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巴彦淖尔市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7万亩
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276万只
“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到355个
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达280家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
对乌梁素海实施了生态补水等综合治理工程
湖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水质开始好转
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五类标准
局部区域水质达到四类标准
乌兰布和沙漠已进驻企业130家
初步形成了集光伏发电、沙产业、现代农牧业、生态旅游
为一体的光伏治沙基地
截至2016年底
巴彦淖尔市风光电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79.65万千瓦
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64%
今年1-10月份,甘其毛都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587万吨,同比增长55.4%
临河区浩彤高科技温室大棚
乌梁素海
河套番茄
五原县山路公司光伏项目区
绿色河套
“塞上江南”织锦绣,绿色发展最铿锵。
冬日的巴彦淖尔,虽然少了几抹绿色,但是,深深扎根在170万各族儿女心中的“绿色”主色调,正在这个寒冬中迸发:10月13日,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绿色发展及山水林田湖草沙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名单,举全市之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系列项目;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与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三聚环保公司座谈、签约,共商绿色发展、融合共赢大计;11月23日,巴彦淖尔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标志着巴彦淖尔在推进绿色发展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巴彦淖尔有平原、草原、湖泊、山脉、森林、沙漠,1100多万亩水浇地、500多万亩乌兰布和沙漠、300多个自然湖泊,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巴彦淖尔市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要求,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谋划和推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整体保护等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区治理、盐碱地改良、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口岸发展等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探索形成巴彦淖尔全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
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让农畜产品卖上好价钱,让河套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的果蔬交易市场,村民王利东正在向货主交售西红柿。在绿色产业联盟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王利东今年建了5亩大棚。他高兴地说:“咱们种的东西好,供不应求。头一茬是香瓜,一亩地毛收入一万出头。这第二茬种的西红柿,销路也不差”。
巴彦淖尔最大的优势是绿色农牧业资源,河套平原1100多万亩优质耕地,水土光热组合优势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今年以来,该市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作为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用系统化的思维把一二三产业联起来做,抓好现代农牧业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电商物流、农田建设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7万亩,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276万只,累计建成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748处,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86.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2%。“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到355个,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达28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河套番茄、河套葵花籽等名优特绿色农畜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8年居全区首位。
市委书记常志刚指出,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绿色资源是巴彦淖尔最大的优势,是根本命脉所在,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好底色和优势。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牧区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打响河套地域品牌,制定质量标准,推进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科技服务保障,做大电商物流,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真正让农牧业强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农牧民富起来。
全面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依然清晰地记得,前段时间候鸟迁徙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成群的鸟儿戏水觅食、自由飞翔,蓝天碧水之间展开一幅百鸟争鸣的和谐画卷。马海明介绍,海面及周边地区共发现鸟类2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今年还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珍禽白枕鹤在水域周边停留、休养。
乌梁素海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多种原因,湖区内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国家、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巴彦淖尔市实施了生态补水、加强污水处理、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工程,湖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水质开始好转,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但是距离生态恢复的目标任重道远。
下一步,巴彦淖尔将邀请国家顶级专家前来开展专项调研,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人才,全面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全方位推动乌兰布和沙区开发治理,努力实现生态与生计双赢、治沙与致富双赢
这段时间,磴口县华盛绿能光伏科技园区内豆角喜获丰收,这是该园区实施沙地改耕地以来收获的第一批豆角。去年企业在乌兰布和沙区投资建设了光伏农业大棚500亩,并通过改良土壤,种植了豆角、芦笋、菊花等20多种作物。在改良土壤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企业还在大棚的棚顶架设了太阳能发电组件进行光伏发电,目前已建成30兆瓦太阳能电站。同时配套建设玻璃温室,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光伏发电、现代农牧业、沙草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沙漠治理模式。
