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18年农牧业重点推广技术
 作者: 2018/07/27 06:33 0收藏

 来源: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科技教育科

 

 种植业重点推广二十四项适用技术

1.春小麦两改三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一是改常规施肥为施用缓控释肥;二是改小麦生长期只用杀虫剂为使用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防治干热风危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2.春小麦麦后复种

麦后复种小秋菜:穴播;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条播或撒播;麦后复种绿肥、饲草:条播或撒播;7月28日之前播种完成。

3.玉米“一穴双株”绿色增产栽培技术

使用匀苗壮杆剂和匀穗壮杆剂调节玉米均衡生长,用一穴双株专用播种机一穴播两粒,提高种植密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玉米三优两增全程社会化高效栽培技术

此项技术通过“优化土壤环境、优化水肥管理、优化耐密品种”;达到“增加密度、增加产量”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以往种植模式中存在的水肥利用不充分、温度适宜性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可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整株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选用优质粮饲通用品种、合理密植、绿色防控、适时收获、青贮,达到整株青贮高效栽培的效果。

6.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

小麦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套种向日葵选用生育期100天左右的通过包衣的杂交向日葵品种,种植模式10.9尺(3.63米)机收带型,小麦每带宽6尺(2米),向日葵每带宽4.9尺(1.63米)。葵花距小麦间距0.8尺,食葵株距1尺,亩留苗2224株。

7.地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栽培技术

在第一年覆膜玉米收获后,不进行翻耕,秋冬田间保护好地膜,第二年利用上一年玉米田未完全利用的肥料,第二年向日葵不施种肥,在旧膜上直接种植向日葵。按播种密度和播种方法人工直接点播,播后覆土。

8.向日葵“6推1防”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6推:1是推广杂交向日葵优质品种,2是推广向日葵播前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技术,3是推广向日葵缓控释等新型肥料,4是推广向日葵降解膜栽培技术及残膜回收技术,5是推广向日葵水肥一体化技术,6是推广向日葵插盘晾晒收获技术,1防:推广向日葵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技术。

9.向日葵套种葫芦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550厘米机收带型,葫芦播种三膜,带宽320厘米,株距38厘米,亩留苗1800—2000株;向日葵播种两膜,带宽230厘米,株距48厘米,亩留苗1100株左右;480厘米机收带型,葫芦播种二膜,带宽240厘米,株距29.7厘米(9寸),亩留苗1851株;向日葵播种两膜,带宽240厘米,株距29.7厘米(9寸),亩留苗1851株左右。

10.向日葵扩行降密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为了提升我市向日葵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针对我市向日葵生产中密度过大,商品性不高等问题,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合理扩大株行距。向日葵大行距为1米-1.1米之间,小行行距为0.4米,株距0.46米-0.50米之间,密度为1600-1800株/亩,较常规种植亩降密度600-800株/亩。

11.五提五增两防控技术

穴盘育苗、嫁接育苗提高秧苗质量、抗性,高垄栽培提高地温、熊蜂授粉提高授粉率、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增施腐熟有机肥、生物菌肥、二氧化碳,增加光照强度(PO膜、EVA复合膜),增加保温性能(防寒沟、后墙保温板);膜下暗灌、滴灌控制棚室湿度,防虫网、黄蓝板、生物农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

12.塑料大棚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春提早种植薄皮甜瓜、西兰花,3月初温室育苗,4月初定植于塑料大棚,6月初拉秧;秋延后种植西红柿、辣椒、西兰花、薄皮甜瓜、厚皮甜瓜,5月中下旬育苗,6月中下旬定植于塑料大棚,11月初拉秧。

13.早春茬薄皮甜瓜四膜覆盖栽培技术

四膜覆盖即棚外膜+棚内膜+小拱膜+地膜,一般3月中下旬进行定植,提前做好覆膜、整地、育苗等事宜,品种推荐月阳瑞香;大小垄种植,分4次灌水,即定植水、缓苗水、花前水、和膨瓜水;采用三蔓整枝,外销商品瓜应在八九成熟时采收。

14.控肥增效集成技术

一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培肥地力;二是通过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改变施肥结构;三是通过测土施肥优化施肥结构;四是通过使用缓控释、复合肥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15.“五位一体”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

