砖瓦用于建造五原县衙。县衙建成促进隆兴昌集镇商贸繁荣,激活了“隆兴昌”商号,最后通过商贸的收益反哺水利,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体系。还比如河套灌区水利规划与实践采取了这样的科学路径:从“连环渠”开挖构想,到“四首制”过渡,再到“一首制”跨越。这些成功案例,无不闪烁着河套水利人的智慧光芒。河套水利人的豁达,主要表现在河套水利人守得住清贫,受得了委屈,筑得牢梦想。正是这样的文化理念,造就了河套水利人爱国、忠诚、敬业、奉献的坚强信念,谱写了“总想干、总在干、总能干、总干成、总干好”的动人篇章。


讲好河套水利文化故事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是内蒙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提升内蒙古正面形象的有力抓手。河套文化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彰显其行业特色鲜明的文化魅力,着力讲好各族群众共同投身水利发展建设的生动故事,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河套水利人的智慧和力量。


水利是技术构成较高的行业,一定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是水利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弘扬河套水利文化的实践中,首先要通过解析、宣传引黄治水先进技术,体现河套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议组织力量编写《河套引黄治水技术简史》,介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水利技术引进、创新与应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解析其科学原理和历史贡献。要大力普及水利科学技术,让广大群众广泛了解黄河内蒙古流域水利工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让河套文化焕发出智慧光芒。


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与生活环境。通过水利景观建设与开发利用,讲好水利工程背后的故事,成为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途径。建议整合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资源,成立水利景区联盟,开辟水利旅游产业,统一编写高质量的导游解说词,宣讲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展示水利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和重要意义。重点讲好在黄河流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总干渠、总排干和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红圪卜扬水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及其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二黄河水利风景区”入选“水美中国”首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河套灌区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成功经验和文化成就,向国内和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在漫长的引黄治水历史过程中,河套水利人创制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既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与便利,也承载了内蒙古黄河流域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信息,体现了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是河套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议整理、编写《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利工具录》,抢救性地收集、修复具有文化价值的水利工具,开辟展陈场所。大力推广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利用工程建设、生产运行遗留下来的废旧材料、退役设备和工具,经过创意加工,转化为雕塑艺术品和水利景观的成功实践。


河套地区是引黄治水的主战场,拥有大量水利文化遗存和水利工程遗迹及水利文物,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建议抓住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遇,组织好内蒙古水利文物大起底活动,做好文物收集与鉴定,开展文物保护与水利文化研究,挖掘水利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寻求和总结河套文化的发展规律。切实发挥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重要阵地的功能,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展陈技术、学术研究和文创产品开发能力,弘扬河套文化。


(作者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退休干部、水利正高级工程师)

图片
















  • 最新资讯
  • 内蒙古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河套灌区复兴灌域渠系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 理论丨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河套水利智慧和力量
  • 喜报 | 我市两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自治区水利建设工程工地标准化建设
  • 李强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扎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 李强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扎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 《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李国英部长署名文章:新时代治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
  • 巴彦淖尔水利知识点(128)乌兰分干渠
  • 巴彦淖尔水利每周动态(11月2日-11月8日)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