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盐碱地改良纪实
 作者: 2017/12/05 10:28 0收藏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改良前

  第一年

第三年

改良后的土地葵花生长茂盛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曾经的五原县,盐碱地让当地农民无奈感叹。

  为了有效提升地力,回应广大农民的增收期盼,五原县从2009年起致力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试验至今,累计推广以脱硫石膏为主的综合改良技术11.5万亩,向日葵平均每亩增产35.2公斤,亩效益提高171.4元,总增效益1971.1万元。

  打破旧观念,盐碱地改良初见成效

  五原县拥有耕地230.5万亩,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占53.4%。由于盐分含量较高,抑制作物生长,一般作物很难捉苗,只能种植向日葵,产量较低,人均土地的一半受盐碱危害,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老百姓以大水漫灌压盐,结果造成用水量越来越大,水费飙升,而盐分也是越压越大。盐碱地改良问题严重困扰着农民,也考验着致力于盐碱地改良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

  2009年,五原县农业技术部门科研人员在中科院院士指导带领下,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向盐碱地宣战。

  盐碱地成因十分复杂,盐分的运行规律极难总结,科研经费有限,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再加上当地农民的怀疑和不配合,使盐碱地改良工作难上加难。

  70多岁的王文兵大爷看到农业科技人员每天在盐碱地上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奇地问:“娃娃们,你们这是做甚了?”“我在这活了70多年,人们在盐碱地上想尽办法,也没见逮住几棵苗,快不要瞎费功夫了!”

  农民的质疑没有让科技人员却步,反而激起了他们战胜盐碱地的斗志。盐碱地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地方,农业科技人员与中科院教授一起早出晚归,尝盐碱,连着几天腹泻不止,搞田间试验,被蚊虫叮咬得满脸疙瘩,但大家有苦不言、痴心不改。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做了大量的盐碱地的改良试验示范工作,采集了大量数据,开展了一轮又一轮面向农民的宣传培训,在五原县的盐碱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和美好的青春。项目实施期间,专家顾问魏由庆常驻五原县指导,仅一年时间就在20余亩盐碱地上取样4000多个,化验16000余次。

  至2013年,盐碱地改良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改良盐碱地的行动中来。

  引入新技术,掀起盐碱地改良热潮

  五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在河套灌区,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是“上膜下秸”控盐抑盐模式,体现有盐无害的理念。测产结果显示: 该模式在中度以上盐碱地效果更明显。与农民传统耕作措施相比,保苗率提高8%、葵盘直径增加2厘米、亩产量增加9.8%。

  从2012年开始,先后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工作站、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到五原县开展盐碱土改良及修复集成技术研究。

  通过每年观察盐碱地脱盐效果、向日葵保苗率、死苗率、产量,并逐年补施石膏量,2014年,项目区向日葵保苗率均在80%以上、产量150公斤以上,将项目区由盐碱危害造成的中低产田变为中高产田,盐荒地变成可耕地。使耕层土壤ph值降低1~1.5;碱化度降低30%以上,盐分减少0.2~0.5个百分点,保苗率提高30%~50%,增产30%以上,产值提高300元/亩以上。成功研究出改良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使用脱硫石膏、有机肥、风积沙等合理用量。

  五原县采取的主要推广方法是多点建立示范园区,2016年每个乡镇建立1~2个盐碱地改良示范园区,共建11个,每个园区面积为500~1000亩,全部建在每个乡镇盐碱地分布集中、灌排配套、交通便利的区域。园区建立后,有关部门组织农民观摩学习,每一次观摩学习都有农民流连于试验田间,惊叹农业科技的魅力,也有的围在技术人员周围不停发问,将疑虑和盘托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搞推广示范时,村民们心存疑虑,只有心动不见行动。银定图镇宏胜村的村民积极性却很高,他们在没有项目支持的情况下,自发拉运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一个组拉了10000多吨!当地村民说“我们这是学习天吉泰推广的经验技术呢”!天吉泰镇立刻组织该镇100多人到银定图镇宏丰村观摩。一时间,出现了争抢拉运脱硫石膏的现象。2015年冬季,该镇又为村民免费提供2.4万吨磷石膏,着实让项目区外的村民羡慕不已。行驶在乡间道路上,到处是“白茫茫”的脱硫石膏堆,只是此时的“白茫茫”带给农民的更多是希望。

  观摩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农民积极性相当高。在园区选址时各乡镇争先恐后“争取项目”;在划分园区范围时,紧埃园区周围的和盐碱地面积较多的农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拉运脱硫石膏,哪怕自己出钱购买也愿意。但是项目资金是有限的,没争取上的,有的跑到市推广中心要项目,有的则自己拉运,全县上下掀起主动投资投劳改良盐碱地的热潮。

  实施好项目,让盐碱地变成高产田

  五原县复兴镇民生村村民张海军站在改良后的盐碱地成片浓绿的葵花林里,刚冒出个头顶。捧着硕大的丰收在望的葵盘,他按捺不住心底的喜悦,底气十足地说:“这条子地是我的,过去是鳖酱地(盐碱地),逮不住苗,每年不但没收益还贴点籽种、化肥,今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我们村进行盐碱地改良示范,往地里倒脱硫石膏、磷石膏、腐殖酸、羊粪、秸秆等改良剂,土壤明显改善了,按现在的长势,每亩打四五百斤没问题。” 张海军试验面积40亩,属重度盐碱地,位于 “紫阳圪卜”试验区内。采用脱硫石膏+有机肥+机械深松综合技术,改良三年后,向日葵保苗率由30%逐年提高到80%以上,产量由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300元以上。

  胜丰镇美丰村三组农民张金柱所在的示范区俗名叫“碱圪梁”,在这里他有改良中度盐碱地10亩,采用“上膜下秸”技术模式,每亩增产35公斤、增收200元。

  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是自治区贫困村,该村五组农民祁五因盐碱地致贫。在盐碱地改良项目中,他有试验面积7.6亩。通过采取脱硫石膏+有机肥+风积沙+机械深松综合技术,改良两年后,实现荒地变良田,向日葵亩产量75公斤以上,亩增收150元以上。

  8年来,五原县始终以项目为载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捆绑整合使用,千方百计致力提升耕地质量,实施改盐增草(饲)项目工程。如秸秆腐熟还田项目、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使用有机肥等。五原盐碱地改良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2014~2015年,争取到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土壤深松联合整地项目50000亩及配套机械,项目资金57.5万元。2015年,争取到了市本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2016年继续实施;申报市科技局的《脱硫石膏副产物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指标体系建立》项目资金20万元,2016年底完成。2016年,由县农牧业局争取,与国土资源局共同实施改盐增草(饲)项目7200亩,项目资金约600万元,要求各乡镇农场至少建立一个专项观摩示范片。该项目的实施,为五原县改盐增草(饲)项目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 最新资讯
  • 试论巴彦淖尔人文精神特质
  • 致敬“最可爱的人”刘光子!
  • 河套二十风味
  • 巴彦淖尔旅游十大景点
  • 巴彦淖尔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视频
  • 9.4亿亩!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