施用脱硫石膏,通过化学反应,将碱代换成盐,改碱排盐;增施有机肥,提高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肥力水平;掺沙降容,增加土壤疏松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施用改良剂,活化土壤;种植耐盐作物增加农民效益。

16.“上膜下秸”阻盐改良技术

在盐碱地中埋设粉碎后的秸秆,形成秸秆隔盐层,地表覆盖地膜,控盐抑盐效果突出。

17.“暗管排盐”改良技术

采用PVC管打孔后包裹滤料,以一定倾斜度埋于地下1.2-1.8米处,由于暗管埋于盐碱土层下,地表灌水后将盐碱由暗管排出,阻隔地下水上升,可有效治理盐碱地。

18.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集覆膜、灌溉与施肥为一体,可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供根系吸收,具有增产、增效、增温、节水、节地、节肥、节工、提质的优点。

19.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有效杜绝秸秆焚烧,同时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20.耕地机械深松旋耕技术

通过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整地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

21.向日葵螟“1+3”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向日葵螟在巴彦淖尔市一年发生2代,世代分明且整齐,无世代重叠现象。短日期杂交花葵播种期安排在5月25日~6月10日,能够避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向日葵螟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

(2)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控。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预测成虫发生盛期和产卵盛期,确定最佳的赤眼蜂释放时期,保证蜂卵相遇,提高寄生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在向日葵筒状小花50%开花后为释放赤眼蜂最佳时期。放置位置在葵盘下面1~2片叶子的背面,放蜂量为3万头/亩左右。

(3)性引诱剂诱杀。5月初开始挂置性引诱剂诱捕器,每亩放置1~2套诱捕器。

(4)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主要是利用葵螟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成虫。5月初开始挂置频振式杀虫灯,每50亩一盏灯,灯间距离180~200米,离地面高度1.5~1.8米,呈棋盘式分布。

22.向日葵黄萎病“三结合”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科学选用抗耐品种。

(2)适期晚播。将播种时期调整在5月25日~6月10日,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生物防控。选用向日葵专用抗重茬菌剂防控向日葵黄萎病,制剂与化肥混合均匀一起施入土中。根据上年发生程度使用3~6公斤/亩。

23.玉米红蜘蛛 “三防两治”绿色防控技术

(1)栽培预防。秋季深翻灌水、轮作及间作、清除田边杂草。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玉米红蜘蛛初发期灌水,提高田间湿度,降低田间温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2)生物防控。在玉米红蜘蛛预发生时人工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控。

(3) 选用生物源农药预防。在作物苗期施用生物源农药藜芦碱等,进行提前预防。

(4) 长效型农药防治。玉米红蜘蛛点片发生阶段,使用螺螨酯、四螨嗪、螺虫乙酯等高效低毒残效期较长的杀螨剂喷雾进防治,可控制红蜘蛛50天左右。

(5)熏蒸防治。玉米红蜘蛛发生严重时,利用明沙作为载体,拌施敌敌畏和甲拌.辛,另外加入适量的柴油提高药物粘合和增加其挥发速率提高防效,之后用塑料袋封好待用。施用时间为早晨4、5点左右,施药注意安全,逆着作业方向走。

24.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融合“四优一控”技术模式

(1)蜜蜂授粉“四优”技术

蜜蜂授粉“四优”技术即优化蜂种、优化密度、优化摆放、优化管护。①优化蜂种:主要选用意大利蜜蜂等西方蜜蜂蜂种。②优化密度:每5~10亩1箱,以20箱为一个授粉点。③优化摆放:蜜蜂在向日葵开花10%之前入场,蜂场与授粉田间距离小于100米,根据田间地形选择单箱排列、多箱排列、圆形或U型排列,巢门背风、向阳摆放。④优化管护:通过调整巢脾,强群补弱群,保持蜂多于脾,维持箱内温度稳定,保证蜂群能够正常繁殖;同时检查蜂群的蜂蜜情况,及时采收蜂蜜和花粉,防止蜂蜜压子脾,提高蜜蜂访花的积极性,消除分蜂热;作物授粉期间,保证蜂群具有干净充足的水源;初花期适当奖励饲喂,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

(2)病虫“一控”技术

“一控”技术即控药减害,在蜜蜂授粉期间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轻病虫害的危害,保障蜜蜂安全授粉的生态环境。