今年秋天,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仁创科技千亩有机水稻基地喜获丰收,首季沙漠水稻亩产超过900斤。基地负责人杨国山手捧着沉甸甸的稻谷高兴地说:“我们这是沙漠有机水稻,每斤起码能卖到20多块钱,再加上鱼蟹、鸡鸭等立体养殖收入,整个基地第一年收入预计在900万元左右。今后我们将在光伏水稻、有机大米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领域持续发力,为产业治沙探索一条新路。”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多万亩,东北部伸入巴彦淖尔市境内约506万亩。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按照“积极预防、优先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对乌兰布和沙区进行了科学保护和开发。目前,沙区已进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了集光伏发电、沙产业、现代农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光伏治沙基地,沙漠绿色有机作物扩展到17个品种,其开发规划正式列入国家21世纪优先发展项目。
巴彦淖尔市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沙漠资源,启动了乌兰布和沙区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将按照“产业治沙”的总体思路,让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全力做好规划统筹、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科技支撑等工作。
全力推进484万亩盐碱地改良,让盐碱地变良田,实现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效增收
五原县天吉泰镇景阳林村村民沈占荣,家里有20多亩盐碱地,尽管辛苦耕种,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收成。2015年,五原县在景阳林村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改造,今年他家种植的葵花每亩能产500多斤。沈占荣高兴地说道:“经过改造,以前很差的地,现在和别村的好地收成差不多了。”
巴彦淖尔市有盐碱地484万亩,在全市7个旗县区均有分布,占总耕地面积45.1%。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牧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技术攻关,研究集成3套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模式,全市累计改良盐碱地12万亩,效果良好。
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巴彦淖尔市“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自治区向国务院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该工程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交大会申请立项支持。李克强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来巴彦淖尔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的实施,将显著增加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增效,有效增强地表植物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对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坚持“积极争取、不等不靠、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高标准示范区建设,聘请知名专家团队制定改良方案,确保盐碱地改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加大与国家和自治区对接力度,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推动盐碱地改良工程顺利实施。
全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输出示范基地,高效集约推进风光同步共建、多能互补开发进程,支撑巴彦淖尔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温室大棚和农家屋顶上,光伏发电“方阵”整齐排列,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苍茫辽阔的乌拉特草原上,高高矗立的洁白风塔,在落日余晖下随风转动……一幅新能源“风光无限”的壮丽画卷正在巴彦淖尔徐徐展开。
巴彦淖尔境内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全市风功能资源总储量1亿千万,有效风时在2800小时以上;太阳能年日照数3100小时,7个旗县区均具备开发建设光伏发电的条件。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已形成以风电为主、光伏发电为重要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16年底,风光电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79.6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4%。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施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外送消纳新能源电力等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全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输出示范基地。
全面加强甘其毛都口岸建设,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打造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今年1-10月份,甘其毛都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587万吨,同比增长55.4%。其中,进口煤炭1508万吨,同比增长61.5%;口岸完成贸易额153.6亿元,同比增长57.03%。
巴彦淖尔市有369公里的中蒙边境线,甘其毛都口岸是国家一级口岸和自治区四大口岸之一,是连接蒙古国“草原之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是内蒙古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是全国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通关25年来,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亿吨,实现贸易总额950亿元;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了口岸联检大楼、“五出五进”货运通道、通关服务中心等设施。目前口岸年通过能力达3000万吨,仓储能力达2000万吨。
巴彦淖尔市具备得天独厚的境外资源落地加工优势,近年来建设了口岸加工园区,引进了神华等国内知名企业,形成了新型煤化工、新材料、冶炼等产业,已具备2270万吨洗煤、120万吨焦化、12万吨甲醇、3500吨石墨的生产能力。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以推进甘其毛都口岸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口岸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动互市贸易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蒙古国在能源、矿业、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对外贸易,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巴彦淖尔市打造成为集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跨境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口岸城市。
塞上江南展新姿,绿色崛起正当时。当前,巴彦淖尔全市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力以赴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巴彦淖尔阔步前行。(记者 韩继旺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 何涛 呼布庆)
(本版图片由巴彦淖尔日报记者高晓龙提供)
试论巴彦淖尔人文精神特质
致敬“最可爱的人”刘光子!
河套二十风味
巴彦淖尔旅游十大景点
巴彦淖尔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视频
9.4亿亩!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我市两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14 内蒙古科学技术厅 |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版权所有 蒙ICP备17002470号-1
Visitor:7065400 | 技术支持:0471-5262056 | 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