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部门合作 做优特色服务
——专访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见文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31日14:52分享到: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我国正北方,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乌兰察布市气象部门通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部门合作,在气象为农服务、旅游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嘉宾: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见文
采访: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美丽 通讯员康永志
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见文(左)接受采访。李根 摄影
建立特派员机制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有效供给
记者:近年来,乌兰察布农牧业产业立足资源优势, 形成了多种优势特色产业,这也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气象局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见文:近些年气象服务工作对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的过程中,气象部门依然存在服务对象定位不准,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服务手段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等诸多短板。如何依托自身科技优势精准发力,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增加服务的有效供给?
乌兰察布市气象局通过与地方科技部门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双向互派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乌兰察布市气象部门选派气象服务专家加入地方各级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为农服务一线,精准对接农牧业生产,用气象科技成果指导农牧业生产活动,为农牧业生产主体提供更为贴切的气象服务。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科技特派员的外延,选聘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加入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共同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以提升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能力。
2016年7月25日,气象科技特派员深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马铃薯种植基地指导农户生产。
这个工作机制的建立对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提供气象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大有益处。特别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派出去”,就是通过选派具有一定的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的专家,深入到一线,主动融入农牧业生产活动,使气象为农服务精准发力;“请进来”,就是要把农牧、科技、水利、民政、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专家请进气象科技特派员队伍,虚心接受指导。同时,为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不畅通问题,气象部门在乌兰察布科技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增设了“农牧业气象与科技”板块,实现了气象服务线上与线下双向服务,有利于政府、部门、农牧民对气象服务的关注,有利于广泛了解社会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和建议,达到气象为农服务有的放矢之目的。目前,全市气象部门有17名业务骨干被聘为地方科技特派员,气象部门聘任外部门气象服务专家34名。
气象为“旅游+”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保障
记者:乌兰察布是旅游度假胜地,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0多个,2014年,乌兰察布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气象部门为乌兰察布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撑?
刘见文:发展旅游产业,气象服务是推手和保障。旅游和天气、气候关系密切。按照国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乌兰察布市委推进“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在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和旅游局合作成功组织申报“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后,气象和旅游两部门再次开展深层次合作,力求通过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助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2017年盛夏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黄花沟风景区。薛瑞平 摄影
同时,乌兰察布市气象局以开展旅游气象服务作为带动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部门间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有力地推进了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
2016年,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和旅游局共同编撰完成《关于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助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包括4A级景区防雷工程、旅游气候资源评估、雷电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多要素旅游气象观测站建设、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数字高清虚拟演播室升级改造、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建设、旋翼电动无人机建设等八大项目工程。该调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得到乌兰察布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均要求加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017年1月3日,乌兰察布市旅游气象服务论证会现场。
事实证明,在乌兰察布气象与相关部门深度合作中,旅游气象服务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气象与环保部门合作,每年联合撰写《乌兰察布市空气质量评估报告》,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突出乌兰察布市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提升公认度,对于满足公众对“好空气游、负氧离子游、躲霾游、洗肺之旅”等养生旅游需求,吸引国内外游客,打造“气候宜居、养生福地”乌兰察布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气象与民政部门深入合作,每年联合撰写《乌兰察布市旅游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充分研究致灾的条件和判别标准,完成4A级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制图,并确定风险转化为灾害的阈值,为旅游管理和服务部门安排适度客流量、建立避险措施和设立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支撑。又例如,气象与旅游部门深入合作,联合撰写《乌兰察布市4A级景区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报告》,针对4A级景区的旅游特色,评估各景区不同时间段的气候适宜度,给出最佳旅游时间段,并为开发利用乌兰察布市特殊类型气候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挖掘地方优势 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据统计,北京市场70%的马铃薯来自乌兰察布,另外乌兰察布冷凉蔬菜和肉乳类产品在北京也占有不少份额,该地的气象条件和气象服务是怎样的?
刘见文:乌兰察布地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产业迅速兴起,种植面积100万亩。
2017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菠菜。薛瑞平 摄影
围绕乌兰察布市努力打造面向首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战略的服务需求,气象与农牧部门深入合作,正在联合编撰《乌兰察布市绿色食品气候资源论证报告》,该报告将围绕气候条件、水质条件等多个指标,论证乌兰察布非常适宜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该评估报告,将切实提升人们对乌兰察布绿色食品的认可度,也将为游在乌兰察布、吃在乌兰察布提供论证支持。
记者:在乌兰察布,随处可见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针对这些新能源产业,气象部门有何举措?
刘见文:乌兰察布境内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围绕乌兰察布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战略,市气象局主动加强与市发改委合作,积极参与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建设论证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乌兰察布风能资源潜力评估报告》,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风电资源现状,完成全市风能资源储量评估,并就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义。下一步,气象与发改委两部门将共同编撰《乌兰察布太阳能能资源潜力评估报告》,将对全市太阳能资源储量、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科学论证评估。此外,气象与发改委还将规划建设乌兰察布市太阳辐射专业观测网,开展高质量、高密度、多要素的太阳能观测,开发精细化太阳能资源评估服务系统。
另外,围绕乌兰察布生态立市战略需求,气象与农牧部门每年联合制作《乌兰察布草原生态评估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政策提供科学决策参考。近几年来,乌兰察布市气象部门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岱海湖萎缩原因分析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建议》《关于加快乌兰察布市人工影响天气建设的专题报告》等十余份关于生态治理调研告报,为促进“引黄济岱”工程、“环岱海人工增雨项目”等多个生态项目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