二、养殖业重点推广项适用技术

(一)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肉羊规模化养殖是指通过对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力诸多要素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在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养殖经营方式。

核心内容:

1.肉羊品种的选择。父本选择巴美肉羊、杜泊羊为主,母本选择寒羊杂二、三代为主。

2.标准化羊舍的建设。

3.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4.能繁母羊的饲养管理。

5.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6.羔羊的饲养管理。

7.肉羊高繁多胎技术的应用。

(二)肉羊快速育肥技术

肉羊的快速育肥技术就是应用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饲料及管理成本获得最快的增重速度,生产出优质的肥羔肉,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核心内容:

1.个体的选择。巴寒、杜寒优良杂交一代、二代杂交羔羊式架子羊。

2.自繁自育羔羊早期断奶。

3.育肥前期的饲养管理。

4.育肥中期的饲养管理。

5.育肥后期的饲养管理。

6.适时出栏。

  1. 生产性能测定,养殖效益的分析。

(三)奶牛增产配套技术

奶牛增产配套技术是指通过推广奶牛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综合增产配套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奶畜结构,提高能繁母牛和高产奶牛比重,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核心内容:

1.改良配种。

2.干乳期奶牛饲养管理。

3.泌乳期奶牛饲养管理。

4.育成奶牛饲养管理。

5.初产奶牛饲养管理。

6.犊牛饲养管理。

7.日粮搭配。

8.疫病防控、日常保健。

(四)二狼山白绒山羊增绒技术

绒山羊暖季人工促绒生长技术,是通过改造或新建专用棚圈,根据羊绒生长的光照要求,人为限制日照时间,来满足羊绒生长所需的光照环境,结合绒山羊耳根部埋植褪黑激素来增加绒产量。

核心内容:

1.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

2.光控技术利用。

3.日粮搭配。

4.生产性能测定。

(五)天然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

1.监测预警

在鼠虫害常发区、易发区,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对鼠虫害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从而对鼠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草原类型选择:根据主要的地貌单元和草原类型划定草原鼠虫害调查区域和调查路线。

(2)样地确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设样地。其中鼠害调查样地不少于20个,蝗虫调查样地不少于30个,其它害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虫卵调查:每年春季和秋冬季各调查一次。样地面积为1平方米。

(4)有效洞口数调查:每年春季和秋冬季各调查一次。样地面积为0.25-1公顷。

2.天然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

(一)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药品、制剂、天敌动物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

3.物理防治:利用器械、扑打等方式进行防治。

4.生态控制:利用围栏、补播等生态项目进行控制。

5.综合防治:综合利用以上各种技术进行防治。

(二)作业方式:

1、飞机防治:在发生面积较大、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利用飞机进行投药。

2、机械防治:在相对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区域利用大、中、小型投饵机、喷雾器进行投药。

3、人工防治:在地形复杂、面积较小,不利于飞机和机械作业的区域利用人工进行投药。

(六)优质牧草种植、生产、加工、利用技术

巴市地区推荐品种豆科牧草中苜一号、WL、美国巨人,禾本科牧草推荐苏丹草和高丹草。

(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重大动物疫病主要防治病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因其危害严重,要重点防控。着力强化四项防控技术措施。

1、强化免疫

(1)口蹄疫:奶牛一年免疫3次,分别是第一次3-4月,第二次7-8月,第三次11-12月;肉牛、羊、猪一年免疫2次,春秋防疫会战各免1次。

(2)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免疫2次,春秋两次防疫会战各免1次。

(3)布病:对存栏奶牛、肉牛、羊全部进行布病疫苗灌服免疫,一年一次。

(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年免疫3次,春秋防疫会战各免1次,7月份再强化免疫1次。

2、消毒灭源

(1)消毒方式:重点推广机械消毒。

(2)消毒范围:对饲养各种畜禽的圈舍、饲具、活动场地、环境进行彻底消毒,要重点抓好春秋防疫会战和7月份高温季节消毒工作。

3、适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是结合春秋季动物防疫大会战,采取入场进户方式对重大动物疫病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进行预警预报。

4、加强疫病监测

春秋动物防疫大会战后都要适时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进行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一年2次,春秋各一次。布病监测要根据人间布病网报信息,对布病患者饲养的羊和畜间流产严重的羊随时进行检测,实施溯源灭点,对检出的阳性羊全部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八)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其发病率达60%,病死率达50%。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主要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1、临床症状

(1)突然发病,体温达到40-42℃高峰。

(2)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

(3)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4)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2、疫情报告

(1)要全面开展小反刍兽疫流调和疫情排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或绵羊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各旗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现场诊断,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市、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3、预防免疫

对现有存栏羊全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射。

4、消毒灭源

对饲养羊的圈舍、饲具、场地、交通要道、养殖密集区要进行彻底消毒。

5、疫情处置

一旦传入疫情,要对确诊的病羊全部扑杀,并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范果断处置。

(九)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核心内容:“五化”标准养殖技术

1.品种良种化:选择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肉用种公牛杂交改良低产奶牛母牛或草原黄牛母牛,开展二、三元经济杂交生产。

2.生产设施化;3.饲养规范化;4.防疫制度化;5.粪污无害化。

(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1.品种良种化:选择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种作父本,开展外三元杂交或杂交改良当地母猪,生产瘦肉型商品猪。

2.生产设施化;3.饲养规范化;4.防疫制度化;5.粪污无害化。

三、农牧业机械化重点推广四项适用技术

(一)秸秆机械捡拾打捆技术

技术操作流程:

该机主要由捡拾机构、卷压滚筒机构、绕绳机构和放捆机构组成,与拖拉机配套使用,拖拉机通过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入到打捆机械,通过链轮、链条分别传动捡拾机构和卷压滚筒机构;使用拖拉机的液压输出接口控制油缸活塞伸缩,实现放捆作业,可自动完成农作物秸秆的捡拾、成型、打捆和放捆作业。

应用效果:

(1)适用于玉米秸秆、麦草、稻草、牧草等的挤压打捆,形成后的草捆体积小而紧凑,减少占地面积,便于运输。

(2)农作物秸秆捡拾打捆后内松外紧,透气性好,有利于长时间贮藏。

(3)形成的草捆内地膜、泥土等杂物较少,适合作为牲畜饲料等。

(二)秸秆还田机械技术

技术操作流程:

秸秆还田机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整地机械。使用时将机具与拖拉机悬挂机构挂接,拖拉机通过动力输出轴、万向节、传动箱、变速箱等将动力输出到还田机械,驱动刀轴旋转工作。刀轴锤片装配时均匀排列,高速旋转能基本将农作物秸秆打碎,并与土壤混合,起到还田的作用。

应用效果:

(1)一次性作业能实现作物根茬的秸秆还田、粉碎、镇压等作业,能够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增强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通过秸秆还田机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3)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省去了砍、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秸秆粉碎还田时,要及时旋耕覆盖,减少养分和水分损失,还要增施8-10kg速效氮肥,以加速秸秆腐烂和防止土壤贫瘠。连年进行秸秆机械还田的,要根据实情适时镇压,确保土壤具有一定的坚实度,保证秸秆和土壤充分接触,加速腐烂,以利于作物播种和苗期增长。

(三)4XLZ-6(4、8)型自走式葵花收获机械技术

技术操作流程:

该机采用电控和机械液压传动相结合,将向日葵收获、脱粒、清选分离、籽粒收藏、空盘收集、秸秆还田等多项作业一机一次完成,实现向日葵机械化收获的目的。

主要核心技术

(1)用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结合,将向日葵喂入链、喂入轮以及秸秆下拉摘盘,定、动刀割盘等一系列传动与向日葵田间生态现状及各种因素形成的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向日葵喂入割盘顺畅,不掉撒籽粒。

(2)采用各种保护装置和降低脱粒速度、减少线速度等措施实现向日葵籽粒顺利脱净并且不划伤表皮。

(3)采用筛选和风力清选相结合实现籽粒和杂质间最大干湿范围的理想分离。

(4)采用机械和风力相结合的原理,合理将籽粒进行升运。

(5)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最简化的空盘收集。

根据不同地域可选用不同型号机型,四行(两膜)、六行(三膜)、八行(四膜)三种机型,适用不同的向日葵品种和种植模式。巴彦淖尔市采用两膜四行机型,面积较大地块可使用三膜六行,即主推机型,具有规模经营的大地块大面积收获使用四膜八行机型。

应用效果:

该机生产效率为10~15亩/小时,平均每天可收获100~150亩,总损失率、含杂率≤5%,破损率≤3%,表皮划伤率≤4%,平均油耗成本为10元/亩,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合格,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收入。

(四)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技术操作流程:

1CM-4型刨根收膜机主要有起茬起膜装置、搂膜装置、输送装置及集装装置等构成。使用时将机具与拖拉机构挂接,配套动力为55-120马力,拖拉机通过动力输出驱动刀轴旋转工作。

双片切杆刀均匀排列,高速旋转,能将玉米、葵花秸秆均匀切段;刨根刀片,反向高速旋转,能将作物根茬抛离深土层,并与深层地膜集中收集到后方集装箱,可一次性完成作物秸秆的切段、根茬、残膜收集、抛离、整地等农田作业。

应用效果:

(1)该机传动平稳、结构合理、节能环保,起膜幅数为二幅膜,作业幅宽为2200mm,铲膜深度为15mm,作业效率为3-4.5亩/h,可有效对地膜、耕茬进行收集,拾净率较高,15mm表土层内残膜回收率为70%左右。

(2)残膜回收技术有效的对土地内残留的地膜进行了回收,降低了残膜对土地的污染,改善了农田生产环境和土壤生理特性,提高了土壤通透性和肥力,使农作物充分对水分和养分进行吸收,提升农作物产量。

四、水产养殖重点推广五项适用技术

(一)草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

2.池塘清整:冬季排干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3.鱼种放养4月中下旬,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4.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5.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9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中午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6.病害防治: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征发生。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碎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7.适时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4~10亩,平均水深1~1.5米,池底平坦少淤泥,排灌方便。

2.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要用铝皮、加厚簿膜或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材料埋入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

4.池塘清整消毒: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清塘以后的进水用60目规格的尼龙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5.种植水草: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

6.移植螺蛳: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200~3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

7.苗种放养:蟹种放养时间宜在当年的4月初,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500~7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20~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8.投饲管理池塘中培育有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可解决河蟹部分饲料来源,而大部分则依赖于人工投饲。

投饲总原则“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即在饲养前期(4~6月),以投喂颗饵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在饲养中期(7~8月),应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水草,大小麦、玉米等植物性的投喂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8月下旬~10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小量植物性饲料。饲养中后期每日2次,上午投总量30%,晚上投总量70%;精饲料与鲜活饲料隔日或隔餐交替投喂,均匀投在浅水区,坚持每日检查吃食情况,以全部吃完为宜,不过量投喂。

9.水质管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35~50厘米,前期偏肥,后期偏瘦。

10.病害防治蟹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 15—20d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

(三)湖泊鱼类增养殖技术要点

1.环境条件: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湖泊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361-2016标准。周边环境要求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

2.放养对象选择:放养对象应对饵料的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食物链短,个体大,经济价值高;鱼种容易获得,容易捕捞。放养对象主要有鲢、鳙、草鱼、鲤、鲫、团头鲂等经济鱼类。

3.鱼种放养:

(1)来源:具有苗种生产资质条件的生产单位。

(2)质量要求:放养的鲢、鳙、草鱼、鲤、鲫、团头鲂的鱼种应按照GB 11777、GB11778、GB11776、GB/T9956、GB/T 10030 执行,其它鱼类鱼种要求形态学、行为学健康,检验检疫合格.

(3)湖泊鱼种放养规格:鲢3.0~30.0 cm;鳙3.0~30.0 cm;草鱼10.0~25.0 cm;鲤3.0~20.0 cm;鲫3.0~10.0 cm;团头鲂3.0~20.0 cm。

(4)运输:夏花鱼种、春片或秋片鱼种采用活鱼车带水充氧运输。运输鱼箱内水温与放养水域温差不超过±3℃。

(5)放养时间:以春季和秋季水温稳定在7℃~10℃时放养为宜。

(6)放养地点:秋季应选择避风向阳处。春季应以中上游幼鱼索饵场为目标,选水质较肥的浅水区。应选择数处放养点,远离输水洞、溢洪道和泵站。选择无风天气,气温和水温稳定时放养。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

(7)放养密度:春片鱼种或秋片鱼种,每亩放养30尾~200尾。夏花鱼种每亩放养300~700尾;鲢、鳙占总放养量的60%~90%,其它鱼类占40%~10%。

  1. 生产管理:

(1)防逃 水域的进出水口要设拦鱼设施,定期检查维修;船道处的拦鱼设施要安装让船通过的升降装置,并指派专人看管;行洪及大风前后,及时检查、加固。

(2)防盗 加强渔政管理,禁止违法捕鱼,防止偷鱼、炸鱼、毒鱼等。

(3)越冬管理 及时清除冰上积雪,以改善水中的溶解氧状况,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1. 捕捞采用适宜的渔具渔法,以集中捕捞为主,集中捕捞与分散捕捞相结合。

(四)黄河鲤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的基本条件

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养成商品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以3~15亩为宜,池深1.5~2.5m。如条件允许,最好每年进行池塘清淤改良。一般在冬春季节进行,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机械(泥浆泵)清淤,然后冻土晒塘。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应作好池塘的维修、清整、消毒、注水和试水等工作。在进水放鱼前1O天必须彻底清塘消毒。

表1 主养黄河鲤模式鱼种放养规格与密度

模式

模式一:放养1冬龄鱼种(2年)

模式二:放养夏花(当年)

放养种类

投放规格(克)

每亩放养尾数

投放规格(克)

每亩放养尾数

黄河鲤

25~150

600~800

5~15

1500~2000

鲢鱼

50~100

150~200

0.2~1

1000~1500

鳙鱼

75~150

30~50

0.2~1

300~500

注:表中“投放规格”一栏提供了供选择的范围,同一池塘投放鱼的规格应尽可能一致。

3.水质调控

一般每10~15天换水30cm左右。

过肥水(老水)可采取的方法有:抽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池塘水面种植空心菜等水生植物调节。

4.科学使用增氧机械

增氧机使用。在高密度养殖黄河鲤池塘7~9月份高温季节,中午及夜间均需开动增氧机。

晴天中午开机30一60分钟,将上层过饱和的氧气及时输送到下层,使池塘底层水溶氧增多。

下午和傍晚则不宜开机,否则使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反而增加好氧水层和耗氧量,易引起鱼浮头。

阴雨天夜间早开机,晴天夜间可适当晚开机;雷暴雨天气,可适当延长夜间开机时间;一旦夜间开启了增氧机就必须开机到日出后方可关机。

5.饲料投喂

黄河鲤的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是要使用优质配合颗粒饲料。根据鱼苗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投喂开口料、幼鱼料和成鱼饲料。遵循 “四定”投饵原则,采用驯化投饲的方法,并根据天气、水色、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日投饵4 次,可在8:00、11:00、14:00、17:00投喂;日投饵3 次,可在9:00、12:00、17:00投喂。

6.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工作主要包括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应检疫、消毒;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拉网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等。

发现鱼病应及时检查确诊,对症下药。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

在黄河鲤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竖鳞病、烂鳃病、车轮虫病、指环虫、三代虫病、绦虫病、肝胆综合症等。

7.日常管理

切实按照健康养殖操作规范做好池塘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色变化,有无浮头及病害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水或开增氧机的时间。作好池塘日志,观察和记录鱼吃食与活动情况。发现鱼活动、吃食异常,撒网检查,对症处理,保证池鱼健康快速生长。

  1. 成鱼收获

为了保证养成黄河鲤的品质,并便于长途运输,在成鱼上市前应有适当的停饲时间:水温在16℃以下时,应为7天以上;水温在16~25℃时,应为3天~5天以上;水温在25℃以上时,应为2天以上。

(五)鱼病综合防治技术

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

1.改善生态环境

(1)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

(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3)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2.增强机体抗病力

(1)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

(2)采用人工方法给水产动物注射、浸浴、口服、喷雾菌苗或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力;

(3)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建立检疫制度;(2)彻底清塘;(3)机体消毒;(4)饲料消毒;(5)工具消毒;(6)食场消毒;(7)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8)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

 

  • 最新资讯
  • 黄瓜栽培技术——黄瓜肥水管理
  • 鱼类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
  • 羊疫病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 苜蓿收获技术要点
  • 肉羊输精技术
  • 燕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 燕麦的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
  • 秋季牛羊管理之寄生虫病的防治
  • 轻度盐碱地炭基微生物玉米抗盐促生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
×

扫一扫下载APP,体验更多功能!